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阅读教学有效策略的课堂实践探析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11
英语阅读教学策略实践效果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英语阅读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环节,而阅读教学策略的运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英语水平。
随着教育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和英语教育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和研究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效果。
目前对于英语阅读教学策略实践效果的研究还比较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探讨,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本文旨在对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实践效果的因素,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和总结,提出启示和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英语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促进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和改进。
完。
1.2 研究目的Furthermore, this study seeks to identify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strategies in practice. By examining specific case studies and analyzing the results, we hope to provide insights into how teachers can better design and implement reading instruction to meet the needs of diverse learners.1.3 研究意义英语阅读在学习和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而阅读教学策略则是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手段。
研究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效果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分析不同的教学策略的实践效果,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研究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效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语言水平。
农村支教27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刘旭艳在新课标改革下,英语教学更加强调学生英语能力的综合提升,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作为培养核心。
通过阅读能力的培养,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英语课堂学习效率,实现对学生英语能力综合培养的目标。
小学阶段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小学生的模仿能力以及好奇心是其掌握一门外语的两大法宝。
但在实践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存在一些客观情况,阻碍阅读发挥其作用,因此在对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教学策略实施建议。
阅读在语言类科目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阅读能够帮助学生灵活运用课堂上教授的阅读技巧,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语言环境以及思维模式,更能够理解课本上的内容,还能够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一、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小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表现整体上可以区分为两种。
一种是较低年级的小学生,因其年龄较小,容易对事物产生兴趣。
在刚开始接触英语阅读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模仿能力强,学生之间以及课堂上与老师的交流都很充分。
另一种是较高年级的小学生,面对升学的压力,为提高英语笔试成绩,在英语课上,往往不愿意与同学交流,与老师交流。
导致小学英语课呈现两个极端现象,低年级的课堂氛围良好,但是教学进度慢,高年级的教学任务重,课堂气氛压抑。
但在这两种情况下,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都难以提升。
学习兴趣是小学生最好的老师,小学老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强调通过组织课堂活动,创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英语交流。
但在实际课堂中,学生对活动内容充满兴趣,而忽略课本内容,不知道哪些内容是掌握的重点。
小学英语阅读评价的标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课堂上的评价,另一方面是针对英语课程的综合评价。
在课堂的评价中,老师积极的评价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能够促进学生敢于开口,勇于开口说英语。
但老师仅使用“good”,“well”等单词,学生产生疑虑,不论回答内容是什么,老师都会给予同样的评价,使得学生丧失交流的兴趣。
英语阅读教学策略实践效果分析引言英语阅读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而教学策略的选择对于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英语阅读教学策略实践效果的分析,探讨不同教学策略的优缺点,以及如何选择适合的策略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传统教学策略的优缺点1.传统教学策略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策略主要包括教师讲解、课文朗读和注释、师生问答等传统方式。
这种教学策略以教师为中心,注重对知识的传授和理解。
2.优点这种教学策略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基本的语言认知能力,提高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指导,学生可以及时解决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缺点传统教学策略往往会忽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技巧的培养,导致学生对阅读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传统教学策略也很难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导致教学效果差异较大。
二、基于任务的教学策略的优缺点1.基于任务的教学策略基于任务的教学策略强调学生在完成阅读任务的过程中,通过探究和思考来提高阅读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充当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任务型的阅读活动中。
2.优点这种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通过任务型的阅读活动,学生将阅读技巧与内容紧密结合,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3.缺点基于任务的教学策略对教师的要求较高,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敏锐的教学观察力。
