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常见的矿物分类法
- 格式:doc
- 大小:84.00 KB
- 文档页数:2
矿物分类5大类
矿物是地球表面自然形成的固体物质,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形成不同的矿物。
根据化学成分、晶体结构和形成条件等不同特征,矿物可以分为五大类。
一、元素矿物
元素矿物是由单一元素构成的矿物,属于最简单的矿物种类。
常见的元素矿物有金、银、铜、铁、铅、铝等。
这些矿物通常在地壳中发现,并经过采矿和提炼加工后,可用于制造各种金属制品。
二、硅酸盐矿物
硅酸盐矿物是由硅氧四面体和金属离子或多元酸根离子组成的矿物。
硅氧四面体包括一个硅原子和四个氧原子,金属离子或多元酸根离子通过共价键与硅氧四面体结合。
硅酸盐矿物是地球上最为普遍的矿物之一,占地球表面矿物的三分之二以上。
常见的硅酸盐矿物有石英、长石、云母等。
三、氧化物矿物
氧化物矿物是由金属离子和氧离子组成的矿物。
这些矿物通常在
地下水或大气氧化或水解作用下形成,这些作用可以使金属离子氧化
成氧化物,比如铁水解成铁氧化物及水。
较为常见的氧化物矿物有赤
铁矿、磁铁矿、锰矿等。
四、硫化物矿物
硫化物矿物是由金属离子和硫离子组成的矿物。
这些矿物通常在
火山喷发或地热活动时形成。
硫化物矿物是很多有价值金属的主要矿石,比如黄铁矿、黄铜矿等。
五、其他矿物
除了以上四种类型的矿物外,还有一些不属于以上四大类的矿物,比如磷酸盐、卤化物、碳酸盐、金属氧化物和石墨等。
总的来说,矿物的分类可以通过不同的特征进行区分,每一种分
类都有自己独特的形成条件和物理化学特性。
对于地质勘探和矿物资
源开发和利用,深入了解各类矿物的特性和分布规律是至关重要的。
矿石的分类、结构构造和描述一矿石分类的方法矿石可按不同的内容进行分类:1.按矿石中有有用矿物的工业性能可分为金属矿石〔如铁矿石、铜矿石、钼矿石等〕和非金属矿石〔如萤石矿石、石棉矿石等〕。
2.按矿石中所含有用矿物或金属元素的多少可分为简单矿石〔如钨矿石、汞矿石等〕和综合矿石〔如铅锌矿石、钨锡矿石等〕。
3.按矿石中有用成分含量的多少可分为贫矿石〔如条带状贫磁铁矿矿石,含铁30%左右〕和富矿石〔致密块状磁铁矿矿石,含铁60%左右〕。
4.按矿石的结构构造可分为致密块状矿石、浸染状矿石、条带状矿石、角砾状矿石等等。
5.按矿石受风化程度不同可分为原生矿石、氧化矿石和混合矿石。
二常见的矿石结构构造一〕矿石构造:是指组成矿石的矿物集合体的特点,即矿物集合体的形态、相对大小及其空间相互的结合关系等所反映的形态特征。
1、块状构造;有用矿物含量占80%以上,矿物集合体为不定外形、分布无方向性且结合紧密,无空洞。
块状构造massivestructure由磁铁矿和钛铁矿〔含量>80%〕及少量硅酸盐矿物组成,矿物集合体致密无空洞,分布无方向性。
2、浸染状构造:在脉石矿物基质中有30%以下矿石矿物集合体,粒径一般小于0.5cm,它们呈星点状较均匀地散布于矿石中。
当矿石矿物含量大于30%时称稠密浸染状构造。
浸染状构造disseminatedstructure铬铁矿集合体〔黑色〕形态不规那么,一般,含量少,一般<30%,呈星散状较均匀的分布于蛇纹石化橄榄岩中。
3、斑点状构造:矿石矿物集合体呈近等轴状斑点,斑点大小较均匀,粒径多数可达0.5cm,分布较均匀且无方向性称斑点状构造。
当斑点外形不规那么,大小不一,且分布不均匀时,称斑杂状构造。
斑点状构造辉钼矿集合体〔〕呈近等粒状斑点,沿矽卡岩的孔隙、微裂隙呈稀疏星散状分布4、条带状构造:由不同成分或成分相同而颜色不同、或结构不同的矿物集合体在一个方向,彼此相间分布构成条带。
矿物的形成与共生、分类及鉴定一、矿物的形成由于地壳中的元素是组成矿物的物质基础,所以元素在地壳中的重量百分比(即克拉克值)对矿物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
从克拉克值来看,氧几乎占了地壳总重量的1/2,硅占了约1/4,因此硅的氧化物和硅酸盐矿物在地壳中就居于非常突出的地位。
然而,地壳中的元素在空间上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这是因为各种地质作用促使元素处于不断地迁移过程中,其结果就造成了元素不断地分散与集中。
这样一来,一些具有经济意义的元素,例如铅、锌、钨、铀、银、金等,尽管它们的克拉克值较小或很小,却仍然可以相对富集而形成独立的矿物。
如方铅矿、闪锌矿、黑钨矿、晶质铀矿等等。
