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解决云台山景区“地界之争”的建议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10
云台山一山坐两省旅游资源分久必合?云台山在哪?绝大多数人的回答是,河南焦作。
如此答案,在山西尤其是晋城陵川人看来,说法有失偏颇。
他们的观点是:“云台山北起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南到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境内,而且大部分都在陵川县境内。
”围绕着地界纷争,豫晋两地十余年间摩擦不断,这边,河南云台山景区一骑绝尘,连获6个国字称号,那厢,“裸体秀”、“截源断水”等民间行为苦盼“公正”。
在中原经济区的大背景下,豫晋两地能否摒弃前嫌、联手开发,让云台山这颗太行明珠更加璀璨,这考验着两地政府的执政智慧。
曾经的“蜜月期”,一架空中缆车,往来豫晋两省间6月27日,周三,河南云台山风景名胜区。
尚不是周末或节假日,云台山景区游客依旧爆满,景区入口的候车亭,不时拼凑起一拨游客,乘坐着景区的免费巴士直奔各个景点。
景区入口的地方叫做岸上,是当地一个乡镇,主干道现已成为游客集中休息吃住玩乐的一条街。
夜色四合,街道上灯光璀璨,招揽生意的声音此起彼伏,熙攘的游客饶有兴致地观看着当地传统的“打山药糕”,两个人,各执一把木槌,此起彼落,敲击的闷响响彻山谷。
乘坐景区巴士,过“红石峡”,直抵景区深处——泉瀑峡,逆水而上,水尤清冽,高峻挺拔的山影映在清澈见底的潭水中,游鱼、水草、潭底清晰可见,颇有柳宗元《小石潭记》描绘的幽雅清灵之风。
峡谷尽头,便是有着华夏第一瀑之称的单级落差314米的“云台天瀑”,导游说,雨水充沛的季节,瀑布“宛若银河飞落,犹如擎天玉柱,蔚为壮观”。
“那边就是山西的地界!”一环卫工指着高耸入云的山巅说,云台山景区和山西陵川勤泉村原有个连接的通道,因纠纷未解,通道被一道铁栅栏阻断。
豫晋两地关于云台山的纷争,在周边村民看来,已是公开的秘密。
鲜为人知的是,两地曾有着一段合作的“蜜月期”。
上世纪80年代,旅游尚未“飞入寻常百姓家”,两地的村民就开始了民间的旅游开发。
“河南这边曾修建了观光缆车,缆车可以从(河南)纸坊沟村直通(山西)勤泉村。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云台山风景名胜区统一管理的通知正文:----------------------------------------------------------------------------------------------------------------------------------------------------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云台山风景名胜区统一管理的通知(连政发〔2014〕69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风景名胜区条例》(国务院令第474号)和《江苏省云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2007年1月16日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切实保护景区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景区健康可持续发展,现就全面加强云台山风景名胜区统一管理通知如下:一、理顺管理体制,强化机构职能云台山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风景区”)现行管理体制在一定时期对风景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和风景名胜区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需要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强化管理机构职能,实现风景区的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
(一)云台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以下简称“管委会”)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负责风景区的保护、利用和统一管理,对各具体管理机构实施监督管理,依法行使下列职权:1、宣传和贯彻有关法律、法规、规章;2、负责风景名胜资源、文化遗产、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管理,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3、负责风景区的规划建设、游览、安全生产、环境卫生等监管工作;4、协调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共同做好风景区保护管理工作;5、行使风景名胜区法律法规赋予的行政管理权限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委托的其他行政管理职权。
(二)锦屏景区、花果山景区、云台景区、海滨景区范围内的各具体管理机构,在管委会统一管理下,负责所辖景区资源保护、游览和服务管理等工作。
对解决云台山景区“地界之争”的建议晋豫两省在云台山开发问题上的长期争执,形成跨省交通及景区内交通不通畅、旅游形象受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现实问题。
地界之争,本应是行政上的事,与经济发展尤其是旅游发展并无必然联系,对管理部门而言,发展旅游应该要有超越地界之争的博大胸怀。
□邵琦最近晋豫两省围绕云台山景区的“地界之争”再次浮出水面,引起各界关注。
尽管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但近来愈演愈烈,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山西省陵川县境内民众的维权开始由最初的行为艺术转化为实际的自残?对此,有媒体记者撰文指出,“目的都是希望以此引起晋豫两省的关注,妥善处臵云台山地界纠纷问题”。
依笔者之见,要弄清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就有必要先搞清楚“地界之争”的实质,也只有在此基础上,涉事双方拿出最大的诚意,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共同开发共享旅游资源,才有利于解决二者对边界旅游资源的争夺。
问题实质“地界之争”,多是指两者或多者由于边界争议存在而引发的对边界争议地区领地、人口、资源、物品的相争。
其实,关于山西河南两省围绕云台山景区及周边地区的省界争议已有定论,早在2000年国家勘界办就肯定了山西对有争议面积的合法行政权,并且以民政部、水利部、建设部联合发文的形式,对山西、河南两省下发了《关于晋豫两省在云台山风景名胜区和青天河水库段的行政区域界线及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民发…2000‟248号文),文件肯定了景区规划区内所有的土地、山林、房屋、旅游设施等一切权属维持原勘界现状不变,同时要求“保持云台山风景区的规划、建设、管理现状,维护云台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完整性,景区内的一切开发行为要服从云台山风景区的统一规划和管理”。
