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401.00 KB
- 文档页数:20
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蝎毒“染色剂”氯代毒素是由蝎子毒液中的一种蛋白质制成的,它可以选择性地绑定在癌细胞上,使癌症手术更加容易、有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组成蝎毒“染色剂”的化学元素有C、H、O、N等B. 这种染色剂的合成、加工和分泌需要的膜性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C. 患者可以通过口服的方法摄入这种“染色剂”D. 氯代毒素能够选择性地绑定在癌细胞上,可能与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有关[答案]C[解析][详解]蝎毒“染色剂”是由蝎子毒液中的一种蛋白质制成的,说明这种染色剂属于分泌蛋白,因此组成蝎毒“染色剂”的化学元素有C、H、O、N等,这种染色剂的合成、加工和分泌需要的膜性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A、B正确;蝎毒“染色剂”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口服后会被消化道中的蛋白酶水解而失去作用,因此患者不能通过口服的方法摄入这种“染色剂”,C错误;氯代毒素能选择性地绑定在癌细胞上,说明氯代毒素能被癌细胞特异性地识别,可能与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有关,D正确。
2.如图是几种物质进出细胞方式中,运输速度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曲线图,下列与图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与甘油进出细胞相符的图有①③⑤B. 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相符的图有②④⑥C. 与K+进入丽藻细胞相符的图有②④⑤D. 与蛋白质进出细胞相符的图有②③⑥[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甘油分子进出细胞属于自由扩散,其动力是浓度差,与能量和载体无关,因此与水进出细胞相符的图有①、③、⑤,所以A正确。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属于协助扩散,与浓度差和载体有关,与能量无关,因此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相符的图有②、③、⑥,所以B不正确。
K+进入丽藻细胞,属于主动运输,与浓度无关,与能量和载体有关,因此与K+进入丽藻细胞相符的图有④、⑥,所以C不正确。
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其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和胞吐,与上述图都无关,所以D不正确。
深圳市2018-2019学年度高一年级调研考试生物一、选择题1.酵母菌和蓝藻都是单细胞生物,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A. 核膜和核仁B. 糖原和淀粉C. 藻蓝素和叶绿素D. 脱氧核糖核酸【答案】D【解析】【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详解】A、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故无核膜和核仁,A错误;B、淀粉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多糖,蓝藻、酵母菌均不含该物质,B错误;C、酵母菌不含藻蓝素和叶绿素,C错误;D、蓝藻和酵母菌均含有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D正确。
故选D。
【点睛】明确酵母菌和蓝藻的结构特点和物质组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下列关于人体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 仅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B. 彻底氧化分解的产物是氨基酸C. 是肌肉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D. 在细胞呼吸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蛋白质的功能【详解】A、蛋白质主要由 C、H、O、N 四种元素组成,有的蛋白质还含有 P、S 、Fe 等元素,A错误;B、蛋白质彻底氧化分解的产物是尿素、二氧化碳和水,初步水解的产物是氨基酸,B错误;C、糖类是肌肉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C错误;D、细胞呼吸过程需要多种酶的参与,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故蛋白质在细胞呼吸过程中起重要作用,D正确。
故选D。
【点睛】识记蛋白质的组成元素、基本单位及其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关于细胞器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中心体和核糖体都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B.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加工有关C. 溶酶体能分解自身细胞内损伤的细胞器D. 线粒体是丙酮酸氧化和ATP合成的场所【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器的功能【详解】A、中心体与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形成有关,不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A错误;B、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核糖体(合成肽链)→内质网(加工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高尔基体(进一步修饰加工)→细胞膜→细胞外。
因此,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均与分泌蛋白的加工有关,B正确;C、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自身细胞内衰老、损伤的细胞器,C正确;D、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生成丙酮酸,丙酮酸在线粒体中彻底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大量的能量,合成ATP,D正确。
深圳市重点名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统考生物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原因是()A.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数量增加B.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C.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表达D.害虫发生了定向突变,增强了抵抗性【答案】A【解析】【详解】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
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
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
