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教学.pdf
- 格式:pdf
- 大小:5.41 MB
- 文档页数:34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实施方案XXX医院《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实施方案各科室、病区:为进一步指导护理实践,规范护理行为,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技术水平,卫生部和总后卫生部共同组织编写了《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并已于2011年6月15日向社会发布,主要目的是用以指导广大护理工作者在临床实践活动中,掌握护理技术要点,更加规范、科学地实践护理活动,提高护理技术水平,保障患者安全。
为此,医院制定本实施方案,望广大护理人员积极学习并遵照执行。
一、指导思想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各级各类医院在落实医改任务过程中,坚持“以病人为中心”,都在改革临床护理模式,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护理服务的内涵和外延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临床护理逐步从简单的以完成医嘱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转变为以注重人文关怀为核心的整体护理。
责任护士不仅要协助医师完成患者的治疗性工作,而且更加注重运用专业技术知识,全面担负起对患者的专业照顾、病情观察、心理支持、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等各项护理任务,为了更好的完成上述任务,有必要及时学习《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用以指导和规范我们的临床护理实践。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是首次部颁的规范性文件,简明扼要地阐述了各项临床护理技术、实践知识及技能的重点内容和注意事项,不仅明确了临床护理的技术要点,而且更加注重对患者的专业评估、病情观察、人文关怀和健康指导。
是“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规范临床分级护理及护理服务内涵,保证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举措,该《实践指南》具有权威性、规范性和强制性,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我院护理系列在分级护理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原则。
二、工作步骤1、2011年7月制定《实践指南》实施方案。
2、2011年7月印发《实践指南》,供各科室认真组织学习,并应用与临床工作中。
3、2011年7月—9月,组织《实践指南》解读专题讲座。
期间,进行试运行,护理部对《实践指南》试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落实。
DOI:10.16661/ki.1672-3791.2017.34.153常见的临床护理教学方法及其应用注意事项丁佳鑫(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吉林白城 137000)摘 要:在护生培养过程中必须重视临床护理教学。
在临床护理学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的不同,合理选择并应用演示教学法、PBL教学法、讨论交流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临床带教法以及经验教学法等,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专业技能,培养职业道德素养,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意识的目的。
提倡循证护理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内化并具备丰富的职业素养,使之成为合格人才。
关键词:临床护理 护理教学 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12(a)-0153-02临床护理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性及综合实践性特征,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工作责任心,必须具备娴熟的护理技能以及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和人生价值观念。
这就要求在护生培养过程中必须重视临床护理教学。
临床护理教学是培养合格护理人才的重要活动和过程,应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将专业理论知识和护理操作技能融合于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掌握内化并具备丰富的职业素养。
为此,笔者总结分析了临床护理学常见教学方法。
1 常见的临床护理教学方法1.1 演示教学法很多临床护理知识相对抽象,其护理操作技术复杂,教学过程中往往需要教师采用示范—模仿的教学模式。
选择相关临床病例,结合相关护理技术要点,演示相关护理操作步骤和程序,引导学生观摩理解、模仿应用,让学生在观摩思考和体验交流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职业能力, 强化临床护理技能。
1.2 PBL教学法PBL教学法即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
临床护理教学中,教师围绕教学目标预先设计一定的临床问题来激发学生产生研究兴趣和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学习内容。
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医学教育的新模式,PBL教学能有效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
临床护理技术规范PDF篇一:常用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一、患者入院护理(一)工作目标。
热情接待患者,帮助其尽快熟悉环境;观察和评估患者病情和护理需求;满足患者安全、舒适的需要。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备好床单位。
根据患者病情做好准备工作,并通知医师。
2.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妥善安置患者于病床。
3.测量患者生命体征,了解患者的主诉、症状、自理能力、心理状况,填写患者入院相关资料。
4.入院告知:向患者/家属介绍主管医师、护士、病区护士长。
介绍病区环境、呼叫铃使用、作息时间、探视制度及有关管理规定等。
鼓励患者/家属表达自己的需要及顾虑。
5.完成入院护理评估,与医师沟通确定护理级别,遵医嘱实施相关治疗及护理。
6.完成患者清洁护理,协助更换病员服,完成患者身高、体重、生命体征的测量(危重患者直接进入病房)。
(三)结果标准。
1.物品准备符合患者需要,急、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2.患者/家属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护理服务满意。
二、患者出院护理(一)工作目标。
患者/家属知晓出院指导的内容,掌握必要的康复知识。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告知患者。
针对患者病情及恢复情况进行出院指导,包括办理出院结账手续方法、出院后注意事项、带药指导、饮食及功能锻炼、遵医嘱通知患者复诊时间及地点、等。
2.听取患者住院期间的意见和建议。
3.做好出院登记,整理出院病历。
4.对患者床单位进行常规清洁消毒,特殊感染病人按院内感染要求进行终末消毒。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护理服务满意。
2.床单位清洁消毒符合要求。
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一)工作目标。
安全、准确、及时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为疾病诊疗和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告知患者,做好准备。
测量生命体征前30分钟避免进食、冷热饮、冷热敷、洗澡、运动、灌肠、坐浴等影响生命体征的相关因素。
2.对婴幼儿、老年痴呆、精神异常、意识不清、烦躁和不合,护士应采取恰当的体温测量方法或在床旁协助患者测量体温。
临床护理教学方法浅析发表时间:2012-08-27T14:28:44.450Z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2年第6期供稿作者:康艳[导读] 探究合理的临床护理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技能素质和护理服务质量。
康艳(齐齐哈尔卫生学校,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摘要:探究合理的临床护理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技能素质和护理服务质量。
关键词:临床医学;护理专业;教学方法随着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高素质的临床护理人才成为医学领域的迫切需求,加强临床护理教学,优化和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意义深远。
探究有效的临床护理教学方法和策略,是新形势下培养医护人才的重要举措。
1临床护理教学的重要性分析相对于医学教育来说,临床护理教学是针对医学护理专业实施人才教育和培训的重要活动和过程,主要是将相关医护专业理论知识以及护理操作技能融合于教学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掌握内化并具备丰富的职业素养。
医学护理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性及综合实践性特征。
临床护理教学中,临床实习属于护理教学的重要阶段,是医护专业学生将相关医护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不可或缺的学习实践过程,同时也是培养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
医学护理相对复杂琐碎,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工作责任心。
鉴于医护专业的服务性特点,医护学生在护理工作任职中必须具备扎实的医学护理技能以及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和人生价值观念。
临床护理作为现代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在理论探究学习过程中,结合临床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和积累临床护理经验,还让学生在合作与创新的实际工作中形成发现问题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良好职业习惯,充分优化自身专业素质,提高个人职业水平。
当前人文医护观念下,通过加强医护专业的临床护理教学,可以促使医护专业学生在临床护理实践活动学习中进一步优化和提高专业操作技能。
2临床护理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由于临床医学相关病症现象复杂多样,其临床护理具有针对性,临床护理教学也应体现灵活适宜的学科特征,常见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2.1 病案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