任务型教学策略的设计和实施也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策略的优缺点1.多媒体辅助教学策略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被引入到英语阅读教学中。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来呈现丰富的图文信息,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优点多媒体辅助教学策略可以通过丰富的图文和音频视频资源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多媒体资源的呈现方式也更加直观和生动,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缺点多媒体辅助教学策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学内容过于依赖多媒体资源可能会让学生对传统文本阅读产生依赖性,降低学生的阅读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英语有效阅读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近几年,核心素养已经渐渐成为新课改中的热门词汇,英语学科中主要包含的核心素养内容有:①语言能力;②思维品质;③文化意识;④学习能力。
高中阶段英语阅读教学的内容在每一个单元占据的比例都是比较大的,其中包含的知识点也比较多,阅读教学的地位可想而知。
而现实中我校绝大多数教师依然采用传统形式的教学模式,把阅读课上成了单词课、语法课、翻译课,这给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形成了严重的阻碍,亟待广大教育工作者更为积极的探索。
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英语学科素养的关键一环。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听课、评课,学生问卷调查等形式,研究目前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到切实可行的提高英语阅读教学质量的方法与策略。
三、研究的思路与框架研究过程首先从老师的角度,采用听课、评课,交流座谈的方式,发现现有阅读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其次通过与学生座谈,发放问卷调查的方式,真正了解学生对阅读的感受与收获,对应教学目标,找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四、研究的内容以新北师大版Unit1Lesson3 Life is what you make it为课题,分别听取组内四位老师的课堂教学,分析四位老师的教学方法,从词汇的处理,情境的创设,教学环节的合理性,教学设计的整体性,学生互动情况分别进行探讨分析,找出优缺点。
然后通过与学生座谈以及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课堂的评价,最后通过一个基于核心素养设计的一个小测试来检测各班同学对Unit1Lesson3课文理解与课堂时效。
五、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研究显示,目前,多数英语老师仍采用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教学设计完整性不强,情境创设不充分,经常将阅读课拆分成了单词课,快速阅读课,语法课,教学过程中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经常被淡化,重心全落在了语言能力上,这样的教学违背了新课改的要求,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结论要提高英语阅读课的质量,必须紧扣英语学科素养的四个方面,在教学设计上多下功夫,把握好课文导入,阅读活动设计,以及思维意识的提升三个环节,让每一节阅读课都既有创新性,又有完整性,这样的阅读课才是学生喜欢的阅读课,才是对学生有益的阅读课。
初中英语阅读效果课堂教学实施策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和阅读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效果,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实施策略。
本文将从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选择、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等方面介绍初中英语阅读效果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一、课堂教学设计1.确定教学目标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拓展学生的阅读广度和深度。
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该明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2.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师要结合教材选取适合学生水平的文章,避免教学内容过于简单或太过复杂,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3.多样化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如课堂讨论、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合理设置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教学环节,如预习、导入、讲解、练习、作业布置等,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环节得到全面的培养。
二、教学方法选择1.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呈现生动形象的图片、视频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2.任务型教学通过任务型教学,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完成各种任务,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分层次教学对于学生水平不同的班级,可以采用分层次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4.互动式教学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在阅读课堂中提出问题、发表观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学生阅读兴趣培养1.选择符合学生兴趣的文章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生活实用、内容有趣的文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组织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在学校课堂内外,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如朗读比赛、阅读分享会、读书角、阅读驿站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英语阅读教学策略实践效果分析随着教育领域不断发展和进步,英语阅读教学作为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良好的英语阅读能力不仅在学术上有着重要作用,更是在学生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有效地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成为了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针对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
英语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英语文化和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在整个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教学策略进行合理搭配和灵活运用,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就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只有学生对英语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愿意主动去进行阅读。