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时,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
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
最终活下来的害虫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害虫。
在使用同等剂量的农药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作用,导致农药的灭虫的效果越来越差。
因此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减弱的原因是杀虫剂对害虫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强的害虫被保留了下来。
【考点定位】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名师点睛】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害虫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减弱的原因。
解答时可以从自然选择和抗药性形成的过程方面来切入。
2.从理论上分析下列各项,其中错误的是()A.二倍体×二倍体→二倍体B.四倍体×二倍体→三倍体C.三倍体×三倍体→三倍体D.二倍体×六倍体→四倍体【答案】C【解析】【分析】植物体在有性生殖进行减数分裂时,产生的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受精时,受精卵又结合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
奇数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在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因此不育。
【详解】A、二倍体和二倍体的配子结合含2个染色体组,发育成的个体为二倍体,A正确;B、二倍体产生的配子含1个染色体组,四倍体形成的配子含2个染色体组,经过受精作用能发育形成三倍体,B正确;C、三倍体在形成配子时,染色体分离的时候会出现不均等分离,从而导致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配子,高度不育,不会产生后代,C错误;D、六倍体含有6个染色体组,产生的配子含有3个染色体组,与含一个染色体组的配子结合后可发育成四倍体,D正确。
深圳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本试卷由二部分组成。
全卷共计100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一部分: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前基础知识和能力考查,共40分;选择题部分包括含第1-15题,共30分;主观题部分包含第26题,共10分。
第二部分: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后至现在基础知识和能力考查,共计60分;选择题部分包含第包含第16-25题,共20分;主观题部分包含第27题(13分),28题(13分),29题(14分),共计60分。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O-16 N-14 Na-23 C-12 S-32 Fe-56注意事项:1. 答第I卷前,考试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
第I卷(本卷共计50分)一.单选题(共15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1.下列有关实验安全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凡是给玻璃仪器加热,都要加垫石棉网,以防仪器炸裂B.大量氯气泄漏时,迅速离开现场并尽量往低处去C.做实验剩余的金属钠应放回原试剂瓶中D.配制稀硫酸时,将水缓慢倒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2.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L SO3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0.3N AB.18gH218O和2H2O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数为10N AC.一定条件下,2.3g的金属钠完全与氧气反应时生成3.6g产物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 AD.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1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个数为0.2N A3.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存在的是A.加入铝粉可以产生H2的溶液中:Al3+、K+、SO42-、Cl﹣B.滴入酚酞显红色的溶液:Na+、Mg2+、NO3﹣、HSO3﹣C.在酸性溶液中:Cu2+、I-、NO-3、Na+D.在中性溶液中:Mg2+、NO3-、Cl-、SO42-4.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向氢氧化亚铁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Fe(OH)2+2H+=Fe2++2H2OB.将CO2通入CaCl2溶液:CO2+H2O+Ca2+=CaCO3↓+2H+C.向Ba(OH)2溶液中滴加NaHSO4溶液至中性:Ba2++OH-+H++SO42-═BaSO4↓+H2OD.往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过量SO2:OH﹣+ SO2 = HSO3﹣5.下列关于物质分类及胶体性质描述正确的是A.“血液透析”和“静电除尘”分别利用了胶体的不同性质B.纳米材料粒子直径一般从几纳米到几十纳米,因此纳米材料属于胶体C.熟石灰、烧碱、纯碱都是碱D.明矾、漂白粉、硫酸铜均为纯净物6.高锰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可以与硫酸亚铁反应,化学方程式如下:KMnO4+FeSO4+H2SO4―→K2SO4+MnSO4+Fe2(SO4)3+H2O(未配平)。
宝塔区第四中学(宝塔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一生物试题1.下列哪项不是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A. —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及其产物构成B. 细胞是生物体相对独立的单位C. 细胞可以产生细胞D. 细胞分为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膜三大部分【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学说的内容有: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考生要能够根据学说的内容判断.【详解】细胞学说提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A不符合题意;细胞学说提出,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B不符合题意;细胞学说提出,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C不符合题意;细胞分为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膜三部分,但该内容不属于细胞学说的内容,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学说的内容,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细胞学说内容中的三点,并根据内容进行判断,难度不大,属于考纲中识记层次的考查.2.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来观察血细胞涂片。
