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课后答案(白中英主编第五版)
- 格式:pdf
- 大小:5.24 MB
- 文档页数:39
第五章1. IR、AR、DR、AC2. STA R1,(R2)4.5.T 1 = T 2 = 2112213 T 1用与门实现,T 2和T 3则用C 2的Q 端和C 1的Q 端加非门实现,其目的在于保持信号输出时延时间的一致性并与环形脉冲发生器隔离。
T 3 T 2 T 18*)13*80(=+ 7. M = GS3 = H+D+FS2 = A+B+H+D+E+F+G S1 = A+B+F+G C = H+D+Ey+Fy+G φ8. 经分析,(d, i, j )和(e, f, h )可分别组成两个小组或两个字段,然后进行译码,可得六个微命令信号,剩下的a, b, c, g四个微命令信号可进行直接控制,其整个控制字段组成如下:a b c g01d10 i 10 f11 j 11 h9. P1 = 1,按IR6、IR5转移P2 = 1,按进位C转移C,D外,11. (1)故该字段为4(48-4-9)=35(2)址字,存器。
地址转移逻辑的输入是指令寄存器的OP码、各种状态条件以及判别测试字段所给的判别标志(某一位为1),其输出修改微地址寄存器的适当位数,从而实现微程序的分支转移。
就是说,此处微指令的后继地址采用断定方式。
12. (1)流水线的操作周期应按各步操作的最大时间来考虑,即流水线时钟周期性ns i 100}max{==ττ(2)(3) 13. (1)(2)H (3)17.415205*20)1(=-+=-+==ττn K K n Tp Ts S 14.WBEX ID IF空间S时间T 1 2 3 4 5 6 7 8I 1I 1I 1I 1I 2I 2I 2I 2非流水线时间图WBEXID IF 空间S时间T 1 2 3 4 5 6 7 8I 1I 1I 1I 1I 2I 2I 2I 2流水线时间图I 3I 3I 3I 3I 4I 4I 4I 4I 5I 5I 5I5如上两图所示,执行相同的指令,在8个单位时间内,流水计算机完成5条指令,而非流水计算机只完成2条,显然,流水计算机比非流水计算机有更高的吞吐量。
第4章习题参考答案1.ASCII码是7位,如果设计主存单元字长为32位,指令字长为12位,是否合理?为什么?答:不合理。
指令最好半字长或单字长,设16位比较合适。
一个字符的ASCII 是7位,如果设计主存单元字长为32位,则一个单元可以放四个字符,这也是可以的,只是在存取单个字符时,要多花些时间而已,不过,一条指令至少占一个单元,但只占一个单元的12位,而另20位就浪费了,这样看来就不合理,因为通常单字长指令很多,浪费也就很大了。
2.假设某计算机指令长度为32位,具有双操作数、单操作数、无操作数三类指令形式,指令系统共有70条指令,请设计满足要求的指令格式。
答:字长32位,指令系统共有70条指令,所以其操作码至少需要7位。
双操作数指令单操作数指令无操作数指令3.指令格式结构如下所示,试分析指令格式及寻址方式特点。
答:该指令格式及寻址方式特点如下:(1) 单字长二地址指令。
(2) 操作码字段OP可以指定26=64种操作。
(3) 源和目标都是通用寄存器(可分指向16个寄存器)所以是RR型指令,即两个操作数均在寄存器中。
(4) 这种指令结构常用于RR之间的数据传送及算术逻辑运算类指令。
4.指令格式结构如下所示,试分析指令格式及寻址方式特点。
15 10 9 8 7 4 3 0答:该指令格式及寻址方式特点如下:(1)双字长二地址指令,用于访问存储器。
(2)操作码字段OP可以指定26=64种操作。
(3)RS型指令,一个操作数在通用寄存器(选择16个之一),另一个操作数在主存中。
有效地址可通过变址寻址求得,即有效地址等于变址寄存器(选择16个之一)内容加上位移量。
5.指令格式结构如下所示,试分析指令格式及寻址方式特点。
答:该指令格式及寻址方式特点如下:(1)该指令为单字长双操作数指令,源操作数和目的操作数均由寻址方式和寄存器构成,寄存器均有8个,寻址方式均有8种。
根据寻址方式的不同,指令可以是RR型、RS型、也可以是SS型;(2)因为OP为4位,所以最多可以有16种操作。
一、选择题1.RISC访内指令中,操作数的物理位置一般安排在()。
A 栈顶和次栈顶B 两个主存单元C 一个主存单元和一个通用寄存器D 两个通用寄存器2.单地址指令中为了完成两个数的算术运算,除地址码指明的一个操作数外,另一个常需采用()。
A 堆栈寻址方式B 立即寻址方式C 隐含寻址方式D 间接寻址方式3.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中,操作数在()。
