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专题三:文学常识名著与阅读
- 格式:pptx
- 大小:188.30 KB
- 文档页数:16
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一、文学常识1.《沁园春·雪》是一首词(体裁),“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
选自《毛泽东诗词集》。
作者毛泽东,字润之,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诗词集》。
2.《我爱这土地》作者艾青,原名蒋正涵,号海澄,现代诗人。
1936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大堰河》。
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的成名作。
著有诗集《北方》《黎明的通知》《归来的歌》等。
3.《乡愁》作者余光中,台湾诗人。
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敲打乐》《白玉苦瓜》等。
4.《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作者林徽因,中国著名建筑学家、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
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
5.《我看》作者穆旦,原名查良铮,诗人、翻译家,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
6.《敬业与乐业》选自《饮冰室合集》。
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是中国近代维新代表人物,学者。
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
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作者雨果,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8.《论教养》作者利哈乔夫,苏联学者、作家。
被誉为“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良心”。
主要作品有《善与美书简》。
9.《精神的三间小屋》作者毕淑敏,当代作家。
选自《毕淑敏散文》。
10.《岳阳楼记》选自《范仲淹全集》,作者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11.《醉翁亭记》选自《欧阳修全集》,作者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
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有《欧阳文忠公文集》存世。
12.《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专项复习(四)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一、文学常识1、《沁园春雪》是一首词(体裁),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标题。
2。
《致橡树》作者舒婷,中国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本诗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
3。
《假如生活欺骗了您》作者普希金,俄国(国籍)杰出的诗人、小说家,被称为“俄国文学之父"、4、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的作品特别多,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坟》《华盖集》等。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不》选自《鲁迅全集》。
5。
《侯银匠》作者汪曾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6、《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
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进行叙述。
7、《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项链》等。
8、《与妻书》又名《与妻诀别书》,是清朝末年为了反清反封建争取民族解放而牺牲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在1911年黄花岗起义的三天前即4月24日晚写给其妻子陈意映的诀别信,此文感人肺腑,让人忍不住掉泪、9。
《给巴特勒的信》作者是雨果,法国(国籍)作家,主要作品有《九三年》《巴黎圣母院》10。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情况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如《我的叔叔于勒》。
11、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
律诗分四联,依次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12、词,兴起于晚唐五代,极盛于宋代。
在晚唐五代时,一般称为“曲”“曲子”“曲子词”。
后来才成为“词”,又称“乐府”“诗余”“长短句”等。
初中语文(部编版)名著阅读大全(九年级)一、《艾青诗选》(九年级上册)1.根据《艾青诗选》的内容,回答问题。
(8分)(1)艾青 (1910-1996),原名,中国现代诗人。
成名作《》,发表于1933 年,这首诗奠定了他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和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他的诗作《》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
(3分)(2)20世纪30年代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是和。
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和“”的歌手。
这些诗歌也是自由体诗的代表。
(4分)(3)艾青的《》歌颂了毛主席。
(1分)答案:(1)蒋正涵,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2)是土地和光明。
被称为“太阳”和“火把”的歌手。
(3)《毛泽东》2. 根据《艾青诗选》的内容,回答问题。
(5分)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现代诗歌,九年级(1)班举办了“轻叩诗歌的大门”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一起参加。
(1)为了开展好这次活动,班委会拟定了两个活动项目,请你再补充两个。
(2分)①搜集喜欢的诗歌②整理搜集的诗歌③④(2)请写出你喜欢这首诗的理由。
(3分)礁石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岸答案:(1)③举行诗歌朗诵会④开展诗歌知识竞赛(2)全诗采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歌咏,寄寓了深沉的生活哲理内涵。
诗歌形象明朗纯净,洋溢着一种昂扬奋发的乐观情绪。
二、《水浒传》(九上)1.右图是文学名著《水浒传》连环画中的一幅,请仔细观察,并按要求作答。
(5分)(1)《水浒传》中鲁达的绰号是,与右图内容相关的情节是。
(2 分)(2)有人认为鲁达是个有担当的人。
其他经典名著中也不乏有担当的人物形象,请从《西游记》《海底两万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部作品中找出一个这样的人物,并作简要分析。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三文学常识名著阅读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中的名著阅读部分,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经典名著,了解文学常识,提高文学素养。
