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模型和代型(口腔修复工艺学)
- 格式:pptx
- 大小:1.92 MB
- 文档页数:37
第五章牙列缺损的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名词解释】1.可摘局部义齿2.解剖式人工牙 3.非解剖式人工牙4.半解剖式人工牙 5.牙支持式义齿6.粘膜支持式义齿7.混合支持式义齿 8.基托 9.固位体10.直接固位体 11.间接固位体 12.卡环臂 13.卡环体 14.牙合支托15.观测线 16.导线 17.Ⅰ型观测线 18.Ⅱ型观测线 19.Ⅲ型观测线 20.就位道 21.制锁角 22.三臂卡环 23.杆形卡环24.联合卡环25.RPI卡环组 26.RPA卡环组 27.支点线 28.前腭杆 29.后腭杆 30.腭板 31.舌板 32.解剖式印模32.肌功能修整33.功能性印模 34.均凹法 35.调凹法【A型题】1.下列哪一条不属于可摘局部义齿的优点( )。
A.磨除牙体组织较少 B.适应范围较广C.方便摘戴,便于清洗D.咀嚼效率较高 E.基托可以修复部分缺损的牙槽嵴软硬组织2.患者下颌8764 5678缺失已半年,要求做义齿修复。
检查:余牙牙冠形态正常,无松动。
患者适合做哪种修复? ( )A.固定义齿B.可摘局部义齿 C.覆盖义齿D.总义齿 E.即刻义齿3.可摘局部义齿的组成中不包括( )。
A.人工牙B.基托 C.固位体D.基牙 E.连接体4.可摘局部义齿中有传导合力作用的包括以下部件,除了( )A.人工牙B.基托 C.大、小连接体D.卡环体 E.卡臂尖5.不属于可摘局部义齿的部件是( )。
A.间接固位体B.直接固位体 C.桥体D.I杆E.邻面板6.可摘局部义齿中不起稳定作用的部分是( )A.基托 B.人工牙C.间接固位体D.连接体E.以上部分都起稳定作用7.解剖式人工牙的牙尖斜度是( )。
A.0°B.15°C.5° D.30° E.40°8.解剖式人工牙与非解剖式牙的区别是( )。
A.解剖式人工牙咀嚼效率高,侧向牙合力大 B.解剖式人工牙咀嚼效率低,侧向牙合力小C.解剖式人工牙咀嚼效率高,侧向牙合力小 D.解剖式人工牙咀嚼效率低,侧向牙合力大E.解剖式人工牙咀嚼效率高,侧向牙合力与非解剖式牙无差别9.对牙槽嵴损伤最小的人工牙是下列哪种( )。
口腔修复学讲稿第五章牙列缺损的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目的和要求⏹了解:可摘局部义齿与固定义齿的特点比较;王征寿分类法;⏹熟悉:可摘局部义齿的概念、适应证, Kennedy牙列缺损的分类,⏹掌握:可摘局部义齿的优缺点和支持方式;可摘局部义齿的组成及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和种类。
第四节可摘局部义齿的组成和作用(2学时)可摘局部义齿按结构由人工牙、基托、牙合支托、固位体、连接体组成。
按功能:①修复缺损:人工牙、基托、(牙合)支托;②固位稳定:固位体、基托、(牙合)支托;③连接传力:连接体、基托、(牙合)支托一、支托:置于天然牙上,防止义齿龈向移位和传递合力合之托切之托舌之托(一)支托作用1、支持、传递合力2、稳定3、防嵌4、恢复咬(牙合)(二)后牙牙合支托要求:1、材料2、位置3、大小、形态、厚度4、与基牙关系(三)前牙舌隆突支托和切支托要求自学二、固位体(一)固位体的功能:固位、稳定、支持。
(二)固位体的要求:⑴、有一定的固位力,保证义齿在行使功能时不脱位;⑵、就位后,非功能状态,固位体处于静止状态,对基牙不产生静压力,不引起矫治性移位;⑶、摘戴义齿时,对基牙应无侧方压力,不损伤基牙;⑷、美观;(弹性义齿冠内固位体)⑸、与基牙密合,不易积聚食物,不损伤口内软硬组织⑹、材料生物相容性(三)固位体的种类1、直接固位体:防止义齿脱位2、间接固位体:防止义齿翘起、摆动、旋转、下沉(四)卡环型直接固位体的组成、作用和要求1、卡环的结构、作用和要求结构:卡环臂卡环体牙合支托连接体2、卡环种类按制作方法:铸造和锻丝卡环按卡环臂数目:单臂、双臂、三臂按形态结构:圆环形和杆形按卡环与导线关系:一型、二型、三型常用卡环:•单臂卡环•双臂卡环•三臂卡环•圈形卡环•回力卡环•联合卡环•延伸卡环•杆形卡环 I型、C型、T型•RPI卡环组:由近中牙合支托、远中邻面板、颊侧Ⅰ型杆式卡环组成。
