2018新版喷规与旧版喷规内容变化对比
- 格式:docx
- 大小:2.05 MB
- 文档页数:20
2018 新版教材来啦,变化会多吗?
首先,关于 2018 新版教材改革的原因,我们简单看一下:
2018 年一级消防考试内容新增项:
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17,201 8 年 1 月 1 日实施;
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2017,
2018 年 1 月 1 日实施;
3.《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2017,2018年 4 月 1 日实施;
4.《重大火灾隐患判定方法》GB 35181-2017,2018 年7 月 1 日实施;
5.《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2018 8 月 1 日实施。
2018 年各大新规范相继实施以来,新版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修订版)也将于2018年10 月份开始实施,故 2017 年教材已经无法适应考试的要求。
加上,旧版教材需勘误的地方达1000多处,与现行规范冲突太多,需要在现版的基础上重新编写,2018 版新教材现已于 2018 年7月10号开始正式发售。
2018 注册消防工程师官方指定新版教材由机械工业出版社改为人事出版社,除了勘误外,还相应增加和更新
了最新版规范的内容,对有的章节做了删减和调整,总的来说,新版更加便于应试人员针对性地复习和备考。
2018 版本页数变动:
技术实务增加65 页共622 页综合能力增加62 页共530 页案例分析增加 50 页共 279 页。
2018新版喷规与旧喷规内容变化对比(完结)8管道8.0.2 配水管道应采用内外壁热镀锌钢管或符合现行国家或行业标准、并同时符合本规范 1.0.4 规定的涂覆其它防腐材料的钢管,以及铜管、不锈钢管。
当报警阀入口前管道采用不防腐的钢管时,应在该段管道的末端设过滤器。
改为:8.0.2 配水管道可采用内外壁热镀锌钢管、涂覆钢管、铜管、不锈钢管和氯化聚氯乙烯(PVC-C)管。
当报警阀入口前管道采用不防腐的钢管时,应在报警阀前设置过滤器。
新增:8.0.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采用氯化聚氯乙烯(PVC-C)管材及管件时,设置场所的火灾危险等级应为轻危险级或中危险级Ⅰ级,系统应为湿式系统,并采用快速响应洒水喷头,且氯化聚氯乙烯(PVC-C)管材及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第19 部分塑料管道及管件》GB/T 5135.19的规定;2 应用于公称直径不超过DN80的配水管及配水支管,且不应穿越防火分区;3 当设置在有吊顶场所时,吊顶内应无其他可燃物,吊顶材料应为不燃或难燃装修材料;4 当设置在无吊顶场所时,该场所应为轻危险级场所,顶板应为水平、光滑顶板,且喷头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不应大于 100mm。
8.0.3 镀锌钢管应采用沟槽式连接件(卡箍)、丝扣或法兰连接。
报警阀前采用内壁不防腐钢管时,可焊接连接。
铜管、不锈钢管应采用配套的支架、吊架。
除镀锌钢管外,其它管道的水头损失取值应按检测或生产厂提供的数据确定。
改为:8.0.5 配水管道的连接方式应符合下列要求:1 镀锌钢管、涂覆钢管可采用沟槽式连接件(卡箍)、螺纹或法兰连接,当报警阀前采用内壁不防腐钢管时,可焊接连接;2 铜管可采用钎焊、沟槽式连接件(卡箍)、法兰和卡压等连接方式;3 不锈钢管可采用沟槽式连接件(卡箍)、法兰、卡压等连接方式,不宜采用焊接;4 氯化聚氯乙烯(PVC-C)管材、管件可采用粘接连接,氯化聚氯乙烯(PVC-C)管材、管件与其他材质管材、管件之间可采用螺纹、法兰或沟槽式连接件(卡箍)连接;5 铜管、不锈钢管、氯化聚氯乙烯(PVC-C)管应采用配套的支架、吊架。
新防排烟规范标准条文总结新防排烟规范主要变化内容概念防烟系统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加压送风方式,防止烟气进入疏散通道的系统。
排烟系统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排烟方式,将烟气排至建筑物外的系统。
图文解析防烟系统>>>>设置部位1、防烟楼梯间及前室(安全性较高的安全出口)、消防电梯前室(灭火救援通道);2、避难层(建筑内的安全区域,超过100米的公共建筑才有)。
作用:通过设置防烟措施,防止烟气进入防烟部位,确保防烟部位的人员不受烟气侵袭,为人员安全疏散和消防扑救创造条件。
