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特产业灾后恢复生产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5
灾后恢复生产是指在自然灾害或其他灾难发生后,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恢复受灾地区的生产活动,以促进经济的恢复和社会的稳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灾后恢复生产措施:
1. 修复基础设施:包括修复道路、桥梁、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以确保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
2. 提供资金支持:政府可以提供贷款、补贴或其他形式的资金支持,帮助受灾企业和个人恢复生产。
3. 重建住房:对于因灾失去住房的人员,政府可以提供住房重建的支持,以确保他们能够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4. 促进就业:政府可以通过创造就业机会、提供培训和技能提升等措施,帮助受灾地区的居民重新就业。
5. 重建农田和农业设施:对于农业受灾的地区,政府可以提供种子、农药、农机具等支持,帮助农民恢复农田和农业设施。
6. 促进产业升级:在灾后恢复生产的过程中,政府可以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
力。
7. 加强灾害防范和应急管理:灾后恢复生产的同时,政府还应加强灾害防范和应急管理能力,以减少灾害对生产活动的影响。
总之,灾后恢复生产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通过修复基础设施、提供资金支持、重建住房、促进就业、重建农田和农业设施、促进产业升级等措施,来恢复受灾地区的生产活动,实现经济的恢复和社会的稳定。
林场救灾复产情况汇报
自从林场遭受灾害以来,我们林场的全体工作人员齐心协力,积极投入到救灾和复产工作中。
经过不懈努力,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具体情况向上级汇报如下:
一、救灾情况。
灾害发生后,我们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投入到灾害抢险工作中。
我们对林场内受灾面积进行了详细调查,及时清理了被倒伏的树木和杂草,确保了林场内的基本秩序。
同时,我们还对灾害造成的设施和设备进行了全面检修和维护,确保了林场的正常运转。
二、复产情况。
在救灾工作取得初步成果后,我们立即着手开展复产工作。
我们加强了对幼苗的培育和管理,确保了幼苗的生长健康。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土壤的保护和修复工作,确保了土地的肥沃和适宜种植。
在复产的过程中,我们还积极引进了一些新技术和新品种,以提高林场的经济效益和生产力。
三、未来计划。
在救灾和复产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对林场的管理和维护,加大对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提高林场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推动林场的发展和建设。
四、结语。
在救灾和复产工作中,我们全体工作人员齐心协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林场的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益,为林业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就是我对林场救灾复产情况的汇报,请上级领导审阅。
如有不足之处,还请指正。
感谢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
灾后恢复林业生产重建规划方案范文一、背景介绍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林业作为人类社会中的重要部分,也时常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如森林火灾、风灾、洪灾等。
这些灾害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还导致了林业生产的严重中断。
二、需求分析灾后恢复林业生产重建的目标是恢复受灾地区的生态环境,重建受灾地区的林业基础设施,同时保障受灾地区的林业生产能力。
根据灾情评估和需求分析,灾后重建的主要需求包括:1. 生态环境修复:受灾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需要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修复,包括重新植被、控制土壤侵蚀等。
2. 基础设施重建:受灾地区的林业基础设施如工棚、储木场、道路等也遭受了严重破坏,需要进行重建和修复。
3. 人员培训:受灾地区的林业从业人员可能由于灾后重建的需要而发生变化,需要进行相关的培训和人员调配。
三、重建方案为了有效地恢复林业生产并提高灾后重建的效果,我们制定了以下重建方案:1. 生态环境修复:(1)进行生态环境评估:在重建之前,进行生态环境的评估以确定受灾地区的植被、土壤等情况,为后续的修复工作提供依据。
(2)植被恢复:根据评估结果,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植被的恢复,如进行造林、种植具有抗逆性的植物等。
(3)控制土壤侵蚀:受灾地区可能存在土壤侵蚀的问题,需要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如进行植被覆盖、修复水土保持设施等。
2. 基础设施重建:(1)进行基础设施评估:对受灾基础设施进行评估,确定需要重建和修复的设施,如工棚、储木场、道路等。
(2)重建和修复基础设施: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重建计划,对受灾基础设施进行重建和修复,确保其能够恢复正常运转。
(3)优化基础设施布局:根据灾后重建的需要和林业生产的要求,对基础设施的布局进行优化,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能力。
