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四开关三相逆变器的实验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96 MB
- 文档页数:2
三相逆变电源不平衡负载控制方法的研究三相逆变电源是一种常见的电力电子变换器,它可以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电力电子、新能源等领域。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三相逆变电源的负载往往是不平衡的,这会导致电源输出电压波形失真,影响电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因此,研究三相逆变电源不平衡负载控制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一、三相逆变电源的工作原理三相逆变电源由三个单相逆变电源组成,每个单相逆变电源由一个桥式整流器和一个逆变器组成。
桥式整流器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
三相逆变电源的输出电压为三相交流电,其频率和幅值可以通过控制逆变器的开关管实现调节。
二、三相逆变电源不平衡负载的影响三相逆变电源的负载往往是不平衡的,即三相负载的电流不相等。
这会导致三相逆变电源输出电压波形失真,影响电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具体表现为:1. 输出电压波形失真:三相逆变电源的输出电压波形应为正弦波,但在不平衡负载情况下,输出电压波形会出现畸变,失去正弦波形。
2. 电源稳定性差:不平衡负载会导致电源输出电压的波动增大,从而影响电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三相逆变电源不平衡负载控制方法为了解决三相逆变电源不平衡负载的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控制方法:1. 均衡负载控制:通过控制三相负载的电流,使其相等,从而实现负载均衡。
具体方法包括:使用三相变压器将不平衡负载转换为平衡负载;使用三相电感器将不平衡负载转换为平衡负载;使用PID控制算法控制逆变器的开关管,使三相负载电流相等。
2. 直接控制输出电压:通过控制逆变器的开关管,直接控制输出电压的幅值和频率,从而实现输出电压的稳定。
具体方法包括:使用PI控制算法控制逆变器的开关管,使输出电压稳定;使用PWM控制算法控制逆变器的开关管,使输出电压波形正弦化。
3. 混合控制:将均衡负载控制和直接控制输出电压相结合,综合考虑负载均衡和输出电压稳定性。
具体方法包括:使用PID控制算法控制逆变器的开关管,使三相负载电流相等,并使用PI控制算法控制输出电压的稳定。
三相逆变器研究与发展三相逆变器是一种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装置,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交通和家庭等各领域。
它具有输入电压范围广、效率高、输出稳定等特点,在电能转换和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三相逆变器的研究与发展进行探讨。
三相逆变器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逆变器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仅适用于少数专用领域。
然而,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需求的不断增加,逆变器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过去的数十年里,三相逆变器的研究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初级阶段,主要以硬件设计为主。
这一阶段逆变器的拓扑结构较为简单,控制方式也相对简单。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拓扑结构设计、电路参数的选取和损耗的降低等。
虽然初始阶段的逆变器性能有所限制,但仍然满足了一些特定应用场景。
随着电力电子和半导体技术的发展,逆变器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即中级阶段。
在这个阶段,逆变器的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拓扑结构也更为复杂。
同时,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嵌入式技术的引入,使得逆变器的控制方式更加灵活和精确。
研究者们在此阶段将目光转向了逆变器的效率提升、交流输出波形的优化等问题。
进入21世纪,逆变器研究步入了第三个阶段,即高级阶段。
该阶段的研究更加注重系统级的技术和新型材料的应用。
例如,研究人员开始尝试使用SiC和GaN等宽禁带半导体材料来替代传统的硅材料,提高逆变器的开关速度和抗干扰能力。
