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真空光电器件
- 格式:pdf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57
光电成像原理与应⽤复习资料1、光电效应应按部位不同分为内光电效应和外光电效应,内光电效应包括(光电导)和(光伏效应)。
2、真空光电器件是⼀种基于(外光电)效应的器件,它包括(光电管)和(光电倍增管)。
3、光电导器件是基于半导体材料的(光电导)效应制成的,最典型的光电导器件是(光敏电阻)。
4、硅光电⼆极管在反偏置条件下的⼯作模式为(光电导),在零偏置条件下的⼯作模式为(光伏模式)。
5、变象管是⼀种能把各种(不可见)辐射图像转换成为(可见)图像的真空光电成像器件。
6、固体成像器件电荷转移通道主要有两⼤类,⼀类是(SCCD),另⼀类是(BCCD)。
7、光电技术室(光⼦技术)和(电⼦技术)相结合⽽形成的⼀门技术。
8、场致发光有(直流)、(交流)和结型三种形态。
9、常⽤的光电阴极有(正电⼦亲合势光电阴极)和(负电⼦亲合势光电阴极),正电⼦亲和势材料光电阴极有哪些(Ag-O-Cs,单碱锑化物,多碱锑化物)。
10、根据衬底材料的不同,硅光电⼆极管可分为(2DU)型和(2CU)型两种。
11、像增强器是⼀种能把(微弱)增强到可以使⼈眼直接观察的真空光电成像器件,因此也称为(微光管)。
12、光导纤维简称光纤,光纤有(纤芯)、(包层)及(外套)组成。
13、光源按光波在时间,空间上的相位特征可分为(相⼲)和(⾮相⼲)光源。
14、光纤的⾊散有材料⾊散、(波导⾊散)和(多模⾊散)。
15、光纤⾯板按传像性能分为(普通OFP)、(变放⼤率的锥形OFP)和(传递倒像的扭像器)。
16、光纤的数值孔径表达式为(),它是光纤的⼀个基本参数、它反映了光纤的(集光)能⼒。
17、真空光电器件是基于(外光电)效应的光电探测器,他的结构特点是有⼀个(真空管),其他元件都置于(真空管)。
18、根据衬底材料的不同,硅光电电池可分为(2DR)型和(2CR)型两种。
19、根据衬底材料的不同,硅光点⼆、三级管可分为(3DU)型和(3CU)型两种。
20、为了从数量上描述⼈眼对各种波长辐射能的相对敏感度,引⼊视见函数V(f), 视见函数有(明视见函数)和(暗视见函数)。
4.1光電陰極一、光電陰極的主要參數1.靈敏度(1)光照靈敏度(2)色光靈敏度(3)光譜靈敏度就是局部光譜區域的積分靈敏度。
它表示在某些特定的波長區,通常用特性已知的濾光片(藍色為QB24、紅色為HB11、紅外為HWB3)插入光路,然後測得的光電流與未插入濾光片時陰極所受光照的光通量之比。
根據插入濾光片的光譜透射比的不同(圖4-1),它又分別稱為藍光靈敏度、紅光靈敏度及紅外靈敏度。
2.量子效率量子效率和光譜靈敏度是一個物理量的兩種表示方法。
它們之間的關係如下(4.1):式中λ單位為nm;S(λ)為光譜靈敏度,單位為A/W。
3.光譜響應曲線光電陰極的光譜靈敏度或量子效率與入射輻射波長的關係曲線,稱為光譜響應曲線。
真空光電元件中的長波靈敏度極限,主要由光電陰極材料的截止波長決定。
4.熱電子發射光電陰極中有少數電子的熱能大於光電陰極游離能,因而產生熱電子發射。
室溫下典型陰極每秒每平方厘米發射二個數量級的電子,相當於10∼10Acm的電流密度。
這些熱發射電子會引起雜訊,限制著感測器的靈敏度極限。
二、銀氧銫(Ag-O-Cs)光電陰極銀氧銫陰極是最早出現的實用光電陰極。
目前,除了Ⅲ-Ⅴ族的光電陰極外,它仍然是在近紅外區具有使用價值的唯一陰極。
銀氧銫陰極是以Ag為基底,氧化銀為中間層,上面再有一層帶有過剩Cs原子及Ag原子的氧化銫,而表面由Cs原子組成,可用Ag−CsOAgCs-Cs的符號表示,如圖4-2⒜所示。
有一些光電元件也有不用氧化,而是用硫化,或以鹼金屬代替銫原子,目的都是希望得到高的響應率及合適的光譜響應範圍。
Ag-O-Cs光電陰極的光譜響應曲線如圖4-2⒝所示。
銻銫陰極的典型光譜響應曲線如圖4-3所示。
它在可見光的短波區和近紫外區(0.3∼0.45μm)響應度最高,其量子效率可達25%,截止波長在0.65μm附近;它的典型光照靈敏度達60μA/lm,比銀氧銫陰極高得多。
CsSb陰極的熱電子發射(約10A/cm)和疲勞特性均優於銀氧銫陰極,而且製造技術簡單,目前使用比較普遍。
光电效应
第四章真空光电器件
4.1 光电阴极
4.2 光电管和光电倍增管结构原理4.3 光电倍增管的主要特性参数4.4 光电倍增管的工作电路
E A1=E0-E C1>0E A2=E0-E C2>0
~命 (寿热电子(导带底以上)价带上电子吸收光子
101014−−⎯⎯⎯→⎯光电发射过程分析:
NEA量子效率比常规发射体高得多!