>>>>方式1、自然通风方式楼梯间示例前室示例2、机械加压送风方式示例机械加压送风的立面图和平面图示例楼梯间加压送风口和竖井示例加压送风机及风管示例送风风机房电气控制柜示例前室送风口和竖井示例排烟系统>>>> 设置部位1、较长的疏散走道;2、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面积较大的地上房间和地下室(这两项的具体标准因建筑定性而异,具体可参见建筑防火设计规范);3、中庭。
由此可见,排烟系统的作用是将进入疏散走道的烟气排出室外,为人员疏散创造必要的安全条件。
>>>> 方式1、自然通风方式注:此处(房间和走道)的自然通风不同于楼梯间和前室的自然通风。
虽然它们的原理相同,但此处是作为排烟措施,而楼梯间和前室是作为防烟措施。
中庭示例走道示例2、机械排烟方式设置部位:按规范应设置排烟措施,但又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房间、走道、中庭。
原理示例水平机械排烟系统原理示例分区示例排烟口和手动开启装置示例排烟口手动开启装置示例中庭机械排烟示例排烟风机及风管示例排烟风机房电气控制柜示例排烟防火阀示例【附】防火阀与排烟防火阀的区别设有机械排烟系统的密闭场所如地下室还应设置补风用的送风系统:机械排烟的补风系统原理机械排烟系统的补风排烟系统在有困难时,可以和通风空调系统兼用,但应符合排烟系统的要求。
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相比,本规范主要有以下变化:1. 合并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调整了两项标准间不协调的要求,将住宅建筑的分类统一按照建筑高度划分;2. 增加了灭火救援设施和木结构建筑两章,完善了有关灭火救援的要求,系统规范了木结构建筑的防火要求;3. 补充了建筑外保温系统的防火要求;4. 将消防设施的设置独立成章并完善有关内容;取消消防给水系统和防烟排烟系统设计的要求,分别由相应的国家标准作出规定;5. 适当提高了高层住宅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 100m 的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技术要求;6. 补充了利用有顶步行街进行安全疏散时的防火要求;调整、补充了建材、家具、灯饰商店和展览厅的设计人员密度;7. 补充了地下仓库、物流建筑、大型可燃气体储罐(区)、液氨储罐、液化天然气储罐的防火要求,调整了液氧储罐等的防火间距;;8. 完善了防止建筑火灾竖向或水平蔓延的相关要求。
相关专家解读悉地国际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姜文源先生对于新规范的解读如下:1、关于《建规》与《高规》的合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建规》)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高规》),两本规范的某些条文规定不一致,条文规定的不一致,有的是合理的,因为《建规》强调“外救”,《高规》强调“自救”。
如:屋顶消防水箱的容积、水箱的设置高度,《建规》强调水箱储存10分钟消防用水量;《高规》是按照建筑物的性质和标准确定水箱容积。
《建规》规定水箱设在建筑物最高位置;《高规》强调最不利点消火栓的静水压力。
消防水泵接合器的设置,《建规》强调设置;而《高规》对超过消防车供水能力的楼层不强调消防水泵接合器的设置。
消防水泵的设置,《高规》强调设置;《建规》并未规定多层建筑一定要设置消防水泵。
消防备用泵的设置,《高规》强调设置;《建规》允许消防用水量少的建筑可不设消防备用泵。
2018新版喷规与旧喷规内容变化对比(二)6.1喷头6.1.1 采用闭式系统场所的最大净空高度不应大于表 6.1.1 的规定,仅用于保护室内钢屋架等建筑构件和设置货架内置喷头的闭式系统,不受此表规定的限制。
表 6.1.1 采用闭式系统场所的最大净空高度(m)大幅修改:6.1.1 设置闭式系统的场所,洒水喷头类型和场所的最大净空高度应符合表 6.1.1 的规定;仅用于保护室内钢屋架等建筑构件的洒水喷头和设置货架内置洒水喷头的场所,可不受此表规定的限制。
表 6.1.1 洒水喷头类型和场所净空高度(m)6.1.3 湿式系统的喷头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不做吊顶的场所,当配水支管布置在梁下时,应采用直立型喷头;2 吊顶下布置的喷头,应采用下垂型喷头或吊顶型喷头;3 顶板为水平面的轻危险级、中危险级Ⅰ级居室和办公室,可采用边墙型喷头;4 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系统应采用洒水喷头;5 易受碰撞的部位,应采用带保护罩的喷头或吊顶型喷头。
