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模具的基本结构
- 格式:doc
- 大小:272.00 KB
- 文档页数:8
注射模结构及分类一注射模具的结构组成注射模具的结构由塑件的复杂程度及注射机的结构形式等因素决定,其基本结构由动模和定模两部分组成。
其中定模部分安装在注射机的固定模板上,动模部分安装在注射机的移动模板上。
在注射成型过程中,动模部分随注射机上的合模系统运动,同时动模部分与定模部分由导柱导向而闭合构成浇注系统和型腔,塑料熔体从注射机喷嘴经浇注系统进入型腔,冷却后开模时,动模部分和定模部分分离,取出塑件。
根据模具各部分所起的作用,注射模具为成型零部件、结构零部件、浇注系统、温度调节系统、排气系统组成,如图4-1所示。
1.成型零部件是指组成型腔的零件。
如:凸模(型芯)、凹模以及嵌件和镶块等。
凸模(型芯)形成塑件的内表面形状,凹模(型腔)形成塑件的外表面形状。
合模后凸模和凹模便构成了模具的型腔。
如图4-1所示的模具中,型腔是由动模板1、定模板2、凸模7等组成的。
2.结构零部件指模架、机构等。
模架如:上、下模座,支承零部件等;机构,如:合模导向机构,推出机构,侧抽芯机构等。
支承零部件是用来防止成型零部件及各部分机构在成型压力作用下发生变形超差现象的零部件称支承零部件。
模具支承零件主要有:支承块(垫块)、支承板(动模垫板)、支撑块、支撑板、支撑柱(动模支柱)等。
合模导向机构是保证动模和定模在合模时准确对合。
常用的有:导柱导向机构和锥面导向机构。
推出机构是指分型后将塑件从模具中推出的装置。
常见有:推杆推出、推管推出、推板推出、凹模推出、顺序推出等机构。
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是当塑件侧壁有凹凸形状,开模前先把成型凹凸形状的模块或型芯从塑件上脱开或抽出的装置。
3. 浇注系统熔融塑料从注射机喷嘴进入模具型腔所流经的通道称为浇注系统,浇注系统由主流道、分流道、浇口及冷料穴等四部分组成。
4. 温度调节系统为了满足注射工艺对模具的温度要求,必须对模具的温度进行控制,所以模具常常设有冷却或加热的温度调节系统。
冷却系统一般是在模具上开设冷却水道(图4-1中3),而加热系统是在模具内部或四周安装加热元件。
注塑模具的结构
注塑模具是一种用于生产塑料制品的模具,它的结构非常重要,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注塑模具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 模板:模板是注塑模具最基本的部件,它通常由两个或更多个零件组成。
每个零件都有一个平面面和一个垂直于平面面的立面。
在模板上安装其他零部件,如模芯、流道等。
2. 模芯:模芯是用于形成产品内部形状的部分。
它可以在注塑过程中向外移动,以便从已成型的产品中取出。
3. 流道系统:流道系统是将熔融塑料从注射机输送到模具中的管道系统。
它包括进料口、主流道、分支流道和喷嘴等部分。
4. 冷却系统:冷却系统是将熔融塑料冷却并使其凝固的部分。
它包括在模板中钻孔或铣槽以容纳水或油冷却剂,并通过管道连接到外部冷却设备。
5. 推杆机构:推杆机构用于从模具中顶出已成型产品。
它通常由一个或多个推杆组成,每个推杆都与模芯相连。
6. 定位系统:定位系统用于确保模板和其他零部件在正确位置上。
它通常包括定位销、定位套、锁紧螺母等部分。
7. 排气系统:排气系统用于释放模具中的空气,以便在注塑过程中熔融塑料可以充满整个模具。
它通常由排气孔、排气槽等部分组成。
总之,注塑模具是一个复杂的机械结构,需要各种零部件的协作才能完成生产任务。
不同类型的注塑模具结构也有所不同,但以上几个部分是基本共同点。
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在设计和制造注塑模具时应注意合理布局和精细加工。
