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星宿与大地分野对应
- 格式:ppt
- 大小:6.71 MB
- 文档页数:28
司马迁的“天道”意识“天道”与史官思维天道,是指宇宙天体比如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的运行轨迹和变化规律。
知晓天道,是史官的职责之一,他们因职掌天道,也叫天官。
《史记》中的《天官书》就是司马迁对历代以来的天文知识进行的总结。
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将星空分成二十八星宿,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
它们的大小与位置相对不易发生变动,于是就成了坐标,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
同时,这二十八星宿对应陆地,各有分野: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观妖祥。
以十有二岁之相,观天下之妖祥,以五云之物,辨吉凶,水旱降丰荒之 ? 象。
以十有二风,祭天地之各,命乖别之妖祥。
凡此五物者,以诏救政,访序事。
①金、木、水、火、土五星不断变动,以二十八星宿为坐标,五星的运行位置和形状的正常和异常预示着相对应的地区或国家的兴福祸乱。
云气的变化也根据是否吉祥分为瑞气和妖气。
历代史官们通过观察星系累积了大量的自然知识,对天体出现的反常现象会很自然地联系到人间的祸福。
周初的人们更赋予了“天”人格意志,认为“天”具有公正无私的品质,它“惟德是依”、“福善恶淫”。
于是“天道”逐渐从单指日月星辰运动的自然规律抽象到社会规律,并且前者的意义渐渐淡出。
史官们密切观测天象,然后对照社会的人与事,渐渐探索出一些经过应验实证而形成的天人关系,即是“天道”,正如《周易》总结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长久的积累,史官们有了系统的关于“天道”的理论。
比如他们认为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人要积善行德才会得天庇佑等。
司马迁出生于史官世家,他说:昔在领项,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
其在周,程伯休甫其后也。
当周宣王时,失其守而为司马氏,司马氏世典周史。
②后面还谈到其父司马谈“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又说“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
”可以看出司马氏“世主天官”,拥有高深的天官知识,他对“天道”、“天人关系”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
中国古代星宿分野专论摘自:牧夫天文论坛天之文后经整理古迦勒底人创造了星区划分法,这就是星座。
我国古代也创造了自己的星区划分体系,人们为了认识星辰和观测天象,把天上的恒星几个一组,每组合定一个名称,这样的恒星组合称为星官。
各个星官所包含的星数多寡不等,少到一个,多到几十个,所占的天区范围也各不相同。
其星官数目,据初步统计,在先秦的典籍中记载有约38个星官。
《史记·天官书》中记载91个。
《汉书·天文志》中记载说:“经星常宿中外官凡一百一十八名,积数七百八十三星。
”张衡所著《灵宪》中云:“中外之官常名者百有二十四,可名者三百二十,为星两千五百,而海人之占未存焉。
”春秋战国时代,甘德、石申、巫咸等,各自建立了自己的星官体系。
到三国时代,吴国的太史令陈卓,综甘、石、巫三家星官,编撰成283官1464颗恒星的星表,并绘制成星图(该星表、星图早已散佚),晋、隋、唐继承并加以发展,我国的星区划分体系趋于成熟,此后历代沿用达千年之久,这其中最重要的星官是三垣、二十八宿。