A 通用寄存器B 主存单元C 程序计数器 D 堆栈4.指令系统中采用不同寻址方式的目的主要是()A 实现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B 缩短指令长度,扩大寻址空间,提高编程灵活性C 可以直接访问外存D 提供扩展操作码的可能并降低指令译码难度5.堆栈寻址方式中,设A为累加器,SP为堆栈指示器,M为SP指示的栈顶单SP,(SP)-1→SP,则出栈操作的动作就元,如果进栈操作的动作是:(A)→MSP为()A (M)→A,(SP)+1→SPSP)→AB (SP)+1→SP,(MSPC (SP)-1→SP,(M)→ASP)→A,(SP)-1→SPD (MSP6.下列几项中,不符合RISC指令系统的特点是()A 指令长度固定,指令种类少B 寻址方式种类尽量减少,指令功能尽可能强C 增加寄存器的数目,以尽量减少访存次数D 选取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些简单指令,以及很有用但不复杂的指令二、填空题1.形成指令地址的方法称为指令寻址,通常是()寻址,遇到转移指令时()寻址。
2.RISC指令系统的最大特点是:只有()指令和()指令访问存储器,其余指令的操作均在寄存器之间进行。
3.二地址指令中,操作数的物理位置有三种形式,分别是()型、()型和()型。
4.一个较完善的指令系统,应当有()、()、()、()四大类指令。
5.机器指令对四种类型的数据进行操作。
这四种数据类型包括()型数据、()型数据、()型数据、()型数据。
三、简答题1.列表比较CISC处理机和RISC处理机的特点。
2.一台机器的指令系统有哪几类典型指令?列出其名称。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后答案白中英主编第五版在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这门课程时,课后习题的答案对于我们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至关重要。
白中英主编的第五版教材是众多学子在这一领域探索的重要指引。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计算机系统概论部分的课后答案。
在这一部分,我们了解到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
比如,关于计算机的分类,答案会清晰地指出按照不同的标准,如处理数据的方式、性能和规模等,可以将计算机分为不同的类型。
对于计算机的性能指标,答案会详细解释诸如主频、字长、存储容量等参数的含义和作用,帮助我们准确理解计算机性能的衡量标准。
在运算方法和运算器这一章节,课后答案对于各种运算的讲解十分详尽。
比如加法运算,答案会从最基本的二进制加法开始,逐步深入到补码加法、溢出判断等复杂的运算规则。
对于乘法运算,会介绍原码乘法、补码乘法的算法,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我们明白运算的过程。
在运算器的组成方面,答案会清晰地指出各个部件的功能和作用,如算术逻辑单元(ALU)、寄存器等,使我们能够构建起一个完整的运算器概念。
存储系统是计算机组成原理中的重要内容。
课后答案在这方面会深入解析存储器的分类,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等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对于存储容量的扩展,答案会提供具体的方法和步骤,让我们能够根据实际需求灵活地扩展存储器的容量。
在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的问题上,答案会解释其工作原理、命中率的计算以及如何优化Cache的性能,使我们明白Cache对于提高计算机性能的重要性。
指令系统部分的课后答案则专注于指令的格式和编码。
通过对各种指令格式的分析,我们可以理解指令是如何被计算机识别和执行的。
答案还会涉及指令的寻址方式,如直接寻址、间接寻址等,让我们明白计算机是如何通过不同的寻址方式获取操作数的。
中央处理器(CPU)章节的答案会详细阐述CPU的功能和组成。
从控制器的指令周期、时序产生器,到运算器的ALU设计,答案都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和解释。
第一章1.模拟计算机的特点:数值由连续量来表示,运算过程是连续的;数字计算机的特点:数值由数字量(离散量)来表示,运算按位进行。
2.分类:数字计算机分为专用计算机和通用计算机。
通用计算机又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和单片机六类。
分类依据:专用和通用是根据计算机的效率、速度、价格、运行的经济性和适应性来划分的。
通用机的分类依据主要是体积、简易性、功率损耗、性能指标、数据存储容量、指令系统规模和机器价格等因素。
3.(略)4.冯. 诺依曼型计算机的主要设计思想是: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存储程序:将解题的程序(指令序列)存放到存储器中;程序控制:控制器顺序执行存储的程序,按指令功能控制全机协调地完成运算任务。
