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铝的重要化合物(说课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4
第二节(2)《铝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人教版必修一)一.设计思想本节课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一开始以图片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较快投身于学习情景中。
在学习氢氧化铝的化学性质时,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亲眼见证实验现象,并让学生自己探索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整个教学过程精心创设学习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过程,获取知识,获得亲身体验,有步骤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介绍胃舒平及明矾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⑴能说出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主要物理性质;⑵知道氢氧化铝的实验室制备原理和操作;⑶认识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看问题的观点,掌握它们分别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过程与方法:⑴培养获取信息和初步加工信息的能力;⑵借助氧化铝两性模拟的方法认识氢氧化铝的两性;⑶通过课堂教学,培养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培养探索问题的科学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⑴通过对Al2O3、Al(OH)3性质和用途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⑵通过对Al2O3、Al(OH)3两性的探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难点:氢氧化铝的制备及两性探究及运用电离平衡理论解释氢氧化铝的两性。
四:教学方法问题引导,实验探究,讨论、演绎五:教学用品试剂:0.5mol/LAl2(SO4)3溶液、稀氨水、稀NaOH溶液、稀HCl溶液仪器:试管若干、胶头滴管六: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铝的性质,那么铝有哪些化学性质?物理性质:银白色固体,导电、导热、延展性,熔沸点较高。
化学性质:①与非金属反应、 4Al+3O2 2Al2O3②、与氧化物反应 2Al+ Fe2O3Al2O3+ 2Fe③、与酸反应 2Al+6HCl=2AlCl3+3H2↑④、与强碱溶液反应 2A+2NaOH+6H2O=2Na[Al(OH)4]+3H2↑(四羟基合铝酸钠)⑤、与盐溶液反应 2Al+3CuSO4==Al2(SO4)3+3Cu[引言]铝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存在,铝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如:复方氢氧化铝片(胃舒平)、刚玉坩埚(主要成分为氧化铝)、明矾净水等。
铝的重要化合物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1》(必修)第三章第二节《金属的重要化合物》第二课时,属于元素化合物内容。
元素化合物作为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是学生了解多彩世界、体会化学魅力的主要途径;它为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和理解化学理论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素材,也是化学概念和理论的用武之地;化学实验在此大放异彩,也成为学生最有兴趣学习的部分。
《化学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是第一章“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理念的生动体现,是第二章物质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的具体应用,不经意间已在学生心中孕育出了元素周期律的萌芽。
铝及其重要化合物含量丰富、用途广泛、性质独特而在元素化合物中占有不可替代的显著地位。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正是铝的重要化合物。
2.教学目标分析依据教改精神、课标要求及学生实际确定本课时预期达到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a.形成并掌握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
b.掌握Al2O3和Al(OH)3的重要性质,并会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c.了解铝的重要化合物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能力与方法:a.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意识、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b.通过比较归纳、讨论概括、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a.在小组实验和交流评价中,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养成团结协作的品质。
b.通过明矾净水、Al(OH)3治疗胃病、铝中毒等素材,培养学生用化学视角关注生活的习惯,体会化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
c.通过揭示物质性质、存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
3.教学重点、难点及其成因Al(OH)3独特的性质以及由此引出的两性氢氧化合物的概念无疑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由于受“金属氢氧化物都是碱”这一错误前概念的影响,Al(OH)3与碱反应的性质成为学生理解的一个难点,这也给学生形成两性氢氧化合物的概念增加了难度。
3.2《铝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铝的重要化合物》是新课标人教版化学1(必修)中第三章第二节的部分内容,是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
教材在第一章《从实验学习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上,从第三章开始介绍具体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
在第二章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物质的分类方法,这有利于学生从物质分类的角度了解本章内容编排体系。
本节教材主要通过六个方程式、两个实验、一个“学与问”、一个资料卡片来介绍了几种铝的重要化合物。
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既可以为前面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材料,又可以为化学必修2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的学习打下重要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在本节中,学生初步尝试从化学事实去探索物质的性质,再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深化对物质性质的理解,从而使知识规律化、系统化、网络化。
