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抗战记忆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1
昌平区档案馆以微故事展播方式推出“红色故事”专题栏目作者:来源:《北京档案》2024年第03期为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基因,赓续昌平红色血脉,昌平区档案馆开拓创新,依托数字档案馆应用平台,采用微故事展播方式策划并推出了“红色故事”专题线上栏目。
栏目内容围绕昌平抗战记忆展开,以“文字+视频+声音”的方式述说抗战时期昌平作为平西和平北革命根据地前沿阵地的红色故事。
广大群众可关注“昌平档案”微信公众号浏览,也可登录“昌平档案信息网”点击“红色故事”版块查看。
下一步,区档案馆将积极探索新路径,利用信息化手段巧妙结合档案里的红色故事,深挖馆藏昌平红色档案数据,让红色档案“飞入寻常百姓家”。
(魏颖)三八妇女节当日,东城区档案馆档案利用窗口荣获东城区2024年度“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
该档案利用窗口目前有女性工作人员4名,正是这样一支“娘子军”特色队伍,多年来发挥女性扎实肯干、开拓进取的工作作风,全心全意用“心”(热心、细心、耐心、真心、诚心)服务民生,并针对老弱等特殊群体,多措并举提升服务质量。
窗口年均接待利用者1.1万余人次,实际利用档案1.3万余卷次,出具档案证明近1万份,接听咨询电話1万余个。
近年来,窗口先后收到表扬信、锦旗和接到“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电话点名表扬10余次。
(梁晶)3月7日上午,市委办公厅档案监督指导二处二级巡视员刘晓阳、副处长冷旭川、四级调研员于晨一行到西城区档案馆,就“两馆”建设工作开展调研检查。
检查组先后前往新馆选址菜园街A4号楼、S1号楼检查新馆建设情况,随后展开座谈,听取了西城区档案局、档案馆关于“两馆”建设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和工程单位建设进展情况汇报。
检查组强调,一要锚定“十四五”期间“两馆”建成的目标;二要压实压细多方责任,加强组织协调力度;三要高度重视“专馆专用”的工作原则,依法依规管理和使用档案馆舍,用好用实档案馆功能。
(及亚宁)日前,朝阳区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区档案局联合印发《关于做好主题教育文件材料收集归档工作的通知》,就做好朝阳区主题教育文件材料收集归档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观731部队遗址有感——观后感范文七三一部队遗址观后感单位团支部组织全体青年去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进行参观。
让我又一次目睹了这震惊世界的“食人魔窟”。
虽然不是第一次来这里了,可是它带给你的震撼却依旧是那么的强烈。
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是在日本七三一部队本部大楼的遗址上建起来的,基本保持原貌,大门前还保留有原基柱台。
遗址主要有本部大楼遗址、四方楼地下细菌试验室、吉村班冷冻试验室遗址、黄鼠饲养槽、小动物地下饲养室遗址、兵器班遗址、田中班遗址、山口班遗址、航空班遗址、动力班遗址、瓦斯罐遗址瓦期发生室遗址、二木班遗址、北岗焚厂炉遗址、北洼地遗址、给水塔遗址、城子沟野外实验场遗址、细菌弹壳制造厂遗址、笠原班地下遗址、731部队铁路专用线遗址、地下蓄水库遗址等,保存有当时许多实验器具,还有一些日军在战场上使用的细菌武器。
随着讲解员,满眼看到那些血清瓶、标本瓶、内脏持钩、手术刀、实验床、铁链、培养皿、关动物的小笼子、防毒面具等等实物和大量详实的图片。
走过的一个个展室,感觉就好像是当年关押“马路大”的无数囚笼,回廊里似乎还在响着他们凄厉的呼号,墙体上似乎还映现出他们痛苦得扭曲变形,甚至有些狰狞的面容。
不由得一阵反胃,即使是现在,这个肮脏无比的人间炼狱依然让人窒息。
