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的表现形式
社交欺凌 指故意离间破坏同学之间的关系,如散播谣言、暴露他人隐私、损毁他人 形象、孤立排挤他人等。 网络欺凌 指利用互联网侵犯被欺凌者的隐私、损害人格或名誉。随着网络的发展, 网络欺凌也越来越普遍。网络欺凌不仅会对孩子的精神造成伤害,而且因 为网络的互联互通特性,使得欺凌事件的影响力比校园欺凌更大,对被欺 凌的孩子影响也更深。
诈骗安全隐患的危害有哪些?
学生财产安全受损:校园诈骗最直接的影响 是导致学生的财产安全受到威胁。诈骗者往 往通过虚假兼职、网络购物陷阱、冒充官方 人员等手段骗取学生的钱财,给学生带来经 济损失。这种经济损失不仅限于直接支付的 款项,还可能包括因诈骗导致的额外开销, 如更换银行卡、修复受损的电子设备等。
如何预防校园欺凌?
如果发现孩子突然不愿上学、无端情绪变化、抱怨被同学针对、身上出现 伤痕等问题,学校、老师和家长就应该警觉是否出现校园欺凌现象。 发生校园欺凌,学校应当坚持“救助为主、适度惩戒、快速反应、低调弥 补”的原则,积极发挥对校园欺凌的管控作用,肩负起对未成年人进行教 育、管理与保护的职责。救助为主是指对于被欺凌者,校方应当立即组织 医疗救助、心理干预、司法协助等措施。 适度惩戒是指对于校园欺凌的加害者,校方一定要给予严肃批评教育,并 通报其家长,绝不姑息。
诈骗有哪些形式?
钓鱼邮件诈骗:这种诈骗通常通过伪装成银行、支付平 台或政府机构发送的电子邮件进行。邮件中通常包含一 个看似真实的链接,要求受害者点击并输入个人信息, 如银行账户详情、密码或信用卡信息。一旦受害者输入 这些信息,诈骗者就能获取并滥用。防范此类诈骗的关 键是学会识别邮件来源的真实性,避免点击来自不可信 来源的链接,并直接在官方网站上处理敏感事务。
开学第一课 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