改为:6.1.3 湿式系统的洒水喷头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不做吊顶的场所,当配水支管布置在梁下时,应采用直立型洒水喷头;2 吊顶下布置的洒水喷头,应采用下垂型洒水喷头或吊顶型洒水喷头;3 顶板为水平面的轻危险级、中危险级Ⅰ级住宅建筑、宿舍、旅馆建筑客房、医疗建筑病房和办公室,可采用边墙型洒水喷头;4 易受碰撞的部位,应采用带保护罩的洒水喷头或吊顶型洒水喷头;5 顶板为水平面,且无梁、通风管道等障碍物影响喷头洒水的场所,可采用扩大覆盖面积洒水喷头;6 住宅建筑和宿舍、公寓等非住宅类居住建筑宜采用家用喷头;7 不宜选用隐蔽式洒水喷头;确需采用时,应仅适用于轻危险级和中危险级Ⅰ级场所。
新增:6.1.6 自动喷水防护冷却系统可采用边墙型洒水洒头。
6.1.6 下列场所宜采用快速响应喷头:1 公共娱乐场所、中庭环廊;2 医院、疗养院的病房及治疗区域,老年、少儿、残疾人的集体活动场所;3 超出水泵接合器供水高度的楼层;4 地下的商业及仓储用房。
汽车库消防—喷淋—泡沫喷淋设计探讨摘要:文章对建筑消防设计中涉及Ⅰ类地下、半地下停车库设置泡沫—喷淋系统做了简要分析,结合相关现行消防规范对《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51-2010设置泡沫—喷淋的适用条件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对于Ⅰ类地下、半地下停车库设置泡沫—喷淋的一点建议。
关键词:汽车库,泡沫喷淋,作用面积汽车库工程是建筑设计中较普遍的组成部分。
有关汽车库的消防设计,现行的《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下面简称《汽规》),现行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下面简称《喷规》)都有相应的章节和与之相关的汽车库消防设计内容。
现就汽车库消防设计中的喷淋与泡沫—水喷淋谈一点想法。
1 汽车库起火原因分析汽车库起火主要是因为停放在车库中的某一辆车起火所导致,故笔者认为导致车库起火原因可等同与汽车起火原因,对此本文就汽车起火原因做简单分析:1.1汽车供油系统故障引起火灾的原因汽车供油管路或者设备由于老化、质量、安装等原因,导致燃油外漏。
燃油遇电火花或接触高温排气管易起火,从而引燃周边的可燃材料。
1.2 汽车电气线路故障引起火灾的原因机动车电器线路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又常是引起机动车的主要火源。
在电气线路上由于各种不同原因使电源线相接或相碰,电流突然增大,超过导线正常工作发热量,将绝缘层引燃起火,最后导致整车起火。
1.3 机械摩擦引起火灾车体机件的表面相互接触做相对运动,摩擦产生高温,如接触可燃物可导致火灾。
这也是汽车自燃的主要原因。
1.4 遗留火种引起火灾汽车内的装饰大多为可燃物或易燃物,如果驾驶员或乘客在车内吸烟,而又未将烟头熄灭就扔在车内,烟头就会引燃可燃物而发生火灾。
2 设计系统分析现行《汽规》中汽车库根据停车的数量与总建筑面积分成Ⅰ~Ⅳ类。
其中Ⅰ类汽车库规模为停车数 > 300 辆,总建筑面积F > 10000m2. 《汽规》中第7.2.1节规定Ⅰ~Ⅲ类地上汽车库,停车数大于10辆的地下,半地下汽车库等应设置自动灭火系统。
新、旧版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内容变化分析发表时间:2018-07-17T14:31:15.79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7期作者:高延雄[导读] 本文通过对新、旧版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的对比,梳理了新规范中与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相关的新条文和新要求高延雄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14摘要:本文通过对新、旧版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的对比,梳理了新规范中与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相关的新条文和新要求,并且结合自身工程经验对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中需注意的事项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对规范部分条文提出建议,给以后规范修订提供参考。
关键词:自动喷水;喷水强度;防火卷帘;喷头当今的建筑给水排水有很多热点问题,如:海绵城市、城市综合管廊、装配式建筑、城市轨道交通、老年人配套设施、机械化停车库等。
但是建筑给排水工程师还是关心消防,关心消防规范。