3. 人员培训:(1)培训需求评估:评估受灾地区的人员需求,确定需要进行培训的人员类型和培训内容。
(2)制定培训计划: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的形式、内容和时间,并组织实施。
2023年灾后恢复林业生产重建规划方案一、背景分析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重,自然灾害也日益频繁,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特别是2022年,在我国许多地方频发的洪涝、山火等灾害,严重破坏了林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给林业生产带来了重大困难。
为了恢复林业生产,保护生态环境,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对林业资源的需求,制定2023年灾后恢复林业生产重建规划方案至关重要。
二、总体目标1. 恢复灾后受损或毁坏的林木,使受灾地区的森林面积恢复至灾前水平,并建立健全的保护机制;2. 加强林木种植和培育工作,提高林木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3. 加强生态保护,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4. 加大林业科技研发力度,提升林业生产技术水平;5. 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6. 实施森林防火和灾后恢复监测预警体系,提高抗灾能力。
三、具体措施1. 加强修复和保护受灾地区的森林资源:重点修复受灾针叶林、阔叶林和湿地等生态系统,采取种子、苗木等人工修复措施,保护已有的森林资源,加强森林灾害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森林灾害的扩大。
2. 大力发展林木种植和培育工作: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对优质苗木的培育,推广育苗先进技术,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加强对母树的选育和保护,提高种苗的质量。
3. 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建立完善的火灾防治体系,加强对重点林区的巡查和管理,提高林区人员和装备的执勤水平;加大对森林防火设施的投入,提高森林防火能力。
4. 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和生态脆弱区的保护,禁止砍伐和滥采林木,推动退耕还林、草原固碳等生态修复措施;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切实防止非法猎捕和走私活动。
5. 推动林业产业发展:通过改善农村林业基础设施,提高农村林业生产水平;鼓励农民参与合作林场、林下经济等经营模式,增加农民收入;发展林产品加工业,提高产品附加值。
6. 推进科技研发:加大对林业科技研发的投入,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林业科技成果;推广适用的林业生产技术,提高森林经营和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023年灾后恢复林业生产重建规划方案一、背景和目标2023年,我国遭受了一场严重的自然灾害,这场灾害严重破坏了国家的林业资源,给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为了尽快恢复林业生产,重建受损的林业资源,制定一份明确的规划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此次规划的总目标是在2023年底前恢复受灾地区的林业生产,实现受灾前的林业资源水平。
具体目标包括:1) 恢复和重建受损的林地,确保森林覆盖率恢复到灾前水平;2) 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推动生态环境恢复;3) 增强林业经济效益,提高林业产业的发展水平;4) 建设完善的灾害防治体系,以应对未来的灾害。
二、重建方案1. 林地恢复灾后,针对受损的林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恢复方案,包括进行种苗培育、疏伐和抚育、土壤修复等措施,以尽快将受灾的林地恢复到可持续的生产状态。
同时,加强林地保护,严格控制非法采伐和破坏行为,确保林地的安全和完整性。
2. 生态恢复在灾后重建中,要将生态恢复作为重要任务,重点保护和恢复受灾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通过土地整理和重建工程,修复灾后林地的植被和土壤,建立恢复区域生态功能的生态系统,提供适宜的生境条件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
3. 林业经济发展灾后恢复林业生产不仅是为了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也是为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因此,要在重建中注重发展林业产业,提升林业经济效益。
通过加大对林业企业的支持,提供贷款、补贴等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增加投资,扩大产能,完善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4. 灾害防治体系灾害无法完全避免,但我们可以通过建设完善的灾害防治体系来减少灾害的损失。
在重建过程中要加强灾害预警机制的建设,提高灾害监测和预报能力,及时发出预警,减少人员损失。
同时,要加强灾后恢复和防灾工程的建设,提高抗灾能力和应对能力。
三、管理和监测为了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和监测机制。
包括成立专门的工作组织和机构,负责统筹协调,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和任务分工。