另外,研究者们还通过增加智能控制算法,实现了更好的能源管理和电力质量控制。
总体来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需求的不断增加,三相逆变器的研究与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
未来的研究重点将会集中在提高逆变器的功率密度、增强控制性能、降低成本以及应用于可再生能源领域等方面。
同时,逆变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为了推动三相逆变器的研究和发展,各国政府和学术机构也加大了对相关研究的支持。
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的推广,三相逆变器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相并网逆变器LCL滤波特性分析及控制研究一、概述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三相并网逆变器在分布式发电系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由于并网逆变器产生的谐波会对电网造成污染,影响电能质量,滤波器的设计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LCL滤波器以其良好的滤波效果和较小的体积优势,在三相并网逆变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LCL滤波器由电感、电容和电感组成,其特性分析对于优化滤波效果、提高电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三相并网逆变器LCL滤波器的滤波特性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其频率特性、阻抗特性等,以揭示其滤波机理和影响因素。
为了充分发挥LCL滤波器的优势,对逆变器的控制策略进行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对三相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进行探讨,包括传统的PI控制、无差拍控制以及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先进控制策略等。
通过对不同控制策略的比较和分析,旨在找到最适合LCL滤波器的控制方法,以提高并网逆变器的性能和稳定性。
本文旨在通过对三相并网逆变器LCL滤波特性的分析和控制研究,为优化滤波效果、提高电能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这不仅有助于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也为电力电子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智能电网建设的深入推进,三相并网逆变器作为新能源发电系统与电网之间的关键接口设备,其性能与稳定性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至关重要。
在实际应用中,并网逆变器产生的谐波会对电网造成污染,影响电能质量。
为了降低谐波污染,提高电能质量,LCL滤波器因其良好的滤波性能被广泛应用于三相并网逆变器中。
LCL滤波器作为一种典型的无源滤波器,能够有效地抑制并网逆变器产生的高频谐波,降低其对电网的污染。
LCL滤波器的引入也给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系统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方面,LCL滤波器的参数设计需要综合考虑滤波效果和系统稳定性另一方面,由于LCL滤波器固有的谐振特性,如果不加以控制,很容易引发系统振荡,影响逆变器的正常运行。
一、引言: (2)二、交-直-交变压变频器的基本结构 (2)1、三相电压型桥式逆变电路拓扑图 (3)2、交-直-交变压变频器的工作原理 (3)三、三相电压型桥式逆变电路的Simulink建立及模型: 4四、仿真参数及仿真波形设置: (5)1.对脉冲触发器进行参数设置: (5)2. 用subplot作图: (6)3.仿真波形: (7)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13)六、结论及拓展: (13)七、设计心得: (14)八、参考文献: (14)交-直-交变压变频器中逆变器的仿真一、引言:逆变器也称逆变电源,是一种可将直流电变换为一定频率下交流电的装置。
相对于整流器将交流电转换为固定电压下的直流电而言,逆变器可把直流电变换成频率、电压固定或可调的交流电,称为DC-AC变换。
这是与整流相反的变换,因而称为逆变。
逆变电路的作用是将直流电压转换成梯形脉冲波,经低通滤波器滤波后,从而使负载上得到的实际电压为正弦波。
现代逆变技术的种类很多,可以按照不同的形式进行分类。
其主要的分类方式如下:1) 按逆变器输出的相数,可分为单相逆变、三相逆变和多相逆变。