尤其关心消防新规范。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以下简称“旧版喷规”)于2001年7月1日起实施,至2018年2月已经将近18年。
新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17(以下简称“新版喷规”)于2018年1月1日起实施,新版喷规包含了一些新理念和新的设计要求。
那么,新版、旧版喷规到底有哪些区别?新版喷规实施后会对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带来哪些变化?笔者通过对比新版、旧版喷规的相关条文,并结合自身工程经验分析,探讨新版喷规对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影响。
1 设置场所火灾危险等级有变化新版喷规条文3.0.1条:设置场所的火灾危险等级应划分为轻危险级、中危险级(Ⅰ级、Ⅱ级)、严重危险级(Ⅰ级、Ⅱ级)和仓库危险级(Ⅰ级、Ⅱ级、Ⅲ级)。
而新版喷规轻危险级新增:住宅建筑、幼儿园、老年人建筑。
2设计基本参数部分条文有变化新版喷规新增条文5.0.11 预作用系统的设计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系统的喷水强度应按本规范表5.0.1、表5.0.4-1~表5.0.4-5的规定值确定;(2)当系统采用仅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直接控制预作用装置时,系统的作用面积应按本规范表5.0.1、表 5.0.4-1~表 5.0.4-5 的规定值确定;(3)当系统采用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充气管道上设置的压力开关控制预作用装置时,系统的作用面积应按本规范表5.0.1、表5.0.4-1~表5.0.4-5规定值的1.3倍确定。
2018新版喷规与旧版喷规内容变化对比新版《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在2018年1月1日起实施1、总则1.0.4 设计采用的系统组件,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的相关标准,并经国家固定灭火系统质量监督检测测试中心检测合格。
改为:1.0.4 设计采用的系统组件,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的相关标准,并应符合消防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要求。
2.1、术语新增:2.1.2 闭式系统close-type sprinkler system采用闭式洒水喷头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2.1.3 开式系统open-type sprinkler system采用开式洒水喷头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3 预作用系统preaction system准工作状态时配水管道内不充水,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开启雨淋报警阀后,转换为湿式系统的闭式系统。
改为:2.1.6 预作用系统preaction sprinkler system准工作状态时配水管道内不充水,发生火灾时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充气管道上的压力开关联锁控制预作用装置和启动消防水泵,向配水管道供水的闭式系统。
条文解释:2.1.6 本条是对原条文的修改和补充。
预作用系统由闭式喷头、预作用装置、管道、充气设备和供水设施等组成,在准工作状态时配水管道内不充水。
根据预作用系统的使用场所不同,预作用装置有两种控制方式,一是仅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一组信号联动开启,二是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闭式洒水喷头两组信号联动开启。
2.1.4 水幕系统drencher systems由开式洒水喷头或水幕喷头、雨淋报警阀组或感温雨淋阀,以及水流报警装置(水流指示器或压力开关)等组成,用于挡烟阻火和冷却分隔物的喷水系统。
1 防火分隔水幕water curtain for fire compartment密集喷洒形成水墙或水帘的水幕。
2 防护冷却水幕drencher for cooling protection冷却防火卷帘等分隔物的水幕。
改为:2.1.9 水幕系统drencher sprinkler system由开式洒水喷头或水幕喷头、雨淋报警阀组或感温雨淋报警阀等组成,用于防火分隔或防护冷却的开式系统。
