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学期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39.50 KB
- 文档页数:3
总复习第17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回顾与整理解决问题的策略。
2. 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解决问题的策略。
难点:如何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策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策略。
2. 新课学习(1)教师讲解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举例说明。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3. 实践应用(1)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策略进行解决。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心得。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强调如何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策略。
5. 课堂小结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解决问题策略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解决问题的策略:(1)画图(2)列表(3)猜想与尝试(4)从特例开始寻找(5)转化问题2. 选择合适的策略: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最合适的策略进行解决。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解决问题的策略。
2.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策略进行解决,并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回顾与整理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的策略,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要继续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解决问题的策略》精品教案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总复习学科数学年级六学习目标1、梳理在以前学习过程中用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
2、能积极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渗透优化思想。
3、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
重点体会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这四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难点灵活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激趣导入:出示鸡兔同笼问题:鸡兔同笼不知数,三十六头笼中露。
数清脚共五十双,各有多少鸡和兔?师讲解:解决这种问题要有一定的方法,如列表法、假设法等。
这些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为解决问题的策略。
今天我们就来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生会议思考,当时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回忆,引出本科内容,让学生体会知识间的联系。
知识梳理+典例训练一、知识梳理(一)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哪些。
1、说一说常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哪些?2、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学生组内相互说一说,并展示汇报。
学生小组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和语言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从特例中寻找规律二、知识梳理解决问题的策略1——画图。
1、说一说:画图对解决问题有什么帮助?1)说一说:怎么解决下面的问题:一份盒饭含一个晕菜和一个素菜,一共有几种配菜方法呢?提示:可以通过画图列举出所有的搭配方法。
2)教师小结:画图能帮助我们很快地解决问题。
3)典例训练:新学期开学,5个同学见面。
如果每两个同学都握一次手,那么共握手多少次?2、数的认识我们也是从图画上理解。
个十百千思考: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教师小结: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3、数的运算也可以用图表示。
×=论,找到解决办法,汇报展示。
学生小组讨论,展示汇报。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表达能力,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愉悦。
总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归纳策略(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归纳推理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归纳推理解决问题。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归纳推理的概念及特点。
2. 归纳推理的基本方法:枚举法、猜想-证明法。
3. 归纳推理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归纳推理的基本方法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归纳推理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激发学生运用归纳推理解决问题的兴趣。
2. 新课:讲解归纳推理的概念、特点及基本方法,并通过例题展示归纳推理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3. 活动一: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归纳推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 活动二: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归纳推理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与归纳推理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总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归纳策略2. 板书提纲:- 归纳推理的概念及特点- 归纳推理的基本方法- 归纳推理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归纳推理的基本方法。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归纳推理找出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拓展题:研究归纳推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撰写小论文。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归纳推理的理解程度,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归纳推理解决问题。
2.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合作交流情况,以及对归纳推理的兴趣。
3. 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调整与优化,以提高学生对归纳推理的应用能力。
总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总复习,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面对挑战的信心。
二、教学内容1. 复习所学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包括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从特例开始寻找、转化、替换等。
2. 分析各类问题,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典型例题,让学生体会不同策略的适用范围和优势,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
4.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回顾本学期所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通过典型例题,让学生体会不同策略的适用范围和优势。
3. 例题讲解: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策略进行分析和解答。
4. 练习题讲解: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策略,分享各自的经验和心得。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适量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总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2. 板书提纲:(1)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2)分析各类问题(3)典型例题讲解(4)练习题讲解(5)小组讨论(6)课堂小结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 提高题: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具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如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等。
2. 能够运用所学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分享交流的习惯。
教学内容1. 画图法:通过画图来帮助理解问题,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2. 列表法:通过列表来整理问题,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3. 猜想与尝试法:通过猜想和尝试来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4. 实际问题解决:运用所学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够运用所学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教学图片。
2. 学具:练习本,笔,尺子,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必要性。
2. 新课导入:介绍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如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等。
3. 案例分析:通过几个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所学策略解决问题。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尝试运用所学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5. 分享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心得,互相学习,互相启发。
板书设计1. 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2. 板书内容:画图法、列表法、猜想与尝试法、实际问题解决。
作业设计1. 让学生运用所学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并写出解题过程。
课后反思1.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2. 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尝试,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3. 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4. 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1. 引入引入阶段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立新旧知识联系的重要环节。