主要组成部分有: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5.存储容量:指存储器可以容纳的二进制信息的数量,通常用单位KB、MB、GB来度量,存储容量越大,表示计算机所能存储的信息量越多,反映了计算机存储空间的大小。
单元地址:单元地址简称地址,在存储器中每个存储单元都有唯一的地址编号,称为单元地址。
数据字:若某计算机字是运算操作的对象即代表要处理的数据,则称数据字。
指令字:若某计算机字代表一条指令或指令的一部分,则称指令字。
6.指令:计算机所执行的每一个基本的操作。
程序:解算某一问题的一串指令序列称为该问题的计算程序,简称程序。
7.一般来讲,在取指周期中从存储器读出的信息即指令信息;而在执行周期中从存储器中读出的信息即为数据信息。
8.内存:一般由半导体存储器构成,装在底版上,可直接和CPU交换信息的存储器称为内存储器,简称内存。
用来存放经常使用的程序和数据。
外存:为了扩大存储容量,又不使成本有很大的提高,在计算机中还配备了存储容量更大的磁盘存储器和光盘存储器,称为外存储器,简称外存。
外存可存储大量的信息,计算机需要使用时,再调入内存。
CPU: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
基本功能为:指令控制、操作控制、时间控制、数据加工。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后答案中英主编第五版计算机组成原理课后答案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述1. 数据是计算机系统处理的基本对象,其形式包括数字、文本、图像、音频等多种类型。
2. 信息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后得到的有用结果,例如计算、存储、传输等操作。
3. 计算机系统组成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
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部分。
4.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包括硬件层、指令系统层、操作系统层和应用层等,每一层都在上层的基础上提供更高级的功能,为上层提供服务。
第二章:数字系统1. 数制是一种用来表示数字的符号体系,常见的数制包括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
2. 在二进制系统中,每一位上的数值称为位权,位权的值是2的幂次方。
3. 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可以使用位置权重法,将二进制数每一位与对应的位权相乘,然后求和即可。
4. 十进制转换为二进制可以使用短除法,不断将十进制数除以2取余数,直到商为0为止,将余数按倒序排列即为二进制数。
第三章:汇编语言1. 汇编语言是一种与机器语言直接对应的低级语言,使用助记符来表示机器指令。
2. 汇编语言的指令包括数据传输指令、运算指令、逻辑指令、控制转移指令等,用于完成各种计算机操作。
3. 汇编程序是由一系列汇编语句组成的程序,需要经过汇编器的处理转换为机器语言程序,再由计算机执行。
4. 汇编语言相对于机器语言具有可读性强、编写方便的优点,但是移植性较差,需要根据不同的硬件平台进行适配。
第四章:总线1. 总线是计算机各部件之间传输数据和信号的通道,包括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等。
2. 数据总线用于传输数据,地址总线用于指定操作的存储单元或者IO设备,控制总线用于传递控制信息。
3. 总线的性能指标包括宽度(数据位宽)、带宽(传输速率)和周期(传输时间)等。
第五章:存储器1. 存储器是计算机中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的设备,包括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两部分。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后答案第一章1 •模拟计算机的特点是数值由连续量来表示,运算过程也是连续的。
数字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按位运算,并且不连续地跳动计算。
模拟计算机用电压表示数据,采用电压组合和测量值的计算方式,盘上连线的控制方式,而数字计算机用数字0和1表示数据,采用数字计数的计算方式,程序控制的控制方式。
数字计算机与模拟计算机相比,精度高,数据存储量大,逻辑判断能力强。
2.数字计算机可分为专用计算机和通用计算机,是根据计算机的效率、速度、价格、运行的经济性和适应性来划分的。
3.科学计算、自动控制、测量和测试、信息处理、教育和卫生、家用电器、人工智能。
