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电影事业看中国文化危机
- 格式:docx
- 大小:17.24 KB
- 文档页数:2
课时2 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一、选择题1.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
由材料可以得出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A.必须利用好中外文化资源,实现创新B.必须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C.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定理想信念D.必须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答案 C解析“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体现的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定理想信念。
C正确,A、B、D虽然正确,但与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选C。
2.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这就要求繁荣文艺创作,要紧紧依靠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文艺发展之所以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因为( )①以人民为中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离不开人民③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和受益者④以人民为中心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 B解析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①错误;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④错误;人民群众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必须依靠人民,故②正确;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和受益者,故③正确。
3.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就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实践、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推出更多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精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为此我们必须( )①加强社会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②推动喜闻乐见大众文化的创作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发展指导④保障人民群众的一切文化需求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A解析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必须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故①正确;必须立足群众文化需求,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故②正确;③强调文化发展的方向,与人民群众为中心无关,排除③;文化发展要保障群众合理的文化需求,排除④。
第13课大众传媒的发展课程标准学习目标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了解中国报刊、影视、网络三个重要媒介形成、发展、繁荣的过程及有关史实。
对大众传媒的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能够全面、准确的理解。
对于四大媒介各自的特点和优势要能够正确认识。
报刊业的发展1.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外国人开始在中国创办报刊:第一份中文期刊是《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影响较大的有《中国丛报》《北华捷报》等。
2.中国人办报:19世纪中期以后,上海等城市陆续出现,其中最著名的是《申报》。
3.新兴政治派别重视报刊舆论工具作用(1)维新派创办《时务报》《国闻报》等宣传变法主张。
(2)同盟会创办《民报》,宣传三民主义纲领。
(3)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期间的《新青年》和《每周评论》,宣传科学与民主,介绍马克思主义。
(4)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创办《向导》《红旗》《新华日报》等,宣传民主革命主张。
4.新中国成立后,新闻出版业发展:著名的有《人民日报》《人民文学》《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等;改革开放以来,新闻出版业呈现前所未有的活力。
广播影视业的兴盛1.广播事业20世纪20年代,上海出现中国最早的广播电台,只在少数大城市有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广播事业发展。
