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套种秋黄豆无公害栽培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86.18 KB
- 文档页数:1
2、确定原则生产单元宽度对于全田群体结构具有决定性意义,是构建合理群体结构和决定其他参数的前提。
各种类型的复合种植模式,在不同条件下,都要有一个相对适宜的宽度使其更好地发挥群体增产作用。
否则安排过窄,大豆玉米互相影响,特别是大豆减产更多;安排的过宽,减少了边行,玉米优势发挥不出来,或者密度显著下降,间套作优势丧失。
确定适宜的生产单元宽度,涉及许多因素。
一般可根据大豆玉米的品种特性、气候条件、用途、共生期长短以及农机具来确定。
玉米株型紧凑、矮小,大豆耐荫性很强,或者光照条件好的生态区,大豆玉米共生期短,有适合的小型农机具等,可适当缩小每个生产单元的宽度至2.0米;若光照条件相对较差,玉米品种株型偏松散,大豆品种耐荫性偏弱,或收割机整机宽度在2.4~2.6米,最大宽度可达到2.8~3.0米,但不能超过3.0米。
行比和行距配合,决定着两个作物各自的带宽,关系着大豆玉米的和谐生长、产量高低和品质好坏。
两个作物的行数要根据高位作物的边际效应和低位作物的受光状况来确定。
高位作物玉米表现为边际优势,仅从作物边际优势看,玉米带种2行最佳,行行具有边际优势,综合考虑农机配套、播种出苗、大豆玉米单产等因素,2~4行玉米在实践中都可行。
大豆为低位作物,受高位作物荫蔽,受光条件好坏决定了大豆产量高低,为了减小玉米对大豆的荫蔽影响,一是适度增加大豆行数,行数范围为2~6行,根据各生态区气候条件、带状复合种植类型、机具大小选择大豆适宜行数;二是缩小玉米带行距,高秆作物玉米行距40~60厘米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为减少对大豆遮荫选择下限,以40厘米为宜,矮秆作物大豆适度小于单作行距,一般为20~40厘米。
玉米带与大豆带间距大小影响两个作物枝叶根系相互交叉状况,决定着两个作物对光、肥、水竞争的激烈程度;距离过大减少作物的种植行数,浪费土地,大豆对玉米地下根系养分吸收的补偿效应不能实现;距离过小则加剧作物间地上部竞争矛盾,低位作物大豆光照条件差,严重影响大豆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也不利于机具作业和农事操作。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模式是一项充分利用玉米与大豆属同季作物,且生长特性互补的特点,实现单位面积玉米与大豆双增收,提高土地产出率的集约农业技术,也可称为立体农业。
传统间作套种虽能够提高土地产出,但无法实现机械化,经济效益不高,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模式不仅有效突破了这一瓶颈,使带状间作套种适应机械化作业、达到作物间和谐共生,还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节本增效明显。
客观上解决了玉米连年种植导致土壤钙化、病虫害大面积爆发的问题,真正实现了循环农业模式。
一、技术优势玉米和大豆属于喜温作物,适合种植玉米的地方就适合种植大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采取统一的栽插规格,适于发展机械化作业的大比例间作,大大提高土地生产率,确保了玉米、大豆协同增产,显著增加大豆产量,亩产大豆127.4kg;宽窄行比设计,增加玉米栽插密度,玉米边行通风透光良好,玉米、大豆高矮搭配,增加了田间通透度,病虫害发生几率降低,而通风透光率增加, 使光能利用率大大提高,比清种增加15%~20%,创造了增产的先决条件,玉米亩增产10%,充分发挥了玉米、大豆的增产潜力;玉米是耗地作物,大豆能培肥地力,大豆根瘤菌可为玉米提供氮肥, 每667㎡能固氮约3㎏,可减施化肥4~6㎏,玉米分泌的无氮酸类可为大豆根瘤菌提供基质,玉米与大豆搭配实现了种养结合。
二、技术模式要点1、品种选择与处理①品种选择对玉米和大豆的选择首先要是适合当地气候、成熟期适宜、适合机械化生产的品种,用于带状复合种植的玉米、大豆在品种组合上应进行精选、搭配,玉米选用紧凑或半紧凑型、耐密、矮秆(250cm)、穗大、抗倒和适宜密植的高产品种,以免叶片遮挡宽行间大豆;大豆选用耐荫性强、杆硬、抗倒伏、分枝较多、丰产性好的中晚熟大豆高产品种。