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所示。
其中放大倍数最小的是()A. B.C. D.【答案】D【解析】【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目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小;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与玻片的距离也越近,反之则越远。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
【详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小时,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最多。
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越近,反之则相反。
所以要在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最多,就要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小,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最远。
【点睛】易错点:(1)放大倍数指的是物体的宽度或长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或体积。
2018-2019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7页。
其中第Ⅰ卷共50分,第Ⅱ卷共40分,满分9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卷Ⅰ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3.将第II卷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共50分)一、单项选择: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每小题2分,共50分)1.生命系统最微观和最宏观的层次分别是()A.生态系统个体 B.个体病毒 C.细胞生物圈 D.分子和原子生物圈2.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B.用台盼蓝鉴定细胞死活的原理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D.细胞间进行于信息交流时不一定需要细胞膜上的受体参与3.下列关于细胞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A.自由水参与体内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B.某些无机盐是组成ATP和纤维素的必需成分C.细胞内无机盐的浓度会影响细胞的吸水或失水D.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随生物个体代谢的强弱而变化4.下列对组成细胞的有机物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细胞核内的核酸只含脱氧核搪,细胞质中的核酸只含核糖B.葡萄糖和果糖都能在水浴条件下与斐林试剂产生砖红色沉淀C.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只与其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有关D.质量相同的糖原和脂肪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是相同的5.线粒体和叶绿体具有独特的半自主性,并与细胞核建立了复杂而协调的互作关系,它们的起源一直被认为有别于其他细胞器。
其中的内共生起源学说认为:线粒体起源于被原始真核生物吞噬的好氧细菌;叶绿体起源于被原始真核生物吞噬的蓝细菌,它们与原始真核生物共生,并在长期的共生中逐渐演化成线粒体和叶绿体。
下列说法中不支持内共生学说的是()A.线粒体和叶绿体在真核细胞内可以随细胞质的流动而运动B.线粒体和叶绿体有核糖体并能合成蛋白质C.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分裂方式与细菌相似D.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外膜与真核细胞的细胞膜相似,内膜与细菌的细胞膜相似6.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向2mL豆浆中加入3~4滴0.01g/mL的CuSO4溶液,混匀后出现紫色B.健那绿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C.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相同D.将花生子叶制成临时切片,直接置于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橘黄色脂肪颗粒7.如图为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结构A上分布有光合作用的色素和酶B.[H]产生于B处,在暗反应中起还原作用C.光合作用过程中ADP和Pi从B向A处移动D.细胞吸收14CO2,放射性出现的顺序为CO2→C3→甲8.下列是生物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方法,不正确的是()A.研究细胞器结构和种类,采用差速离心法B.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采用纸层析法C.研究生物膜的流动性,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法D.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采用对比实验法9.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遗传物质的改变导致细胞分化,使细胞种类增多B.细胞总体的衰老导致个体的衰老,但细胞衰老不等同于有机体的衰老C.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坏死D.人体细胞的凋亡与癌变均为细胞的正常生命现象10.如图是某些细胞器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是中心体,是不含有磷脂的细胞器B.②是线粒体,是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C.③是叶绿体,是蓝藻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D.④是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车间”11.科学家对哺乳动物红细胞膜上不同种类的磷脂(SM、PC、PS、PE、PI、CI)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在磷脂双分子层中分布是不对称的B.抑制膜上载体蛋白的活性会阻碍细胞吸收氧气C.膜的选择透过性既与其中磷脂分子和水的亲疏有关又与蛋白质的种类和结构有关D.糖被只分布于细胞膜的A侧,B侧没有12.将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某溶液中,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细胞逐渐胀大但未破裂。
深圳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本试卷由二部分组成。
全卷共计100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一部分: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前基础知识和能力考查,共40分;选择题部分包括含第1-15题,共30分;主观题部分包含第26题,共10分。
