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容的应用安全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287.50 KB
- 文档页数:42
基于内容识别的恶意程序检测技术研究在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计算机病毒和恶意软件成为了网络安全领域的头号威胁。
恶意程序的危害与日俱增,传统的病毒检测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网络安全环境。
针对这一问题,基于内容识别的恶意程序检测技术被提出,成为当前最有效的恶意软件检测方法之一。
一、基于内容识别的恶意程序检测技术概述基于内容识别的恶意程序检测技术(Content-based malware detection,简称CBMD)是通过对恶意程序样本进行分析、比较和匹配,确定文件中是否存在恶意代码的检测方式。
与传统的基于特征、行为的检测方式不同,CBMD技术通过扫描文件中的字符串、指令、数据等内容,结合特定的算法进行分析, 将对计算机系统安全造成影响的恶意代码从正常可运行代码中进行区分和鉴别。
二、 CBMD技术的优势1. 全面性: CBMD技术不受平台、语言、结构等各类技术因素的限制, 可以检测各类恶意软件。
一旦基于特定的泰森--弗一根(Trie-Structures)对恶意样本进行蓄水,相关恶意代码的探测效率能够得到巨大的提升。
2. 可靠性:CBMD技术对于隐蔽性强的恶意程序,它可以快速做出检测判定,有着准确率高、误报率低的优势。
它通过string匹配和汇编语言分析等手段,辅之以数据挖掘技术将恶意代码与网络空间威胁行为联系起来,通过不断学习和更新技术,大大提高模型的准确性。
三、 CBMD技术的缺陷1. 百分之百的检测率是不可能的,总会有漏网之鱼。
一些黑客可以通过加密、混淆等手段让恶意代码难以辨识,捣乱计算机安全的效果也更加明显。
2. 资源开销较大,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并消耗 CPU、内存以及网络带宽等。
四、CBMD技术的应用场景CBMD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安全行业中。
在企业网络防御、反病毒软件领域和联网的存储设备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智能移动终端为例,采用基于内容识别的恶意程序检测技术,能够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中拦截恶意软件的下载和运行,防止用户设备被攻击者入侵控制而遭受数据泄密等风险。
基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应用发布时间:2021-05-14T02:11:35.281Z 来源:《现代电信科技》2020年第17期作者:周礼飞邓云翊[导读] 在时代不断进步,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人们对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了人们现在工作生活中的重要辅助道具。
(武汉工商学院 430070)摘要:在时代不断进步,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人们对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了人们现在工作生活中的重要辅助道具。
针对信息网络来分析,互联网技术在提供了使用优势的同时,其内部的网络安全问题也是对面不断研究的内容,是限制计算机网络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
因此,有关工作者不断对网络信息安全技术进行研究,推动其进步发展。
而在这之中,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就是主要研究的内容之一,文章针对该技术在互联网信息安全工作当中的实际应用进行研究,为有关工作者介绍其具体的使用情况。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前言在计算机应用研究中,计算机网络安全是当下首要被研究解决的问题,也是长期以来阻碍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问题之一。
通过在互联网网络安全管理中应用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可以。
良好的提供良好的信息安全问题技术支撑,帮助解决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建立一个良好的安全控制平台,确保信息传输工作能够安全可靠地进行。
从实际角度分析,互联网技术本身就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特征,但其中的安全问题仍不可忽视,需要做好相应的强化工作,提供技术保障。
所以应当积极研究虚拟专用网络技术,保证网络安全效益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
1虚拟专用网络技术概述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因其独特的优势,使得在信息安全工作中得到广泛运用,为信息安全提供良好的保障。
将虚拟专用网络技术运用在企业内部的通讯以及文件传输工作当中,可以有效的提高文件数据的安全性。
并且该技术还能够将信息进行简化,使得网络系统变得更加高效,降低企业在虚拟专用网络线路设计中所需要投入的成本。
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防火墙技术与应用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网络的发展也带来了许多安全隐患。
恶意软件、黑客攻击、数据泄漏等问题时有发生,这些问题都需要计算机网络安全来解决。
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防火墙是一个重要的安全技术,下面我来详细介绍一下防火墙技术与应用。
一、防火墙的基本概念防火墙是指在网络中起到过滤器作用的一个设备或系统,通过它可以对网络数据进行监控和过滤,从而保证网络的安全性。
防火墙可以分为软件防火墙和硬件防火墙两种,软件防火墙是通过在操作系统中增加特定的代码进行实现的,而硬件防火墙是通过专用设备来控制网络访问的。
防火墙的功能包括:1. 访问控制:通过控制访问的权限和规则,使得只有得到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网络资源,从而防止非授权访问和攻击。