三垣三垣即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
每垣都是一个比较大的天区,内含若干(小)星官(或称为星座),据《清会典》所载,甘氏、石氏、巫氏的划分互有不同。
各垣都有东、西两藩的星,左右环列,其形如墙垣,故曰为“垣”。
紫微垣是三垣的中垣,居于北天中央,所以又称中宫,或紫微宫。
紫微宫即皇宫的意思,各星多数以官名命名。
它以北极为中枢,东、西两藩共十五颗星。
两弓相合,环抱成垣。
整个紫微垣据宋皇祐年间的观测记录,共合37个星座,附座 2个,正星163颗,增星181颗。
它的天区大致相当于现今国际通用的小熊、大熊、天龙、猎犬、牧夫、武仙、仙王、仙后、英仙、鹿豹等星座。
太微垣是三垣的上垣,位居于紫微垣之下的东北方,北斗之南。
约占天区63度范围,以五帝座为中枢,共含20个星座,正星78颗,增星100颗。
它包含室女、后发、狮子等星座的一部分。
太微即政府的意思,星名亦多用官名命名,例如左执法即廷尉,右执法即御史大夫等。
中国的二十八宿、十二分野与黄道十二宫,俯察中国天文地理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年,但生活在地球上的我们观测天空的感受却并非如此,而是看到太阳用了一年的时间在天空中转动了一圈,这一圈太阳运动的轨迹,就是我们所经常说道的黄道(黄道原名天赤道,唐代改为黄道)。
古希腊人将这条黄道均匀分成了十二段,因其崇拜太阳神阿波罗,故而在每一段上都“建造”了一座宫殿,这也就是所谓的“黄道十二宫”。
是的,真实的传说和《圣斗士》里不一样,黄道十二宫守卫的不是女神雅典娜,而是他哥男神阿波罗。
黄道十二宫的名称与黄道附近的12个星座类似,即白羊宫、金牛宫、双子宫、巨蟹宫、狮子宫、室女宫、天秤宫、天蝎宫、人马宫、摩羯宫、宝瓶宫和双鱼宫。
这些事情是大家都已经很清楚的了,这里,也就无需赘言了。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中国古代的先民们,同样也将黄道的区域均匀的分成了十二段,称为十二次或十二星次,也有人称作十二分星。
其名称依次为星纪、玄枵、娵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
与古希腊不同,中国的周天十二星次,是先民观测岁星运动而确定的。
岁星即木星,古人很早就发现,木星大约十二年绕天空一周,便据此而创立了十二星次,以木星所在次来纪年。
先秦典籍中记载说:“武王伐殷,岁在鹑火。
”可见至少在商代末期,岁星纪年法已经广泛使用。
古代先民普遍认为,天上的形象可以象征人间的祸福,因此根据这十二星次,将地上的州国相对应,同样划分了十二个区域,使天地相对应,并据此来预测相应地域的吉凶灾祥,这一划分,称为十二分野。
其对应情况为:星纪(扬州,吴越)、玄枵(青州,齐)、娵訾(并州,卫)、降娄(徐州,鲁)、大梁(冀州,赵)、实沈(益州,晋)、鹑首(雍州,秦)、鹑火(三河,周)、鹑尾(荆州,楚)、寿星(兖州,郑)、大火(豫州,宋)、析木(幽州,燕)。
参阅《周礼·春官·保章氏 ●》郑玄注。
《周易·系辞》中说:“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我国古代的二十八宿及星图科学文化2008-03-31 16:48:04 阅读4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二十八星宿二十八宿是中国古代所创星区划分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古人把沿黄道、赤道附近的星象,划分成二十八个大小不等的部分,每一部分叫做一宿,合称二十八宿,又名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
印度、波斯、阿拉伯人古代也有类似中国二十八宿的说法。
中国古代为了认识星辰和观测天象,把天上的恒星几个一组,每组合定一个名称,这样的恒星组合称为星官。
各个星官所包含的星数多寡不等,少到一个,多到几十个,所占的天区范围也各不相同。
