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1、语文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章或语言文化的简称,其本义是语言文字。
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口头语言较随意,直接易懂,而书面语言讲究准确和语法;文学包括中外古今文学等。
而语文中的文章不但有文艺文(文学、曲艺等),还有很多实用文(应用文)。
2、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
语文课堂教学价值的价值体教学中,既要将语文知识与能力这一显性目标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需求。
又要能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隐性目标渗透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实践活动中,成为学生自身的感悟,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融合于语文一体。
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价值。
语文是什么排比句1、语文是色彩缤纷的花园,让人流连忘返;语文是意境深远的油画,让人惊叹不已;语文是旋律优美的音乐,让人听之动容。
2、语文书是美丽的百花园,让人流连忘返语文书是缤纷的画卷,让人身临其境语文书是温暖的阳光,让人身心舒畅3、语文书是广阔的草原,让人心生向往;语文书是无穷的宝藏,让人获益匪浅。
4、语文书是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语文书是简单的歌谱,让人朗朗上口;语文书是精干的教员,让人学识渊博。
5、语文书是一汪清泉,让人滋润心田;语文书是一抹凉荫,让人倍感舒适。
6、语文书是美味的佳肴,让人大快朵颐,语文书是动听的音乐,让人赏心悦目。
7、语文是一阵温暖的春风,是一场绵绵的春雨,是一杯香醇的咖啡,令人回味许久。
8、语文是清凉可口的泉水,让人清甜解渴;语文是芳香浓郁的咖啡,让人温馨浪漫;语文是新鲜味美的果汁,让人滋心润肺;语文是香气扑鼻的绿茶,让人神清气爽;语文是神态悠闲的白云,让人浮想联翩;语文是浪花飞溅的大河,让人心潮澎湃。
语文是精彩的动画,让人乐在其中.语文是美妙的画卷,让人大饱眼福.语文是动人心弦的歌曲 ,让人如痴如醉 ;语文是韵味无穷的景色 ,让人心旷神怡 ;语文是色彩艳丽的图画 ,让人称赞不已 ;语文是历史悠久的名胜,让人留恋往返.语文是久别重逢的故友,让人难舍难分.语文是美妙绝伦的音乐,让人陶醉其中.语文是一本有趣的书,让人难以忘怀.语文是神态悠闲的白云,让人浮想联翩。
语文是惟妙惟肖的国画,让人赏心悦目。
语文是朗朗上口的诗句,让人陶冶情操。
语文是荡气回肠的音乐,让人心旷神怡。
语文是清凉可口的泉水,让人清甜解渴;语文是芳香浓郁的咖啡,让人温馨浪漫;语文是新鲜味美的果汁,让人滋心润肺;语文是香气扑鼻的绿茶,让人神清气爽;语文是神态悠闲的白云,让人浮想联翩;语文是浪花飞溅的大河,让人心潮澎湃。
语文是和煦温暖的春风,让人心旷神怡语文是典雅高贵的银盘,让人浮想联翩语文是粗莽凌乱的大地,让人视野宽阔数学是奔流不息的河流,让人开拓创新语文是通往睿智的道路,让人的思想变得成熟语文是深不见底的洞穴,让人不知所踪.语文是芳香四溢的花朵,让人留恋忘返.语文是资源丰富的宝藏,让人挖空心思语文是香气扑鼻的绿茶,让人神清气爽;语文是浪花飞溅的大河,让人心潮澎湃;语文是神态悠闲的白云,让人浮想联翩语文是一道绚丽的风景,让人流连往返语文是知识的海洋,让人饱缆风帆。
语文中的三要素语文中的三要素是指“文、词、句”。
这三个要素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在学习语文时,我们需要分步骤了解这些要素,掌握它们的基本知识和运用方法。
第一步:了解“文”是什么“文”是指一篇完整的、有主题、有立意的文章。
学习文要掌握以下内容:1.文章的结构正文、开头、结尾,这是一篇文章的三个重要部分。
而在文章的正文部分,又要注意段落和篇章的结构。
2.文章的语言表达包括文采、思辨、想象、情感表达等方面的技巧。
学生需要不断地阅读优秀的文章,并且多思考,才能掌握文章的语言表达技巧。
第二步:认识“词”的作用“词”是句子中最小的语言单位。
学习词要掌握以下内容:1.词的基本构成词来源于字,含义来源于基本义和派生义。
词的拼写、读音、词义、用法等都是我们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
2.词的搭配和语法作用词在句子中的位置不同,语法作用也不同。
比如主语、宾语、谓语、定语、状语等等,这些语法成分和词的搭配关系需要我们认真学习。
