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三基因的遗传规律小专题3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分析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664.50 KB
- 文档页数:14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6.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1.果蝇的直毛与分叉毛由基因B、b控制,现让一只直毛雌果蝇与一只分叉毛雄果蝇杂交,F1中雌雄个体数相等,且直毛∶分叉毛=1∶1。
欲选F1中直毛果蝇单独饲养,统计F2中果蝇的表型(不考虑突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F2雌雄果蝇均为直毛,则B、b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直毛为显性性状B.若F2雌雄果蝇中都有直毛和分叉毛出现,则B、b一定位于常染色体上C.若F1无子代,则B、b位于X染色体上且直毛为隐性性状D.若F2只在雄果蝇中出现分叉毛,则B、b位于X染色体上且直毛为显性性状2.某植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茎高、花色和叶宽性状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将高茎红花宽叶雌株与矮茎白花窄叶雄株杂交,F1全部为高茎红花宽叶,F1自交产生的F2中雌株表型及比例为高茎红花宽叶∶高茎白花窄叶=3∶1,雄株表型及比例为高茎红花宽叶∶矮茎红花宽叶∶高茎白花窄叶∶矮茎白花窄叶=3∶3∶1∶1。
F2中高茎红花宽叶雌雄植株随机受粉获得F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矮茎性状是由位于性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B.控制花色和叶宽的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C.F2高茎红花宽叶雌株中的杂合子所占比例为5/6D.F3中高茎红花宽叶个体所占比例为9/163.(2022河北保定二模)某XY型动物群体中,直刚毛(E)和焦刚毛(e)是一对相对性状。
现让等比例的直刚毛的雌性纯合子和杂合子分别与纯合直刚毛的雄性个体杂交,F1全表现为直刚毛,且雌∶雄=1∶1。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基因E/e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正常情况下,F1出现纯合子的概率为3/4B.基因E/e一定位于X染色体上,因子代中无焦刚毛个体,推测是X e Y致死C.基因E/e一定位于常染色体上,正常情况下,F1相互杂交,F2中直刚毛∶焦刚毛=15∶1D.基因E/e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由于基因型X e Y的胚胎死亡,故群体中无焦刚毛个体4.GAL4基因的表达产物能识别启动子中的UAS序列,从而驱动UAS序列下游基因的表达。
生物遗传规律练习题1.基因型为Aa的植物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量是( )A.雌、雄配子数目相等B.雌配子∶雄配子=3∶1C.雄配子∶雌配子=1∶1 D.雄配子数量比雌配子多2.下列关于分离现象的假说不正确的是( )。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B.生殖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C.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D.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是随机的3.通过测交,不能推测被测个体( )。
A.是否是纯合子B.产生配子的比例C.遗传因子组成D.产生配子的数量4.已知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将纯种的灰身果蝇和黑身果蝇杂交,F1全部为灰身,让F1自由交配产生F2,将F2中的灰身果蝇取出,让其自由交配,后代中灰身和黑身果蝇的比例为( )A.1∶1 B.2∶1 C.3∶1 D.8∶15.将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豌豆连续自交,将后代中的纯合子和杂合子按所占的比例作出如下所示曲线图,据图分析,错误的说法是( )。
A.a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纯合子所占的比例B.b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显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C.隐性纯合子的比例比b曲线所对应的比例要小D.c曲线可代表后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随自交代数的变化6.下图是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
3号和4号为正常的异卵孪生兄弟,兄弟俩基因型均为AA的概率是( )A.0 B.1/9C.1/3 D.1/167.向日葵种粒大(B)对粒小(b)是显性,含油少(S)对含油多(s)是显性,某人用粒大油少和粒大油多的向日葵进行杂交,结果如右图所示。
这些杂交后代的基因种类是A.4种B.6种C.8种D.9种8.人类多指基因(T)对正常指(t)为显性,白化基因(a)对正常基因(A)为隐性,都是在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
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多指,母亲一切正常,他们有一个白化病而手指正常的孩子,则下一个孩子只有一种病和同时有两种病的概率分别是A.3/4、1/4B.1/2、1/8C.1/4、1/4D.1/4、1/89.番茄果实的红色对黄色为显性,两室对一室为显性。
