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姆特绘画中的中国艺术元素
- 格式:pdf
- 大小:1.41 MB
- 文档页数:3
从《女人的三个阶段》分析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奥地利画家克里姆特(Gustav Klimt)以其独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女人的三个阶段》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的装饰性绘画风格的典型体现。
这幅作品描绘了女性从少女到成熟女人再到老年妇女的不同阶段,体现了克里姆特对女性形象的独特理解和对装饰性的追求。
本文将从《女人的三个阶段》这幅作品入手,分析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
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体现在他对女性形象的处理上。
在《女人的三个阶段》中,克里姆特将女性形象呈现为优雅、柔美和充满魅力的样子。
他运用了丰富的金色和银色,填充了整幅画面,使得女性形象散发出一种神秘而华丽的气质。
克里姆特运用了大量的装饰元素,如花纹、装饰性图案和装饰性线条,使得画面充满了装饰性的魅力。
他对女性形象的处理上强调了一种装饰性的美感,通过丰富的色彩和装饰性的元素,使得女性形象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装饰性美感。
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还体现在他对画面结构的处理上。
在《女人的三个阶段》中,克里姆特采用了金色或银色的背景作为画面的基础,这种大面积的金银色填充构成了画面的整体结构。
他通过运用装饰性图案和线条,将整个画面分割成不同的区域,形成了丰富而繁复的画面结构。
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强调了对画面结构的精心构思和处理,通过大面积的金银色填充和装饰性的图案线条,构成了具有装饰性美感的画面结构。
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在《女人的三个阶段》这幅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他通过对女性形象的处理、画面结构的构思和色彩的运用,使得作品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装饰性美感。
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不仅影响了当时的艺术界,也对后世的装饰性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女人的三个阶段》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以及他在画面结构、色彩运用和女性形象处理上的独特见解。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4 / 4理论研讨131浅析克里姆特风景画的艺术特点◆ 薛梓涵( 南京大学 )在隋以前,中国古代的山水画通常会呈现出“人大于山”的状态,画面中的风景往往以背景衬托的形式出现,直到公元6世纪左右,展子虔的《游春图》首次将山水风景作为画面的主要事物进行绘画表达,至此,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于人物画和花鸟画的存在为世人所接纳。
而在西方,山水、风景等自然景物画在整个欧洲绘画史中独立出现相对较晚。
在文艺复兴时期,风景主要作为宗教画的背景存在,如比萨墓园14世纪的湿壁画《死亡的胜利》,布法马可将故事情节安排在由建筑、山石、树林构成的复杂背景之中,但画面的主体还是人物间发生的故事,而非自然景物。
这种类似的情况在那个宗教势力禁锢人们探索思想的时代是屡见不鲜的,不论是中国风景画还是欧洲风景画,均是从宗教和文本的背景中脱离出来,从而完成了以大自然本身为对象的蜕变,结束了承载风景画以外内容的使命。
以自然风景为载体的自由的表意在欧洲风景画中出现得相对较晚,直到17世纪才出现了一批职业风景画家,如荷兰小画派的霍贝玛、法国古典主义画家普桑、洛兰等人,也就是在这之后,风景画才正式地作为一个画种而被大家熟知。
发展到今日,风景画已经作为一个独立的绘画门类具有不可替代性,发展出了许多不同的艺术风格,也深受大家的喜欢。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他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艺术理念也与传统绘画大相径庭。
