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年制)二年级上册数学课时练习含答案 2.3 智慧广场—有序地数图形
- 格式:pdf
- 大小:48.93 KB
- 文档页数:2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角的初步认识3教学内容教材第35~36页,有序地数图形。
教学提示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差不多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
从“数出窗户上有多少个长方形”这一问题入手,旨在让学生通过看一看、说一说、议一议等一系列活动,在观看对比中发觉有序摸索的方法,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进展。
聪慧广场的编写特点是:素材的选取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感到不生疏而且显得亲切,从而乐于学习。
素材出现了从无序到有序地摸索过程,有助于让学生经历策略的形成过程,体会在数图形的过程中按一定的规律去数就会不重复、不遗漏,体验有序摸索的优越性。
教学时要给学而时习之充足的时刻和空间,引导学生通过摆学具或者画图做标记的方法独立探究,然后组织交流。
交流时,要重点关注学生数的过程。
不同的结果就会引发学生的摸索。
在学生交流完可能显现的情形后,再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样数才能既不重复又不遗漏,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有序摸索的过程,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有顺序地数,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境,学习有序数图形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看、操作、比较等学习活动,感受数图形、数角和数线段等之间的联系,并学会方法的迁移,出现生活和数学知识的有序性,沟通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感受有序摸索的好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产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按一定规律数的基础上发觉数图形的规律。
教学难点:利用数学图形的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预备教师预备:课件,长方形学具。
学生预备:三个同样大的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同学们,窗户上有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生:长方形生:角2、(课件出示那个窗户上有几个长方形?描给你同桌看生:有2个长方形生:有3个长方形(你的方法和他们不一样,你能描给大伙儿看一下吗,学生上台,师生一起观赏)3、师总结:看到那个同学数图形的方法了吗(先数单独的,再数组合的)板书2+1=3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有序地数图形,研究更多的数图形的方法。
《智慧广场》试卷(答案在后面)一、选择题(本大题有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1、下面哪个数比30大但比40小?A. 28B. 35C. 42D. 502、如果今天是星期三,那么三天后是哪一天?A. 星期一B. 星期四C. 星期五D. 星期六3、小明有12颗糖果,他分给他的三个朋友,每个朋友得到相同数量的糖果,请问每个朋友得到了多少颗糖果?A. 2颗B. 3颗C. 4颗D. 5颗4、下面哪一个图形不是四边形?A. 正方形B. 长方形C. 圆形D. 平行四边形5、小明有12个苹果,他给了妹妹一半之后,又买了5个苹果。
现在小明有多少个苹果?A. 8个B. 9个C. 10个D. 11个6、下面哪个数不是由两个连续的数字组成的?A. 23B. 45C. 57D. 89二、多选题(本大题有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小明去书店买了3本书,每本书的价格分别是8元、12元和15元。
请问小明买这3本书一共花了多少元?A. 35元B. 36元C. 37元D. 38元2、小华有一些苹果和橘子,苹果比橘子多3个。
如果小华再买5个苹果,那么苹果和橘子的数量将相等。
请问小华最初有多少个苹果?A. 7个B. 8个C. 9个D. 10个3、小明家有15个苹果,他每天吃掉2个,吃了5天后,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 小明一共吃了10个苹果B. 小明家里还剩5个苹果C. 小明家里还剩10个苹果D. 小明一共吃了5个苹果4、班级里组织了植树活动,共种了24棵树。
如果每排种6棵,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 可以种4排树B. 如果再多种6棵树,可以多种1排C. 每排只能种5棵树D. 种这些树至少需要4排5、小华有一些苹果,小明给了小华3个苹果,小华又给了小红4个苹果。
如果小华最后还剩5个苹果,那么小华最初有多少个苹果?A. 12个B. 15个C. 18个D. 21个6、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
如果将这个长方形剪成两个完全相同的小长方形,以下哪种剪法是正确的?A. 沿着长方形的长剪成两个4厘米×5厘米的小长方形B. 沿着长方形的宽剪成两个8厘米×2.5厘米的小长方形C. 沿着长方形的对角线剪成两个三角形D. 沿着长方形的中心线剪成两个4厘米×2.5厘米的小长方形三、计算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第一题:小明有15个苹果,妈妈又给他买了10个苹果。
智慧广场《有序地数图形》(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体会它们的共性与区别。
2. 使学生能够运用一定方法,有序地数出平面图形的个数,培养数图形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思考问题,乐于与同伴合作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平面图形的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
2. 有序地数图形的方法。
3. 解决实际问题,应用数图形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有序地数图形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不同的图形分类,并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数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自备的平面图形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智慧广场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平面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方式,感知不同图形的特征。
3. 探究新知: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有序地数出给定图形的个数。
引导学生总结出数图形的方法,并加以验证。
4. 巩固练习:布置一些数图形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新知的掌握程度。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数图形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与数图形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六、板书设计1. 平面图形的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
2. 有序地数图形的方法:分类、顺序数数。
3. 解决实际问题:应用数图形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自己家中的物品,尝试找出其中的平面图形,并数一数它们的个数。
2. 布置一些与数图形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有序地数图形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确保他们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同时,课后作业的布置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有序地数图形[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二年级上册)》25~26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经历数图形的过程,明确有序数图形的方法。
2.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学习活动,体会到按照顺序去数,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发展有序思维,渗透分类思想。
3.在数图形、数线段等应用中,让学生体会方法的迁移,沟通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感受有序思考的好处。
4.在学习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感受思考的有序性、完整性及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在数图形的过程中,感知有序数图形的必要性,明确有序地数图形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数图形的过程中,感知有序数图形的必要性,学会有序思考。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探究纸、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一)课前交流师:同学们,老师为你们带来一幅漂亮的图片。
学生观看课件(见图1)看,是什么呀?(机器人)机器人身上,有哪些熟悉的图形?图1 师:同学们的小眼睛真亮,发现了这么多图形。
你能快速数数每种图形各有几个?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点评,三角形的个数出现争议。
师:看来大家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那三角形到底有几个?是不是都想去数一数啊?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数图形”的问题。
(板书:数图形)(二)出示信息窗师:其实,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瞧,这窗户上面有吗?什么图形?(长方形)那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师:哦,看来咱们同学都想研究窗户上有多少个长方形的问题。
(板书问题)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一)探究3个小长方形组成的长方形,初步感知有序思想1.独立思考。
师:你们认为有几个呢?师:到底有几个?想知道,该怎么办呀?(数一数。
)现在我们就来研究研究。
听清要求:认真地想一想、画一画、数一数这个图形中一共有几个长方形。
拿出1号探究卡,开始行动吧。
探究卡1:2.交流反馈。
师:刚才,我发现同学们数得这么认真,哪位同学愿意先来交流?师:第一位小勇士,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