专题二遗传的基本规律及伴性遗传(时间:30分钟)小题对点练考点一孟德尔定律及其应用1.下列有关孟德尔遗传试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孟德尔做试验发觉问题时运用的试验方法依次是杂交和测交B.孟德尔依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推断亲本是否纯合C.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中,F1消灭的性状是显性性状D.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中,F2消灭的重组性状类型占5 8解析选项A,孟德尔依据豌豆杂交和自交试验发觉问题,提出假说,并设计测交试验进行验证,最终得出遗传规律。
选项B,不能依据表现型推断亲本是否纯合,由于(完全显性时)显性杂合子和显性纯合子表现型一样。
选项D,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中,F2的表现型比例是9∶3∶3∶1,其中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是重组类型,共占38。
答案 C2.右图为鼠的毛色(黑色和白色)的遗传图解。
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黑色为显性性状B.4号为杂合子概率为1 2C.F1的结果表明发生了性状分别D.7号与4号的基因型不肯定相同解析由1、2均为黑色,3号为白色,可推知黑色为显性性状,且1、2的基因型均为杂合子。
4号为杂合子的概率为100%(因6号为白色),7号的基因型为AA或Aa。
答案 B3.山羊胡子的消灭由B基因打算,等位基因B b、B+分别打算有胡子和无胡子,但是B b在雄性中为显性基因,在雌性中为隐性基因。
有胡子雌山羊与无胡子雄山羊的纯合亲本杂交产生F1,F1中的2个个体交配产生F2(如图)。
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无胡子()×有胡子(♀)↓F1×F1↓F2A.F1中雌性表现为有胡子B.F1中雄性50%表现为有胡子C.F2纯合子中两种表现型均有D.把握山羊胡子的基因的遗传为伴性遗传解析无胡子雄山羊B+B+与有胡子雌山羊B b B b杂交,F1的基因型都是B+B b,雄性都表现为有胡子,雌性都表现为无胡子,选项A和选项B不正确。
F2基因型有B+B+(雌雄都表现为无胡子),B b B b(雌雄都表现为有胡子),B+B b(雄性都表现为有胡子,雌性都表现为无胡子),选项C正确。
遗传定律、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题目解析版)1.玉米的某一性状有野生型和突变型,由一对基因B和b控制,杂合子中有87.5%的个体表现为突变型。
某一个玉米群体自交,F1中出现两种表现型。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F1的基因频率与亲本相比不会发生改变B.亲本可均为突变型C.F1中的杂合子自交后代突变型∶野生型=11∶5D.F1自由交配产生的F2中,突变型与野生型的比例会发生改变解析:选CA.亲本到F1,没有基因的淘汰,所以B和b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A对。
B.杂合子Bb中有87.5%的个体表现为突变型,则亲本有可能均为Bb(突变型),B对。
C.F1中的杂合子Bb自交后代为BB:Bb:bb=1:2:1,如果B为显性突变基因,则后代中的显性性状占:1/4+1/2×87.5%=11/16,则野生型占5/11,C对D.若亲本都是Bb,自交到F1,再自由交配到F2,BB、Bb、bb比例均为1:2:1,前后代基因型频率和表现型都不变,D错。
2.已知小麦的高秆对矮秆为显性,抗病对感病为显性,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
现用纯合的高秆抗病植株与矮秆感病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得F2,选择F2中的矮秆抗病个体相互交配,F3矮秆抗病个体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A.1/2 B.3/5 C.5/6 D.1/8解析:选A假设高杆为A,矮杆为a,抗病为B,感病为b,则F2中的矮杆抗病为aaBB:aaBb=1:2,产生的配子aB、ab分别占2/3 和1/3,则相互交配后,用棋盘法可算出F3矮杆抗病基因型aaBB和aaBb都占4/9,所以稳定遗传(即纯合体)占1/2。
3.某生物基因型为A1A2,A1和A2的表达产物N1和N2可随机组合形成二聚体蛋白,即N1N1、N1N2、N2N2三种蛋白。
若该生物体内A2基因表达产物的数量是A1的2倍,则由A1和A2表达产物形成的二聚体蛋白中,N1N1型蛋白占的比例为A.1/3 B.1/4 C.1/8 D.1/9解析:选D基因A1、A2的表达产物N1、N2可随机结合,组成三种类型的二聚体蛋白N1N1、N1N2、N2N2,若该生物体内A2基因表达产物的数量是A1的2倍,则N1占1/3,N2占2/3,由于N1和N2可随机组合形成二聚体蛋白,因此N1N1占1/3×1/3=1/9。
考情解读考点1.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2.细胞的有丝分裂。
3.细胞的减数分裂。
4.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
5.动物的受精过程。
6.细胞的分化。
7.细胞的全能性。
8.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以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考情1.考查题型:主要以选择题形式呈现。
2.命题趋势:细胞增殖多以简明的题干信息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异同点;细胞分化、衰老和死亡等多以引入新情景信息,进行相关原理考查。
1.(必修1 P115小字)正常细胞的分裂是在机体的精确调控之下进行的,在人的一生中,体细胞一般能分裂50~60次。