注射模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作用是什么注射模是用于医疗注射的设备,主要由注射器、针头和保险帽等部分组成。
每个部分都有特定的作用,以确保有效的注射过程和减少可能的风险。
以下是注射模的各个部分及其作用的详细解释。
1.注射器注射器是注射模的主要部分,由一个筒体和一个活塞组成。
注射器的主要作用是储存和输送药物。
药物通过注射器的筒体进入,并通过活塞推进进一步给予患者。
注射器的筒体通常具有刻度,以便医生或护士可以准确地测量所需的药物剂量。
2.针头针头是连接到注射器的细长金属管,用于将药物注入患者的体内。
针头的作用是穿刺皮肤和注射药物。
针头必须保持尖锐和清洁,以减少刺痛和感染的风险。
不同类型和尺寸的针头可根据注射的需求进行选择。
3.保险帽保险帽是位于针头上方的塑料盖子,主要用于保护和保持针头的清洁。
保险帽阻止了针头与外界环境的接触,防止针头受到污染和损坏。
在注射之前,保险帽必须拆下,并在注射后重新盖上以保持针头的卫生。
4.塞子塞子是位于注射器的另一端的橡胶部分,用于密封和保持药物的完整性。
在药物储存在注射器中或注射前,塞子将药物密封在注射器内,防止其泄露或受到外界污染。
5.透明筒身透明筒身是注射器的一部分,具有防滑和可见度的功能。
透明筒身使医生或护士能够直观地查看药物的储存量和注射过程。
这有助于确保药物剂量的准确性,并帮助提醒医务人员是否需要再次充填注射器。
6.尖锐的突出部分尖锐的突出部分位于注射器筒体的前端,用于装配针头。
其作用是提供连接针头的固定点,以确保针头不会在注射过程中偏离或脱落。
7.外套外套是一种用于保护注射器的盖子或外层包装。
它可以防止注射器受到污染、损坏或无意中触及。
外套还可以用于封存未使用的注射器,以确保其卫生和完整性,并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总结起来,注射模主要由注射器、针头、保险帽、塞子、透明筒身、尖锐的突出部分和外套等部分组成。
每个部分都有着特定的作用,确保注射过程的有效性和患者的安全。
医务人员必须熟悉每个部分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并遵循正确的卫生操作规程,以减少感染和其他注射相关风险的可能性。
注射模的典型结构与分类1 . 1 注射模的典型结构注射模的基本结构是由动模和定模两大部分组成。
动模安装在注射机的移动模板上,定模安装在注射机的固定模板上。
注射时,动模与定模闭合构成型腔和浇注系统,开模时,动模与定模分离,通过脱模机构推出塑件。
根据模具中各个部件的作用,注射模具可以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 l )成型部分。
直接成型塑件的部分通常由凸模(成型塑件内表面)、凹模(成型塑件外表面)、型芯或成型杆、镶块,以及螺纹型芯和螺纹型环等组成。
( 2 )浇注系统.是指将塑料熔体由注射机喷嘴引向闭合型腔的流动流道.通常,浇注系统由主流道、分流道、浇口和冷料井组成。
( 3 )导向机构。
导向机构保证合模时动模和定模准确对合,以保证塑件的形状和尺寸精度,避免模具中其他零件(经常是凸模)发生碰撞和干涉。
导向机构分为导柱导向机构和锥面定位导向机构。
对于深腔、薄壁、精度要求较高的塑件,除了导柱导向外,经常还采用内外锥面定位导向机构。
在大中型注射模具的脱模机构中,为了保证在脱模过程脱模装置不因为变形歪斜而影响脱模,经常设置导向零件。
( 4 )脱模机构。
是指开模时将塑件和浇注系统凝料从模具中推出,实现脱禅的装置,常用的脱模机构有推杆、推管和推件板等。
( 5 )侧向分型抽芯机构。
带有内外侧孔、侧凹或侧凸的塑件,需要有侧向型芯或侧向成型块来成型,在开模推出塑件之前,模具必须先进行侧向分型,抽出侧向型芯或脱开侧向成型块,塑件才能顺利脱模。