2) 按逆变器输出能量的去向,可分为有源逆变和无源逆变。
3) 按逆变主电路的形式,可分为单端式、推挽式、半桥式和全桥式逆变。
4) 按逆变主开关器件的类型,可分为晶闸管逆变、晶体管逆变、场效应管逆变等等。
5) 按输出稳定的参量,可分为电压型逆变和电流型逆变。
6) 按输出电压或电流的波形,可分为正弦波输出逆变和非正弦波输出逆变。
7) 按控制方式,可分为调频式(PFM)逆变和调脉宽式(PWM)逆变。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电源大都为单相交流电,而在工业生产中,由于诸多电力能量特殊要求的电气设备均需要使用三相交流电,例如三相电动机。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很多设备业已小型化,许多原来工厂中使用的大型三相电气设备都被改进为体积小、耗能低且便于携带的小型设备。
尽管这些设备外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使用的电源类型——三相交流电却始终无法被取代。
基于改进重复控制的三相四桥臂逆变器研究基于改进重复控制的三相四桥臂逆变器研究1. 引言逆变器是电力电子领域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电力转换设备,主要用于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
三相四桥臂逆变器是一种常见的逆变器拓扑结构,它能够通过适当的控制方法将直流电源转换为三相交流电源,并且具有较低的失真和较高的电机效率。
2. 逆变器工作原理三相四桥臂逆变器由四个功率开关器件组成,每个开关器件包括一个开关管和一个二极管。
它们通过不同的开关组合进行驱动,实现六步波的输出。
逆变器的输入端为直流电源,输出端为三相负载。
逆变器的控制目标是根据输入电压的变化实现输出电压的恒定,以及尽可能降低输出电压和电流的失真。
3. 重复控制基本原理重复控制是一种将预期输出与实际输出进行比较,通过对比来修正控制信号的方法。
它基于周期性的重复,将误差积分并进行补偿,从而实现对系统的精确控制。
在逆变器控制中采用重复控制可以有效解决逆变器输出电压波动和失真的问题。
4. 改进重复控制策略为了提高逆变器的输出性能,传统的重复控制方法可以进行改进。
一种常见的改进方法是采用滑模观测器来估计逆变器输出电流,进而实现对逆变器输出电压的补偿控制。
由于滑模观测器具有快速的跟踪和估计能力,它可以提高逆变器的动态响应性能。
5. 算法设计在基于滑模观测器的改进重复控制中,设计了逆变器输出电流的滑模观测器,并采用PI控制器来实现对逆变器输出电压的补偿控制。
具体的算法设计流程如下:(1)建立逆变器输出电流的数学模型;(2)设计滑模观测器的参数,并根据逆变器输出电压的误差进行参数调节;(3)设计PI控制器的参数,并调整PI控制器的增益以提高逆变器的动态性能;(4)通过电路仿真软件对算法进行验证。
6. 仿真结果分析通过电路仿真软件对基于改进重复控制的三相四桥臂逆变器进行仿真分析。
结果表明,采用改进重复控制算法后,逆变器输出电流的波动和失真得到了有效的抑制,输出电压的稳定性和轨迹跟踪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基于双闭环控制的三相四线制逆变器控制研究
黄守宁;黄光日
【期刊名称】《电子器件》
【年(卷),期】2024(47)2
【摘要】三相四线制逆变器具有更好的不平衡负载驱动能力,被广泛用于不间断电源等领域。
对于这种离网模式下的逆变器而言,通常使用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模式对输出进行控制。
提出一种无需坐标变换的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实现输出三相之间完全解耦。
由于准比例谐振(Quasi Proportional Resonance,QPR)控制对交流信号的控制效果更好,因此电压外环采用QPR控制,电流内环采用比例控制。
实验证明了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总页数】5页(P410-414)
【作者】黄守宁;黄光日
【作者单位】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南宁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464;TM762
【相关文献】
1.基于遗传算法的三相四线制逆变器优化控制的研究
2.基于遗传算法的三相四线制逆变器优化控制的研究
3.用于不平衡治理的三相四线制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
4.三相四线制逆变器1/6周期重复控制策略研究