2.电影事业(1)旧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1905年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是京剧《定军山》;首部在国际上获奖的是进步影片《渔光曲》;反映抗日战争的影片有《风云儿女》《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路云和月》等。
(2)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反映工农兵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的影片,如《渡江侦察记》《林则徐》《祝福》《大闹天宫》《李双双》等。
(3)改革开放以来的辉煌:弘扬主旋律的《西安事变》《大决战》《抉择》等受到好评,中国电影走向世界。
3.电视事业的发展(1)1958年北京电视台试播,是中国电视事业的开端,后更名为中央电视台;全国各地大发展;电视由黑白到彩色,从小屏幕到高清晰度大屏幕。
暨建党90周年,中国娱乐方式的改变引导语:有人把休闲看作是“生命中的一个绿色的后花园”。
如果在人生这个充满较量的舞台上拼搏得筋疲力尽的时候,总要找一个休憩的地方,用鲜花、绿地、微风来享受轻松快乐和生命中原本的质朴与精彩。
所以休闲娱乐对于我们的生活极其重要。
正文:回顾以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的90年娱乐场所变迁史,才更能够清晰发现中国人在娱乐方式、娱乐思维、娱乐观念等多方面的变化。
在上班的地铁、公交上,在打开电脑的办公室里,在悬挂了液晶电视的自家客厅里……通过各种各样的媒体工具,人们已经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娱乐,娱乐业如同空气一样,充斥我们身体所及的每一个空间。
梳理90年娱乐场所变迁史,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个古老国家在经过了传统与现代、集体与个人、封闭与开放等观念碰撞之后,娱乐在不同时期的真实存在形态。
1.传统的消遣-贵人的娱乐民国时期最流行的是京剧,其次是各种梆子戏和地方戏。
还有各种曲艺形式,但是品位不高。
电影、话剧、流行歌曲是少数达官贵人、有钱人和知识阶层的享受,普通百姓无缘问津。
1930年,杜月笙发的戏帖。
有钱人家在家里听“堂会”蔚为时尚,是娱乐也是摆谱儿。
2.洋风吹开国人眼中国在经历鸦片战争之后,被迫打开国门,西方的文化也随之传入中国。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方文化逐渐被人们认同和接受,传统文化娱乐生活方式抑或逐渐衰微、消亡。
从西方传入的电影便是典型的大众文化娱乐方式。
电影不仅增加了城市文化娱乐方式,还对人们起到了“睁眼看世界”之效,让他们看到了从未见过的外部世界,了解到了西俗文明,输入了西方的新思想,从而促进了人们心理态度、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自由开放的城市社会心理和社会风气因此逐渐形成。
同时,话剧也成为了崭新的大众娱乐方式。
话剧传入中国后,成为了一种新式的公众娱乐方式,不仅为城市民众的文化娱乐生活增添了一道光彩,也为中国戏剧注入了新鲜血液,使之逐渐走向现代化,同时也促进了城市社会的变迁。
弊与反驳1.电影过度商业化操作:前期宣传狂轰滥炸恶性营销、炒作眼球效应编造绯闻、争斗、事故、粗口、走光植入广告“贺岁片在宣传营销方面的进步,远远快于电影本身的进步。
这使得贺岁片在营销方面,产生了过度宣传、过度包装的现象。
”电影的粗制滥造现象依然存在,文化内涵的确实和人文精神的缺乏是的我国目前的电影制作往往沦为炫技派,缺乏品牌代表和创意。
当美国人根据我国的花木兰故事,将其拍成电影进入我国市场时,我国的创意产业基本为零。
(但《功夫熊猫》随后也在国内上映,填补了空白)2. 由《让子弹飞》引出的争议“中国电影不能以‘文化贫血症’来迎合票房GDP。
”尹鸿:“今天的娱乐早已超出低俗的水平。
而国产商业片为追求票房,娱乐观众的方式还是那么低级趣味。
手法显得很幼稚。
”尹鸿认为中国电影与欧美电影相比,还处在市场化的初级阶段,在商业诉求上显得太浮躁,太急功近利。
某些商业电影过度依赖明星资源,过度依赖商业炒作,过度依赖暴力色情,过度依赖插科打诨,难免出现叫座不叫好、养眼不养心、雅俗不共赏等负面现象。
这也导致电影文化品质受到影响,被过度山寨化搞得不伦不类。
3.商业电影赞美邪恶、颠倒黑白、混淆荣辱,用自然界的丛林法则取代人类历史发展的正义法则。
4.好莱坞电影的商业模式值得借鉴,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好莱坞电影发展的瓶颈,即创意的匮乏将为他们带来巨大的打击,特效的重复将降低他们影片的艺术水准。
同时也必须看到,好莱坞点应该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和美国所倡导和推行的全球化策略有关。
“美国的电视,美国的音乐,好莱坞电影,正在取代世界上其他一切东西。
”(后现代型已经具有文化消融于经济和经济消融于文化的特征)5.2010年,我国生产了500多部影片,所创造的效益仅相当于好莱坞一部《阿凡达》在全球获得的收益,这不得不让人担忧国产电影的前途和未来。
我们中国不缺文化,缺的是文化的提炼和内涵的锻造。
我们中国不缺故事,缺的是故事的整合和故事的再造。
【关键字】历史高考历史第一轮《古今中外的科技与文艺》专题测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清朝蔡澄在《鸡窗丛话》中写道:“尝见古骨肆,古铜方二三寸,刻选诗或杜诗韩文二三句,字形反,不知何用。
识者曰:此名书范,宋太宗(976—997)初年,颁行天下,刻书之式。
”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古代统治者非常重视科技成果的研发B.古代科技成果普及程度不高C.铜活字印刷取代了木活字印刷D.宋朝之后活字印刷术得到新发展2.宋代路振的《九国志》记载,唐哀帝时(10世纪初),郑王番率军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发机飞火”,烧毁该城的龙沙门。
这可以说明( )A.唐代战争时使用突火枪B.唐末军事上已使用火药C.火药促进了地理大发现 D.唐代火药已经传入欧洲3.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写道:“见善足以戒恶,见恶足以思贤。
留乎形容,式昭盛德之事;具其成败,以传既往之踪。
记传,所以叙其事,不能载其容;赋颂,有以咏其美,不能备其象。