负责完成上述功能的机构,称为侧向分型抽芯机构。
( 6 )温度调节系统。
为了满足注射成型工艺对模具温度的要求,模具一般设有冷却和加热系统。
冷却系统一般在模具内开设冷却水道,外部用橡皮软管连接。
加热装置则在模具内或模具四周设置电热元件、热水(油)或蒸汽等具有加热结构的板件。
模具中是开设冷却还是加热装置,需要根据塑料种类和成型工艺来确定。
( 7 )排气系统.注射充模时,为了塑料熔体的顺利进人,需要将型腔内的原有空气和注射成型过程中塑料本身挥发出来的气体排出模外,常在模具分型面处开设几条排气槽。
注射模具的基本结构一、典型的注射模具结构注射模具由动模和定模两部分组成,动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简称注射机)的移动模板上,定模安装在注射机的固定模板上。
在注射成型时动模与定模闭合构成浇注系统和型腔,开模时动模与定模分离以便取出塑料制品。
图5—1示出典型的单分型面注射模结构,根据摸具中各个部件所起的作用,一般可将注射模细分为以下几个基本组成部分。
图5—1典型的单分型面注射模1一定位套2一主流道衬套3一定模座板 4一定模板 5一动模 6一动模垫板7一模底座 8一推出固定板 9一推板 10一拉料杆 11一推杆 12一导柱13一型芯 14一凹模 15一冷却水通道1 成型部件成型部件由型芯和凹模组成。
型芯形成制品的内表面形状,凹模形成制品的外表面形状。
合模后型芯和凹模便构成了模具的型腔,如图5—1所示,该模具的塑腔由件13和件14组成。
按工艺和制造的要求,有时型芯或凹模由若干拼块组合而成,有时做成整体,仅在易损坏、难加工的部位采用镶件。
选作型芯或凹模的钢材,要求有足够的强度,表面耐磨性,有时还需要有耐腐蚀性,并且淬火后的变形量要小,故常采用合金结构钢或合金工具钢。
当要求较低或批量较小时也可选用中碳钢或碳素工具钢来制造简单的型芯和凹模。
2.浇注系统浇注系统又称为流道系统,它是将塑料熔体由注射机喷嘴引向型腔的一组进料通道,通常由主流道、分流道,浇口和冷料穴组成,浇注系统的设计十分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塑料制品的成型质量和生产效率。
3.导向部件为了确保动模与定模在合模时能准确对中,在模具中必须设置导向部件。
在注射模中通常采用四组导柱与导套来组成导向部件,有时还需在动模和定模上分别设置互相吻合的内、外锥面来辅助定位。
为了避免在制品推出过程中推板发生歪斜现象,一般在模具的推出机构中还设有使推板保持水平运动的导向部件,如导柱与导套。
4.推出机构在开模过程中,需要有推出机构将塑料制品及其在流进内的凝料推出或拉出。
例如在图1中,推出机构由推杆11和推出固定板8、推板9及主流道的拉料杆10组成。
推出固定板和推板用以夹持推杆。
在推板中一般还固定有复位杆,复位杆在动、定横合模时使推板复位。
5.调温系统为了满足注射工艺对模具温度的要求,需要有调温系统对模具的温度进行调节。
对于热塑性塑料用注射模,主要是设计冷却系统使模具冷却。
模具冷却的常用办法是在模具内开设冷却水通道,利用循环流动的冷却水带走模具的热量,模具的加热除可利用冷却水通道通热水或蒸汽外,还可在模具内部和周围安装电加热元件。
6.排气槽排气槽用以将成型过程中型腔的气体充分排除。
常用的办法是在分型面处开设排气沟槽。
由于分型面之间存在有微小的间隙,对于较小的塑料制品,因其排气量不大,可直接利用分型面排气,不必开设排气沟槽,一些模具的推杆或型芯与模具的配合间隙均可起到排气作用,有时便不必另外开设排气沟槽。
7.侧抽芯机构有些带有侧凹或侧孔的塑料制品,在被推出以前必须先进行侧向分型,抽出侧向型芯后方能顺利脱模,此时需要在模具中设置侧抽芯机构。
8.标准模架为了减少繁重的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作量,注射模大多采用了标准模架结构,如图1中的定位圈1、定模座板3、定模板4、动模板5、动模垫板6、模底座7、推出固定板8、推板9,推杆11、导柱12等都属于标准模架中的零部件,它们都可以从有关厂家订购。
