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学实验—鲤形目分类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2
鲤形目检索表
鲤形目(Cypriniformes)是指一类鲤科鱼类的目,又称为鲤形亚目。
这个目的物种数量庞大,全世界约有3,649种,分布在各大洲的水域中,是淡水鱼的重要组成部分。
鲤形目鱼类形态各异,但都具有典型的鲤鱼外形,头部小,肉质丰满,身体侧扁,具有一对背鳍和一对臀鳍,背鳍和臀鳍的硬棘很强硬,有些种类的硬棘甚至可以变成锋利的倒刺,防止敌害捕食。
鲤形目鱼类多数为草食性,但也有一些属于杂食性或肉食性,主要以浮游生物、水草为食。
其中鲤鱼是最具代表性的物种之一,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大洲的水域中,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
除了鲤鱼外,鲤形目还包括许多其他重要的鱼类,如鲟鱼、鲫鱼、鲢鱼、草鱼等。
这些鱼类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是淡水鱼类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鲤形目中,不少鱼类属于珍贵物种,如中华鳅、中国特有的黑鳅等,因此需要加强保护。
同时,还有一些鱼类因为过度捕捞、生态环境恶化等原因而濒临灭绝,需要更多的环境保护措施。
总之,鲤形目是一类数量庞大、形态各异的鲤科鱼类,具有很高的生态和经济价值,但也面临一系列的保护挑战。
希望未来能够加强保护措施,促进这一目的鱼类的生态可持续发展。
武汉工业学院实验指导实验一:鱼体外部形态测量一、实验目的:熟悉鱼类的体形和身体外部器官的位置和形态;掌握鱼类外部器官的名称、位置、形态和特点;掌握外形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材料和工具:鲫、解剖盘、解剖刀、直尺、镊子三、实验内容:凡10m以下标本均以mm,10m以上者以cm为计量单位1. 观察性状:头部,躯干部,尾部,吻部,颊部,眼后头部,下颌联合,颐部,峡部,喉部,眼间隔2. 测量鲫的头尾轴,背腹轴和左右轴的长度并说明其体形3. 可测量性状:全长,体长,体高,头长,吻长,尾柄长,尾柄高,眼径,眼间距,眼后头长。
四、作业1.绘出鲫鱼体轴,并用表格列出体轴的测量值。
2.画出鲫鱼的外观图,在图上标出鲫鱼的全长,体长,体高,头长,吻长,尾柄长,尾柄高,眼径,眼间距,眼后头长的位置,并用表格列出上述测量的数据。
附鱼类各部分名称1吻部:头部最前缘到眼前缘。
2眼后头部:眼的后缘到鳃盖骨后缘或最后一鳃裂。
3眼间隔:两眼间最短距离。
4颊部:眼的后下方到前鳃盖骨后缘。
5喉部:两鳃盖间的腹面部分。
6下颌联合:下颌左右两齿骨在前方汇合处。
7颏部(颐部):紧接下颌联合的后方。
8峡部:颏部后方、喉部前方的部位。
9鳃盖膜:鳃盖后缘的皮褶。
10头部:吻端到鳃盖骨的后缘之间的部分。
11躯干部:鳃盖骨的后缘到肛门之间的部分。