让人愤怒的是,那些灭绝人性的人间败类,竟丝毫没有对这些灵魂感到愧疚,而且七三一大多数成员在逃回日本后,都靠着自己曾经的研究,或成为富翁,或成为学术权威,个个过得自在得意。
他们甚至企图抹杀掉那段历史,因为没有一个活体能加以证实。
呜呼!天理何在?成千上万饱受煎熬的灵魂何能得以安息?时间创造了历史,时间不能改变,历史同样不能改变,任何企图掩盖真相的行为都将是愚蠢可笑的。
七三一部队成员被告知,任何人也不能泄露秘密,就是死都不能,可是真相还是被揭露出来,历史怎能被遮掩!历史怎能被篡改!终于从展馆出来了,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大口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
太阳不知什么时候出来了,阳光投撒在身上,柔柔的,真好!回头再看看那座幽暗的大楼,觉得自己刚才像是经历了一个世纪那么长,而现在,我出来了,却有一种流泪的冲动。
北京昌平流村英雄故事
昌平流村英雄故事是指发生在中国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的一段英雄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具体的细节和人物可能因不同版本而有所不同。
根据一些版本的故事,流村英雄故事讲述了一位名叫刘大勇的年轻人。
刘大勇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在抗日战争期间,他义无反顾地加入了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斗争。
故事中,刘大勇是一个有勇气、有正义感的年轻人。
他在战斗中表现出色,多次指挥部队进行抗日战斗,取得了重要的胜利。
他不畏艰险,敢于与敌人决一死战,为保卫家园和民族利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刘大勇的英勇事迹在流村镇广为传颂,他成为了流村的英雄。
人们对他的敬佩和赞美使他的事迹被流传下来,成为了一个典型的英雄故事。
昌平流村英雄故事代表着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无数普通人为保卫国家和民族利益所做出的贡献。
它象征了中国人民坚毅不屈的精神和对正义的追求,成为了一个激励人们勇往直前、奋发向前的正能量故事。
1/ 1。
[键入文字]百岁抗战老兵忆南口战役:中国兵裤裆都溃烂了回忆翻山越岭架线磨破皮鞋訾安春生于1911 年12 月,再过几个月就102 岁了。
由于自幼习武,加之年轻时军旅生涯的磨炼,老爷子身子骨仍很硬朗,而且思维清晰。
76 年前,26 岁的訾安春是国民党第13 军89 师通讯营的一名通讯兵。
13 军是国民党的精锐部队,89 师配备的是德式装备。
过耳的钢盔和20 响的毛瑟枪,这些在欧洲战场并不稀奇的装备在中国仍被视为“神器”。
那一年是訾安春参军后的第三年,一直摩拳擦掌想和鬼子过招的訾安春迎来了有生以来第一场大仗,一场恶仗。
卢沟桥事变后,平津相继沦陷,日军要沿平绥线铁路吃下山西。
南口是居庸关之南的关口,平绥线的南大门。
訾安春所在部队接到的命令是死守南口。
訾安春是通讯兵,他们的任务是在战斗打响前架设好各阵地上的通讯线路,并在战斗中保证通讯畅通。
这是一个高危兵种,在战场上,敌人要想让你变得失聪失明,会想尽办法切断通讯。
从南口至绥远的长城沿线,有六道关口,訾安春参与了五道关口的线路架设。
翻山越岭架线,虽然德国人的皮鞋又厚又结实,但也磨坏了好几双。
1937 年7 月底,訾安春所在部队到达南口地区。
这时,13 军的第89 师、第4 师已经进入阵地,还有第72 师一部,南口地区集结了6 万多中国部队。
而日军第5 师团和两个混成旅团的7 万多精锐部队正气势汹汹地猛扑过来。
訾安春回忆当年惊险的一幕:有一次他正在山头上架线,突然听到了“伊里哇啦”的说话声,原来敌人都到眼皮底下了。
訾安春说,当时他还没有配枪,但早年练就了一身功夫,如果真躲不开了,也敢徒手拼掉几个鬼子。
1。
一个农民的“南口战役”:南口战役我想建一个南口战役纪念馆。
46岁的杨国庆这样说道。
20__年3月29日上午,北京昌平城区飘起了小雪。
杨国庆起得很早,开车拐进昌平区档案馆,看他三年多来收集的那一千多枚战争“残片”。
每隔一段时间,他都会过来看看。