特点:近中牙合支托技术难点:邻面板(导平面)邻面板作用:①、防止义齿除了就位道方向以外的各个方向的脱位力②、基牙预备了导平面后减少了基牙邻面的倒凹,较少食物滞留,也美观③、邻面板可以延伸包绕过远舌轴面角,起卡抱和稳定作用近中牙合支托优点:①、近中牙合支托使基牙受力减小;部分传给邻牙。
口腔修复学讲稿第五章牙列缺损的可摘局部义齿修复魏斌目的和要求⏹了解:可摘局部义齿与固定义齿的特点比较;王征寿分类法;⏹熟悉:可摘局部义齿的概念、适应证, Kennedy牙列缺损的分类,⏹掌握:可摘局部义齿的优缺点和支持方式;可摘局部义齿的组成及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和种类。
第一节概述(1学时)可摘局部义齿(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s,RPD)定义:利用天然牙、基托下黏膜和骨组织作支持,依靠义齿的固位体和基托来固位,用人工牙恢复缺失牙的形态和功能,用基托材料恢复缺损的牙槽嵴、颌骨及其周围的软组织,患者能够自行摘戴的一种修复体。
目前可摘局部义齿仍然是我国牙列缺损常用的修复方法。
一、可摘局部义齿的适应症和优缺点(一)、适应症各种类型牙列缺损均适用,除了生活不能自理、材料过敏、余留牙或口腔黏膜存在未治愈的疾病。
(二)优缺点1.优点:适用范围广、磨牙少、能自行摘戴、可以修改。
2.缺点:异物感强、咀嚼效率差、使用麻烦。
二、可摘局部义齿的类型及支持方式(1)按义齿所承受力的支持方式分(重点)1、牙支持式;2、黏膜支持式;3、混合支持式。
(2)按义齿制作方法和材料分类1、塑料胶连式2、金属铸造支架式三、可摘局部义齿与固定义齿修复的特点比较本节是对一和二的总结,自学。
第二节.牙列缺损及可摘局部义齿的分类(1学时)分类方法多,没有一种分类能涵盖所有类型的牙列缺损。
Kennedy分类是国际教通用的分类方法,是以缺失牙状况来分;王征寿六类分类法是以义齿的设计方式来分类。
各具代表性。
(一) Kennedy牙列缺损分类法•第一类牙弓两侧后部牙缺失,远中为游离端,无天然牙存在。
•第二类牙弓一侧后部牙缺失.远中为游离端.无天然牙存在。
•第三类牙弓的一侧后牙缺失,且缺隙两端均有天然牙存在。
•第四类牙弓前部牙缺失,天然牙在缺隙的远中。
(二)可摘局部义齿的Cummer分类自学(三)王征寿六类分类法将义齿的类别、直接固位体的数目及义齿修复的缺隙数用三位数表示:百位数代表义齿的类别;十位数代表卡环的数目;个位数代表再增加的缺隙的数目。
口腔修复工艺技术书口腔修复工艺技术书第一章:引言口腔修复是一门综合性技术,旨在恢复和改善口腔功能和美观,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本书将详细介绍口腔修复的工艺技术,包括材料选择、制备过程、术前准备等方面,旨在帮助读者掌握并应用这些技术。
第二章:材料选择口腔修复材料是修复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本章将介绍各种常用材料的特点、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
包括金属陶瓷、全瓷修复材料、纤维增强材料等。
读者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材料。
第三章:制备过程本章将详细介绍口腔修复的制备过程,包括模具制备、材料加工、烧结等。
通过对每个步骤的讲解和示范,读者可以了解到修复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和技巧,并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第四章:术前准备术前准备是成功进行口腔修复的关键。
本章将介绍患者的术前评估、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内容。
