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 格式:ppt
- 大小:208.00 KB
- 文档页数:68
有关3到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解心得与反思5篇3到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解心得与反思(精选篇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为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而制定的,主要是帮助幼儿园老师和幼儿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从而对幼儿能健康、快乐成长有个合理的目标与规划。
通过学习,发现《指南》非常贴近幼儿的生理、心理、习惯等等,让我清楚地认识到我所教育的每个年龄段孩子应该具体达到怎样的目标,而达到这样的目标,我可以根据教育建议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和手段。
这些细致的内容对于今后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也可以有效防止对幼儿产生一些滞后或者超前的教育行为,从而违背幼儿自然发展的规律。
《指南》于之前学习的《纲要》中幼儿五大领域的发展总目标相比,有了更详细、具体的认识。
它的建议非常清晰、具体、有指向性,是在《纲要》的基础上,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目标、要求分别按对3~4岁、4~5岁、5~6岁不同的年龄段进行细化,对各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的期望,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指南》对同一个领域做出了很多细小的目标。
如语言领域下对听与说、阅读和书写准备两个方面分别作了说明,听与说方面下又有三个小目标。
比如语言领域听与说中的目标一: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中,就对不同的年龄段作了不同的目标。
3~4岁:别人对自己说话时恩能够注意听并作出回应;能听懂日常用语;4~5岁:在群体中能有意识地听与自己有关的信息;能结合情境感受到不同语气、语调所表达的不同意识;少数民族幼儿能基本听懂普通话;5~6岁:在集体中能注意听老师或其他人讲话;听不懂或有疑问时能主动提问;能结合情境理解一些表示因果、假设等相对复杂的句子。
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目标要求,教师在设计语言领域教学目标的时候就有了一定的参考。
比如针对小班的孩子,可以把重点放在听的方面,引导幼儿仔细听,别人讲的时候能不打断别人的话,能做出适当的回应。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健康领域的目标解读(一)对《指南》健康领域的整体理解1 .树立准确的健康观点是展开幼儿园健康领域工作、促动幼儿健康成长的理解基础什么是健康?怎样理解幼儿的健康?为促动幼儿的健康我们需要做哪些工作?幼儿在健康领域需要学习和发展哪些内容和水平?上述问题是我们在展开幼儿园健康领域工作、和家长一起促动幼儿健康成长时首先需要弄清楚的问题,而这些又与我们具有怎样的健康观点直接关联。
《纲要》提出,要树立准确的健康观点,并从幼儿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层面概要阐述了健康观点的基本内涵。
《指南》则明确指出“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合方面的良好状态”,同时提出“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水平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
由此我们能够看出,幼儿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幼儿期是身体和心理发育、发展的重要时期,维护和促动幼儿身心健康,不但关系到幼儿当前的健康状况,也将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重要、长远的影响。
树立准确的健康观点是展开幼儿园健康领域工作、促动幼儿健康成长的理解基础。
幼儿在健康领域的学习和发展也是围绕这样的健康观点展开的。
明了基本方向《指南》将幼儿在健康领域中的学习与发展划分为“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和生活水平”三方面内容。
“身心状况”包括幼儿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状况,这是准确健康观点的重要表达。
其中,根据幼儿体态发育、情绪表现和适合水平三个维度提出了幼儿阶段需要学习和发展的具体目标,集中表现为幼儿在身体形态、机能和心理发展的基本状况。
“动作发展”包括身体大肌肉动作和手部小肌肉动作的发展目标。
幼儿的动作发展是身体机能发展状况的重要表现,同时也与幼儿心理的发展具有内在联系。
幼儿期是身体动作发展的重要时期。
幼儿身体动作的发展是适合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水平。
“生活习惯与生活水平”包括与幼儿健康成长密切关联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生活自理水平和安全生活的水平。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一个关于幼儿早期学习的标准,是在结合国基金会和我们中国教育部共同推动下完成的一个儿童早期学习的标准。
在此特别阐述了《纲要》和《指南》的两个重要的区别。
一是指南是对纲要的细化;二是幼儿园指导纲要是只针对幼儿园的,对幼儿园的指导,《指南》不但仅针对幼儿园,也针对父母和家长。
分析指南学习的内容:《指南》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标准,以促动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旨在引导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树立准确的教育观点,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
