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财政信息建设构建财政管理一体化信息平台
- 格式:pdf
- 大小:274.01 KB
- 文档页数:3
基层财政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一、前言财政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一环,财政信息化建设是促进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基层财政管理实现信息化转型升级的关键。
针对当前基层财政管理现状,需要通过完善信息化建设方案,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推动财政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和智能化。
二、建设目标1. 实现财政管理信息化全覆盖。
2. 提高财政管理效率,缩减工作时间和成本。
3. 提高信息安全保障水平。
4. 实现财政管理智能化,推动财政工作转型升级。
三、信息化建设内容1. 建立财政信息化平台。
建设财政信息化平台,将财政信息集中管理,实现财政数据共享、联通和互动。
建设平台包括硬件设施、软件平台、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平台建成后,能够方便管理者进行数据分析,合理制定决策。
2. 推进电子数据采集和报送。
发展基层财政电子数据采集和报送系统,推广采用智能化且标准化的数据采集工具。
同时,建立电子数据共享平台,实现行政区财政数据的共享,为各级财政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3. 改革财务管理制度。
制定财政管理制度,明确财政管理职责,规范各项流程,实现财政管理制度信息化。
建立智能化的财务管理系统,加快资金管理流程,提高财务管理效率。
4. 加强内部控制审计工作。
加强财政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建立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加强投资管理和预算管理等方面的审计工作。
建立财务审计平台,实现财务审计智能化,优化内部审计流程。
5. 推进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
加强财政人力资源管理,推进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实现各类人事管理信息的集中管理和统一调度,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管理之间的无缝衔接。
四、建设步骤根据以上建设内容,制定财政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方案中应包括资金预算、技术要求、建设进度等详细内容。
具体建设步骤如下:1. 形成工作小组:召集有关部门成员,组成基层财政信息化建设工作小组。
2. 制定实施方案:工作小组通过调研、分析和评估,制定出合理可行的财政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3. 确定建设预算:根据方案要求,确定相应的财政支出,并进行资金筹措。
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集中财务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技术方案目录1.项目建设背景 (7)2.项目总体目标和总体需求 (9)2.1.项目总体目标 (9)2.2.总体建设需求 (10)2.2.1.统一基础数据规范 (10)2.2.2.基础资料统一配置 (10)2.2.3.财政、财务核算一体化 (11)2.2.4.财务核算、决算一体化 (11)2.2.5.满足预算单位日常处理 (12)2.2.6.实现操作权限及数据权限控制 (12)2.2.7.财务集中核算 (12)3.总体建设方案 (14)3.1.系统结构 (14)3.2.系统部署模式 (15)3.3.系统部署环境 (15)3.3.1.服务端环境 (15)3.3.2.预算单位环境 (18)3.3.3.网络环境要求 (18)3.4.系统采用技术 (19)3.4.1.技术标准 (19)3.4.2.J2EE技术 (20)3.4.3.XML技术 (21)3.5.系统特点 (22)3.5.1.数据一致性 (22)3.5.2.支持多种建账模式 (22)3.5.3.自动制证 (22)3.5.4.凭证多种显示模式 (22)3.5.5.预算核算一体化 (22)3.5.6.核算决算一体化 (22)3.5.7.来源去向 (23)3.5.8.支持多维核算体系 (23)3.6.系统优势 (23)3.7.系统建设非功能性设计 (24)3.7.1.系统安全性 (24)3.7.2.系统先进性 (24)3.7.3.标准规范 (25)3.7.4.系统投资保护 (25)3.7.5.系统可靠性 (25)3.7.6.系统易用性 (25)3.7.7.系统适用性 (26)3.7.8.系统可扩展性 (27)13.7.10.性能、精度、吞吐量 (28)4.平台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30)4.1.平台管理系统概述 (30)4.2.系统功能设计 (30)4.3.数据管控 (31)4.3.1.数据字典概述 (31)4.3.2.数据项 (32)4.3.3.数据项值集 (42)4.3.4.基础数据同步 (49)4.4.权限控制 (54)4.4.1.权限概述 (54)4.4.2.用户组和角色组 (54)4.4.3.用户 (55)4.4.4.角色与功能权限 (62)4.4.5.数据权限 (66)4.4.6.授权 (68)4.4.7.权限查看 (70)4.4.8.用户、角色及权限的应用设置 (71)4.4.9.权限的计算 (72)4.5.财务统计分析 (73)4.6.财务数据备份 (74)4.6.1.数据备份 (75)4.6.2.数据恢复 (75)4.7.会计制度升级 (76)5.账务核算系统 (78)5.1.登录系统 (78)5.1.1.