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电位的Nernst方程式
- 格式:ppt
- 大小:1.14 MB
- 文档页数:62
第7章 电极电位三、 计算题1. 298.15K 时,φ (Ag +/Ag) = 0.80V ,2.303RT/F=0.060,Ksp (AgCl) = 1.0×10-10。
试计算298.15K 时电对AgCl /Ag 的标准电极电位。
解:在银电极溶液中加入NaCl, 使其生成AgCl 沉淀并维持C(Cl -)= 1.0 mol ·L -1 ,且大大的降低了Ag +离子的浓度,计算这时银电极的电极电位。
非标准状态的“银电极”已转化为标准状态的AgCl/Ag 电极如: Ag ,AgCl| Cl -(1 mol ·L-1)根据平衡关系: Ksp (AgCl )= [Ag +][Cl -]= 1.0×10-10以C(Cl -) = 1 mol·L - 1代入:通过Nernst 方程求算:2. 298.15K 时,φ (Ag +/Ag) = 0.80V ,2.303RT/F=0.060,Ks {[Ag(NH 3) 2 ] +}= 1.0×107。
试计算298.15K 时电对 [Ag(NH 3) 2 ] +/Ag 的标准电极电位。
解:在银电极溶液中加入氨水, 使其生成[Ag (NH 3)2]+,且大大的降低了Ag +离子的浓度,计算这时银电极的电极电位。
非标准状态的“银电极”已转化为标准状态的 [Ag (NH 3)2]+/Ag 电极如:Ag | [Ag (NH 3)2]+ (1 mol ·L -1),NH 3(1 mol ·L -1)发生配位反应:Ag + + 2 NH 3[Ag (NH 3)2]+配位化合物的稳定常数:7323223[Ag(NH )]([Ag(NH )]) 1.010[Ag ][NH ]s K θ+++==⨯[NH 3]= [Ag(NH 3)2+] = 1 mol ·L -1()()()10sp1011.010Ag 1.010mol L 1Cl K c c -+---⨯===⨯⋅()()()100.06(AgCl /Ag)(Ag /Ag)(Ag /Ag)lg Ag 10.80.06lg 1.0100.20V c θθϕϕϕ+++-==+=+⨯=+32273327-1[Ag(NH )]1[Ag ][NH ]([Ag(NH )]) 1.0101.010mol L s K θ+++-==⨯=⨯⋅32Ag(NH)/AgAg /Ag Ag /Ag70.06lg[Ag ]0.800.06lg1.0100.38Vθθϕϕϕ++++-==+=+⨯=3. 298.15K 时,φ(Ag +/Ag) = 0.80V ,φ (Cu 2+/Cu) = 0.34V ,2.303RT/F=0.060。
离群值的检验方法:(1)Q 检验法:设有n 个数据,其递增的顺序为x 1,x 2,…,x n-1,x n ,其中x 1或x n 可能为离群值。
当测量数据不多(n=3~10)时,其Q 的定义为 具体检验步骤是:1) 将各数据按递增顺序排列;2)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3)计算离群值与相邻值之差; 4) 计算Q 值;5)根据测定次数和要求的置信度,查表得到Q 表值;6)若Q >Q 表,则舍去可疑值,否则应保留。
(2)G 检验法: 1)计算包括离群值在内的测定平均值;2)计算离群值与平均值 之差的绝对值 3)计算包括离群值在内的标准偏差S4)计算G 值。
5)若G > G α,n ,则舍去可疑值,否则应保留(2)平均偏差:绝对偏差绝对值的平均值nx-x d n1i i ∑==(3)相对平均偏差:平均偏差占平均值的百分比:100%xd⨯=r d (4)标准偏差1)(12--=∑=n x x S ni i(5)相对标准偏差(RSD, 又称变异系数CV )%100⨯=xS RSD (必考相关大题)一、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 偶然误差符合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式: 为了计算和使用方便,作变量代换(二)平均值的置信区间我们以x 为中心,在一定置信度下,估计μ值所在的范围)(x tS x ±称为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四、显著性检验(一) F 检验:比较两组数据的方差(S 2),确定它们的精密度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用于判断两组数据间存在的偶然误差是否显著不同。
(用来做什么?考点)检验步骤:计算两组数据方差的比值F , x x 222)(21)(σμπσ--==x e x f y σμ-=x u 令2221)(u e x f y -==⇒πσ2221)( u e u y -==πφ即n tSx tS x x ±=±=μ)(212221S S S S F >=minmax X -X X X Q 相邻离群-=S XX G -=离群查单侧临界临界值21,,f f F α比较判断:两组数据的精密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别,S 1与S 2相当。