并且对三个方面实行了具体分析。
一是幼儿后继学习;在其中具体阐述了入学准备的含义及一是为后继学习而奠基。
为学校生活做准备,详细地阐述了其具体内容,并以具体调研的方法实行阐述了,采访了65名小学一年级班主任教师,在案例中讲解了初入学的孩子在哪些反面有困难?在小学教师看来,幼儿园的教育还要需要增强那些反面对幼儿的培养。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讲:1独立性更差,自理方面缺乏,缺乏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
2一些孩子学习技能薄弱,缺乏积极兴趣,在此要点中提出一个“三年级”现象,就是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那些来自小学化水准极大的幼儿园,把小学一二年级的内容都学完了,但是过了三年级的时候这样的孩子缺乏后劲,在三四年级以后就逐渐被落下来,因为他们没有形成丰富的多方面的人经验,没有培养出来潜在的学习的水平。
3同伴交往问题.在幼儿园中集体活动中没有4孩子们的知识面不够宽广,知识范围狭隘,有些幼儿园只把教学目标集中在算数十字,拼音等5孩子们的语言表达水平发展的不够好,幼儿园为了为小学做准备,补偿孩子的语言表达水平,反而事倍功半,而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3-6岁。
6自控水平差,难以遵守规则7一些孩子思维不够积极主动,注意力难以集中,着过早的学习相关8一些孩子动手水平缺乏从这些影响学校孩子适合的问题中能够看出,真正的为学校生活做准备,不但仅是算数十字,拼音,而是语言水平、动作水平、认知水平、情感社会性的学习习惯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健康领域的目标解读(一)对《指南》健康领域的整体理解1 .树立准确的健康观点是展开幼儿园健康领域工作、促动幼儿健康成长的理解基础什么是健康?怎样理解幼儿的健康?为促动幼儿的健康我们需要做哪些工作?幼儿在健康领域需要学习和发展哪些内容和水平?上述问题是我们在展开幼儿园健康领域工作、和家长一起促动幼儿健康成长时首先需要弄清楚的问题,而这些又与我们具有怎样的健康观点直接关联。
《纲要》提出,要树立准确的健康观点,并从幼儿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层面概要阐述了健康观点的基本内涵。
《指南》则明确指出“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合方面的良好状态”,同时提出“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水平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
由此我们能够看出,幼儿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幼儿期是身体和心理发育、发展的重要时期,维护和促动幼儿身心健康,不但关系到幼儿当前的健康状况,也将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重要、长远的影响。
树立准确的健康观点是展开幼儿园健康领域工作、促动幼儿健康成长的理解基础。
幼儿在健康领域的学习和发展也是围绕这样的健康观点展开的。
明了基本方向《指南》将幼儿在健康领域中的学习与发展划分为“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和生活水平”三方面内容。
“身心状况”包括幼儿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状况,这是准确健康观点的重要表达。
其中,根据幼儿体态发育、情绪表现和适合水平三个维度提出了幼儿阶段需要学习和发展的具体目标,集中表现为幼儿在身体形态、机能和心理发展的基本状况。
“动作发展”包括身体大肌肉动作和手部小肌肉动作的发展目标。
幼儿的动作发展是身体机能发展状况的重要表现,同时也与幼儿心理的发展具有内在联系。
幼儿期是身体动作发展的重要时期。
幼儿身体动作的发展是适合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水平。
“生活习惯与生活水平”包括与幼儿健康成长密切关联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生活自理水平和安全生活的水平。
《3—6岁儿童学习与开展指南》解读〔一〕一、说明局部(1)《指南》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开展奠定良好素养根底为目标,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开展为核心。
(2)《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开展。
每个领域依照幼儿学习与开展最根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假设干方面。
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开展目标和教育建议两局部组成。
(3)实施《指南》应掌握以下几个方面:关注幼儿学习与开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开展的个体差别;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直截了当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躯验);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
二、健康健康是指人在身躯、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发育良好的身躯、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适应和根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记。
目标子目标小班中班大班教育建议身心状况目标1具有健康的体态2.保障幼儿每天睡1112小时,其中午睡一般应到达2小时左右目标2情绪安宁愉快2.有比拟强烈的情绪反响时,能在成人的安抚下逐渐平静下来2.有比拟强烈情绪反响时,能在成人提醒下逐渐平静下来2.表白情绪的方式比拟适度,不乱发脾气目标3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2.经常与幼儿玩拉手转圈、秋千、转椅等游戏活动,让幼儿适应轻微的摆动、颠簸、旋转,促进其平衡机能的开展动作开展目标1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5.能双手向上抛球。