登录服务器 (78)5.1.2.修改密码 (78)5.1.3.重新登录 (79)5.1.4.退出系统 (79)5.1.5.账套切换 (79)5.2.通用操作 (80)5.2.1.修改 (80)5.2.2.删除 (81)5.2.3.导出 (81)5.2.4.行转列查看 (83)5.2.5.高级查询 (83)5.3.账务设置 (85)5.3.1.账套定义 (85)5.3.2.会计期间 (89)5.3.3.科目类别 (91)5.3.4.科目维护 (93)5.3.5.凭证摘要 (95)5.3.7.账套复制 (99)5.3.8.自定义明细科目 (99)5.3.9.自定义部门 (101)5.3.10.辅助核算要素定义 (101)5.4.初始化账 (104)5.5.凭证处理 (107)5.5.1.机制凭证 (107)5.5.2.手工凭证 (109)5.5.3.凭证审核 (114)5.5.4.凭证登账 (116)5.5.5.凭证查询 (118)5.5.6.凭证号检查 (119)5.6.结账处理 (120)5.6.1.月末结账 (121)5.6.2.年末结账 (122)6.报表管理系统 (123)6.1.账薄 (123)6.1.1.总分类账 (123)6.1.2.总账明细账 (126)6.1.3.明细账 (128)6.2.报表 (131)6.2.1.科目余额表 (131)6.2.2.资产负债表 (133)6.2.3.单位支出明细表 (136)6.2.4.收入支出表 (138)6.2.5.自定义报表 (139)7.出纳管理系统 (141)7.1.初始化 (141)7.1.1.账薄设置 (141)7.1.2.期末未达账 (142)7.1.3.期初余额调节表 (142)7.2.现金日记账 (142)7.3.存款日记账 (143)7.4.余额调节表 (143)7.5.银行对账单 (144)7.6.应收应付核销 (144)7.7.存款对账 (145)7.8.出纳确认 (145)7.9.账薄报表 (146)7.9.1.每日余额增减表 (146)7.9.2.每月余额增减表 (146)7.10.内部对账 (147)7.10.1.出纳内部对账总表 (147)7.11.出纳结账 (148)7.11.1.日结 (148)7.11.2.月结 (148)7.12.票据管理 (149)7.12.1.票据类型 (149)7.12.2.支票登记 (149)7.12.3.支票领用 (149)7.12.4.支票核销 (150)7.12.5.支票查询 (150)8.应收应付管理系统 (151)8.1.往来单位管理 (151)8.2.往来资金管理 (151)8.3.核销处理 (152)8.4.自动生成会计凭证 (154)8.5.收应付账款账龄分析 (154)9.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156)9.1.设置 (156)9.1.1.业务描述 (156)9.1.2.操作 (156)9.2.初始化卡片 (157)9.2.1.业务描述 (157)9.2.2.操作 (159)9.3.卡片管理 (160)9.3.1.资产增加 (160)9.3.2.资产变动 (162)9.3.3.资产折旧 (163)9.4.账薄管理 (164)9.4.1.固定资产明细账 (164)9.4.2.固定资产变动情况表 (166)9.4.3.固定资产清单 (168)9.4.4.固定资产对账 (170)10.财务分析系统 (172)10.1.财务汇总查询 (172)10.1.1.单位支出汇总查询 (173)10.1.2.单位收入汇总查询 (173)10.1.3.单位往来款项汇总查询 (174)10.1.4.专项经费汇总查询 (174)10.2.日常财务分析 (175)10.2.1.收入情况分析 (175)10.2.2.支出情况分析 (175)10.2.3.结余情况分析 (176)10.3.财务比对分析 (176)10.3.1.纵向对比分析 (176)11.领导查询系统 (181)11.1.数据采集 (181)11.2.数据查询 (183)11.3.数据分析 (184)12.项目实施管理方案 (188)12.1.项目实施服务承诺 (188)12.2.项目实施组织与管理 (188)12.2.1.项目实施团队组织 (188)12.2.2.项目实施计划管理 (190)12.2.3.项目实施风险管理 (192)12.3.质量控制措施 (195)12.3.1.项目综合管理 (195)12.3.2.项目进度管理 (195)12.3.3.项目质量管理 (196)12.3.4.项目变更管理 (197)12.3.5.项目沟通管理 (198)12.3.6.项目的奖惩制度 (198)12.4.项目实施过程管理 (198)12.4.1.项目实施内容 (199)12.4.2.项目实施步骤 (200)12.4.3.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209)12.4.4.系统测试方案 (209)12.4.5.项目验收方案 (219)12.4.6.软件系统提交物 (222)12.4.7.安全保密 (223)12.5.软件版权和知识产权 (223)13.项目培训方案 (224)13.1.培训规划 (224)13.1.1.技术人员培训规划 (224)13.1.2.终端用户培训规划 (224)13.2.培训目标 (225)13.2.1.技术人员培训目标 (225)13.2.2.终端用户培训 (225)13.3.培训对象 (226)13.3.1.技术及维护人员 (226)13.3.2.终端用户 (226)13.4.培训方式 (226)13.5.培训流程 (227)13.6.培训材料 (231)13.7.培训师资 (231)13.8.培训时间 (231)13.9.培训地点及费用 (231)14.售后服务方案 (232)14.1.公司运维服务体系 (232)14.2.公司运维服务体系建设原则 (232)14.3.系统突发情况排查和应急预案 (232)14.3.1.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233)14.3.2.应急响应流程 (233)14.3.3.预警级别 (239)14.3.4.保障措施 (239)1.项目建设背景随着财政国库改革逐步深入,以预算指标、用款计划、财政资金拨付为主线,以收支两条线为核心的实行进一步推动了各级政府部门收入支出管理的透明度。
