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四五六七单元知识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95.25 KB
- 文档页数:4
五下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因数与倍数2,3,5的倍数特征质数和合数含义:因数倍数找因数的方法表示因数A.列乘法算式B.列除法算式A.列举法B.集合法找倍数的方法表示倍数因数的特征倍数的特征如果a÷b=c(a,b,c是非0自然数),那么a是b,c的倍数,b,c是a的因数。
A.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B.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本身A.列乘法算式B.列除法算式A.列举法B.集合法A.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B.最小的倍数是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2的倍数特征5的倍数特征3的倍数特征A.末位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B.奇数与偶数偶数是2的倍数(包括0)奇数不是2的倍数末位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各个数位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质数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A.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没有其他因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其他因数B.最小的质数是2C.100以内的质数2357和11,13后面是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奇偶性探究五下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棱长之和A.长方体:4x(长+宽+高)B.正方体:12x棱长长方体的侧面展开图(1)长方体(2)正方体(长x宽+长x高+宽x高)x26x棱长x棱长2x(ab+ah+bh)(1)体积含义:物体所占的空间大小(2)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3)体积计算公式A.长方体B.正方体长x宽x高棱长x棱长x棱长abh4.容积和容积单位5.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1)含义: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2)容积单位:升L,毫升ml(3)进率:1L=1000ml1L=1立方分米1ml=1立方厘米底面积x高底面积x高(1)等积变形法(2)排水法把不规则的物体转变成规则的计算排水的体积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平方数的总结人教版小数五下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分数的意义2.真分数和假分数3.分数的基本性质4.约分5.通分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1)单位“1”的意义(2)分数的意义一些物体可以看成一个整体A.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者几份。
五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整理一、图形的变换(平移、旋转、轴对称)1、教会学生:平移:弄清向什么方向(上、下、左、右),平移了几格。
旋转:清楚围绕哪一点,向什么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了几度。
轴对称:对折,完全重合。
(对称轴)2、轴对称的意义: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3、图形旋转的性质:图形旋转,对应点、对应线段都旋转相同的度数。
4、图形旋转特征:旋转后,形状、大小都没有变化,只是位置变了。
5、对称轴用虚线表示,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二、因数和倍数(记住定义和方法,是判断和解答问题的关键)1、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如果A×B=C(A、B、C都是不为0的整数),那么A、B就是C的因数,C就是A、B的倍数。
2、因数和倍数的关系:因数和倍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又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3、找一个数的因数的办法:(1)列乘法算式;(2)列除法算式;4、找一个数的倍数的办法:就是用这个数,依次与非零自然数相乘,所得的数就是这个数的倍数。
5、因数的特点: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13页)6、倍数的特点: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一个数没有最大的倍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14页)5、 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7、奇数、偶数的意义:在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8、 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
9、既是2和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特征:个位必须是0,其它各数位之和是3的倍数。
最小的是30。
(19页)(22页)10、 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11、质数和合数的定义: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他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也叫素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他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1、长方体(或正方体)放在桌子上,从不同角度观察,一次最多能看到3个面(或说成:最多同时能看到3个面)。
2、给出一个(或两个)方向观察的图形无法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由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并还原立体图形。
3、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有多种摆法。
4、从多个角度观察立体图形:先根据平面图分析出要拼搭的立体图形有几层;然后确定要拼搭的立体图形有几排;最后根据平面图形确定每层和每排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1、整除: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
大数能被小数整除时,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小数是大数的因数。
找因数的方法:①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 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②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2、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 整除来分:奇数、偶数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
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
最小的奇数是1, 最小的偶数是0。
个位上是0, 2, 4, 6, 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最大的两位数是90, 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3、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质数:有且只有两个因数,1和它本身。
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和它本身、别的因数。
1: 只有1个因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最小的质数是2, 最小的合数是4。
20以内的质数:有8个(2、3、5、7、11、13、17、19)100以内的质数: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4、分解质因数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5、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这些数的公因数。
其中最大的那个就叫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或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除到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来)几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 就说这几个数互质。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重点知识第一单元观察物体1、长方体(或正方体)放在桌子上,从不同角度观察,一次最多能看到3个面。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1、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2、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
3、整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
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4、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
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
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相加的和是3的倍数。
2和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的数。
2、3、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的数。