可以说,当时国家有关部委对这一地区的省界纠纷处理是客观、公正的,既尊重了历史,维护原有勘界现状不变;又考虑了现实,为两省开展区域旅游合作、共同开发利用共有旅游资源提供了较大的政策空间和合作空间。
因此,据这一点来说,山西河南两省在云台山地区的边界争议是不复存在的。
对风景区用地面积的建议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近年来,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各地风景区也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增长,风景区用地面积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对于风景区用地面积的规划和管理至关重要。
下面就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要根据风景区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规划风景区用地面积。
不同类型的风景区,其用地面积需求是不同的。
一些自然风景区需要更大的用地面积来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而一些主题风景区则可能需要较小的用地面积来打造独特的游览体验。
在规划风景区用地面积时,要考虑到各种因素,如地形地貌、生态环境、旅游资源等,综合论证确定用地面积的大小。
要加强风景区用地面积的保护和管理。
在风景区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划方案执行,杜绝违规占地、超标建设等行为。
要加强风景区用地的监管,定期进行巡查和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违规行为。
要加强对风景区用地的保护,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防止过度开发破坏风景区的景观和生态环境。
要提倡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合理利用风景区用地资源。
风景区用地资源是有限的,必须要合理利用,不能过度开发。
要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倡导绿色出行和绿色消费,推广节能环保的理念。
在风景区建设中,要选择环保、节能的建筑材料和技术,打造绿色的旅游景区,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要加强风景区用地面积的规划和管理的统筹协调。
风景区用地面积规划和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协同努力。
要制定完善的规划体系和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健全协调机制,确保风景区用地的规划和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要加强对风景区用地面积规划和管理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确保风景区用地面积的规划和管理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对于风景区用地面积的建议,应该科学合理地规划风景区用地面积,加强风景区用地的保护和管理,提倡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风景区用地面积的规划和管理的统筹协调。
河南省云台山景区保护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3.09.26•【字号】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12届]第11号•【施行日期】2013.12.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已被修订•【主题分类】景区管理正文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二届〕第十一号)《河南省云台山景区保护条例》已经河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2013年9月26日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12月1日起施行。
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二O一三年九月二十六日河南省云台山景区保护条例(2013年9月26日河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与建设第三章保护和管理第四章法律责任第五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云台山景区的保护和管理,合理利用景区资源,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云台山景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云台山景区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适用本条例。
云台山景区的范围为:东至修武县东部边界,西至修武县西部边界,北至民政部确定的云台山管理范围,南至S306省道以北修武县管辖区域。
云台山景区分为重点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区,重点保护区范围以国务院和省政府确定的风景名胜区范围为准,其余为建设控制区。
第三条云台山景区的保护坚持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
第四条焦作市和修武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云台山景区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景区的有关保护和管理工作。
第五条云台山景区设立管理委员会,负责景区的保护、利用和统一管理工作。
云台山景区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一)宣传、贯彻执行有关景区保护和管理的法律、法规;(二)参与编制并组织实施云台山景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三)制定并组织实施云台山景区的具体保护和管理制度;(四)组织云台山景区资源的调查、评价、登记工作,开展对外形象策划宣传和旅游促销;(五)负责云台山景区的景观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六)建设、维护、管理云台山景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改善游览条件,维护正常的游览秩序,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七)负责云台山景区旅游安全、市场秩序、景区环境和卫生管理等工作,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八)协助有关部门负责云台山景区内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九)负责对景区内从事旅游和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监督管理,依法查处景区内的违法行为;(十)当地人民政府赋予或有关行政部门依法委托的其他职责。