②种子处理播种前将玉米、大豆种子精选,去除虫食粒、病虫粒、破损粒、瘪粒,玉米种子用种衣剂烯效唑干拌种,大豆种子用含有杀虫、杀菌的多•福•克种衣剂拌种,阴干待播。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总结在我们的农村,种地可真是一门大学问,尤其是当我们提到大豆和玉米的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时。
说到这个,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种地也像做饭,配料搭配得当,味道才好!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聊聊这门“种地艺术”,看看它是如何给农民朋友们带来甜头的。
1. 什么是带状复合种植?1.1 简单介绍一下带状复合种植,其实说白了就是把大豆和玉米这两个“小伙伴”放在一起种。
就像我们平时喝酒时,必须配点小菜,不然光喝酒可不行。
这样种植的好处,简单来说,就是资源的合理利用。
玉米喜欢阳光,大豆喜欢湿润,两者结合,不仅提高了地块的利用率,还能相互促进生长,真是一举两得啊!1.2 优势大揭秘想象一下,阳光洒在田野上,绿油油的玉米和大豆并肩而立,显得多么和谐美好。
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玉米的根系可以为大豆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而大豆则能通过固氮作用,给土壤带来养分,真的是“兄弟齐心,其利断金”!2. 如何实施带状复合种植?2.1 种植准备实施这个技术,首先得做足功课,选好地块。
我们得挑选那些排水良好、阳光充足的地方。
然后,合理安排种植的时间,通常玉米早一点播种,大豆稍晚一些,这样可以避免“抢食”的情况。
你想啊,两个孩子一起吃饭,得让小的先来吧,不然大哥吃完了,弟弟就没得吃了!2.2 管理要到位种植后,管理也很关键。
要定期浇水,施肥,还得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尤其是玉米,一旦有虫子上门,那可真是“杯弓蛇影”,让人心慌。
而大豆则要防止豆荚虫等小妖精的入侵。
这时候,农民朋友们就得像个“侦探”,随时盯着地里的动静,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才能保证丰收。
3. 收获与反思3.1 丰收的喜悦等到秋天来临,金黄的玉米和丰腴的大豆一起迎来了丰收的季节。
那一片片稻田,简直就是“满载而归”的盛宴!每当看着丰收的果实,农民朋友们脸上的笑容,真是让人感受到那种“辛苦付出终有回报”的满足感。
3.2 总结与展望不过,种地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带状复合种植也有其挑战。
玉米大豆轮作实施方案
玉米大豆轮作是一种常见的农业种植方式,通过交替种植玉米和大豆,可以有
效地提高土壤的养分利用率,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下面将介绍玉米大豆轮作的实施方案。
首先,选择合适的地块进行轮作种植。
玉米大豆轮作需要选择土壤肥沃、排水
良好的地块进行种植,这样可以保证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提高产量。
其次,进行土壤改良和施肥。
在种植玉米前,需要对土壤进行改良,可以适量
添加有机肥和矿物肥,提高土壤的肥力,增加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
在大豆收获后,及时进行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为下茬玉米的生长提供养分。
接着,科学施肥。
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求,科学施用氮、磷、钾等肥料,合理搭配,避免养分浪费和土壤污染,提高施肥利用率。
然后,合理轮作顺序。
一般来说,玉米大豆轮作可以采取玉米-大豆-大豆-玉米
的轮作顺序,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作物产量。
同时,要注意避免连作或者同茬种植同一作物,以免导致土壤养分失衡和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