数字财政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近年来,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政府财政管理提供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数字财政一体化建设成为推进政府信息化、提升财政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为此,制定数字财政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加快推进财政管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总体目标通过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推动财政管理机构实现全面信息化和数字化,提高财政资源调配效率和透明度,促进财政管理模式创新和现代化转型。
具体目标如下:1. 建设数字财政信息平台,实现财政信息的集中管理、统一共享、安全可控。
2. 推动财政管理流程的数字化,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3. 加强财政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能力,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 提升财政监督能力,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和评估。
5. 加强财政服务能力,提升政府与社会各界的互动与沟通。
三、重点任务1. 建设数字财政信息平台(1)搭建统一的数字财政信息平台,实现财政数据的集中存储和管理。
(2)确保数字财政信息平台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加强信息安全防护。
(3)实现财政信息的统一共享,提高信息共享的效率和便利度。
2. 推进财政管理流程的数字化(1)对财政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评估,确定需数字化的流程。
(2)选用适合的数字化工具和技术,实现财政管理流程的数字化改造。
(3)优化财政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3. 加强财政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能力(1)建立完善的财政数据分析系统,提升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能力。
(2)加强数据挖掘和挖掘技术的应用,深化财政数据的分析和利用。
(3)提供科学决策的数据支撑,为政策制定提供准确的依据。
4. 提升财政监督能力(1)建立健全的财政监督机制,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管和评估。
(2)利用数字化手段,实现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实时监控。
(3)加强风险评估和预警,规范财政支出和财务管理。
5. 加强财政服务能力(1)建立财政服务平台,提供便捷的财政服务。
(2)加强对社会各界的信息沟通和互动,提高财政服务的满意度。
加强数字财政建设,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作者:潘思思来源:《今日财富》2023年第28期本论文旨在探讨加强数字财政建设和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对数字财政建设和预算管理一体化的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建议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了推动财政管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针对数字财政建设中的数据安全风险、信息孤岛以及人员素质和能力短板等问题,建议加强数据安全保障、建设统一的财政信息共享平台以及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
对于预算管理一体化中的管理体制不完善、缺乏信息共享平台以及缺乏绩效评估机制等问题,建议完善预算管理体制、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以及强化绩效评估机制。
此外,还提出了加强技术标准的规范统一以及强化风险管理的建议。
本论文旨在为加强数字财政建设和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提供指导和参考,推动财政管理的现代化和高效运行。
一、绪论(一)研究意义隨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财政建设和预算管理一体化对于现代财政管理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数字财政建设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财政活动的电子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财政管理提供了更高效、更精确的手段。
预算管理一体化则强调将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等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预算管理整体效能的提升。
