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宏观经济环境简要分析

宏观经济环境简要分析

宏观经济环境简要分析
宏观经济环境简要分析

宏观经济环境简要分析

经过二十五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好成绩。党的十六大又产生了新一届领导人,顺利完成了新老交替,绘就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入世以后,中国加速了开放的步伐。2002全年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人民币,经济增长率达8%,进出口总额高达620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超过500亿美元,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2003年中国虽然遭受了SARS的影响,但投资与出口依然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内需也有稳步的增长,上半年经济仍然取得了百分之八点二的增长速度。据预测2003年中国GDP增长将超过百分之八点二的增长,2004年中国经济继续向好,经济增长率将达到百分之八点四。中国宏观经济的良性发展,体现了政府立足长远、高起点、高规划的战略,为今后几年、几十年的可持续发展确立了广阔的空间。可以预见的是,2005年的探月计划,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将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又一个里程碑。

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运动更是方兴未艾。政府的大力倡导与支持,国内外各方面专业人才的不断汇聚,吸引了大量的海内外资金的投入,使城市的投资环境日益改善,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得以不断地被挖掘,这进一步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切实地提高了广大民众的生活水平,保证了社会生活的繁荣与稳定。

本项目地处上海这个得天独厚的发展环境,我们有必要对上海的经济发展程度、市场消费能力、商业与房地产发展等影响本项目未来运作的关键方面作一个全面、系统的研究。

一、上海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概述

在90年代初浦东开发开放后,上海借助邓小平南巡的改革之风,不仅引起全中国的注意,亦令全世界刮目相看,许多世界著名跨国公司纷纷在上海登陆,外资的强力介入和国内企业内力的增强为上海高速稳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GDP增长率

据统计,上海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408.76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全年第一产业比上年增长3%;第二产业增长12.1%;第三产业增长10%。各大产业发展态势均呈上升趋势,上海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将不断提升。

自1992年以来上海已连续10年保持在10%以上的增长,2002年人均GDP达5000美元,稳居全国各省级地区之首,综合经济实力已达到上中等发达国家收入水平;预计未来几年,上海的经济将继续保持这一运行态势和速度。

至2010年,上海将可能成为国内人均GDP第一个突破1万美元的地区。健康的国民经济为房地产业和商业的规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运行环境。

2.外商投资

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03年6月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2008年中国北京将举办第25届奥运会,2010年世博会将在上海开幕,大大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对外贸易机遇。

上海充分发挥经济中心城市的综合优势,以扩大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为重点,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迈进。至2003年,世界500强落户上海的就有300家,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和具竞争力的薪资,上海已成为世界经济的热点。

98年以来的上海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除99年略低外,基本保持着较稳定的增长,2002年更是达到了105.76亿美元,共计合同项目3012项。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不仅有资本,还有大量的外方工作人员,而这些长期驻沪的外方人员将会增强上海高端市场的消费力,成为未来上海房地产市场的潜在消费者。

3.经济结构

2002年经济结构调整继续加快,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持续上升。在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中,公有制经济增加值3680.87亿元,比上年增长5.7%;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727.89亿元,增长23.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8.6%上升到31.9%。多种经济

成分的互相补充,互相依存,充分活跃了市场,优化了社会资源的配置,加快了发展的步伐。

商业市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从2002年的经济结构分析来看,国有和集体商业企业所占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而股份制和外商投资企业的比重则呈上升趋势,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发展是适合市场需求的。

结构调整打破了“大锅饭机制”,政府调配转化为监督职能,由市场统一对资源进行配置。企业要获得生存,必须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促进融资手段的多样化,提高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只有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才能占领市场、引导消费,从而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

4.房地产投资

1999年,上海房地产市场走出低谷,投资开始活跃。至2002年上海房地产投资已达到720亿元,创了历史的新高。

2003年房地产开发投资估计超过800亿元。截至10月底的统计数字,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已接近770亿元,同比增长17.3%。再创历史新高,已是不争的事实。

房地产投资的活跃说明了上海的市场前景广为看好,已驶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因此,政府实施土地供应机制的改革,并适时推出了“一城九镇”发展规划以及重大工程的配套房建设等,使上海的房地产市场朝着更加稳健的方向发展。

5.社会保障体系

作为国家福利制度的社会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建立。至2002年末,上海有8.06万家城镇机关、企事业单位,共675.91万人(包括离退休人员)加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医疗保险单位参保率达到98.35%。

年内还出台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如《上海市城镇从事自由职业人员和个体经济组织业主及其从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引进人才实行〈上海市居住证〉制度暂行规定》等,修改了《上海市企业职工最低工资规定》,完善了针对低收入者的“廉租房”

方案等,这些制度的推出,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使人民安居乐业,满足了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同时也扩大了居民消费支出的比例。

二、居民生活水平与消费结构

1.收入水平

目前上海市的就业情况良好,收入水平稳定。截止2002年末,人均收入已达19743元,比上年增长9.5%,城镇登记失业率仅为4.8%,是有统计资料以来最低的,甚至好于北京,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资料来源:上海统计局

而随着收入水平的调整,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也呈同比例增加趋势,目前人均消费支出已达10464元。

资料来源:上海统计局

从消费指数来看,1998年到2000年为上海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第一轮上升周期;

而从2000年开始,居民消费价格开始作横位盘整,但波动不大。经过一年的酝酿,自2002年起,上海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第二轮升势再次上演,表明了上海经济已经受考验,面临新的飞跃。

资料来源:上海统计局

2.消费结构

随着收入的提高,消费支出的结构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根据调查,发展中国家用于食品的消费占其居民收入的50%以上;而在发达国家,食品消费的比例会锐减至10%以下,而用于文化娱乐教育的费用则会大大提高,甚至超过了50%,且越是经济发达的国

高。

资料来源:上海统计局

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充分验证了这个规律。基本生活费用占居民收入的比例从七八十

年代的40%降至目前的25%,而用于提高生活质量的文化娱乐费用比例则在近十年中增加了一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福格尔认为:到2040年,人们将把4/5的时间花在闲暇上)我们也坚信这两者之间的逆行趋势,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提高以及文化教育的普及而进一步扩大。

从下列图表中我们发现,服务类消费的比例确实在逐年上升,发展那些满足人们在“休闲”、“知识”、“社交”和各种“自我实现”需要方面的娱乐、健身、教育、益智、体验、传播等产业已经是势在必行了,适时地进行消费产业的转轨是目前众多企业所迫切需要的。,企业必须从单纯的产品供给者,转化为蕴涵品质服务的高附加值产品的提供者。

资料来源:上海统计局

3.投资结构

居民储蓄存款持续增加,2002年末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915.54亿元,当年新增1020.48亿元。其中,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662.95亿元,新增987.96亿元;

农村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52.59亿元,新增32.52亿元。

资料来源:上海统计局

出现上述情况,一方面是因为勤俭持家的传统观念依然扎根于广大的民众;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致使中国居民在消费观念上仍趋于保守,其每月储蓄的金额占收入的50%以上。

随着金融产品的日益丰富、信贷消费(尤其是购房)的日益普及,人们逐渐接受先进的投资理财观念,选择多种方式进行投资,降低风险,提高收入;这又反过来促进了消费需求的增长,繁荣了经济,繁荣了市场。

三、人口的增长、分布与结构

1.人口数量

2002年底,上海常住人口为162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334万人,外来人口291万人。