“我和他们一样,是个兵”20__年,杨国庆“退了休”。
他把熟食店交给妻子,自己当起甩手掌柜。
此前,他对南口战役一无所知。
1963年,杨国庆出生在昌平西北15公里的长陵镇下口村。
再往西北6公里,就是明成祖朱棣的长陵。
在杨国庆的记忆里,村里人津津乐道的是十三陵的传说,“没有人给我提过战争,就像它根本没有发生过一样。
”从小学到中学,喜欢历史尤其是喜欢抗日战争历史的他,对发生在北京附近的所有大战役几乎都能说上来,对南口战役却是一片空白。
1994年,从单位“下岗”的杨国庆,在医院被检查出结核性胸膜炎。
“从1995年到1997年,一直养病,什么活都不能干。
”病愈后,他进过修理厂,开过车。
1999年,三十好几的他,揣着积攒下来的钱在昌平开了一家小熟食店。
四五年里,他和妻子苦心经营,生意逐渐有了起色。
杨国庆说,为了生意,他放弃了所有的爱好。
“头几年,每月能赚个万儿八千,房子和车都是那时挣下来的。
生活安定下来,我就觉得心开始变野了。
”20__年,杨国庆告诉妻子薛佩英,要专心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杨国庆除了看书、打猎,他还把店里的地下室改造成一个小小的登山俱乐部,组织一帮驴友拣有山的地方跑,近的在京郊,远的到西藏。
5月,杨国庆和俱乐部的几名成员到昌平西边50公里的长峪城登山。
那里有海拔1400多米的山岭,有长城。
临近夏季,杨国庆低着头在半山腰上走。
起身喘气,发现山梁上有一片接连一起、极为明显的人工壕沟,同伴都断定是附近的村民挖的。
熟悉战争历史的杨国庆越看越不像,觉得这些沟沟坎坎很像是工事。
“到了山顶的烽火台,我就看见墙体上全是子弹孔,有平射的,有俯射的,外面口径大,里面口径小,我对枪很熟悉,知道是枪射击的。
盘点昌平最美登山步道,人少景美气候凉爽,有时间一个一个去!即将到来的七月下旬昌平又一处美到令人窒息的景点于近日正式面向市民开放啦它就是位于流村镇长峪城村的长峪城登山步道☟☟☟长峪城步道从长峪城抗战文化广场南侧的石路上山,登山入口处可见一座南口战役抗日英魂的石碑。
据当地村民说,长峪城是1937年8月南口战役的重要战场之一,抗日英魂石碑后面扛枪的战士们,向人们讲述着那一段抗战历史。
长峪城登山步道的修筑以保持原始现状为原则,尊重原有的植被和地形,专家的踏勘基本保留了原来的村内山路,每段区域搭配建设观景平台、休息亭、生态卫生间以及休息座椅、分类垃圾桶、标识标牌、普通报警点、太阳能定位报警点等基础设施,实用贴心。
步道前段是几百米的砾石道、台阶路,之后就踏上了木栈道,木栈道两侧护栏主梁采用的是防腐松木。
长峪城段登山步道全长20公里,为环形路线,线路为黄土洼路口——长峪城村——长峪城水库——黄花坡景区——长峪城水库——长峪城村。
地址:流村镇长峪城登山栈道公交线路:乘坐919路红泥沟站换乘昌33路长峪城站下车,到达长峪城村自驾线路:北五环——北清路——阳坊——流村镇——南雁路——长峪城长峪城之外还有几条登山步道同样景色怡人空气新鲜哪个都不容错过大岭沟猕猴桃谷猕猴桃谷属十三陵镇管辖村,位于距昌平城区西北部20公里,燕山山脉脚下的狭长山谷之中,在昌平与延庆交界处,村内生态林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山谷里存在着大量的野生猕猴桃树,因此而得名猕猴桃谷。
猕猴桃谷大门口,一边仙鹤迎宾,汩汩喷泉,顺假山而下,像一幅画一般。
右边的猴哥,站在山石上,手搭凉棚,在等待着远来的游客。
穿过木质走廊,蜿蜒着通向山谷中。
点点阳光洒落地面,斑斑驳驳,像心情,时而阳光,时而阴暗,时而充满了欢笑,时而阴郁无言。
此时,最适合哼一首小曲,应着微风,散发着自己的心情。
蜿蜒的木栈道,犹如一条黄色长龙,盘旋在青山间。
走在上面,嗒嗒的声音,传入耳边。
似在跳着踢踏舞一般,欢快而明朗。
参观昌平烈士陵园心得我最近有幸参观了位于北京昌平区的昌平烈士陵园,这是一次极为感人和庄重的经历。
在这片庄严的土地上,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烈士们为国家和人民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和无私奉献,也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当我踏入昌平烈士陵园时,我首先看到的是一座高大的纪念碑,上面刻有“昌平烈士陵园”五个大字,气势恢宏。