5.基于LCC的三相四线制逆变器特性分析与控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考虑输出电压平衡的三相四开关逆变器SVPWM过调制策略李泽;郭源博;张铭;张晓华【摘要】针对三相四开关逆变器(TPFSI)电压输出能力受限,且传统过调制方法存在输出三相电压基波幅值不平衡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输出电压平衡的空间矢量脉宽调制过调制算法.首先,推导三相四开关逆变器输出平衡三相电压的约束条件;然后,根据调制比的大小,将过调制区域分为三部分,即过调制Ⅰ区、过调制Ⅱ区和过调制Ⅲ区,并基于叠加定理分别选择用于矢量合成的电压矢量和加权系数,合成期望的电压矢量;最后,对传统的过调制算法与提出的基于叠加定理的过调制算法进行仿真研究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与传统的三相四开关逆变器过调制算法相比,所提出的过调制算法能够输出平衡的三相电压,且基波幅值与调制比呈线性关系,同时避免了控制角和保持角的在线计算或离线存储,具有易于数字化实现的优点.【期刊名称】《电机与控制学报》【年(卷),期】2019(023)007【总页数】10页(P53-62)【关键词】三相四开关逆变器;三相输出电压平衡;叠加定理;空间矢量脉宽调制;过调制【作者】李泽;郭源博;张铭;张晓华【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24;大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24;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哈尔滨150001;大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24;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哈尔滨1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460 引言电压型逆变器由于其结构简单、控制灵活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工业、交通、航空和军事等重要领域[1-2]。
然而,由于IGBT等功率开关器件易发生开路或短路故障,导致逆变器无法正常工作。
因此,为获得更高的可靠性,通常要求系统发生故障时,仍旧能够继续运行,即系统具有容错能力[3]。
为满足这一需求,可对传统三相六开关逆变器在某相桥臂发生故障后的拓扑重构为三相四开关逆变器(three-phase four-switch inverter, TPFSI)。
学术论
坛
1. 引言
电力电子变流电路的基本转换形式有四种。
其中将直流电变换成交流电的变换称之为DC/AC变换,也即通常所说的逆变。
它是电力电子技术领域中最为活跃的部分之一。
逆变器就是通过半导体功率开关器件(如SCR、GTO、GTR、IGBT或功率MOSFET等)的开通和关断作用,实现逆变的电能转换装置。
由于新型四开关三相逆变器与传统的六开关三相逆变器相比,拓扑结构较为简单,从理论上讲能够降低系统成本和控制复杂度,逐渐受到一些人的关注[1-3]。
本文首先分析了四开关三相逆变器的工作原理,并将其与六开关三相逆变器做了深入比较,最后搭建实验平台,证明了四开关三相逆变器的可行性。
2. 四开关三相逆变器的工作原理
四开关三相逆变器(Four-Switch Three-Phase Inverter,简写为FSTP[4])的电路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Ud为直流母线电压,M1、M2、M3、M4为四个功率开关器件,两个容量相等的电容串于直流母线电压之间,从O、A、B点分别引出三根线,接到三相负载。
以O点为参考点,当M1导通、M2关断时,A点电位为+Ud/2;当M1关断、M2导通时,A点电位为-Ud/2。
同理可分析B点电位。
当给开关管M1和M2、M3和M4施予SPWM控制信号时,A、B两点的电压基波必为正弦波。
若使A、B两点电压相位相差60度,则可
得到三相电压。
图1 FSTP的拓扑结构
Fig.1 Topology of FSTP
图2 FSTP的输出电压
Fig.2 Output of FSTP
参见图2,使UAO和UBO相位相差60度,根据向量加减法则,则UAB、UBO、UOA的相位必定依次相差120度;变为相电压,则UAN、UBN、UON的相位依次相差120度。
图3为A、B两相(O为参考点)SPWM控制信号产生图,两相调制信号urA和urB相位相差60度,经三角载波调制产生SPWM 控制信号,该信号用来控制四个开关管的通断。
A、B两相功率开关器件的控制规律相同,现以A相为例来说明。
当urA大于载波时,给上桥臂M1以导通信号,给下桥臂M2以关断信号;当urA 小于载波时,给上桥臂M1以关断信号,给下桥臂M2以导通信
号。
M1和M2的驱动信号始终是互补的。
图3 SPWM控制信号产生图
Fig.3 SPWM control signal product
3. 四开关三相逆变器与六开关三相逆变器的比较
3.1 回顾六开关三相逆变器
六开关三相逆变器(Six-Switch Three-Phase Inverter,简写为SSTP)的拓扑结构如图4所示,Ud为直流母线电压,M1、M2、M3、M4、M5、M6为六个功率开关器件,从A’、B’、C’点分别引出三根线,接到三相负载。
若驱动开关器件的SPWM信号相位依次相差120度,则A’、B’、C’三点可输出
标准的三相电压。
图4 SSTP的拓扑结构
Fig.4 Topology of SSTP
新型四开关三相逆变器的实验研究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 岳 珂