虽然各种地质作用的结果都可以形成矿物,但形成的方式是很不相同的。
对于固态矿物来说,形成的方式主要有结晶作用和胶体凝聚作用。
前者可再分为:由液体(熔体或溶液)结晶、由气体升华结晶以及由固体再结晶三种方式,但大部分晶质矿物是由熔体或水溶液结晶而成的。
例如原来分散在岩浆中的铁、铬、钛等在岩浆上升过程中,其温度、压力和组分浓度变化到适合于铁、铬、钛化合物结晶析出的时候,便形成铁、铬、钛的矿物(如铬铁矿、钛铁矿、磁铁矿等)集中于岩体之中。
又如,在干旱地区,河水夹带所溶解的盐类,不断流入封闭性的湖泊之中,随着湖水的不断蒸发,其含盐浓度也就越来越大,最后各种盐类因溶解度的不同,先后发生过饱和而结晶沉淀,从而形成各种盐类矿物沉积于湖底。
这两个例子所表明的矿物形成过程是不同的,前一例是和内力地质作用有关,后一例则和外力地质作用有关,因此它们所形成的矿物也就各有其特点。
二、矿物的共生自然界的矿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中的某些矿物经常共同出现在同一种岩石或矿石之中。
但共同出现在一起的,并不一定就是共生,只有那种由同一时期、同一成因所造成的矿物共存现象,才能称为共生,否则只能称为伴生。
例如在铜矿床的氧化带中,常常可以见到黄铜矿、黄铁矿、褐铁矿、孔雀石、蓝铜矿在一起的矿石。
长石的鉴定与分类作文正文:长石是地壳中最常见的矿物之一,具有重要的地质学和矿物学价值。
准确地鉴定和分类长石对于地质学家、矿物学家以及石材加工工作者来说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长石的鉴定与分类的方法和技巧。
一、长石的鉴定长石的鉴定主要基于其物理和化学性质。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鉴定长石的方法:1.外观特征首先,可以通过观察长石的外观特征进行初步鉴定。
长石的颜色通常是白色、灰色或粉红色,其中钠长石呈白色,钾长石呈灰色或粉红色。
此外,长石的晶体形状常见的有六角柱状和板状。
2.硬度和密度长石的硬度一般在6至6.5之间,可以用硬度测试笔进行测试。
长石的密度在2.55至2.77之间,可以通过密度试验来确定。
3.折射率和双折射长石具有很高的折射率和双折射现象,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来观察。
将长石放在偏光镜下,可以看到双折射现象,即一个入射光线被分为两个方向的折射光线。
4.酸碱反应长石可以与酸和碱发生反应,可以通过酸碱试验来进行鉴定。
将长石放入酸中,如果有气泡产生,则说明它是碳酸钙长石;如果与稀酸产生反应,则说明它是非碳酸钙长石。
二、长石的分类长石根据其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多个类型。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长石分类:1.根据化学成分分类(1)钠长石(Na-feldspar):主要成分是NaAlSi3O8。
(2)钾长石(K-feldspar):主要成分是KAlSi3O8。
(3)钙长石(Ca-feldspar):主要成分是CaAl2Si2O8。
2.根据晶体结构分类(1)正长石:晶体结构是六角柱状。
(2)斜长石:晶体结构是板状。
3.其他分类根据颜色、产地等其他特征,也可以对长石进行进一步的分类。
三、长石的应用价值长石在建筑、陶瓷、玻璃等行业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长石的一些应用价值:1.建筑材料长石可以用作建筑材料,例如制作地板砖、墙砖等。
由于长石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因此可以作为耐磨的地面覆盖材料。
2.陶瓷工业长石在陶瓷工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地质学基础》课程笔记第1章绪论第1节地质学概述一、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及其历史的科学,主要研究对象包括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演变和发展规律。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非常广泛,包括岩石、矿物、土壤、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地理要素。