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和方法一经掌握,可以驾轻就熟地学习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
同时还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1.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基础分析。
此次课针对的学生是高中初入学,刚刚学习完化学1(必修)中的第一章《从实验学习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已初步了解了从实验学化学的思想,巩固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具有实验探究心理,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学习了分类法,能在分类思想的指导下学习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有关性质;学习了氧化还原、离子反应、物质的量等基本概念,为本课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和心理基础。
但学生对实验现象分析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由于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金属的初步知识,并且了解金属铝的致密氧化膜能阻止铝进一步与氧气反应,在教学中应多加考虑新旧知识的相互衔接。
这节《铝的重要化合物》内容里并无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涉及也较少,所以,考虑将课的重点放到氢氧化铝的制备及两性的探究上,从学生的实验基础和对氢氧化铝的酸性的强烈好奇的心理角度来分析,应该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铝的重要化合物》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说出氧化铝的主要物理性质;学会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的方法;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会书写Al2O3和Al(OH)3分别与酸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实验来判断两性化合物并验证其性质,学会科学的实验方法,正确的实验操作,合理的实验设计和分析,提高综合运用实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铝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性质;Al(OH)3的制备。
【难点】Al(OH)3的制备;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概念的形成。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回顾铝箔加热融化的实验现象,融化的铝不滴落,像是有一层膜兜着,这层膜是什么?为什么融化的铝不滴落?【学生回答】氧化铝;构成薄膜的氧化铝的熔点高于铝的熔点,包在铝的外面,所以融化了的液态铝不会滴落。
【教师引导】其实铝制品在我们的生活中被广泛应用的原因就是由于氧化铝的保护作用,那氧化铝除了上述性质之外还具有什么性质?铝的重要化合物除了氧化铝之外还有氢氧化铝,那氢氧化铝又具有怎么的性质?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学习下。
环节二:新课讲授1、氧化铝(1)氧化铝物理性质【教师活动】播放由氧化铝构成的耐火材料,如耐火坩埚、耐火管以及滚珠轴承等材料的图片及氧化铝的物理性质相关资料。
提问:结合铝箔加热融化的实验及上述氧化铝构成的耐火材料图片,说说氧化铝都有哪些物理性质?【学生回答】氧化铝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熔点高,很坚固。
(2)氧化铝化学性质【教师提问】铝表面的这层氧化膜如何去除?【学生回答】根据前面学习的铝单质的性质,推测出氧化铝可能既可以与酸反应,又可以与碱反应。
所以用酸或者碱均可以去除这层氧化膜。
【教师活动】提供实验器材(仪器、药品有:试管、胶头滴管、钥匙、HCl溶液、NaOH溶液、氧化铝粉末),引导学生进行实验。
《铝的重要化合物》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的第二课时。
本节课是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在自然界中金属元素基本上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只有既了解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又了解它们的化合物的性质才是比较全面的了解金属。
金属单质在参加化学反应后,大多数的金属阳离子核已达到稳定结构,所以金属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主要是发生复分解反应,一般不涉及金属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只有少数变价的金属元素(如下一节Fe)的阳离子在一定条件下才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铝的重要化合物是典型的两性物质,加上它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接触和应用的物质,其在教材和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元素化合物作为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是学生了解多彩世界、体会化学魅力的主要途径;它为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和理解化学理论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素材;化学实验在此大放异彩,也成为学生最有兴趣学习的部分。
必修一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是第一章“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理念的生动体现,是第二章物质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的具体应用,为必修二中物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反应与能量等理论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以在整个教材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氧化铝、氢氧化铝的两性。
2.掌握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实验,使学生理解、掌握Al(OH)3的两性及制备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科学的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Al2O3、Al(OH)3用途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树立为社会、为人类的进步而努力学习的责任感。
2.通过探究实验,提高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Al2O3、Al(OH)3的两性及Al(OH)3的制备方法难点:Al(OH)3的制备及两性探究4.学情分析在学习钠的化合物时学生已经初步学会学习物质的性质的方法,物质的性质应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方面学习,物理性质从颜色、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等方面学习。