同时,还将涉及患者术前的饮食、口腔卫生等方面的指导,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第五章:常见修复技术本章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口腔修复技术,包括冠桥修复、义齿修复、种植体修复等。
针对每种修复技术,本章将详细讲解其具体步骤、材料的选择以及注意事项。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读者可以熟练掌握这些修复技术,并在临床中应用。
第六章:后期管理修复术后的后期管理是确保修复效果持久稳定的重要环节。
本章将介绍术后的口腔卫生指导、定期复查和修复体的维护等内容。
通过合理的后期管理,可以保障修复的成功和患者口腔健康的维护。
第七章:新技术和发展趋势本章将介绍口腔修复领域的新技术和发展趋势,包括数字化修复、生物修复材料等。
读者通过了解这些新技术和趋势,可以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修复技术水平。
第八章:结束语本书通过对口腔修复工艺技术的详细介绍,旨在帮助读者掌握和应用这些技术,提高口腔修复水平。
同时,本书也呼吁口腔修复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不断探索创新,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口腔修复服务。
重庆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活动修复工艺学教学大纲教案口腔学教学大纲教案(供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用)前言牙列缺损、牙列缺失是口腔修复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而牙列缺损的修复方法有可摘局部修复体和固定修复体以及固定可摘联合修复体三大类。
口腔活动修复技术是目前常用的牙列缺损、牙列缺失修复方法。
常见的活动修复体包括可摘局部义齿、全口义齿、隐形义齿和颌面赝附体等。
活动修复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修复方式,其制作中的精密铸造技术、人工牙排列技术等更是固定修复体发展的理论基础。
活动修复工艺学以实际工艺流程为主线,强调学生对活动修复体制作工艺流程的掌握,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本科生进入后期活动义齿、全口义齿及种植义齿工艺学实验教学做好铺垫。
近年来,尽管固定修复、种植修复等热门临床修复技术以及修复体制作的修复工艺技术等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目前活动义齿修复治疗方法在我国仍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地位。
另一方面,随着口腔医学设备、材料、工艺和修复观念的发展进步,也赋予了当代活动义齿修复治疗更多可能和创造的内容,即“综合活动修复技术”,就是利用种植、固定修复技术在固位、稳定和支持上的优势,再结合活动修复在咬合重建、骨量不足等情况下的可逆性、低投入、低维护成本等的优势,最终选择一种美观、舒适、功能及兼顾的中间道路的修复方法。
基于以上的专业发展方向,本课程还包括精密附着体,种植覆盖义齿的制作流程的介绍,以开拓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视野,为学生进入实验和临床实习打下理论基础。
本课程安排在口腔医学专业实验课的前期,总学时36学时,理论授课28学时,实验教学8学时。
现开设为必修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可摘局部义齿的制作工艺、全口义齿的制作工艺、弹性义齿的制作工艺、颌面赝附体的制作工艺、活动-固定联合修复体制作工艺、种植覆盖义齿制作工艺等。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配合录像和实习参观相结合,注意培养学生对口腔活动修复技术的认识,明确活动修复工艺加工流程,最后将所学的操作技能和知识应用于后期专业实习和今后的工作实践。