在众多的星官中,有31个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就是三垣二十八宿。
在唐代,三垣二十八宿发展成为中国古代的星空划分体系,类似现代天文学中的星座。
(三垣指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
紫微垣包括北天极附近的天区,大体相当于拱极星区;太微垣包括室女、后发、狮子等星座的一部分;天市垣包括蛇夫、武仙、巨蛇、天鹰等星座的一部分。
)古人将黄道附近的星空划分成若干个区域,称之为二十八宿,又将这二十八宿按方位及季节和四象联系起来。
张衡在《灵宪》中有一番描述:“苍龙连蜷于左,白虎猛据于右,朱雀奋翼于前,灵龟圈首于后。
”下面结合二十八宿在天空中的位置对宿名作一介绍。
二十八宿按东北西南四个方位分作四组,每组七宿,分别与四种颜色、五种四组动物形象相匹配,叫做四象或四陆,对应关系如下:东方苍龙,青色;北方玄武,黑色;西方白虎,白色;南方朱雀,红色。
最初是古人为比较日、月、金、木、水、火、土的运动而选择的二十八个星官,作为观测时的标记。
“宿”的意思和黄道十二宫的“宫”类似,表示日月五星所在的位置。
到了唐代,二十八宿成为二十八个天区的主体,这些天区仍以二十八宿的名称为名称,和三垣的情况不同,作为天区,二十八宿主要是为了区划星官的归属。
二十八宿从角宿开始,自西向东排列,与日、月视运动的方向相同: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萁;北方七宿:斗、牛(牵牛)、女(须女)、虚、危、室(营室)、壁(东壁);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七宿:井(东井)、鬼(舆鬼)、柳、星(七星)、张、翼、轸。
星宿分野历朝历代论述星宿分野的书很多,从《史记.天官书》到《晋书.天⽂志》以⾄于《辽史》《⾦史》,都有提及。
但是这些书中星宿与地理的对应不是失之偏颇就是指称不确切,对应不准。
⽐如它们常⽤的⽅法是以九州或诸侯国对应星宿,然⽽此⼆者都是⼀个地理范围,疆界在历史上或多有变迁,以此对应⽆法确切知道⼀个星宿对应地上的具体地点,所以这两种⽅法都很不恰当。
⾦星,古名明星、⼤嚣、太⽩。
光⾊银⽩,亮度特别强。
除了太阳和⽉亮外,是天空看起来最亮的天体。
⾦星最亮的时候达4.4等,⽐全天最亮的恒星天狼星还亮14倍。
⾦星于黎明见于东⽅叫启明(汉时避景帝刘启讳,⼜把⾦星称为开明),黄昏见于西⽅叫长庚。
《诗·⼩雅·⼤东》中说,“东有启明,西有长庚。
”古⼈认为启明与长庚是两颗星,所以给它起了两个名字。
其实它们都是⾦星,所不同的是出现的时间和位置不⼀样罢了。
⽊星,古名岁星或岁,有⼈认为甲⾻⽂中的岁字即指岁星。
五星之中,古⼈特别注意对⽊星的观测。
《淮南⼦·天⽂训》中记载道,“岁星之所居,五⾕丰昌。
其对为冲,岁乃有殃……故三岁⽽⼀饥,六岁⽽⼀衰,⼗⼆岁⼀康。
”古⼈把⽊星的周期与农事联系起来,可能因为⽊星和太阳活动周期相近。
⽊星⼗⼆年绕天⼀周,每年居⼗⼆次的⼀次,故名岁星。
并⽤岁星所在的次名作为纪年的标准。
⽔星,古名⾠星,离太阳最近,看上去总是在太阳两边摆动,离开太阳最远不超过三⼗度。
我国古代把⼀周天分为⼗⼆⾠,每⾠约三⼗度,故称⽔星为⾠星。
在新出⼟的《五星占》中,⽔星还有⼀个为其它书所没有⽤过的名称“⼩⽩”。
⽕星,古名荧惑。
以其红光荧荧似⽕⽽得名。
⽕星在天上的视运动,时⽽由西往东,时⽽由东往西,很迷惑⼈,故名荧惑。
⽕星⼜名罚星、执法。
《⼴雅·释天》中记载道,荧惑谓之罚星,或谓之执法。
⼟星,古名镇星。
⼟星每约⼆⼗⼋年绕天⼀周,每年进⼊⼆⼗⼋宿中的⼀宿,叫岁镇⼀宿,好象轮流坐着⼆⼗⼋宿⼀样,故名镇星。
中国古代的星宿分野与星占术在《周礼春官宗伯》中记载了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变动,以观天下之迁,辨其吉凶。
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观妖祥……'由此可见,保章氏的职责中,首要的是观测天象,已天象的变化与人间的事务联系起来,辨别吉凶。