注射模具在结构上存在相似性,图2示出了典型的单分型面(二板式)模具的轴测装配总成。
从图中可以看到,除了凹模和型芯取决于塑料制品以外,其余的模具零件极其相似,连各个模具零件的装配关系都有着一致性。
即使是较为复杂的双分型面(三扳式)模具、三分型面(四板试)模具,也是在二板式模具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块成两块模板,结构的相似性并未改变。
正是由于注射模具结构的相似性,才使模具零件和模架的标准化成为可能。
目前,国内外已有许多标准化的模架形式供用户订购。
选用标准模架有如下优点:1)简单方便,买来即用,不必库存,2)能使模具价格下降;3)简化了模具的设计和制造。
4)缩短了模具生产周期,促进了塑料制品的更新换代。
5)模架的精度和动作可靠性得到保证。
6)提高了模具中易损零件的互换性,便于模具的维修。
但采用标准模架时,也会带来某些不便,例如:1)模板尺寸的局限性,在标准模架中模板的长,宽、高都只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对于一些特殊的塑料制品,可能无标准模架可选。
2)由于在标准模架中导柱、紧固螺钉及复位杆的位置已确定,有时可能会妨碍冷却水管道的开设。
3)由于动模两垫块之间的跨距无法调整,在模具设计中往往需要增加支承柱来减小模板的变形。
综上所述,采用标准模架的优越性是十分明显的,我们希望读者在模具设计中要尽可能选用标准模架,不仅如此,而且能在标准模架的基础上实现模具制图的标准化、模具结构的标准化以及工艺规范的标准化。
图 2 二板式注射模装配总成1-紧固螺钉2-圆柱头螺钉3-定位圈4-主流道衬套5-定模座板6-定模板7-导套8一型芯 9-导柱 10-动模板11-垫板12-复位杆 13一垫块 14一推杆15-推出固定扳16-推扳17-动模座板18-定位销 19-紧固螺钉二注射摸具按结构特征的分类注射模的分类方法很多。
例如,可按安装方式,型腔数目和结构特征等进行分类,但是从模具设计的角度上看,按注射棋具的总体结构特征分类最为方便。
一般可将注射模具分为以下几类。
1.单分型面注射模具单分型面注射模具又称为两板式模具,它是注射模具中最简单而又最常用的一类。
据统计,两板式模具约占全部注射模具的70%。
如图1所示的单分型面注射模具,型腔的一部分(型芯)在动模板上,另一部分(凹模)在定模板上。
主流道设在定模一侧,分流道设在分型面上。
开模后由于动模上拉料杆的拉料作用以及制品因收缩包紧在型芯上,制品连同流道内的凝料一起留在动模一侧,动模上设置有推出机构,用以推出制品和流道内的凝料。
2.双脱模机构和顺序脱模机构注射成型生产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形状比较特殊的制品,开模时它们既可能附着在动模一侧,也可能附着在定模一侧。
为此需要动、定模两侧设有顶出机构,这类机构统称为双脱模机构。
另外还需注意,当制品很有可能附着在定模一侧而不方便脱取时,也可利用双脱模机构迫使制品改变附着方位,以促使它们滞留在动模一侧,如图3便是一例。
使用双分型面或多分型面注射模时,根据制品的某些要求(例如为了脱出浇注系统凝料),常常需要设计一些首先能使定模分型,然后再使动、定模分型,最后才能利用顶出零件脱取制品的脱模机构,这样一类机构统称为顺序脱模机构。
在许多情况下,双分型面或多分型面注射模中的双脱模机构本身常常也是顺序脱模机构,但顺序脱模机构却不一定是双脱模机构。
顺序脱模机构只是多个分型面先后而别地分型,但在定模一侧没有脱模机构,只是在动模一侧有脱模机构,所以不是一个双脱模机构。
图3 弹簧式双脱模(顺序脱模)机构1一顶杆2—顶杆运动导柱 3一凸模4—组合式凹模5一推板(脱模板)6一密封垫7——弹簧8-定距柱销9一限位板下面是几个双脱模和顺序脱模机构的示例。