2. 数据过滤:通过检测和过滤网络数据包,可以防止恶意软件、网络攻击和数据泄漏等问题的发生。
3. 日志记录:记录网络中的事件和流量,对网络安全问题进行分析。
二、防火墙的应用场景防火墙可以应用于多种场景,下面是其中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1. 企业内部网络:企业内部网络是一个比较封闭的网络环境,但是由于内部员工的不当操作或者黑客攻击等原因,仍然面临着很多安全威胁。
运用防火墙可以为企业内部网络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防止内外双重攻击和内部数据泄漏等问题。
2. 互联网边界:互联网边界是指企业的网络与互联网连接的边界,是网络攻击的主要入口。
防火墙可以在互联网边界处进行数据包过滤和访问控制,保证企业信息的安全。
3. 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是一个信息安全要求较高的场景。
在电子商务应用中,防火墙可以通过控制信誉等级和数据流向来实现安全监控及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三、防火墙过滤技术防火墙的过滤技术是保证网络安全的重要手段,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过滤技术:1. 基于端口的过滤技术:该技术是指根据数据包中的端口号进行过滤,可以控制网络中的数据流向。
该技术的优点在于速度快、封锁范围精确度高,但是如果黑客使用非标准端口,则该技术的作用就大打折扣。
基于服务链的安全编排技术及其应用作者:严亚萍冯中华王雪管泽方许光利来源:《中国信息化》2024年第03期随着企业、机构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大量信息系统被部署在云平台上。
云平台中各类资源以虚拟化的形式存在,资产信息动态高频发生变化、内部网络形成多个逻辑隔离分区、传统网络边界定义相对模糊,这些特点都为安全防护的开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比传统环境,云平台内部东西向流量激增、流量和威胁对外不可视,传统安全防护措施逐渐失效,物理网络安全设备很难感知云内发生的安全事件,无法对云内攻击行为进行有效拦截,可能导致威胁范围快速扩大并进一步蔓延。
目前,云平台内部主要通过以虚拟化镜像存在的虚拟化安全资源(如vFW、vIDS、vIPS,也称为安全网元)形式进行防护,如何对这些虚拟化安全资源进行调度编排,合理高效地使用有限资源池,满足动态变化的云平台安全防护需求,是运维人员面临的一道难题。
同时,一项全球调研显示,超过70%的安全运营团队认为受到了事件过载带来的严重影响,已经被大量的事件淹没,并承认他们没有信息能够确定事件优先级并及时作出响应。
针对运维过程中时常遇到的事件爆发式激增场景,现有的安全工具难以解决众多安全系统产生的海量数据,需要引入服务链编排技术,通过预设专家规则库和智能自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对预设编排链的执行过程、事件处置效果等进行反复的归纳和学习,不断积累经验和更新编排链,以实现对重大安全威胁和突发事件的高效处置,实现更加智能化的安防运维。
(一)服务功能链服务功能链(Service Function Chain, SFC)是一种网络服务构建技术,通过将业务流量所请求的网络服务抽象为一系列有序的网络功能单元,进而由网络根据业务的服务策略引导特定流量按序穿过特定的网络节点上对应的服务功能处理,从而完成业务的网络服务请求,可由管理员静态配置或动态编排(二)SOAR安全编排与自动化响应(Security Orchestration Automation and Response,SOAR)由Gartner于2015年提出,理念是联动不同安全工具和技术,通过创建手动和自动协同操作的工作流步骤,对安全事件的智能化编排和自动化响应,对安全威胁进行高效处置闭环,实现由人工低效的手动处置向高效自动的智能响应转变。
基于大数据的安全生产人工智能应用分析摘要: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都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分支,已被广泛应用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当中,尤其是在工业生产领域,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生产技术优化与生产模式完善都十分常见。
基于此,该文从强化安全生产保障、深化信息技术应用的角度出发,对基于大数据的安全生产人工智能应用加以分析,提出安全生产人工智能的建设方向,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带来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人工智能安全生产信息技术生产管理對于现代企业而言,保证生产安全性、高效性、环保性和经济性是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保证企业正常经营的基础条件。
为提高生产水平,新型材料、设备以及生产技术不断涌现,生产管理难度逐步加大,而且生产领域的安全风险持续增加。
在传统安全生产管理模式无法满足现实需求的情况下,适时引入先进科学技术至关重要。
1人工智能托底安全生产的可行性分析在信息技术与生产生活深度融合的当下,以人工智能保障安全生产并不是空想,这一技术的有效应用将会大幅提升安全生产管理的智能性,可为构建智慧化生产管控模式奠定基础。
大数据时代,安全生产的管理诉求已经不再局限于数据安全管理,构建安全管理感知维度分析模型,利用深度学习强调管理决策精细化发展,实现智慧管控与智能化管理转型才是重点[1]。
以人工智能托底安全生产,可以满足上述诉求,将消除安全生产管理领域的人为干扰,可切实提升安全生产质效。
从现实角度来看,现有的生产安全管控系统并不足以满足实际需求,融入更多的先进技术成为必然,而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无疑是最合适的。
当前,政府给出的指导意见也加大了人工智能托底安全生产的可行性[2]。
国务院国资委制定的《落实<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行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指导意见》均对加大安全技术改造与安全生产管理转型提出了明确指导;着力打造智慧安全城市、构建安全生产治理新格局,推进“互联网+安全生产”,强调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综合利用成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