第三步:了解“句”的构成和作用“句”是指由词组合而成的语言单位,相当于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内容。
学习句子需要掌握以下内容:1.句子的基本结构句子的结构包括句子成分和句子结构。
句子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补语、状语等。
句子结构包括简单句、复合句、并列句等。
2.句子的表达技巧句子的表达技巧包括修辞、变换句型、行文结构等方面。
通过不断练习,我们可以掌握句子表达的技巧,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文、词、句”是构成语文基本要素的三部分,掌握好这些要素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关键。
我们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累,才能更好地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
什么是语文_基本简介_学习方法什么是语文——基本简介及学习方法语文是指人类交流和表达思想的工具和媒介,是一门涵盖文字、词语、句子、篇章以及语言运用技巧的学科。
学习语文能够帮助人们有效沟通、解读信息、表达思想和情感,提升综合素养和思维能力。
本文将从基本简介和学习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基本简介语文,作为一门学科,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 广泛性:语文是全人类共同的交流工具和文化载体,几乎在世界各地都有使用。
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语言,但都属于语文的范畴。
2. 综合性:语文包括了文字、词语、语法、修辞等多个层面。
除了传统的阅读、写作外,还涉及到口语表达、听力理解等多个方面。
3. 文化性:语文与一国或一民族的文化紧密联系。
通过学习语文,人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传承自己的文化。
4. 发展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语文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
新词语的出现,语法规则的改变等都是语文发展的体现。
二、学习方法为了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和提高语文水平,以下是几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1. 多读书: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他类型的书籍。
通过阅读不同的内容,可以扩展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多写作:写作是语文学习中的关键要素。
可以写日记、作文、读后感等各种形式的文字表达,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
写作的过程中要注重语法和修辞的运用,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3. 练习听说:语文学习不仅仅是阅读和写作,还包括听力和口语。
可以多听一些有声书、演讲或者新闻节目,提高自己的听力理解能力。
同时,要多与他人交流,参加辩论、演讲比赛等活动,训练口语表达能力。
4. 注重语法:语法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它规范了词语和句子的用法。
要多做语法练习,掌握常见的语法知识,从而避免在写作和阅读中出现错误。
5. 多做题:通过做题可以帮助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可以选择一些语文习题册,或者参加一些语文竞赛,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和练习。
名词解释语文语文,泛指汉字的语言文化。
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语文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也是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
语文包含了汉字的学习、词语的理解、语法的掌握、古代文学的阅读等多个方面。
首先,语文可以理解为汉字的学习。