“高中化学铝的重要化合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铝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2.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
二、教学内容1.铝的重要化合物:氧化铝、氢氧化铝、硫酸铝、氯化铝等。
2.铝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3.实验操作:铝的重要化合物的制备与性质实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铝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2.难点:铝的重要化合物的制备与性质实验操作。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铝的重要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讲解铝的重要化合物(1)氧化铝:讲解氧化铝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其在陶瓷、耐火材料、磨料等领域的应用。
(2)氢氧化铝:讲解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性质,以及其在医药、化工等领域的应用。
(3)硫酸铝:讲解硫酸铝的制备方法、性质,以及其在水处理、造纸、皮革等领域的应用。
(4)氯化铝:讲解氯化铝的制备方法、性质,以及其在有机合成、石油化工等领域的应用。
3.实验操作(1)铝的重要化合物的制备:分别展示氧化铝、氢氧化铝、硫酸铝、氯化铝的制备过程,让学生了解制备原理及操作步骤。
(2)铝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实验:展示氧化铝、氢氧化铝、硫酸铝、氯化铝的性质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理解性质与应用之间的关系。
4.课堂小结5.课后作业(1)熟记铝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2)完成课后实验:制备氧化铝、氢氧化铝、硫酸铝、氯化铝,并观察性质。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铝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让学生了解了铝的重要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实验操作环节,让学生亲自参与,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但课堂容量较大,部分学生可能难以消化,需要在课后加强复习。
今后教学中,可以适当调整教学节奏,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
重难点补充:1.铝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特点在讲解氧化铝时: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氧化铝的熔点有多高吗?生:不知道。
铝的重要化合物说课稿随着化学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科学探究”已成为实现新课程理念的“突破口”,如何实施探究式教学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铝的重要化合物是进行科学探究的良好素材,同时也是中学化学教与学的重点和难点。
因此我选取这部分内容进行基于科学探究的教学设计,本次说课以科学探究作为理论依据,结合基于问题式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教育思想,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认知和学习特点,从以下六个方面对本次教学设计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铝的重要化合物”是人教版高中教材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的第二学时,是元素化合物的核心知识之一。
本节内容是第一章“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理念的生动体现和具体应用,也是离子反应的提升和巩固,也为以后金属材料、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知识的学习的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材中直接描述氧化铝的性质,再以两个演示实验为载体学习氢氧化铝的两性,突出“两性”的特点。
从总体来看,重点在于试验中探究氢氧化铝的两性,既训练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又很好的总结了元素化合物知识。
其学习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了解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以及具体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掌握。
二、学情分析知识起点:通过对金属化学性质的学习,掌握了铝单质的两性,接触了氧化铝的性质,和偏铝酸钠;知道了物质的分类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知道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定义并能做出判断,为氧化铝两性学习打下基础;知道制备碱的一般方法,能在氢氧化铝探究实验中形成猜想;能较熟练的进行实验操作。
能力起点:积累了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具备一定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实验探究的技能;具备数据处理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知识与技能1、掌握三氧化二铝和氢氧化铝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2、形成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3、知道哦氢氧化铝的实验室制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参与探究实验,熟练实验操作,增强实验观察和动手能力,学会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2、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交流、讨论、总结,培养获取知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3、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初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体会“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的学科特点;2、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体会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铝的重要化合物(说课教案)元素化合物是中学化学的核心内容,也是考核其他化学内容的载体,如概念、理论、实验、计算等均是以元素化合物为基础。
元素化合物的内容庞杂、琐碎、条理性较差,逻辑联系也不够强。