(1)弹簧式双脱模(顺序脱模)机构。
如图3是这类机构的—个典型示例,其工作原理为:开模动作一旦开始,弹簧7将迫使安装在定模一侧的推板5紧紧贴靠着动模运动,即定模首先在I—I处分型,这样做是为了利用推板作用将制品从定模中的凸模3上脱取下来,使其能够滞留在动模一侧。
开模—定距离后,限位板9将拉住推板上的定距柱销8,于是定模停止分型。
继续开模时,动、定模将在Ⅱ—Ⅱ处分型,分型之后,动模侧的顶杆工便可在注射机推杆装置作用下,把制品从动模上的凹模内顶出。
弹簧式双脱模(顺序脱模)机构的特点是结构比较简单紧凑,适用于制品对模附着力不太大,且定模侧顶出行程也不太长的场合,但弹簧容易失效,应注意定期更换。
(2)拉钩压板式双脱模(顺序脱模)机构。
如图4是这类机构的一个典型示例,其工作原理为:合模状态下,利用弹簧6使安装在定模中间板7上的拉钩8(兼有杠杆放大作用)勾紧动模型芯固定板9,保证分型面Ⅱ不能在开模时首先分开。
开模时,由于拉钩的上述作用,分型面I将首先开启(即定模分型),定模中间板起推板作用,将制品从定模侧的型芯3上脱下,使制品能够滞留在动模一侧,开模一定距离后,固定在定模上的压板5将会用其凸台斜面压迫拉钩转动,使拉钩与动模型芯固定板脱离接触,于是动、定模开始从Ⅱ处分型。
继续开模,动模内部安装的顶出脱模机构(图4中未画)将会在注射机推顶装置作用下,把制品从动模侧的型芯2和凹模型板1中脱出。
类似上述结构的精密注塑模具双脱模(顺序脱模)机构很多,这里不一一例举。
图4 拉钩压板式双脱模(顺序脱模)机构1一凹模型板(动模侧) 2-动模型芯3一定模型芯4-定距螺钉 5-压板6-弹簧7-定中间板(定模侧凹模型板) 8-拉钩 9-动模型芯固定板3.浇注系统凝料的脱出机构使用截面较大的侧浇口时,浇口与制品的连接面积大,不容易利用开模动作自动切断制品和浇注系统凝料之间连接,因此常常使两者连在一起脱模,然后再通过后加工把它们分离,所以不利于自动化成型生产。
为了解决此问题,只要工艺方面允许,应尽量采用点浇口或潜伏式浇口,这样就可以把制品和浇注系统凝料在模内自动切断,然后利用顶出零件使它们分别脱模,从而实现精密塑料制品生产自动化。
下面列举几个脱卸点浇口和潜伏式浇口浇注系统凝料的机构实例。
(1)利用定模拉板脱卸点浇口浇注系统凝料。
为了在开模过程中自动拉断点浇口,通常可在定模中加设一个拉板。
图5和图6都是利用定模拉板脱卸点浇口浇注系统凝料的示例,前者用于多腔模(最多四个型腔),后者用于单腔模。
图5的工作原理为:分流道开设在定模底板上,开模后在弹簧顶销6作用下,首先从I处分型,然后通过点浇口把整个浇注系统从定模底板4中拉出,使它们附着在定模拉板7上。
当主流道凝料完全脱出定模底板后,限位螺钉10限止定模拉板继续运动,模具从Ⅱ处分型,点浇口被定模拉板拉断,浇注系统凝料依靠自重可从定模底板和定板拉板之间坠落。
在这个图示中,制品内部带有内螺纹,继续开模时,凹模型板8将会限位拉杆9作用下停止运动,模具从Ⅲ处分型,给制品脱模让空间,当齿轮3带动螺纹型芯2转动时,由于凸模1不动,且制品顶部内侧设有止转沟槽,故制品可在开模过程中自动脱落。
图 5 利用定模拉板脱卸浇注系统凝料(多腔模)1一凸模2-螺纹型芯3-齿轮4-定模底板5-导柱6-弹簧顶销7一定模拉板8-凹模9—限位拉杆 10-限位螺钉图6 利用定模拉板脱卸浇注系统凝料a)闭模注射状态b)注射完毕 c)开模状态1一凹模型板2一限位螺钉3-定模拉板4-限位螺钉5-定模底板6一弹簧 7一主流道衬套图6中,图6a)是闭模注射时的情况;图6b)是注射完毕状态,经过一段保压后,注射机喷嘴已经退回,主流道衬套在弹簧6作用下后退并与主流道凝料脱开;图6c)是开模状态,开模时首先从I处分型,动模后退一段距离后,定模拉板3在限位螺钉4作用下停止运动,模具从Ⅱ处分型,点浇口被定模拉板和凹模型板1拉断,主流道凝料靠自重坠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