但是,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2.(必修1 P115小字)无丝分裂过程比较简单,但和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一样都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
因为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所以叫作无丝分裂。
如蛙的红细胞的无丝分裂。
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是二分裂。
3.(必修1 P115思维训练)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1)细胞相对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就越低。
(2)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比例关系限制: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细胞核所能控制的代谢活动有一定限度,限制细胞不可能太大。
4.(必修1 P119正文)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5.(必修1 P120思考·讨论)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这就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而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的细胞核也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动物和人体内仍然保留着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这些细胞叫作干细胞。
6.(必修1 P124~125正文)从总体上看,(多细胞生物)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细胞会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多而衰老,越是衰老的细胞一般越不能再分裂。
专题三 基因的遗传规律梳理核心概念 排查常考基础点1.等位基因(1)概念: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教材P 12页)。
(2)解读①等位基因的位置:等位基因≠同位基因,等位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一定相同,但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上的基因不一定是等位基因,如AA 、aa 。
②等位基因的表示方法:2个等位基因,用同一字母的大小写表示,如A 、a ,B 、b ;ABO 血型系统中的等位基因用I A 、I B 、i 表示;高考题中出现的A +、A 、a 或a 1、a 2…a n 表示复等位基因。
③等位基因的本质区别:A 与a 是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④等位基因的来源:基因突变产生的,即通过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引起基因结构改变产生的新基因,但该过程中基因数量、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变。
⑤等位基因的遗传:不管在常染色体上还是性染色体上,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符合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
基因型为Aa 的个体产生3∶1的性状分离比,是等位基因分离造成的不是基因重组造成的。
⑥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若发生过交叉互换,则分离既可以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⑦等位基因与基因组、染色体组、配子、单倍体、多倍体关系:染色体组中一定无等位基因;配子、单倍体可能含等位基因,如四倍体的配子、单倍体可含等位基因;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多倍体可能为杂合子,如Aa 的单倍体加倍后基因型为AAaa ,故可存在等位基因。
⑧等位基因与基因频率基因频率A =A A +a ×100%或I A =I A I A +I B +i ×100%或Z A =Z A Z A +Z a =Z A ZZ 个体数×2+ZW 个体数×1×100%或X a =X a X A +X a =X a 女性个体数×2+男性个体数×1×100%。
遗传与进化专练1.假说—演绎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是孟德尔探索遗传定律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下列结合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分析,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喏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中两种性状的比例应为1:1”属于假说内容B.“F]与隐性纯合子杂交,所得后代中高茎与矮茎的数量比接近1:1”属于实验检验C.“性状由遗传因子控制,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属于演绎推理内容D.“用F1高茎豌豆植株自交”的目的在于对假说及演绎推理的结论进行验证2.科研人员在一个远离大陆的荒岛上发现了一种昆虫(其种群的性别比例大致为1:1),研究发现其触角长短由位于性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短触角雄虫的数量远多于短触角雌虫的数量。
