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类(20301)世界作品中三大吝啬鬼
- 格式:doc
- 大小:80.50 KB
- 文档页数:2
浅析世界文学史上的四大吝啬鬼形象浅析世界文学史上的四大吝啬鬼形象摘要世界四大吝啬鬼分别是: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法国剧作家莫里哀喜剧《悭吝人》中的阿巴贡,俄国小说家果戈里《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
本文从多个方面分析欧洲文学长廊中的四个经典人物形象,他们对利益的追逐,使他们丧失理智、人性,并将愚蠢、下作、卑鄙无耻等人心的黑暗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四位吝啬鬼,年龄相仿,脾气相似,有共性,又有各自鲜明的个性特征:夏洛克的凶狠,阿巴贡的多疑,葛朗台的狡黠,泼留希金的迂腐。
关键词世界四大吝啬鬼形象一、葛朗台:资产阶级典型的吝啬鬼,爱财如命,吝啬,贪婪。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是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阶段。
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最明显的是金钱的需求,由此金钱成了社会中人人追求的物质,产生了极为腐败的金钱观。
《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就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下,崇拜金钱中成长起来的重要人物,而他的女儿欧也妮,则是在金钱下的牺牲品。
《欧也妮·葛朗台》的故事没有骇人听闻的事件,没有丝毫传奇色彩。
这是一出“没有毒药,没有尖刀,没有流血的平凡悲剧。
”在巴尔扎克的作品中主宰一切的是金钱,葛朗台的形象便体现了金钱的主宰力量。
也体现了善恶分明的人物形象。
巴尔扎克是法国的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法国封建社会瓦解和资本主义胜利的历史过程,抨击了资产阶级金钱统治的罪恶。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对人民群众抱有一定的同情,但对资产阶级和封建残余始终未能抛开幻想。
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描写了十九世纪前半期法国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交替的历史时期。
这个时期的特征,是金钱逐渐代替了贵族头衔。
1830年革命以后,金钱统治的威力尤为强大,全面反映19世纪法国的社会生活,资本主义者为了金钱不折手段的掠夺,写出一部法国的社会风俗史。
而《欧也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最出色的画幅之一暴力进行掠夺”。
世界三大吝啬鬼文学形象在世界文学中,吝啬鬼这一形象被刻画得淋漓尽致。
他们自私、贪婪、小气,甚至令人厌恶。
然而,正是这些形象的存在,才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丑陋面。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三位世界文学中的吝啬鬼形象,分别是狄更斯的斯克鲁吉、莫泊桑的贝尔纳尔和瓦尔特·斯科特的拉尔夫·尼克尔。
斯克鲁吉狄更斯的小说《双城记》中,斯克鲁吉是一个极其吝啬的银行家。
他对自己的利益十分看重,总是把钱放在第一位。
斯克鲁吉的人物形象不仅体现了人性的贪婪本质,还暴露了当时社会的丑陋面。
在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社会贫富差距极大,穷人们的生活十分艰难。
斯克鲁吉的吝啬和贪婪,让穷人们更加无助和无奈。
在小说中,他甚至因为自己的贪婪而丧失了自己的女儿。
这个形象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黑暗面和社会的不公正,是狄更斯文学思想的精华所在。
贝尔纳尔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贝尔纳尔》中,主人公贝尔纳尔是一个拥有巨额财富的银行家。