2023年灾后恢复林业生产重建规划方案一、灾情分析2023年,我国发生了一场严重的自然灾害,造成了广泛的破坏,特别是对林业生产造成了重大损失。
灾情的主要特点包括大面积的森林火灾、洪涝灾害以及山体滑坡等。
这些灾情对林业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给当地经济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二、目标与原则恢复林业生产,重建林业资源,是重建工作的重要任务。
在制定规划方案时,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明确目标和原则,确保灾后林业生产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1. 目标(1)恢复林业生产,使受灾地区的林业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2)重建林业资源,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3)提高林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促进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原则(1)科学规划,根据实际情况和资源特点,确定恢复重建的内容和方向;(2)注重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3)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林业的恢复和重建;(4)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外的经验和技术,提高灾后林业生产的能力。
三、恢复重建的主要内容1. 灾后森林火灾的恢复(1)加强森林火灾的监测和预警系统,提高火灾的防控能力;(2)完善森林火灾的应急救援体系,提高灭火效率和减少损失;(3)加强森林防火道路和设施的建设,提高防火的能力;(4)加强森林植被的恢复和保护,加强森林防火设施和设备的更新与维修。
2. 洪涝灾害的恢复(1)加强水土保持和河流治理,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2)完善防洪工程,提高防洪能力;(3)加强洪水监测和预警系统,提高应对洪涝灾害的能力;(4)加强受灾地区的供水和排水设施建设,提高灾后恢复和重建的能力。
3. 山体滑坡的治理(1)加强山地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系统,提高山体滑坡的防控能力;(2)加强山地地质灾害的防治技术研究和推广,提高防治效果;(3)加强受灾地区的山地植被建设,提高防止山体滑坡的能力;(4)加强山体滑坡的监督和管理,加强对潜在危险区域的防治。
四、实施策略和措施1. 政策支持(1)制定相关专门政策,支持灾后林业恢复和重建工作;(2)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对受灾地区的经济补偿和支持;(3)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林业恢复和重建工作。
2024年灾后恢复林业生产重建规划方案范文____年灾后恢复林业生产重建规划方案一、背景概述2023年是我国林业发展历史上重要的一年,各项指标表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然而,____年初发生了一场严重的自然灾害,给我国的林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和困难。
为了尽快恢复林业生产,重建森林资源,制定____年灾后恢复林业生产重建规划方案,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二、目标和原则1.目标:全面恢复受灾地区的林业生产,重建森林资源,确保林业产业链的良性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2.原则:科学规划、分阶段、因地制宜、依法依规、资源优化、综合施策。
三、任务分解和时间表1.恢复林业生产:重建受灾地区的林木种植,修复因灾损毁的林地、道路和设施,恢复林地的正常经营管理和保护工作。
时间表:____年6月底前完成恢复重建任务。
2.补充种植和更新:对受灾地区的林木补充种植和更新,提高林木的适应能力和生产力,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时间表:____年10月底前完成补充种植和更新任务。
3.生态修复和保护:加强对受灾地区的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增加植被恢复率,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时间表:____年底前完成生态修复和保护任务。
4.质量监管和技术支持:加强对灾后林业生产重建的质量监管,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保障重建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时间表:____年全年持续进行。
四、具体规划内容1.恢复林业生产(1)加强林木种植:根据受灾地区的地形、土壤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种植,重点加强经济林和防护林的种植工作。
(2)修复林地、道路和设施:对受灾地区的林地、道路和设施进行修复和重建,保障林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3)恢复经营管理和保护工作:加强受灾地区林地的经营管理和保护,制定科学合理的经营计划,提高林地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2.补充种植和更新(1)补充种植:在受灾地区的林地上补充种植适宜的树种,提高森林覆盖率和物种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和水土保持。
(2)更新林木:对受灾地区的老龄林进行更新,提高林木的生产力和抗灾能力,逐步实现林木资源的优化配置。
