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市场需要一场类似“土改”的革命
- 格式:wps
- 大小:12.50 KB
- 文档页数:1
年创刊中国农村的“史诗”—农村题材电视剧《老农民》的艺术创作分析——已王兵兵[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系,北京100029]摘要:《老农民》以“史诗”的艺术形式,全景式地呈现了中国农村1948年至2008年六十年间的发展与变革,艺术创作追求历史与现实的相互观照、悲剧性与喜剧性的完美融合、真实性与荒诞性的精巧杂糅,将传统文化的精华、宏大的民族精神、中华儿女无与伦比的智慧浓缩于影像作品,成为一部抒写中国农民当代六十年命运史和心史的上乘之作。
关键词:《老农民》艺术创作中国农村史诗著名导演张新建执导、高满堂编剧的农村题材电视剧《老农民》,以编年体的形式全景式艺术呈现了山东麦香村六十年的发展与变革,把中国农民六十年的命运史、心史浓缩于影像作品,不仅展现了血肉丰满的中国农村历史形象,也表现了对中国农民的由衷敬意。
荣获2015年第21届上海农民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男主角和最佳男配角,堪称中国农村“史诗”。
一、关于“史诗”的理解农村题材电视剧,是中国电视剧的一个特殊类型,什么样品格的农村题材电视剧才可以称为“史诗”?毫无疑问,作为“史诗”,既要有“史”的成分,还要有“诗”的形式。
“史”的成分,主要是指从中国历史和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凸显中华文明独特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基因,展现中国农民真实的生存生态与心路历程。
“诗”的形式,主要是指在准确把握“史”与“诗”关系的基础上,能够立足于当代社会的认识高度,对中国农村的历史进行独立的、客观的、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将当代意识和现代精神渗透到历史内容和历史人物之中,在历史与现实的相互映照之中达到超越,成为了解中国农村历史真相、获取民族记忆的一个平台,这正是史诗的“灵魂”。
倘若只有“史”的内容,而无“诗”的形式,简单地堆砌史料或演绎历史,绝不能称为“史诗”。
倘若仅有“诗”的形式,却无“史”的内容,那就更不能称为“史诗”了。
二、《老农民》的“史诗”品格(一)历史与现实的相互关照。
法国历史学家克罗齐曾说过:“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都是当代人的心史。
电视剧《老农民》观后感电视剧《老农民》看完了,又翻了翻《老农民》这部书,认为电视剧还是值得一看。
尽管在一些剧情上还存在许多争议,但总的来说还是表现了农民的坚韧不拔、吃苦耐劳、勤劳善良的本质。
过去也读过一些描写农民的书籍,最早的有周立波的《山乡巨变》、《暴风骤雨》,柳青的《创业史》。
文革期间浩然的《艳阳天》、《金光大道》。
描写农民的电影和电视剧也看过不少,大多都反映了农民的淳朴、善良与艰辛,反映农民与土地的不解之缘。
《老农民》以1948年北方农村的一场土地革命为故事引线,描述了由此引发了一个跌宕起伏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恩怨故事。
在黄河北岸的麦香村,生活着一群祖祖辈辈在土里蚀食安身立命的农民,长工家的儿子牛大胆(陈宝国饰)和地主少爷马仁礼(冯远征饰),在一场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中,一夜之间颠倒了位置。
而后,这对冤家相互较劲互相斗法却又腥腥相惜,风风雨雨六十年,终于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
《老农民》,从1948年土地改革到2008年农民获得土地使用证,长达60年历史进程的描写,让人看到了农村社会的沧桑巨变。
陈宝国饰演的牛大胆,冯远征饰演的马仁礼演技没得说,剧中的其他演员也都演得很到位。
我最喜欢片尾的一个画面老农民牛大胆身后是广阔的蓝天,沉甸甸的麦子随风起伏,他站在麦田里的镜头,让人感到有一种厚重感历史的厚重,土地的厚重,农民的厚重。
我也曾听说过六十年代初自然灾害时人们吃不饱饭的情景,很多人都处于饥饿状态,野菜树皮什么都吃。
还听说过割资本主义尾巴的事情。
但不知道是不是像剧中所描写的那样:养猪只能养公猪不能养母猪,借地种粮只能半夜三更去种地。