4.主要设计思想是:采用存储程序的方式,编制好的程序和数据存放在同一存储器中,计算机可以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自动完成逐条取出指令和执行指令的任务;在机器内部,指令和数据均以二进制码表示,指令在存储器中按执行顺序存放。
主要组成部分有::运算器、逻辑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5.存储器所有存储单元的总数称为存储器的存储容量。
每个存储单元都有编号,称为单元地址。
如果某字代表要处理的数据,称为数据字。
如果某字为一条指令,称为指令字。
6 •计算机硬件可直接执行的每一个基本的算术运算或逻辑运算操作称为一条指令,而解算某一问题的一串指令序列,称为程序。
7取指周期中从内存读出的信息流是指令流,而在执行器周期中从内存读出的信息流是数据流。
8.半导体存储器称为内存,存储容量更大的磁盘存储器和光盘存储器称为夕卜存,内存和夕卜存共同用来保存二进制数据。
运算器和控制器合在一起称为中央处理器,简称CPU,它用来控制计算进行算术逻辑运算。
适配器是外围设备与主机联系的桥梁,它的作用相当于一个转换器,使主机和外围设备并行协调地工作。
9.计算机的系统软件包括系统程序和应用程序。
系统程序用来简化程序设计,简化使用方法,提高计算机的使用效率,发挥和扩大计算机的功能用用途;应用程序是用户利用计算机来解决某些问题而编制的程序。
计算机组成原理答案白中英计算机组成原理答案-白中英计算机组成原理(答案)第一章答案1.比较数字计算机和模拟计算机的特点。
解:模拟计算机的特点:数值由连续量来表示,运算过程是连续的;数字计算机的特点:数值由数字量(离散量)来表示,运算按位进行。
两者主要区别见p1表1.1。
2.数字计算机是如何分类的?分类的依据是什么?解:分类:数字计算机分为专用计算机和通用计算机。
通用计算机又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和单片机六类。
分类依据:根据计算机操作的效率、速度、价格、经济性和适应性,分为专用和通用。
通用机器的分类主要基于体积、简单性、功耗、性能指标、数据存储容量、指令系统规模和机器价格等因素。
3.数字计算机有那些主要应用?4.冯:诺依曼电脑的主要设计理念是什么?主要成分是什么?解: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主要设计思想是: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存储程序:将解题的程序(指令序列)存放到存储器中;程序控制:控制器按顺序执行存储的程序,并根据命令功能控制整机协同完成操作任务。
主要组成部分有: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5.什么是存储容量?什么是单元地址?什么是数据字?什么是指令字?解:存储容量:指存储器可以容纳的二进制信息的数量,通常用单位kb、mb、gb来度量,存储容量越大,表示计算机所能存储的信息量越多,反映了计算机存储空间的大小。
单位地址:单位地址缩写为地址。
内存中的每个存储单元都有一个唯一的地址号,称为单元地址。
数据字:若某计算机字是运算操作的对象即代表要处理的数据,则称数据字。
指令字:如果计算机字代表指令或指令的一部分,则称为指令字。
6.什么是指令?什么是程序?解:指令:计算机所执行的每一个基本的操作。
指令序列的计算称为程序的求解。
7.指令和数据存储在内存中。
计算机如何将它们与指令或数据区分开来?解决方案:一般来说,在取指周期中从存储器中读出的信息是指令信息;并在执行周期中从内存中读取信息即为数据信息。
第7章外存与I/O设备1.计算机的外围设备是指______。
A.输入/输出设备B.外存储器C.输入/输出设备及外存储器D.除了CPU和内存以外的其他设备【答案】D【解析】,计算机系统中除CPU和主存外的每一部分都可作为一个外围设备来看待。
通常外围设备由存储介质、驱动装置、控制电路组成。
2.打印机根据印字方式可以分为______和______两大类,在______类打印机中,只有______型打印机能打印汉字,请从下面答案中选择填空。
A.针型打印机B.活字型打印机C.击打式D.非击打式【答案】C,D,C,A【解析】打印机按印字原理分,分为击打式和非击打式两大类,能打印汉字的是击打类中的针形打印机,它是利用机械作用使印字机构与色带和纸相撞击打印字符。
3.一光栅扫描图形显示器,每帧有1024×1024像素,可以显示256种颜色,问刷新存储器容量至少需要多大? 答:刷新存储器的容量由图像分辨率和灰度级决定,即刷存容量=分辨率×颜色深度=1024×1024×1B=1MB 。
4.一个双面CD-ROM 光盘,每面有l09道,每道9个扇区,每个扇区存储5128,请求出光盘格式化容量。
答:光盘格式化容量=2×100×9×512B=900KB 。
5.试推导磁盘存储器读写一块信息所需总时间的公式。