2024年灾后恢复林业生产重建规划方案范文____年灾后恢复林业生产重建规划方案一、背景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的常见现象,常常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严重的影响。
2024年,我国遭受了一系列自然灾害,其中包括洪水、山火等。
这些灾害对林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林地面积减少,植被严重受损,森林资源丧失严重。
为了恢复林业生产,重建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制定____年灾后恢复林业生产重建规划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恢复灾后林地面积,重建森林资源,提高林业生产能力,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2. 原则:(1)科学规划:制定灾后林地恢复规划,科学合理确定各类林地的面积、类型和分布。
(2)生态保护:重点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重要生态功能区,加强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
(3)可持续发展:注重生态经济建设,推进林业与农业、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4)社会参与: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灾后林业生产重建,增强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三、重建内容1. 林地恢复:根据灾害造成的林地损失程度,合理安排森林资源重建和林地复垦工程。
重点恢复受灾严重的毁林地区,逐步扩大林地面积,增加森林覆盖率。
2. 植被恢复:加大植被恢复力度,采取树木造林、草本植物种植等方式,恢复植被覆盖。
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和生态功能重要的植被类型,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灾能力。
3. 生态保护:加强对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建立完善的保护制度。
加大生态补偿力度,鼓励农民参与生态保护,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4. 林业经济发展:推进林业与农业、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加大对木材加工业的扶持力度,促进林产品的深加工,提高附加值。
5. 科技支撑:加大对林业科技研发和技术推广的投入,提高林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
推广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林业生产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四、实施措施1. 制定详细规划:依据灾后林地调查和评估结果,制定全面、系统的林地恢复和资源重建规划,明确各项任务和责任。
灾后恢复林业生产重建规划方案一、背景分析自然灾害对林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需要制定灾后恢复林业生产重建规划方案。
该方案旨在对受灾地区的林业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恢复,以确保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二、目标设定1. 恢复受灾地区的林业生产能力,保障林业资源可持续利用;2. 加强灾后林木种植和管护,提高林业经济效益;3. 制定灾后林业管理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三、重建方案1. 林木种植与管护(1) 种植抗灾树种:选择抗逆性强的树种进行种植,如松树、柏树等,以提高抗灾能力;(2) 种植固土树种:引进固土树种,加强土壤保持能力,防止土壤侵蚀;(3) 加强病虫害防治:建立健全的病虫害监测和预警机制,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保障木材品质和数量;(4) 加强抚育和管护:加大对幼林抚育力度,包括修剪、灌溉、施肥等管理措施,使幼林健康成长。
2. 林业经济发展(1) 注重产品加工和销售:通过加强林产品加工工艺和提高产品质量,增加附加值,并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提高销售额;(2) 引进林业龙头企业:引进具有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的企业,带动当地林业发展,提高林业经济效益;(3) 科技支撑:加强林业科技研究和技术推广,提高林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提升生产效率和经济收益。
3. 生态环境保护(1) 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对受灾地区进行生态修复,包括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措施,保护土壤和水资源;(2) 禁止非法砍伐和滥伐:加强对非法砍伐和滥伐的监督和打击,保持合理的林木采伐量,防止过度开发;(3)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四、实施措施1. 资金支持:加大对灾后林业重建的财政投入,优先保障经济困难地区的资金需求;2. 人员组织:建立林业重建的组织机构和专业团队,负责规划、协调和实施工作;3. 技术支持:加强与相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4. 法律支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加强对林业生产的监管和执法力度;5. 信息管理:建立林业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对林业资源的全面监测和管理。