吃不饱的农民有了粮食后都做成大饼藏起来,看着这些细节,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那时的农业学大寨,兴修水利,应该是有积极作用的,但好像解放后的30年农民都没有吃饱过,也有点不可思议。
另外像剧中马仁礼那样出身的人在互助组、人民公社的年代真能当上村干部吗?剧中多次出现喝酒的情节,在饭都吃不饱的年代还经常有小酒喝,也让人不可思议。
浅析红色经典小说的意义和局限—以新中国成立初期广西革命历史小说和农村土改题材小说为例◎欧造杰广西是红色文化的热土,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其不仅是百色起义爆发地、中国最早的工农红军和苏维埃政府的发源地之一,而且是红军长征突破第四道封锁线即湘江战役的地点,在解放战争、土地改革运动和社会主义新中国建设中涌现出一大批革命英雄、烈士和先进人物。
广西当代以来不仅创作有现代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文学作品,而且还创作了大量的影视剧作品、建设红色文化纪念馆等历史景观和旅游文化景点,如百色起义纪念馆、河池市的壮乡英雄文化园、桂林市的湘江战役纪念碑园等,很好地传播了红色文化和革命斗争精神。
此外,广西新时期以来拍摄的《长征》《百色起义》《韦拔群》《红七军》《台儿庄战役》《周恩来》《血战湘江》等电影作品,在全国范围内热播并获得许多重要的奖项,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应。
在文学艺术领域,红色经典小说弘扬了革命理想和许多优秀品质,影响了一代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
目前人们关注的多是早期解放区丁玲、柳青、周立波、曲波、梁斌、吴强、罗广斌、杨益言等作家创作的作品,而忽略了广西、江西、湖北、贵州等地红色经典小说的丰富内容。
本文以新中国成立初期广西革命历史和农村土改题材小说为例,探讨红色经典小说的意义和局限问题,以飨读者和引起学界的关注。
一、广西革命历史和农村土改题材小说概况相对于全国的解放战争,广西较晚获得解放并进入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时代。
和全国文坛一样,新中国后广西的文学创作得到了迅速发展,其中以诗歌和小说创作的成绩最为突出。
和全国的文学创作氛围有关,广西在小说创作上也出现了一批革命历史题材和农村土地改革题材的作品。
小说家队伍多来自革命队伍,具有丰富的革命斗争经历和体验,不少在广西本土的农村长大,十分熟悉农村的社会生活和土地改革情况。
因此,他们的小说创作反映了广西的现代革命历史斗争和解放初期的土地改革情况,具有重要的文学史价值和意义。
革命电视剧大全革命题材电视剧是中国电视剧创作的一个重要题材类型,它以革命斗争为题材,通过展现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塑造革命英雄形象,弘扬革命精神,传承革命传统,激励人民团结奋斗,是中国电视剧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经典的革命题材电视剧。
《红色娘子军》。
该剧以红色娘子军为题材,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一支由妇女组成的红色娘子军在党的领导下,与敌人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抗日斗争的胜利。
该剧通过展现红色娘子军的英勇事迹,塑造了一批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深受观众喜爱。
《铁齿铜牙纪晓岚》。
该剧以清朝末年为背景,以纪晓岚为主角,讲述了他在清朝末年为民除害,惩恶扬善的故事。
该剧通过展现纪晓岚的革命事迹,塑造了一个正直勇敢、忠肝义胆的形象,深受观众喜爱。
《建党伟业》。
该剧以中国共产党成立为题材,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到取得全国胜利的光辉历程。
该剧通过展现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奋斗和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塑造了一批可歌可泣的共产党员形象,深受观众喜爱。
《苏联红军》。