答:设读写一块信息所需时间为t B ,平均找道时间为t s ,平均等待时间为t l ,读写一块信息的传输时间为t m ,则t B = t s + t l + t m假设磁盘以每秒r 的速率旋转,每条磁道容量为N 个字,则数据传输率=rN 个字/秒 假设每块的字数为n ,因而一旦读写头定位在该块起始端,就能在t m ≈(n/rN )秒的时间传输完毕。
t l 是磁盘旋转半周的时间,t l = (1/2r )秒,由此可得磁盘存储器读写一块信息所需总时间为:12B s n t t r rN=++ 6.某双面磁盘,每面有220道,已知磁盘转速r=4000转/分,数据传输率为l850008/s ,求磁盘总容量。
第二章1.(1) 35 =−100011)[ 35]原10100011[ 35]补11011100[ 35]反11011101 (2)[127]原=01111111[127]反=01111111[127]补=01111111 (3) 127 =−1111111)[ 127]原11111111[ 127]补10000001[ 127]反10000000 (4) 1 =−00000001)[ 1]原10000001( 2= ==( 2===( 2===[ 1]补 11111111[ 1]反 111111102.[x]补 = a 0. a 1a 2…a 6 解法一、(1) 若 a 0 = 0, 则 x > 0, 也满足 x > -0.5此时 a 1→a 6 可任意(2) 若 a 0 = 1, 则 x <= 0, 要满足 x > -0.5, 需 a 1 = 1即 a 0 = 1, a 1 = 1, a 2→a 6 有一个不为 0解法二、-0.5 = -0.1(2) = -0.100000 = 1, 100000(1) 若 x >= 0, 则 a0 = 0, a 1→a 6 任意即可;(2) [x]补= x = a 0. a 1a 2…a 6(2) 若 x < 0, 则 x > -0.5 只需-x < 0.5, -x > 0[x]补 = -x, [0.5]补 = 01000000即[-x]补 < 01000000a 0 * a 1 * a 2 a 6 + 1 < 01000000a 0 * a 1 * a 2 a 6 < 00111111a 0 a 1a 2 a 6 > 11000000即 a 0a 1 = 11, a 2→a 6 不全为 0 或至少有一个为 1(但不是“其余取 0”)3.字长 32 位浮点数,阶码 8 位,用移码表示,尾数 23 位,用补码表示,基为 2EsE 1→E 8MsM 21M 0(1) 最大的数的二进制表示E = 11111111Ms = 0, M = 11…1(全 1)⋅ (1 2 )即: 2 2 ⋅ 2 (最接近 0 的负数)即: 2 2 ⋅ (2 + 2[ 2 2 ⋅ 2⋅ (1 2 ) ] [ 22 1 ⋅ ( 1) , 2 2 ⋅ (2 1 + 2 ) ]1 11111111 01111111111111111111111(2) 最小的二进制数E = 11111111Ms = 1, M = 00…0(全 0) 1 11111111 1000000000000000000000(3) 规格化范围正最大E = 11…1, M = 11…1, Ms = 08 个22 个即: 227122正最小E = 00…0, M = 100…0, Ms = 08 个7121 个负最大E = 00…0, M = 011…1, Ms = 18 个21 个负最小7 1E = 11…1, M = 00…0, Ms =18 个22 个22 )即: 22⋅ ( 1)规格化所表示的范围用集合表示为:71, 227122 7 7 224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五版习题答案4.在IEEE754 标准中,一个规格化的32 位浮点数x 的真值表示为:X=( 1)s ×(1.M)× 2 E 127(1)27/64=0.011011=1.1011× 22E= -2+127 = 125= 0111 1101 S= 0 M= 1011 0000 0000 0000 0000 000最后表示为:0 01111101 10110000000000000000000(2)-27/64=-0.011011=1.1011× 22E= -2+127 = 125= 0111 1101 S= 1 M= 1011 0000 0000 0000 0000 000最后表示为:1 01111101 101100000000000000000005.(1)用变形补码进行计算:[x]补=00 11011 [y]补=00 00011[x]补= [y]补= [x+y]补=00 11011 + 00 0001100 11110结果没有溢出,x+y=11110 (2) [x]补=00 11011 [y]补=11 01011[x]补= [y]补= [x+y]补=00 11011 + 11 0101100 00110结果没有溢出,x+y=00110(3)[x]补=11 01010 [y]补=11 111111[x]补= [y]补= [x+y]补=00 01010 + 00 1111111 01001结果没有溢出,x+y=−101116.