浅谈云台山景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2旅英李媛媛
浅谈云台山景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焦作云台山的发展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创造了旅游业内人士瞩目的“云台山速度”和“云台山效应”,也让焦作从“煤炭之城”转变为一个生态旅游城市。
处理好云台山景区游客量的不断增加和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云台山景区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三个方面,对焦作云台山旅游的发展进行研究。
关键词:规模效应文化资源文化内涵
一、云台山景区发展现状
1 云台山景区概况
2 云台山景区发展现状
二、云台山景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日益增长的游客量与景区拥挤之间的矛盾
2 游客量的增加与景区规模扩大之间的矛盾
三、解决云台山景区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 以整体旅游对游客进行分流
2 完善旅游产业链条,为游客提供更多服务
3 挖掘文化资源,突出云台山优势
参考文献:
1 韩跃平·云台山风景名胜区客流特征及对策研究焦作师范高等专
科学校学报2010,(03)
2 张建萍·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焦作云台山景区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摘要:焦作云台山的发展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创造了旅游业内人士瞩目的“云台山速度”和“云台山效应”,也让焦作从“煤炭之城”转变为一个生态旅游城市。
处理好云台山景区游客量的不断增加和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云台山景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三个方面,对焦作云台山旅游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规模效应;文化资源;文化内涵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9-0-01一、云台山景区发展现状(一)云台山景区概况云台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焦作市的修武县境内,是全球首批28家世界地质公园之一,同时又是河南省唯一一个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景区、国家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国家狝猴自然保护区七个国家级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
景区面积240平方公里,含红石峡、潭瀑峡、泉瀑峡、青龙峡、峰林峡、猕猴谷、茱萸峰、叠彩洞、万善寺、子房湖、百家岩等十一大景点,还有亚洲落差最大的瀑布云台瀑布(单级落差314米)。
(二)云台山景区发展现状云台山景区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景区无论从软硬件设施建设还是游客数量及旅游收入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2000年,云台山景区只有69名职工,年接待游客不足20万人次,门票收入不足400万元,客源市场还未覆盖到河南省的十八个地区,省外客源市场只有河北省邯郸市,市场范围仅限于半径300公里区域,并且面临全国5家同名景区(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2家)的激烈竞争;2010年,云台山职工已经发展到1580名,年接待游客392万人次,门票收入达到3亿元,分别较十年前增长了22.8倍、19.6倍和75倍,主要客源市场由过去半径300公里区域扩展到现在的1500公里,省外游客达到90%,韩国、日本、东南亚、欧美等境外市场也得到全面拓展,创造了业内人士瞩目的“云台山速度”和“云台山效应”。
云台山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云台山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境内,素有“江南第一山”之称,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云台山以其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
但随着旅游业的壮大,云台山生态环境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因此,在保护云台山生态旅游资源的前提下,合理开发云台山的旅游资源也成为了当下重要的课题。
一、云台山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1. 引进境外旅游资源随着中国的崛起以及国际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云台山应该向境外旅游市场开放,引进外国游客来体验云台山的自然风光和文化。
同时,要加强与国际接轨,通过与国际接轨扩大市场,在吸引境外游客的同时,带动本地旅游业的繁荣发展。
2. 加大对生态旅游资源的推广力度云台山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非常丰富,应该加大对生态旅游资源的推广力度,制定更有目的性、更贴近游客需求的旅游路线,在游客到来之前充分了解他们的需求,从而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3. 适度推进旅游目的地的社会化发展随着云台山旅游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私人投资者开始进入云台山旅游市场,需要加强社区建设和规划等方面的统一规划和管理,保证旅游业发展的有序进行。
二、云台山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1. 加强动植物保护生态环境是云台山最重要的旅游资源,需要加强动植物保护,保护濒危物种和保护区内的生态系统,保证其自然状态的恢复和稳定发展。
2. 严格控制开发行为在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同时,需要有针对性地控制开发行为。
国家质量强制性标准应该在规划过程中得到充分考虑,对于违规行为也应该进行严厉的惩罚。
要在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许可和监管下,有序开发,保证云台山的生态平衡。