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如播放英语原版电影、介绍英语小说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阅读任务或游戏,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英语阅读教学还要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
教师可以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英语文本,如短篇小说、报纸文章、科技资讯等,让学生在阅读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语法结构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英语绘本的阅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3. 注重阅读技巧的培养除了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掌握预测、推测、归纳、概括等阅读技巧,帮助学生提高文字理解能力。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解题技巧,如理解文章的主旨、抓住关键词、注意段落结构等,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阅读材料。
4. 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英语阅读教学还需要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英语文学名著的故事、介绍英语文化和历史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英语阅读的无穷魅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英语阅读交流,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提高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对英语阅读的热爱。
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探析英语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阅读教学,学生可以提高英语综合能力,培养语感,拓宽知识面,增加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将从策略和方法两个方面探讨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策略1.预习策略:在阅读之前,鼓励学生先浏览课文,查看题目和图表,了解大致内容。
然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问题和概括等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预测课文的内容。
预习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搜寻信息,并提高阅读效果。
2.问题策略:在阅读时,教师可以问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
可以问学生识别关键词,预测下文,判断对错等。
问题策略可以帮助学生主动思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3.词汇策略:词汇是阅读理解的基础,可以通过词汇策略来提高学生的词汇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推测词义,通过单词搭配和构词法记忆词汇,通过词根、前缀和后缀等方式拓宽词汇知识。
4.归纳策略:在阅读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通过归纳策略,学生可以将零散的信息整理成有机的知识结构,提高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二、方法1.分级阅读法: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教师可以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采用分级阅读法。
这种方法可以从简单到复杂地引导学生阅读不同难度的课文,在保证理解的前提下,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速读法:通过速读法,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抓住课文的主旨和核心内容。
可以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全文,然后回答问题或概括大意。
速读法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学生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
3.交流合作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交流。
通过讨论课文内容、交流思考过程和解答问题,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拓宽视野,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4.多元化教材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
可以选择新闻、故事、科普文章等,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阅读需求。
多元化教材法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英语阅读教学策略实践效果分析引言阅读是语言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本文将重点分析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效果,探讨不同的教学策略对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英语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各种不同类型和主题的文章来提高阅读能力。
教师可以准备多种不同难度的阅读材料,以满足不同水平的学生的需求。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阅读材料可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英语阅读能力。
二、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并运用各种阅读策略,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章。
教师可以教导学生使用预测、推测、推理等策略来理解文章中的内容。
教师还可以教导学生使用标题、图表、图像等辅助信息来帮助理解文章。
在我们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开展阅读理解训练阅读理解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阅读理解训练来帮助学生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题型的阅读理解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来提高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多样化的阅读理解训练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明显的提高作用。
四、组织阅读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小组讨论、阅读分享等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在我们的实践中,我们发现,组织阅读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五、及时反馈和指导教师应该及时给学生反馈,指导他们改进阅读技巧和策略。
教师可以批改学生的阅读作业,并及时给予建议和指导。
教师还可以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指导他们改进阅读技巧。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非常有效。
英语阅读教学活动是初中生接触课文内容、识读文本信息、感悟思想情感、提升语言能力的课程认知空间,能够帮助初中生快速习得与逐渐提升课程核心素养。
