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等式的性质(一)
- 格式:ppt
- 大小:768.50 KB
- 文档页数:19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1 从算式到方程等式的性质1.利用等式的基天性质平等式进行变形.2.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玩过跷跷板吗?它有什么特色 ?翘翘板的两边增添的量之间究竟知足什么关系时,翘翘板才能保持均衡?二、合作研究研究点一:应用等式的性质平等式进行变形.例 1:用适合的数或整式填空,使所得结果还是等式.(1)假如 2x+7=10 ,那么 2x=10-_______ ;(2)假如 -3x=8 ,那么 x=________ ;(3)假如 x- 2= y-2,那么 x=_____ ;3 3(4)假如a= 2,那么 a=_______.4分析:( 1)依据等式的基天性质(1),在等式两边同时减去7 可得 2x=10-7 ;( 2)依据等式的基天性质(2),在等式两边同时除以-38;可得 x=3( 3)依据等式的基天性质(1),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2可得 x=y ;3( 4)依据等式的基天性质(2),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4可得 a=8.故答案为: 7, -8 3 , y, 8.方法总结:运用等式的性质,能够将等式进行变形,变形时等式两边一定同时进行完整同样的四则运算,不然就会损坏本来的相等关系。
例 2:已知 mx=my ,以下结论错误的选项是()A . x=yB .a+mx=a+myC . mx-y=my-yD . amx=amy分析: A 、等式的两边都除以m ,依据等式性质 2,m ≠0,而 A 选项没有说明,故A 错误;B 、切合等式的性质 1,正确.C 、切合等式的性质1,正确. D 、切合等式的性质1,正确.应选 A .方法总结: 此题主要考察等式的基天性质.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字母,等式仍成立, 这里的数或字母没有条件限制, 可是在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或字母时,这里的数或字母一定不为0.研究点二: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例 3:用等式的性质解以下方程:( 1) 4x+7=3 ;( 2) 1 x- 1x=4.23分析:( 1)在等式的两边都加或都减7,再在等式的两边都除以4,可得答案;( 2)在等式的两边都乘以 6,在归并同类项,可得答案.解:( 1)方程两边都减 7,得 4x=-4 .方程两边都除以4,得 x=-1 .( 2)方程两边都乘以 6,得 3x-2x=24 , x=24 .方法总结 :解方程时,一般先将方程变形为 ax=b 的形式,而后再变形为 x=c 的形式。
课题:等式性质(一)第 1 周第3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归纳法教学内容课本5---7页内容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和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2、理解方程的解(得数)和解方程(过程)的意义并能正确的求出方程的解。
3、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并能正确的解加减法方程。
4、能用解方程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形成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
难点:能正确解方程。
教具准备天平、砝码、课件教学活动过程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一)观察信息,提出问题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幅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图片,你们认识它们吗?预设:金丝猴。
师:今天这节课,就以金丝猴为话题,来研究其中的数学问题。
课件出示。
(见图1)师: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图1预设1:笼重150克。
预设2:小金丝猴和笼的总质量是500克。
师: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述,筛选出“小金丝猴重多少克”,其他的问题放到问题口袋留待以后解决。
【设计意图】以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金丝猴的真实数据为素材,一方面提高学生数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二)分析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你能根据情境图中的信息写出等量关系式吗?预设1:500-150=350(克)预设2:小金丝猴的质量+笼子的质量 =小金丝猴和笼的总质量预设3:小金丝猴和笼的总质量-小金丝猴的质量=笼子的质量若有学生说出预设2的数量关系,教师有选择的板出第1种并适当引导:第1种思路相对更简单一些。
板书:小金丝猴的质量+笼子的质量 =小金丝猴和笼的总质量师:如果用X表示小金丝猴的质量,你能列方程解答吗?先自己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汇报:如用x表示小金丝猴的质量,上面的等式可写成x+150=500 师:怎样求未知数x呢?请大家一起借助教具天平来研究一下。
教案:等式的性质1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等式的概念,掌握等式的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等式的概念2. 等式的性质3. 等式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等式的性质2. 教学难点: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等式的概念。
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也有3个苹果,小明和小红的苹果总数相等。
这里就涉及到了等式:3 3 = 6。
2. 讲解等式的概念等式是由数值、运算符号和等号连接而成的数学表达式。
等式的两边相等,用等号“=”表示。
3. 讲解等式的性质性质1: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性质2: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4. 举例说明等式的性质举例1:2 3 = 5,等式两边同时加上1,得3 4 = 6,等式仍然成立。
举例2:4 × 5 = 20,等式两边同时乘以2,得8 × 10 = 40,等式仍然成立。
5. 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例题1:小明有10个糖果,小红比小明多3个糖果,请问小红有多少个糖果?解答:设小红有x个糖果,根据题意,可以列出等式:x = 10 3。
解这个等式,得x = 13。
所以,小红有13个糖果。
例题2:一个数加上5等于12,请问这个数是多少?解答:设这个数为x,根据题意,可以列出等式:x 5 = 12。
解这个等式,得x = 12 - 5。
所以,这个数是7。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概念、性质以及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拓展: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完成教材P35页的练习题1、2、3。