本专题包含了多个名著作品,如《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等。
通过学习这些作品,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同时也能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名著,对名著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但学生在阅读名著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名著的语言难以理解,故事情节复杂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困难,引导学生如何阅读名著,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名著的基本信息,如作者、背景、主要人物等;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和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名著,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评价等方法,深入理解名著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学,提高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升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了解名著的基本信息,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和能力。
2.难点:引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评价等方法,深入理解名著内容。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名著的基本信息,引导学生了解名著背景。
2.阅读法:学生自主阅读名著,提高阅读能力。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4.分析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名著中的情节、人物等,深入理解作品。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整理名著的基本信息,如作者、背景、主要人物等;准备相关讨论话题,以便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
2.学生准备:预习名著,了解作品的基本信息;准备阅读笔记,记录自己的阅读心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名著的预习情况。
例如:“你们知道《西游记》的作者是谁吗?”、“《红楼梦》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等。
部编版语文九上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一、文学常识。
(朝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家。
小说家。
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主持的院考(道考),考取的列名府县学籍,叫进学,也就成了秀才。
又规定每三年举行一次乡试(省一级考试),秀才或监生应考,考中的就是举人。
【乡试年】乡试开考的这一年叫“乡试年”。
【亚元】乡试中举,第一名称解元,第二至十名称亚元。
《范进中举》选择题:1.下列对鲁迅作品的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故乡》--《彷徨》--小说集B.《阿长与〈山海经〉》--《朝花夕拾》--散文集C.《风筝》--《野草》--散文诗集D.《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且介亭杂文》--杂文集2.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乡愁》--余光中--台湾B.《水调歌头》--苏轼--北宋C.《湖心亭看雪》--张岱--明末清初D.《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英国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古代住宅旁边常栽种桑树和梓树,后来就用“桑梓”指代家乡。
B.“晋太元中”中的“太元”“元丰六年”中的“元丰”,都是帝王的年号。
C.“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丝竹”泛指音乐。
D.古代的中国人有“名”有“字”。
如杜甫字子美,辛弃疾字稼轩,韩愈字退之。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木兰诗》又称《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情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十五从军征》也出自《乐府诗集》。
B.“无人问津”“教学相长”“政通人和”三个成语分别出自《桃花源记》《礼记》《岳阳楼记》。
C.用典可以使古诗词变得典雅含蓄,《行路难》中的“闲来垂钓碧溪上”“长风破浪会有时”属于用典。
D.古诗文中常使用“代称”,如用“花黄”指小黄花,用“汗青”指史册,用“丝竹”指音乐。
二、名著阅读。
(一)《水浒传》1.《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名著阅读知识点总结一、基础知识1.作者情况艾青(1910—1996),现代诗人。
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1932年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
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
新中国成立后,创作有诗集《彩色的诗》《域外集》,出版了《艾青叙事诗选》《艾青抒情诗选》,以及多种版本的《艾青诗选》和《艾青全集》。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
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2.成书过程1976年“四人帮”粉碎后,艾青冤案平反,再次焕发创作青春,写作并发表了《鱼化石》等优秀作品。
1979年诗人自己编定《艾青诗选》,交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这部诗选收录了诗人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期的主要作品,基本反映了诗人的创作历程和风格特征。
3.作品风格艾青的诗歌从风格上看:解放前,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解放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
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
他的诗歌,以现实主义为主体,汲取了象征主义的养分,风格朴素清新、深沉隽永,明朗并不直露,时有含蓄也不晦涩,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艾青是自由体新诗的代表诗人。
二、拓展延伸1.诗人故事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艾青正在法国留学。
他同许多留法的中国青年一样,在巴黎遭到歧视和侮辱。
一天,艾青到一家旅馆住宿登记时,旅馆人员问他的姓名,艾青说叫蒋海澄,对方误听为“蒋介石”,便马上嚷嚷开了。
艾青一气之下,就在“蒋”的草字头下面打了一个“×”,又取“澄”的家乡口语谐音为“青”,在住宿登记时填上“艾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