二、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划分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岩石学:研究岩石的成因、分类、组成、性质和演变规律。
2. 矿物学:研究矿物的成因、分类、组成、性质和演变规律。
3. 地质构造学:研究地球的构造、构造演变和构造运动。
4. 地层学:研究地层的成因、分布、分类和演变规律。
5. 古生物学:研究古生物的形态、分类、生态、演化和分布规律。
6. 地球物理学:研究地球的物理性质、物理过程和物理场。
7. 地球化学:研究地球的化学组成、化学过程和化学演化。
地质学可以根据研究对象和方法的不同,划分为多个学科,如岩石学、矿物学、地质构造学、地层学、古生物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等。
三、地质学研究的特点和方法地质学的研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综合性:地质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数学等多个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2. 实践性:地质学的研究需要大量的野外考察和实验分析,实践性很强。
3. 历史性: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球及其历史,因此具有很强的历史性。
4. 动态性:地球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系统,地质学研究需要关注地球的动态变化。
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野外考察、实验分析、数值模拟、地质图编制等。
四、地质学研究的目的地质学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揭示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和演变规律,为地球科学的发展提供基础。
2. 为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3. 为地质灾害的预测、防治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4. 为地质工程、水利工程、道路工程等工程建设提供地质依据。
5. 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地质信息服务。
第2节地质学发展简史一、萌芽时期(远古—1450)在远古时期,人类对地质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如火山喷发、地震、矿物等。
一种常见的矿物分类法矿物有几千种,它们是如何归类的呢。
有一种分类方法为化学分类法。
这种方法就是按着化学元素的组合来划分矿物种类。
现在世界上矿物学家共同采用的化学分类方法,是采纳德国著名矿物学家史特伦茨的分类。
他按照门捷列夫周期表中的化学元素组合把矿物划分为八大类。
我们可以在每一类矿物中举出一种矿物,先对它们有一个初步认识。
第一大类自然元素矿物。
它又细分为金属、半金属和非金属。
金属如自然铜、自然金等;半金属如自然铋等;非金属有自然硫、石墨等。
自然铜自然铋自然硫第二大类硫化物矿物,如黄铜矿;硒化物矿物,如硒碲矿;锑化物矿物,如锑铜矿;砷化物矿物,如砷锑矿;碲化物矿物,如碲金矿;铋化物矿物,如铋车轮矿。
第三大类卤化物。
它又细分为:简单的卤化物矿物,如石盐;氧卤化物矿物,如氯铅矿。
第四大类氧化物矿物,如石英;氢氧化物及其类似的化合物,如水镁石。
第五大类硝酸盐矿物,如钠硝石;碳酸盐类矿物,如方解石;硼酸盐矿物,如硼镁石等。
第六大类硫酸盐类矿物,如重晶石;碲酸盐类矿物,如碲酸铁矿;铬酸盐类矿物,如铬酸铅矿;钼酸盐类矿物,如钼酸钙矿;钨酸盐矿物,如钨酸铅矿。
第七大类磷酸盐类矿物,如独居石;砷酸盐矿物,如臭葱石;钒酸盐矿物,如钒酸钡铜矿。
第八大类硅酸盐。
硅酸盐类矿物,按其结构又进一步划分为几种:岛状硅酸盐类,例如可做宝石的黄晶(也叫黄玉);群状硅酸盐矿物,如钡铁钛石;链状硅酸盐矿物,如蔷薇辉石(也叫北京玉);层状硅酸盐矿物,如白云母;架状硅酸盐除了铍硅酸盐矿物外,全都是铝硅酸盐矿物。