2.1.10 防火分隔水幕fire compartment drencher sprinkler system由开式洒水喷头或水幕喷头、雨淋报警阀组或感温雨淋报警阀等组成,发生火灾时密集喷洒形成水墙或水帘的水幕系统。
2.1.11 防护冷却水幕cooling protection drencher sprinkler system由水幕喷头、雨淋报警阀组或感温雨淋报警阀等组成,发生火灾时用于冷却防火卷帘、防火玻璃墙等防火分隔设施的水幕系统。
2.1.12 防护冷却系统cooling protection sprinkler system由闭式洒水喷头、湿式报警阀组等组成,发生火灾时用于冷却防火卷帘、防火玻璃墙等防火分隔设施的闭式系统。
删除:2.1.5 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系统combined sprinkler-foam system配置供给泡沫混合液的设备后,组成既可喷水又可喷泡沫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新增2.1.15 快速响应洒水喷头fast response sprinkler响应时间指数RTI≤50(m·s)0.5的闭式洒水喷头。
2.1.16 特殊响应洒水喷头special response sprinkler响应时间指数50<RTI≤80(m·s)0.5的闭式洒水喷头。
2.1.17 标准响应洒水喷头standard response sprinkler响应时间指数80<RTI≤350(m·s)0.5的闭式洒水喷头。
2.1.19 标准覆盖面积洒水喷头standard coverage sprinkler流量系数K≥80,一只喷头的最大保护面积不超过20m2的直立型、下垂型洒水喷头及一只喷头的最大保护面积不超过18m2的边墙型洒水喷头。
2.1.20 扩大覆盖面积洒水喷头extended coverage(EC)sprinkler流量系数K≥80,一只喷头的最大保护面积大于标准覆盖面积洒水喷头的保护面积,且不超过36m2的洒水喷头,包括直立型、下垂型和边墙型扩大覆盖面积洒水喷头。
2.1.21 标准流量洒水喷头standard orifice sprinkler流量系数K=80的标准覆盖面积洒水喷头。
2.1.22 早期抑制快速响应喷头early suppression fast response(ESFR)sprinkler流量系数K≥161,响应时间指数RTI≤28±8(m·s)0.5,用于保护堆垛与高架仓库的标准覆盖面积洒水喷头。
2.1.23 特殊应用喷头specific application sprinkler流量系数K≥161 ,具有较大水滴粒径,在通过标准试验验证后,可用于民用建筑和厂房高大空间场所以及仓库的标准覆盖面积洒水喷头,包括非仓库型特殊应用喷头和仓库型特殊应用喷头。
2.1.24 家用喷头residential sprinkler适用于住宅建筑和非住宅类居住建筑的一种快速响应洒水喷头。
3、设置场所火灾危险等级新增:轻危险等级:住宅建筑、幼儿园、老年人建筑。
4.1、一般规定删除:4.1.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系统选型,应根据设置场所的火灾特点或环境条件确定,露天场所不宜采用闭式系统。
4.1.4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计原则应符合下列规定:2 湿式系统、干式系统应在开放一只喷头后自动启动,预作用系统、雨淋系统应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报警后自动启动;改为:4.1.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计原则应符合下列规定:2 湿式系统、干式系统应在开放一只洒水喷头后自动启动,预作用系统、雨淋系统和水幕系统应根据其类型由火灾探测器、闭式洒水喷头作为探测元件,报警后自动启动;4.2、系统选型新增:4.2.1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选型应根据设置场所的建筑特征、环境条件和火灾特点等选择相应的开式或闭式系统。
露天场所不宜采用闭式系统。
4.2.3 具有下列要求之一的场所应采用预作用系统;1 系统处于准工作状态时,严禁管道漏水;2 严禁系统误喷;3 替代干式系统。
改为:4.2.4 具有下列要求之一的场所,应采用预作用系统:1 系统处于准工作状态时严禁误喷的场所;2 系统处于准工作状态时严禁管道充水的场所;3 用于替代干式系统的场所。
4.2.6 符合本规范5.0.6规定条件的仓库,当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宜采用早期抑制快速响应喷头,并宜采用湿式系统。
改为:4.2.7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场所,宜采用设置早期抑制快速响应喷头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当采用早期抑制快速响应喷头时,系统应为湿式系统,且系统设计基本参数应符合本规范第5.0.5条的规定。