最后,科学管理和耕作。
在种植过程中,要科学管理作物,及时除草、松土、
灌溉等,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
在收获后,要注意及时清理田间杂物,做好田间卫生,减少病虫害的滋生。
综上所述,玉米大豆轮作是一种科学合理的种植方式,通过合理选址、土壤改良、科学施肥、合理轮作顺序和科学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土壤环境,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
希望种植者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制定玉米大豆轮作的实施方案,取得丰收的成果。
玉米间作大豆高产高效种植技术哎呀,说起种玉米和大豆,这可是个技术活儿,而且得有点耐心。
记得小时候,爷爷在地里种玉米,我就在一旁看,他总是说:“玉米和大豆是好搭档,一起种,产量高,效果好。
”那时候我还不懂,现在长大了,才知道这叫间作。
首先,咱们得选个好地儿。
土壤得肥沃,阳光得充足,还得排水好。
我爷爷的地儿就在山脚下,那土啊,黑得发亮,一脚踩下去,软绵绵的,跟踩棉花似的。
那种地,种啥啥好。
接下来,就是种玉米了。
玉米种子得选好,要那种颗粒饱满,颜色鲜亮的。
爷爷说,种子好,长出来的玉米才壮实。
种的时候,得挖个坑,把种子放进去,然后盖上一层土。
坑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得刚刚好。
爷爷说,太深了,种子发芽慢;太浅了,种子容易被鸟啄走。
种完玉米,就该种大豆了。
大豆种子也得选好,要那种个头均匀,颜色深的。
种大豆的时候,得在玉米行之间种,这样玉米和大豆就能互相帮助,一起长大。
爷爷说,大豆的根能固定氮,玉米就能吸收到,长得更好。
种完之后,就是浇水和施肥了。
浇水得看天气,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爷爷说,水多了,玉米和大豆容易生病;水少了,长势就不好。
施肥也得看情况,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
爷爷说,太早了,肥料容易流失;太晚了,玉米和大豆就吸收不到了。
最后,就是收获的时候了。
玉米成熟了,金黄金黄的,看着就喜人。
大豆也成熟了,豆荚鼓鼓的,一碰就掉。
爷爷说,玉米和大豆一起种,产量就是高,而且还能省肥料,真是一举两得。
现在,我爷爷年纪大了,种不动了,但是每次看到玉米和大豆,我就会想起他。
他总是说,种地就像做人,得有耐心,得细心。
玉米和大豆间作,不仅是技术,更是一种智慧,一种生活的态度。
玉米和黄豆套种技术玉米和黄豆是两种广泛种植的耐旱作物,在实践中,将其套种可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增加农民的收入。
本文将介绍玉米和黄豆套种技术。
一、选择品种玉米品种选择时应根据种植区的环境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早熟、高产、抗逆性强的品种。
黄豆品种选择应依据生长期、产量、抗病性等因素,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地条件的品种。
二、播种时间一般情况下,推荐在春季播种玉米,秋季播种黄豆。
在套种时,应根据品种选择和气候条件进行适当调整。
例如,在南方某些地区,由于气温较高,所以适合在晚春播种玉米和黄豆。
同时,在北方某些地区,由于低温和冷冻,往往需要在早春或稍晚播种。
三、施肥充足的肥料是保证套种作物生产稳定且高产的必要条件。
在施肥前,应充分了解土地的情况,了解土壤肥力,水分、PH值等,以便为植物提供充足的营养。
对于玉米和黄豆而言,宜采用有机肥料和化肥混合施用的方法,使作物能够充分吸收营养,保持健康生长。
四、种植密度在套种的情况下,应根据不同的品种选择相应的种植密度。
一般情况下,玉米的行距为60-70厘米,穴距为25-35厘米,并以每穴2-3粒种子为宜。
而黄豆的行距为50-60厘米,穴距为15-25厘米,并以每穴1-2粒为宜。
合理的种植密度可以有效地提高产量和作物质量。
五、病虫害防治玉米和黄豆生长期中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为保证作物的健康生长和高产,需要做好防治工作。