第二部分: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后至现在基础知识和能力考查,共计60分;选择题部分包含第包含第16-25题,共20分;主观题部分包含第27题(13分),28题(13分),29题(14分),共计60分。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O-16 N-14 Na-23 C-12 S-32 Fe-56注意事项:1. 答第I卷前,考试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
第I卷(本卷共计50分)一.单选题(共15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1.下列有关实验安全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凡是给玻璃仪器加热,都要加垫石棉网,以防仪器炸裂B.大量氯气泄漏时,迅速离开现场并尽量往低处去C.做实验剩余的金属钠应放回原试剂瓶中D.配制稀硫酸时,将水缓慢倒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2.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L SO3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0.3N AB.18gH218O和2H2O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数为10N AC.一定条件下,2.3g的金属钠完全与氧气反应时生成3.6g产物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 AD.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1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个数为0.2N A3.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存在的是A.加入铝粉可以产生H2的溶液中:Al3+、K+、SO42-、Cl﹣B.滴入酚酞显红色的溶液:Na+、Mg2+、NO3﹣、HSO3﹣C.在酸性溶液中:Cu2+、I-、NO-3、Na+D.在中性溶液中:Mg2+、NO3-、Cl-、SO42-4.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向氢氧化亚铁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Fe(OH)2+2H+=Fe2++2H2OB.将CO2通入CaCl2溶液:CO2+H2O+Ca2+=CaCO3↓+2H+C.向Ba(OH)2溶液中滴加NaHSO4溶液至中性:Ba2++OH-+H++SO42-═BaSO4↓+H2OD.往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过量SO2:OH﹣+ SO2 = HSO3﹣5.下列关于物质分类及胶体性质描述正确的是A.“血液透析”和“静电除尘”分别利用了胶体的不同性质B.纳米材料粒子直径一般从几纳米到几十纳米,因此纳米材料属于胶体C.熟石灰、烧碱、纯碱都是碱D.明矾、漂白粉、硫酸铜均为纯净物6.高锰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可以与硫酸亚铁反应,化学方程式如下:KMnO4+FeSO4+H2SO4―→K2SO4+MnSO4+Fe2(SO4)3+H2O(未配平)。
2018-2019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四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试题数:14,满分:01.(填空题,0分)请认真听录音两遍,然后完成下列单项选择题。
(1)萤火虫的发光器位于___A.胸部 B.腹部 C.头部(2)在自然界中,下列哪种生物不能发光?___A.蠕虫 B.软体动物 C.哺乳动物(3)萤火虫发出的冷光的颜色有___A.灰色 B.橙色 C.蓝色(4)萤火虫将化学能转变成光能的转化效率达___A.6%B.60%C.100%(5)下列对录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A.电灯既发光又发热,而人工冷光则只发光不发热。
B.冷光源的优点之一是能将发光效率提高十几倍,从而节约了能量。
C.尽管人工冷光的用途非常广泛,但无法在矿井中使用。
2.(单选题,0分)下列加下划线的字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耽误(dān)关键(jiàn)骏马(jùn)催眠(cuī)B.土壤(rǎng)峰密(lán)倒霉(méi)聋哑(yà)C.豌豆(wǎn)榨干(gàn)掠(lüè)过耕种(zhòng)3.(单选题,0分)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组是()A.笼罩呵护气魄疑或B.飞驰摇蓝沉默违背C.衬衫蔚蓝遗憾规矩4.(单选题,0分)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A.迅速增长飞速发展快速奔跑急速下滑B.热烈抖动猛烈进攻强烈要求剧烈讨论C.宝贵的土壤名贵的药材珍贵的文物娇贵的花朵5.(单选题,0分)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B.人类自古就想能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
C.橡树和菩提树的叶子越来越少,光秃秃的像一把把扫帚。
有些树木甚至干枯了。
6.(单选题,0分)下列诗句不是赞美“顽强生命”的一项()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C.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广东省深圳市耀华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国际班)满分100分;考试用时50分钟。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第Ⅰ卷(共8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40×2=80分,请将选项写在答题卡上)1.Na2CO3俗名纯碱,下面是对纯碱采用不同分类法的分类,不正确的是A.Na2CO3是碱 B.Na2CO3是盐 C.Na2CO3是钠盐 D.Na2CO3是碳酸盐2.下列分散系不能发生丁达尔现象的是A.豆浆 B.牛奶 C.蔗糖溶液 D.烟、云、雾3.0.5mol Na2SO4中所含的Na+离子数为:A.3.01×1023 B.6.02×1023 C.0.5 D.14.下列物质中,导电性能最差的是A.熔融的氢氧化钠 B.石墨棒C.盐酸溶液 D.固态氯化钾5.下列各组离子反应可用H++OH-=H2O表示的是A.氢氧化钡和硫酸 B.硫酸氢钠和氢氧化钠 C.碳酸和氢氧化钠 D.氢氧化铁和盐酸6.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Mg2+、H+、C1-、OH- B.K+、Cu2+、NO-3、SO-24C.Na+、H+、Cl-、CO-23 D.Na+、Ba2+、CO-23、NO-37.下列离子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Cu2++2OH-=Cu(OH)2↓ CuCO3+2NaOH=Cu(OH)2↓+Na2CO3B.CO-23十2H+=CO2↑十H2O BaCO3+2HCl=BaCl2+CO2↑十H2OC.Ca2++CO-23=CaCO3↓ Ca(NO3)2+Na2CO3=CaCO3↓+2NaNO3 D.H++OH-=H2O KOH + CH3COOH = CH3COOK + H2O8.有关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是否有元素的电子转移B.是否有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C.是否有氧元素的参加D.是否有原子的重新组合9.下列有关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D.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10.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生物注意事项:1.本试卷备有答题卡,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