自1993年开始上海人口率先在全国进入了人口自然变动负增长阶段,目前已经持续10年。截止去年年底,常住人口自然增长数为-0.9万人,自然增长率为-0.57‰,户籍人口自然增长数为-3.5万人,自然增长率为-2.61‰(具体数据见下表)。

人口的负增长,一方面是由于中国长期坚持实行“计划生育”国策,控制了人口的增长速度,并取得了成效;另一方面是因为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居民开始注重“优生优育”以及自身价值的体现,这进一步提高了人口质量,减少了人口数量,社会的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

“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已开始在上海等发展较快的地区出现,标志着在人口增长速率上,这类地区已与世界接轨。;可以期待,在未来社会财富增长的同时,我们将有可能提高人均分配额度,从而优化生活质量。

工作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以及西方享受生活文化的入侵,使得上海年轻夫妇逐渐推迟了生育年龄,甚至出现了“单身贵族”以及“丁克家庭”群体。这部分群体由于收入相对较高,同时又少有家庭生活的羁绊,因此他们的收入大部分用于休闲、娱乐、投资与消费,并且不断寻求更新奇的消费途径,这部分群体称得上是上海城市消费的生力军。

十三年来上海人口变动情况

年份总和生育率(%)

自然增长率(%)常住人口户籍人口

80年代 1.36

90年代0.96

20000.96-1.9-1.9 20010.79-0.77-2.7 20020.77-0.57-2.61数据来源:上海市人口计划生育统计报表

2.人口分布

在过去的10年里,上海在改善人口分布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与国际水准的现代化大都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不容乐观。

一是中心城区人口密度过高的问题远未得到解决,浦西9个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都在1.8万人/平方公里以上,其中黄浦、卢湾、静安三个核心城区的人口密度都超过4万人/平方公里,相当于纽约、巴黎核心城区人口密度的2倍,相当于东京的3倍。

二是郊区的人口密度偏低,有些甚至仅1000人/平方公里左右,相当于核心区域的四十分之一,交通及生活配套环境尚未成熟,不适宜居住。

2010年将有1000万人口迁移至外环线以外,市中心人口控制在1300万左右,对消费零售市场业态分布和设置需具有前瞻性。

上海市人口分布统计(单位:万人/公里)

而政府已意识到平衡发展城市经济的重要性。“十五”时期,上海将重点发展“一城九镇”,即松江新城和朱家角、安亭、高桥、浦江等9个中心镇。以拉近与国际化大城

市的距离,改善目前市中心人口聚集度高,、交通拥挤、改造投资成本高等问题。

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加快配套建设,将城市人口居住郊区化发展成为一种人口流向的新潮流,郊区商业未来前景开阔。

3.文化教育

近10年来,上海人口文化素质整体提高,主要得益于教育事业的发展。2003年政府投入教育的财政支出为93.79亿元,是1993年的8.26倍。

目前上海共有50所高校,为社会输送大量人才,仅大学生每年就约5.5 万人。2003年上海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207.36万人,每万人中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为1264人,人口的文化素质在全国仅次于北京,居第二位。

同时,上海还有30所成人学校和各类自考及职业化培训机构,丰富整条教育战线,建立符合城市发展的人才继续教育体系。

而从后备力量来看,持续多年的高校扩招,使上海的高考升学率保持在80%以上。

未来可以期待上海居民素质整体提高,这也符合上海国际化都市定位。

4.家庭结构

传统大家庭的居住模式,在六七十年代占主导地位,这主要是传统价值观念引导和政府提倡生育,在特定时期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

而政府自七十年代末期开始实施了“计划生育”的国策,控制人口数量,城市家庭人口剧减;而随着观念更新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上海已形成了二大一小的特定家庭结构。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市平均每个家庭的人口为2.8人,比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的家庭户规模减少了0.3人。

而这种三口之家的结构,将会在孩子教育投资和成人生活质量的提高投入更多的关注。

四、政府未来的发展计划

1.城市发展规划

根据“十五”发展规划,上海确立了以“一城九镇”为开发重点,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空间发展战略,打破城乡、城郊和环线等传统界限,引入全新的时空理念,把上海6341平方公里的空间作为一个总体来考虑。

1)降低市中心人口密度。

大量兴建卫星城镇,以松江新城以及朱家角、安亭、高桥等为中心发展“一城

九镇”计划,同时改善生活环境,吸引人们的经济活动、居住活动、娱乐、休

闲甚至购物向郊区城镇转移和扩散,为城市的持续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2)加快交通轨道建设,优化城市发展环境。

建成明珠线二期、磁悬浮列车示范运营线工程等200 公里左右轨道交通,基

本形成由“十字加环”和若干射线组成的轨道交通网。拓宽改造一批内环线内

次干道路,全面建成城市辅助环线,完善内、外环线间联接道路。全面建成卢

浦大桥、外环线越江隧道、复兴东路隧道、大连路隧道。加快建设内外换乘枢

纽,加强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市域交通与对外交通间的换乘衔接。轨道沿线

的房产将兴起新一轮建设高潮。

3)优化城市环境,符合国际化都市定位市地位。

在高起点基础上,结合市区服务业布局调整、大型公共绿地和休闲娱乐设施建

设以及社区服务业发展等,建设一批地区级和社区级公共活动中心。加快内外

环线之间大型居住区建设,推动苏州河、黄浦江亲水地带的综合改造,优化中

心城住宅布局。加快调整黄浦江两岸功能布局,规划建设具有休闲、观光旅游、

航运交易、国际客运等功能的城市景观带和都市型产业带。

城市的未来规划将围绕发展轨道交通、优化城市环境、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进行,而这些都会为房地产的发展提供更多机会。

2.商业发展计划

根据十五计划,至2005年上海商业GDP增加值将达到750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1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00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8%;连锁商业销售额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上海的未来将建成商业的国际化“购物天堂”,这个目标对网点布局、专业化市场、引导消费、关注潜力需求等将提出更高要求。

上海商业将重新布局:市中心商业区、区域商业中心、居住区商业、街坊商业、专业街、新城商业中心、中心镇商业、一般镇商业的七级划分,体现上海商业多层次、多中心、集团化的发展趋势。

◆市级商业中心

利用自身的地段优势,提高区域的商业密集度,发展规模化产业,提升服务档次;同

时合理调整商业结构,展开差异化经营,繁荣市场,浓化商业氛围,以吸引全市范围

内的消费群体。(如淮海路、南京路)

◆区域商业中心

以服务本区域的居民消费为主;同时结合自身特色,发展一定的集聚辐射功能的特色

商业为辅。(如老西门、大柏树地区)

◆郊区新城

配合城市规划,建设与新城导入的人口相匹配的商业网点,强调功能的适用性,同时

在规划上要考虑到今后商业的可发展空间。

◆专业街

结合区域历史文化、人文环境,创建出特色定位的商业群体,同时符合现代化消费的

商业专业街。

◆社区商业

对人口规模达5万M2以上的居住区,须创新思路和丰富营销模式、吸收多元化资本,

以新型社区性的购物中心为主题,建设发展融合各种新型业态、各种服务功能的现代

社区商业。

本项目将创设集赢利性、品牌性、概念性、高品位为一体的新型消费理念的社区商业。

五、上海商业业态发展概述

经过多年的发展,上海商业在连锁经营、市场细分、信息增值等商业发展的核心领域,已经与国际水平相当接近。

1.商业市场的演化

商业市场的进化过程随着消费型态的改变,已从过去之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转变至“体验式经济”时代(Experience Economy)。下面我们分析一下各个商业经济发展阶段在生产行为及消费行为上呈现不同的型态:

农业经济:在生产行为上是以原料生产为主;消费行为则仅以自给自足为原则。(开埠前)工业经济:在生产行为上是以商品制造为主;消费行为则强调功能性与效率。(改革开放前)

服务经济:在生产行为上强调分工及产品功能;消费行为则以服务为导向。(九十年代以后)

体验经济:在生产行为上以提升服务为首,并以商品为道具;消费行为则追求感性与情境的诉求,创造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并注重与商品的互动。(未来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前受社会生产力所限,上海商业的运作以定额定量商品供给为主要方式,基本满足人民生活要求,业态主要以国营的商店为主;而之后经济体制改革带动了生产力的飞跃,众多商品的上市,扩大了挑选余地,市场开始更多关注商品品质和消费服务。

作为中国经济先驱的上海,在商业运营上也将与世界同步,消费理念的革命性更新将使商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传统经济所注重产品的功能强大、外型美观、价格优势将进化为现代经济关注的从生活与情境出发,塑造感官体验及思维认同,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改变消费行为,并为产品找到新的生存价值与空间。而符合该理念的“体验式经济”将成为主流发展商业经济模式。

2.商业规模

作为中国国际名牌最密集的城市,上海目前已拥有4个黄金商圈、50条商业专业特色街、一批区域性商圈、4000多个连锁商业网点、1800个超市、1100个便利店和40个大卖场,人均占有商业面积已经与香港相当,商业市场相当繁荣。

上海商业企业以加快结构调整、发展新型商业业态为抓手,努力改善消费环境,扩大市场销售。2002年上海商业零售额达2035.21亿元,比上年增长9.3%,增长趋势良好。

3.商业业态

业态,Market analysis是指一个商场在经营过程中如何确立自己的发展方向、和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所做的经营调整。

上海商业业态的发展过程漫长,受政府因素和多元化文化影响较大,形成了目前百花齐放的多种形态。(如下图)

根据国家规定的产业划分,商业属于第三产业中的批发零售类,本报告中主要涉及的是零售商业市场分析。

目前划分的零售商业业态主要是九大类别:超市、便利店、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商店、专业店、大型专业店、专卖店、百货店和大型购物中心,以下我们对几种主要业态进行简要分析:

大型购物中心(Shopping Mall)

?大卖场(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商店)(Warehouse Store)

规模:5000平方米至 2万平方米

辐射范围:20万人口或半径3公里商圈

特点:中低档次、会员制、自主的购物形式

?超市(Super Market)

规模:500平方米左右

辐射范围:每1万人

特点:连锁性经营,商品品种较丰富

?便利店(Convenience Store)

规模:50-100平方米

辐射范围:约3000人或300米

特点:经营食品、副食品和日用杂货、统一门店标识,多数为24小时营业,连锁经营

?百货店(Department Store)

规模:5000平方米左右

辐射范围:半径5公里

特点:规模大型化、组织集团化、经营多元化和向新业态延伸

?大型专业店(Specialization Super Market)

规模:2000平方米以上

辐射范围:半径5-8公里

特点:相对价格较低、专业服务、连锁经营

各商业业态举例

4.商业物业的形态

随着外资连锁商家的不断涌入,2003年有一些新型商业地产物业出现,例如SHOPPING MALL、OUTLET STORE(工厂直销店)、各类零售超市、特色商业街等,商业地产的开发会迅速升温,成为市场的热点。

街铺

“一铺养三代”---这就是街铺的商业价值。通常,街铺的价格都是不菲的。市场上地段较好的商铺一般价格都很高,从现状上看,对投资复式产权街铺的前景看好,分上下两层,但在产权面积的登记上,仅按一层计算,花一个商铺的价钱买两个商铺的面积,实用率近

200%,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投资及经营的门槛,出租或自我经营,可依市场经营状况灵活掌

握,将投资风险降至最低,不仅保证稳收租金、稳收益,而且可使投资回报最大化,一铺

双利。

底商

作为社区、大厦底层配套的商业设施的底商,正在成为成为继公寓和写字楼之后个人房产投资的新宠。底商由于它是作为其他物业的配套设施而建,面积通常不超过所配套物业的20%,且天然就有了一定的顾客源。如果开发商能够因势利导,根据物业使用人员的特点对底商作出准确定位,就确保了底商的经营具备一定的排他性.。无论是对投资者还是经营者都减少了风险。反过来,低风险的底商也就容易销售或出租,又降低了开发商的风险,从而获得双赢局面。

商场铺(大商场、小商铺)

商场铺即是将大型商场间隔成小面积的商铺,形成大商场小商铺的形态,对外有大商场的统一形象,对内有小商铺的灵活经营,是目前市场上较为新颖的商业物业形态。买商场铺要有风险意识,商场铺一般售价较高。另外如果没有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的话,商场铺散卖后很难形成合力,铸造品牌,这样一来对投资回报也会产生影响。因此统一经营统一管理将是投资回报的重要保证。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论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由企稳回升走向全面恢复的关键阶段,应努力保持来之不易的经济成果,妥善处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与困难,为下一阶段经济平稳运行打好基础。宏观调控应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一、国民经济全面恢复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1.消费增长保持稳定 (1)推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政策因素将继续成为支持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二季度家电、汽车、节能产品消费政策将继续完善,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的措施将进一步落实,“万村千乡”和“双百”工程建设将深入推进,政策对消费的推动作用依然较强。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将提高社会消费意愿。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同比增长9.2%,比上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7.5%。根据一季度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城镇居民判断收入增加的占比从2009年二季度的12.6%回升到2010年一季度的21.3%,实际收入与收入预期的改善将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三是世博会召开刺激消费增长。二季度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届时周边地区旅游、会展等生活性与生产性服务消费将大幅增加。四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将促使消费名义增速走高。2009年二季度CPI同比负增长1.3%,而今年二季度CPI呈明显上行趋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将提高。 (2)抑制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国家近期连续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在二季度显现,与住房相关的家具、建材消费增长将趋缓。而且,前期房价涨幅过大,对已买房居民下一阶段的其他消费形成一定制约。二是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将减少当地居民收入,降低居民生活水平,导致局部地区消费能力下降。三是近期粮食、蔬菜、水果价格涨幅较高,成品油价格调整,不利于居民实际购买能力提高。 总体而言,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初步预计,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9%。 2.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一是翘尾因素提高二季度物价涨幅。经计算,二季度CPI翘尾因素为1.6个百分点,PPI为4.4个百分点,分别处于全年翘尾值次高和最高水平,即使不考虑新涨价因素,二季度CPI与PPI也将呈现一定幅度上升。二是输入型物价上涨动力增强。世界经济复苏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国