固定义齿修复工艺技术题库一、名词解释第一章1.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研究牙体缺损或牙列缺损时,如何用固定修复体修复牙冠的一部分或全部以及修复牙齿缺失的学问。
2.修复体:用人工材料制成的替代缺损、缺失的牙齿和口腔软组织的物体。
3.嵌体:嵌入牙体内部,用于恢复牙体缺损的形态和功能的修复体或冠内固位体。
4.部分冠:覆盖部分牙冠表面的修复体。
5.全冠:覆盖全部牙冠整个表面的帽状修复体。
6.桩冠:利用桩钉插入残根根管内固位的全冠修复体。
7.桩核冠:在残冠或残根上先形成金属桩核或树脂核,然后再制作全冠修复体。
8.种植义齿:将人工材料制成的种植体经手术植入失牙区颌骨内或骨膜下,并在穿过牙槽嵴黏膜的种植基桩上制作上部义齿的方法。
9.固定桥:利用缺牙间隙相邻两侧或一侧的天然牙作为基牙,在基牙上制作义齿的固位体,并与人工牙连接成为一个整体,通过粘固剂将义齿粘固在基牙上,患者不能自行摘戴的一种义齿。
10.PFM:将烤瓷材料涂塑于金属基底冠表面,在真空高温条件下烧烤而成的金-瓷复合结构的全冠。
11.抗力形:指在完成修复后要求修复体和患牙或基牙均能抵抗牙合力而不致破坏或折裂。
12.固位形:修复体在行使功能时,能抵御各种作用力而不发生移位或脱落的能力。
第二章1.牙体缺损:各种牙体硬组织不同程度的质地和生理解剖外星的破损或异常,它常表现为正常牙体形态、咬合及邻接关系的破损。
2.牙合力:在咀嚼过程中,通过个别牙或部分牙所发挥的力量。
第三章1.固定桥:在基牙上制作的全冠、部分冠、桩冠、嵌体等,通过连接体与桥体相连接,并借助粘固剂使固定桥和基牙形成一个稳固的功能整体,并使固定桥获得固位。
2.桥体:即人工牙,是固定桥修复缺失牙的形态和功能的部分。
3.毗连体:毗连桥体和固位体的部分。
4.双端固定桥:又称完全固定桥,桥体与两端固位体之间均为不动连接,当固位体粘固于基牙后,基牙、固位体、桥体连接成一个不动的整体,从而组成了新的咀嚼单位。
5.单端牢固:又称悬臂牢固桥,此种牢固桥仅一端有固位体,桥体与固位体之间为不动毗连体。
口腔修复工艺技术课本书口腔修复工艺技术课本
第一章口腔修复工艺技术概述
1.1 口腔修复工艺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1.2 口腔修复工艺技术的定义与作用
1.3 口腔修复工艺技术的分类与特点
第二章口腔修复工艺技术的基础知识
2.1 口腔解剖学与生理学基础
2.2 口腔病理学基础
2.3 口腔病理学在修复工艺技术中的应用2.4 牙体牙髓科学基础
第三章口腔修复材料
3.1 口腔修复材料的分类与选择
3.2 口腔修复材料的性能与特点
3.3 口腔修复材料的应用与注意事项
第四章口腔修复工艺技术的常见手术操作4.1 填充术与修复术
4.2 修复术与假体植入术
4.3 牙槽骨切割及移植术
4.4 牙槽骨种植术
第五章口腔修复工艺技术的临床实践
5.1 口腔修复工艺技术的预备工作
5.2 口腔修复工艺技术的操作步骤
5.3 口腔修复工艺技术的常见并发症与处理方法
第六章口腔修复工艺技术的研究进展
6.1 口腔修复工艺技术的新技术与新材料
6.2 口腔修复工艺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结语
口腔修复工艺技术是口腔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本书详细介绍了口腔修复工艺技术的基础知识、常见材料和手术操作等内容,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口腔修复工艺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同时,也介绍了口腔修复工艺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展望,带给读者更多的思考和启示。
希望本书能够成为口腔医学学习者和从业者的重要参考工具,促进口腔修复工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