并将天上的星辰与地上九州对应起来,观察对应于某地域的天星,这被称作分星,也叫做分野。
28宿对应的地域分野有多种,例如使用北斗星占时,就以北斗星中的每一星来对应不同地域,称作北斗分野。
另外还有五星分野,九宫分野,干支分野等,但影响比较大的就是28宿分野了。
李淳风在《乙巳占分野》中说'在天二十八宿,分为十二次,从斗宿开始,自西向东划分为十二部分,并依次命名为星纪、玄枵(xiāo)、娵訾(zou zī)、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
在地十二辰,配属十二国。
至于九州分野,各有攸系'。
在《晋书天文志》中最先给出了十二次的度数及对应的地理位置:4象,28宿,12次与九州对应表角亢氐三宿为星纪,对应于郑国,兖州;房心二宿为玄枵,对应于宋国,豫州;尾箕二宿为娵訾,对应于燕国,幽州;斗牛女三宿为降娄,对应于吴越,扬州;虚危二宿为大梁,对应于齐国,青州;室壁二宿为实沈,对应于卫国,并州;奎娄胃三宿为鹑首,对应于鲁国,徐州;昴壁二宿为鹑火,对应于赵国,冀州;觜参二宿为鹑尾,对应于魏国,益州;井鬼二宿为寿星,对应于秦国,雍州;柳星张三宿为大火,对应于周,三辅;翼轸二宿为析木,对应于楚国,荆州。
各封国与28宿对应在这之下还有更精细的分野,例如尾箕二宿对应的燕国幽州之地,具体包括凉州入箕中10度,上谷入尾1度,渔阳入尾3度,右北平入尾7度,西河,上郡,北地,辽西入尾10度,涿郡入尾16度,渤海入箕1度,乐浪入箕3度,玄菟入箕8度,广阳入箕9度。
不过这种精细的划分,在不同的记录中也有出入,所以这种星占的可靠性也没有多少。
28宿的分度但是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对分野的迷信是由来已久的,从目前的资料中可以追溯到西周甚至更早。
⾼中语⽂知识考点整理,古代⽂学常识知识点汇总 今天,⼩编就给⼤家整理了⾼中语⽂知识考点。
更多内容尽请关注店铺! ⾼中语⽂知识考点整理:古代⽂学常识之天⽂历法 古代⽂学常识介绍—天⽂历法 【星宿】 宿(xiu),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
《范进中举》:“如今却做了⽼爷,就是天上的星宿。
”“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
”古⼈认为⼈间有功名的⼈是天上星宿降⽣的,这是迷信说法。
【⼆⼗⼋宿】 ⼜叫⼆⼗⼋舍或⼆⼗⼋星,是古⼈为观测⽇、⽉、五星运⾏⽽划分的⼆⼗⼋个星区,⽤来说明⽇、⽉、五星运⾏所到的位置。
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
⼆⼗⼋宿的名称,⾃⻄向东排列为:东⽅苍⻰七宿(⾓、亢kang、氐di、房、⼼、尾、箕);北⽅⽞武七宿(⽃、⽜、⼥、虚、危、室、壁);⻄⽅⽩⻁七宿(奎、娄、胃、昴mao、毕、觜zT、参shen);南⽅朱雀七宿(井、⻤、柳、星、张、翼、轸zhen)。
唐代温庭筠的《太液池歌》:“夜深银汉通柏梁,⼆⼗⼋宿朝⽟堂。
”夸饰地描写星光灿烂、照耀宫阙殿堂的景象。
⺩勃《滕⺩阁序》:“物华天宝,⻰光射⽃⽜之墟。
”是说物产华美有天然的珍宝,⻰泉剑光直射⽃宿、⽜宿的星区。
刘禹锡诗:“鼙⿎夜闻惊朔雁,旌旗晓动拂参星。
”形容雄兵出师惊天动地的场⾯,参星即参宿。
【四象】 参⻅“⼆⼗⼋宿”条。
古⼈把东、北、⻄、南四⽅每⼀⽅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
东⽅七宿如同⻜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故⽽称为东官苍⻰;北⽅七宿似蛇、⻳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称为北官⽞武;⻄⽅七宿犹猛⻁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称为⻄官⽩⻁;南⽅七宿像⼀展翅⻜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称为南官朱雀。
