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论《食品安全法》中的惩罚性赔偿
- 格式:pdf
- 大小:367.20 KB
- 文档页数:4
食品惩罚性赔偿制度在实践中,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民众们最关系的话题。
惩罚性赔偿制度源起于欧美国家,西学东渐,我国的食品安全法也有惩罚性赔偿的相关规定,那么食品惩罚性赔偿制度是怎样的呢?阅读完以下我为您整理的内容,一定会对您有所帮助的。
一、食品惩罚性赔偿制度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司法实践中,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和理解这一制度。
1、《食品安全法》规定的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构成要件。
根据《食品安全法》第96条第2款的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
”因此,针对食品经营者,是否要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通常要考量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行为的违法性。
指行为违反了规定的义务或违反了法律的要求,即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如生命健康和安全权,甚至侵害了社会公众的整体利益。
由于食品消费者和经营者的信息不对称,食品经营者处于强势地位,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将会造成个人和社会利益的极大损失;二是主观恶意性。
《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生产者和销售者进行了区别对待,对生产者适用的是严格责任,即生产者只要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就要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
对销售者适用的是过错责任,即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而进行销售的,才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
2、《食品安全法》规定的惩罚性赔偿制度的主要内容。
在食品安全法律关系中违反《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对他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依据《食品安全法》第96条的规定,惩罚性赔偿责任人应承担的责任是:一是应当赔偿消费者的实际损失。
生产者或者经营者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包括赔偿消费者的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
造成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扶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等费用。
惩罚性赔偿制度适用范围研究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近年来,针对一些企业违规行为,外界普遍呼吁完善惩罚性赔偿制度。
惩罚性赔偿制度是指对违反法律法规、损害他人合法权益行为的当事人,除要承担实际损失外,还要承担一定程度的处罚性赔款的制度。
它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解决传统赔偿方式对于恶意侵权行为的惩罚力度不足的问题,其目的是要通过惩罚性赔偿,提高企业依法依规经营、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目前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在实践中的应用还比较有限,司法实践中往往会碰到一些误区,如定罪时过于严厉或过于宽松,赔偿金额过于高昂或过于微薄等。
因此,对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应用范围进行深入的研究,可以有效的解决存在的问题,推动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健康发展。
二、选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本论文主要研究惩罚性赔偿制度在实际应用中的适用范围,并分析所涉及的相关法律规定。
具体内容如下:1.探讨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并分析其与其他赔偿制度的区别和联系。
2.分析惩罚性赔偿制度适用的法律规定,包括相关法律的法律条款、适用范围、赔偿额度等。
3.通过案例分析,深入探讨惩罚性赔偿制度的运用情况、问题和对策。
4.总结惩罚性赔偿制度在实际应用中的适用范围,为今后完善惩罚性赔偿制度提供参考。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本论文的主要内容为惩罚性赔偿制度适用范围研究,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资料、法律分析和案例分析。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相关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2.法律分析法:从法律角度出发,分析惩罚性赔偿制度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等法律文件,弄清有关的法律适用原则、范围和条件等。