加强数字财政建设和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有助于提升财政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透明度,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财政决策的科学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研究目的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加强数字财政建设和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分析数字财政建设和预算管理一体化的特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和建议,本论文旨在为财政管理现代化提供指导和参考。
首先,加强数字财政建设和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对于提升财政管理水平、提高财政效益和服务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本文的研究目标包括探讨数字财政建设的特点、分析预算管理一体化的特点、确定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通过深入研究和论证,旨在为政府部门和财政管理机构提供决策支持,推动数字财政建设和预算管理一体化的顺利实施,推进财政管理的现代化和高效运行。
统一门户管理系统建设方案目录1 统一门户管理 (3)1.1 功能描述 (3)1.2 统一门户架构 (3)1.3 功能需求与初步设计 (4)1.3.1 统一用户及权限管理 (4)1.3.2 统一单点登录管理 (4)1.3.3 统一待办事项管理 (5)1.3.4 集中部署配置管理 (5)1.3.5 衔接业务模块的接口服务 (5)1.4 统一门户与CA的服务 (7)1.4.1 CA系统组成 (7)1.4.2 统一门户与CA的服务需求 (8)1.5 统一门户对项目相关业务的支持和准备 (8)1统一门户管理1.1功能描述随着财政办公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业务系统也越来越多,一个用户可能要使用多个系统,办公过程中需要在不同系统之间切换,而且每个系统都有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这样势必给工作带来不便。
基于平台的统一门户管理,要对纳入一体化系统的各业务子系统的账户和权限实行统一分配、分级管理;实现单点登录,系统内的每个操作人员,采用统一的登录方式和界面进入各业务子系统,并且实现统一的业务事务提醒功能,门户要有CA认证接口,能够方便与财政部统一研发的CA系统进行衔接。
1.2统一门户架构通过门户实现单点登录和待办事项提醒,用户只需要一次登录门户,就可以访问自己拥有权限操作的业务模块,从而解决用户之前使用多个模块需要在不同模块之间切换时多次登陆,而且每个模块都有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从而给工作带来操作不便的问题。
统一门户管理总体架构如下:省、设区市、县、乡各级财政及预算单位等用户图 1.2-1:门户管理总体构架1.3功能需求与初步设计1.3.1统一用户及权限管理统一用户及权限管理的建设是应用整合中的基础,可以说决定了应用整合建设的成败,是应用整合建设关键的一步。
目前业务系统建设不是统一的技术平台,用户管理、系统登录等自成体系,每套系统都有独立的用户管理,带来了系统使用和管理的复杂度和成本增加。
统一用户管理作为用户的认证、用户信息统一修改、用户密码修改的入口,包含用户、应用分配、同步等管理。
2024年财政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一、背景和目标2024年是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财政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趋势,提高财政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制定了2024年财政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
本总体方案的目标是建立健全财政信息化系统,提升财政管理效能,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高财政管理部门的服务质量和透明度。
二、建设思路和举措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财政信息化基础设施,包括网络、硬件、软件等方面的建设,提高数据存储、传输和处理能力,为财政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2. 建立全面覆盖的信息化平台:建设一个全面覆盖的财政信息化平台,实现财政各个环节的信息化管理,包括预算、执行、监管、统计等,形成全流程、全要素的财政管理体系。
3. 推进数据共享和交换:建立财政信息共享和交换机制,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数据对接和共享,实现信息互通,提高数据利用效率,避免重复录入和数据冗余。
4. 实施安全保障措施:加强财政信息安全管理,建立安全防护体系,保障财政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防止信息泄露和恶意攻击,确保财政业务的正常运行。
5. 提升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能力:建设财政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系统,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财政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提供决策支持和预测分析,优化财政资源配置。
6.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开展财政信息化培训和人才储备工作,提高财政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质和能力,增强他们对财政信息化建设的理解和支持。