铝硅酸盐矿物是硅酸盐矿物中硅酸根的硅被铝置换而形成的。
例如花岗岩中的斜长石即是架状硅酸盐,因此也是铝硅酸盐矿物。
矿物质的分类矿物质的分类矿物质是指自然界中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结构特征的无机物质。
它们广泛存在于地球表层和深处,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物质之一。
矿物质按其组成元素、结构、性质等方面可分为多个类别。
一、按化学成分分类1. 单元素矿物单元素矿物是指由单种元素组成的矿物,如金、银、铜等。
这些元素通常以自由态存在,不与其他原子形成化合物。
2. 氧化物氧化物是指含氧离子(O2-)的矿物,如赤铁矿(Fe2O3)、锰矿(MnO2)等。
氧化物通常具有高硬度和密度,易于分离和提纯。
3. 硫化物硫化物是指含硫离子(S2-)的矿物,如黄铁矿(FeS2)、黄铜矿(CuFeS2)等。
硫化物通常呈黑色或棕色,有时还会发出金属光泽。
4. 碳酸盐碳酸盐是指含碳酸根离子(CO32-)的矿物,如方解石(CaCO3)、白云石(MgCO3)等。
碳酸盐通常呈白色或浅色,易于溶解。
5. 硅酸盐硅酸盐是指含硅酸根离子(SiO44-)的矿物,如石英(SiO2)、长石(KAlSi3O8)等。
硅酸盐通常呈白色或透明,具有高硬度和稳定性。
二、按结构分类1. 元素结构型元素结构型是指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晶体结构,如金、铜等。
这些晶体通常具有高密度和高强度。
2. 离子结构型离子结构型是指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的晶体结构,如氯化钠(NaCl)、方铜矿(CuFeS2)等。
这些晶体通常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溶解性。
3. 分子结构型分子结构型是指由分子组成的晶体结构,如水晶(SiO2)、冰(H2O)等。
这些晶体通常具有透明度和稳定性。
4. 复合物结构型复合物结构型是指由多种元素或化合物组成的晶体结构,如方解石(CaCO3)、白云石(MgCO3)等。
这些晶体通常具有较低的硬度和密度。
三、按性质分类1. 金属矿物金属矿物是指含有金属元素的矿物,如铜、铁、铅等。
这些矿物通常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强度。
2. 非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是指不含金属元素的矿物,如硫、氧化钙等。
这些矿物通常具有较低的硬度和密度。
矿物的结晶分类矿物也可以按照晶系来分类。
什么是矿物的晶系呢?晶系是矿物按着晶体对称程度分类的级别之一。
矿物学家认为矿物晶体中可能的对称型共有32种。
它们按照对称点的不同可以分属于三个晶族。
晶族内又分为七个晶系。
下面将七个晶系的特征和所代表的矿物按对称程度的高低依次叙述。
高级晶族是高次轴(当然这个轴是假想的对称轴),多于一个对称要素,可以彼此斜交,被称为等轴晶系。
例如具有六面体的黄铁矿和方铅矿晶体就是高级晶族的等轴晶系矿物。
中级晶族包括三个晶系,既四方(正方)晶系、三方(菱形)晶系和六方晶系。
四方晶系有唯一一个四次高级对称轴,比较典型的矿物有黄铜矿、白钨矿、彩钼铅矿和锡石等。
三方晶系的矿物有唯一一个三次高级对称轴,我们常见的矿物有石英、电气石、白云石和方解石等。
六方晶系有一个唯一的六次高级对称轴,这类矿物常见的有磷灰石、红锌矿和绿柱石等。
低级晶族无高级对称轴,矿物的晶面必定互相垂直或平行。
这类矿物包括三个晶系:斜方(正交)晶系、单斜晶系、三斜晶系。
斜方晶系的对称特点表现在有一个二次对称轴和一个面,对称要素不少于三个。
常见的矿物有橄榄石、异极石和泻利盐等。
单斜晶系的对称要素特征是具有一个二次对称轴和一个对称面,常见的矿物有斜晶石和正长石。
三斜晶系无对称轴和对称面,常见的矿物有高岭石和钙长石。
矿物的化学分类矿物有几千种,它们是如何归类的呢。
有一种分类方法为化学分类法。
这种方法就是按着化学元素的组合来划分矿物种类。
现在世界矿物学家共同采用的化学分类方法,是采纳德国著名矿物学家史特伦茨的分类。
他按照门捷列夫周期表中的化学元素组合把矿物划分为八大类。
我们可以在每一类矿物中举出一种矿物,先对它们有一个初步认识。
第一大类自然元素矿物。
它又细分为金属、半金属和非金属。