[x-y]补=[x]补+[-y]补(1)[x]补=00 11011 [-y]补=00 11111[x]补= 00 11011[-y]补= + 00 11111[x-y]补= 01 11010结果有正溢出,x−y=11010(2)[x]补=00 10111 [-y]补=11 00101[x]补= 00 10111[-y]补= + 11 00101[x-y]补= 11 11100结果没有溢出,x−y=−001005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五版习题答案(3)[x]补=00 11011 [-y]补=00 10011[x]补= 00 11011[-y]补= + 00 10011[x-y]补= 01 01110结果有正溢出,x−y=100107.(1)用原码阵列乘法器:[x]原=0 11011 [y]原=1 11111因符号位单独考虑,|x|=11011 |y|=111111 1 0 1 1×) 1 1 1 1 1——————————————————————————1 1 0 1 11 1 0 1 11 1 0 1 11 1 0 1 11 1 0 1 11 1 0 1 0 0 0 1 0 1[x×y]原=1 1101000101用补码阵列乘法器:[x]补=0 11011 [y]补=1 00001乘积符号位为:1|x|=11011 |y|=111111 1 0 1 1×) 1 1 1 1 1——————————————————————————1 1 0 1 11 1 0 1 11 1 0 1 11 1 0 1 16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五版习题答案1 1 0 1 11 1 0 1 0 0 0 1 0 1[x×y]补=1 0010111011(2) 用原码阵列乘法器:[x]原=1 11111 [y]原=1 11011因符号位单独考虑,|x|=11111 |y|=110111 1 1 1 1×) 1 1 0 1 1——————————————————————————1 1 1 1 11 1 1 1 10 0 0 0 01 1 1 1 11 1 1 1 11 1 0 1 0 0 0 1 0 1[x×y]原=0 1101000101用补码阵列乘法器:[x]补=1 00001 [y]补=1 00101乘积符号位为:1|x|=11111 |y|=110111 1 1 1 1×) 1 1 0 1 1——————————————————————————1 1 1 1 11 1 1 1 10 0 0 0 01 1 1 1 17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五版习题答案1 1 1 1 11 1 0 1 0 0 0 1 0 1[x×y]补=0 11010001018.(1) [x]原=[x]补=0 11000 [-∣y∣]补=1 00001被除数X 0 11000+[-|y|]补 1 00001----------------------------------------------------余数为负 1 11001 →q0=0左移 1 10010+[|y|]补0 11111----------------------------------------------------余数为正0 10001 →q1=1左移 1 00010+[-|y|]补 1 00001----------------------------------------------------余数为正0 00011 →q2=1左移0 00110+[-|y|]补 1 00001----------------------------------------------------余数为负 1 00111 →q3=0左移0 01110+[|y|]补0 11111----------------------------------------------------余数为负 1 01101 →q4=0左移0 11010+[|y|]补0 11111----------------------------------------------------余数为负 1 11001 →q5=0+[|y|]补0 11111----------------------------------------------------余数0 11000故[x÷y]原=1.11000 即x÷y= −0.11000余数为0 11000[∣x∣]补=0 01011 [-∣y∣]补=1 00111(2)被除数X 0 01011+[-|y|]补 1 00111----------------------------------------------------余数为负 1 10010 →q0=08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五版习题答案左移 1 00100+[|y|]补0 11001----------------------------------------------------余数为负 