摘 要:针对三相逆变器,提出一种新的拓扑结构。
分析了新型四开关三相逆变器的工作原理,研究了其与传统的六开关三相逆变器之间的区别,并搭建出实验平台,证明了四开关三相逆变器既能降低系统的成本和复杂度,又能保证系统的稳定输出。
关键词:三相逆变器 四开关 六开关
214河南科技2010.7下
215
河南科技2010.7下
3.2 四开关三相逆变器与六开关三相逆变器的区别
图5 SSTP和FSTP输出电压比较图Fig.5 Output of SSTP and FSTP
由图1、图4、图5,我们可以得到四开关三相逆变器与六开关三相逆变器存在以下几点区别:
(1)拓扑结构:四开关三相逆变器比六开关三相逆变器少了两个开关器件,主电路简单了。
不过,六开关三相逆变器的两个电容可以用一个电容来代替,而四开关三相逆变器则不可以。
(2)控制方案:六开关三相逆变器的控制信号需要三相相位互差120度的正弦波来作为调制信号;而四开关三相逆变器的控制信号只需要两相相位相差60度的正弦波作为调制信号。
控制电路相对也简单了。
(3)输出线电压谐波:输出波形中所含谐波的多少是衡量PWM控制方法优劣的基本标志。
一般来说,输出线电压电平数越多,谐波越少[5] 。
六开关三相逆变器控制的是相电压,相电压为两电平,两个相电压向量相减得线电压,所以线电压为三电平(+Ud,0,-Ud);而四开关三相逆变器直接控制线电压,所以线电压为两电平(+Ud/2,-Ud/2)。
所以,可以初步断定,四开关三相逆变器输出线电压的谐波要相对多一些。
(4)直流电压利用率:直流电压利用率[6]是指逆变电路所能输出的交流电压基波最大幅值U1m和直流电压Ud之比,提高直流电压利用率可以提高逆变器的输出能力。
四开关三相逆变器的直流电压利用率要比六开关三相逆变器低。
设调制度为1,六开关三相逆变器控制的是相电压,输出相电压的基波幅值为Ud/2,输出线电压的基波幅值则为其根3倍,即直流电压利用率为0.866;而四开关三相逆变器直接控制线电压,所以它的直流电压利用率就为0.5。
所以,四开关三相逆变器的输出能力要相对弱一些。
(5)其他:对负载而言,逆变器提供的是线电压,一种以控制相电压为手段,以控制线电压为目的控制方式就称为“线电压控制方式”[7]。
比如在相电压正弦调制信号中叠加适当大小的三次谐波,使之成为鞍形波,用以提高逆变器的直流电压利用率。
而对于四开关三相逆变器而言,直接控制的就是线电压,当然也就根本不存在该种控制方式。
所以,六开关三相逆变器控制方式要相对灵活一些。
4. 实验结果分析
为了验证上述四开关三相逆变器的可行性,设计了如图6所示的试验系统。
其中控制器采用Texas Instrument公司的TMS320F2812,开关器件采用International Rectifier公司的功率MOSFET IRFP460,功率驱动采用International Rectifier公司的IR2110。
图6中的S1,S2,S3,S4分别代表控制器输出的四路控制信号SPWM1,SPWM2,SPWM3,SPWM4,其中S1和S2控制一个
桥臂,S3和S4控制另一个桥臂。
图6 实验系统结构框图
Fig.6 Block diagram of experiment system
系统实验结果如图7所示。
其中图7(a)为控制器输出的四路SPWM信号,S1 和S2交互导通,S3和S4交互导通。
图7(b)为S1和S2经过IR2110功率驱动后的波形,高电平是15V左右,用于控制MOSFET开关管的通断。
图7(c)为四开关三相逆变器的最后输出,可以看出,三相波形比较完好,基本达到六开关三相逆变器的效果。
如果负载是三相电机,通过控制器控制SPWM波形,可以实
现三相电机的变频调速。
(a) S1, S2, S3, S4的波形
(b) S1, S2功率驱动后的波形
(c) FSTP输出波形图7 FSTP实验波形汇总
Fig.7 Experiment waveforms of FSTP
5. 结论
经过前面的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四开关三相逆变器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可行的。
(2)四开关三相逆变器的输出效果基本可以达到六开关三相逆变器的输出效果。
(3)四开关三相逆变器能降低系统的成本和复杂度。
参考文献:
[1] 曾立, 孙友涛, 雄蕊. 四开关三相逆变器的空间矢量控制[J]. 通信电源技术, 2005, 23(2): 30-32.
[2] 符强, 林辉, 贺博. 四开关三相无刷直流电机的直接电流控制[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6, 26(4): 149-153
[3] 张兰红, 胡育文, 黄文新. 容错型四开关三相变换器异步发电系统的直接转矩控制研究[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5, 25(18): 52-58
[4] 王兆安, 黄俊. 电力电子技术[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159-160
[5] 王宝国, 王凤翔. 两相电机的线电压控制方式变频调速研究[J]. 电力电子技术, 2000, 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