该剧以苏联红军为题材,讲述了苏联红军在卫国战争中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该剧通过展现苏联红军的英勇事迹,塑造了一批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深受观众喜爱。
《壮志凌云》。
该剧以中国航空工业为题材,讲述了中国航空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该剧通过展现中国航空工业的艰苦奋斗和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塑造了一批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深受观众喜爱。
以上就是一些经典的革命题材电视剧,它们通过展现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塑造革命英雄形象,弘扬革命精神,传承革命传统,激励人民团结奋斗,为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观看这些优秀的革命题材电视剧,更加深刻地了解革命斗争的艰辛历程,感受革命先烈的英雄气概,传承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一,探索时期的中国电影1花好月圆1958年长影摄制原著:赵树理,编导:郭维,主演:田华,秦汉,王秋颖,杨启天,金迪,郭振清等根据赵树理俄《三里湾》改编,影片描述是新中国土改遇到的一些各种挫折,为农村合作社搞设计的玉生,由于文化低得到灵芝的帮助;有翼被家里一些落后思想什么糊涂,常有理,惹不起的父母哥嫂包围的透不过起来,还有自私落后的村长范登高,经过长期的斗争和艰辛的劳动,人们充分认识了社会主义合作社重要性,落后的人们纷纷入社,一片新的气象面貌开始了。
2我们村里的年轻人1959年长影摄制编剧:马烽,导演:苏里,主演:李亚林,金迪,梁音,张延,刘增庆,卢桂兰,浦克等高占武复员回乡,立志改变山村面貌。
他带领村里的年轻人劈山引水,凿通山洞,两个月完成了原定两年才能完成的工程计划。
影片还展现了高占武和孔淑贞,曹茂林和小翠的两对年轻人的爱情,影片下集写的是年轻人再接再厉引水发电使农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影片的主题歌《人说山西好风光》至今传唱。
李亚林,金迪双双被评为22大电影明星之一。
3《暴风骤雨》1961年北影摄制原著:周立波,编剧:林兰导演:谢铁骊主演:于洋,高宝成,鲁非,李百万,刘季云,安振江,葛存壮等影片描述1946---1947年我工作对来到环境复的元茂屯,因这里群众深受日寇以及恶霸韩老六兄弟欺压,土改工作很难开展,工作队肖队长动员苦大仇深的农户,赵玉林,郭全海等积极进步的群众,铲除了恶霸韩老六,消灭了韩老七为首的土匪,确保了土改的胜利。
影片被参加了莫斯科影展,深受欢迎,只是资深专家提了点要求,认为影片在含蓄些就更好了。
不含蓄是中国电影为政治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表现的硬伤,那是哪敢拍“阳春白雪,清水佳人”的小资电影?4李双双1962年上影摄制编剧:李准,导演:鲁韧,主演:张瑞芳,仲星火根据李犟的小说《李双双小传》改编的电影,融入了轻喜剧的风格,塑造了泼辣正直的李双双和她的丈夫自以为是还有点胆小怕事的孙喜旺的家庭矛盾,展现了社会主义新的农村面貌和新的气象,所谓“天上下雨地下流,两口子打架不记仇,白天吃的一锅饭,晚上睡一个枕头”的家庭观念,同时也开创了婚姻的一种模式,像李双双和孙喜旺那样“先结婚后恋爱。
反映文化大革命的经典作品1.《血色浪漫》:《血色浪漫》是由北京润亚影视传播有限公司出品的电视剧,滕文骥执导,都梁编剧,刘烨、孙俪、连奕名、林好等主演。
该剧描述了经历过文化大革命一代年轻人成长的故事,并已于2004年11月30日在江苏卫视首播。
该剧于2019年6月10日在西瓜视频独播。
2.电影《芙蓉镇》:根据古华同名小说改编,由谢晋执导,刘晓庆、姜文主演,是一部反映建国以来多次政治运动中小人物悲欢离合的电影。
它以解放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湘南芙蓉镇的历史沉浮、人世沧桑为背景,通过对小镇青石板街上一系列人物命运的描绘,集中反映了中国社会在“文革”前后十多年中“左”倾思潮横行时期赤裸裸的社会现实。
创作者体现了一种人生信念:人性的真善美必将战胜假恶丑。