为了加速课程核心素养的实效化落实,教师开始立足于大单元视角开展阅读策略教学活动,引导初中生逐渐拥有优良的阅读方法、探究能力以及课程素养,实现初中生的素质发展。
因此,根植于教师智慧与职业素养的大单元视角下阅读策略教学开启了英语课堂的新局面,为初中生提供高品质的思维点拨与方法指引。
1.阅读策略教学的活动定位阅读策略教学是指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活动中着意培养初中生的阅读技巧、探究方法、交互方式以及整合途径,以此帮助初中生学会阅读、善解人意、精于剖析、勤于积淀。
这样,阅读策略就会成为初中生进行深度识读、广度拓展、精度推敲、效度提升的得力抓手,久而久之,初中生就会拥有良好的阅读技巧、理解能力以及思考习惯,进而形成高水平、高层次的课程核心素养。
课程核心素养是指初中生进行后续课程学习与社会化发展所必需的重要能力与学科素养,直接影响着初中生的综合能力水平,自然是课程教学的核心任务。
所以,阅读策略教学属于高层次、高价值、高效果的施教方法与育人理念,能够科学推动英语阅读教学走向提质增效、方法进阶以及过程创新,构建高品质的课程教学环境,能够成为教师自觉践行课程核心素养理念的得力助手与实现平台。
2.阅读策略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阅读策略教学不仅是教师贯彻执行课程核心素养理念的物质支持,也是新课程改革理念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实施要求,更是英语课堂教学走向设计创新、理念拓展以及提质增效的必然选择。
英语课堂教学是教师高品质完成教书育人使命的实现空间,也是初中生掌握词汇用法、积淀语言素材、感悟思想情感、集聚文化底蕴的课程认知过程,因而与初中生的综合能力与课程素养息息相关。
可见,阅读策略教学能够成为教师贯彻执行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活动区域,优化课程环境。
教师应立足课程核心素养理念对英语阅读教学进行理念创新、活动进阶、品质提升以及价值优化,将个人的拓展思维与创新精神凝聚于英语阅读教学活动之中,为初中生提供科学高效的阅读认知环境。
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探析英语阅读是学习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英语综合能力的关键环节。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英语阅读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探析。
1. 前置知识活化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与主题相关的词汇、短语或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帮助他们对文章内容有个大致了解,为后续的阅读做好准备。
可以通过提问学生的亲身经历、发表个人观点或展示相关图片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入阅读状态。
2. 预测内容在学生开始阅读之前,教师可以利用标题、图片、关键词等信息来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预测。
通过预测,学生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中来,并提前获得一些关于文章内容的信息,有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
3. 创设阅读任务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为学生设计不同的阅读任务,如找出关键信息、回答问题、总结段落主旨等。
通过设立具体的任务,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目的地搜索信息,提高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4. 学会提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提问来帮助他们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的提问:字面理解、推理理解和扩展理解。
通过提问,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5. 阅读技巧指导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阅读技巧,如猜测词义、从上下文推测意思、寻找关键信息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通过指导学生运用这些阅读技巧,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和准确性。
6. 启发思考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引导性问题或倡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来启发学生思考文章背后的意义、价值观或道德观点等。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思考文章主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7. 多样化练习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多样化的练习,如填空、选择题、配对题、判断题、写作练习等。
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对所读文章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整理。
英语阅读教学有效策略的课堂实践探析摘要:文章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及浙江省温岭市泽国镇第五中学(简称我校,下文同)英语组成员的观察和讨论,以寻求有效阅读教学为目标,通过连续两次课的教学实践及优化改进,总结出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有效策略,以期对阅读教学有所裨益。
关键词:阅读;教学情感;整体阅读;拓展升华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5-0066-03阅读是吸收知识,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在语言学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关乎语言学习的成败。
阅读课的目标旨在培养学生阅读策略,培养语感,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
然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诸多因素制约着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常见情形是: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少,焦虑情绪严重;阅读文章篇幅长,句式复杂,词汇障碍多以及学生阅读习惯不良等;教师对课文的处理不得当,如对阅读教学本身的定位不准等。
这些问题抑制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我校英语组成员以探求提高阅读教学效果的良方为目标,安排笔者先后在两个班,针对同一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实践,英语组成员进行现场课堂观察,并一起探讨影响教学效果的原因,最后总结出结论。
一、第一次课的试教笔者选择执教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go for it!八年级下册she sa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 这节课是该单元最后一个课时的教学内容。
在执教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以下一些问题。
1.急于活跃课堂气氛,忽视学生的焦虑情绪及语篇中蕴含的情感因素。
(1)在第一次试教过程中,笔者通过多媒体介绍了2008感动中国人物山村教师李桂林和陆建芬的事迹。
让学生对山村教学资料和师资的匮乏有所了解,引起了他们对文章主人公的好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然后笔者通过介绍课文的插图让学生对内容进行预测,并提出了三个问题:who is she? what do you think of her? what can we learn from her?但学生仅能回答较浅易的第一个问题,然后就低头躲避回答后面的问题。
(2)学生在完成阅读后,笔者设置了检测题,以考查语篇中涉及的事实性知识为主,所设计的练习过于简单,致使学生机械地翻阅课文找词填空,对语篇情感资源挖掘不够,没有把课文知识扩展和延伸到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