迪士尼宏观环境分析部分

1.社会人口统计分析 (1)人口影响:客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动力。迪士尼将影视娱乐作为价值链上游,借助自己的品牌优势,逐渐向其他产业延伸,其他延伸部分反过来也促进影视娱乐业的发展。客源不单单是指主题公园所面向的游客,同时也包含了影视娱乐,消费产品的受众。在主题公园这方面迪斯尼的选址通常都是开在人口密集,生活水平较高的地区,这保证了充足的人口流量。而在其他方面,迪士尼正在不断扩大受众范围从而打破外界对于它“低龄化”、“偏女性化”的定位,实现真正地无论年龄、性别与文化。 (2)生活方式:现代人很多都倍受生活与工作的双重压力,因此越来越重视休闲娱乐来放松身心,主题公园,影视娱乐方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条件。 (3)价值观改变: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不断提高。消费重心开始向教育、科技、旅游及精神产品消费等领域转移,不仅在衣、食、住、行、通讯、卫生和生活环境等物质生活的各个方面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而且在文化娱乐、广播影视、图书出版、体育康复、旅游休闲等精神生活方面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无疑,迪士尼抓住了这一趋势,并且提供了一个能够不断满足这些要求的好去处。 2.技术影响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化,促使主题公园这一产业也慢慢形成自己的发展趋势,科技越来越现代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加速度发展,信息技术和虚拟技术的日益普及,主题公园将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技术与技术之间、技术与项目之间、项目与游客之间的互动性。可以说,在现代技术的导引下,主题公园产品形态已经进入概念创新的发展阶段,总体趋势表现为: 第一,在手工产品形态、机器产品形态和信息产品形态的体系中将更加具有互动性,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促进产品形态的多样化; 第二,在高科技的支持下,新动力、新材料、新性能的机器产品形态将不断涌现,

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20201129021555)

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 (项目需求与技术方案) 一、项目背景 “十三五”期间,随着我国现代信息技术得蓬勃发展, 信息化建设模式发生根本性转变, 一场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应用等技术为核心得“新I T”浪潮风起云涌,信息化应用进入一个“新常态”。*** (某政府部门)为积极应对“互联网+”与大数据时代得机遇与挑战, 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要求, 大数据平台应运而生。 大数据平台整合省社会经济发展资源,打造集数据采集、数据处 理、监测管理、预测预警、应急指挥、可视化平台于一体得大数据平台, 以信息化提升数据化管理与服务能力, 及时准确掌握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做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 , 牢牢把握社会经济发展主动权与话语权。 二、建设目标 大数据平台就是顺应目前信息化技术水平发展、服务政府职能改革得架构平台。它得主要目标就是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实现企业信用社会化监督, 建立规范化共建共享投资项目管理体系,推进政务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为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可靠得信息依据, 提高政务工作得前瞻性与针对性, 加大宏观调控力度, 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制定统一信息资源管理规范,拓宽数据获取渠道, 整合业务信息系统数据、企业单位数据与互联网抓取数据, 构建汇聚式一体化数据库,为平台打下坚实稳固得数据基础。 2、梳理各相关系统数据资源得关联性,编制数据资源目录, 建立信息资源交换管理标准体系, 在业务可行性得基础上, 实现数据信息共享,推进信息公开,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经济形势分析制度。 3、在大数据分析监测基础上,为政府把握经济发展趋势、预见经济发展潜在问题、辅助经济决策提供基础支撑。 三、建设原则 大数据平台以信息资源整合为重点, 以大数据应用为核心, 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整合资源、协同共享, 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深化应用、创新驱动”得原则,全面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 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魏杰教授: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深度好文)

魏杰教授: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深度好文) 10月9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经济学家魏杰,用了一整天的时间为第二期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经营管理培训班(EMT)60名学员精彩解读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魏杰教授的核心观点:1.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 2.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主要抓好六个方面重点工作:抑制资产泡沫;稳住外汇;稳住债务;治理金融秩序;调整货币政策;稳住实体经济。 3.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整经济结构;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是调整开放战略;四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下根据魏杰教授的讲课整理: 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一、防范金融风险(一)抑制资产泡沫什么是资产泡沫?就是资产价格涨得太快太高。资产泡沫主要集中在股市和房市。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股票不太可能,主要基于三点判断:一是证监会目前主要职能是加强监管;二是证券部门对

场外资金配置极度关注;三是IPO速度快规模大。预期未来五年内,股市将呈现慢牛态势。目前来看,资产泡沫主要在房市。房市是否存在泡沫,重点关注住房供给与刚性需求的关系。房产具有两种属性,即居住需求和投资需求。日本在1985年就是因为住房供给大大超过刚性需求,加上美国的剪羊毛,从而导致房市泡沫破裂,直到今天仍然没有走出泥潭。房产超过刚性需求后,一旦没有居住功能,也就没有了投机功能与投资功能。抑制房市泡沫的对策就是:中短期对策与长效机制相结合。中短期对策主要是两个立足点:一是严格约束投机和投资性需求。采取严格的限购政策;二是约束开发商的行为。今年以来两个手段很见效,一个是控制融资通道;另一个就是让面粉超过面包价格(地价高于房价)。长效机制,主要包括租售同权、共有产权、调整空间布局等手段。关于调整空间布局,是前段时间的热点问题。突然冒了一个雄安新区,有的人很吃惊,我说不用吃惊。我们几年前就在讨论调整空间布局。北京三大体系已经逐渐进入负面层面所以有必要调整,调整方向,把北京非首都功能剥离出去,找一个地方来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哪里承载啊?这个地点选择很重要,讨论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公布的是雄安新区,承载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什么叫非首都功能呢?首都功能就是四件事,第一个就是政治中心,第二个国际交往中心,第三个文化中心,第四个科学创新中心。这四项最后

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基础数据库建设情况调研

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基础数据库建设情况调研 建设目标 1.建立一个边界清晰、科学合理的能全面反映本市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的指标体系,尽可能涵盖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科技教育、环境资源等经济社会各个方面; 2.建立本市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统一管理机制,收集、整合全市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数据,有效保证宏观库数据更新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可持续性; 3.建立本市数据资源服务体系,以宏观库为基础,以各类分析报告为支撑,以数据查询和数据分析为主要服务手段,全面深入地展现和发挥宏观库的价值,为政府宏观调控和各个层面管理提供决策支持,方便社会各界获取、查询政府宏观数据信息; 4.规范信息资源目录标准、指标体系分类编码标准、共享数据集模型、数据元标准、数据交换格式标准,建立信息采集和共享机制,从业务和技术上确保数据来源的唯一、全面和权威性,把宏观数据信息作为重要战略资源长期管理好。 系统组成 宏观库系统由支撑体系(标准规范支撑体系、管理运行维护支撑体系、安全支撑体系)、网络系统、信息共享平台软硬件系统环境、数据库体系(中心交换库、基础数据库、主题库、发布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元数据库系统)、应用系统(数据交换处理系统、应用支撑

系统、数据综合分析系统)组成。 项目关键点 1.顶层设计 宏观库这样全市整体性的大型经济社会综合数据库项目的建设,必须仔细研究分析项目的建设目标,立足长远、立足整体,从建设实施的一开始就着手规划、建立稳定的、可扩展的、基础层面的各种架构,以适应未来的发展和变化。 2.统筹协调机制 宏观库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部门众多,协调难度很大,应根据实际情况,需建立起强有力的领导协调机制,参与研究解决每一阶段宏观库建设过程中需协调统一的有关问题,以确保宏观库建设的顺利实施。宏观库运维过程中,收集数据来自于各部门的行业统计,由各部门联合共建,需建立宏观库运行维护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奖惩考核体制,确保宏观库的顺利运维。 3.大数据开发应用 大数据不是单纯的海量数据存储,更多是一种计算和思维方式的转变,通过对海量数据的交换、整合和分析,发现新的知识,创造新的价值,带来新的发现。大数据来源丰富,结构多样化,数据量大,数据的生成、变化和处理速度相当快,为了对大数据进行处理以挖掘有价值的信息,不仅需要提升硬件设施性能,而且要研发出能够处理大数据的技术算法及应用软件。