在特有的历史条件下,结合中国社会特有的文化背景和情感经历,编导者运用近乎编年史的手法,通过人物的升沉荣辱表现了各式人物在历史面前的真实面目,同时发出了对人性的呼唤和对美好感情的讴歌。
3.《爷们儿》:这部剧讲述了李国生和刘全友两兄弟般的人物和三个不同性格的女性许婷、马添、陈丽在从文革末到改革开放的物欲横流的年代,纠葛在金钱和亲情间的虐心搏杀和前仆后继的夺亲大战。
是一部可以轻轻松松看完的电视剧,情节没有那么沉重。
特别喜欢里面的刘全有,这个角色刻画的很成功,是一个机灵的、内心善良的小人,看过的朋友有同感吗?4.《东方红》:1964年10月,在新中国文艺舞台上,诞生了一部影响巨大、意义深远的经典作品——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它以磅礴气势与恢宏场景,激情洋溢地展示了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英勇奋斗、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生动形象地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
一年后,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联合将其成功搬上银幕,使之更为丰富、宏伟、完善,也更具民族风格与民族气派,成为“红色经典”的巅峰之作。
5.《三体》:内容简介: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
15部经典的商战题材电视剧(生意人必看)1、《大染坊》《大染坊》由王文杰执导,由陈杰任编剧,由侯勇、孙俪、萨日娜、高明、何伟、周野芒、罗钢、王奎荣、王思懿等人主演。
该剧由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出品,于2002年11月11日在上海影视乐园开机,2003年10月9日在CCTV1综合频道首播。
背景是落寞的清朝末年,无家可归的陈六子成了染坊伙计,十年一晃而过,陈六子早已成长成为陈寿亭,染坊也越做越大,商战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2、《大清盐商》《大清盐商》是由盛和煜担任总策划,张黎任艺术总监,韩晓军执导,南柯编剧,张嘉译、张志坚、俞飞鸿、莫小棋、倪大红等主演以盐商题材历史剧。
该剧以大清盐商以扬州盐业总商江春布衣上交天子为故事蓝本,讲述了扬州盐商对于中国经济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康乾盛世之下,鱼米之乡的两淮盐业成为天朝最大的经济支柱,朝廷征收缺遭推诿,新任盐政临危受命来到两淮和盐商斗智斗勇的故事,商战必看。
3、《天道》《天道》是由张前执导的商战剧,王志文、左小青、曾红生及石爻领衔主演。
讲述了商界怪才帮助极度贫困农村脱贫的故事,并在这期间凭借自身优异的个人条件和无与伦比的才华智慧收获了一个媳妇的故事。
4、《乔家大院》《乔家大院》是胡玫执导的一部商战剧,由陈建斌、蒋勤勤、马伊琍等主演。
该剧以乔家大院为背景,讲述了一代传奇晋商乔致庸弃文从商,在经历千难万险后终于实现货通天下、汇通天下的故事。
《乔家大院》必须上榜商战必看电视剧,二少爷乔致庸临危受命成为大东家,为解决经济危机还迎娶了蒋勤勤饰演的陆玉菡,和军师孙茂才开启乔家商界全新一页的故事。
5、《一代大商孟洛川》《一代大商孟洛川》是一部以中华老字号“瑞蚨祥”创始人孟洛川为原型的古装商战剧,由龚艺群执导,张桐、柏寒、刘栋、陈洁联袂主演。
老字号瑞蚨祥创始人孟洛川的儒商生涯,经商济民的儒商是如何一步步发展,经历多少风雨飘摇才到达今天的境界。
6、《大宅门》当年的央视收视冠军,根据前辈故事改编的电视剧,讲述医药世家同仁堂在各个动乱时期的沉浮故事,大宅门内的命运之歌不断被奏响。
2021.0379一、小说《林海雪原》与新版电视剧《林海雪原》1957年9月,曲波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一经发表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一时间洛阳纸贵,成为当时的畅销之作。
从1957年到2017年,历经六十余载岁月,曲波的小说《林海雪原》不断被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涵盖了话剧、京剧、电影、电视剧等。
1.小说《林海雪原》的影响及其影视化改编的基本情况小说《林海雪原》是作者曲波根据自身经历创作的。