汉字是中国特有的文字系统,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学习汉字需要掌握字的结构、发音和意义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汉字,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中文的含义。
其次,语文还包括词语的理解。
词语是语文中的基本单位,通过词语,可以表达出具体的意思。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会词语的识别、记忆和应用。
同时,了解词语的搭配规律和用法,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语法是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法是规范语言结构和用法的学科,它包括了词语的搭配、句子的构造、语法的变化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语法,可以使我们的语言表达更加规范、准确,并且避免语病的出现。
除了基础知识的学习,语文还涉及了对古代文学的阅读和理解。
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学历史,古代文学作品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通过阅读古代文学作品,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文化和人民的思想情感,从而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语文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语文,可以提升我们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
总结而言,语文是汉字的学习、词语的理解、语法的掌握和古代文学的阅读等方面的综合学科。
通过学习语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中文的含义,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增加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正是因为语文的重要性,我们应该重视语文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关于语文的定义
一、语文的定义
语文是指汉语语言文字的研究、掌握和运用,它是人类智力文明及社会文明的基础,是人们运用汉语和文字交际传播信息的一种文化活动。
语文是人类思想文化与社会实践的重要表现形式和载体,是复杂的社会文明活动的精神基础和科学来源,也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精神。
二、语文的作用
1、语文是传播文化的媒介:语文是文化传播和繁衍的重要媒介,它不仅提供文字,更为人们提供思想文化的思想载体。
语文的文字可以用来记录历史,解读当下,预测未来,更重要的是,它也是了解社会现实的基本工具,是理解文化的重要基础。
2、语文是发展思维的基础:语文不仅可以帮助读者理解知识,
还可以帮助读者建立思维。
学习语文可以提高读者的判断能力,拓展思维,激发联想,培养创新能力,开发和探索思维潜力,从而提高思维能力和素养。
3、语文是传播思想的途径:语文可以帮助读者理解广泛的思想,丰富自身的信息和知识,开发自己的思想。
学习语文有助于增长读者的知识和理解能力,提高思想力量,在思想上有所作为。
- 1 -。
语文的知识点
语文是中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包括语文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写作表达和语言运用等内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语文知识点:
1.字词知识:包括词的构成、词义辨析、词汇拼写和词的用法等。
2.古代文学常识:包括古代文学作品、作者和流派的基本常识。
3.现代文学常识:包括现代文学作品、作者和流派的基本常识。
4.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的理解与应用。
5.阅读理解:包括对文章主旨、观点、细节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6.写作表达:包括作文的基本结构、段落的组织、修辞手法的应用等。
7.语法知识:包括句子成分、语法关系、语法错误纠正等基本语法知识。
8.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对仗、倒装等修辞手法的应用与理解。