[诊断]:(1)初中学生在进行长篇阅读时很容易产生焦虑感,如果教师不进行有效的引导和铺垫,则难以激发学生对阅读话题的兴趣。
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焦虑情绪时,就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等有严重的抑制作用。
学生生怕老师提问自己,往往都是低着头,这严重影响了阅读的速度和教学的效果。
教师应把改善学生的学习心理环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
学生的情感与教学活动的难易度有很大的关系,没有梯度和过难的问题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信心,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
(2)忽视对语篇中情感资源的挖掘。
阅读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句子本身的语法解释上,更重要的是理解这种语言形式背后真实的含义以及蕴含的情感。
教师应充分挖掘课文中的情感因素,巧妙设计、加工和组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情感角度理解语篇。
要突破单一的教学模式,追求阅读的快乐,情感的陶冶和思维的挑战。
2.过分重视课文中语言知识的掌握,忽视整体阅读。
在教学中,笔者在导入主题后,随即对各个段落进行分解处理、讲解。
学生学习词汇和短语之后,就在课件中呈现挖掉几个单词的本段内容,让学生进行填空。
[诊断]:这种阅读活动偏重于词、句的教学,过于注重语法,忽略了教授学生一些阅读技巧,对课文肢解过度,逐段呈现、讲解、操练,而不是让学生整体感受语篇,完整理解语篇意义。
教学形式单一,令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只限于表面。
这种以字、词为中心的教学很枯燥,很难让学生真正感受语篇的语言美,也很难激发英语阅读的兴趣,留在学生记忆中的是一些支离破碎的、孤立的字、词,而不是传情达意,鲜活的言语。
因此,阅读教学目标定位与否直接决定课堂的成败。
3.急于进行语言的输出,忽视对语言支架的搭建。
在阅读后,笔者向学生抛出:can you tell yang lei’s story?让学生通过这个综合性的问题对全篇文章进行复述。
虽然课堂气氛热烈,但由于对课文本身处理不够,学生输出的语言质量较差,错误较多。
[诊断]:该活动没有关注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违背了拓展活动应侧重深化和巩固知识的原则。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笔者在活动形式上费尽心思,却不重视语言的输入,对课文本身的信息输入处理的不够。
忽视了对语篇深层意义的挖掘,课堂看似热闹,但学生不能有效地运用所学知识,如:复述课文。
其实,教师应先为学生搭建语言活动的支架,并提供一些主要词汇,适当降低难度。
避免学生在完成活动的时候因活动难度过大而不能顺利完成,产生消极的情绪。
二、第二次课的试教1.改进问题一。
(1)在导入时,笔者利用标题和课本上的插图让学生进行预测。
a.利用插图t:look at the picture in the book and think about these questions. where are these people? (they are in a rural area.)(引出新单词)what might life be like in a rural area?(预测内容)who are the people in the picture?(some students and teachers.)b.利用标题t:look at the title“she sa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who is“she”?who are“others”?how did she help others?how was her life changed?what might the story be about?(预测内容)效果:笔者通过各种问题设置悬念,使学生在阅读前对文章内容产生好奇,同时在引导学生预测的过程中渗透词汇教学,为阅读理解扫除障碍,这样不仅缓解了学生的焦虑情绪,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和运用语言技能的积极性,使他们了解课文的主要信息。
(2)在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后,笔者设计了一个拓展活动:开展小组讨论并完成表格。
通过多方面对比,让学生了解贫困山区儿童的生活情况,激发学生助人为乐的情怀。
最后还设计了一个想象问题:if i am a volunteer, what will i do?这样实现了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自然的拓展。
[效果]:这两个活动的设计,不仅让学生重组了语篇中的语言,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形成了对自己、对世界、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学生表达了他们的感受,升华了情感。
学生讲述了自己的生活:i livea happy life. every day, i eat different kinds of delicious food. /i live in a city in zhejiang. there are many tall buildings. our classroom is very big and bright. /our teachers are very good. they can teach us well. /at school, i can play soccer and computer games. so i think my life is very interesting. 学生的情感得到了陶冶,在学生想象自己是一名志愿者该做什么事时,精彩的生成有:i’ll give away my old books and clothes to those poor kids. /i’ll be a teacher in the future and teach poor children in rural areas. /i’ll ask many friends to help poor children and give them a new start in life.可见,教师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
情感是认知活动的基础,没有积极的情感,学生的认知能力就会受影响。
2.改进问题二。
笔者从语篇的角度设计了丰富的阅读活动,帮助学生深入和全面地理解语篇。
(1)让学生进行略读,选择文章的主旨大意:a.the life in yang lei’s school was very hard.b.yang lei enjoyed helping the students in a poor mountain village.c.yang lei’s students liked her very much.略读(skimming)就是选取课文中的重要部分和重要细节,以求抓住主要意思,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的理解。
这一技巧可帮学生时时把注意力集中在课文的主要意思上,而不是与主题无关紧要的细节和个别单词上。
(2)学生对课文进行扫读(scanning),选择适合每一段落的标题。
para1 a.give some examples that may not soundlike fun to you.para2 b.it tells us what they are going to do.para3 c.introduce the time she enjoyed.para4 d.tell her experience in the mountains.para5 e.tell something about the students at school. 扫读是在学生查找特定信息时,通常认真阅读全文,只需找到信息所在的段落,然后认真阅读,来了解课文细节。
(3)指导学生根据上下文推断和理解某一代词的指代对象。
例如阅读文章中第一小节中有一个句子:however,it changed the life of yang lei from beijing.该句中it指代的是什么?学生只有联系上下文,仔细分析才能得出答案。
[效果]: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对阅读材料有多次整体性的认识。
笔者让学生归纳课文的大意后,又对每个段落的大意进行了总结与概括。
这一环节活动让学生站在语篇的高度从整体把握阅读材料,有效的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推理是化解阅读障碍,成功理解语篇的重要技巧。
学生可以利用推理来猜测生词含义、判断和得出结论等。
学生对语篇有了深层意义上的理解,同时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得到了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