1945年,曲波担任牡丹江军区二团副政委,1946年冬,他亲自带领一支小分队深入东北地区林海雪原与国民党力量以及在牡丹江一带的残匪进行战斗。
在经过了长达半年的艰苦斗争之后,终于将这些顽匪全部歼灭。
这是作家后来创作《林海雪原》的重要基础和素材来源。
小说《林海雪原》描写了一支由36位骁勇善战的军人组成的解放军小分队,在东北长白山林区和绥芬草原追剿土匪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传奇故事。
小说充满了传奇色彩和浪漫色彩,书中以奇袭奶头山、智取威虎山、大战四方台等剿匪战斗为主要线索,穿插各种出人意料、险中有险的故事情节。
所以,它一经出版就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喜爱,成为当时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流行读物。
由于小说《林海雪原》采取故事套故事的叙事模式,每一章又可以独立成篇,自出版后,就被改编为京剧、话剧、电影、电视剧等多种艺术形式。
京剧、话剧版的改编有:1958年的话剧版《智取威虎山》、现代京戏《智取威虎山》、京剧《智取顽匪座山雕》;1970年的样板戏电影《智取威虎山》(由著名导演谢铁骊执导、上海京剧院集体改编)等。
由小说《林海雪原》改编的影视剧作品有:1960年,以“智取威虎山”的故事情节改编的电影《林海雪原》(八一电影制片主旋律电视剧的传承与创新——论新版电视剧《林海雪原》的改编□陈潇潇湖北大学作者简介:陈潇潇,湖北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现当代文学。
[摘 要]曲波所著的长篇红色经典小说《林海雪原》自1957年问世以来,就引发大众极大关注。
推荐革命题材的电视剧以及推荐理由作文《值得一看的革命题材电视剧》
嘿,大家好呀!今天我要来给大家推荐几部超棒的革命题材电视剧哟。
先说说《亮剑》吧,那可真是太精彩啦!李云龙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儿,哎呀妈呀,绝了!我记得有一次我和我爸一起看,看到李云龙嗷嗷叫着带领兄弟们冲锋的时候,我爸那激动的呀,手都拍红了!嘴里还不停地喊着“好!好!”,就好像他也在战场上跟着一起冲似的。
这部剧啊,真的能让人感受到那种热血沸腾、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还有《潜伏》呀,那剧情紧张刺激得很嘞!余则成在那么危险复杂的环境里,还能机智勇敢地完成任务,真的太厉害了!我记得有个情节,余则成差点被发现的时候,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了,紧张得我大气都不敢出,就盼着他能平安无事。
这种剧啊,看了就停不下来,而且会让你对那段革命历史有更深刻的认识。
再有《人间正道是沧桑》,哇,那故事可丰富了!杨家兄弟姐妹在不同的革命道路上的选择和经历,让人感慨万千啊!我就记得有一段他们在战场
上分别的场景,那眼神里的不舍和坚定,真的让人特别感动。
看着他们一步一步成长,就感觉自己也跟着经历了那些风风雨雨。
这些革命题材电视剧啊,不仅是好看,还能让我们这些后人明白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呀。
它们就像一扇窗户,让我们能看到过去的革命先辈们是怎么为了国家和人民奋斗的。
所以呀,大家一定要去看看这些剧,感受一下革命的魅力!别总是看那些没营养的剧啦,多看看这些有意义的,绝对不会让你后悔滴!哈哈!。
红色经典电视剧大全红色经典电视剧,是指以革命斗争、农村建设、社会主义建设等为题材的电视剧。
这类电视剧以其深刻的历史背景、鲜活的人物形象、感人的情节和精湛的表演,深受观众喜爱。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盘点一些经典的红色题材电视剧。
《东方红》。
《东方红》是一部由中国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电视连续剧,该剧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为背景,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在战争年代的艰苦奋斗和英勇抗击日寇的故事。
该剧以其宏大的场面、感人的情节和精湛的表演,成为了一部经典之作。
《红色娘子军》。