旅游业发展背景分析

旅游业发展背景分析 一、旅游业发展的宏观背景分析 (一)世界及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特点和新趋势 1.世界旅游业发展的趋势 世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现代世界经济的一大特征。在过去的16年里,全球旅游业年平均增长率高达9%,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根据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数字,2002年全球旅游人次超过7亿,较2001年增长了3.1%。在各种旅游形式中,休闲度假开始成为旅游的一种主要形式,相关的旅游产品已逐渐成为当今世界旅游产业中档次最高的产品,并引领着当今世界旅游业的发展。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世界性的旅游消费需求将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到2020年,全球仅国际旅游人数将达到16亿人次,国际旅游收入将达2万亿美元。21世纪既是旅游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更是“亚太世纪”。 2.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现在已成为中国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第三产业优先发展序列中位居第一,并已被各地列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先导产业和龙头行业。 中国国内旅游现已成为世界上数量最大、增速最快、潜力最强的旅游市场。现阶段我国国民旅游活动的特点是短程、短时、少花费、周末休闲;旅游需求是休闲、观光、游览和度假为主;在游程及空间上,旅游空间集中在以中心城市或城市的周边地区。我国旅游需求的地域空间表现出以大城市或著名景区为中心的圈层结构。在旅游发展形式上,近距离的康体休闲型的游憩活动在都市居民的旅游结构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日常游憩与近程旅游的规模和潜力十分可观;观光旅游在近期内仍是旅游的主体,文化和生态旅游是近阶段热点;但度假旅游必将蓬勃发展,个性化旅游需求也必然会推动旅游业走向主题化。

3.2宏观外部环境分析

宏观外部环境分析 宏观环境因素分析的意义,是确认和评价政治、法律、经济、技术和社会等宏观因素对企业战略目标和战略选择的影响。其采用的分析方法称为分析, (政治一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与自 然环境);(技术环境)。分析模型如图—所示。 图分析模型 3.2.1政治一法律环境 政治一法律环境是指对企业经营活动具有现存的和潜在作用与影响的政治力量.同 时也包括对企业经营活动加以限制和要求的法律和法规等。这些因素常常制约、影响企 业的经营行为,尤其是影响企业较长期的投资行为。政治环境对企业的影响特点是:()直接性。即国家政治环境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 ()难以预测性。对于企业来说,很难预测国家政治环境的变化趋势。 ()不可逆转性。政治环境因素一旦影响企业.就会使企业发生迅速和明显的变化, 而这一变化企业是驾驭不了的。 政治因素分析包括国家和企业所在地区的政局稳定状况、执政党所要推行的基本政 策以及这些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这些基本政策包括产业政策、税收政策、政府订货及 补贴政策等。就产业政策来说.国家确定的重点产业总是处于优先发展地位。因此处于 重点行业的企业增长机会多,发展空间大。非重点发展行业发展速度较缓慢,甚至停滞不前,因而处于这种行业的企业很难有所发展。另外,政府的税收政策影响企业的财务结构 和投资决策,资本持有者总是愿意将资金投向那些具有较高需求,且税率较低的产业 部门。 政府因素对企业行为的影响比较复杂。有些政府行为对企业的活动有限制性作用, 但有些政府政策对企业有指导和积极影响,政府有时以资源供给者的身份出现,政府往往 把控企业所需的战略性资源,如政府对自然资源(石油、森林、矿山、土地等)和农产品国家储备的政策和立场,将对一些企业的战略选择产生重大影响。政府有时以顾客身份出现, 扮演消费者角色。例如,政府采购对办公设备、军事工业、航空航天等国防工业有重大影响,同时也间接地影响其他工业的消费走向。此外,政府贷款和补贴对某些行业的发展也 有积极的影响。 一些政治因素对企业行为有直接影响,但一般来说,政府主要遁过制定法律和法规间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及走势展望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及走势展望

一、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 2007年,经济运行的基本面是好的,主要表现为: 1.1.经济保持快速稳定增长势头经济保持快速稳定增长势头经济保持快速稳定增长势头。。 前三季度GDP增速累计为11.5%,比上年同期加快0.7个百分点;分季度依次为11.1%、11.9%和11.5%。农业生产稳定增长,粮食生产连续第四年丰收。随着各项政策逐步落实,生猪生产正在恢复,猪牛羊禽肉总产量继续增长。预计全年经济增长率在11.5%左右。

。 经济增长的协调性有所改善。 2.经济增长的协调性有所改善 投资增速高位回落,1-9月为25.7%,同比回落1.6个百分点;消费增速为15.9%,同比加快2.4个百分点。三大需求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合理变化。据初步测算,前三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37%,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41.6%,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1.4%。

。 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3.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都继续大幅增长。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22951亿元,同比增长36.7% ;2002-2006年,企业利润年均增幅高达35%以上。2004-2006年,当年财政增收由5000亿元上升到近7700亿元,今年1-3季度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1.4%,预计全年财政收入可突破5万亿元,增加额可突破1万亿元。

。 人民得到实惠较多。 4.人民得到实惠较多 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3.2%,增幅高于上年同期3.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4.8%,高于上年同期3.4个百分点,是1995年以来增幅最高的。全国城镇累计新增就业预计达到1200万人,大大超过了全年900万人的目标。

酒店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酒店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宏观环境因素指企业运行的外部大环境,它对于企业来说,既不可控制,又不可影响,而它对企业营销的成功与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人文环境 1)人口因素:人口数量与市场构成的关系;人口城市化与市场的关系;世界人口年龄结结构变化与市场的关系 2)人口的地理迁移因素:客流的移动特点和规律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购买动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社会因素:家庭;社会地位阶层,影响细分市场. (2)经济环境 1)国民生产总值; 2)个人收入,反应购买力高低;3)外贸收支情况. (3)自然环境 自然资源的短缺和保护;环境的恶化;疾病的影响. (4)技术环境 技术对企业竞争的影响;对消费者的影响. (5)政治-法律环境 政治格局的稳定和国家的政治法律环境都直接影响营销策略. (6)社会-文化环境 教育水平,宗教信仰,传统习惯. 微观环境因素指存在于企业周围并密切影响其营销活动的各种因素

和条件,包括供应者、竞争者、公众以及企业自身等。 (1)供应者 资源的保证,成本的控制. (2)购买者 1)私人购买者:人多面广,需求差异大,多属小型购买,购买频率较高,多属非专家购买,购买流动性较大。 2)集团购买者:集团购买者数量较小,但购买者的规模较大;属于派生需求;集团购买需求弹性较小。 (3)中间商 其购买产品和服务,主要是为了专卖,以取得利润;由专家购买,购买次数较少,单批量大。

酒店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分析 成都总府皇冠假日酒店 一:宏观环境 ①政治法律因素:中国成都是一个政局稳定的城市,国家形势良好。 国家旅游政策:我国正处于旅游的完善阶段(2003——至今)。随着人们对旅游这种休闲方式的不断认可,入境、国内、出境三大旅游形式在我国的有序开展,我国旅游政策的发展走向了稳健而全面完善阶段。成都政府行为:成都市一直都支持成都的旅游业的发展,快完善旅游产业体系,推动旅游新业态新领域发展,大力提升旅游产业素质,不断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②文化因素:周围有文殊院,武侯祠,成都市博物馆四川省展览馆 文化多样,文化内涵深厚。 ③经济因素:酒店坐落于成都市中心,位于总府街购物中心和顺城 街办公中心交汇处,毗邻四川省展览馆和省政府大楼;消费人群都属于收入比较高的工作人员,消费者的支付能力也很高。 ④科技因素:没什么特别的科技因素。 ⑤人口因素:成都人口1404.76万,特别是总府路一段路每天的人口 流动很大。人口城市化不断上升 ⑥地理因素: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距双流国际机场约40分钟 车程、火车北站仅20分钟车程,步行至天府广场只需10分钟。