5、最小的偶数是0,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6、奇数偶数的性质(1)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2)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3)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质数×质数=合数(4)除2外所有的偶数均为合数;(5)相邻偶数最大公约数为2,最小公倍数为它们乘积的一半。
7、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8、100以内质数表: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1、长方体和正方体(立方体)的特征面棱顶点长方体①有6个面;②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③每个面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①有12条棱;②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特殊情况下有8条棱长度相等)。
有8个顶点正方体①有6个面;②6个面完全相同;③每个面是正方形。
①有12条棱;②12条棱全部相等。
2 3 5 7 11 13 17 19 23 29 31 37 41 43 47 53 59 61 67 71 73 79 83 89 972、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特殊长方体。
人教版第四单元知识点汇总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分数的意义:一个物体、一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单位“1”: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也就是把什么平均分什么就是单位“1”。
)3、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如4/5的分数单位是1/5。
4、分数与除法A÷B=A/B(B≠0,除数不能为0,分母也不能够为0)例如:4÷5=4/55、真分数和假分数、带分数1、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
真分数<1。
2、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假分数。
假分数≧1(2)整数化为假分数,用整数乘以分母得分子如:(3)带分数化为假分数,用整数乘以分母加分子,得数就是假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如:(4)1等于任何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数。
如:7、分数的基本性质:8、最简分数: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像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其他的质因数,就能够化成有限小数。
反之则不可以。
9、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如:24/30=4/510、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如:2/5和1/4 可以化成8/20和5/2011、分数和小数的互化(1)小数化为分数:数小数位数。
一位小数,分母是10;两位小数,分母是100……如:0.3=3/10 0.03=3/100 0.003=3/1000(2)分数化为小数:方法一:把分数化为分母是10、100、1000……如:3/10=0.3 3/5=6/10=0.61/4=25/100=0.25方法二:用分子÷分母如:3/4=3÷4=0.75(3)带分数化为小数:先把整数后的分数化为小数,再加上整数12、比分数的大小:分母相同,分子大,分数就大;分子相同,分母小,分数才大。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1、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
2、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相对的面。
注意点1)这里所说的正面、左面和上面,都是相对于观察者而言的。
2)站在任意一个位置,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3个面。
3)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4)从一个或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是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的。
5)同一角度观察不同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是相同,也可能是不同的。
6)如果从物体的右面观察,看到的不一定和从左面看到的完全相同。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1、整除: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
整数与自然数的关系:整数包括自然数。
2、因数、倍数:大数能被小数整除时,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小数是大数的因数。
例: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1)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
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成对地按顺序找。
(3)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依次乘以自然数。
(4)2、3、5的倍数特征1)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3)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4)能同时被2、3、5整除(也就是2、3、5的倍数)的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同时满足2、3、5的倍数,实际是求2×3×5=30的倍数。
5)如果一个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那它的个位上的数字一定是0。
3、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来分:奇数、偶数。
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
叫奇数。
也就是个位上是1、3、5、7、9的数。
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0也是偶数),也就是个位上是0、2、4、6、8的数。
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关系:奇数+、- 偶数=奇数奇数+、- 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6单元知识点
分数数的加法和减法: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含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应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4.打电话的规律:
(1)逐个法:所需时间最多;
(2)分组法:相对节约时间;
(3)同时进行法:最节约时间。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目录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1.1 走进三维世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
1.2 物体的投影与视图
1.3 组合体的观察与识别
1.4 实践操作:观察与绘制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2.1 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
2.2 素数与合数
2.3 因数分解
2.4 倍数的概念及其性质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3.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3.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3.4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际应用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
4.1 分数的初步认识
4.2 分数的读法与写法
4.3 分数的性质
4.4 分数的比较与大小
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5.1 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5.2 异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5.3 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5.4 分数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六单元:统计
6.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6.2 统计图表: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
6.3 平均数与中位数
6.4 统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7.1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7.2 趣味数学
7.3 逻辑推理初步
7.4 数学与艺术的交融
第八单元:总复习
8.1 各单元知识要点回顾
8.2 重点题型解析与练习
8.3 单元测试与模拟考试
8.4 学习成果评估与提升建议
注:以上内容是基于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一般目录结构编写的,具体教材内容可能有所不同,建议参考实际教材进行教学和学习。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易错点汇总一、图形的平移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和。
2、平移的三要素:原图形的位置、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
平移的方向一般为:水平方向、垂直方向两种。
平移的距离:一般为几个单位长度(也即几个方格)。
3、平移是整个图形的移动,图形的每个关键点都需要按要求移动。
4、图形平移的步骤:(1)确定原图形位置、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
(2)找出原图形的各关键点。
(3)根据题目要求将各个点依次平移。
(4)顺次连接平移后的各点,标明各点名称。