7. 提高服务质量和透明度:通过财政信息化建设,提高财政管理部门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财政服务,提升公众对财政管理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三、实施措施和时间计划1. 第一年(2024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财政信息化平台,实现预算和执行环节的信息化管理,推进数据共享和交换。
2. 第二年(2024年):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建立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系统,推动财政监管和统计环节的信息化管理。
3. 第三年(2025年):完善财政信息化体系,加大对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提高对财政信息化的应用和创新能力。
财政部门的财政支出优化方案一、引言财政支出是财政部门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职责,其主要目标是确保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然而,怎样才能优化财政支出,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一直是财政部门面临的一个难题。
本文将探讨一些财政支出优化的方案,旨在提高财政部门的资金管理、资源分配和决策效果。
二、强化预算管理第一,建立科学的预算制度。
财政部门应该制定合理的预算流程,明确责任分工,规范预算编制的程序和要求。
同时,应该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控和评估,确保财政支出符合政策导向和合理性原则。
第二,加强预算动态调整。
财政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对预算进行及时的调整和修正。
在经济形势不确定性较高的情况下,动态调整预算可以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第三,加强预算执行管理。
财政部门应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此外,对于不能按计划执行的项目,要及时进行及时调整或者终止,以避免浪费财政资金。
三、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第一,优化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支出。
这些领域直接关系到公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稳定,财政部门应加大对这些领域的财政支持力度,确保公民享有基本的教育和医疗保障权益。
第二,加大对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
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财政部门应通过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和财政资金的投入,激发创新活力,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和吸引高层次的科技人才。
第三,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基础设施建设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财政部门应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提高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水平,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加强财政支出监督与评估第一,建立完善的财政支出监督机制。
财政部门应加强对财政支出的监督和管理,防范和惩治财政资金的滥用和浪费。
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对财政部门内部财务管理的监督。
第二,加强对财政支出效果的评估。
财政部门应定期组织对财政支出的效果进行评估,了解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和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优化和调整。
某市财政一体化平台系统建设情况汇报兴义市从XX年4月3日正式启动财政一体化平台建设工作以来,在财政部门、预算单位、银行和软件公司的共同努力下,于XX年10月9日,共计43家预算单位及26个乡镇全部联入财政一体化平台系统,实现预算执行、总账业务、工资统发一体化系统的上线运行,标致这我市财政信息化建设又上一个新台阶。
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主要得益于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州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精细组织的结果,更是从事财政业务工作的同志积极努力、默默奉献的结果。
下面将我市财政信息化建设和一体化平台系统推进实施情况作简要汇报:一、我市财政信息化建设情况1、硬件建设兴义市财政局局域网采用双网络,对内、外网络实现物理隔离,内网主要运行财政业务软件和业务数据传输。
现有数据服务器机房一个,UPS机房一个。
内外网采用物理隔离方式,内网IP地址段:10.100.222.*,网点数150。
