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人物资料整理
- 格式:pdf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6
I.《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II.第一章:管理导论1.管理:管理者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以权利为依托,以可利用的资源为保障通过对组织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对组织活动科学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实现组织的目标过程。
2.管理者:协调与监管其他人工作,以使组织目标达到的人。
(基层、中层、高层)3.组织的特点是什么?●有明确的目标●精密的结构●人4.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5.明茨伯格的管理角色●人际关系角色(名义领袖、领导者、联络员)●信息传递角色(监管、宣传、发言)●决策制度角色(企业家、危机处理者、谈判者)6.卡茨的管理技能●技术技能:(工作特定领域的知识和技术)●人际关系技能(合作、沟通、协调)●概念技能(思考和表达想法的能力)高层管理者更为重要其他(管理人力资源、激发承诺、管理变革、使用有目的性的人脉网络等7.承诺升级:决策者做出错误决策时,决策者仍倾向于做出同样的决策III.第二章决策1.决策的过程(八个)●明确决策标准●为标准分配权重●开发备选方案●分析备选方案●选择备选方案●执行备选方案●评估决策效果2.管理者决策的方式●理性假设:问题清晰、不模糊;有实际的目标;方案结果皆可知;最终选择利益最大化●有限理性:受到处理信息能力的限制●直觉决策:基于感觉、经验●基于事实3.决策的分类●程序化:经常反复出现、性质相近的示例性问题,按程序化步骤、常规原则和方法进行决策。
●非程序化:针对偶然的、新颖的、性质的和结构不明的问题进行决策。
4.决策的条件●确定性:存在确定的目标、面对确定的自然状态的各个行动方案都有确定的结果的决策●风险●不确定性:不确定目标和自然状态12种常见的决策错误和偏见包括过度自信、即时满足、锚定效应、选择性知觉、确认、框架效应、可获得性、代表性、随机、沉默成本、自利、事后聪明5.怎么理解决策?广义的决策是人们针对所要决绝的问题,对未来活动的方向、目标、内容,以及程序、途径、方式、措施等进行设计和计划,制定并选择出行动方案。
管理学原理人物资料整理1. 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Taylor)•生卒年份:1856年-1915年•国籍:美国•职业:工程师、管理学家、企业家•主要贡献:科学管理理论•:弗雷德里克·泰勒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是管理学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人物之一。
他通过观察工人的工作方式,提出了激励员工的方法和提高工作效率的技术手段,以及系统化的工作流程和任务分配。
他的科学管理理论成为管理学的重要基石,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界。
2. 亨利·福特(Henry Ford)•生卒年份:1863年-1947年•国籍:美国•职业:企业家、工程师•主要贡献:流水线生产模式•:亨利·福特是汽车制造业的先驱之一,也是管理学上的重要人物。
他引入了流水线生产模式,将汽车制造过程分解为多个简单的工序,由工人按照顺序进行操作,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他的创新不仅带来了巨大的利润,也改变了工业生产的方式,被称为现代生产管理的奠基人。
3. 皮特·德鲁克(Peter Drucker)•生卒年份:1909年-2005年•国籍:奥地利、美国•职业:管理学家、作家•主要贡献:管理学的创新•:皮特·德鲁克是美国管理学界的重要人物之一,他被誉为现代管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管理理论和观点,如管理者的职责、知识工作者的管理、创新管理等。
他深入研究组织和管理的本质,通过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分析,提出了许多创新和实用的管理概念和方法。
4. 亚当·斯密(Adam Smith)•生卒年份:1723年-1790年•国籍:苏格兰•职业:经济学家、哲学家•主要贡献:经济学和财富的国家•:亚当·斯密是经济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经济学思想对现代管理学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提出了市场经济和自由放任的概念,主张政府不干预经济活动,而是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资源配置和生产。
他的观点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了理论基础,并对管理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卡斯特:“管理的特点就是变革——迅速的、不断的、根本的变革。
惟一不变的事就是变革。
”2. 最早系统并明确分析管理职能的是法国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管理的基本职能主要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3、美国·泰罗是科学管理学派的奠基人。
1911年,泰罗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成为管理科学正式产生的标志,泰罗也因此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4、法国法约尔和德国韦伯通常被认为是组织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
5、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集中体现在他于1916年出版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中。
法约尔提出了管理的14项一般原则,即:管理分工原则;权力与责任联系原则;确立和遵守纪律原则;命令的统一性原则;指挥和领导的统一性原则;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原则;公平支付报酬原则;权力适度集中原则;管理划分等级系列原则;秩序原则;公平管理原则;保持组织成员稳定原则;首创精神原则;团结协作原则。
6、韦伯的研究主要在行政管理方面,他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对管理的组织进行子深入的研究,思想和理论体现在《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中。
韦伯把人类社会的权威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传统型、魅力型和法理型的权威。