3.案例分析法:通过对惩罚性赔偿案例的分析,对其适用范围进行总结和归纳,发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四、拟定研究大纲: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3 研究方法和内容1.4 论文结构和安排第二章: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2.1 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定义2.2 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发展历程2.3 惩罚性赔偿制度与其他赔偿制度的联系和区别第三章:惩罚性赔偿制度适用的法律规定3.1 惩罚性赔偿制度相关法律的法律条款3.2 惩罚性赔偿制度适用范围和条件3.3 惩罚性赔偿制度的赔偿额度及计算方法第四章:惩罚性赔偿制度的运用与问题4.1 惩罚性赔偿制度的运用情况和案例分析4.2 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问题及对策第五章:完善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途径和方法5.1 完善法律法规,明确惩罚性赔偿适用范围5.2 加强司法解释,统一判决标准5.3 增加司法救济手段,保障受害人权益第六章:结论6.1 总结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范围及作用6.2 分析现存问题,提出未来发展建议6.3 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参考文献五、论文的预期成果及意义:本论文拟深入探讨惩罚性赔偿制度在实际应用中的适用范围,并分析其中的相关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中的应用情况,进一步明确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核心功能和实际作用,为惩罚性赔偿制度的运用提供有针对性的可行性建议,推动惩罚性赔偿制度在实践中的健康发展。
⾷品安全法中惩罚性赔偿⾦是多少⽣产不符合⾷品安全标准的⾷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品安全标准的⾷品,造成消费者权益损失的,消费者有权主张赔偿损失外,还可以要求⽀付价款⼗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增加赔偿的⾦额不⾜⼀千元的,为⼀千元。
关于⾷品安全法中惩罚性赔偿⾦是多少的问题,下⾯由店铺⼩编为你详细解答。
⼀、⾷品安全法中惩罚性赔偿⾦是多少1、⽣产不符合⾷品安全标准的⾷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品安全标准的⾷品,造成消费者权益损失的,消费者有权主张赔偿损失外,还可以主张惩罚性赔偿,要求⽀付价款⼗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增加赔偿的⾦额不⾜⼀千元的,为⼀千元。
2、法律依据:《中华⼈民共和国⾷品安全法》第⼀百四⼗⼋条消费者因不符合⾷品安全标准的⾷品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损失,也可以向⽣产者要求赔偿损失。
接到消费者赔偿要求的⽣产经营者,应当实⾏⾸负责任制,先⾏赔付,不得推诿;属于⽣产者责任的,经营者赔偿后有权向⽣产者追偿;属于经营者责任的,⽣产者赔偿后有权向经营者追偿。
⽣产不符合⾷品安全标准的⾷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品安全标准的⾷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付价款⼗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增加赔偿的⾦额不⾜⼀千元的,为⼀千元。
但是,⾷品的标签、说明书存在不影响⾷品安全且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的瑕疵的除外。
⼆、买到变质的⽜奶,没喝能要求赔偿吗销售变质的⽜奶,所以可以认定为销售明知是不符合⾷品安全标准的⾷品,具体需要按照以下的规定进⾏赔偿:1、赔偿实际的损失,⽐如因为喝了变质⽜奶⾝体遭到的实际伤害,为此负担的医疗费⽤即可以积极主张赔偿。
2、可以向销售者要求⽀付价款⼗倍的赔偿⾦。
因为有毒有害的⾷品直接危害消费者的⾝体健康,所以发现经营者销售变质的⾷品的,法律明确了这⼀规定作为惩罚。
3、并且,经营者销售变质的⾷品,可以被认定为消费欺诈,除了承担消费者赔偿外,被举报查处后,还需要接受相应的⾏政处罚,具体包括被责令改正,并且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倍以上⼗倍以下的罚款。
《食品安全法》的十倍惩罚性赔偿制度关键词:食品安全法惩罚性赔偿赔偿标准食品是人们生存的必需品,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关乎着国民的生存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已于2009年6月1日开始实施,该法在惩罚性标准方面比起《消费者保护法》明显的进步体现在赔偿额度的规定上,第96条第一款规定:“违反本法规定,造成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款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
”这一规定,配合着《侵权责任法》第47条“明知产品存在缺陷任然生产、销售,造成他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的规定,完善了食品安全引发的法律责任制度,一方面加强了对食用不安全食品而造成损害的受害人的权益保护,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不法生产者和销售者的违法成本,调动了社会公众参与与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做斗争的积极性,具有积极的意义。
然而,我们同时也应注意到,十倍惩罚性赔偿的标准和数额还存在很多问题,在司法实践中不能够达到其本来的立法价值,下面,本文将从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功能及标准出发,通过外国相关立法规定及司法实践经验的借鉴,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一、“十倍”赔偿标准的确立依据惩罚性损害赔偿(punitive damage)也称惩戒性的赔偿(exemplary damage) 或报复性的赔偿(vindictive damage ) ,一般是指由法庭所作出的赔偿数额超出了实际损害数额的赔偿。
我国食品安全法中规定的十倍赔偿原则是补偿加赔偿,然而十倍的依据何在?惩罚性赔偿的标准为何?首先我们应从惩罚性赔偿设置的目的、功能出发,如果十倍达不到惩罚性赔偿所设置的目的,那么十倍的赔偿金的意义就要打折扣了。
关于惩罚性赔偿的功能,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
例如,欧文归纳为四项,即惩罚、遏制、使私人协助执法、补偿。