2023年灾后恢复林业生产重建规划方案范文一、背景介绍在2023年,我国发生了一场规模庞大的自然灾害,导致广大林区受到严重破坏。
这场灾害给林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亟需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重建规划,恢复林业生产,实现灾后的发展。
本规划方案旨在通过对灾后林业情况的分析与评估,制定恢复和重建的目标与措施,对林业生产进行全面恢复,保障林业生产稳定发展。
二、灾后林业情况分析与评估1. 破坏程度:灾后林区林木损毁严重,森林覆盖率下降,树木倒伏、折断、烧毁等现象普遍存在。
2. 生物多样性损失:灾后林区生物多样性丧失严重,许多珍稀濒危物种面临灭绝风险。
3. 生态功能削弱:灾后林区水源涵养能力减弱、土壤保持能力下降,植被恢复的需要迫切。
4. 经济影响:灾后林区木材产量减少,对木材加工、造纸等相关产业带来直接冲击,经济影响深远。
三、恢复与重建目标1. 生态恢复:恢复林区生态系统功能,提高森林覆盖率,保护和繁育珍稀濒危物种,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2. 林业产量恢复:恢复林区木材产量,确保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稳定供应木材和木材加工产业链。
3. 改善林业管理:完善林业管理体制,提高林业生产效益,加强林火风险管控。
四、恢复与重建措施1. 林木恢复种植:通过合理的种植计划和技术指导,选择适应灾后环境的树种进行大规模恢复种植,提高林区的植被覆盖率。
2. 生态系统恢复:采取生态林建设、天然林保护、森林防火和植被恢复等措施,提高生物多样性,恢复生态系统健康。
3. 林业经济发展:加大对林业生产的投入支持,通过提供补贴和贷款优惠等方式,鼓励企业增加林木种植和木材加工投资。
4. 林业管理提升:完善林业管理体制,加大对林火风险的监测和防控力度,提高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效率。
五、实施与落地1. 制定详细规划:制定具体的恢复和重建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和措施,并确立相应时间表和责任主体。
2. 资金筹措:建立专项资金,通过国家财政、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力,确保资源投入到灾后林业的恢复重建中。
林特产业台风灾后恢复生产技术
台风对林特生产的影响主要是大风对树体的伤害,强降雨造成的涝害和洪水对林特生产的影响。
1果园
1.1成龄果园台风涝害等级指标
1.2成龄果园受台风涝害后管理技术要点
(1)开沟排水、清理污泥杂物。
对水淹园地,要开沟疏渠,迅速排除园内积水,降低地下水位,加速表土干燥。
海水倒灌的果园,海水排净后,用淡水冲
淋。
对植株枝叶上的泥浆要及时用水清洗,挂在植株上的杂物要及时清除,淹水时间较长的植株,要剪除部分枝叶。
(2)树体保护。
对被洪水冲倒的树要尽快扶正树体,并设支架支撑固定,对外露的根系要重新埋入土中,搞好培土覆盖。
对被台风刮断的大枝,应当在锯后剃平伤口,并涂上伤口保护剂。
(3)适度修剪。
为减少受涝树枝叶水分蒸发和树体养分消耗,应进行适度修剪,以促发健壮秋梢。
修剪量根据受害程度确定,受害重的树除进行重剪外,还应摘去部分或全部果实。
对伤根严重的树,要疏枝剪叶,减少叶片蒸发,防止死亡。
(4)根外追肥。
树体受涝后根系受损,吸收肥水的能力较弱,不宜立即根施肥料,可选用0.1-0.2%的磷酸二氢钾、0.3%尿素,以及叶面肥等进行根外追肥。
每隔5天左右一次,连喷2-3次。
(5)适时松土。
水淹后园地土壤板结,容易引起根系缺氧,待园地表土基本干燥时,及时进行松土。
待树势恢复后,再施复合肥、饼肥或尿素,促发新根。
(6)病虫防治。
台风过后宜诱发各种病虫害的爆发,应密切关注病虫害发生情况,适时采取措施,做好病虫害防治。
2茶园
茶园受台风涝害程度一般较轻,灾后管理技术要点如下:
(1)开沟排水,清污松土。
对水淹严重的茶园,要开沟疏渠,排除园内积水,及时清理污泥杂物。
对水淹特别严重的,待园地表土基本干燥时,应及时进行松土。
(2)扶树理枝,清除断枝。
尽快扶正倒伏树体,对外露的根系要培土覆盖,并及时剪除断枝等无用枝叶。
对台风后叶片损伤严重的茶园可修剪一次,程度以剪去损伤叶层为标准。
(3)打好次年基础。
台风过后当年的10月-11月重点做好二项工作:一是及时完成茶园封园,二是结合深耕施好基肥,为明年春茶的高产优质打下基础。
(4)加强病虫害防治。
台风过后宜诱发各种病虫害的爆发,应密切关注病虫害发生情况,适时采取措施,做好病虫害防治。
3花卉苗圃
3.1 花卉苗圃受台风涝害等级指标
3.2 花卉苗圃受台风涝害后管理技术要点
I级(轻):及时排水;扶正、加固苗木;清理剪除受损枯死枝叶,用多菌灵或托布津等广谱性杀菌剂加0.1%的磷酸二氢钾进行枝叶喷施,做好防病与恢
复树势;在土壤未干透前,加快对受灾苗木进行松土、培土,敲实因风害导致的树颈孔隙。
II级(中):及时排水;清除枯死苗木,并在洪水刚退土地未干及时扶正、支撑倒伏苗木,同时清理、剪除受损枯死枝干、叶片,用多菌灵或托布津等广谱性杀菌剂加0.1%的磷酸二氢钾进行枝叶喷施,以防止病菌侵入伤口,增强树势。
对表土进行松土、培土,敲实。
同时,联系定购苗木,在适宜季节进行补植。
III级(重):及时排水;扶正、加固苗木;对受害较重但仍存活苗木进行重修剪,剪去全部枯死枝叶及部分活枝,促进萌发新枝;清理受损枯死枝叶及植株,用多菌灵或托布津等广谱性杀菌剂加0.1%的磷酸二氢钾进行枝叶喷施,控制田间病害;如果倒伏或浸泡多日导致死亡率特别高的,用机械进行土地开沟排水、对土地深翻,并结合施加有机肥;加强对板结表土进行全面的松土、培土,敲实;如果苗木死亡较多,则要及时补植或重新移栽另植。
Ⅳ级(严重):参照III级(重)执行。
4竹林
4.1竹林台风涝害分级指标
4.2竹林台风涝害后管理技术要点
(1)开沟排水。
遭台风雨水淹的竹林,立即开沟排水,清除林地积水和污泥。
(2)浅削松土。
对林地进行浅削松土,浅削土层深度为3-5CM,增强鞭根的有氧呼吸,加强竹鞭居间分生组织活动能力,促进鞭芽生长。
(3)加强肥培管理。
由于水淹林地土壤缺氮严重,可适当增施氮肥,增加
土壤有效氮的含量,促使叶片光合作用和鞭根顶端分生组织的活动。
可用0.1-0.2%磷酸二氢钾进行叶片喷雾(根外追肥),增强竹株的抗性。
(4)清理竹园。
对于风害吹倒的竹林,维持其倒伏现状,在竹秆根部加点客土,待翌年留养新竹株时进行调整或挖除。
对于风害吹折或断杆的竹株,进行适当的钩梢和清理,并附依支撑杆绑扎,以利竹株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