以上只是语文知识点的一部分,还有很多其他知识点需要掌握和学习,希望这些内容能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你有具体的语文问题,我可以帮你解答。
语文是什么排比句导读:1、语文是色彩缤纷的花园,让人流连忘返;语文是意境深远的油画,让人惊叹不已;语文是旋律优美的音乐,让人听之动容。
2、语文书是美丽的百花园,让人流连忘返语文书是缤纷的画卷,让人身临其境语文书是温暖的阳光,让人身心舒畅3、语文书是广阔的草原,让人心生向往;语文书是无穷的宝藏,让人获益匪浅。
4、语文书是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语文书是简单的歌谱,让人朗朗上口;语文书是精干的教员,让人学识渊博。
5、语文书是一汪清泉,让人滋润心田;语文书是一抹凉荫,让人倍感舒适。
6、语文书是美味的佳肴,让人大快朵颐,语文书是动听的音乐,让人赏心悦目。
7、语文是一阵温暖的春风,是一场绵绵的春雨,是一杯香醇的咖啡,令人回味许久。
8、语文是清凉可口的泉水,让人清甜解渴;语文是芳香浓郁的咖啡,让人温馨浪漫;语文是新鲜味美的果汁,让人滋心润肺;语文是香气扑鼻的绿茶,让人神清气爽;语文是神态悠闲的白云,让人浮想联翩;语文是浪花飞溅的大河,让人心潮澎湃。
语文是精彩的动画,让人乐在其中.语文是美妙的画卷,让人大饱眼福.语文是动人心弦的歌曲 ,让人如痴如醉 ; 语文是韵味无穷的景色 ,让人心旷神怡 ; 语文是色彩艳丽的图画 ,让人称赞不已 ; 语文是历史悠久的名胜,让人留恋往返.语文是久别重逢的故友,让人难舍难分.语文是美妙绝伦的音乐,让人陶醉其中.语文是一本有趣的书,让人难以忘怀.语文是神态悠闲的白云,让人浮想联翩。
语文是惟妙惟肖的国画,让人赏心悦目。
语文是朗朗上口的'诗句,让人陶冶情操。
语文是荡气回肠的音乐,让人心旷神怡。
语文是清凉可口的泉水,让人清甜解渴;语文是芳香浓郁的咖啡,让人温馨浪漫;语文是新鲜味美的果汁,让人滋心润肺;语文是香气扑鼻的绿茶,让人神清气爽;语文是神态悠闲的白云,让人浮想联翩;语文是浪花飞溅的大河,让人心潮澎湃。
语文是和煦温暖的春风,让人心旷神怡语文是典雅高贵的银盘,让人浮想联翩语文是粗莽凌乱的大地,让人视野宽阔数学是奔流不息的河流,让人开拓创新语文是通往睿智的道路,让人的思想变得成熟语文是深不见底的洞穴,让人不知所踪.语文是芳香四溢的花朵,让人留恋忘返.语文是资源丰富的宝藏,让人挖空心思语文是香气扑鼻的绿茶,让人神清气爽;语文是浪花飞溅的大河,让人心潮澎湃;语文是神态悠闲的白云,让人浮想联翩语文是一道绚丽的风景,让人流连往返语文是知识的海洋,让人饱缆风帆。
形容语文的优美句子:
1.语文是醇香浓郁的咖啡,让人心生陶醉;语文是广阔无际的原野,让人心旷神怡;语文是瑰丽无比的山川,让人流连忘返。
2.语文,一个世外桃源;语文,一杯淡香贵茗;语文,一曲优雅舞曲,令人魂牵梦萦。
3.语文是一杯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语文是一幅美妙的画卷,让人身临其境。
语文是一条清澈的河流,让人心智开豁。
4.语文像一副美丽的山水画,让人回味无穷;语文像一把金钥匙,让人打开知识的大门;语文像一曲优美的音韵,让人心头的烦恼即刻散去。
5.语文,一个世外桃源;语文,一杯淡香贵茗;语文,一曲优雅舞曲,令人魂牵梦萦。
6.语文是一杯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语文是一幅美妙的画卷,让人身临其境。
语文是一条清澈的河流,让人心智开豁。
7.语文像一副美丽的山水画,让人回味无穷;语文像一把金钥匙,让人打开知识的大门;语文像一曲优美的音韵,让人心头的烦恼即刻散去。
8.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语文是色彩缤纷的花园,让人留连忘泛;语文是旋律优美的音乐,让人听之动容。
9.语文是色彩缤纷的花园,让人流连忘返;语文是意境深远的油画,让人惊叹不已;语文是旋律优美的音乐,让人听之动容。
10.语文是一道金黄的田野,让人饱受眼界。
语文是一个大大的
果园,让人硕果累累。
语文是一片广阔的蓝天,让人自由翱翔。
11.语文是我们于天际翱翔的翅膀,语文是万里戈壁荒漠中的清泉,语文是江南人家的红墙黛瓦。
什么是语文课程语文课程是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所学的一门基础课程,它主要涵盖了语言文字、文学知识和写作技巧等方面的教学内容。