在纪念碑前,有一对高大的石狮子,它们威武的身姿向人们展示着昌平烈士陵园的庄严和肃穆。
我沿着石阶缓缓向前走去,感受着脚下每一步的震撼和庄严。
陵园内的烈士墓地整齐地排列着,每个墓地上都有一面小小的国旗,象征着对烈士的敬意和纪念。
我走近一座烈士墓前,仔细观察着墓碑上的名字和日期。
这位烈士名叫刘忠杰,牺牲于抗日战争时期,年仅22岁。
看着这个年轻而坚毅的面孔,我不禁心生敬意和感慨。
他们是年轻的生命,却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毅然选择了献身。
他们的牺牲和奉献让我深深地思考,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
除了墓地,昌平烈士陵园还有一个纪念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烈士纪念碑。
碑上雕刻着一位壮硕的烈士形象,他手持长剑,英勇而坚毅地注视着前方。
这个形象让我想起了烈士们的英勇和坚定,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毫不退缩地面对敌人的侵略。
这座纪念碑的底部刻有无数烈士名字,他们来自各个时期,各个战场,为了共同的信仰和目标,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
参观昌平烈士陵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离不开英雄烈士的贡献。
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他们的精神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学习他们坚毅不屈的精神,勇往直前,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努力。
参观昌平烈士陵园是一次深刻的体验,让我更加热爱祖国,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将牢记烈士们的奉献和牺牲,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做出自己的贡献。
同时,我也呼吁每一个人都要尊重和珍惜英雄烈士的精神,传承和发扬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打卡红色地标
作者:
来源:《北京教育·普教版》2021年第08期
北京市昌平區教委机关党总支到昌平区狼儿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红色教育活动。
(由昌平区教育委员会推荐并提供资料)
北京市昌平区狼儿峪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狼儿峪村是平西地区最早建立起党支部的地方之一。
1938年3月,昌宛联合县政府在狼儿峪村成立,先后建立党组织和抗日政权,建立民兵队伍,开展游击战争,指挥平西地区的革命斗争,为革命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基地中的昌宛联合县革命历史展馆以图文资料和马鞍、马灯、军用水壶及手榴弹、纪念章、荣誉证书等实体实物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狼儿峪地区的活动历史轨迹,映照了昌平人民的奋斗征程。
采访抗战老兵心得体会【篇一:探望抗战老兵心得体会】2015年8月,是抗战胜利70周年。
幸福树家电经理xx,为了让员工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在8月7日,率部份员工,前往各乡镇看望我们幸存的抗战老兵。
这天,我们作协一行人也随xx员工去看望几位抗战老兵。
我们去的第一站是xx村。
90岁的抗战老兵黄忠新就住在楠市中学对面。
见我们到来,黄老很高兴,忙拿出早就准备好的葡萄放在桌上。
黄老眼不花,耳不聋,看上去很健康。
我们跟他合影后,黄老向我们讲述了他当年入伍到跟日军作战的情况:1944年2月,黄老当兵时,他在xx县县立(一中)中学读初中。