1 11101 →q1=0左移 1 11010+[|y|]补0 11001----------------------------------------------------余数为正0 10011 →q2=1左移 1 00110+[-|y|]补 1 00111----------------------------------------------------余数为正0 01101 →q3=1左移0 11010+[-|y|]补 1 00111----------------------------------------------------余数为正0 00001 →q4=1左移0 00010+[-|y|]补 1 00111----------------------------------------------------余数为负 1 01001 →q5=0+[|y|]补0 11001----------------------------------------------------余数0 00010x÷y= −0.01110余数为0 000109.(1) x = 2-011*0.100101, y = 2-010*(-0.011110)[x]浮= 11101,0.100101[y]浮= 11110,-0.011110Ex-Ey = 11101+00010=11111[x]浮= 11110,0.010010(1)x+y 0 0. 0 1 0 0 1 0 (1)+ 1 1. 1 0 0 0 1 01 1. 1 1 0 1 0 0 (1)规格化处理: 1.010010 阶码11100-4 -4x-y 0 0. 0 1 0 0 1 0 (1)+ 0 0. 0 1 1 1 1 00 0 1 1 0 0 0 0 (1)规格化处理: 0.110000 阶码11110x-y=2-2*0.110001(2) x = 2-101*(-0.010110), y = 2-100*0.010110[x]浮= 11011,-0.010110[y]浮= 11100,0.0101109 x+y= 1.010010*2 = 2 *-0.101110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五版习题答案Ex-Ey = 11011+00100 = 11111[x]浮= 11100,1.110101(0)x+y 1 1. 1 1 0 1 0 1+ 0 0. 0 1 0 1 1 00 0. 0 0 1 0 1 1规格化处理: 0.101100x+y= 0.101100*2阶码-611010x-y 1 1.1 1 0 1 0 1+ 1 1.1 0 1 0 1 01 1.0 1 1 1 1 1规格化处理: 1.011111 阶码11100x-y=-0.100001*2 -410.(1) Ex = 0011, Mx = 0.110100Ey = 0100, My = 0.100100Ez = Ex+Ey = 0111Mx*My 0. 1 1 0 1* 0.1 0 0 10110100000000000110100000001110101规格化:26*0.111011(2) Ex = 1110, Mx = 0.011010Ey = 0011, My = 0.111100Ez = Ex-Ey = 1110+1101 = 1011 [Mx]补= 00.011010[My]补= 00.111100,[-My]补= 11.00010010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五版习题答案00011010+[-My] 110001001101111010111100+[My] 001111000.01111100011110000+[My] 001111000.010010110001011000+[-My] 110001000.0110001110000111000+[-My] 11000100111111000.011011111000+[My] 001111000.011010011010001101000+[-My] 1 1 0 00 1 0 00 0 1 0 1 10 0 0.01101商= 0.110110*2-6,4 位加法器如上图,11.C i = A i B i + A i C i 1 + B i C i 1= A i B i + ( A i + B i )C i 1= A i B i + ( A i B i )C i 1(1)串行进位方式余数=0.101100*2-6C1 = G1+P1C0 C2 = G2+P2C1 C3 = G3+P3C2 C4 = G4+P4C3 其中:G1 = A1B1G2 = A2B2G3 = A3B3G4 = A4B4P1 = A1⊕B1(A1+B1也对)P2 = A2⊕B2P3 = A3⊕B3P4 = A4⊕B4(2)并行进位方式C1 = G1+P1C0C2 = G2+P2G1+P2P1C0C3 = G3+P3G2+P3P2G1+P3P2P1C0C4 = G4+P4G3+P4P3G2+P4P3P2G1+P4P3P2P1C011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五版习题答案12.