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使其能够正确、流畅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增强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一、语文课程的内涵和重要性1. 语言文字教学语文课程首先包括语言文字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法、词汇和修辞等基本知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系统学习汉字的结构、读音和书写方法,学生能够准确无误地理解、书写和应用汉字,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2. 阅读理解教学语文课程还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阅读各种文本,如诗歌、小说、文章等,学生能够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思想,把握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关系,提高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阅读理解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语言经验,还可帮助他们拓展思维,培养良好的审美品味。
3. 文学知识语文课程还包含了文学知识的教学。
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习各种文学体裁和写作技巧,培养对文学作品的独特感悟和审美能力。
文学知识不仅能够开拓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潜能,还能够传达人类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4. 写作技巧语文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
通过分析优秀的文段和写作范例,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掌握不同文体的写作方法。
写作技巧的培养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
二、语文课程的教学方法和策略1. 教师引导和学生参与并重语文课程通常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通过提问、讲解和解读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学生也需要积极参与,通过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 多样化的教学资源语文课程借助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如教材、课外读物、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和案例分析,能够增加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苏秦个人档案:苏秦(前?——前317年),字季子,战国时期的洛阳(周王室直属)人,是与张仪齐名的纵横家。
苏秦最为辉煌的时候是劝说六国国君联合,堪称辞令之精彩者。
于是身佩六国相印,进军秦国,可是由于六国内部的问题,轻而易举就被秦国击溃。
生平简介:苏秦出身农家,素有大志,曾随鬼谷子学习纵横捭阖之术多年。
与张仪同出自鬼谷子门下。
他家庭贫苦,向秦国推销统一中国的策略,没有成功,盘缠花完了,衣服也破了,结果回家,妻子都不理他,向嫂子要口吃的,嫂子也看不起他。
于是他立志要做一番大事业,“锥刺股”的故事就是这么来的。
后来他改变策略,游说六国合纵抗秦,身任六国宰相。
衣锦还乡,他的嫂子和妻子跪在地上都不敢抬头看他。
苏秦的性格特点:特点总结+例子1、苏秦作为大游说家,其心理素质非常之高。
他在失意之时不会心灰意冷,而在得意之后也没有忘乎所以。
他不仅有学识,而且有顽强的毅力和冷静的心态。
例如:以下这篇文章是《苏秦之楚》,选自《战国策》。
原文:苏秦之①楚②,三日乃③得见王乎。
谈卒④,辞而行。
楚王曰:“寡人闻⑤先生若⑥闻古人。
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⑦寡人,曾⑧不肯留,愿⑨闻⑩其说。
”对曰:“楚国之食贵于⑾玉,薪贵⑿于桂,谒者⒀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
今令⒁臣食玉炊桂,因⒂鬼见帝。
”翻译:苏秦来到楚国,过了好多天,才见到楚王。
(苏秦与楚王)交谈完毕,就向楚王辞行。
楚王说:“我听到您的名声,就像听到古代贤人一样,现在先生不远千里来见我,为什么不肯多待一些日子呢?我希望听到您的意见。
”苏秦回答说:“楚国的粮食比宝玉还贵,柴禾比桂木还贵,禀报人员像小鬼一样难得见面,大王像天帝一样难得见面;现在要我拿玉当粮食,拿桂木当柴禾烧,通过小鬼见高高在上的天帝……。
”楚王打断苏秦的话,说:“请先生到客馆住下吧,我接受教导了。