1 最大净空高度不超过13.5m且最大储物高度不超过12.0m,储物类别为仓库危险级Ⅰ、Ⅱ级或沥青制品、箱装不发泡塑料的仓库及类似场所;2 最大净空高度不超过12.0m且最大储物高度不超过10.5m,储物类别为袋装不发泡塑料、箱装发泡塑料和袋装发泡塑料的仓库及类似场所。
4.2.8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场所,宜采用设置仓库型特殊应用喷头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系统设计基本参数应符合本规范第5.0.6条的规定。
1 最大净空高度不超过12.0m且最大储物高度不超过10.5m,储物类别为仓库危险级Ⅰ、Ⅱ级或箱装不发泡塑料的仓库及类似场所;2 最大净空高度不超过7.5m且最大储物高度不超过6.0m,储物类别为袋装不发泡塑料和箱装发泡塑料的仓库及类似场所。
删除:4.2.7 存在较多易燃液体的场所,宜按下列方式之一采用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系统:1 采用泡沫灭火剂强化闭式系统性能;2 雨淋系统前期喷水控火,后期喷泡沫强化灭火效能;3 雨淋系统前期喷泡沫灭火,后期喷水冷却防止复燃;系统中泡沫灭火剂的选型、储存及相关设备的配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151—92的规定。
5、设计基本参数5.0.3 装设网格、栅板类通透性吊顶的场所,系统的喷水强度应按本规范表5.0.1规定值的1.3倍确定。
改为:5.0.13 装设网格、栅板类通透性吊顶的场所,系统的喷水强度应按本规范表5.0.1、表5.0.4-1~表5.0.4-5规定值的1.3倍确定,且喷头布置应按本规范第7.1.13条的规定执行。
5.0.4 干式系统与雨淋系统的作用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1 干式系统的作用面积应按本规范表5.0.1规定值的1.3倍确定。
2 雨淋系统中每个雨淋阀控制的喷水面积不宜大于本规范表5.0.1中的作用面积。
改为:5.0.10 干式系统和雨淋系统的设计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 干式系统的喷水强度应按本规范表5.0.1、表5.0.4-1~表5.0.4-5 的规定值确定,系统作用面积应按对应值的1.3倍确定;2 雨淋系统的喷水强度和作用面积应按本规范表5.0.1 的规定值确定,且每个雨淋报警阀控制的喷水面积不宜大于表5.0.1中的作用面积。
增加:5.0.11 预作用系统的设计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 系统的喷水强度应按本规范表5.0.1、表5.0.4-1~表5.0.4-5的规定值确定;2 当系统采用仅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直接控制预作用装置时,系统的作用面积应按本规范表5.0.1、表5.0.4-1~表5.0.4-5 的规定值确定;3 当系统采用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充气管道上设置的压力开关控制预作用装置时,系统的作用面积应按本规范表5.0.1、表5.0.4-1~表5.0.4-5规定值的1.3倍确定。
5.0.15 当采用防护冷却系统保护防火卷帘、防火玻璃墙等防火分隔设施时,系统应独立设置,且应符合下列要求:1 喷头设置高度不应超过8m;当设置高度为4m~8m时,应采用快速响应洒水喷头;2 喷头设置高度不超过4m时,喷水强度不应小于0.5L/(s·m);当超过4m时,每增加1m,喷水强度应增加0.1L/(s·m);3 喷头的设置应确保喷洒到被保护对象后布水均匀,喷头间距应为1.8m~2.4m;喷头溅水盘与防火分隔设施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0.3m,与顶板的距离应符合本规范第7.1.15条的规定;4 持续喷水时间不应小于系统设置部位的耐火极限要求。
删除:5.0.8 闭式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系统的设计基本参数,除执行本规范表5.0.1 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湿式系统自喷水至喷泡沫的转换时间,按4L/s流量计算,不应大于3min;2 泡沫比例混合器应在流量等于和大于4L/s时符合水与泡沫灭火剂的混合比规定;3 持续喷泡沫的时间不应小于10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