下列推论最不可能的是()A.基因D、d与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一对短触角的雌雄个体杂交,后代可能出现长触角的个体C.若短触角为隐性性状,该昆虫性染色体组成为XY型D.多对短触角雌、雄个体杂交,不能判断短触角的显隐性3.金鱼的某抗性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尾鳍有无斑点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
现有两亲本金鱼杂交,F1中非抗无斑点雄鱼:非抗斑点雌鱼:抗性无斑点雄鱼:抗性斑点雌鱼=3:3:1:1。
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两对等位基因不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B.F]非抗斑点雌鱼可形成基因型为aX b的极体C.某些金鱼体细胞内只存在一个B或b基因D.F]非抗性雌雄鱼自由交配,子代抗性雄鱼的概率为1/94.一只灰体直毛正常眼的雄果蝇与一只黄体分叉毛正常眼雌果蝇杂交,子代中各性状及比例见下表(子代数量足够,不考虑突变与交叉互换)。
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B.果蝇的毛型基因与眼型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果蝇的体色基因与毛型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根据上述数据,三对性状中只能确定无眼性状是隐性性状5•某种二倍体植物的n个不同性状由n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杂合子表现显性性状)。
大题03 遗传规律之伴性遗传1.(聊城市2022年一模)果蝇的棒眼基因(B)和正常眼基因(b)只位于X染色体上,野生型雌雄果蝇均有棒状眼和正常眼。
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培育出一特殊棒眼雌性果蝇品系(X B X b),其中一条X染色体上携带隐性致死基因s。
已知当s基因纯合(X s X s、X s Y)时能使胚胎致死,请回答下列问题(以下均不考虑基因突变与交叉互换)。
(1)为确定棒眼雌性果蝇品系(X B X b)中致死基因s位于哪条X染色体上,科学家让该果蝇品系与正常眼雄性交配,发现子代果蝇表型为雌性棒状眼:雌性正常眼:雄性正常眼=1:1:1。
由此可以判断致死基因s位于___________(填“X B”或“X b”)染色体上;该杂交产生的子代群体中b基因频率是___________。
(2)采用上述方案获得的众多子代中偶然发现一只成活的性染色体为XXY的正常眼果蝇,从父本形成配子过程分析,该果蝇出现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果蝇的黄身(A)对灰身(a)为显性,长翅(D)对残翅(d)为显性,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
现有两种纯合的果蝇进行杂交得F1,F1相互交配得F2,F2出现4种表型,其中黄身残翅果蝇和灰身长翅果蝇各占25%。
初步推断该结果出现的原因是果蝇的一种雄配子不育,则该雄配子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_;由此确定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
若该推断成立请设计实验验证,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_。
2.(2022年日照一模)蝴蝶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
某种野生型蝴蝶的体色是深紫色,深紫色源自于黑色素与紫色素的叠加。
黑色素与紫色素的合成分别受A/a、B/b基因(均不位于W染色体上)的控制。
现有一种黑色素与紫色素合成均受抑制的白色纯合品系M,研究人员让该品系M与纯合野生型蝴蝶进行正反交实验,所得F1的体色均为深紫色。
利用F1又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一:让F1的雌蝶与品系M的雄蝶杂交,后代为深紫色和白色,且比例为1:1。
专题三:细胞生命历程(含减数分裂)第一篇:回归教材【基础回扣】1.相同时间内,________可以反映物质运输的效率(注意:运输效率不是单位时间的扩散深度)。
2.单细胞动物较大,细胞出现多核,有利于________;细胞内出现伸缩泡,有利于增大________,便于________。
3.关于无丝分裂名称的由来,主要原因是________。
4.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________(而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不包括这三种)。
5.只有________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________的细胞和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没有细胞周期。
6.细胞分裂之前________,细胞增殖包括________。
7.细胞分裂间期的特点是________。
8.植物根尖分生区在显微镜下的特点:________。
由于取材的根尖分生区细胞,一般都是连续分裂,分裂是随机而不同步的,所以可以通过统计________的比例(要注意取多个样本再取平均值),来估计各个时期占整个周期的比例。
9.动物和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在于前期________的形成方式和末期________分裂的方式不同。
10.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分布―→________―→________分裂―→移向________。
11.与有丝分裂有关的四种细胞器为________、线粒体、________、________。
12.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________后,________到两个子细胞中,从而保证了遗传性状的________。