(1)组成最低四位的 74181 进位输出为:C 4 = C n+4 = G+PC n = G+PC 0, C 0 为向第 0 位进位 其中,G = y 3+y 2x 3+y 1x 2x 3+y 0x 1x 2x 3,P = x 0x 1x 2x 3,所以C 5 = y 4+x 4C 4C 6 = y 5+x 5C 5 = y 5+x 5y 4+x 5x 4C 4(2)设标准门延迟时间为 T , 与或非”门延迟时间为 1.5T ,则进位信号 C 0,由最低位传 送至 C 6 需经一个反相器、两级“与或非”门,故产生 C 0 的最长延迟时间为T+2*1.5T = 4T(3)最长求和时间应从施加操作数到 ALU 算起:第一片 74181 有 3 级“与或非”门(产 生控制参数 x 0, y 0, C n+4),第二、三片 74181 共 2 级反相器和 2 级“与或非”门(进 位链),第四片 74181 求和逻辑(1 级与或非门和 1 级半加器,设其延迟时间为 3T ), 故总的加法时间为:t 0 = 3*1.5T+2T+2*1.5T+1.5T+3T = 14T13.设余三码编码的两个运算数为 X i 和 Y i ,第一次用二进制加法求和运算的和数为 S i ’,进位为 C i+1’,校正后所得的余三码和数为 S i ,进位为 C i+1,则有: X i = X i3X i2X i1X i0 Y i = Y i3Y i2Y i1Y i0 S i ’ = S i3’S i2’S i1’S i0’s i3s i2s i1s i0Ci+1FAFAFAFA十进校正+3VF As i3'FA s i2'FA“s i1'FAs i0'二进加法X i3 Y i3 X i2 Y i2X i1 Y i1 X i0 Y i0当 C i+1’ = 1 时,S i = S i ’+0011并产生 C i+1当 C i+1’ = 0 时,S i = S i ’+1101根据以上分析,可画出余三码编码的十进制加法器单元电路如图所示。
计算机组成原理 第五版 习题答案第一章...............................................................................................................................................1第二章...............................................................................................................................................3第三章.............................................................................................................................................14第四章.............................................................................................................................................19第五章.............................................................................................................................................21第六章.............................................................................................................................................27第七章.............................................................................................................................................31第八章.............................................................................................................................................34第九章 (36)第一章1.模拟计算机的特点是数值由连续量来表示,运算过程也是连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