3. 多措并举加强环保设施建设建设环保设施,加强环保工作,推广环保意识,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建造环保设施,提高环保技术,为未来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总之,云台山的生态旅游资源是宝贵的资源,我们不仅需要保护云台山,更要开发好云台山,尽可能地将其潜力发挥出来,成为游客留连忘返,商家争相涌入的旅游热土。
探索与创新河南云台山景区旅游发展经验与启示许雁领(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委统战部河南焦作454000)摘要:云台山景区作为我国知名的5A级旅游景区,近年来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绩,目前已发展成为集多个世界级、国家级称号于一身的山水休闲类旅游景区。
通过梳理云台山景区的发展经验和竞争优势,总结云台山景区的成功主要靠深挖历史文化价值、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和加强体验营销管理,以期为国内同类山岳型旅游景区的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云台山景区旅游河南省发展经验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21)11(c)-0179-03Tourism Development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of YuntaiMountain Scenic Spot in Henan ProvinceXU Yanling(Wuzhi County Party Committee,Jiaozuo City,Henan Province,Jiaozuo,Henan Province,454000China) Abstract:Yuntai Mountain scenic area,as a well-known5A tourist attraction in China,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under the strong support of the local government,and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development.It has developed into a number of world-class,national title in a landscape leisure tourism area.By sorting out the development experience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s of Yuntai Mountain scenic spot,the success of Yuntai Mountain scenic spot mainly depends on digging deep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alues,increasing government support and strengthening experience marketing management,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imilar mountain scenic spots in China.Key Words:Yuntai mountain scenic spot;Travel;Henan province;Development experience“十四五”期间,大众旅游市场将会得到快速增长,各个地方大力推进旅游高质量发展,以满足人们对高品质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迫切需求。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云台山风景名胜区与新浦区部分乡(场)管理权的通知正文:----------------------------------------------------------------------------------------------------------------------------------------------------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云台山风景名胜区与新浦区部分乡(场)管理权的通知(连政发〔2011〕45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根据市委、市政府研究的意见,现就云台山风景名胜区与新浦区部分乡(场)管理权调整通知如下:一、将云台山风景名胜区与市科教创业园区合署,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享有市政府授予的相关管理权限,承担管理新区行政、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工作职责。
二、将云台山风景名胜区中的花果山及前云台山沿山包括孔雀沟、东磊、渔湾等景点在内的山南部分,调整给云台山风景名胜区(科教园区)管委会管理,具体包括原科教园区(含淮海工学院、东河新城区域)和云台山风景名胜区(含花果山景区管理处、朝阳林场)。
三、将新浦区花果山乡、云台乡、南云台林场、猴嘴公园管理处,整建制调整给云台山风景名胜区(科教园区)管委会管理。
四、调整后的云台山风景名胜区(科教园区)管理范围包括:花果山景区管理处、猴嘴公园管理处、花果山乡、云台乡、朝阳林场、南云台林场等,共20个村(居)委会,总面积约148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0万人。
管理权调整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云台山风景名胜区(科教园区)、新浦区和市各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协调配合,精心组织实施,妥善处理管理权调整中涉及的人、财、物等问题,确保平稳过渡和社会稳定。
二○一一年三月三十日——结束——。
云台山景区发展对当地居民的影响与对策专业旅游管理学号110808312姓名张一凡指导老师董永红经济管理学院二零一四年五月二十日焦作云台山景区的快速发展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让焦作从一个“煤炭之城”迅速转变成为一个生态旅游城市,创造了旅游业内的“焦作现象”和“云台山效应”。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景区的规模也逐渐扩大,旅游业给当地带来的社会影响、经济影响、环境影响和文化影响也日益明显,这些影响会较长时期的作用于当地居民。
本文通过对管理人员和景区内的当地居民进行访谈,以及对景区给当地居民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云台山景区的发展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对景区内的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尤其是对当地居民的社会文化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积极影响明显,消极影响更令人担忧。