2. 请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等式的性质有哪些应用?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2.1.2 等式的性质(1)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①了解等式的两条性质;②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用等式的一条性质)一元一次方程;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及逻辑思维能力;渗透“化归”的思想.教学重点: 理解和应用等式的性质教学难点: 应用等式的性质把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化成“x=a”.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一提出问题用估算的方法我们可以求出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你能用这种方法求出下列方程的解吗?(1) 3x-5=22; (2) 0.28-0.13y=0.27y+1.第(1)题要求学生给出解答,第(2)题较复杂,估算比较困难,此时教师提出:我们必须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其他方法.二探究新知①实验演示:教师先提出实验的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实验的过程,思考能否从中发现规律,再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你发现的规律.然后按教科书第71页图2.1-2的方法演示教师可以进行两次不同物体的实验.②归纳:请几名学生回答前面的问题.在学生叙述发现的规律后,教师进一步引导:等式就像平衡的天平,它具有与上面的事实同样的性质.比如“8=8”,我们在两边都加上6,就有“8+6=8+6”;两边都减去11,就有“8-11=8-11”③表示:问题1:你能用文字来叙述等式的这个性质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必须说明:等式两边加上的可以是同一个数,也可以是同一个式子.问题2:等式一般可以用a=b来表示.等式的性质1怎样用式子的形式来表示?④观察教科书第71页图 2.1-3,你又能发现什么规律?你能用实验加以验证吗?在学生观察图2.1一3时,必须注意图上两个方向的箭头所表示的含义.观察后再请一名学生用实验验证.然后让学生用两种语言表示等式的性质2.问题3:你能再举几个运用等式性质的例子吗?如:用5元钱可以买一支钢笔,用2元钱可以买一本笔记本,那么用7元钱就可以买一支钢笔和一本笔记本,15元钱就可以买3支钢笔.相当于:“5元一买1支钢笔的钱;2元一买1本笔记本的钱.5元+2元=买1支钢笔的钱+买1本笔记本的钱.3×5元=3×买1支钢笔的钱.”三应用举例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我们可以运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
第二课时等式的性质(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页的内容,练习一的4~6题。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2、根据等式的性质(一)学会解决含有加、减号的方程。
3、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根据等式的性质(一)学会解决含有加、减号的方程。
教学难点:学会解决含有加、减号的方程。
教具准备:小黑板,挂图教学过程:一、教学例3出示图,学生根据图独立填空。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0=20 20+10=20+10X=50 X+20=50+2050+a=50+a 50+a-a=50+a-aX+20=70 X+20-20=70-20提问:比较两边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说说。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说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是等式的性质。
独立完成“练一练”第1题二、教学例4学生自学,不懂的问题和同组同学交流,能解决的就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例4中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能由学生解决的就由学生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教师解决。
一是方法:根据等式的性质把含有未知数的这边化简成就含有一个未知数。
二是检验:把计算的结果代到原式,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三强调书写的格式。
小结:求方程中未知数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完成“试一试”“练一练”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学生,针对学生出错的地方及时分析错误原因,帮助他们弄懂。
三、课堂作业练习一的第4、5、6题。
第4、6题做在书上,第5题写在作业本上。
板书设计: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时等式的性质。
X+10=50解: X+10-10=50-10X=40教后笔记:在探究等式的性质)时,安排了两次操作活动。
首先让学生把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然后思考讨论: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引导学生发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五年级数学(人教版)等式的性质-1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掌握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
2. 培养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内容1. 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
2. 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等式的性质,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2. 教学难点:理解等式的性质,灵活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等式的性质。
2. 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感受等式的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等式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等式的定义。
(2)提出问题:等式具有哪些性质?引发学生思考。
2. 探究等式的性质(1)引导学生观察以下等式,探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是否仍然成立。
a = ba c =b ca - c =b - c(2)引导学生观察以下等式,探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是否仍然成立。
a = ba c =b ca / c =b /c (c ≠ 0)3. 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1)引导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以下方程。
a 3 = 8a - 5 = 103a = 122a / 4 = 3 (a ≠ 0)(2)分组讨论:如何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总结解题步骤。
4. 巩固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方法。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课堂小结(1)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总结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