他对自己的金钱十分吝啬,甚至在自己的妻子生病时也不肯花费一分钱。
这个形象揭示了人性的自私和贪婪,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法国社会的丑陋面。
在19世纪末的法国,社会阶层分化严重,穷人们的生活十分困难。
而贝尔纳尔的吝啬和自私,让穷人们更加无助和无奈。
莫泊桑在小说中运用了夸张手法,将贝尔纳尔的形象刻画得十分鲜明,让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不公。
拉尔夫·尼克尔瓦尔特·斯科特的小说《吞噬者》中,拉尔夫·尼克尔是一个极其吝啬的商人。
他对自己的金钱看得十分重,甚至不愿意为自己的女儿花费一分钱。
这个形象反映了人性的贪婪和自私,同时也暴露了当时英国社会的丑陋面。
在19世纪的英国,社会贫富差距极大,穷人们的生活十分艰难。
而拉尔夫·尼克尔的吝啬和自私,让穷人们更加无助和无奈。
瓦尔特·斯科特在小说中揭示了人性的黑暗面和社会的不公,更加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实际情况。
【导语】说到吝啬⿁,不知道⼤家脑海中⾸先蹦出的形象是哪⼀个,世界名著中刻画的四个典型吝啬⿁分别是:葛朗台、夏洛克、泼留希⾦和阿巴贡,⽽中国的名著中最典型的吝啬⿁代表则给了严监⽣。
那么,这些⼈物到底是因为什么⾏为背上了“吝啬⿁”之名呢?下⾯是分享的⽂学名著中的吝啬⿁介绍。
欢迎阅读参考! 《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 《欧也妮.葛朗台》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作品,⼜叫《守财奴》。
书中的⽼葛朗台是⼀个⾮常有钱的商⼈,但为⼈⼗分吝啬,在他看来,钱⽐⼈重要。
他为了财产逼⾛侄⼉,折磨死妻⼦,剥夺独⽣⼥对母亲遗产的继承权,不许⼥⼉恋爱,⼀⼼把他的吝啬作风传给⼥⼉,断送了她⼀⽣的幸福。
他对⾦钱的看重与渴望简直到了丧⼼病狂的地步,虽然腰缠万贯,却仍要住在破旧的⽼房⼦⾥,每天亲⾃给家⼈发放⾷物和蜡烛,喜欢半夜⾃⼰⼀个⼈在密室⾥爱抚、欣赏他的⾦币,直到临死前还让⼥⼉把⾦币铺在桌⼦上,长时间盯着,这样他才能感到暖和。
临死时,他还嘱托⾃⼰的⼥⼉,要好好管理财产,好到天国给他交账,甚⾄教⽗来给他做临终发事,他还想要把镀⾦的⼗字架抓到⼿⾥,最终丧了命。
《悭吝⼈》中的阿巴贡 《悭吝⼈》是法国剧作家莫⾥哀的作品,⾥边的守财奴阿巴贡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他⼏乎成了吝啬的代名词。
阿巴贡的吝啬不仅体现在他对仆⼈和家⼈的苛刻中,更体现在他对⾃⼰的苛刻,⽐如他⾃⼰经常饿着肚⼦上床睡觉,半夜实在是饿得睡不着了,他就去马棚⾥偷吃荞麦。
对⾃⼰的⼉⼥,阿巴贡不同意他们⾃⼰想要的爱情,硬要让⼉⼦娶有钱的寡妇,⼥⼉则要嫁给有钱的⽼爷。
他发现⾃⼰偷藏在花园的钱被⼈拿⾛了,那真是呼天抢地,痛不欲⽣,简直是要了他的命了。
《死魂灵》中的泼留希⾦ 《死魂灵》是俄国作家果⼽⾥的作品。
这部长篇⼩说中的泼留希⾦,是⼀个处⼼积虑敛财的没落地主。
他算是⼀个富豪,⾃⼰却过得像个乞丐,穿着⼀件很像妇⼈的破衫⼦,后⾯有⼀个⼤窟窿,⾐服上沾满了⾯粉,帽⼦也像是村妇戴的,住的地⽅放着“⼀个装些红⾊液体,内浮三个苍蝇,上盖⼀张信纸的酒杯,⼀把发黄的⽛刷,⼤约还在法国⼈攻⼊莫斯科之前,它的主⼈曾经刷过⽛的”。
《悭吝人》的主人公阿巴贡是个典型的守财奴、吝啬鬼。
他爱财如命,吝啬成癖。
他不仅对仆人及家人十分苛刻,甚至自己也常常饿着肚子上床,以至半夜饿得睡不着觉,便去马棚偷吃荞麦。
他不顾儿女各有自己钟情的对象,执意要儿子娶有钱的寡妇,要女儿嫁有钱的老爷。
当他处心积虑掩埋在花园里的钱被人取走后,他呼天抢地,痛不欲生,活画出一个视钱如命的守财奴形象。
他是个放高利贷的老鳏夫,认为“世上的东西,就数钱可贵”。
他老怕别人算计他的钱,就把一万金币埋在花园里。
他想娶年轻姑娘玛丽雅娜,但玛丽雅娜前来相亲时,却与阿巴贡的儿子克莱昂特到花园里去幽会了,原来他俩早已相爱。
阿巴贡气得暴跳如雷。
又发现埋在花园里的钱丢了,顿时痛不欲生。
阿巴贡误以为钱是乔装佣人的贵族青年法赖尔偷的,而将其告上法庭。
在警局玛丽雅娜,法赖尔与昂赛末认亲,化解误解,两对年轻人喜结良缘。
葛朗台是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重要人物,欧也妮·葛朗台的父亲。
他是法国索漠城一个最有钱、最有威望的商人,但他为人却极其吝啬,在他眼里,女儿妻子还不如他的一枚零币。
是守财奴的代表。