景区在进行资源整合和深度开发不仅要考虑资源的可持续性,更要充分考虑到当地居民的利益;在开发文化资源的同时,要尊重当地居民原有的文化与资源;这样才能够使得景区的发展与当地居民的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共进步,才能够协调发展。
关键词:云台山;居民;影响;对策引言 (1)1 旅游相关概念及其影响类型 (2)1.1 旅游 (2)1.2 旅游景区 (2)1.3 旅游影响的类型 (2)2 云台山景区发展现状 (4)2.1云台山景区概况 (4)2.2 云台山景区发展现状 (4)2.3 云台山“景政合一”的运营模式 (5)3 云台山景区发展对当地居民的影响 (7)3.1 云台山景区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7)3.2 景区发展对当地居民影响的因素分析 (8)3.2.1 对交通方面的影响 (8)3.2.2 对环境方面的影响 (9)3.2.3 对经济收入的影响 (9)3.2.4 游客数量以及与游客接触产生的影响 (10)3.2.5 对就业机会的影响 (11)3.3 景区发展对当地居民的积极影响 (12)3.3.1 促进了当地产业结构的明显优化 (12)3.3.2 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收入,有力地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13)3.3.3 有助于促进当地生活环境的改善 (13)3.3.4 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群众的就业 (13)3.4 景区发展对当地居民的消极影响 (14)3.4.1 破坏生态环境,造成资源损坏,严重干扰当地居民的生活 (14)3.4.2 利益分配不均 (14)3.4.3 对当地居民的社会文化产生冲击 (15)3.4.4 导致当地居民道德价值观退化 (15)4 改善消极影响的对策 (17)4.1 要提高当地居民的参与度,切实保障居民权益 (17)4.2 建立利益分享机制 (17)4.3 建立平等的社区对话机制 (17)4.4 控制游客的数量 (18)4.5 加强对外来投资的选择和控制 (18)5 结论 (20)参考文献 (21)附录 (22)表一 (22)致谢 (24)云台山景区发展对当地居民的影响与对策引言旅游业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发展成为超过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的世界第一大产业,在世界经济中是持续高速稳定增长的支柱性、综合性、重要战略性产业。
云台山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最终版)第一篇:云台山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最终版)云台山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摘要:目前,我国很多景区在旅游吸引因素的规划开发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严重影响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旅游业建设中亟待重视的问题。
本文将以河南焦作云台山景区为例,分析旅游区如何发掘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亮点和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并运用旅游生态学、旅游心理学、旅游规划与开发等相关原理和方法,提出生态旅游发展办法和建议。
关键词:生态旅游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引言云台山位于河南省焦作市的修武县境内,以独具特色的“北方岩溶地貌”被列入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名录。
同时又是河南省唯一个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景区、国家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等七个国家级称号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云台山景区以全国第三、世界第五的名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焦作云台山的山水美景已深得广大游客的认可。
然而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由于缺乏保护意识和生态思想,偏重于旅游的经济效益,忽视了对景观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使旅游区的景观功能发生错位,美学价值下降,最终使生态旅游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潜力,成为开发过程中亟待重视的问题。
一、云台山生态旅游发展状况1、云台山生态旅游的发展优势(1)从生态旅游资源看:云台山自然景观独特,生态环境宜人。
云台山满山覆盖的原始森林,深邃幽静的沟谷溪潭,千姿百态的飞瀑流泉,如诗如画的奇峰异石,形成了云台山独特完美的自然景观。
云台山以山称奇,整个景区奇峰秀岭连绵不断,主峰茱萸峰海拔1304米,并不算高,但与华北平原的强烈反差,在视觉上显得巍峨高大,其势恢宏。
云台山是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是一座以东亚大裂谷形成的构造和地质遗迹为主要奇观的综合性地质公园,是一本打开的地史教科书。
岩石中有着取之不尽的信息,是揭开地学的钥匙,适合不同的学科探索它和解读它,是自然公园、科学公园和科普教育基地,将更好地促进游人对美丽景色成因科学的了解。
加快云台山风景区开发的对策建议南溪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学焦把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辐射川滇黔渝、带动川南的“新引擎”,是四川省委、省政府立足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这一战略构想的提出与实施,对于进一步推进区域经济建设,构建促进川南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作为地处川南生态旅游圈地域内的云台山风景区,如何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把开发生态旅游资源与建设川南经济中心有机结合,成为当前南溪旅游开发研究的关键所在。
一、基本概况云台山风景区地处南溪县大观镇、汪家镇,距宜宾市区53公里,南溪县城29公里,由云台山森林公园和云台湖(马耳岩水库)组成,以云台湖为中心,总面积13.06平方公里(约二万亩)。
地属深丘,平均海拔450米。
区内水系长江水系,有大小溪流5条汇入云台湖。
有啄木鸟、画眉鸟、猫头鹰、老鹰、水鸟和松鼠、野兔、刺猬等野生动物。
云台湖(马耳岩水库)主河道长11.7公里,控制流域面积32.7平方公里,水面面积800亩,坝高54米, 总库容1765万立方米,有效中容990万立方米,坝高54米,坝顶宽6米,坝顶长185米,大坝为粘土心墙。