防治措施包括定期巡视和除草、预防和治理病虫害、及时施肥、灌溉和有机肥料应用等。
总之,玉米和黄豆套种技术既能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又能增加农民的收入。
然而,如何选择适宜的品种、施肥、控制病虫害等课题仍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因此,在套种的过程中,农民们应积极研究本地气候和土地的特点,并通过不断的实践尝试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黄豆和玉米套种植技术咱中国人种地那可是有老传统啦!就说这黄豆和玉米套种吧,那可是一门大学问。
你想啊,黄豆和玉米,一个矮矮的,一个高高的,站在一起就像一对好伙伴。
把它们种在一起,好处可多了去了。
先来说说黄豆,这家伙虽然长得不高,但是它的根可厉害啦!它能把空气中的氮固定下来,就像是一个小小的氮工厂。
这氮可是好东西呀,对玉米的生长那可是大有助益呢。
玉米呢,就像一个大哥哥,高高的,为黄豆遮挡一些阳光和风雨。
它们俩在一起,那真的是相得益彰。
咱种地的时候可得讲究点方法。
种的时候可不能太随便啦,就跟咱交朋友一样,得用心。
间隔要合适,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这就跟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一样,太近了会觉得挤,太远了又感觉疏远了。
然后就是管理啦。
浇水可不能马虎,不能让它们渴着呀。
就好像人渴了要喝水一样,它们也需要水分来滋润呢。
施肥也很重要,要给它们足够的营养,这样它们才能长得壮壮的。
还有啊,要注意防虫防病。
虫子可坏啦,就像小偷一样,会偷偷吃掉我们的劳动成果。
我们可得时刻警惕着,一旦发现有虫子的踪迹,就得赶紧想办法把它们赶跑。
黄豆和玉米套种,收获的时候那可真是让人开心呀!看着那满满的收获,心里别提有多美啦!这不就像是我们努力工作后拿到了丰厚的回报一样吗?咱老祖宗留下来的种地智慧可不能丢呀!这黄豆和玉米套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我们要把这种智慧传承下去,让我们的土地一直都能长出好庄稼。
所以说呀,这黄豆和玉米套种,真的是一门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和实践的技术呢。
咱可得好好对待它们,就像对待我们的宝贝一样,这样它们才能给我们带来好收成呀!这难道不是很有道理的事情吗?。
小麦,玉米,大豆套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小麦、玉米和大豆是常见的农作物,它们可以通过套作来实现高产高效的栽培。
以下是一些小麦、玉米、大豆套作的技术:
1. 合理选取套作品种: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生长周期相对短且产量较高的小麦、玉米和大豆品种进行套作,以实现最佳的产量效益。
2. 轮作方案设计:在田块中设定合理的轮作方案,通常采用小麦-玉米-大豆的轮作顺序。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比如小麦-大豆-玉米的套作方式。
3. 优化种植密度和行距:根据具体品种和土壤条件,合理确定小麦、玉米和大豆的种植密度和行距。
通过合理控制植株数量和间距,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
4. 管理和合理施肥:在整个套作过程中,要加强农田管理,包括定期翻耕、杂草控制、病虫害防治等。
同时,根据具体作物需求,合理施肥,确保养分的供应和平衡。
5. 种植后期的收获和储存:小麦、玉米和大豆的收获阶段需要注意合理的收割时间,以保证产量和品质。
同时,在收割后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储存,确保作物的质量和营养价值。
通过采取以上套作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小麦、玉米和大豆的产量和效益,实现高效、可持续的农业生产。
玉米黄豆套种技术技术文档玉米黄豆套种技术一、玉米黄豆套种技术的优势1、可以有效的提高作物耕种的抗病抗虫能力。