”2、苏秦做事情非常努力,一旦他下定决心,目标明确。
就会不顾一切的努力完成。
他坚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例如:以下这篇文章是《苏秦刺股》,选自《战国策》。
讲的是苏秦苦读拜相的故事。
原文:苏秦乃洛阳人,学纵横之术,游说秦王,书①十上而不为②用③,资用匮乏④,潦倒而归⑤。
至家,妻不下紝,嫂不为⑥炊,父母不以为⑦子。
苏秦乃叹曰:“此皆秦之罪也!”乃发愤读书,曰:“安有说⑧人主而不得⑨者乎!”。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⑩。
后卒⑾合⑿齐、楚、燕、赵、魏、韩抗秦,佩六国相印。
译文:苏秦是洛阳人,学习合纵与连横的策略,劝说秦王,给秦王的信有十封以上但都没有被采纳,资金缺乏,穷困潦倒地回家了。
到了家,他的妻子不离开织布机,他的嫂子不为他做饭,他的父母亲也不把他当作儿子。
苏秦于是叹气说:“这些都是我苏秦的错啊!”就发誓要勤奋读书。
他说:“哪有劝说国君而不成功的人呢?”读书快要打瞌睡的时候,拿起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血流到了脚。
满一年后,赵王封他为武安将军,把相印交给他,大家都跟随在他后面,一起遏制强横的秦国。
最终联合了齐、楚、燕、赵、魏和韩国反抗秦国,佩戴了六国的相印。
3、满腹经纶,很有才华。
苏秦擅长于战略谋划、长篇游说和辩论,他所解决的问题都是当时国际上的首要问题或者一个国家的核心问题,对具体问题和局部问题的策略,他不是太感兴趣。
他游说时善于抓住要害和本质问题,单刀直入、鞭辟入里;富有逻辑性,说理清楚、极具信服力。
他也是最讲究语言修辞的说客,他的辞藻华丽、排比气势如虹、比喻夸张随手拈来,各种修辞手段应有尽有,可以说他是战国时代说客、谋士中的集大成者。
例如:以下这篇文章是《战国策·秦策一》,选择《战国策》。
原文: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6)“;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7)。
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8),愿以异日(9)。
”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不能用也。
昔者神农伐补遂(10),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11),尧伐驩兜(12),舜伐三苗(13),禹伐共工(14),汤伐有夏(15),文王伐崇(16),武王伐纣(17),齐桓任战而伯天下(18)。
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古者使车毂击驰(19),言语相结(20),天下为一;约中连横(21),兵革不藏;文士并饬(22),诸侯乱惑,万端俱起,不可胜理;科条既备,民多伪态(23);书策稠注,百姓不足(24);上下相愁,民无所聊(25);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辩言伟服(26),战攻不息;繁称文辞(27),天下不治;舌弊耳聋(28),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29)。
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
夫徒处而致利(30),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31),明主贤君,常欲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
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撞,然后可建大功。
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武立于上,民服于下。
今欲并天下,凌万乘(32),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今之嗣主,忽于至道,皆于教,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沉于辩,溺于辞。
以此论之,王国不能也。
”译文:秦惠王说:“寡人曾听说:羽毛不够丰满的鸟儿不可以高飞,礼乐法度不完备的国家不可以奖惩邢罚,道德修养不淳厚的君主不可役使百姓,政策教化不顺通的君主不可以号令大臣。
如今先生郑重地不远千里来到我秦国亲临指教,我希望改日再谈!” 苏秦说:“我本来就猜想大王可能不用我的策略。
从前神农攻打补遂,黄帝讨伐涿鹿并擒获蚩尤,虞尧攻打三苗,夏禹王攻打共工,商汤王灭夏桀,周文王攻打崇侯,周武王灭商纣王,齐桓公用战争而雄霸天下。