因此,教学过程中一要注意充分利用已有的理论知识(物质结构、氧化—还原反应、反应速度、平衡移动理论等)来指导;二要理清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尽可能使知识变得有序化、条理化、网络化、规律化;三要抓重点、抓特点、强化记忆、强化练习。
对于重点元素(非金属如Cl、S、N,金属如Na、Al、Fe)及其化合物要重点研究,熟练掌握。
《铝的化合物》是高二教材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学习Al2O3、 Al(OH)3和 KAl(SO4)2的性质。
学习Al2O3、Al(OH)3的性质时,主要突出他们的两性。
学生对Al2O3、Al(OH)3的性质已经有一些初步的认识,而且学习过了元素周期律,因此,本节课比较适合采用理论推测、实验探究、验证等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理解Al2O3、Al(OH)3的性质,掌握Al2O3、Al(OH)3与碱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了解明矾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重点]Al2O3、Al(OH)3的两性[教学难点]Al2O3、Al(OH)3与碱的反应。
由于在元素周期律中已经学习过了Al2O3,通常情况下,不少同学会把Al(OH)3看成是一种碱,而碱与碱是不会发生反应的——这在学生中可能形成一种定势思维。
但是,Al(OH)3具有特殊性,它既可以与酸反应,又能够与碱反应,因而根据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中可能存在的思维定势的实际情况,把教学重点确定为Al(OH)3的两性,教学难点确定为Al(OH)3与碱的反应。
[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拟采用理论推测、实验探究、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多媒体辅助等方法进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
我认为: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通过推测物质的性质,然后通过实验给以验证,再进行归纳、总结,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也能比较快捷地突破Al2O3、Al(OH)3与碱反应这一教学难点。
3-2-2 铝的重要化合物教课目的1、以 Al O 、Al ( OH)3 为代表,认识两性物质的特色。
以KAl(SO )2为代表,使学生2 3 4掌握复盐的构成特色。
2、经过列表比较,认识各种金属化合物的性质,同时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方法------ 比较法。
3、经过对几个实验的研究,领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教课要点氢氧化铝的性质教课难点两性氢氧化物观点的形成。
教课过程〖引入〗 19 世纪,法国王宫一次宴会上,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单独用一种比金、银轻得多的金属制成的刀叉,而其余人都用黄金或白银制的餐具,以表现其王者的风采。
大家猜猜看,拿破仑的刀叉是用什么金属制成的?这类金属就是铝,因为当时冶炼铝很难,铝十分宝贵,听说泰国当时的国王曾用过铝制的表链; 1855 年巴黎万国展览会上,展出了一小块铝,标签上写到:“来自粘土的白银”,并将它放在最宝贵的珠宝旁边;直到 1889 年,伦敦化学会还把铝合金制的花瓶和杯子作为名贵的礼品送给门捷列夫。
跟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铝的冶炼变得很简单,此刻铝和铝制品在生活中,能够说无处不在。
〖设问〗 Al 是较开朗的金属,那么,它们都以何种形态存在自然界中?(在自然界中仅有化合态)〖板书〗二、铝的重要化合物〖解说〗 Al 占地壳总质量的7.7%,在全部元素中是第 3 位,在金属中为第 1 位,主要存在的形式为:铝土矿(Al 2O3)、明矾石、长石、云母等。
〖过渡〗 Al 的最常有的重要化合物有Al 2O3、Al ( OH) 3、KAl(SO4) 2等,它们有哪些性质呢?下边我们就来学习这几种重要的Al 的化合物的性质。
〖板书〗 1、氧化铝 ( aluninum oxide)〖解说〗 Al 2O 3 为白色粉末,不溶于,熔点2050℃,用作耐火资料,自然界中纯净的Al 2O 3为无色晶体, 俗称刚玉。
硬度仅次于金刚石, 往常所说的是红蓝宝石是混有少许不一样氧化物杂质的刚玉。
铝的重要化合物说课稿
铝的重要化合物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1》(必修)第三章第二节《金属的重要化合物》第二课时,属于元素化合物内容。
元素化合物作为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是学生了解多彩世界、体会化学魅力的主要途径;它为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和理解化学理论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素材,也是化学概念和理论的用武之地;化学实验在此大放异彩,也成为学生最有兴趣学习的部分。
《化学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是第一章“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理念的生动体现,是第二章物质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的具体应用,不经意间已在学生心中孕育出了元素周期律的萌芽。
铝及其重要化合物含量丰富、用途广泛、性质独特而在元素化合物中占有不可替代的显着地位。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正是铝的重要化合物。
2.教学目标分析
依据教改精神、课标要求及学生实际确定本课时预期达到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a.形成并掌握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
b.掌握Al2O3和Al(OH)3的重要性质,并会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c.了解铝的重要化合物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能力与方法:。
铝的重要化合物(说课教案)
元素化合物是中学化学的核心内容,也是考核其他化学内容的载体,如概念、理论、实验、计算等均是以元素化合物为基础.元素化合物的内容庞杂、琐碎、条理性较差,逻辑联系也不够强.因此,教学过程中一要注意充分利用已有的理论知识(物质结构、氧化—还原反应、反应速度、平衡移动理论等)来指导;二要理清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尽可能使知识变得有序化、条理化、网络化、规律化;三要抓重点、抓特点、强化记忆、强化练习.对于重点元素(非金属如Cl、S、N,金属如Na、Al、Fe)及其化合物要重点研究,熟练掌握.
《铝的化合物》是高二教材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学习Al
2O
3
、 Al(OH)
3
和 KAl(SO
4
)
2
的性质.学习Al
2
O
3
、Al(OH)
3
的性质
时,主要突出他们的两性.学生对Al
2O
3、
Al(OH)
3
的性质已经有一些初步的认识,而且学习
过了元素周期律,因此,本节课比较适合采用理论推测、实验探究、验证等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理解Al
2O
3
、Al(OH)
3
的性质,掌握Al
2
O
3
、Al(OH)
3
与碱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了解明矾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重点]
Al
2O
3
、Al(OH)
3
的两性
[教学难点]
Al
2O
3
、Al(OH)
3
与碱的反应.