图画之制,所以兼之也。
”下列说法与作者的观点不符的是( )A.图画有利于历史的传承 B.图画的内容有助于社会教化C.图画的功能不应该被夸大 D.图画与文字记载相比有优越性4.明代戏曲家毕尚忠在《新安毕氏会通世谱》中写道:“余居歙南万山中……弱冠时好戏文曲破,所编《七国志》、《红笺记》梨园子弟广传之,愧非儒者所习,抑亦当时士大夫之所尚也。
”该文化氛围对中国哪一个剧种的影响最为深远( )A.汉剧 B.徽剧C.京剧 D.黄梅戏5.(2017·福建质检,13)《三国演义》中有如下描述:“义军见严纲兵来,都伏而不动;直到来得至近,一声炮响,八百弓弩手一齐俱发。
”有人据此推断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
这一推断( )A.依据正确,结论正确 B.依据错误,结论正确C.依据正确,结论错误 D.依据错误,结论错误6.(2017·北京东城3月,14)右图为甘肃居延出土的汉代丝织“张掖都尉棨信”。
从中美电影产业比较看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趋势摘要:电影产业作为文化产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文化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电影产业与美国电影产业相比,明显存在创意缺少、科技运用不足、衍生品开发缺乏等问题,只有注重人才培养、营造创意氛围、提升科技水平、跨产业融合、形成完整产业链,才能有力促进中国电影产业乃至中国文化产业跨越发展。
关键词:中美电影文化产业发展趋势一、中美电影产业发展现状比较在社会全面快速发展的时代,当经济水平到达一定高度时,文化产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美国电影产业是文化产业的核心力量,对美国文化产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中国电影产业也在其自身发展的道路上大步前进,努力成为创、作俱佳的电影大国。
通过对比才能找准差距,明确发展方向,现将中美电影产业发展现状对比分析如下。
(一)美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
电影娱乐业是美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文化产业中已是非常成熟的一部分。
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再到风靡全球的好莱坞电影,美国电影以其独特的方式为人类打开了电影世界的大门。
它将美国人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包含其中,传播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
2011年,美国电影和唱片业的总产值为601.5亿美元,剔除唱片行业之后,预计美国电影产业总产值为507.2亿美元,在美国GDP的比重约为0.3%。
按中国文化传媒产业的定义,美国电影产业在文化传媒产业中的比重为11.78%。
同时,判断一部电影成功与否或者整个电影产业发展状况的标准,都离不开票房数字的直接体现。
2015年,在除美国外的全球电影市场——国际市场票房前50名的电影中,美国或以美国为主导的电影占据了35席。
过去十年中美国电影产业的收入结构一直维持在较稳定的状态,其中,电影的海外收入稳占整体收入的50%,国内票房收入占约13%,约37%的收入由电影后市场贡献。
而票房收入又在美国电影业占国内总收入的20%~30%,近80%的收入来自于扩窗发行和衍生品收入,其中以DVD等版权收入占比最高。
从中外影视发展看中西方文化差异——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一.中国影视发展之路这个世界有了光,然后有了影。
电影是一种能够将光影关系玩弄得最出神入化的现代发明。
有人认为,如果要谈电影,就要上溯到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及之后出现的皮影戏。
但是,真正有意义的电影,不是发明自中国,而是科技发达的近代欧洲。
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馆放映成功之后,正式标志着电影时代的来临。
既然中国与电影的发明无缘,那中国电影发展就由电影放映开始。
1896年,卢米尔兄弟雇用了二十个助手前往五大洲去放映电影。
就是这样,电影这种拥有艺术和商品双重价值的文化产品,在西方商人扩大市场商业策略推动下,传入了中国。
随后,很多欧美商人见中国的放映业有利可图,纷纷来华投资。
他们经营放映业,修建及发展连锁式影院,甚至在中国建立电影企业,摄制影片。
由1896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虽然外商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国电影活动的开始。
1903年,德国留学生林祝三携带影片和放映机回国,租借北京前门打磨厂天乐茶园放映电影。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为了向京剧老旦谭鑫培祝寿,拍摄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剧《定军山》的部份场面。
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历经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革命战争时期,新中国建设时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等各个历史阶段;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到数字,从传统到现代的技术变革进程。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电影都留下了优秀的代表作:20年代拓荒时期,有《孤儿救祖记》等关注社会改造的进步电影;抗日救亡时期,有《狂流》《中华儿女》等鼓舞斗志、弘扬爱国主义的影片;抗战后,《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又深刻揭示社会矛盾和本质,形成现实主义的创作潮流。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间,涌现出《白毛女》《祝福》《林家铺子》等一大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秀作品,塑造了一大批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银幕形象,形成了新中国电影发展的第一次高潮;经历十年文革浩劫,中国电影走出低潮,拍摄出《小花》《人到中年》等一大批反映改革实践、针砭社会时弊的优秀影片。