【分野】 古代占星家为了⽤天象变化来占⼘⼈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
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
如⺩勃《滕⺩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中国古代天文学三垣四象九野二十八宿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将星空分成三垣二十八宿。
三垣为:上垣(太微垣)中垣(紫微垣)下垣(天市垣)三垣指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
紫微垣包括北天极附近的天区,大体相当于拱极星区;太微垣包括室女、后发、狮子等星座的一部分;天市垣包括蛇夫、武仙、巨蛇、天鹰等星座的一部分。
太微垣三垣的上垣。
在北斗之南,轸宿和翼宿之北,有星10颗,以五帝座为中枢,成屏藩形状。
东藩4星,由南起叫东上相、东次相、东次将、东上将(即室女座γ、δ、ε与后发座42);西藩4星,由南起叫西上将、西次将、西次相、西上相(即狮子座ζ、η、ζ、δ);南藩2星,东称左执法(即室女座ε),西称右执法(即室女座β)。
太微垣名称始见于唐初的《玄象诗》。
紫微垣三垣的中垣。
在北斗东北,有星15颗,东西列,以北极星为中枢,成屏藩形状。
东藩八星,由南起叫左枢、上宰、少宰、上弼、少弼、上卫、少卫、少丞(即天龙座η、ζ、ε、δ、λ、73,仙王座π,仙后座23)西藩7星,由南起叫右枢、少尉、上辅、少辅、上卫、少卫、上丞(即天龙座α、χ、ι,鹿豹座43、9、H1)左右枢之间叫“阊阖门”。
紫微垣名称最早见于《开元占经》辑录的《石氏星经》中。
紫微垣再细分成紫微左垣、紫微右垣、以及它们所包围靠近北天极的区域。
这裡北极是个星官,包括太子(北极一)、帝(北极二)、庶子(北极三)、后宫(北极四)、天枢(北极五,又名北极、纽星) 五星。
紫微左垣和紫微右垣亦称东垣和西垣。
垣即墙,是紫微垣的城墙,左右垣中的星皆為文官武将。
天市垣三垣的下垣。
在房宿和心宿东北,有星22颗,以帝座为中枢,成屏藩形状。
东藩11星,由南起叫宋、南海、燕、东海、徐、吴越、齐、中山、九河、赵、魏(即蛇夫座ε,巨蛇座μ,蛇夫座λ,巨蛇座ε、ζ,天鹰座δ,武仙座112、ν、κ、ι、δ);西藩11星。
由南起叫韩、楚、梁、巴、蜀、秦、周、郑、晋、河间、河中(即蛇夫座δ,ε、δ,巨蛇座ε、α、δ、β、γ,武仙座χ、γ、β)。
上古星宿与地域对应之科学性考释刘俊男载《农业考古》2008,(1)摘要:远古二十八宿与地域的对应同时符合如下两条规则:一、纬度对应规则,即古中国靠南的地域对应靠南的星宿,靠北的地域对应靠北的星宿;二、经度对应规则,即每月观察对应星宿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不受冬夏昼夜长短变化的影响,皆可在古代“中央时间”的上卯时(5:30左右)观测,只是应按经度位置变更12个观测地域,这不同的地域即对应不同的星宿。
今传之十二分野当源于商末周初,其划分原理是科学的。
关键词:二十八宿;十二分野;天地对应二十八宿、十二次与地域对应,是我国古代史书中的一大传统。
较早记载分野的是《国语·周语下》,云:“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岁之所在,则我有周之分野也”,直到清代编地方志,各地还有入某某宿多少度的说法。
可见,分野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理论。
古人没有测绘地图的精密仪器,最简单而有效的办法是通过天文来表达地理,因而将星宿与地域一一对应。
弄清这个原理,对于我们研究上古史极为重要,因为,地名常变动乃至消失,而用星宿来考察上古地望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尤其是研究传说史中的地名,如:黄帝所生之“寿丘”,虞舜避丹朱于“南河之南”,这类地名已很难从古地理书中找到答案,而用古天地对应的理论就能很好地解决。