由于在元素周期律中已经学习过了Al
2O
3
,通常情况下,不少同学会把Al(OH)
3
看成是
一种碱,而碱与碱是不会发生反应的——这在学生中可能形成一种定势思维.但
是,Al(OH)
3
具有特殊性,它既可以与酸反应,又能够与碱反应,因而根据高中化学课程标
准的要求以及学生中可能存在的思维定势的实际情况,把教学重点确定为Al(OH)
3
的两
性,教学难点确定为Al(OH)
3
与碱的反应.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拟采用理论推测、实验探究、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多媒体辅助等方法进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我认为: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通过推测物质的性质,然后通过
实验给以验证,再进行归纳、总结,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也能比较快捷地突破Al
2O
3、
Al(OH)
3
与碱反应这一教学难点.关键的问题是实验操作的准确.在此基础上,学生就不难归纳出物质的性质.
[教学手段]
1、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实验;
2、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通过这些方式组织教学,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动脑、动手和合作学习的习惯,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课堂容量,节省教学时间.
[学法]
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验、相互讨论来获取知识,完成学习目标.
根据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要求,在学习中要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在教学中要开展“以实验为基础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体验;在探究中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在探究中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做事.
[教学程序]
课题:铝的主要化合物
[教学思路]
铝在原素周期表中的位置——Al
2O
3
的性质——Al(OH)
3
的性质——KAl(SO
4
)
2
——铝
盐的用途——拓展——小结——巩固练习
1、氧化铝的性质(约需9分钟左右)
Al
2O
3
的性质主要是通过学生观察实物,回忆以前所学的知识来认识它的物理性质;
再通过探究实验——即:Al
2O
3
中加盐酸,Al
2
O
3
加NaOH溶液,Al
2
O
3
中加入NH
3
·H
2
O学习它
的化学性质.Al
2O
3
的两性在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中已接触过,这里只是用几个探究实验来
进行验证.
最后要求学生得出Al
2O
3
的性质.学生通过观察,加上教师的引导,实验得出Al
2
O
3
的
性质.
2、氢氧化铝的性质(约需18分钟)
通过探究实验二:Al(OH)
3加盐酸;Al(OH)
3
加NaOH溶液,Al(OH)
3
加NH
3
·H
2
O,观察
Al(OH)
3
是否溶解.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实验、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培
养了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
Al(OH)
3
在学生的思维中就是碱,那么它能够与NaOH反应,很多学生就有点想不通了,
那么教师在这里就应着重通过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来分析:Al(OH)
3
是一种弱电解质,它
电离时生成的H+和OH-都很少,当向Al(OH)
3
里加酸时,H+立即与溶液里少量的OH-起反应
生成水,这就会使Al(OH)
3按碱式电离,使平衡向右移动,从而使Al(OH)
3
不断地溶解;当
向Al(OH)
3里加入碱时:OH-立即与溶液中少量的H+起反应生成水,这样就会使Al(OH)
3
按酸式电离,使平衡向左移动.同样,Al(OH)
3
也就不断地渗解了.只要学生掌握了,那么
Al(OH)
3与酸、碱反应的化学程式的书写就变得简单了.(H
2
O+AlO
2
-+H+ Al(OH)
3
Al3++3OH),Al(OH)
3
)
另外,Al(OH)
3
的化学性质是这节课的重点,在此,老师有必要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
再做一个补充实验:在NaAlO
2中溶液中加入盐酸或CO
2
,观察实验现象,然后引导学生分
析,写出化学方程式.
2AlO
2-+CO
2
+3H
2
O=2Al(OH)
3
↓+CO
3
2-
AlO
2-+CO
2
+2H
2
O=Al(OH)
3
↓+HCO
3
-
AlO
2-+H++H
2
O=Al(OH)
3
↓
AlO
2-+4H+=Al3++2H
2
O
3、硫酸铝钾——(约3分钟)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讨论学习
KAl(SO
4)
2
,只要求学生了解其物理性质和KAl(SO
4
)
2
在溶液中的电离情况即可.
4、知识拓展(约3分钟)
5、教师小结(约3分钟)
教师在学习完本节教学内容后进行简单的小结6、巩固练习(约9分钟)
通过2道练习题来巩固本节所学的知识. [板书设计]
三、铝的重要化合物
1、氧化铝——Al
2O 3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两性氧化物
2、氢氧化铝——Al(OH)
3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H 2O+AlO
2
-+H+ Al(OH)
3
Al3++3OH-酸式电离碱式电离
Al(OH)
3+ OH-=AlO
2
-+2H
2
O
2AlO
2-+CO
2
+3H
2
O=2Al(OH)
3
↓+CO
3
2-
AlO
2-+CO
2
+ 2H
2
O=Al(OH)
3
↓+HCO
3
-
3、硫酸铝钾——KAl(SO
4) 2
KAl(SO
4)
2
=K++Al3++2SO
4
2-
明矾——KAl(SO
4)
2
·12H
2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