2.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每个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字母填涂在答题纸对应的选择题答案栏内。
(1-30每题1分.31-40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无论什么生物,在细胞周期中.都是分裂间期比分裂期时间长B.利用药物抑制DNA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间期C.不是生物体的所有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中D.细胞周期可分为前、中、后、末四个时期2.观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些变化的正确顺序是①染色质缩短变粗成染色体②染色体变细伸长成染色质③组成染色体的DNA复制④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⑤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两极A.③①④⑤②B.③④①⑤②C. ①③④⑤② D ①④③⑤②3.克隆羊“多利”的培育成功证明了动物细胞的A再生能力 B.分化能力 C.全能性 D.细胞核的全能性4.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主要区别表现在A.间期B.中期C.后期D.末期5.人体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前期.细胞内的染色体是A.46个.母个染色体含有两个染色单体B.23个.每个染色体含有两个染色单体C.46个.每个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D.92个.每个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6.下列有关推理不正确的是A.隐性性状的个体是纯合体B.隐性个体的显性亲本必为杂合体C.显性个体的基因型难以独立确定D.后代全为显性.则双亲必为显性纯合体7.两只杂合体白羊为亲本,接连生下3只小羊是白色。
若它们再生第4只小羊.其毛色A.一定是白色的B.一定是黑色的C.是白色的可能性大D.是黑色的可能性大8.下列关于自交、杂交、侧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不同植物的雌雄花之间的自由传粉就是自交F代产生配子的比例B.通过侧交能够测定1C.同一株玉米的雄花花粉落到雌花柱头上属于杂交D.只有侧交后代才能出现纯合子9.下列有关孟德尔的“假说一演绎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等位基因的说法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C.“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属于假说内容F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推理内容D. “110.将婉豆高茎(DD)与矮茎(dd)杂交所得的全部种子播种后.待长出的植株开花时.有的进行同株异花传粉,有的进行异株异花传粉.有的让其自花传粉。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一、非标准1.下列关于兴奋传导方向及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神经纤维的膜外,兴奋传导的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反B.在神经纤维的膜内,兴奋传导的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反C.在神经元之间,兴奋由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是单向传递的D.在神经元之间,兴奋由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需要神经递质的参与解析:在神经纤维的膜内,兴奋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答案:B2.膝跳反射中,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途径是( )A.树突→突触→细胞体→轴突B.轴突→细胞体→树突→突触C.树突→细胞体→轴突→突触D.树突→突触→轴突→细胞体解析: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实现的,而突触是由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和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构成的,所以选C,即一个神经元树突处的兴奋,传至细胞体或轴突,再通过突触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细胞。
答案:C3.下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示意图,有关此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①②③构成突触B.兴奋可以在①和③之间双向传递C.神经递质由①以外排的方式释放D.兴奋传递所需能量主要由④提供解析:据图可知,图中①为突触前膜,②为突触间隙,③为突触后膜,它们共同构成突触。
神经递质只能由①以外排方式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决定兴奋只能由①传递到③,而不能反过来传递。
答案:B4.下列关于人体神经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B.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双向传递C.神经细胞外Na+内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D.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解析:一个神经细胞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形成多个突触小体,A正确;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B错误;神经细胞K+外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C错误;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D错误。
答案:A5.下图是突触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②④⑤共同构成突触B.①的形成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C.③作用于④,只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D.由于③只能由②释放作用于④,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解析:②突触前膜、④突触后膜、⑤突触间隙共同组成突触结构;①突触小泡的形成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因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经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③作用于④,可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