在水库取水的两个水厂供应着汪家镇、新添“丝丽雅”的人口饮水和工业用水。
水库大坝始建于1958年,1986年扩建成坝高54米的中型水库,是一座以灌溉,防洪、人口饮水、旅游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
云台山有许多供人追忆的历史遗迹。
这里曾有过不少古寺庙,其中最为著名数云台寺。
云台寺的前身,是元代和明代的云台书院。
明朝的南溪籍进士汪忱、唐佐都曾在此寒窗攻读,留下无数不朽的篇章。
改为寺后,累经开拓修整,规模越来越大,成为有三重大殿的名寺,是川南佛教圣地,与泸州方山齐名。
每年来自各地的朝山者,络绎不绝。
因此,云台山被人们称为“小峨眉”。
在它的附近,有永安寨、平安寨遗址,寨墙高攀,古木寒藤。
云台山曾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一九一八年,朱德曾率滇军围剿盘锯云台寺中的土匪。
云台山旅游资源一、云台山旅游资源介绍云台山位于河南焦作修武县和山西陵川县境内,以独具特色的“北方岩溶地貌”、“云台山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名录;同时又是河南省唯一一个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自然遗产、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八个国家级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
景区面积约240平方公里,含泉瀑峡、潭瀑峡、红石峡、茱萸峰、子房湖、万善寺、百家岩、叠彩洞、猕猴谷、青龙峡、峰林峡等十一大景点,还有亚洲落差最大的瀑布—云台天瀑。
这里四季分明,景色各异。
春来冰消雪融,万物复苏,小溪流水,山花烂漫,是春游赏花、放松休闲的好去处;夏日郁郁葱葱的原始次生林,独特的飞瀑流泉,造就了云台山奇特壮美,如诗如画的山水景观,更是人们向往的旅游避暑胜地,同时可以看到落差高达314米的华夏第一高瀑—云台天瀑,远远望去,景色十分壮观,只见它上吻蓝天,下蹈石坪,犹如擎天玉柱,震耳欲聋、气势磅礴;秋季来临,层林尽染,红叶似火,登高山之颠,观云台秋色,插茱萸、赏红叶,遥寄情怀;冬季到来,大自然又把云台山妆扮的银装素裹,冰清玉洁,但见群山莽莽苍苍,雄浑奇劲,不到东北就可以领略到壮美苍茫的北国风光。
云台山以山称奇,整个景区奇峰秀岭连绵不断,主峰茱萸峰海拔1304米,踏千阶的云梯栈道登上茱萸峰顶,北望太行深处,巍巍群山层峦叠嶂,南望怀川平原,沃野千里、田园似棋,黄河如带,不禁使人心旷神怡,领略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
云台山以水叫绝,素以"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而著称。
落差314米的全国最高大瀑布-—云台天瀑,犹如擎天玉柱,蔚为壮观。
天门瀑、白龙潭、黄龙瀑、丫字瀑皆飞流直下,形成了云台山独有的瀑布景观。
云台山景区多孔泉、珍珠泉、王烈泉、明月泉清冽甘甜,让人留连忘返。
青龙峡景点有"中原第一峡谷"美誉,这里气候独特,水源丰富,植被原始完整,是生态旅游的好去处。
云台山清退方案云台山清退方案一、背景介绍云台山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位于湖北省襄阳市,被列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然而,由于长期的人口过剩和过度开发,云台山面临着环境破坏、资源枯竭等问题。
为了保护云台山的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有必要进行清退工作。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通过清退工作,恢复云台山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文化遗产,并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资源。
2. 原则:- 公平公正: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进行清退,确保每个相关方得到公平补偿。
- 环保优先:在清退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损害。
- 透明公开:公开清退计划和进展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三、具体措施1. 制定清退计划- 成立由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和相关企事业单位代表组成的工作组,负责制定详细的清退计划。
- 调查研究云台山的人口分布、土地利用情况、建筑物分布等信息,制定清退范围和时间表。
- 公开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考虑各方利益。
2. 清退范围和对象- 确定清退范围:根据调查结果,确定需要清退的区域范围,包括人口聚集区、违法建筑等。
- 确定清退对象:对于非法占地、违规扩建等行为的个人或单位进行清退。
3. 补偿与安置- 制定补偿政策: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制定补偿方案,包括经济补偿、就业安置等措施。
- 公平公正进行补偿: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对受到清退影响的个人或单位进行公平补偿。
- 就业安置:为受到清退影响的人员提供就业机会,鼓励他们参与云台山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4. 环境恢复与保护- 撤除违法建筑物:对于违法建筑物,依法予以拆除,恢复原貌。
- 恢复生态环境:进行植被恢复、水资源保护等工作,使云台山的自然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修复。
- 加强监管:加大对云台山的环境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破坏环境行为,确保清退后的云台山能够长期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5. 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 制定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根据云台山的特点和潜力,制定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合理利用资源。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关于云台山风景名胜区保护区界线的通告正文:----------------------------------------------------------------------------------------------------------------------------------------------------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关于云台山风景名胜区保护区界线的通告连政发〔2018〕12号云台山风景名胜区是以秀美山海风光和《西游记》文化发祥地而闻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景观和人文胜迹十分丰富,1988年由国务院审定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根据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现依据《云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1-2030)》公布云台山风景名胜区保护区界线。