那时,他家有两兄弟,当时的政策是二丁抽一,他是哥哥,他只能是弃学从军。
参军后,他分配到国军陆军第四军,军长是张发奎。
xx县参军的有100多个人,而楠木桥的人就占了十几个。
这些人全安排在第四军。
他们参军后,军训几个月后,住在长沙,参加长沙保卫战。
当时在长沙驻守的国民党兵还有其它几个军。
驻军在岳鹿山的军队是其它的军部。
长沙保卫战的三个战役,日军失利。
最后,日军派出了大量的军队来攻打岳鹿山。
他告诉我们:我亲眼看见,那炮弹打过来的时候是烟雾弥漫。
白天也像晚上一样。
上级叫我们炮弹打来时,要卧倒,不然就容易受伤。
最后,岳鹿山失守。
【篇二:访问抗日老兵活动采访文稿】长沙师范学院访问抗日老兵活动采访文稿访问老兵:徐明辉访问人:李傲、王媛、戴诗意、李金栋访问时间:2015年7月25日-26日一、活动目的为庆祝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帮助学生了解抗战历史,牢记国耻,同时也为了宣扬老兵抗日事迹,帮助老兵解决困难。
二、活动时间2015年7月25日-26日三、活动地点长沙市望城区恒大名都小区四、老兵档案徐明辉,1923年生,江西人。
国民革命军第14军94师步兵,1944年入伍,曾在上海与日军展开正面交锋。
1950年当做“反革命”分子被捕入狱,1960年下放至江西,后到湖北监利人民大院农场做工。
五、老兵事迹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的生活当中。
《昌平抗战记忆》出版
《昌平抗战记忆》一书共525页,37万余字。
该书内容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摘录了208位1931年至1945年间参加革命的离休老干部名录,名录包括离休老干部的姓名、出生日期及主要经历。
第二部分为馆藏资料汇集,其中包括白羊城起义、永安庄突围、黑扈山战斗、昌平西山惨案等历史事件的记录,也有当时天津《大公报》、《国闻周报》、《解放》周刊等报刊杂志登载对战事的报道,还有离退休老干部、专家学者及我区党史工作者撰写的回忆和研究文章,有幼时的耳闻目睹,如南口机车车辆机械工厂张金恒的《血与泪的经历》;有参加革命后的战斗经历,如吴绍周的《第十三军南口抗日纪实》;有对昌平抗战史料的挖掘与整理,如区党史办张建利、张长林等于1987年对南口附近村庄七八十岁老人进行访问,整理成《百姓眼中的南口抗战》(十二则),有革命史料研究成果,如《白羊城起义》、《黑山扈战斗》《举例》等。
第三部分是馆藏征集的部分日军侵华时拍摄的资料与实物照片,值得一提的是,部分资料和图片是第一次对外公布,如日本战犯笔供昌平的罪行档案、日军侵犯南口图片等。
(举例)。
昌平地区具有悠久的革命传统,抗日战争时期,昌平以其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成为平西和平北革命根据地的前沿阵地,在伟大的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许许多多的战士在昌平大地上流血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昌平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以不怕牺牲的顽强精神,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做出了重要贡献。
区档案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昌平抗战记忆》全面记录了昌平的抗战历史,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情景。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教育后人,此书的出版也激励人们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据了解,《昌平抗战记忆》共印刷2000册,目前已经发放至全区各镇(街)、村、社区及驻昌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