2、财政业务应用系统兴义市财政原有业务应用系统10余个,自XX年10月兴义市财政应用支撑平台建设完成,将部门预算、指标管理、国库集中支付、总账系统、工资统发、公务卡管理、CA统一认证纳入了平台系统,其它在用系统还有非税收入收缴系统、乡财县管、村级财务、固定资产管理等系统以及省财政厅或财政部统一部署在公网上的会计资格管理系统、政府采购管理系统、社保资金管理系统、农补管理系统等多个财政业务应用系统均在正常使用。
3、网络建设兴义市财政网络经过几年的建设和信息中心人员队伍的壮大,目前已基本建成一个以财政局为中心,实现市直一级预算单位、乡财政所、人民银行国库和商业银行等多方信息共享的大网络系统。
核心业务网络覆盖财政局机关、43家市直单位、兴义市政务中心、26个乡镇、5家商业银行和人民银行国库科的全覆盖。
纵向连接部、省、州、市、乡五级财政网络。
兴义市财政局现有电信2M电信光纤连通州财政局,电信10M光纤连通省财政厅,电信10M光纤连通26个乡镇。
深化财政数字化改革实施方案为推进财政数字化改革,提高财政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强财政资金监管,保障财政收支的安全和稳定,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一、加强财政信息系统建设和优化1. 对现有财政信息系统进行全面评估,优化系统架构和功能,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稳定性。
2. 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如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提高财政信息的处理和分析能力。
3. 加强财政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机制,保障财政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
二、推进电子政务在财政领域的应用1. 推广电子票据、电子支付等电子化财政收支方式,减少纸质流程和手工操作,提高财政资金使用和管理的效率。
2. 建立电子票据和电子支付信息共享平台,实现财政数据的实时共享和监管。
3. 推动各级政府部门、财政机构和金融机构互联互通,实现信息流畅、快速和便捷的财政服务。
三、加强财政数据的采集、整合和利用1. 完善财政数据采集和整合机制,确保财政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2. 加强财政数据的分析和挖掘,提高对财政收入、支出和资金运行情况的监控和预测能力。
3. 推进财政数据开放共享,促进社会各界对财政数据的合理利用,提升财政透明度和公信力。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数字化能力1. 增加财政数字化改革相关岗位和人员配备,确保改革顺利实施。
2. 加强人员培训和培养,提高财政干部和工作人员的数字化素养和技能。
3. 打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数字化人才。
五、加强监督和评估,确保改革效果1. 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财政数字化改革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2. 定期对财政数字化改革的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3. 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动财政数字化改革取得实效。
通过以上实施方案的推进,将进一步促进财政数字化改革的深化,实现财政工作的现代化和智能化。
加强财政信息建设构建财政管理一体化信息平台
作者:郭妹玲
作者单位:河南省宝丰县会计管理局,467400
刊名:
现代商业
英文刊名:MODERN BUSINESS
年,卷(期):2009(32)
1.吕朝阳.赵兴.LV Zhao-yang.ZHAO Xing基于"两基"建设的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初探[期刊论文]-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6(5)
2.万照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实施乡村财政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思考[期刊论文]-中国集体经济2011(9)
3.苏勤科创新思路注重实效积极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期刊论文]-西部财会2009(12)
4.树林财政改革新航标:全面推进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期刊论文]-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09(4)
5.冯俏彬.Feng Qiaobin说说财政管理科学化和精细化[期刊论文]-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0(9)
6.张力洁以信息化推动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期刊论文]-西部财会2010(1)
7.姚孝贤对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认识[期刊论文]-西部财会2011(1)
8.毕瑞祥金财工程的信息化应用[期刊论文]-中国信息界2005(15)
9.贾康.孙洁推进财政管理科学化与精细化的思考和路径选择[期刊论文]-经济研究参考2008(58)
10.储敏伟.王莹.Chu Minwei.Wang Ying高等教育财政管理:我国的实践及改革方向[期刊论文]-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7(4)
本文链接:/Periodical_syjlr20093219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