而且上古的“东南西北”最先是表达时间“春夏秋冬”的,后来才用来表达地理方位,而古代春夏秋冬与建子、建丑、建寅这三正有关,这又影响到地理的“方位”,如上古的“东夷”有时并不指正东,而应指东南;上古的齐国,本来在正东,可《山海经》里称之为“北齐”。
总之,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重大。
那么,古人为什么建立这种对应?按什么原则建立这种对应?它是否科学?历代学者多有怀疑:“乃若天以阳动,地以阴凝,变主于上,祥应于下,北方之宿,返主吴越,火午之辰,更在周邦;且天度均列,而分野殊形,一次所主,或绵亘万里,跨涉数州,或止在阛内,不布一郡,而灵感遥通,有若影响,故非未学,未能详之”。
附录:有关四象、十二次、二十八宿知识
1、四象、二十八宿对应七曜、星期
星期:四五六日一二三
七
曜:木金土日月火水
东方青龙木:角宿亢宿辰氐宿房宿卯心宿尾宿寅箕宿
角木蛟亢金(龙) 氐土貉房日(兔) 心月狐尾火(虎) 箕水豹
北方玄武水:斗宿牛宿丑女宿虚宿子危宿室宿亥壁宿
斗木獬牛金(牛) 女土蝠虚日(鼠) 危月燕室火(猪) 壁水獝
西方白虎金:奎宿娄宿戌胃宿昴宿酉毕宿觜宿申参宿
奎木狼娄金(狗) 胃土雉昴日(鸡) 毕月乌觜火(猴) 参水猿
南方朱雀火:井宿鬼宿未柳宿星宿午张宿翼宿巳轸宿
井木犴鬼金(羊) 柳土獐星日(马) 张月鹿翼火(蛇) 轸水蚓。
古人的智慧:二十八星宿对应十二地支图在很早之前,古人们就开始了对星空的探索,他们对天上的星星进行划分,划分为二十八星宿,如何将它们与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对应起来,本期十二地支就带你去了解一番古人的智慧:二十八星宿对应十二地支图。
二十八星宿,又名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它把南中天的恒星分为二十八群,且其沿黄道或天球赤道(地球赤道延伸到天上)所分布的一圈星宿。
它分为四组,又称为四象、四兽、四维、四方神,每组各有七个星宿,其起源至今尚不完全清楚。
最初是古人为比较太阳、太阴、金、木、水、火、土的运动而选择的二十八个星官,作为观测时的标记。
“宿”的意思和黄道十二宫的“宫”类似,是星座表之意,表示日月五星所在的位置。
到了唐代,二十八宿成为二十八个天区的主体,这些天区仍以二十八宿的名称为名称,和三垣的情况不同,作为天区,二十八宿主要是为了区划星官的归属。
二十八宿的名称: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1、角宿:属木,为蛟。
为东方七宿之首,有两颗星如苍龙的两角。
龙角,乃斗杀之首冲,故多凶。
角宿值日不非轻,祭祀婚姻事不成,埋葬若还逢此日,三年之内有灾惊。
2、亢宿:属金,为龙。
是东方第二宿,为苍龙的颈。
龙颈,有龙角之护卫,变者带动全身,故多吉。
亢宿之星事可求,婚姻祭祀有来头,葬埋必出有官贵,开门放水出公侯。
3、氐宿:属土,为貉(即狗獾)。
氐,为根为本,如木之有根始能往上支天柱、往下扎深根,但当其根露现时即是冬寒草木枯黄之时。
《史记》记载:“氐,东方之宿,氐者言万物皆至也。
”氐宿是东方第三宿,为苍龙之胸,万事万物皆了然于心。
龙胸,乃龙之中心要害,重中之重,故多吉。
氐宿之星吉庆多,招得横财贺有功,葬埋若还逢此日,一年之内进钱财。
4、房宿:为日,为兔。
为东方第四宿,为苍龙腹房,古人也称之为“天驷”,取龙为天马和房宿有四颗星之意。
龙腹,五脏之所在,万物在这里被消化,故多凶。
房宿值日事难成,办事多半不吉庆,葬埋多有不吉利,起造三年有灾殃。
二十八星宿配对表,最准二十八星宿吉凶二十八星宿配对表之前我写了一篇有关十二星座和东方二十八星宿的。
原本只是普及一下国学,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为生在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渊博的而自豪。
没想到引起很多朋友的好奇,其中不乏一些有趣的问题,现在就于其中一些疑惑给予解答。