他确定了现代行政体系的基本原则:1)提出了理性化的基本原则和观念。
2)管理组织必须按照科层制设立。
3)按照法理性认同原则进行组织的权力管理。
4)管理遵循对事不对人的原则。
5)行政官员由委任产生,领取固定薪金,其升迁由上级决定。
7、管理的行为科学产生,始于1924年至1932年间的“霍桑实验”。
霍桑实验是由美国行为科学家梅奥主持,在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为测量各种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程度而进行的一系列实验。
8、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在其代表性著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五个层次;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9、赫茨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
美国行为科学家赫茨伯格在其《工作的推力》和《工作与人性》等著作中,提出保健因素,激励因素。
经济大师:现代经济学的开山鼻祖——亚当·斯密、新古典主义的开拓者——马歇尔、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梅纳德·凯恩斯、折衷主义的大师——约翰·穆勒、新自由主义的精神领袖——弗里德里希·哈耶克、新古典综合派的领袖——萨缪尔森、自由经济的坚强斗士——米尔顿·弗里德曼、孤独的创新者——熊彼得“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年6月5日(受洗)-1790年7月17日。
代表作:《国富论》劳动生产力改善的原因及其生产物在各阶级的人们间之自然的分配顺序第二篇论资产的性质、积蓄及用途第三篇论各国富裕进步的不同第四篇论经济政策与经济学说之诸体系第五篇论元首或国家的收入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国家干预理论。
与古典经济学派相反,他认为单纯的价格机制无法解决失业问题。
管理大师:“管理学之父”费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1856~1915,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
“现代管理学之父”是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
他于1954年在美国创建了现代管理学。
《德鲁克论管理,《21世纪的管理挑战,《九十年代的管理》哈罗德·孔茨(Harold Koontz, 1908-1984) 。
美国管理学家,管理过程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主要代表著作有:《管理学原理》、《管理理论丛林》、《再论管理理论丛林》等。
管理理论分成六个主要学派:管理过程学派,经验或案例学派,人类行为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数学学派。
他认为应该走出这个丛林。
这就是管理理论丛林理论的提出。
世界十大管理大师对于中国众多企业而言,西方的管理经验不一定适用于中国的企业的管理1 彼得·德鲁克教育背景:先后在奥地利和德国受教育,1929年后在伦敦任新闻记者和国际银行的经济学家。
管理学知识点汇总第一章管理概述管理的概念: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协调各类资源,以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载体是组织;手段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本质是协调;对象是人,财,物,信息等各类资源;目的是实现共同目标。
管理的核心:决策管理的基本职能(四个):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管理者的技能:①技术性技能②人际关系技能③概念性技能(构想技能)管理的性质:①管理的二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②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3普遍性管理者分类:按层次分:高层中层基层(中层管理者比基层管理者更多地依靠正式权力与沟通技巧)按内容分:战略战术执行按综合程度分:综合专业管理者素质:①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②知识能力素质③身体素质亨利.明茨伯格[加]—角色人际关系角色:代表人(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信息传递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制定角色:企业家谈判者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科学管理理论:泰勒吉尔布雷斯夫妇甘特泰罗(勒)[美],1911年《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之父科学管理原理内容:1工作定额原理2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3标准化原理4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5劳资双方的密切合作6职能工长制7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8例外原则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组织管理理论亨利.法约尔马克斯.韦伯切斯特.巴纳德亨利.法约尔[法],1916年《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组织管理理论之父【第一个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一、区别经营和管理:六大活动:商业,安全,技术,财务,会计,管理二、管理的职能: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三、管理的十四项原则:14条基本原则: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合理,等级制度与跳板,适当的集权与分权,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人员的团结四、管理教育的重要性。
管理学部分代表人物简介管理学部分代表人物简介1 巴纳德(Chester I.Barnard 1886一1976)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现代管理理论学派的创始人。
巴纳德1886年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自幼聪慧,酷爱音乐,勤于读书。