金属如自然铜、自然金等;半金属如自然铋等;非金属有自然硫、石墨等。
第二大类硫化物矿物,如黄铜矿;硒化物矿物,如硒碲矿;锑化物矿物,如锑铜矿;砷化物矿物,如砷锑矿;碲化物矿物,如碲金矿;铋化物矿物,如铋车轮矿。
矿物的分类及鉴别方法矿物是指天然存在且具有一定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的固体物质。
它们广泛存在于地壳中,是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矿物按其化学成分可以分为硅酸盐类、氧化物、硫化物、碳酸盐及其他类别。
每一类别又可以根据不同化学成分的组合分为不同的亚类别。
硅酸盐类矿物是最常见的矿物,它们的化学结构基于硅氧四面体的结构单元。
常见的硅酸盐矿物包括石英、长石、云母和电气石等。
氧化物是指仅含氧和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其中最常见的是氧化铁矿物,如赤铁矿和磁铁矿。
硫化物是指包含硫和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黄铜矿和黄铁矿。
碳酸盐类矿物以碳酸盐为主要成分,如方解石和菱镁矿。
矿物的鉴别方法主要是通过观察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来确定其特征。
其中包括颜色、晶体形态、硬度、比重、光泽、断口、磨损等物理特征。
此外,可以通过矿物与酸反应、熔点、热力学性质等化学特征来鉴别矿物。
观察颜色可以提供有用的信息,但是颜色并不是充分的鉴别特征。
晶体形态通常与其化学组成有关,但同一种化学成分的矿物可能会呈现不同的晶体形态。
硬度是指矿物抵抗刮痕和压捏的能力,可通过摩氏硬度等实验进行测量。
比重是指矿物相对于水的密度,可通过比重实验测量。
光泽描述了矿物表面反射光线的属性,可分为金属光泽、玻璃光泽、绢丝光泽等。
断口描述了矿物在断裂时形成的表面,可分为平行断口、贝壳状断口、浅壳状断口等。
磨损度描述了矿物表面经过摩擦和磨损的程度。
除了上述物理特征,矿物的化学反应也是鉴别的重要手段。
矿物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与酸反应的方法来进行测定。
例如,在盛放酸的试管中加入矿物,并观察其泡沫和释放的气体种类,就可以推测该矿物的化学成分。
另外,矿物的熔点和热力学性质也是进行鉴别的有效方法。
综上,鉴别矿物的方法包括观察物理特征、化学反应和熔点等特性。
在进行鉴别时,需要综合利用多种方法,并注意排除干扰因素,才能准确地识别矿物种类和化学组成。
岩石与矿物的鉴别与分类鉴别与分类岩石与矿物岩石和矿物是地球地壳中常见的组成部分。
准确地鉴别和分类岩石和矿物对地质学、矿产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岩石和矿物的鉴别与分类方法。
鉴别矿物的方法:1. 物理特性鉴别法:-颜色:观察矿物的颜色变化,但并非所有矿物的颜色都是明显的判别特征。
-硬度:使用莫氏硬度尺来测量矿物的硬度,硬度越大,矿物越不容易被划伤。
-光泽:观察矿物的外表光泽,如金属光泽、玻璃光泽、半金属光泽等。
-透明度:观察矿物的透明度,如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等。
-断口:观察矿物的断口形态,如贝壳状、贝壳状断口、参差不齐的断口等。
2. 化学性质鉴别法:使用化学反应对矿物进行鉴别。
例如,加入酸液或其他试剂检验矿物反应,根据反应的结果可以判断出矿物的成分。
3. 结构特征鉴别法:观察矿物的晶体形态和结构,如结晶外貌、晶体系统、晶体面、晶体形状等。
分类岩石的方法:1. 成因分类法:根据岩石形成的过程将岩石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火成岩是由地壳内部的岩浆凝固形成的,如花岗岩、玄武岩等;沉积岩是由风化、侵蚀作用和沉积过程形成的,如砂岩、泥岩等;变质岩是由于地壳深部的高温高压作用下岩石结构和矿物发生改变,如片麻岩、云母片岩等。
2. 岩石组成分类法:根据岩石的主要矿物成分将岩石分为石英岩、长石岩、辉石岩等。
3. 岩石颗粒分类法:根据岩石中颗粒的大小、形状和组合进行分类,如细粒岩、碎屑岩等。
鉴别与分类岩石和矿物对于了解地壳结构、矿产资源勘查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准确鉴别和分类,可以有效地研究岩石和矿物的成因与形态,进而推断地质过程和资源分布规律。