旅游市场营销宏观环境分析

1.旅游市场营销宏观环境分析:政治法律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因素(相关群体,家庭,地位 阶层);经济因素(国民生产总值,个人收入,外贸收支状况);人口、地理因素(人口因素,地理因素);技术环境。 2.旅游市场营销微观环境分析:购买者对企业营销活动的影响;中间商对旅游业经营活动的影 响;竞争者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公众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 第五章 旅游市场营销战略:宏观上讲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现代市场营销观念的指导下,为实现该国家或地区发展旅游业的目标,为旅游业内各行业制定的在一个相当长得时期内市场营销发展的总体设想和规划。微观上讲是指一个旅行企业的领导人在现代市场营销观念的指导下,为了谋求企业长期的生存与发展,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对旅游市场营销所做的具有长期性、全局性的计划和谋略,它是企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市场营销发展的总体设想和规划。 旅游市场营销战略的制定与控制的内容:战略分析,营销战略制定,营销战略方案的选择,营销战略的监督与控制 5. 分析竞争者的步骤:识别企业的竞争者;确认竞争者的目标;判定竞争者的战略;评价竞争者的优势与劣势;估计竞争者的反应模式;选择主要攻击与回避的竞争者。 第九章 旅游促销的定义:旅游营销者将有关旅游企业、旅游地及旅游产品的信息,通过各种宣传、吸引和说服的方式,传递给旅游产品的潜在购买者,促使其了解、信赖并购买自己的旅游产品,已达到扩大销售的目的。 四种促销方式的特点:广告,营业推广,公共关系,人员推销。 营业推广的特点:在点上的吸引力大,能把顾客直接引向产品;刺激性强,激发需求快,能临时改变顾客的购买习惯;有效期短,如持续长期运用不利于塑造产品形象;组织工作量大,耗费较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研究分析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分析

————————————————————————————————作者:————————————————————————————————日期: 2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分析 ------由微观数据看中国经济发展形势 摘要: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经过2009、2010年两年的经济复苏之后,我国经济又逐渐恢复。随后2011年和2012年有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两年,“复杂性”“多变性”贯穿其中,发展和变化多端。由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新兴市场资产泡沫和过剩流动下通胀压力加大,国际保护主义升温。未来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更趋复杂,中国处于十分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内生增长动力强劲,国内投资不足,通货膨胀不减,经济周期波动,急需结构调整。 关键词:经济增长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失业率投资 对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分析,须先由具体的相关数据分析开始:一、GDP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从2006年至今GDP平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0%以上,201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193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GDP绝对额的快速增长,带来的是我国国力的迅速提升和财富的不断增加,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但是与此同时,我国GDP高速增长的背后也隐藏着诸多的问题。首先,我国GDP的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特别是经过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政府推出四万亿投资计划,这方面的问题更为突出,2008年,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为47.5%,拉动GDP 4.6个百分点;2009年,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更

行业宏观经济形势(DOC)

2015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谢甲天 2015 年12 月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工程机械行业取得了骄人业绩,以三一、徐工、中联、柳工、国机重工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引领工程机械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收入同比都有大幅度的增长。目前,中国的工程机械销售量和销售额已经双双超越美国、日本、德国位居世界第一位。然而,从整体上看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还是“大而不强” 。而进入“十二五”末期以后,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行业对经济基本面反应迅速,行业增长放缓,低端产能出现过剩。与此相对应,跨国企业却在高端产品小容量市场中获取丰厚利润。 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单位行业的实际情况,认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创新驱动” 势在必行,“转型升级”已经成为未来工程机械行业的必然趋势和行业发展的新焦点。 一、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现状 (一)工程机械产品产量下滑 1、挖掘机 据统计,2015 年10 月份,28家主要挖掘机生产企业累计销售挖掘机2419 台,与2014 年同期的3978 台相比降幅39.2%。其中迷你挖掘机销量691 台,与2014 年同期的883 台相比降幅21.7%。6 吨以上挖掘机销量1728 台,与2014 年同期的3048 台相比降幅43.3%。 据统计,2015 年1~10 月份,28 家主要挖掘机生产企业累计销售挖掘机51782 台,与2014 年同期的76618 台相比降幅32.42%。其中迷你机下降20.7%,6 吨以上挖机下降46.1%。 2、推土机 据统计,2015 年10 月份推土机销量同比增长2%,1~10 月累计销量同比增长1%。10 月 份推土机出口销量仍同比下滑,而国内销售同比增长了11%,去年同期增长2%。

旅游业的宏观环境分析

旅游业的宏观环境分析 摘要: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受行业自身内部能力和发展潜力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行业外部经营环境的影响。宏观环境又可分为:政治、经济、技术、社会文化、自然等五方面。宏观环境从不同角度对任何行业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它既为各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又对行业的发展构成挑战。因此,任何行业和企业在制定决策时,首先一定要对其进行宏观环境分析。 关键词:旅游业、宏观环境、政治、经济、社会文化。 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受行业自身内部能力和发展潜力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行业外部经营环境的影响。外部经营环境可以分为两大方面: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宏观环境又可分为:政治、经济、技术、社会文化、自然等五方面。宏观环境从不同角度对任何行业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它既为各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又对行业的发展构成挑战。因此,任何行业和企业在制定决策时,首先一定要对其进行宏观环境分析。那么旅游业的宏观环境是怎样的呢? 从政治环境上看,政治环境主要包括所在地区政权的性质和政权的稳定性、立法依据和立法体系的完备程度、所在地区是否加入政治联盟及政治联盟的有关条款,以及政府的宏观产业政策等因素。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旅游业被誉为“朝阳产业”。如今政府对旅游业的加大了支持力度。《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围绕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和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要求,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体育和休闲娱乐等面向民生的服务业。旅游业的法律法规和行业管理制度日趋完善,执法行为更加规范,依法治理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和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旅游发展环境将逐渐形成,旅游发展将逐渐步入有序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政府将根据发展实际,借鉴国际经验,加强旅游法制建设和完善行业自律,侵犯旅游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将会逐渐消除,消费环境会让旅游者更加放心舒心。另外,旅游业的脆弱性决定了旅游业对政府的依赖性,各种因素的稍微变动都会对旅游业产生影响,如国际关系的恶化、政府政策的恶化、政局的不稳、社会的动乱、恐怖活动的出现、战争的爆发等等都会导致旅游活动的萧条和旅游产业的停滞。此外,随着对现行休假制度的完善和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将形成巨大的国内旅游