12尾部:肛门到尾鳍末端之间的部分。
常用的测量部位:1全长:吻端到尾鳍末端的直线长度。
2体长(标准长):吻端到尾鳍基部或最后一椎骨后缘的长度。
3体高:身体的最大高度。
4头长:吻端到鳃盖骨或最后一鳃孔后缘的长度。
5吻长:眼前缘到吻端的直线长度。
6眼径:沿体纵轴方向眼的直径。
7眼间距:两眼间的最短距离。
8眼后头长:头在眼以后的长度。
9尾柄高:尾柄部分最低的高度。
10尾柄长:臀鳍基部后缘到尾鳍基部或最后一椎骨后缘的长度。
实验二:骨骼系统的解剖观察一、目的要求通过鱼类内骨骼的观察,以了解、熟悉、掌握骨骼的一般结构和演化关系,同时为学习鱼类的肌肉系统等及鱼类分类学奠定基础。
鲤鱼动物学分类鲤鱼动物学分类鲤鱼是一种非常古老的鱼类,也是人们经常看到的一种淡水鱼。
鲤鱼被广泛地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淡水环境中,被认为是一种经济意义很大的鱼类。
根据现代动物学的分类系统,鲤鱼被归类为脊索动物门、硬骨鱼纲、鲤形目、鲤科。
下面,本文将对鲤鱼的动物学分类进行介绍。
一、脊索动物门鲤鱼属于脊索动物门,这一门的生物是具有脊索(一种由背中线纵向拉伸形成的弹性结构)的生物,鱼类也属于脊索动物门中的一种。
脊索被认为是维持动物胚胎早期发育、形态和功能稳定性的关键结构。
二、硬骨鱼纲硬骨鱼纲是现代鱼类纲中最大的一类,包括了几乎所有的鱼类。
这一纲的物种都有硬骨头和鳞片,这使得它们有更好的保护和适应能力。
与其他纲的鱼类相比,硬骨鱼纲中的鱼类的背鳍和臀鳍位置相对稳定,眼睛则位于头部的最前端。
鲤鱼属于硬骨鱼纲中的一种。
三、鲤形目鲤形目是硬骨鱼亚纲中的一个目,主要是包括了淡水鱼类,如鲤鱼、鲢鱼、鲫鱼、草鱼等。
鲤形目的物种通常呈侧扁、长圆形,体表有鳞片,从而有很好的保护和适应能力。
在食性方面,鲤形目的物种大多是杂食性的。
四、鲤科鲤科是鲤形目中最大的一个科,包括了许多重要的淡水鱼类,如鲤鱼、草鱼、鲫鱼、鲢鱼、鳙鱼等。
这些鱼类在淡水环境中广泛分布,是我国淡水养殖中的重要鱼类。
鲤科中的物种通常有侧扁的体形、中等大小的头、小的眼睛和大的嘴,嘴中有以角质化的横齿。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一些历史悠久、形态奇异的鲤类,如草鲤、白鲤、花鲤、金鱼等。
这些鲤类虽然外形和习性有所不同,但都属于脊索动物门、硬骨鱼纲、鲤形目、鲤科。
通过对鲤鱼的分类,我们可以更系统地了解这一古老的淡水鱼类,同时对其生态、遗传等方面的研究也得到了更多深入的了解。
旗开得胜鲤形目检索鳅科:须3对以上,偶鳍位置正常,体圆筒平鳍鳅科:须3对以上,胸鳍向腹面两侧平展,体前部平扁鲢亚科:有鳃上器官鲢:腹棱完全,胸鳍末端超腹鳍基部鳙:腹棱不完全,胸鳍末端超腹鳍基部鲃亚科:背鳍起点有一平卧的倒刺刺鲃:背鳍末根不分支鳍条坚硬中国倒刺鲃:背鳍末根不分支鳍条柔软鲤亚科:背鳍、臀鳍最后硬刺后缘有锯齿状棘鲤:下咽齿3行;须2对鲫:下咽齿1行;无须;体长为体高的2.12-3倍银鲫:下咽齿1行;无须;体长为体高的1.9-2.4倍鮈亚科:臀鳍分支鳍条6根以下,口下位(列出来的)长蛇鮈:唇厚,具乳突;胸部具鳞蛇鮈:唇厚,具乳突;胸部无鳞铜鱼:下咽齿1行,须短;口狭1旗开得胜圆口铜