他曾在哈佛大学专攻经济学,1909年进入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在统计部任职。
1927年,就任佐冶亚·贝尔电话公司的总经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历任洛克菲勒财团理事长,原子能委员会委员等职。
他把帕雷托和韦伯的社会学和系统论的观点应用于管理学,创立了综合性的管理理论--现代管理论。
他的主要观点有以下几点:(1)经营者的职能或者管理者的职能,是组织的一个专门职能。
在组织中担任谋求组织的形成和维持这种专门职能的人就是经营者。
为了闸明经营者的职能,必须阐明组织的性格和本质。
(2)现代管理论不是单纯的技术论,而是对组织的本质进行描述性的分析。
(3)现代管理论不是把组织的表面结构作为分析对象,而是把组织行为,即组织中人的行为作为分析对象的。
(4)现代管理论不是把作业作为主要认识对象,而是把决策作为主要认识对象。
巴纳德还著有《经理的职能》(1956)等书。
2布莱克和穆顿罗门特·布莱克和简·穆顿是美国行为科学家。
1964年两人合著了《新管理方格》一书,提出了管理方格法,倡导用方格图表示和研究领导方式。
他们克服了以往各种领导方式中非此即彼的绝对化观点,提出对生产关心和对人员关心二者之间不同程度上的结合,可以产生不同的领导方式。
为此,他们设计了一种管理方格图,以对生产的关心为横轴,对员工的关心为纵轴,纵横各分为九小格,共成81个小方格,代表81种不同的领导方式(如图所示)。
效率最高的领导方式是把对生产的高度关心同对员工的高度关心结合起来的领导方式,这是一种理想型的管理,即图中“9.9”方格,它能使组织的目标和个人的需求最理想最有效地结合起来。
因此,对生产的关心和对人的关心这两个因素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冲突,企业领导应该客观地分析企业内外的各种情况,把自己的领导方式逐步改造成为“9.9”型的理想管理方式,以达到最高的效率。
管理学人物总结及理论思想管理学人物总结及理论思想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规划、指导和控制组织的活动和过程的学科。
它涉及到广泛的领域,如领导力、决策、沟通、团队建设、战略规划等。
在管理学的发展中,有许多重要的管理学人物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思想和观点,对管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几位重要的管理学人物及其理论思想。
1. 亨利·法约尔亨利·法约尔是现代管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将管理过程归纳为规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这五个基本功能,并认为管理的核心任务是达到组织的目标。
他还提出了权力、权威和责任三个重要概念,强调了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权力关系。
法约尔的理论思想对后来的管理学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 彼得·德鲁克彼得·德鲁克是管理学界的先驱,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
他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创造和维持一个有效的组织。
德鲁克提出的管理理念主要包括管理者的职能、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知识工作者和知识经济等。
他还特别强调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即把员工视为组织的重要资源。
3. 亨利·明斯伯格亨利·明斯伯格是心理学家兼管理学教授,他提出了著名的“动机-满足理论”,对员工的动机与满意度进行了研究。
他认为,员工的动机可以分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两种类型,满足员工的内部需求可以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从而提高工作表现。
4. 弗雷德里克·泰勒弗雷德里克·泰勒是科学管理学派的奠基人,他将管理过程视为科学,并强调管理者应该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来提高组织的效率和生产力。
他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认为,通过科学的分析和规划,可以进行工作的标准化和最优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只是管理学领域中的一些重要人物和他们的理论思想的概述,还有许多其他的管理学人物也对管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亨利·密茨伯格、道格拉斯·麦格雷戈、彼得·棕居斯等。
人际行为学派(20世纪二十年代)代表人物学派早期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原籍澳大利亚的美国人埃尔顿·梅奥(elton.mayo),美国的罗特利斯伯格(f.j.roethlisherger)。
后来,则有美国的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frederick herzberg)和道格拉斯·麦格雷戈(douglas mcgregor)、原籍德国后来移居美国的库尔特·卢因(kurt.lewin)、主要理论管理理念来源及主要理论这个学派的依据是,既然管理就是让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去把事情办好,因此,就必须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中心来研究管理问题。
这个学派把社会科学方面已有的和新近提出的有关理论、方法和技术用来研究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的各种现象,从个人的个性特点到文化关系,范围广泛,无所不包。
这个学派的学者大多数都受过心理学方面的训练,他们注重个人,注重人的行为的动因,把行为的动因看成为一种社会心理学现象。
其中有些人强调处理人的关系是管理者应该而且能够理解和掌握的一种技巧;有些人把"管理者"笼统地看成是"领导者",甚至认为管理就是领导,结果把所有的领导工作都当成为管理工作;还有不少人则着重研究人的行为与动机之间的关系,以及有关激励和领导问题。
所有这些,都提出了对管理人员大有助益的一些见解。
例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布莱克和穆顿的"管理方格理论"。
社会合作系统学派 20世纪30年代代表人物巴纳德主要理论组织是一个社会协作系统,这个系统能否继续生存取决于(1)协作的效果(2)协作的效率(3)协作目标能否适应协作环境2. 指出正式组织存在的三个条件(1)有一个统一的共同的目标(2)其中每一成员都能够自觉自愿德为组织目的的实现做出贡献(3)组织内部有一个能够彼此沟通的信息联系系统。