虽然本书以欧也妮·葛朗台的故事为核心贯穿始终,但老葛朗台无疑是其中性格最鲜明的人物。
他是个小气的人。
贪婪和吝啬是他的主要性格特征。
在老葛朗台眼中,金钱高于一切,没有钱,就什么都完了。
他对金钱的渴望和占有欲几乎达到了病态的程度:他半夜里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密室之中,“爱抚、把玩、欣赏他的金币,放进桶里,紧紧地箍好。
”“临死之前还让女儿把金币铺在桌上,长时间地盯着,这样他才能感到暖和。
”对金钱的贪得无厌使老葛朗台成为一个十足的吝啬鬼:尽管拥有万贯家财,可他依旧住在阴暗、破烂的老房子中,每天亲自分发家人的食物、蜡烛。
果戈里笔下的泼留希金则是俄国没落地主的典型,是俄国封建社会行将灭亡的缩影。
虽然贪婪吝啬与葛朗台不相上下,但腐朽没落则是泼留希金的个性。
他实为富豪却形似乞丐,这个地主蓄有一千以上的死魂灵,要寻出第二个在他的仓库里有这么多的麦子麦粉和农产物,在堆房燥房和栈房里也充塞着尼绒和麻布、生熟羊皮、干鱼以及各种蔬菜和果子的人来就不大容易,然而他本人的吃穿用度却极端寒碜。
文学名著中的五大吝啬鬼文学名著中的吝啬鬼形象在世界文学名著中,文学大家们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的吝啬鬼形象,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莫哀里笔下的阿巴贡、果戈里笔下的泼留希金、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还有中国清末吴敬梓笔下的严监生。
1、葛朗台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巴尔扎克在他的名著《欧也妮?葛朗台》中也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吝啬鬼形象——葛朗台。
高中语文教材选文时只选其《家庭的苦难》一章中的一部分,并且给选文定名为《守财奴》,“守财奴”,即看守财产的奴隶,人本应是财产的主人,是财富的支配者,可是葛朗台却成了守财奴,“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着狂”,金钱已经使他异化。
他为了财产竟逼走侄儿,折磨死妻子,剥夺独生女对母亲遗产的继承权,不许女儿恋爱,断送她一生的幸福。
作者通过葛朗台一生的描写,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贪婪和吝啬是相辅相成的,吝啬鬼们聚敛财富时都是贪婪,在使用财富时都是吝啬。
象其他吝啬鬼一样,葛朗台既贪婪成癖,又吝啬成鬼。
但巴尔扎克毕竟是大手笔,他笔下的葛朗台作为吝啬鬼的典型性是“执着狂”,尤其是一个“狂”字,高度概括了葛朗台的个性特征。
中学生欣赏这个人物形象时,只有抓住“狂”字这把钥匙,才能深刻领会其典型性。
过了七十六岁的葛朗台老头在看到女儿把玩自己的定情之物金梳妆匣时,竟“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一个“纵”和一个“扑”字将老葛朗台贪婪到发狂的形象活化到纸上。
当独生女声明匣子是情人寄存的,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扑过去想抢回时,老头竟“使劲一推,欧也妮便倒在母亲床上。
”梳妆匣上镶嵌的金子异化了父女之情,使吝啬鬼发狂。
但抢夺女儿的情物梳妆匣把太太气得晕死过去的现实使葛朗台从癫狂的漩涡中跳出,变得异常清醒,“孩子,咱们别为一个匣子生气啦,拿去吧”,老箍桶匠马上把匣子扔到床上,并且到自己的密室拿一把金路易来也摔在床上,声称是送给欧也妮的。
葛朗台的“大方”,搞得太太和女儿面面相觑,莫名其妙。
世界文学领域有四大吝啬鬼:一是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二是莫里哀笔下的阿巴贡,三是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四是果戈理笔下的泼留希金。
世界四大吝啬鬼的出处——1.夏洛克(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2.阿巴贡(法国剧作家莫里哀喜剧《悭吝人》, 或译名为《吝啬鬼》、《悭吝鬼》)3.葛朗台(法国作家巴尔扎克长篇小说《守财奴》, 原译名为《欧也妮·葛朗台》)4.泼留希金(俄国作家果戈里长篇小说《死魂灵》)世界四大吝啬鬼的介绍:英国杰出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非常成功地塑造了夏洛克这个贪婪、阴险、凶残的吝啬鬼形象。