可以通过一个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来引入,如分配糖果、安排旅行计划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解决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六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1北师大版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通过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包括:理解问题的本质,分析问题的条件和目标,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验证答案的正确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学会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教学难点分析问题的条件和目标验证答案的正确性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白板,问题卡片学具:笔记本,笔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
第二阶段: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问题的条件和目标,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
第三阶段:实践与应用通过问题卡片,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验证答案的正确性。
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讨论和分享解决问题的经验。
板书设计板书将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
作业设计作业将包括:解决问题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并验证答案的正确性。
课后反思通过课后反思,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并改进教学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整个课堂的教学步骤和活动安排,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第一阶段:导入导入阶段是激发学生兴趣和引起注意的重要环节。
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通过PPT展示一个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实际问题,例如“小明想要买一本书,但是他手头的钱不够,他需要通过做家务来赚取额外的钱。
假设他每做一项家务可以得到5元,他需要赚多少钱才能买到这本书?”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立即意识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欲望。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掌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思维的逻辑性、分析性和整合性,具备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三、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参与式教学”和“合作学习”等方式,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群体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和内容1.导入首先,老师可以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如:小明在花园里看到了几个蚂蚁和几只蜜蜂,你能否算出花园里蚂蚁和蜜蜂的总数呢?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推理再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
2.学习策略分析其次,和学生们一起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例如,分析问题、构建模型、反复实验、修正模型等。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创造性地组织思维,同时交流讨论。
3.各种对策的解决方法接着,通过实际的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运用策略的能力。
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们逐步地解决一个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小英家里的花园有100平米,她想把园子分成两半,一个半园子用来种蔬菜,一个半园子用来种花卉,请帮她计算半园子的大小各是多少平米。
4.运用策略的拓展最后,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老师可以启发学生去思考更多的数学问题,提高他们运用策略的能力。
六、教学效果评估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小测验或者考试题,帮助学生自我评估。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深入理解了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也提高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同时,对于学习积极主动,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也有了更直观的体会。
因此,教师要注重关注和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不断评估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解决问题的策略-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课程背景本教案是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设计,主要针对学生在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后,加强练习,温故而知新,从而达到更好的成果。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运用多种常见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够熟练地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知道解题的基本步骤,并掌握基本解题策略。
2.能够熟练使用“逆向思维”、“分而治之”、“模拟推理”、“联想思维”等解题策略。
3.能够实际应用掌握的解题策略,解答各类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思想品质,敢于创新和尝试的能力。
教学步骤一、导入(10分钟)1.初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向学生阐述解题的重要性和解题策略的必要性,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步骤。
2.引入生活例子,让学生在脑海中模拟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例如,购买商品时要考虑价格、质量、性价比等多方面的因素。
这就需要我们明确自己的需求,权衡利弊,最终做出判断。
因此在解决任何问题时,就要按照一定的步骤和策略进行思考。
二、导入新知(20分钟)1.阐述四种常见解决问题的策略,包括逆向思维、分而治之、模拟推理和联想思维,并结合生活实例进行讲解。
2.概述每种策略的特点、优势和局限,并说明在什么情况下适用。
3.提供几道题目,引导学生运用以上四种策略进行解题。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解题思路。
三、巩固练习(30分钟)1.给学生一定时间,让他们自行思考并解答课堂提供的问题。
2.学生交流归纳答案,提出自己的思考方法和策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四、拓展练习(30分钟)1.提供一些拓展问题,并让学生利用所学的各种思维策略进行解题。
2.学生展示自己的答案及解决思路,促进同学间的思想交流和互动。
五、课堂总结(10分钟)1.结合课程重点内容,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
2.强调掌握解题策略的重要性,希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策略。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通过引入生活实例、详细阐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使学生掌握了多种解题思路。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以前学习过程中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
理在以前学习过程中用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如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
过程与方法:积极尝试从数学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积极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合具体情境体会画图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和难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画图的重要性教学过程导语:人们在解决问题时,使用一定的策略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我们就总结一下我们常用的解题策略——画图。
一、下面是我校周五的菜谱,小明想挑选一荤菜和一素菜,你能知道一共有多少重搭配方法吗?我们可以通过画图列举出所有搭配方法,试一试。
(画图有利于我们列举出所有的可能)二、1)数的认识我们也是从图画上理解。
2)数的运算:4143 (3)变化的量之间的关系。
说一说公共汽车从解放路到商场之间,行驶的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画图能帮助我们直观的理解所学内容)三、第10届动物车展中,第一天的成交量为65辆,第二天的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51,第二天的成交量是多少?(画图能帮助我们分析数量之间关系,有利于用算术方法解决问题。
)综上三个方面,画图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直观理解,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学生画的图只要能有效的帮助解决问题即可。
四、列表法(1)学校组织了足球、航模和电脑兴趣小组,淘气,笑笑和小明分别参加了其中一种。
笑笑不喜欢踢足球,小明不是电脑兴趣小组的,淘气喜欢航模。
画一表来帮忙,把信息记录下来,并进行推理。
(说一说小明10周岁前体重是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
(列表可以帮助我们整理信息,进行推理;也能帮助我们分析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寻找规律。
)五、猜想与尝试(1)鸡图同笼,有20个头,54条腿,鸡、兔各有多少只?(2)长方体的体积正方体的体积猜想圆柱体的体积公式,V=sh V=sh 并验证你的猜想。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学期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教学目标:
1、梳理在以前学习过程中用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如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
2、能积极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列举教材中使用以上策略的例子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列表法
(1)学校组织了足球、航模和电脑兴趣小组,淘气,笑笑和小明分别参加了其中一种。
笑笑不喜欢踢足球,小明不是电脑兴趣小组的,淘气喜欢航模。
画一表来帮忙,把信息记录下来,并进行推理。
(2)下表是小明体重的变化情况。
说一说小明10周岁前体重是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
(列表可以帮助我们整理信息,进行推理;也能帮助我们分析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寻找规律。
)
二、猜想与尝试
(1)鸡图同笼,有20个头,54条腿,鸡、兔各有多少只?
(2)
长方体的体积正方体的体积猜想圆柱体的体积公式,
V=sh V=sh 并验证你的猜想。
(第1题培养学生对数的感觉和估计的能力,使学生经历建立假设、检验假设的过程,发展自己的判断能力;第2题引导学生了解归纳和类比是获取猜想的重要方式。
)
三、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
六(1)班10
名同学进行乒乓
球比赛,如果每2
名同学之间都进
行一场比赛,一共
要比赛多少场?
答案是
9+8+7+6+5+4+3+2+1=45(场)
(这种策略体现了数学中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退”的思路。
)
四、教师鼓励学生对教材中使用以上策略的例子进行总结,进一步理解各种策略的作用。
教师一定要重视此活动,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第2课时)
一、列表法
二、猜想与尝试。
三、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