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基础有色金属无锡工艺职业技术_智库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2.83 MB
- 文档页数:59
机械制造基础整理现代机械制造基础以控制论和系统工程为先导,综合考虑物质流、信息流和能量流。
机械制造系统是离散的动态系统。
零件加工的方法:铸造、锻造、粉末冶(ye)金、钣(ban)金加工、焊接、切削与磨削、特种加工、热处理。
生产类型是指企业生产专业化程度的分类。
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大量生产。
产品质量:1,技术;2,组织形式方式;3,设计质量;4,员工的综合工作能力和敬业精神;5,加工设备的精度、检测手段的可靠程度和检验观念产品经济性:1,销售量、销售方式、生产批次大小;2,设计的创新程度、方式、成本;3,工具、员工的优化程度;4,生产系统与经营思想和产品最佳收益的认知和贴合程度物质结构分类: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陶瓷材料等。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强度、硬度、疲劳强度、韧性、塑性等强度:金属材料抵抗永久变形和断裂破坏的能力刚度:金属材料在受力时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抗拉强度:金属在拉断前承受的最大拉应力伸长率:试样拉断后其标距长度的相对伸长值δ=l−l0l0×100%断面收缩率:试样拉断后断口处横截面积的相对收缩值ψ=S0−S S0×100%布氏硬度:通常用于测定铸铁、有色金属、低合金结构钢。
Ps:不适于测量薄件和对表面要求严格的成品件HB=F(实验力N)A(压痕表面积mm2)×0.102A=π2D D−D2−d2(D钢球直径mm;d压痕直径mm)金属切削过程:金属切削过程就是刀具和工件之间通过不同形式的相对运动,由刀具从工件表面上切去多余材料,从而得到预期形状精度、尺寸精度、位置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机械零件的过程金属切削加工:金属切削加工:刀具和工件按一定规律作相对运动,通过刀具切削刃切除工件上多余的或预留的金属,使工件形状、尺寸精度及表面质量满足预定要求基面:“通过主切削刃上选定点垂直于主运动方向的平面”(基面P r)切削平面:“通过主切削刃上选定点,与切削刃相切并垂直于基面的平面”(切削平面P S)主剖面:“通过主切削刃上选定点,并同时垂直于基面和切削平面的平面”(正交平面/主剖面P o)前角:“前刀面与基面之间的夹角”(前角γo)后角:“后刀面与切削平面的夹角”(后角αo)刃倾角:“主切削刃与基面之间的夹角”(刃倾角λS)主偏角:“主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进给方向的夹角”(主偏角k r)负偏角:“副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进给方向的夹角”(副偏角k r’)直角切削/正切削:主切削刃与合成切削速度方向垂直斜角切削/斜切削:主切削刃与合成切削速度方向不垂自由切削:只有直线型主切削刃参加切削工作非自由切削:曲线型主切削刃或主副切削刃均参加切削;注:刃倾角不等于零的刀具均属于斜切削方式。
金属工艺学–机械制造基础1. 简介金属工艺学是研究金属材料的加工和成形过程的学科,是机械制造的基础。
机械制造是以金属工艺学为基础,通过金属的加工和成形,将原材料加工成所需的形状和尺寸的零件或产品。
本文将介绍金属工艺学在机械制造中的基础知识和常用工艺。
2. 金属材料的分类金属材料是机械制造中常用的材料之一,根据其组成和结构的不同,可以将金属材料分为以下几类:•铸铁:主要由铁、碳和硅组成,具有良好的铸造性和机械性能。
•钢:主要由铁和碳组成,含有较低的碳含量,具有良好的强度和韧性。
•不锈钢:在钢中添加铬和其他合金元素,提高抗腐蚀性能。
•铝合金:主要由铝和其他合金元素组成,具有低密度和良好的强度。
不同的金属材料适用于不同的机械制造需求,选择适合的材料对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至关重要。
3. 金属加工工艺金属加工工艺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和工艺将金属材料加工成所需形状和尺寸的过程。
在机械制造中常用的金属加工工艺包括:3.1 切削加工切削加工是通过在工件上施加相对运动的切削刃,从工件上削除材料来达到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加工方法。
常用的切削加工工艺包括:•铣削:使用铣刀在工件上进行旋转切削,常用于平面、曲面和沟槽的加工。
•钻削:使用钻头在工件上进行切削,常用于孔的加工。
•镗削:使用镗刀在工件上进行切削,常用于加工内孔和外圆。
3.2 成形加工成形加工是通过对金属材料进行变形和塑性加工来达到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加工方法。
常用的成形加工工艺包括:•锻造:将金属材料置于锻压机上,通过施加压力使其发生塑性变形,常用于制造零件和工件。
•压铸:将熔融的金属注入到铸型中,通过压力使其充满整个型腔,并冷却固化,常用于大批量、复杂形状的零件制造。
•深冲:将金属材料放置在冲压机上,通过冲击或压力的作用使其在模具中发生塑性变形,常用于制造薄壁零件。
3.3 焊接加工焊接加工是通过将两个或多个金属材料熔化或塑性加工后,使其连接在一起的加工方法。
常用的焊接加工工艺有:•电弧焊:通过产生电弧在金属接头上加热,使其达到熔化状态,然后冷却固化。
高职高专机电类专业统编教材: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制造是各行各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创造奇迹的“支柱”,是实现新技术和进步的根本手段。
其中,机械制造基础是机械制造的基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机械制造基础可分为材料学和制造工艺两大部分。
材料学是学习机械制造中所使用的材料的有关知识,它涉及到金属材料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学、有机非金属材料学、复合材料学等。
而制造工艺则是学习各种机械制造加工工序的过程,包括金属切削加工、非金属切削加工、塑性加工、表面处理等。
在学习机械制造基础时,应特别注意以下两点:首先,要善于从事机械工程的基础理论研究,对其加工的原理和方法有较为深入的了解,以便在制造过程中应用这些理论,提高加工效率,减少能量浪费和加工损耗。
其次,要结合实际加工过程中的参数,如切削速度、切削深度、压力等,进行有效的调节和控制,确保机械零件的质量。
以上是关于机械制造基础的介绍,为了让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到机械制造基础知识,教育部出版社编写了《高职高专机电类专业统编教材:机械制造基础》,这本教材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机械制造基础的知识,它包括材料学和制造工艺方面的内容,着重介绍了机械制造基础中应用较多的金属加工实践技能,并重点讲解了机械加工、元件识别和分析等操作流程,对学生进行细致入微的训练。
这本教材是以实际操作为指导,介绍机械制造基础的重要知识,子编辑的内容有:基础理论:涵盖了材料力学、机械设计、机械计算机辅助设计、热过程等;实践技能:包括各种机械制造的加工方法,以及常见的机械加工设备的使用;应用:主要介绍机械制造的工作原理、加工参数的调整和控制,以及各种制造业安全技术。
《高职高专机电类专业统编教材:机械制造基础》旨在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机械制造能力,满足行业现实的要求,帮助他们在毕业时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以期在机械制造及其他相关行业发挥重要作用。
为此,引进现代机械制造工程技术,同时大量使用新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机械制造的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