此外,鉴别和分类还有助于判断矿石的品质和潜在经济价值,为矿产资源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鉴别和分类岩石与矿物是地质学和矿产资源开发的基础工作。
通过运用物理特性鉴别法、化学性质鉴别法和结构特征鉴别法,可以准确地识别不同的矿物。
以成因分类法、岩石组成分类法和岩石颗粒分类法等方法对岩石进行分类,有助于深入了解地质过程和岩石形成机制。
矿物分类及特征范文矿物是地壳层中的自然无机物质,是构成岩石的基本成分之一、矿物可以根据其物理性质、化学成分、结晶形态等特征进行分类。
本文将通过对不同分类方法的介绍,探讨矿物的分类及其特征。
根据物理性质的分类,常见的矿物可以分为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和稀土矿物等。
金属矿物是指含有金属元素的矿石,如铁矿石、铜矿石、锌矿石等。
金属矿物一般具有较高的密度、导电性和热传导性。
它们通常呈现出金属光泽和良好的延展性、可锻性等物理特征。
非金属矿物是不含金属元素或含量很低的矿石,如石英、方解石、石膏等。
非金属矿物常常呈现出透明或半透明的特征,硬度较低,比重轻,并且不导电。
稀土矿物包括稀土元素的矿石,如独居石、燧石等。
稀土矿物具有特殊的磁性和光学性质,可以广泛应用于电子、催化剂等领域。
根据化学成分的分类,矿物可分为硅酸盐矿物、氧化物矿物、硫化物矿物等。
硅酸盐矿物是以硅酸根离子(SiO4)为基础的化合物。
最常见的硅酸盐矿物是石英,它由纯净的二氧化硅组成。
硅酸盐矿物可分为多样型和单斜型等结晶形态,具有较高的硬度和稳定性。
氧化物矿物主要是以氧根离子(O2-)和阳离子(如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常见的氧化物矿物包括铁矿石中的赤铁矿、黑云母、锡石等。
氧化物矿物通常呈现出金属光泽,而且具有一定程度的导电性。
硫化物矿物是由硫根离子(S2-)和金属阳离子形成的化合物。
典型的硫化物矿物有黄铁矿、白银矿、黄铜矿等。
硫化物矿物通常具有金属光泽,且硬度较高。
此外,矿物还可以根据结晶形态进行分类。
结晶形态是指矿物在结晶过程中的外形和内部结构。
常见的结晶形态有等轴晶系、四方晶系、正交晶系等。
等轴晶系的矿物具有等长的三个主轴,如黄铁矿和金刚石。
四方晶系的矿物具有等长的两个主轴,如方解石和白钨矿。
正交晶系的矿物则具有各异的主轴长度,如二硫化钼和斜铁矿。
总之,矿物可以根据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结晶形态等特征进行分类。
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矿物的性质和应用。
一种常见的矿物分类法
矿物有几千种,它们是如何归类的呢。
有一种分类方法为化学分类法。
这种方法就是按着化学元素的组合来划分矿物种类。
现在世界上矿物学家共同采用的化学分类方法,是采纳德国著名矿物学家史特伦茨的分类。
他按照门捷列夫周期表中的化学元素组合把矿物划分为八大类。
我们可以在每一类矿物中举出一种矿物,先对它们有一个初步认识。
第一大类自然元素矿物。
它又细分为金属、半金属和非金属。
金属如自然铜、自然金等;半金属如自然铋等;非金属有自然硫、石墨等。
自然铜
自然铋
自然硫
第二大类硫化物矿物,如黄铜矿;硒化物矿物,如硒碲矿;锑化物矿物,如锑铜矿;砷化物矿物,如砷锑矿;碲化物矿物,如碲金矿;铋化物矿物,如铋车轮矿。
第三大类卤化物。
它又细分为: 简单的卤化物矿物,如石盐;氧卤化物矿物,如氯铅矿。
第四大类氧化物矿物,如石英;氢氧化物及其类似的化合物,如水镁石。
第五大类硝酸盐矿物,如钠硝石;碳酸盐类矿物,如方解石;硼酸盐矿物,如硼镁石等。
第六大类硫酸盐类矿物,如重晶石;碲酸盐类矿物,如碲酸铁矿;铬酸盐类矿物,如铬酸铅矿;钼酸盐类矿物,如钼酸钙矿;钨酸盐矿物,如钨酸铅矿。
第七大类磷酸盐类矿物,如独居石;砷酸盐矿物,如臭葱石;钒酸盐矿物,如钒酸钡铜矿。
第八大类硅酸盐。
硅酸盐类矿物,按其结构又进一步划分为几种:岛状硅酸盐类,例如可做宝石的黄晶(也叫黄玉);群状硅酸盐矿物,如钡铁钛石;链状硅酸盐矿物,如蔷薇辉石(也叫北京玉);层状硅酸盐矿物,如白云母;架状硅酸盐除了铍硅酸盐矿物外,全都是铝硅酸盐矿物。
铝硅酸盐矿物是硅酸盐矿物中硅酸根的硅被铝置换而形成的。
例如花岗岩中的斜长石即是架状硅酸盐,因此也是铝硅酸盐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