5.能连续自抛自接球。
5.能连续拍球。
目标2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1.能双手抓杠悬空吊起10秒左右。
2.能单手将沙包向前投掷2米左右。
3.能单脚连续向前跳2米左右。
4.能快跑15米左右。
5.能行走1公里左右〔途中可适当停歇〕1.能双手抓杠悬空吊起15秒左右。
2.能单手将沙包向前投掷4米左右。
3.能单脚连续向前跳5米左右。
4.能快跑20米左右。
5.能连续行走1.5公里左右〔途中可适当停歇〕1.能双手抓杠悬空吊起20秒左右。
2.能单手将沙包向前投掷5米左右。
3.能单脚连续向前跳8米左右。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数学)领域解读!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
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它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
一、《指南》3-6岁儿童科学领域学习与发展概述(一)科学领域的结构1、科学探究2、数学认知(二)科学领域的价值取向1、探究既是幼儿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幼儿科学学习的方法。
2、解决问题是幼儿数学认知的重点,也是幼儿数学学习的基本途径。
3、为幼儿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活动建立有机的联系。
(三)科学领域的发展目标观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让孩子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1、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
2、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3、形成良好的探究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为什么将数学纳入科学领域1、观察与实验2、比较分类比较是确定对象之间的共同和差异的一种逻辑方法,是对观察获得的感性材料进行逻辑加工的初步方法。
比较的作用:(1)对事物进行定性鉴别和定量分析。
(2)揭示事物的特点及其发展的顺序。
3、系统化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把整体中各个部分的相关性按照某种顺序组成体系的思维方法。
4、分析与综合如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5、归纳6、类比、联系与推理(四)为什么将数学纳入科学领域数学与科学有着相同共同点,他们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2023年《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案例式解读》读后感(5篇)《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案例式解读》读后感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为深入贯彻教育规划纲要,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帮助广大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全面提高科学保教水平,由教育部组织专家研究制定的。
而本书采用的是案例式解读,意在将《指南》与教育教学实践有机结合,与一线幼儿园教师的经验、体会、摸索融会贯通,通过呈现幼儿园教师实践中那些需要回应的现实问题和鲜活典型的案例,为一线幼儿园教师结合案例解读,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切实落实到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各个环节。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讲的最多的就是保教结合,“保在前,教在后”,也就是说孩子的安全在日常生活中位于首位。
以前我们都存在一个误区,以为将一些在成人眼中自认为危险的人或事排除在孩子世界之外,就能保证孩子的安全,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往往会让孩子丧失独立性、探索性和创造性。
可以说这样做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自从阅读第一章解读《指南》“健康”领域(三)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其中目标3: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书中从[国际视野]篇就例举了各国对幼儿教育安全的观点,同时借助案例及评析,让我们一线教师顿时茅塞顿开。
幼儿期的孩子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
然而因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往往会被成人塞进保险箱,处处、时时护着孩子。
而《指南》提出的“教育建议”和捷克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1、创设安全的生活环境,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
要把危险的物品放到幼儿够不到的地方,使用安全插座等。
不把孩子单独留在家里或汽车里等。
2、结合生活实际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提醒幼儿紧随成人,不远离、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东西等等安全常识,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教给幼儿简单的自救和求救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