夏洛克是个资产阶级高利贷者,为了达到赚更多钱的目的,在威尼斯法庭上,他凶相毕露,"我向他要求的这一磅肉,是我出了很大的代价买来的,它是属于我的,我一定要把它拿到手里。
"象一切吝啬鬼一样,贪婪是其共性。
夏洛克之所以拒绝两倍乃至三倍借款的还款,而坚持按约从商人安东尼奥的胸口割下一磅肉,是因为安东尼奥借钱给人时不收利息,影响了夏洛克的高利贷行业,所以他要借机报复,致安东尼奥于死地,好使自己的高利贷行业畅行无阻,从而聚敛更多的财富。
夏洛克作为典型的吝啬鬼形象,其个性是阴险凶残,当法庭调解让借款人安东尼奥出两倍甚至三倍的钱偿还他时,夏洛克险恶的说:"即使这六千块钱中间的每一块钱都可以分作六份,每一份都可以变成一块钱,我也不要它们,我只要照约处罚。
"说着便在自己的鞋口上磨刀,时刻准备从安东尼奥胸口上割下一磅肉,凶残地致安东尼奥于死地,而且一味固执,没有丝毫的同情怜悯。
这就是夏洛克不同于其他吝啬鬼的个性。
阿巴贡是法国作家莫里哀的喜剧《悭吝人》里的主人公阿巴贡是个典型的守财奴、吝啬鬼。
他爱财如命,吝啬成癖。
他不仅对仆人及家人十分苛刻,甚至自己也常常饿着肚子上床,以至半夜饿得睡不着觉,便去马棚偷吃荞麦。
他不顾儿女各有自己钟情的对象,执意要儿子聚有钱的寡妇,要女儿嫁有钱的老爷。
阅读类(20301)世界作品中三大吝啬鬼
阅读类(20301)世界作品中三大吝啬鬼
文章题目:
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
文章字数:969
世界作品中三大吝啬鬼
世界作品中三大吝啬鬼指:老葛朗台、夏洛克和泼留希金。
葛朗台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巴尔扎克在小说《欧也尼.葛朗台》中着力刻画的人物。
他贪婪、狡黠、吝啬,金钱是他唯一崇拜的上帝,独自观摩金子成了他的癖好。
他家财万贯,但开销节省,每顿饭的食物,每天点的蜡烛,他都亲自定量分发。
为了钱他六亲不认:克扣妻子的费用;要女儿吃清水面包;弟弟破产他无动于衷;侄儿求他,他置之不理。
“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着狂”,他为了财产竟逼走侄儿,折磨死妻子,剥夺独生女对母亲遗产的继承权,不许女儿恋爱,断送她一生的幸福。
作者通过葛朗台一生的描写,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阿巴贡是法国作家莫里哀的喜剧《悭吝人》里的主人公,他嗜钱如命,悭吝万分,为了省下嫁妆,他把女儿嫁给了五十岁的老头。
莫里哀通过阿巴贡这个形象,真实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积累财富的狂热和金钱的罪恶,以及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
泼留希金是俄国作家果戈理小说《死魂灵》中的人物,是一个猥琐贪婪、吝啬到几乎病态的守财奴和吸血鬼,也是俄国没落地主的典型。
他实为富豪却形似乞丐,自己和家人的吃穿用度却极端寒伧。
在他的仓库里有那么多的麦子麦粉和农产物,充塞着尼绒和麻布、生熟羊皮、干鱼以及各种蔬菜和果子,最后变都变成了真正的粪堆,只差还没人在这上面种白菜。
泼留希金已经不大明白自己有些什么了,然而他还没有够,强烈的积聚财产的欲望使他一天到晚仍在为财产的积累而奔波。
由于贪婪,他完全变成了受物质支配的财富的奴隶,在他
的身上,充分体现了俄国农奴制度不可避免地崩溃的趋势。
夏洛克是英国杰出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在喜剧《威尼斯商人》中所塑造的一个贪婪、阴险、凶残的高利贷者。
没有丝毫的同情怜悯。
阴险凶残,甚至从借债人的胸口割肉作偿,这是夏洛克不同于其他吝啬鬼的独特个性。
国内也有人将吴敬梓《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称为“吝啬鬼”的。
作者写严监生临死时,“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他是为多点了一茎灯草而死不瞑目。
当熟悉他的赵氏挑掉一茎后,严监生“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作者通过对这一典型细节的描写,把这个吝啬鬼的特有精神面貌和鲜明个性深刻地表现出来了。
将他与那些世界级的吝啬鬼放在一起,他的吝啬是毫不逊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