管理思想发展早期管理思想(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亚当•斯密(英国):资本主义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提出了:①提出“分工协作原理和“生产合理化"的概念,②提出了"经济人"的观点,罗伯特.欧文(英国):现代人事管理之父,以人为中心英国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提出了“人是环境的产物”,认为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人。
查尔斯.巴贝奇(英国):科学管理的启蒙者《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提出了:①深化了劳动分工理论,②提出了"边际熟练原则”,③提出了“管理的机械原则”,古典管理思想(19世纪末—20世纪中,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一、科学管理理论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美国):科学管理之父《科学管理原理》——管理科学正式产生的标志内容是:①工作定额原理。
②标准化原理。
③科学的挑选工人并使之成为“第一流工人”。
④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⑤管理工作专业化原理。
提出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管理人员也要专业化分工。
同时提出“职能工长制。
⑥管理控制的例外原理。
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只保留对例外事项的决定权。
二、一般管理理论亨利.法约尔(法国):管理过程之父,经营管理之父《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1925)内容:六项基本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14 条管理原则(劳动分工、职权与职责、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服从整体、报酬、集权、等级链与跳板原理、秩序、公平、稳定性、首创精神、团队精神)三、行政组织体系理论马克思.韦伯(德国):组织理论之父,《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人类社会的权利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传统权利、超凡权利和法定权利“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征表现在:①明确的分工②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③职务要求决定人员任用④理性的人员关系⑤管理人员的职业化⑥严明的规则和纪律四、人际关系理论(20世纪60年代以后,发展为组织行为学)埃尔顿.梅奥(美国):霍桑实验——人际关系理论(照明实验—福利实验—访谈实验—群体实验)《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1933)《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1945)人际关系理论内容:①工人是“社会人”非“经济人”②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③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足度④存在“霍桑效应”五、行为科学学派(以人际关系理论为基础)需要层次理论亚布拉罕.马斯洛(美国):《人类激励理论》(1943)(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双因素理论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美国):《工作的激励因素》(激励因素:产生满意,保健因素:产生不满)X-Y 理论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美国):《企业中的人的方面》(1960)(X—经济人,人性恶;Y—自我实现人,人性善)第二次工业革命(20世纪中—20世纪末,电子时代)一、管理程序学派美国的哈罗德·孔茨以及西里尔·奥唐奈:《管理学》是管理过程学派代表作。
专升本《管理学》重点人物汇总一、罗伯特•欧文(空想社会主义者、人事管理创始人(之父),早期思想)1.西方工厂制时期,19世纪初最有成就的实业家之一。
人是环境的产物,只有在好的物质和道德环境下,人才能培养出好的品德。
改善工人环境。
2.改善工作环境,禁止体罚工人二、查尔斯•巴贝奇(早期思想)1.数学家,机械学家,发明早期的计算机。
2.《论机器与制造业的经济学》,劳动分工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资支出。
三、亚当•斯密(自由经济之祖,早期思想)1.古典经济学家,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国富论》)。
阐述了劳动价值理论,详细分析了劳动分工带来的好处。
2.劳动是国民财富的重要源泉之一。
劳动分工有助于这个目标的实现。
3.经济人观点。
四、詹姆斯•瓦特和马修•博尔顿(早期思想)1.英国发明家,瓦特发明了蒸汽机。
2.管理思想:给工人提供节省劳动力的装备。
使用通用的配件并通过大量制造,节省成本。
建立详细的记录和先进的监督制度。
职工委员会,理疗福利费等福利制度。
五、亨利•汤(早期思想)——收益分享制度:基本工资+利润分配。
六、马萨诸塞车祸事件(早期思想)1.企业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管理不仅是一种活动,还是一种职业。
2.横向的管理分工出现。
3.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创造条件。
七、弗雷德里克•哈尔西《劳动报酬的奖金方案》,工资制度,基本工资加超额奖金。
八、罗伯特•卡茨——管理者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
管理者具备三类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九、泰勒(科学管理之父)1.1911年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和1916年法约尔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标志着管理理论的形成。
2.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主要是提高单个工人的劳动生产率。
3.改进工作方法,并根据工作的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
改进操作方法,以提高工效,合理利用工时。
作业环境与作业条件标准化。
只要工作合适,都可以成为第一流的工人。
4.改进分配方法,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