电池电动势与化学反应Gibbs自由能00电池电动势和Gibbs自由能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
在等温等压下,根据系统Gibbs自由能的降低值等于系统在可逆过程中对外所能作的最大非体积功可以导出:=-nFE。
式中,F为法拉第常数,1mol电子的电量为96485C,F为96485C/mol。
n为电池反应中电子转移数。
当电池中各物质均处于标准态时,上式可表示为=-nF上述两式将热力学和电化学联系起来,并可推出等温、等压、标准态下:0,0,反应正向自发进行;0,0,反应逆向自发进行;=0,=0,反应达到平衡。
可见和都可作为标准态下氧化还原反应自发性的判据。
同理,也可以推出和E作为非标准态下的氧化还原反应自发性的判据。
应当指出,由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所组成的电池,其电动势当然为正值。
实验测出的电池电动势也都是正值,并没有正、负号的问题。
但根据未知其自发方向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计算出来电池电动势就会有正、负之分,并且可根据其正、负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
任何一个化学反应能够进行的程度都可以通过其平衡常数表示,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可以根据下列关系式计算。
RTln=nF。
在298.15K下,将R=8.314J·K-1·mol-1,F=96485C·mol-1代入上式得:上式中,n是配平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中转移的电子数。
在一定温度下一般为298.15K),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与标准态下的电池电动势和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数(反应方程式的写法)有关,同时还表明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与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本性有关,而与物质浓度无关,即已知标准电池电动势和反应式可以计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通过电池的标准电动势的大小也可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
但要注意的是,这种进行程度是指热力学上的可能性,实际上能否发生还应考虑动力学的因素。
有些平衡常数,如:酸碱质子转移平衡常数Ka(Kb)、水的离子积常数Kw、溶度积常数Ksp、配位平衡稳定常数Ks将在第十一章中讲述等等,若它们的平衡关系式可以由两个电极反应式组成,同样可用电池的标准电动势计算其平衡常数。
循环伏安法测定亚铁氰化钾的电极反应过程一、实验目的(1) 学习固体电极表面的处理方法; (2) 掌握循环伏安仪的使用技术;(3) 了解扫描速率和浓度对循环伏安图的影响二、实验原理铁氰化钾离子[Fe(CN)6]3--亚铁氰化钾离子[Fe(CN)6]4-氧化还原电对的标准电极电位为[Fe(CN)6]3- + e -= [Fe(CN)6]4- φθ= 0.36V(vs.NHE) 电极电位与电极表面活度的Nernst 方程式为 φ=φθ+ RT/Fln(C Ox /C Red )-0.20.00.20.40.60.8-0.0005-0.0004-0.0003-0.0002-0.00010.00000.00010.00020.0003i pai pcI /m AE /V vs.Hg 2Cl 2/Hg,Cl-在一定扫描速率下,从起始电位(-0.20V)正向扫描到转折电位(0.80 V)期间,溶液中[Fe(CN)6]4-被氧化生成[Fe(CN)6]3-,产生氧化电流;当负向扫描从转折电位(0.80V)变到原起始电位(-0.20V)期间,在指示电极表面生成的[Fe(CN)6]3-被还原生成[Fe(CN)6]4-,产生还原电流。
为了使液相传质过程只受扩散控制,应在加入电解质和溶液处于静止下进行电解。
在0.1MNaCl 溶液中[Fe(CN) 6]4-]的扩散系数为0.63×10-5cm.s -1;电子转移速率大,为可逆体系(1MNaCl 溶液中,25℃时,标准反应速率常数为5.2×10-2cm·s -1)。
溶液中的溶解氧具有电活性,用通入惰性气体除去。
三、仪器与试剂MEC-16多功能电化学分析仪(配有电脑机打印机);玻碳圆盘电极(表面积0.025 cm 2)或铂柱电极;铂丝电极;饱和甘汞电极;超声波清洗仪;电解池;氮气钢瓶。
容量瓶:250 mL 、100mL 各2个,25 mL 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