2、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套种可以利用得更有效。
3、可以减少土壤的破坏,减少采耕后土壤破坏情况。
4、可以有效的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二、玉米黄豆套种技术的基本要求1、土壤要求:玉米和黄豆适宜土壤肥沃、松质、肥力均衡、排水性好的深色土壤。
2、种植空间:在耕作前,需要细心的规划种植空间,以便把黄豆植株较大时期,玉米植株较小时期,两者可以共同发育。
3、种子的选择:种子要求新鲜,有良好的萌发率,穗粒发育顺利。
4、施肥:施用有机肥,玉米施用碳氮比较高的有机肥,黄豆施用较足的氮肥。
5、灌溉:新种植的玉米和黄豆要及时灌溉,保证土壤保持湿润,以利种子发芽,植株生长。
6、防治病虫害:要及时进行病虫害的预防,发现病虫害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以免影响玉米和黄豆的发育。
三、玉米黄豆套种的技术要领1、种植准备:在将两种作物套种之前,要充分准备,包括清除杂草、翻耕土壤、施肥、灌溉等。
2、套种种植:在准备工作完成后,可以开始将玉米和黄豆进行套种种植。
3、管理护理:要及时进行灌溉、施肥、除草、松土等护理工作,以保证作物正常的生长发育。
4、收获:当玉米和黄豆成熟时,即可进行收获,一般玉米收割的时间要早于黄豆。
四、玉米黄豆套种注意事项1、要采取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以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2、种子的播种深度要控制在3-4厘米,种植密度以促进两种作物良好的发育为原则,不宜过程太大的空间。
3、要观察套种情况,及时调整种植空间,以适应双种植株生长发育的需要。
4、要密切观察气象变化,在有雨的日子要加强管理,以免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
玉米与大豆套种第一篇:玉米与大豆套种玉米与大豆套种、间种栽培技术米豆间作技术,有两种方法:一、大豆田隔沟间作一埯多株玉米;二、大豆田横垄串带一埯多株玉米,两个方法共同体现在一埯多株,每埯株数的增减,因地而宜,达到水,肥、气、热、光的协调应用,最后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
一、增产优势与增产潜力光能利用率的高低,决定产量的高低。
作物群体光能利用率不仅与叶面积大小,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多少有关,也与群体植株总数,叶片角度,面积质数,种植方式有着密切关系。
大豆、玉米立体栽培定向种植,太阳幅射能利用比清种增加15%~20%。
两种作物种植在同一面积上,高矮形成了通风透气的走廊。
通过走廊,一方面增加了二氧化碳的供应,另一方面光线能直射在高棵作物的下部,同时由于矮作物的反向,田间漫射光也大大增强了。
此外,作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光多是长波光,早晚的光比中午的光长波光多,而主体栽培增强的光照比早晚的光照多,不仅光照强,而且光照质量好。
由此创造了增产的先决条件,光能利用率提高了。
二、发挥边行优势1、清种玉米,地边地头玉米棒大,粒好。
大豆边行,地头座荚数多,籽粒饱满。
农民总结叫边行优势。
立体栽培定向种植,把大面积清种玉米,大豆改变成地头边垄种植,通风透光,增加了二氧化碳的供给,光能利用率大大提高,充分发挥玉米的增产优势,挖掘玉米的增产潜力,极大地提高了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
2、营造优越的适应大豆生长的田间小气候。
玉米植株比大豆植株高,玉米形成了大豆田间的防风带,降低了水分蒸发,空气湿度大,光照辐射力强,使大豆在生长过程中光能利用率提高,光合作用好,营造了非常适应大豆生长的田间小气候,玉米叶片一致,方向一致,不影响大豆光合作用。
三、增产优势与经济效益1、隔沟间作,一埯多株。
一公顷地边垄垄沟种玉米,隔2垄黄豆一沟玉米,以此类推。
埯距有三种模式:(1)埯距1.2尺三株;(2)埯距1.5尺三株或四株;(3)埯距2.1尺四株或五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