13.观察细胞分裂的操作流程为:解离―→________―→________―→制片。
14.细胞的减数分裂(1)减数分裂的特点:细胞经过________次连续的分裂,但染色体只复制________次,因此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要题型4 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分析与探究1.这类遗传现象不同于孟德尔的一对或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但是只要是多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多对同源染色体上,其仍属于基因的自由组合问题,所以这类试题分析的总原则为“化繁为简、集简为繁”,即按照“先分开后组合”的原则,将多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拆分成多个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分别用分离定律进行推断,然后再将结果运用乘法原则进行组合即可。
2.3对等位基因(控制3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A/a 、B/b 和C/c 表示)的独立遗传规律:基因型为AABBCC 和aabbcc 的个体杂交→F 1――→⊗F 2,正常情况下,F 1的基因型为AaBbCc ,F 2有(33)27种基因型、(23)8种表现型(且每一种表现型中只有一份是纯合子),其中表现型的比例为(3∶1)3。
若题中已知F 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符合(3∶1)3或其变式,则相应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F 1的基因型是AaBbCc 。
3.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比较 项目 分离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两对相对性状n (n >2)对相对性状 控制性状的等位基因 一对 两对n 对 F 1配子类型及比例 2,1∶1 22,(1∶1)2即1∶1∶1∶12n ,(1∶1)n 配子组合数 4 424n F 2 基因型 种类 31 323n 比例 1∶2∶1 (1∶2∶1)2(1∶2∶1)n 表现型 种类 21 222n 比例 3∶1 (3∶1)2即9∶3∶3∶1(3∶1)n F 1测交后代 基因型 种类 21 222n 比例 1∶1 (1∶1)2即1∶1∶1∶1(1∶1)n 表现型 种类 21 222n 比例 1∶1 (1∶1)2即1∶1∶1∶1 (1∶1)n4.出现红花∶白花=x ∶y ,若xx +y =⎝ ⎛⎭⎪⎫34n ,则n 代表等位基因的对数,且n 对等位基因位于n 对同源染色体上。
题组一 多对等位基因位置1.玉米籽粒的有色(显性)和无色(隐性)是一对相对性状。
高三生物二轮专题(遗传规律)一、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一对基因决定一对相对性状1、豌豆是一年生植物,YY是黄子叶,yy是绿子叶,基因型为YY和yy的个体杂交,子一代自交,如图甲。
图乙是图甲中F1结的豆荚。
关于甲、乙两图说法不正确的是()A.过程Ⅰ不能体现分离定律B.过程Ⅱ发生在第二年C.乙图豆荚内的种子子叶全部是黄色D.组成乙图豆荚外壳的细胞基因型是Yy2、某学校生物小组在一块较为封闭的低洼地里发现了一些野生植株,这些植株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茎秆有绿茎和紫茎两种。
同学们分两组对该植物的花色、茎色进行遗传方式的(2)若任取B组的一株亲本红花植株使其自交,其子一代表现型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
(3)由B组可以判定,该种群中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约为________。
(4)从第二组茎色遗传的结果来看,隐性性状为________,判断依据的是________组。
(5)如果F组正常生长繁殖的话,其子一代表现型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
(6)A、B两组杂交后代没有出现3∶1或1∶1的分离比,试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白色 A (2)全为红花或红花∶白花=3∶1(3)2∶1(4)紫茎D组和E (5)绿茎∶紫茎=3∶1(6)红花个体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因此,后代不会出现一定的分离比3、兔子的毛色有灰色.青色.白色.黑色.褐色等,控制毛色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其中灰色由显性基因(B)控制,青色(b1)、白色(b2)、黑色(b3)、褐色(b4)均为B基因的等位基因。
(1)已知b1、b2、b3、b4之间具有不循环而是依次的完全显隐性关系(即如果b1对b2显性、b2对b3显性,则b1对b3显性)。
但不知具体情况,有人做了以下杂交试验(子代数量足够多,雌雄都有):甲:纯种青毛兔×纯种白毛兔——F1为青毛兔乙:纯种黑毛兔×纯种褐毛兔——f1为黑毛兔丙:F1青毛兔×f1为黑毛兔请推测杂交组合丙的子一代可能出现的性状,并结合甲.乙的子代情况,对b1、b2、b3、b4之间的显隐性关系做出相应的推断:①若表现型及比例是,则b1、b2、b3对b4显性,b1、b2对b3显性,b1对b2显性(可表示为b1>b2>b3>b4,以下回答问题时,用此形式表示)②若青毛:黑毛:白毛大致等于2:1:1,则b1、b2、b3、b4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
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分析例1人类的肤色由A/a、B/b、E/e三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A/a、B/b、E/e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