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宏观经济监测预测研究

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宏观经济监测预测研究:理论与方法 摘要:回顾了国内外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监测预测宏观经济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国内未来利用大数据监测预测宏观经济时应更加注重三个转变:从依靠传统统计数据向依靠互联网非统计数据转变;从监测预测宏观经济总量向监测预测宏观经济先行指标转变;从中长期监测预测向实时监测预测转变。建议由国家宏观决策部门牵头,围绕网络搜索、社交媒体、电子商务、终端定位和业务交易等五个方面尽快整合互联网相关数据资源,逐步形成基于非传统数据的宏观经济监测预测体系,提升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以及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发展实时监测预测的大数据应用能力。 关键词:电子治理;互联网;大数据;宏观经济 一、引言 随着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社交网络等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场所。人们在互联网上购物、交流、搜索、浏览的各种行为所产生的数据量越来越大。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不仅意味着数据处理技术和处理能力的极大提升,而且使得全社会的数据资源分布结构也在发生深刻改变。此外,互联网已经从传统的信息传播媒介升华为虚拟的社会空间,越来越多有关人类经济、社会运行的数据被投射到云上。因此,在实时、交互、离散化、非结构化的海量数据中,蕴含着经济社会运行的各种先行指标信号。 当前,中国正处于从互联网大国向互联网强国转变的重要时期。中国互联网产业的规模和实力已经位居世界前列。据统计,在全球10大互联网公司中,中国独占4家,前30家互联网公司有40%以上来自中国。[1]可以预见,随着“互联网+”战略的深入推

进,中国经济运行的网络化、智能化程度将不断提高,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宏观经济监测和预测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拟对基于互联网大数据进行宏观经济监测预测的现有研究,以及基于不同数据源的宏观经济监测预测分析进行初步阐述。 二、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开展宏观经济监测预测的研究进展 国内学者认为,大数据在宏观经济分析应用中最活跃也是最重要的四个领域为:宏观经济预测、宏观经济数据挖掘、宏观经济分析技术和宏观经济政策。[2]而在利用大数据对宏观经济进行预测方面,“现时预测(Now Casting)”近来受到特别关注。“现时预测”一词最初起源于气象学领域,是对现在已经发生的事由于信息发布滞后等原因难以马上知道准确情况,因而根据其他可得信息进行推测。[3]一般来说,依赖统计部门的宏观经济数据的发布都存在时间滞后的问题。由于不能及时获取宏观经济发展的数据信息,也就不能对当下的宏观经济形势作出准确判断。比如衡量宏观经济发展的GDP 指标,尽管当月GDP是多少这件事已经发生了,但往往要到下个月才能拿到相关的数据和结果。而在月底估测本月GDP总量就是“现时预测”。现时预测利用的数据不再局限于官方统计数据,方法也不受制于传统的统计方法和模型。现时预测说到底就是利用大数据方法和技术对宏观经济进行及时的监测和预测。 目前,利用大数据方法和技术进行宏观经济监测预测已经在国际上引起相当程度的重视,不同机构的学者和研究人员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应用,而且产生了丰硕的成果。但从国内来看,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应用都处在起步阶段,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发展潜力和空间。 (一)国外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宏观经济监测预测研究 从数据来源渠道来看,国外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监测预测宏观经济的研究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基于网络搜索引擎的宏观经济监测预测,如谷歌公司研发的Google Trend(谷歌趋势);另一类是基于网络社交媒体的宏观经济监测预测,如国外社交网站Twitter(推特)、Facebook(脸谱)、Microblog(微博)。 在利用网络搜索引擎提供的数据方面,Ettredge很早即尝试利用网络搜索数据来预测美国的失业率。[4]他分析了World Tracker列出的500个常用关键词和美国失业率之间的关系,发现与失业相关的搜索数据和美国官方发布的失业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Choi和Varian根据Google Trend提供的“就业”和“失业与救济”目录进行搜索查询,并用查询结果预测美国失业津贴的初始索赔情况。[5]他们发现,通过加入查询结果变量,标准回归预测模型无论在模型拟合度还是平均绝对误差上都得到显著提高和改善。Choi和Varian还专门写了一篇介绍如何利用Google Trends来预测当下经济活动的文章。[6]他们认为,经济学家、投资人、财经记者每月都在关注政府发布的经济运行情况,但这些结果的发布普遍滞后,这个月的数据往往要等到下个月中旬才能发布,而Google Trends每天都在产生大量与经济发展相关的查询结果,且这些查询结果与当下的经济活动之间必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关系,或许可以对预测当下的经

论旅行社经营的宏观环境分析

编辑。[论文关键词]旅行社经营宏观环境[论文摘要]宏观环境是旅行社经营活动的重要外部环境,它既为旅行社经营活动提供方向、标准、途径和条件甚至经营项目选择,同时也必然因此而对旅行社的活动起制约作用。离开宏观环境分析,旅行社便无法作出正确的战略规划和经营决策。宏观环境的分析是旅行社经营活动不可缺少的内容。旅行社的经营活动,不仅取决于其内部运作模式的完善,同时也取决于其外部的经营环境。旅行社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其外部经营环境,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可以分为两个大的方面: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宏观环境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外部环境,宏观环境由一些大范围的、与宏观条件相关的因素或力量构成,是对旅行社外部的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自然环境、技术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的总称。这些环境因素对旅游企业短期的经营活动影响不大,但对长期的战略计划和经营决策有深刻的影响。这些宏观因素和发展趋势既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同时也对旅游企业的生存发展构成了挑战。本文试就近年宏观环境的一些变化和发展趋势对旅行社经营活动的影响进行初步分析。一、政治和法律环境是指那些制约和影响企业的政治要素和法律系统以及其运行状态,包括政治制度、体制、政治形势、方针政策等方面的因素。政治和法律因素是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条件。对旅游业而言是制定服务战略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这是由旅游业的脆弱性决定的。就国家法定假日调整看,据统计我国自1999年10月调整公众休假制度以来,每年春节、“五一”、“十一”三个黄金周长假,迅速带动了国内旅游市场的发展与成熟。七天黄金周举国长途大迁移盛况空前,而2008年我国取消了“五一”长假,将清明、端午、中秋增加为法定假日,“十一”假期不变,春节长假前挪一天将除夕包含在内。五一黄金周的取消,短假的增加,对于习惯于靠长假期吃饭的旅行社来说,是一种经营环境的变化。其中,既包含了挑战,也蕴藏着机会。虽然利用五一黄金周集中组织长线游的机会大大减少,但短假的增加又势必为旅行社组织短线游创造了条件。为此,旅行社应积极应对,顺应经营环境的变化,调整思路,在短线游上加大运行力度,开发出深受市场欢迎的短线游项目,做好短线游线路经营。这已经成为旅行社未来发展的一项重要功课,也是旅行社经营战略调整的一个重要机遇。由此可见,国家法定假日的调整对旅行社经营战略的调整有重要影响。此外,海峡两岸政治关系向好的方面发展,2009年开始的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获批以及即将于2009年5月1日实行的新《旅行社条例》,政府颁布的其它一些与旅游业有关的法律、行政法规、条例、管理制度等,也必将会对旅行社的经营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二、经济环境(一)总体经济发展状况从总体经济发展状况看,国民生产总值是常用的衡量宏观经济状况的一个指标,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一般来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的国家,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也较为发达。根据国际惯例,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候,国内旅游消费将启动;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候,国际旅游消费启动。旅游发达国家的发展实践表明,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3000至5000美元,将进入旅游消费的爆发性增长期,国内旅游与出境旅游都呈现出大幅度增长的势头。目前,我国旅游市场规模是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的条件下形成的。按照2005年修订后的gdp数据计算,1979至2004年人均增长率为9.6%,近三年仍连续保持10%左右的增长。虽然受始于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今年经济增长率将有所下降,但我国仍将是全球经济最具活力和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可以肯定的认为,我国人均gdp向3000美元跨越将是不可逆转的,消费市场、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也都将发生显著的变化,旅游消费需求将大幅度提升,总体经济状况的持续向好,将是我国旅游业持续兴旺的重要动力。从旅行社经营策略角度看,在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还未能见底,西方发达国家何时能走出低谷还没有明确预期的情况下,旅行社应充分重视开发国内旅游消费需求,尤其是可以多组织出境游以弥补入境游人数减少带来的损失。(二)居民收入及消费状况从居民收入及消费状况角度进一步分析,收入及消费状况是影响旅游需求和行为的主要因素。居民的收入越高,代表着可自由支配的资金越多。收入越少,