如何理解《食品安全法》第148条的惩罚性赔偿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食品安全法》中关于惩罚性赔偿的规定。
先花一点时间做个铺垫,然后再讨论《食品安全法》第148条。
惩罚性赔偿呢,是指由法庭判令被告赔偿的数额超出原告实际损害数额的赔偿。
就是额外赔偿呗。
这个呀,不是我们发明的,英美法系国家早就有了。
一般认为,最早是250多年前吧英国一位法官的判出来的。
起初,英美法系国家,啊,英美法系就是英国和及其殖民地的法律体系,特点是法律很多来源于法官的判例。
这英美法中的惩罚性赔偿主要适用于污蔑、诽谤、诬告、诱奸之类使受害人遭受精神痛苦的案件。
原因在于赔偿制度难以对受害人的精神损失予以补偿,通过惩罚性赔偿制度,在赔偿受害人实际物质损失时,对受害人的精神损失也予以物化,给予与物质损失同等的金钱赔偿待遇。
现在就不同了,精神损失作为一项独立赔偿事由,不需要通过惩罚性赔偿来物化精神损失。
虽然惩罚性赔偿主要应适用于侵权案件,但在美国,这一制度被广泛地应用于合同纠纷,甚至在一些州主要适用于合同纠纷了。
在西方人看来,当被告的行为很恶劣,法庭让原告得到额外赔偿是合理的,表明主流社会对被告的恶劣行径的否定评价。
记得二三十年前吧,我看过报纸上登的一条消息,说美国的三个妇女,是两姊妹加其中一人的女儿,驾车在高速公路上被追尾,后置油箱起火,三人严重烧伤。
他们以汽车油箱后置设计错误为由向汽车厂索赔。
他们的律师找到一份资料,证明该汽车厂技术部曾提出邮箱后置在追尾事故中容易造成起火,建议改进设计。
但董事会考虑这要改生产流水线,花费大了,而事故率很低,事故赔偿费用会远低于技术改造的费用,不有同意变更设计。
于是,陪审团判决被告汽车厂向三个原告赔偿损失一亿多美元,另加惩罚性赔偿两亿多美元。
宣判后,被告汽车厂说法庭把我们这么多工人几年生产的利润都给了三个原告,这不公平。
其中一位陪审员对记着说,我们就是要让他们的董事会知道,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比他们的利润更重要。
我国《食品安全法》中的惩罚性赔偿责任惩罚性赔偿是指由法庭所作出的赔偿数额超出实际的损害数额的赔偿,它具有补偿受害人遭受的损失、惩罚和遏制不法行为等多重功能。
2009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六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造成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
”这一规定的出台,意味着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我国《食品安全法》中的确立。
一、《食品安全法》中确立高倍惩罚性赔偿的价值目标《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六条对《消法》第四十九条做出了重大突破,由增加赔偿价款的一倍升至十倍。
结合我国食品安全现状,立法者在《食品安全法》中确立如此高倍的惩罚性赔偿,隐含了其如下的价值目标。
1、高度重视公众的生命健康权利。
自古有言“民以食为天”,如果食品不安全,“天”靠不住,公民的生命、健康将被危及,如果公民的生命健康都无法保障。
则我们的国家将以何为本?高倍的惩罚性赔偿彰显了对公众生命健康权益的重视。
2、阻遇食品违法行为的发生。
如果违法行为人的预期责任成本大于其可能从违法行为中所获得的收益,并且这种预期的责任成本具有极高的实现可能性时,则可以有效阻遏违法行为。
《食品安全法》中确立的高倍惩罚性赔偿责任,一方面提高了违法行为的预期责任成本,另一方面鼓励了消费者求偿的积极性,增加了预期责任成本实现的可能性。
3、鼓励公众参与法律的实施。
公众参与法律的实施并不意味着作为平等民事主体的公民之间有互相惩罚的权力。
惩罚性赔偿虽然作用于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但最终并不是受害人有权决定是否对加害人实施惩罚,它只不过是国家提供的一种诉求的权利,要经过司法机关的认定才能成立,实际上是国家公权力对私人之间的一种干预,只不过这种干预具有诱导作用,它可以促使人们积极地行使请求权,帮助法律的实施,以填补国家公权力的疏漏。
开题报告
法学
论《食品安全法》中的惩罚性赔偿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一) 选题背景
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得到人民大众的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也在2009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
在《食品安全法》中,十倍赔偿获得了很大的关注和讨论。
十倍赔偿是一种典型的惩罚性赔偿。
惩罚性赔偿是英美法系国家常用的一项法律制度,是指被告因为对原告的加害行为具有严重的暴力压制、恶意或者欺诈性质,或者属于任意的、轻率的、恶劣的行为时,法院可以判给原告超过实际损失的赔偿金。
在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中广为熟知的惩罚性赔偿制度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两倍赔偿,另外在《民事诉讼法》、《劳动合同法》中也有类似惩罚性的规定,同时在最新制定的《侵权责任法》中也对产品责任规定了可以适用惩罚性赔偿,但总的来说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我国尚处在起步阶段。
(二)选题意义
《食品安全法》已经在2009年6月1日正式实施,但对于“十倍赔偿”这一惩罚性赔偿学界和人民大众都还存在着各种看法和异议。
首先,对于惩罚性赔偿的理论分歧是必然存在的,最为主要的分歧便是受害者获得的惩罚性赔偿是否是“不当得利”。
其次,惩罚性赔偿对于食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影响是否会大大制约食品行业的发展,这也值得探讨。
最后,关于“十倍赔偿”的具体执行上存在的问题是更为直接的。
这里包含两个主要的问题,一个是惩罚性赔偿的范围,即对于“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这一条文的解读,如何才视为“明知”。
另一个是惩罚性赔偿的金额,即《食品安全法》将惩罚性赔偿金额直接定为“价款”的十倍,这样似乎金额容易确定,却也容易有失公平。
在食品金额较小的情况下,可能达不到惩罚性赔偿的目的。
《食品安全法》实施以来,已有一些消费者获得了“十倍赔偿”的惩罚性赔偿金,但似乎没有带来预想的效果。
本人认为对于《食品安全法》中惩罚性赔偿制度应当进一步进行研究探讨显得相当重要,只有对该项制度进一步研究和讨论,取得一定的对策才能更好发挥其作用,达到良好规制食品行业、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目标。
