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中毒安全教育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家屲小学预防煤气中毒安全教育内容

时间:2009年3月13日下午放学站队

地点:校园西边。

主讲:冯生虎

参加:全体师生。

教育内容:

一、介绍事件。

新华网西安12月2日电(记者陈钢)记者2日中午从陕西省有关部门了解到,陕北榆林市定边县堆子梁中学12月1日晚因取暖发生12名女学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截至2日中午,11名学生抢救无效死亡,另一名中毒学生还在抢救中。

事故发生后,陕西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作出批示,要求全力抢救中毒学生。陕西省副省长朱静芝已带领省政府办公厅、省应急办、省教育厅、省卫生厅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赶赴现场调查处理。陕西省省长袁纯清要求有关部门以此为教训,加大学校安全取暖工作力度,确保学生生命安全。

经榆林市委研究,免去定边县主管教育的副县长贾凤县委常委职务,并提请免去其副县长职务;定边县研究决定免去县教育局局长和该校校长职务。

本报榆林讯(记者郭魂强冯强) 2008年12月2日上午,定边县采取果断措施,对学校的6名相关人员实行行政控制,他们分别是校长赵秉宏(音)、副校长韩会龙、政教主任王丁、值周老师王喜锐及倪己录,班主任宋晓燕(吓得精神有点失常)。

截至4日中午12时,遇难学生11人已得到妥善安置。事故认定和责任追究进一步明确。榆林市决定拿2亿元解决全市381所农村乡办初中、中心小学和九年制学校的集中供暖问题,从根本上消除学生冬季取暖隐患。

2008年11月22日,通州区发生一起煤气中毒事故,造成曹某、张某夫妻2人死亡。经查,死者入冬后住在院内西厢房,所住房间为里外间,里间为卧室,使用传统的土炕取暖。初步推断中毒原因为取暖过程中产生的一氧化碳由炕体裂缝流入里间,且室内密闭,造成两人煤气中毒死亡。

11月23日,东城区一平房内发生煤气中毒事故,造成付某、李某夫妻2人死亡。从现场情况看,死者卧室内安装有土暖气,由安装在卧室屋外封闭式过道内的两孔华丰炉供暖。据分析,一氧化碳泄漏源是华丰取暖炉,因封闭式过道与死者卧室气流相通,且过道两边门处于关闭状态,没有安装通风设备,因此造成死者一氧化碳中毒死亡。

二、中毒症状和类型。

家庭中煤气中毒主要指一氧化碳中毒、液化石油气、管道煤气、天然气中毒,前者多见于冬天用煤炉取暖,门窗紧闭,排烟不良时,后者常见于液化灶

具漏泄或煤气管道漏泄等。煤气中毒时病人最初感觉为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软弱无力,当他意识到中毒时,常挣扎下床开门、开窗,但一般仅有少数人能打开门,大部分病人迅速发生抽痉、昏迷,两颊、前胸皮肤及口唇呈樱桃红色,如救治不及时,可很快呼吸抑制而死亡。煤气中毒依其吸入空气中所含一氧化碳的浓度

中毒时间的长短,常分三型:

(1)轻型:中毒时间短,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为10%--20%。表现为中毒的早期症状,头痛眩晕、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甚至出现短暂的昏厥,一般神志尚清醒,吸入新鲜空气,脱离中毒环境后,症状迅速消失,一般不留后遗症。

(2)中型:中毒时间稍长,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占30%--40%,在轻型症状的基础上,可出现虚脱或昏迷。皮肤和粘膜呈现煤气中毒特有的樱桃红色。如抢救及时,可迅速清醒,数天内完全恢复,一般无后遗症状。

(3)重型:发现时间过晚,吸入煤气过多,或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的一氧化碳,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常在50%以上,病人呈现深度昏迷,各种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四肢厥冷,血压下降,呼吸急促,会很快死亡。一般昏迷时间越长,预后越严重,常留有痴呆、记忆力和理解力减退、肢体瘫痪等后遗症。

三、中毒预防。

春季是安全事故的多发期,其中煤气中毒是危及师生生命健康的重大隐患.为此,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预防煤气中毒措施.

1、加强师生宣传教育,学校通过师生大会、广播、发放明白纸等向师生宣传预防煤气中毒的知识,增强师生的自我护能力。

2、严格取暖所用炉具。

3、由学校责成专人负责取暖炉具的检查。

4、每位教师负责每周清理炉具一次,保证炉具排气畅通。

5、凡遇低气压天气,要保证室内通风,并随时注意炉火情况。

四、具体工作。

1、每班举行预防煤气中毒专项教育活动。

2、清理老师办公室的烟筒,使其畅通。

3、检查烟筒和火炉的密封情况,在安全隐患的马上处理。

4、利用安全课、班队活动课加强宣传,通过学生向家长宣传预防煤气中毒

的知识和方法。

5、每位教师要高度重视,从细节入手,不能有一点马虎和怠慢。

6、学校领导和值周人员要天天检查,查漏补缺,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