第四章真空光电器件
4.1 光电阴极
4.2 光电管和光电倍增管结构原理4.3 光电倍增管的主要特性参数4.4 光电倍增管的工作电路
这类管子体积较大,工作电压高达百伏到数百伏,玻璃外壳容易破碎,它的一般应用目前已基本被半导体光电器件代替。
4.2.2 光电倍增管
Photomultiplier, 简称PMT
结构:光窗光电阴极电子光学系统电子倍增系统阳极
(a)侧窗式;(b)端窗式
2. 光电阴极
作用:
1) 光电转换能力
2) 长波波长阈值
3) 对整管灵敏度起决定性作用
3.
电子光学系统图4-12
作用:
1)收集率接近于1 2)渡越时间离散性Δt 最小
--通过电场加速和控制电子运动路线
--由许多倍增极组成,决定整管灵敏度最关键部分作用--倍增10-15级倍增极
P74 图4-13
入射光照射到光电阴极K上,发射光电子,经电子光学系统加速,聚焦到倍增极上,发射出多个二次电子;电子经级倍增极,形成放大的阳极电流,在负载R L上产生放大的信号输出。
作用:--收集最末一级倍增极发射出来的二次电子,向外电路输出电流。
结构:--具有较高电子收集率,能承受较大电流密度,在阳极附近空间不产生空间电荷效应。
输出电容小。
阳极广泛采用栅网状结构。
第四章真空光电器件
4.1 光电阴极
4.2 光电管和光电倍增管结构原理4.3 光电倍增管的主要特性参数4.4 光电倍增管的工作电路
S K (?)=I
K?
/?
?λλΦ
I
S/
)
(
KλK
=
3.暗电流
•在施加规定的电压后,在无光照情况下测得的阳极电流。
•决定光电倍增管的极限灵敏度。
•限制可测的最小直流光通量,产生噪声的重要原因
•减小的方法包括:合理确定PMT的极间电压;直流补偿;选频或锁相放大器;致冷等。
恒流源--计算和分析方法相同
第四章真空光电器件
4.1 光电阴极
4.2 光电管和光电倍增管结构原理4.3 光电倍增管的主要特性参数4.4 光电倍增管的工作电路
缺点:阴极负高压,屏蔽优点:屏蔽罩靠近阴极,效果好;暗电流小,噪声低
阴极接地(正高压接法)
优点:便于与后面放大器
相连,操作安全
缺点:高压不利于安全操作;
接耐压很高的隔直电容器。
()max A 20~10I
总电压U AK 在1000~1500 V 间,倍增极极间电压U D 在80100V 之间--可以确定分压电阻
I R
I Amax
实例:
i. 第一级对阴极电流形成影响最大,高出
ii. 中间级均匀分配
iii. 最后一级,要高,克服空间电荷区的影响
探测光脉冲,最后几级脉冲电流很大,极间电压不稳--最后几级并联旁路电容C1、C2、C3。
内有保护电路,在电源过载或短路时起作用
利用伏安特性:
负载电阻设计
输出电流
较大的负载电阻
1.频率响应变差
2.饱和引起非线性
1. 良好的线性
2. 良好频率响应特性
3. 转换效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