由这些事例来看,哪有不经过战争就行的呢?古代使者往来频繁而急切,宣称互相缔结盟约,谋求天下统一;合纵连横兴起,兵革不息;文士巧言善饰,诸侯混乱迷惑;事端纷起,无法梳理;法令条规都很完备,但百姓虚伪奸恶;文书政令杂乱繁琐,百姓生活贫苦不足;君臣上下都愁眉不展,百姓无所依赖;有漂亮的言辞,冠冕堂皇的理由,而战事却不能停息;讲求文辞末节,天下就无法太平。
因此说客的舌头说焦了,听的人耳朵都听聋了,却不见什么成效;实行道义讲究信用,天下人却不亲善。
于是废除文治而使用武力,召集并且礼遇敢死之士,制作好各种甲铠,磨光各种刀枪,然后到战场上去争胜负。
如果无所事事却想获取利益,安居不动却要使国土扩大,即使是五代五帝,三王,五霸,明主贤君,也常想坐着不动而获得这些,但形势却不允许,所以只有继续用战争达到目的。
距离远的就用军队互相攻伐,距离近的九短兵相杀,只有如此才能建立伟大功业。
所以,军队如果能得胜于外,那么国内民众的仁义就会高涨,君王的威权就会增强,在下的百姓就会服从统治。
现在假如要想吞并天下,凌驾于大国,使敌国屈服,控制海内,治理百姓,号令诸侯,实在是非用武力不可。
可是如今继嗣当政的君主,却忽视了这至上的道理,都不懂得教化人民,政治混乱,迷惑于花言巧语,热衷于辩论,沉溺于辩辞中。
以此说来,大王本来就不会实行我的策略。
”关于苏秦的其他故事:苏秦背剑中国古人历来爱佩剑,传说战国时苏秦游说六国合纵抗秦时,背后斜跨长剑用于防身。
苏秦以一己之力促成山东六国合纵,使强秦不敢出函谷关十五年,又配六国相印,叱咤风云。
所以,后人以“苏秦背剑“来命名武术定式,暗意其纵横捭阖之意。
苏秦的死因:第1种说法:苏秦为了恶化齐赵邦交,使齐广树仇敌,再劝齐王攻宋。
公元前286年,齐灭宋。
齐国力也渐渐疲衰。
同时由于奉阳君向齐索要封邑,齐赵关系又出现裂隙。
苏秦频繁的活动,终被齐王和齐大夫发觉。
齐王将苏秦车裂于市。
苏秦死时,年五十余岁。
第2种说法:燕易王的母亲,是燕文侯的夫人。
与苏秦私通。
燕易王知道这件事,却对苏秦的待遇更加优厚。
苏秦恐怕被杀,就劝说燕王:“我留在燕国,不能使燕国的地位提高,假如我在齐国,就一定能提高燕国的地位。
”燕王说:“一切听任先生去做吧。
”于是,苏秦假装得罪了燕王而逃跑到齐国。
齐宣王便任用他为客卿。
齐宣王去世,齐湣王继位后,齐国大夫中有许多人和苏秦争夺国君的宠信,因而派人刺杀苏秦,苏秦当时没死,带着致命的伤逃跑了。
齐王派人捉拿凶手,然而没有抓到。
苏秦将要死去,便对齐王说:“我马上就要死了,请您在人口集中的街市上把我五马分尸示众,就说:…苏秦为了燕国在齐国谋乱‟,这样做,刺杀我的凶手一定可以抓到。
”当时,齐王就按照他的话做了,那个刺杀苏秦的凶手,为了邀功,果然自动出头露面了,齐王因而就抓捕他杀了。
燕王听到这个消息说:“齐国为苏先生报仇,作法也太过分啦。
” 苏秦死后不久,他为燕国破坏齐国的一些事实才泄露出来。
苏秦的故事给我的启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只有知识才能丰富自己,武装自己。
一个人的就能挑战一个帝国,这,就是知识的力量。
一个人要有坚韧不拔的品格,才能够成就自己。
颜斶个人介绍颜斶,战国时齐国高士。
颜斶才华横溢、不沽名禄、坦荡正直,为了保持自身璞玉气节,不愿入仕为国效力。
个人主张:1、颜斶“士贵君不贵”的思想和“贵士”的人才观;2、颜斶“返璞归真”的老庄哲学,其真谛就是保持人的最淳朴本性和独立的人格,使之不受世俗的污染和侵蚀。
颜斶价值观的讨论:相比于苏秦,古往今来,更多的仁人志士更敬慕颜斶。
原因似乎很直白坦荡:颜斶面见齐宣王,不畏强权,态度不卑不亢,博辩之中,对齐宣王进行训导,全然流露出一种蔑视王侯,不事权贵的亢直态度,宣王最终妥协,羞愧,欲以厚遇待之,颜斶丝毫不为所动,断然请求辞去返邑。
在我们看来,某种程度上,颜斶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有些秉承老子的自然无为和辨证:他宁愿躬耕垄亩,清净恬淡以自虞,不以心为形役,形神俱全,在精神上追求的是一种璞玉的自然和高洁,不愿身在庙堂的樊笼里为名禄所染所辱。
他信奉“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的简约质朴的生活,更表现出他的超然脱俗,修身养性的高尚情操。
这种志趣秉性是很多贤人志士欲求而不可求的境界,我认为颜觸的归真返璞的人生观更值得我们学习我们无法不为颜斶的境界所折服。
这才是真正的隐士,具有知识分子的独立操守不畏权贵,亦不贪图富贵,恰好符合孟子所说“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标准。
他信奉“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的简约质朴的生活,更表现他的超然脱俗,修身养性的高尚情操。
颜斶提出士人的个人价值观重于国君的生命和王权,他鲜明的叛逆性格,不畏强权,不畏权势,不慕名利,坚守布衣本质,洁身自好,安守节操等气节,但也很难掩盖住颜斶消极入世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