震撼雄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深度分析(强烈推荐)

震撼雄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深度分析(强烈推荐) 10月9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学者、经济学家魏杰教授,用了一整天的时间为第二期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经 营管理培训班(EMT)60名学员精彩解读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魏杰教授的核心观点: 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主要抓好六个方面重点工作:抑制资产泡沫;稳住外汇;稳住债务;治理金融秩序;调整货币政策;稳住实体经济。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整经济结构;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是调整开放战略;四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以下根据魏杰教授的讲课整理: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 一、防范金融风险(一)抑制资产泡沫 什么是资产泡沫?就是资产价格涨得太快太高。资产泡

沫主要集中在股市和房市。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股票不太可能,主要基于三点判断:一是证监会目前主要职能是加强监管;二是证券部门对场外资金配置极度关注; 三是IPO速度快规模大。 预期未来五年内,股市将呈现慢牛态势。目前来看,资产泡沫主要在房市。房市是否存在泡沫,重点关注住房供给与刚性需求的关系。房产具有两种属性,即居住需求和投资需求。日本在1985年就是因为住房供给大大超过刚性需求,加上美国的剪羊毛,从而导致房市泡沫破裂,直到今天仍然没有走出泥潭。房产超过刚性需求后,一旦没有居住功能,也就没有了投机功能与投资功能。 抑制房市泡沫的对策就是:中短期对策与长效机制相结合。中短期对策主要是两个立足点:一是严格约束投机和投资性需求。采取严格的限购政策;二是约束开发商的行为。今年以来两个手段很见效,一个是控制融资通道;另一个就是让面粉超过面包价格(地价高于房价)。长效机制,主要包括租售同权、共有产权、调整空间布局等手段。 关于调整空间布局,是前段时间的热点问题。突然冒了一个雄安新区,有的人很吃惊,我说不用吃惊。我们几年前就在讨论调整空间布局。北京三大体系已经逐渐进入负面层面所以有必要调整,调整方向,把北京非首都功能剥离出去,找一个地方来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哪里承载啊?这个地

宏观经济学——中国经济环境分析

宏观经济学——中国经济环境分析 宏观经济学 ?? 中国经济环境分析 主讲人:黄文平 在历史上、货币一直都这样的困惑着人们;要么很多却不可靠,要么可靠但又稀缺,二者必居其一。 ——加尔布雷思《不确定的年代》 加尔布雷思,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新制度学派的领军人物 * 11>.物物交换及货币的起源 一、以物易物 人类使用货币的历史产生于物物交换的时代。在原始社会,人们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换自己所需要的物资,比如一头羊换一把石斧。 交换 * 二、商品货币 实物货币 金属货币 * 三、现代货币

纸币 银行货币 电子货币 我国货币量度量层次 M0 :流通中的现金。指经济中企业和居民手持现金。单独设置现金层次是我国货币量度量体系的特色,它反应出我国金融业仍处于发展中,信用制度不够发达,现金在M1中所占比例较高,具有特殊重要性。 M1 : M0 + 企业活期存款 + 机关团体部队存款 + 农村存款 + 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M1与M7><2之差称为准货币。 M<2 : M1 +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 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 + 外币存款 + 信托类存款。 M3 : M<2 + 金融债券 + 商业票据 +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中国人民银行从1994年第四季度开始公布M0、M1、M<2数据,M3指标是考虑到未来金融创新而增设的,目前尚未公布数据。 * <2.货币对经济的影响:货币的中性与非中性 货币中性与货币非中性之争: 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对经济有无实质性影响,能否影响实际产出、收入和就业量的问题。 ——无影响:货币中性,货币政策无效。 ——有影响:货币非中性,货币政策有效。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与发展趋势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与发展趋势 刘庆斌管理学教研部讲师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当前宏观调控的背景及政策的介绍,让学员了解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结合地方政府对经济的部署,改善经济运行的质量,提高经济效益,把握哪些行业在当前的调控中是被约束的,更好的改善地方经济的增长的动力。 [中心内容]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介绍,把握宏观调控的政策背景,作为经济就增长的动力来源,以及如何结合地方经济状况,提高对经济发展的驾驭能力,更好的把握机遇,加快发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把握和了解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带有普遍性,让我们的学员可以了解加大调控力度的行业,这样以更好的去应对,我想这是我们在处理具体问题中遇到的难点问题。 [导语] 我今天给大家谈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方面的内容,就是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明年的走势;第二个就是想谈一下这一轮宏观经济增长的动力;第三,谈一谈这一轮宏观调控的一些主要措施以及明年的宏观政策走向。 [正文] 一、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明年走势分析 (一)宏观经济基本状况 首先,我想谈第一个问题,从2003年年中开始的这一轮宏观调控,到现在应该说已经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到今年的前三个季度,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一个快速增长的势头。在2003年、2004年,2005年连续三年增长%的基础上,今年前三季度的增长速度保持了%,增长势头呢略有回落。但是,还是一个高速度增长的势头。

其次,我们的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就业大幅度地增长,居民的收入也以比较高的速度在增长。还有消费增长也比较快,前三个季度我们城镇的新增就业达到了810万人,完成了全年计划目标的90%,城市下岗职业,下岗人员的再就业达到了390万人;随着就业的增长,居民的收入也保持了一个比较高的增长速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了2450元,实际的增长速度达到%。那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902元,实际增长%;随着收入的增长,消费保持了一个快速增长的势头,前三个季度消费增长速度达到13%,这就为中国经济的需求的增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第三个方面,这个形势的的表现就是我们出口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贸易顺差增加比较多,我们前三个季度出口增长同比速度是%,进口增长16%。贸易顺差达到了683亿美元。应该说对外的需求,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动力。 第四个方面,表现的就是我们的财政收入保持了一个快速增长的势头。金融运行也比较平稳。前三季度的财政收入增长%,支出增长%。收入大于支出超过3800亿元。财政收入的增加为我们解决一些经济生活当中的一些薄弱环节,解决一些我们过去想解决而没有能力解决的一些问题提供了比较好的物质条件。 前三个季度,货币的增长速度也是相对比较平稳,广义货币的增长达到%,这个比去年同期提高了个百分点。到九月末,金融机构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速度是%,也保持一个平稳增长的态势。 另外,就是我们的经济运行当中的一些薄弱环节在得到加强。你比如说像煤、电、运,这些过去一直比较紧张的部门,目前情况有所缓解。粮食的产量在去年增加增产700多亿斤的基础上,今年有望继续有所增长。部分地区的房价也有所回落,当然也有一些地方的房价还保持着上升。这是我想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比较好的一些方面。 (二)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新问题 我们的宏观经济运行当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这也是对我们未来经济的发展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的方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