AABBEE为黑色,aabbee为白色,其他性状与基因型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即肤色深浅与显性基因个数有关,如基因型为AaBbEe、AABbee与aaBbEE等的个体与含任何三个显性基因的个体肤色一样。
若双方均含3个显性基因的杂合子婚配(AaBbEe×AaBbEe),则子代肤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分别有多少种( )A.27,7 B.16,9 C.27,9 D.16,7答案 A解析基因型为AaBbEe与AaBbEe的人婚配,子代基因型种类有3×3×3=27种,其中显性基因个数分别有6个、5个、4个、3个、2个、1个、0个,共有7种表现型。
例2一对相对性状可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某植物花的紫色(显性)和白色(隐性)。
这对相对性状就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
科学家已从该种植物的一个紫花品系中选育出了5个基因型不同的白花品系,且这5个白花品系与该紫花品系都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
某同学在大量种植该紫花品系时,偶然发现了1株白花植株,将其自交,后代均表现为白花。
回答下列问题:(1)假设上述植物花的紫色(显性)和白色(隐性)这对相对性状受8对等位基因控制,显性基因分别用A、B、C、D、E、F、G、H表示,则该紫花品系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5个白花品系之一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其中一种基因型即可)。
(2)假设该白花植株与紫花品系也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若要通过杂交实验来确定该白花植株是一个新等位基因突变造成的,还是属于上述5个白花品系中的一个,则:该实验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的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ABBCCDDEEFFGGHH aaBBCCDDEEFFGGHH(2)用该白花植株的后代分别与5个白花品系杂交,观察子代花色在5个杂交组合中,如果子代全为紫花,说明该白花植株是新等位基因突变形成的;在5个杂交组合中,如果4个组合的子代为紫花,1个组合的子代为白花,说明该白花植株属于这5个白花品系之一1.这类遗传现象不同于孟德尔的一对或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但是只要是多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多对同源染色体上,其仍属于基因的自由组合问题,所以这类试题分析的总原则为“化繁为简、集简为繁”,即按照“先分开后组合”的原则,将多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拆分成多个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分别用分离定律进行推断,然后再将结果运用乘法原则进行组合即可。
2.3对等位基因(控制3对相对性状,用A/a 、B/b 和C/c 表示)的独立遗传规律:基因型为AABBCC 和aabbcc 的个体杂交→F 1――→⊗F 2,正常情况下,F 1的基因型为AaBbCc ,F 2有(33=)27种基因型、(23=)8种表现型(且每一种表现型中只有一份是纯合子),其中表现型的比例为(3∶1)3。
若题中已知F 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符合(3∶1)3或其变式,则相应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F 1的基因型是AaBbCc 。
3.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 项目 分离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两对相对性状n (n >2)对相对性状 控制性状的等位基因 一对 两对n 对 F 1配子类型及比例 2,1∶1 22,(1∶1)2即1∶1∶1∶12n ,(1∶1)n 配子组合数 4 424n F 2 基因型 种数 31 323n 比例 1∶2∶1 (1∶2∶1)2(1∶2∶1)n 表现型 种数 21 222n 比例 3∶1 (3∶1)2即9∶3∶3∶1(3∶1)n F 1测交后代 基因型 种数 21 222n 比例 1∶1 (1∶1)2即1∶1∶1∶1(1∶1)n 表现型 种数 21 222n 比例 1∶1 (1∶1)2即1∶1∶1∶1 (1∶1)n4.出现红花∶白花=x ∶y ,若xx +y =⎝ ⎛⎭⎪⎫34n ,则n 代表等位基因的对数,且n 对等位基因位于n 对同源染色体上。
1.(2018·南通模拟)如图是基因M 、N 、P 对某种生物性状控制的关系(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示表明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实现B .表现出性状2的个体基因型是ppM_nnC .表现出性状3的个体基因型可能有4种D .基因型为PpMmNn 的个体测交,后代中表现出性状1的个体占316答案 D解析 由图示信息可知,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实现,A 正确;要表现出性状2,需要有酶1,而没有酶2,因此性状2的基因型可以用ppM_nn 来表示,B 正确;要表现出性状3,需要同时具有酶1和酶2,基因型可以表示为ppM_N_,即包括ppMMNN 、ppMMNn 、ppMmNN 、ppMmNn ,C 正确;测交后代基因型种类与F 1产生的配子种类相同,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PpMmNn 个体产生的配子有8种,其中P__占48,pm_占28,故基因型PpMmNn 个体测交,后代中表现出性状1的个体占34,D 错误。