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提纲)
(一)研究目标
笔者希望通过分析与比较,充分理解什么是惩罚性赔偿制度。
并对《食品安全法》第96条第2款之理解与分析,发现其在实务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最终平衡市场经济体制,构建和谐社会。
(二)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对现有的文献资料的分析和整理,充分阐述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内涵。
解决《食品安全法》立法中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问题。
运用比较研究法,将通过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剖析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存在的不足,从而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
(三)论文提纲
一、引言
二、惩罚性赔偿的概述、特点及功能
三、《食品安全法》中的惩罚性赔
(一)《食品安全法》中的惩罚性赔偿可以认为是侵权责任赔偿
(二)《食品安全法》惩罚性赔偿的适用
四、《食品安全法》中的惩罚性赔偿在实际操作中面临的问题
(一)惩罚性赔偿对于食品行业的影响
(二)“知假打假”现象的产生
(三)复杂、繁琐的求偿程序
(四)惩罚性赔偿数额的确定
五、解决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遇见的问题
(一)消除惩罚性赔偿对于食品行业的影响
(二)肯定“知假打假”现象
(三)建立简便、快捷的求偿程序
(四)惩罚性赔偿数额的确定依据的完善
六、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
(一)、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理论论证法、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归纳法、总结法
(二)、通过对现有的文献资料的分析和整理,运用理论论证法把握主流观点。
通过国外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发展与演变,对我国《食品安全法》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进行剖析。
发现其在实务运用中将会出现的问题,结合国内外成功案例与学者建议,整理并提出一套有效的解决方案。
四、中外文参考文献目录(理工科专业应在10篇以上,文科类专业应在15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至少2篇。
)
[1] 王泽鉴.民法总则[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2] 梁慧星.民法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3] 王利明.美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J].侵权法评论,2003,(2).
[4] 王利明.惩罚性赔偿研究[J] 中国社会科学,2000,(4).
[5] 陈聪富.美国法上之惩罚性赔偿金制度[J].台大法学论丛,1990,(5).
[6] 陈聪富.美国惩罚性赔偿金的发展趋势——改革运动与实证研究的对峙[J]. 台大法学论丛, 1986,(1).
[7] 应飞虎.知假买假行为适用惩罚性赔偿的思考——基于法经济学和法社会学的思考[J].中国法学,2004(6):114-122.
[8] 张维迎.法律制度的信誉基础[J].经济研究,2002(1):3-13.
[9] 李岩.《<食品安全法>“十倍赔偿”制度的法理分析和现实考察》.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29期.
[10] 李响.我国食品安全法“十倍赔偿”规定之批判与完善[J].法商研究,2009,(6).
[11] 陈立峰、赵福江.我国食品安全法制建设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10).
[12] 杨立新.“王海现象”的民法思考——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惩罚性赔偿金[J].河北法学,1997,(5).
[13] 何建志.惩罚性赔偿金之法理与应用——论最适赔偿金额之判定[J].台大法学论丛,1990,(3).
[14] Dorsey D. Ellis .Fairness and Efficiency in the law of Punitive damages[J].56 Southern California Law Rev.1982.
[15] David F. Partlett .Punitive Damages:Legal Hot Zones[J].56 Louisiana Law Rev. 1996.
[16] 胡云秋.产品责任领域的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确立与适用——以“三鹿事件”为视角展开[J].经济师,2009,(4).
[17] 何建志.惩罚性赔偿金之法理与应用——论最适赔偿金额之判定[J].台大法学论丛,1990,(3).
五、研究的整体方案与工作进度安排(内容、步骤、时间)
1、确定论文选题(2010年11月10日前)
2、完成资料收集和文献查阅(2010年11月30日前)
3、完成开题报告、外文资料翻译与文献综述的写作(2011年2月25日前)
4、完成论文初稿(2011年3月15日前)
5、完成论文的修改与定稿(2011年4月20日前)
6、组织毕业论文文案评阅、论文答辩(2011年5月8日前)
六、研究的主要特点及创新点
(一)研究的主要特点
研究该课题在国内外的有关成果,侧重对国内研究成果加以分析归纳,然后得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并与实际相结合,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方案。
(二)研究的创新点
本课题运用实证研究方法主要是将自己的研究与我国该法律问题的现状加以密切结合,从而使自己的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了解英美法系国家对惩罚性赔偿的立法及实践状况,能使研究统揽全局,比较各国立法和理论研究的得失,有理有据地得出自己的结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