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位素测年采样和方法选择规则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同位素地质年代测定原理作者:徐向辉查道函来源:《西部资源》2012年第02期摘要:本文阐述了同位素测年的原理、前提、方法,重点介绍了Rb—Sr法的原理、使用要求、适用范围、原理、结果解释及优缺点。
关键字:同位素测定原理 Rb—Sr法1. 测年原理和前提同位素地质年龄,简称同位素年龄(绝对年龄),指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衰变定律,测定矿物或岩石在某次地质事件中,从岩浆熔体、流体中结晶或重结晶后,至今时间。
放射性同位素进入其中后,含量随时间作指数衰减,放射成因子体积累。
若化学封闭,无母体、子体与外界交换而带进带出,测定现在岩石或矿物中母子体含量,根据衰变定律得到矿物、岩石同位素地质年龄。
这种年龄测定称做同位素计时或放射性计时。
计时的基本原理就是依据天然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规律,由此测定的地质事件或宇宙事件的年龄,谓之同位素年龄。
应用同位素方法测定地质年龄,必须满足以下前提:(1)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常数须精确地测定,并且衰变的最终产物是稳定的。
(2)样品及其测得的N和D值能代表想要得到年龄的那个体系。
(3)已知母体元素的同位素种类和相应的同位素丰度。
并且无论是在不同时代的地球物质中,还是在人工合成物甚至天体样品中,这些元素的同位素都具有固定的丰度值。
(4)体系形成时不存在稳定子体,即D0= 0(对于衰变系列,也不存在任何初始的中间子体),或者通过一定的方法能对样品中混人的非放射成因稳定子体的初始含量D0作出准确地扣除或校正。
(5)岩石或矿物形成以来,母体和子体既没有自体系中丢失也没有从休系外获得。
也就是说,岩石或矿物对于母体和子体是封闭体系。
其中(1)和(3)两个前提是基本的,(4)和(5)两个条件则决定了岩石或矿物地质历史的一个模式。
2. 同位素测年主要方法在同位素年代学上,除了利用天然放射性的衰变定律直接进行年龄侧定外,还可以根据衰变射线和裂变碎片对周围物质作用所产生的次生现象来计时。
因此,总体上可将同位素年龄测定方法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直接法,它们是基于放射性同位素自发地进行衰变,按照衰变定律来测定年龄。
第三节不同同位素年代学测试方法的技术要求一、采样的要求样品选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年龄测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因此,野外采样是获得可靠同位素地质年龄的基础,是关系到整个研究工作成败的首要环节。
如果选择的样品不当,不具清晰的地质目的或根本不符合年龄测定要求,虽然有先进的测试仪器设备和采用先进的测年技术,也不可能得到真正反映某一地质事件的信息。
为此,在采样之前,对研究区的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及伴随的成矿作用等方面应尽可能有个全面的了解,把矿床成矿时代研究与区域或成矿区的地质事件紧密联系起来,只有在仔细观察矿区内岩体、脉体和矿体之间的穿插、切割关系、围岩蚀变和构造特征之后,才能制定出正确的采样方案。
(一)、岩体或矿床定年样品采集的基本原则1、不同类型岩石和矿物是不同地质作用的产物,有着不同的地质历史,因而必须根据拟解决的地质问题,有目的性采样。
采样地段必须避开后期侵入体、混合岩化、断层或其他动力变质作用、热液蚀变以及近代风化、淋湿等作用干扰;2、具有多期次和多阶段的矿床或岩体,必须按不同期次和不同成矿阶段分别采样;3、同一成矿期或同一成矿阶段的测年样品,最好采自不同中段的空间部位;4、样品必须新鲜,风化或受后期地质事件影响强烈的样品,不宜采用;5、研究一个复杂地质体的同位素年龄时,应注意使用多种不同测年方法,要采集适合多种测年方法的岩石或矿物样品。
(二)、不同类型矿床等时线定年的具体要求1、金矿床年龄测定的样品采集不同成因类型金矿的测年对象是不同的,当用Rb-Sr、Sm-Nd、40Ar/39Ar和普通铅法(主要指金属硫化物)测年时,可采集不同成矿阶段或同一成矿阶段不同空间分布的脉石矿物(如石英、方解石、绢云母等)或矿石矿物(如金属硫化物、钨酸盐矿物等)样品。
一般来说,石英脉型金矿,采集含金石英脉;蚀变岩型(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及卡林型金矿可采集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富含绢云母的蚀变岩石(如黄铁绢云岩、千糜岩等)和富含毒砂、黄铁矿及绢云母的矿石;块状硫化物型金矿(伴生金矿),采集含金的硫化物矿石及与金矿化同时形成的脉石矿物;绿岩型金矿,可采集含金石英脉及伴生的白钨矿和与石英脉同时形成的低温锆石(水锆石)等,但要特别注意区分石英脉形成时有可能捕获围岩老锆石的影响。
地质年代学中的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法地质年代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历史发展的学科,它涉及到许多的技术手段,其中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法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
这种技术是利用一些天然放射性元素的代谢特性进行的,这些放射性元素的代谢特性是有规律的,可以通过这种规律来推算物质的年龄。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地质年代学中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法的具体内容。
一、放射性元素的性质放射性元素是指具有不稳定原子核的元素。
它们会在分解的时候释放出放射性粒子,从而变成另一种元素。
放射性元素的变化过程是非常稳定的,每秒钟分解的数量是固定的。
放射性元素分为天然放射性元素和人工放射性元素。
天然放射性元素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放射性元素,如铀、钾、钍等,它们分解的过程是可以用来测定物质年龄的。
而人工放射性元素是指人工合成的放射性元素,如碳14、锶90等,它们的分解速度常常是非常快的,可以用来测定各种的物质。
二、测定物质年龄的原理测定物质年龄主要是利用放射性元素在分解的过程中会释放出特定的放射性粒子,这些放射性粒子可以导致物质中的其他原子发生电离,并与其它的原子重新组合成同位素。
放射性元素的分解速度是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而且是一个可以预测的过程。
利用这个规律,地质学家可以推测出物质从形成之初到现在所经历的时间,并以此测定物质的年龄。
三、放射性同位素的分类放射性同位素可以从不同的分类角度来进行分类。