鱼:下咽齿1行,须长;口宽唇䱻:下咽齿3行,体侧无黑斑花䱻:下咽齿3行,体侧有黑斑鱼丹亚科:无腹棱,第5眶下骨不与眶上骨接触马口鱼:口裂大,上下颌侧缘凹凸相嵌宽鳍鱲:口裂小,上下颌侧缘较平直雅罗鱼亚科:无腹棱,第5眶下骨与眶上骨接触青鱼:下咽齿1行臼状齿草鱼:下咽齿2行,梳妆齿东北雅罗鱼:下咽齿2行,末端呈钩状赤眼鳟:下咽齿3行,末端呈钩状;眼上缘有一红斑鱤:下咽齿3行鲴亚科:有腹棱(圆吻鲴除外),口下位,下颌前缘具锋利的角质边缘似鳊:下咽齿1行,腹棱不完全银鲴:下咽齿3行;无腹棱或腹棱不明显;尾鳍灰黑色细鳞斜颌鲴:下咽齿3行;腹棱明显;尾鳍橘黄色后缘黑色黄尾鲴:下咽齿3行;腹棱不明显;尾鳍艳黄色圆吻鲴:下咽齿3行,无腹棱;尾鳍淡黄色2鲌亚科:有腹棱,口非下位红鳍鲌:腹棱完全,口上位,口裂几乎与体纵轴垂直鳊:腹棱完全,口端位,口裂斜团头鲂:腹棱不完全,体长为体高的3.5倍以下,口端位三角鲂:腹棱不完全,体长为体高的3.5倍以下,口端位蒙古红鲌:腹棱不完全,体长为体高的3.5倍以上,口端位,口斜裂翘嘴红鲌:腹棱不完全,体长为体高的3.5倍以上,口上位,口垂裂青梢红鲌:腹棱不完全,体长为体高的3.5倍以上,口上位,口斜裂回答顺序:1.鳅科、平鳍鳅科最多每科出一种,根据须的数目区分鲤科鱼;2.鲢亚科、鲃亚科、鲤亚科三科鱼类各自有其他亚科没有的独特特征,先把它们区分,然后细分;3.再根据臀鳍分支鳍条数目区分鮈亚科,臀鳍分支鳍条6根以下实际为前四亚科的共同特征;4.根据有无腹棱把鱼丹亚科、雅罗鱼亚科和鲴亚科、鲌亚科分为两组;再根据第5眶下骨与眶上骨是否接触区分前一组,根据口的位置区分鲴亚科和鲌亚科34。
鲤形目检索鳅科:须3对以上,偶鳍位置正常,体圆筒平鳍鳅科:须3对以上,胸鳍向腹面两侧平展,体前部平扁鲢亚科:有鳃上器官鲢:腹棱完全,胸鳍末端超腹鳍基部鳙:腹棱不完全,胸鳍末端超腹鳍基部鲃亚科:背鳍起点有一平卧的倒刺刺鲃:背鳍末根不分支鳍条坚硬中国倒刺鲃:背鳍末根不分支鳍条柔软鲤亚科:背鳍、臀鳍最后硬刺后缘有锯齿状棘鲤:下咽齿3行;须2对鲫:下咽齿1行;无须;体长为体高的2.12-3倍银鲫:下咽齿1行;无须;体长为体高的1.9-2.4倍鮈亚科:臀鳍分支鳍条6根以下,口下位(列出来的)长蛇鮈:唇厚,具乳突;胸部具鳞蛇鮈:唇厚,具乳突;胸部无鳞铜鱼:下咽齿1行,须短;口狭圆口铜鱼:下咽齿1行,须长;口宽唇䱻:下咽齿3行,体侧无黑斑花䱻:下咽齿3行,体侧有黑斑鱼丹亚科:无腹棱,第5眶下骨不与眶上骨接触马口鱼:口裂大,上下颌侧缘凹凸相嵌宽鳍鱲:口裂小,上下颌侧缘较平直雅罗鱼亚科:无腹棱,第5眶下骨与眶上骨接触1青鱼:下咽齿1行臼状齿草鱼:下咽齿2行,梳妆齿东北雅罗鱼:下咽齿2行,末端呈钩状赤眼鳟:下咽齿3行,末端呈钩状;眼上缘有一红斑鱤:下咽齿3行鲴亚科:有腹棱(圆吻鲴除外),口下位,下颌前缘具锋利的角质边缘似鳊:下咽齿1行,腹棱不完全银鲴:下咽齿3行;无腹棱或腹棱不明显;尾鳍灰黑色细鳞斜颌鲴:下咽齿3行;腹棱明显;尾鳍橘黄色后缘黑色黄尾鲴:下咽齿3行;腹棱不明显;尾鳍艳黄色圆吻鲴:下咽齿3行,无腹棱;尾鳍淡黄色鲌亚科:有腹棱,口非下位红鳍鲌:腹棱完全,口上位,口裂几乎与体纵轴垂直鳊:腹棱完全,口端位,口裂斜团头鲂:腹棱不完全,体长为体高的3.5倍以下,口端位三角鲂:腹棱不完全,体长为体高的3.5倍以下,口端位蒙古红鲌:腹棱不完全,体长为体高的3.5倍以上,口端位,口斜裂翘嘴红鲌:腹棱不完全,体长为体高的3.5倍以上,口上位,口垂裂青梢红鲌:腹棱不完全,体长为体高的3.5倍以上,口上位,口斜裂回答顺序:1.