三、轴对称图形的画法1、轴对称图形的性质:(1)对称轴两边的图形一定完全相同(2)对应点也关于对称轴对称(3)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4)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2、轴对称图形的画法:(1)根据题意确定已知图形以及对称轴位置(2)找出已知图形的关键点(3)一次过每个点作垂直于对称轴的虚线(根据性质3)(4)在对称轴另一侧确定各对应点位置(根据性质4)(5)标明各点对应名称,顺次连接各对应点得到轴对称图形。
六、图形旋转的特点1、旋转前后图形形状和大小都不变。
2、每组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角的度数都等于旋转角度。
3、各对应点之间的距离也相等。
七、图形旋转的三要素1、旋转中心:可以在已知图形上也可以在已知图形外。
2、旋转方向:顺时针和逆时针。
3、旋转角度:常见的有45°、90°180°等。
八、旋转图形的画法1、确定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2、找去原图形的各关键点3、依次将各关键点与旋转中心连接(用虚线)4、将各连线按要求旋转一定角度后,确定各虚线的长度,标出对应点。
5、将个对应点连接并标出名称。
第五单元自我检测一、想一想,选一选。
(每空1分,共8分)1、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①W ②A ③E ④S2、仔细观察下列图形,图()是由轴对称变化得到的,图()是由平移得到的,图()是由旋转得到的。
①②③二、看图填一填。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点梳理具体解释(一)同分母分数加、减法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2、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是假分数的一般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带分数加减法: 带分数相加减,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结果合并起来。
(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1、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
2、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分数加减混合运算1、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在一个算式中,如果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应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a+b=b+a a+b+c=a+(b+c)4、减法的性质:a-b-c=a-(b+c) a-(b-c)=a-b+c= a+c –b(等式左右可以交换的)5、常见乘法计算(敏感数字):25×4=100 125×8=1000去括号或添括号:加减混合时,括号前是加号的,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符号不变号;括号前是减号的,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符号要变号。
如:30+85—65=30+(85—65)85—60+30=85—(60—30)6、解方程解方程方法一:运用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解方程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解方程方法二:消项(如果消+3,方程两边就同时-3 ;如果消×3,方程两边就同时÷3)解方程方法三:移项(+3移到另一边就变成-3,×3移到另一边就变成÷3)6.打电话。
43282686=÷÷=436246182418=÷÷=)0,0(≠≠÷÷=⨯⨯=c a c
a c
b
c a c b a b 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单位“1”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一些物体都可以看成一个整体。
这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2、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3、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4、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 分数后不带单位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分数带有单位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
5、分数大小的比较: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分数较大。
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小的分数较大。
异分母分数,先化成同分母分数(分数单位相同),
再进行比较。
6、真分数和假分数: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真分数比1小。
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
数。
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用分子÷分母。
能整除的,所得的商就是整数;不能整除的,所得的商就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就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7、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
分数的大不变。
8、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约分的方法就是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 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例1:将下面的分数约成最简分数
9,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的分数,叫做通分。
通分的方法:先求出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再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各个分数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的分数。
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 用字母表示:
251410044100404.0=÷÷==5
2310434.351710344.3====或75.0434375.01007525425343=÷===⨯⨯=或83.0656
5≈÷=24
204645652493833836
583=⨯⨯==⨯⨯=和2410125247247125247==和例2:将下面的各组分数进行通分
10、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方法:列举法 短除法
18和12(6)[24] 30和60(30)[60] 7和5(1)[35] 8、6和12(2)[24]
如果两个数是倍数关系,则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则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11、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小数化成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化成分数后,能约分的要约分。
例
分数化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的按要求保留几位小数。
(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 例 判断分数是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方法:
① 判断分数是否是最简分数;如果不是最简分数,先把它化成最简分数; ② 把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
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 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11、牢记:
21=0.5 41=0.25 43=0.75 51=0.2 52=0.4 53=0.6 5
4=0.8 81=0.125 83=0.375 85=0.625 8
7=0.875 201=0.05 251=0.04。
2
112922297171217529
221712297175=+=⎪⎭⎫ ⎝⎛++⎪⎭⎫ ⎝⎛+=+++17217241204120)1724120(4120=+-=--2113171517218111873171517218111873=--=⎪⎭⎫ ⎝⎛+-⎪⎭⎫ ⎝⎛+-=----118181831871861814611873197==++-=++-8124324102462442415125416185==--+=--+2
1124611251296263125433121=+=⎪⎭⎫ ⎝⎛-+⎪⎭⎫ ⎝⎛-=⎪⎭⎫ ⎝⎛-+⎪⎭⎫ ⎝⎛-
第五单元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
分数数的加法和减法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通分后再加减)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在一个算式中,如
果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应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带分数加减法: 带分数相加减,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结果合并起来
一、简便计算部分
加法结合律:(a+b )+c=a+(b+c) 减法的性质:a-b-c=a-(b+c) a-(b-c)=a-b+c 例:
二、计算部分
1、 注意计算结果约分,尤其是分子和分母是3的倍数的分数。
2、快速找到几个分数的公分母。
例:
三、解方程
等式的性质:a ±c=b ±c a ÷c=b ÷c a ×c=b ×c c ≠0。
第六单元统计与数学广角
、常用的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16、找次品的方法:一般把产品个数分成三份,其中两份数量要相等。
利用最不利原则去分析和考虑。
2-3个数量至少需要1次找到,
4-9个数量至少要2次找到,
10-27个数量至少要3次找到,
28-81个数量至少4次找到。
82---243个物品至少5次能找到次品
4、复式折线统计图
①画图时注意:一“点”(描点)、二“连”(连线)三“标”(标数据)、
②要用不同的线段分别连接两组数据中的数。
5、打电话:已知人数依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