希望能对大家更好了解国学,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所帮助。
二十八星宿配对表,最准二十八星宿吉凶一、十二星座和二十八星宿有什么区别,如何划分的。
我之前讲过十二星座是以黄道区域划分的。
简单说就是太阳在天球上经过黄道的十二个区域,包括白羊座、金牛座、双子座、巨蟹座、狮子座、室女座、天秤座、天蝎座、人马座、摩羯座、座、双鱼座,虽然蛇夫座也被黄过,但不属占星学所使用的黄道十二宫之列,在占星学的黄道十二宫定义只是指在黄道带上十二个均分的区域。
二十八星宿配对表,最准二十八星宿吉凶黄道的关键点为每年的春分,将一年的时间平分十二等分。
太阳的位置位于哪个星座,对应出生人的性格就是什么星座。
虽然不一定每年3月21日都是春分(有时会是22日,涉及太阳历和太阴历的时间差,每隔若干年有所调整),但占星术偷懒,固定了3月21日作为十二星座起点,所以每年3月21日-4月20日,太阳位于白羊座,作为十二星座的起点。
一张简单的星座表,简简单单,明明白白告诉你所属于的星座。
二十八星宿配对表,最准二十八星宿吉凶星宿比星座复杂多了。
它把南中天的恒星分为二十八群,且其沿黄道所分布的一圈星宿分为四组。
以一宿代表一日,二十八宿代表二十八日,周而复始。
也就说每天都对应一个星宿值日,不查询对应的黄历绝难知道对应的星宿,仅仅这一点就让大多数人打退堂鼓,复杂太复杂了。
中国古代星宿主要用来对照地上的国州府地分野。
具体说就是把星宿对比如今省市区的分界。
例如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参宿是益州(今四川)的分野,井宿是雍州(今陕西、甘肃大部)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
南师讲述:二十八宿的分野(附:中国古代天文)【华夏星宿图】---------------------正文:过去我们把这个六十四卦方图,摆在中国的土地面上,再配合着天文,也像二十八宿的分野一样。
二十八宿与地面的关系,天文的名称叫做“分野”。
这意思就是说:天上的星宿照到中国某个地面,就把它那个星座与地面配合起来,这个配合叫做纳甲。
纳甲就是从天上星宿的变异状况,所反应分野地区的人事。
它也很灵验啊!你不要以为它是迷信、是乱搞的。
譬如过去人夜观天象,今天是三月某日,某一个分野的星座照到某一个地区,这个座突然一变,这个地区便会有大事发生。
这就是二十八宿纳甲的情形。
以前的人读古文,一定要读《滕王阁序》。
现在就不一定了,恐怕大家都没读过。
写这篇文章的王勃,他十三岁便做出这么一篇有名的文章。
一开始便说:“南昌故郡,洪都新府。
”那是很不容易的。
才十三岁的孩子,天文地理都那么熟了,这就是中国文化。
古人读书的范围也是很广博的,南昌就是江西,滕王阁在江西。
像我们年轻时出门,一定要特别经过江西,为的就是要看滕王阁。
到了南京特别要看秦淮河,看了以后等于到高雄去看爱河一样,一点也不感到可爱。
秦淮河也是一条臭水沟。
唐代的时候,南昌叫洪都。
下面一句是“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每句话不但押韵,文字也都对得很工整。
“南昌故郡”,故就是旧,旧对新,所以说“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分就是分野,怎么叫翼轸呢?翼是翼星,轸是轸星,在二十八宿里边,就分野说,翼星、轸星是属于江西地区。
它在中国的地理位置是“地接衡庐”,南面是湖南的衡山,北面是江西九江的庐山。
大家看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天文地理一切都熟得很,这就是中国文化旧式的教育,并不是不懂科学。
现在大家一开口就说现在学得很多,过去只读古文。
你不要开玩笑啦!过去读书要学的东西也多得很呢!过去一篇古文,它把天文地理、物理人事,一切都包括了。
譬如《滕王阁序》一篇,现在请你来解释看看,这篇文章里几乎把大学各科所有的东西,都包括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