特通告如下:一、保护区范围与面积。
云台山风景名胜区划分一级、二级、三级保护区三个层次,实施分级控制保护,并对一级、二级保护区实施重点保护控制。
一级保护区主要为核心景区以及一级景观单元周边范围,面积50.66平方公里;二级保护区包括二、三级景观单元周边范围以及具有典型性景观的地区,面积109.93平方公里(含海域);三级保护区范围是在一、二级保护区以外的区域,是风景名胜区重要的设施建设区或环境背景区,面积6.79平方公里。
具体界线以矢量数据为准。
二、云台山风景名胜区各级保护区内保护、利用和建设活动都必须符合《云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1-2030年)》要求。
三、市各有关部门在制定城乡规划、国土规划、交通规划等规划时,应严格落实云台山风景名胜区保护区界线,涉及风景区范围和管理的,在报批前应当征求云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意见。
四、本通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云台山风景名胜区分级保护界线图(略)连云港市人民政府2018年1月24日——结束——。
对解决云台山景区“地界之争”的建议晋豫两省在云台山开发问题上的长期争执,形成跨省交通及景区内交通不通畅、旅游形象受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现实问题。
地界之争,本应是行政上的事,与经济发展尤其是旅游发展并无必然联系,对管理部门而言,发展旅游应该要有超越地界之争的博大胸怀。
□邵琦最近晋豫两省围绕云台山景区的“地界之争”再次浮出水面,引起各界关注。
尽管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但近来愈演愈烈,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山西省陵川县境内民众的维权开始由最初的行为艺术转化为实际的自残?对此,有媒体记者撰文指出,“目的都是希望以此引起晋豫两省的关注,妥善处置云台山地界纠纷问题”。
依笔者之见,要弄清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就有必要先搞清楚“地界之争”的实质,也只有在此基础上,涉事双方拿出最大的诚意,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共同开发共享旅游资源,才有利于解决二者对边界旅游资源的争夺。
问题实质“地界之争”,多是指两者或多者由于边界争议存在而引发的对边界争议地区领地、人口、资源、物品的相争。
其实,关于山西河南两省围绕云台山景区及周边地区的省界争议已有定论,早在2000年国家勘界办就肯定了山西对有争议面积的合法行政权,并且以民政部、水利部、建设部联合发文的形式,对山西、河南两省下发了《关于晋豫两省在云台山风景名胜区和青天河水库段的行政区域界线及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民发〔2000〕248号文),文件肯定了景区规划区内所有的土地、山林、房屋、旅游设施等一切权属维持原勘界现状不变,同时要求“保持云台山风景区的规划、建设、管理现状,维护云台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完整性,景区内的一切开发行为要服从云台山风景区的统一规划和管理”。
可以说,当时国家有关部委对这一地区的省界纠纷处理是客观、公正的,既尊重了历史,维护原有勘界现状不变;又考虑了现实,为两省开展区域旅游合作、共同开发利用共有旅游资源提供了较大的政策空间和合作空间。
因此,据这一点来说,山西河南两省在云台山地区的边界争议是不复存在的。
但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两省的区域旅游合作根本不在同一轨道和同一层面,即便有争议地区属于山西管辖,云台山景区5/6的核心景点都在山西境内,但是在实际开发利用和对经济社会影响方面,河南省却走在前列。
河南省自1983年就开始着手开发云台山景区,并在目前形成了一个集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自然遗产、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6个国字号称号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
2011年,云台山景区接待游客480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3.7亿元,进入河南省地税纳税50强,成为河南省旅游业的龙头。
与河南省开发云台山不惜余力、风风火火,旅游品牌、综合效益俱佳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山西省陵川县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对其所谓的“上云台景区”(就是云台山山西部分)进行了开发,但只是小打小闹,根本形不成气候。
正因为此,山西陵川县近年来确立了“生态立县”战略,以打造“中原地区最有影响力的休闲旅游健康度假中心”为目标,明显加快了旅游业发展步伐,并把旅游资源丰富的上云台景区作为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主战场来抓。
也正是在山西陵川、河南修武都把旅游业作为当地经济重要增长极的情况下,属于一山同水的云台山旅游资源才成为双方争执不下甚至为之“大打出手”的“宝贝”。
河南省在单方面越过省界开发隶属山西境内的旅游资源,分享由于旅游开发带来的种种红利的同时,一方面又拿维护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完整性的“尚方宝剑”,打压山西方面陵川当地的旅游开发建设,因此出现了双方因为争夺旅游资源而凸显的“地界之争”。
这场看似停留在行政表层的“地界之争”,其实质是“资源之争”、“利益之争”,是山西和河南两省在行政区划边界无争议的情况下,由云台山这一共享、共有的旅游资源在旅游开发利用方面产生的利益纠纷,这个纠纷的根源就在于河南方面的单方面越界开发,忽视了两省共同拥有这一基本现状,尤其是牺牲了景区辖区、山西境内百姓的生计,由利益分配严重失衡而造成利益之争。
其问题产生的根源都在于两者在争相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完全漠视了辖区民众特别是山西境内老百姓的民生问题。
因此,这是一场由政府间“地界之争”引起,由民众埋单,以辖区民众的出行不便、发展受挫、民生受影响为代价的“资源之争”、“利益之争”。
解决之道这场漂浮在行政表层的“地界之争”,其根源在于失衡的利益分配,充分暴露了两省在勘界、区域旅游合作开发和发展旅游价值取向等多重层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也直接导致了当地村民不仅不能分享由于发展旅游带来的种种红利,而且因为两省之间的“地界之争”造成交通来往受阻,发展空间狭小,民生问题受到挑战。