《红色娘子军》是一部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妇女赴前线参加抗日救国活动的故事为题材的电视剧。
该剧通过女性视角,展现了中国农村妇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坚强与勇敢,以及她们在革命斗争中的伟大贡献。
该剧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感人的情节,深受观众喜爱。
《林则徐》。
《林则徐》是一部以清朝官员林则徐的生平事迹为题材的电视剧。
该剧通过林则徐在抗击鸦片战争中的坚定立场和不畏强权的形象,展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该剧以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精彩的表演,成为了一部经典之作。
《红岩》。
《红岩》是一部以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大学红岩村的故事为题材的电视剧。
该剧通过一群青年学生在战争年代的革命活动和爱情故事,展现了中国青年一代的爱国热情和革命精神。
该剧以其真实的历史背景和感人的情节,深受观众喜爱。
以上便是一些经典的红色题材电视剧,它们以其深刻的历史背景、鲜活的人物形象、感人的情节和精湛的表演,成为了观众心中的经典之作。
这些电视剧不仅展现了中国革命斗争的艰辛历程,更传递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希望这些经典之作能够继续激励着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电视剧市场需要一场革命
中国剧本编委会副会长彭三源指出,有95%的国产电视剧收视率低于1%,大部分是烂剧,跟风之作及猎奇、狗血剧层出不穷。
原因是目前十之八九的编剧创作剧本时,都是在制片方的“委托定制”下完成的,经常闭门造车。
我发了许多微博。
反复呼吁以下观点:
好剧本不得入选,草根编剧不得出头,青年导演不得出名,有才演员不得出镜。
因为电视剧市场没有一个“我要上春晚”“中国好声音”之类的凭实力竞争上位的机会。
电视剧市场为金钱所主宰。
现在的电视剧市场现状是:象《远去的飞鹰》那样有历史深度、艺术到位的剧已经很少了。
(他的题材取向和悲剧内涵和我们的《遥远的红星》共一个“远”字,有许多类似的地方,)除类王朝柱的主旋律剧(如先遣连,刘伯承等)外,就是各类抗战剧,从反主旋律走向另一个极端,包括军统抗日,土匪抗日,就是要怪,原来的兄弟连,说国共一道抗日还是肯定共产党的,可现在热播的“战旗”之类。
说的是国民党国军高明,八路军队长是一个傻乎乎38鲁莽女子,党组织的领导却首先叛变。
----越怪越离谱离经叛道越能上,新近又弄出些爆笑抗日剧,歪瓜裂枣(民兵葛二蛋等)既没有深度,也没有高度。
看烦了。
要不就是王丽萍的婆媳掐架的三八剧,女小市民成了都市生活主角?没有内涵,看腻了。
当官方对有莫言特色的剧本打入冷宫。
大牌制作公司呢,更没有品位。
大牌公司不需向社会上要稿,他们养了一批写手,看到什么题材跑火,就组织剽窃会战,这是前段时间谍战片扎堆的原因,谍战题材:连军统抗日比共产党积极都出来了,---(第五特工组)。
一些大牌公司专门向名编剧约稿。
他们大公司即不接受投稿,也不屑回信,还有的公司甚至网站不设投稿信箱,你投稿,他当垃圾邮件拒收。
他们有钱那。
电视台也是卖批准号给他。
康巴卫视也叫穷没钱拍反映藏族风情的电视剧。
广电总局说要出千万元奖励优秀剧本,也是走官方系统的“五个一”渠道。
莫言得奖了,十八大后,中国文化体制改革将深入,电视剧市场可能有新动作。
首先是题材创新,打破变形抗战剧,38婆小市民都市剧的垄断。
新视角革命历史剧和社会问题剧要出来的。
2015年纪念红军长征80周年是一个契机。
就看有没有人有抢滩意识了。
48集电视连续剧《遥远的红星》剧本写客家红军九死一生失散草地融入藏家坚持红色信仰的悲情故事。
有革命元素和人性观点;有藏佛奥秘和康巴风情,有人与动物自然的天人合一;还有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艺术手法(但政治立场和他相反),剧本选集可搜索:天堂凡鸟的新浪博客。
国民党远征军流落缅甸有人给他们写“我的团长我的团”,红军流落藏区坚持生存和斗争,却无人问津。
这是历史的悲哀。
也是中国电视剧市场的悲哀。
因此需要一场激烈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