一种常见的分类方式是根据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方式进行分类。
衰变方式常常分为α衰变、β衰变、γ衰变和正电子衰变。
α衰变是指放射性同位素释放出α粒子,α粒子是二价锕元素核中的一个粒子。
β衰变是指放射性同位素释放出β粒子,β粒子是电子的一种。
γ衰变是指放射性同位素释放出γ光线,γ光线是能量很高的光线。
而正电子衰变是指放射性同位素释放出正电子,正电子是与电子具有相同的质量,但是带有相反的电荷的粒子。
四、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法的具体测定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法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分解过程来推算物质的年龄的方法。
文物鉴定中的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方法概述:文物鉴定是一项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而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方法在文物鉴定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介绍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方法在文物鉴定中的应用与原理,并探讨其在鉴定中的局限性和前景。
通过对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方法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研究珍贵的文化遗产。
一、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方法的原理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方法是基于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过程来推断物质年代的一种方法,主要分为碳-14测年和铀系列测年两种。
1. 碳-14测年碳-14测年是通过测量文物中的碳-14同位素含量与稳定碳同位素的比值来确定年代。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有机物质的测年,如木材、纸张等。
原理是利用地球上不断变化的大气中碳-14同位素的比例,并结合其半衰期来计算样本的年龄。
2. 铀系列测年铀系列测年是通过测量文物中铀系列同位素的衰变情况来推算年代。
常用的铀系列元素有铀、钍和铅等,因其衰变速率稳定且适用范围广,所以在文物鉴定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测量样本中铀系列元素与其衰变产物之间的比值,可以计算出样本的相对年龄。
二、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方法在文物鉴定中的应用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方法在文物鉴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确定文物的年代通过测定文物中含有的放射性同位素的比例,可以推算出文物的年代。
这对于无法准确判断年代的文物非常有帮助,有助于研究者更好地理解文物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 推断文物的制作时间和历史变迁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确定文物的制作时间和历史变迁,从而揭示文物所蕴含的历史信息。
比如,通过测定陶器中的碳-14含量,可以确定陶器的年代,了解不同年代陶器的制作工艺和风格差异。
3. 辅助文物的鉴定和鉴别在文物鉴定的过程中,有时难以准确判断文物的真伪和年代。
而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方法可以提供一种客观、科学的手段,帮助鉴定者更准确地判定文物的真实性和年代。
4. 建立文物数据库和年代序列通过对大量文物进行放射性同位素测年,可以建立文物数据库和年代序列,为文物鉴定和历史研究提供良好的参考依据。
稳定同位素样品取样方法稳定同位素样品取样是研究地球和宇宙中元素的质量的重要方法之一、稳定同位素是指除氢、碳、氮和氧等元素外,不发生放射性衰变的同位素。
在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生物科学等领域,稳定同位素样品取样方法的选择和正确操作对保证数据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稳定同位素样品取样的一般原则、常见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详细阐述。
一、稳定同位素样品取样的一般原则:1.样品应代表性:选取的样品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准确反映研究对象的性质和变化趋势。
一般采样时要选择较大的样品量,另外要注意避免污染和混杂。
2.注意样品的保存:稳定同位素样品的保存很重要,可以使用密封的容器或干燥剂保存,以防止样品受潮、分解或发生化学反应。
同时注意避免与大气中的水分和CO2接触。
3.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在取样过程中要避免对样品产生损伤或损失,避免外界干扰和人为错误。
4.控制实验条件:在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条件,避免外部干扰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温度、湿度等变量要控制稳定。
二、常见的稳定同位素样品取样方法:1.土壤样品取样:在野外采样时,可以选择合适的探针或者铁锹、铲子等工具进行采样。
应保持样品的原始状态,避免受到空气、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干扰,同时还要避免样品与金属等容器接触。
2.植物组织样品取样:可根据所研究的植物类型选择合适的取样方法。
对于树木,可以选取树干中的心材,避免表皮的受污染;对于草本植物,可以选择新鲜的叶片或者根部进行采样。
3.水样取样:在采样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水样中的气泡,并确保取样器具的干净与无污染。
可以选择合适的容器,如聚乙烯瓶或玻璃瓶,并在取样后及时密封保存。
4.大气样品取样:在大气样品的取样过程中,要避免样品受到雨水、灰尘等的污染。
可以使用大气采样器进行采样,注意采样时要测量各种气象因素的值。
三、稳定同位素样品取样的注意事项:1.避免污染:在采样前要清洗手部和采样工具,避免手部的污染;对于容器,要选择无污染的、干净的容器,并在使用前处理或煮沸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