2.(2018·安徽皖南八校一模)仓鼠的毛色有灰色和黑色,由3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P 和p 、Q 和q 、R 和r)控制,3对等位基因中至少各含有1个显性基因时,才表现为灰色,否则表现为黑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3对基因中没有任意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B .该种仓鼠纯合灰色、黑色个体的基因型各有1种、7种C .基因型为PpQqRr 的个体相互交配,子代中黑色个体占27/64D .基因型为PpQqRr 的灰色个体测交,子代黑色个体中纯合子占1/7答案 C解析 3对等位基因是独立遗传的,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任意两对都不会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A 正确;3对等位基因中至少各含有1个显性基因时,才表现为灰色,纯合灰色个体基因型为PPQQRR ,纯合黑色个体基因型有ppqqrr 、PPqqrr 、ppQQrr 、ppqqRR 、PPQQrr 、ppQQRR 、PPqqRR 7种,B 正确;基因型为PpQqRr 的个体相互交配,子代中灰色个体占3/4×3/4×3/4=27/64,黑色个体占1-27/64=37/64,C 错误;基因型为PpQqRr 的灰色个体测交,后代有8种基因型,灰色个体基因型有1种,黑色个体基因型有7种,其中只有ppqqrr是黑色纯合子,占黑色个体中的1/7,D正确。
3.控制玉米株高的4对等位基因,对株高的作用相等,分别位于4对同源染色体上。
已知基因型为aabbccdd的玉米高1 m,基因型为AABBCCDD的玉米高2.6 m。
如果已知亲代玉米是1 m和2.6 m高,则F1的株高及F2中可能有的表现型种类是( )A.1.2 m,6种B.1.8 m,6种C.1.2 m,9种D.1.8 m,9种答案 D解析亲代基因型为aabbccdd和AABBCCDD,F1的基因型为AaBbCcDd,高度为(2.6+1)÷2=1.8(m),F2的基因型中可能含0~8个显性基因,则F2可能有9种表现型。
4.某雌雄同株的高等绿色植物具有茎的颜色(绿茎、紫茎)和花的颜色(红花、白花)两对相对性状,其中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另一对相对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现用一绿茎红花植株与一紫茎白花植株杂交得到F1,再用F1自交得到F2,统计结果如表所示(子代数量足够多)。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在绿茎和紫茎这对相对性状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________。
F1紫茎植株自交得到的F2中同时出现了绿茎和紫茎,遗传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之为____________。
(2)花色的遗传符合基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F2白花植株中纯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只考虑花色遗传),在F2的紫茎白花植株中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比例是________。
答案(1)紫茎性状分离(2)自由组合F1自交得到的F2中,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之比为9∶7,说明花色的遗传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答案合理即可) (3)3/7 1/3解析(1)一绿茎植株与一紫茎植株杂交得到的F1全为紫茎,则紫茎是显性性状;F1紫茎植株(杂合子)自交得到的F2中同时出现了绿茎和紫茎,遗传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2)据表格数据可知,F2中紫茎∶绿茎=(27+21)∶(9+7)=3∶1,红花∶白花=(27+9)∶(21+7)=9∶7,故茎的颜色(绿茎、紫茎)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花的颜色(红花、白花)这对相对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再结合题干信息“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可知,花色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花色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假设相关基因用A/a,B/b表示)控制,则F1(AaBb)自交,F2中有9/16A_B_(红花)、3/16A_bb(白花)、3/16aaB_(白花)、1/16aabb(白花),在F2白花植株中纯合子有1/7AAbb、1/7aaBB和1/7aabb,故在F2白花植株中纯合子的比例为3/7;设控制紫茎的基因为D,则F2的紫茎白花植株(3/7D_A_bb、3/7D_aaB_、1/7D_aabb)中,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DDA_bb、DDaaB_、DDaabb)的比例是(1/7+1/7+1/21)=1/3。
5.自花传粉的某二倍体植物,其花色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花色遗传的生物学机制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蓝花植株自交,子代中蓝花个体与白花个体的比例约为27∶37,该比例的出现表明该蓝花植株细胞中控制蓝色色素合成的多对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___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