鳅科、平鳍鳅科最多每科出一种,根据须的数目区分鲤科鱼;2.鲢亚科、鲃亚科、鲤亚科三科鱼类各自有其他亚科没有的独特特征,先把它们区分,然后细分;3.再根据臀鳍分支鳍条数目区分鮈亚科,臀鳍分支鳍条6根以下实际为前四亚科的共同特征;4.根据有无腹棱把鱼丹亚科、雅罗鱼亚科和鲴亚科、鲌亚科分为两组;再根据第5眶下骨与眶上骨是否2旗开得胜接触区分前一组,根据口的位置区分鲴亚科和鲌亚科3。
实验九鲤形目分类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能了解和掌握鲤形目各科,重要属的分类特征,熟悉检索表的应用,掌握鉴别分类方法。
二、实验标本
赤眼鳟、青鱼、草鱼、鲮、麦穗鱼、似鲛、鲹条、红鳍鲌、鲂、翘嘴红鲌、青梢红鲌、黄尾密鲴、鲤、鲫、鲢、鳙、泥鳅
三、检索表
1(32)有须两对或无须
2(29)左右鳃膜互不相连(左右鳃膜与峡部相连)
3(26)臀鳍无棘,如有则背鳍棘后缘光滑
4(13)无腹棱
5(10)臀鳍分枝鳍条7枚以上
6(7)有须2对……………………………………………………………………赤眼鳟
7(6)无须……………………………………………………………………………青鱼
9(8)体棕黄色,齿式2·5/4·2………………………………………………………草鱼
10(5)臀鳍分枝鳍条7枚以下
11(12)臀鳍分枝鳍条5枚,有须2对………………………………………………鲮
12(11)臀鳍分枝鳍条6枚,无须………………………………………………麦穗鱼
13(4)具腹棱
14(25)下颌无锐利角质缘
15(20)腹棱完全
16(19)侧线在胸鳍上方急剧弯曲
17(18)背鳍末根硬刺具锯齿缘……………………………………………………似鲛
18(17)背鳍末根硬刺光滑…………………………………………………………鲹条
19(16)侧线在P上方不急剧弯曲………………………………………………红鳍鲌
20(15)腹棱不完全
21(22)体长小于3倍体高……………………………………………………………鲂
22(21)体长大于3倍体高
23(24)口上位,口裂垂直……………………………………………………翘嘴红鲌
24(23)口前位,口裂斜………………………………………………………青梢红鲌25(14)下颌具锐利角质缘……………………………………………………黄尾密鲴
26(3)背鳍,臀鳍均具带有锯齿的棘
27(28)有须2对………………………………………………………………………鲤
28(27)无须……………………………………………………………………………鲫
29(2)左右鳃膜相连
30(31)腹棱完全,鳃耙海绵状………………………………………………………鲢
31(30)腹棱不完全,鳃耙不呈海绵状………………………………………………鳙
32(1)有须5对……………………………………………………………………泥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