因此,其解决之道必须坚持“民生优先”的原则,把握“地界之争”问题的实质,从各个层面入手,扎实促进旅游区域合作,在致力于促进两省双方百姓民生改善、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前提下,做好共同开发,共同受益。
为此,笔者建议:(一)突破发展心结,改变发展理念,提高发展境界。
晋豫两省山水相连,同属中部地区,又同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存在巨大的交流合作空间。
山西目前全省上下正在抢抓机遇促转型,上下同心谋跨越,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试验区,在诸多方面需要大胆探索、先行先试。
在争议区域云台山地区的旅游开发上,河南焦作市创造的“焦作现象”,正是山西推进资源型地区转型,以发展旅游代替将要枯竭的煤炭资源开发,实现社会经济全面转型的榜样和典范,具有深刻的学习借鉴意义。
而河南省也正在为建设中原经济区,打造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和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而努力。
云台山不仅是河南、山西的云台山,更是中国、世界的云台山。
地界之争,本应该是行政上的事,与经济发展尤其是旅游发展并无必然联系,对管理部门而言,发展旅游应该要有超越地界之争的博大胸怀。
因此,晋豫两省都要抛弃前嫌,从发展旅游的根本目的着眼,为了使两省共有景区的人民生活质量更加提高,为了使广大游客享受到更安全、更满意、更便捷的旅游服务,要保护好、发展好、利用好云台山。
(二)跨越晋豫省界,充分协调沟通,合力解决问题。
跨越晋豫省界,国家、山西河南两省要在多个层面展开充分协调,积极沟通,以实现两地政府共识、企业共赢、群众共富为目标,合力妥善解决当下存在的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
1.政府层面作为一处极具品牌影响力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由于“地界之争”的困扰,云台山景区的生态保护已受到影响,景区的品牌形象已经受损,周围百姓的民生大计更是面临诸多困难,这一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境地。
因此,站在维护地区和谐稳定,着力改善民生的高度,站在维护云台山旅游可持续发展,共同开发利用好旅游资源的角度,亟需上级政府出面,协调晋豫两省合力彻底解决“地界之争”的问题。
从国家层面来讲,亟需政府作出公正的调解,及时纠正原来由河南省方面独自规划、单独申报造成的失误。
建议由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牵头,协调组织山西、河南两省对《云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从云台山风景名胜区全域综合考虑,进行统筹规划、总体布局,改变目前规划区域不完整、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不配套、生态保护不体系、规划实施操作不科学等一系列问题,集两省之力联合建设云台山大景区。
从山西、河南两省省级层面,要及时组织相关部门联合组成云台山问题处理协调调查组,协商处理两省之间的矛盾,妥善处理景区发展问题;同时,建议建立山西河南云台山风景名胜区协调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就云台山保护、开发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沟通,协商解决,两省的省级建设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起对属于各自区域内的云台山大景区开发建设的监督管理权,坚决制止低水平开发、重复建设和破坏生态等现象再次发生。
2.企业层面创造良好的旅游发展大环境,是云台山合作的基础。
云台山旅游合作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就是由于行政区划造成的分而治之。
而行政区划属于政府行为,惟有通过政府参与,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才能解决。
鉴于目前山西和河南对云台山管辖权的巨大争议,以及国务院目前的处理方式,建议两省在平等分配发展机遇、强化共同利益、促进共同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增强云台山旅游竞争力等目标的指导下,合作成立晋豫云台山旅游开发公司,对包括山西、河南在内的整个云台山景区进行整体打包管理运营,并严格按照股份制公司的运营模式进行机构设置和利益分配,在利益分配上两省可以在详细普查各共享旅游资源的基础上,综合各个方面的要素,按要素计算价值参与分配,并充分考虑到景区范围内两省周边区域百姓的民生状况的改善和劳动力充分就业的问题。
(三)正视存在问题,加强区域合作,共创美好明天。
由于两省在云台山开发问题上的长期争执,目前形成跨省交通及景区内交通不通畅、旅游形象受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现实问题,因此亟需两省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共同维护云台山景区的整体形象,就景区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充分协商,重塑“晋豫之好”。
1.加强云台山景区内部交通建设目前,陵川至修武只有一条陵修二级公路通行。
近年来随着冲突升级,位于山西与河南两省交界处的陵川勤泉村路工隧道(也是勤泉村通往河南省修武县的唯一通道)被河南省云台山风景区管理局焊上铁门锁死,给勤泉村民上下山和河南修武县横河村的老百姓出行造成极大不便。
景区内缺乏完整的道路系统,河南方面只将道路修到自己景区管辖的省界处,导致修武方面的游客上不了山,陵川方面的游客也只能站在山上看山下的美景。
以前景区的缆车架到了离山西勤泉村不远的地方,便于游客上山游览,但由于2004年冲突升级,修武方面关闭了缆车,限制了游客上山游览观光。
合作开发云台山旅游后,两省要加强整个云台山景区内部的交通建设。
一是要保证河南到勤泉村的缆车及时开通,方便游客上下山;二是要统筹规划,在不破坏景区自然环境的情况下考虑从修武方向修建上山的景观路,沟通山上山下,连通整个景区;三是要彻底打破以前的狭隘观念,将两省景区之间的断头路打通,使整个景区连为一体。
2.扩大对外宣传,重塑云台山景区的旅游形象晋豫云台山旅游合作以后,需要重塑云台山旅游形象,联合对外宣传。
一要统一景区名称,重新树立品牌形象。
通过各种平面媒体和网站系列宣传报道云台山,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争议,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展示双方合作的成果,消除冲突造成的不良影响,重新树立云台山“魅力山水”的品牌形象。
二是云台山河南一方的知名度较高,可以借助已有的品牌效应,提升整个云台山旅游大区的知名度。
三是借助旅游企业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延长旅游线路,将整个云台山大区域串接起来对外促销。
3.恢复云台山的生态环境云台山分属晋豫两省,过去双方为了各自利益,破坏性开发的事情时有发生,对云台山整体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