新高考八省联考2021届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语文预测模拟卷 B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北斗”覆盖琼宇,“天问”寻访火星,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使悠远的古老传说塑形于“当代神话”,令科幻和现实更紧密地交织于中国人的日常。
科幻作品发展至今,“强设定”和“高概念”已然不再新鲜,与视觉冲击力强劲的特效相比,科幻电影中的“科幻精神”与“人文内核”中那些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人性叩问、社会思辨、生活点滴,才更为引人共鸣、震撼心灵。
想象未来的边界,正是为了看清当下令观众从一部科幻作品中,得以看见未来、看见众生、看见自己。
唯有生根于现实,寻找到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科幻之路,才是中国科幻文化和相关文学、电影等作品创作在新阶段的必由之路。
对科幻电影而言,技术铸其形,思想赋其魂,用中国人的东方智慧,讲述中国人自己的生命故事,以人类共有的情感连接全世界的命运共同体,绝非“技术层面”可以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从世界文明的疆域中寻找到属于我们自身文化在新时代关于“未来”的定义和定位。
这一切绝不仅仅是科幻文化或相关产业的一时之功能够抵达,而需要更为漫长的时光与积淀,更多经济建设者、文化建设者与多方面行业人才共同凝心聚力。
在文化教育层面,一批文化研究学者和身兼创作者与研究者的青年作家们,正积极滋养着科幻文化与大众趣味的沃土;与科幻相关的文化学科与研究单位相继开设,并持续发展、培育人才、增强影响。
文化争鸣与产业发展交相辉映,才能更好地令科幻文化与产业蒸蒸日上。
展望前景,从“一纸文件”到“一种常态”,从一部作品的“精彩”到一个时代“经典”中囯科幻的新征程,绝非是某个阶段的暂时性突破或模式化重复,而是需要多维且全面的结构性发展。
人类的想象从未停止,有关梦想的故事讲述无尽,而科幻的事业终将薪火相传。
(摘编自覃皓珺《中国科幻:古老传说成就当代神话》,《光明日报》2020年10月28日)材料二:现人类世的科幻文学又可以称为近人类世科幻,指发生在与人类世开端不远的现在和近未来的科幻故事,这类故事更多的是反映现实人类遇到的或即将遇到的人与自然的问题。
从中国电影事业看中国文化危机
20103126 陈然放眼世界,经济全球化、经济文化一体化已成为发展的主旋律,文化越来越明显地改变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都纷纷把提升文化竞争力作为增强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
在美国、日本、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文化话语权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
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把我国真正建设成为世界文化强国,应当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国家文化话语权,注重文化话语权的结构优化,大力提升我国的文化话语权。
事实上,中国不少的文化产品尚处于国际文化交流的“低端”和“表层”,难以进入西方主流文化圈,难以产生像《泰坦尼克号》《功夫熊猫》在中国这样巨大的影响力,中国文化产品不得不面对“影响力”和“传播力”有限的现实。
问题不在于花木兰、功夫熊猫等中国文化元素经美国影视再创作赚取了多少票房,而是经过其创意和传播,原本经典的中国传统文化形象被置换植入西方的价值观。
西方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生产方式以及社会心理、价值判断,植入经典文化样式,发挥其教化、审美、消费功能,在表层的娱乐之后实现的是一种心理渗透。
建设我国文化话语权的优势在于,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正在大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包括文化事业;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不断增强,为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日益雄厚的物质基础。
同时,我国能够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集中力量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话语权和文化软实力。
但也要看到,我国的文化话语创新能力、传播能力特别是国际文化话语议题设置能力还有待提高,全球范围内文化话语权“西强我弱”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
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际,提出增强我国文化话语权的科学思路与有效对策,借助文化传统、文化特色和文化优势,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开发、利用和整合文化资源,创新文化话语,不断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阅读书目:《中国电影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