他所被人熟知的《吻》《持扇的女人》等画作都是人物画,而在这之外,克里姆特的风景画也有着其标新立异的风格,独特的画面结构、拟人的景物选择、特殊的表现手法让克里姆特的风景画在众多画作中脱颖而出,画家的自由表达,画中的特殊编排,让观者深入其中思考,亦是一种情感的冲击。
一、独特的画面结构克里姆特的许多风景画都让笔者想到了马远、夏圭的山水画留白,中国画的留白往往是以大面积的空白带给观者想象的空间,而克里姆特的留白却恰恰相反。
装饰象征主义绘画大师——克里姆特画家·印象:克里姆特的艺术世界克里姆特(1862——1918)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郊区布姆加特。
父亲是兼做金银与铜版雕嵌工艺的工艺匠。
克里姆特是家里七个儿女中的长子。
由于父亲的影响,克里姆特与其兄弟自小耳濡目染,也爱好绘画并擅长手艺。
14岁进入维也纳的奥地利博物馆附属的工艺美术学校,接受学院式的基础绘画训练,1883年毕业后与兄弟及友人自立设计工作室,进行壁画、壁饰的艺术创作。
1905年,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这个有着悠久艺术传统的城市,已成为美术家协会会员的克里姆特组织发起了一场旨在反对学院派美术泥古不化的保守势力,以“维也纳分离派”为称号,力求进行艺术创新,提倡世界各民族美术相互吸取营养,发展艺术家个人的风格。
他早年的画风承袭了英国拉斐尔前派和法国印象派的传统,自创立“分离派”后,开始把亚述、希腊和拜占庭镶嵌画的装饰趣味引入绘画中,用“孔雀羽毛、螺钿、金属箔片,蜗牛壳的花纹、色彩和光泽”,创造了一种“画出来的镶嵌”绘画,使作品中的绘画和工艺性达到了极点。
克里姆特热忠于收藏东方艺术品,其中包括大量中国、日本、朝鲜的艺术品和文物,这些收藏的屏风、绘画、花瓶、雕像,成为他的作品中的背景,这种东方艺术风格的造型和图案纹样的运用,借用色彩之富丽和诱人的笔触,表现出克里姆特融东方情趣与欧洲传统绘画的探索之举,建立在他深厚的素描功底和构图分割的平面化处理上,这对于欧洲现代绘画发展史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克里姆特是一位独具艺术个性,又有强烈民族风格的绘画大师,他所认为的“只有通过艺术,不断渗透到生活中去,艺术家才能找到基础,以取得进步”的观点与他的艺术实践证明他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是相当敏锐的,这正是他所以能在艺术上取得成就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成功之处。
1918年2月6日,身患感冒的克里姆特并发伤寒而去世。
他的主要作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毁于战火,现今所存已为数不多。
小画典:维也纳分离派19世纪的最后20年到20世纪初,追求唯美主义,强调装饰特点的艺术倾向风靡西欧,称之为“新艺术运动”。
克⾥姆特装饰绘画_从⽴意_形式_⾊彩简评克⾥姆特的的绘画风格58克⾥姆特装饰绘画——从⽴意、形式、⾊彩简评克⾥姆特的的绘画风格⽂/王琳吻克⾥姆特是象征主义绘画中维也纳分离派的杰出领袖,是⼀位既具独特艺术个性,⼜以强烈民族风格见长的绘画⼤师,他在追求绘画内容的哲理性以及艺术⼿法上的象征性和实⽤的装饰风格上⾛出了⼀条独特的道路。
他独辟蹊径发现新的美,敢于尝试的风格,后来他最终脱离了象征主义,成为分离派⼤师,后来⼜⾛向装饰画。
理念探索古斯塔夫?克⾥姆特是19世纪下半叶曾经席卷欧美的“新艺术”运动中三个伟⼤代表之⼀,是奥地利维也纳分离派的第⼀任主席,也是在艺术表现⽅式上最复杂、争议最多的⼀位艺术家。
克⾥姆特是象征主义绘画中维也纳分离派的杰出领袖,是⼀位既具独特艺术个性,⼜以强烈民族风格见长的绘画⼤师,他的艺术创作曾在绘画史上受到了空前的赞美,⽽在后来却⼜遭到猛烈的抨击。
他在追求绘画内容的哲理性以及艺术⼿法上的象征性和实⽤的装饰风格上⾛出了⼀条独特的道路。
他独辟蹊径发现新的美,敢于尝试的风格,后来他最终脱离了象征主义,成为分离派⼤师,后来⼜⾛向装饰画。
要解读这位敢于尝试新风格的⼤师作品,我们以其代表作品为例从三个⽅⾯来简略分析⼀下这位艺术⼤师绘画风格的形成。
⼀、精神⽴意任何艺术想要在历史中永垂,必须有⾃⼰独特的创造精神,⽽克⾥姆特正是把⾃⼰对于绘画,对于⽣命的理解融⼊其画⾯中,形成⾃⼰的风格形式。
刘海粟认为,表现在画⾯上的线条、韵律、⾊调等,都有情感在⾥⾯,精神也在⾥⾯,⽣命更是永久地存在⾥⾯。
在绘画中,克⾥姆特能做到不受⾃然限制,不受理论束缚,不受⾦钱奴役,把⾃⼰的⼈格个性和对⽣命的理解全部表现在画⾯上,在他的画⾯中所表现的就是⽣命的艺术,这正是他的是艺术之花能够在繁星满天的艺术海洋如此璀璨夺⽬的根本。
在他画中,所赋予的精神便是他作品的附庸美,克⾥姆特在表现⾃⼰对于美的理想的同时,⼜包含着道德观念。
克⾥姆特在表现画⾯⼈物的时候,主⾓有的苗条轻柔,有的丰满⾁感,⼈物形态有的优雅,有的狂放;在姣好的⾯容下,有的神情迷醉,有的娇媚迷⼈,有的颓废压抑,在每⼀个画⾯主⾓的背后都隐藏着⼀个个不为⼈知的故事。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绘画艺术特点古斯塔夫·克里姆特是一位具有争议的艺术家,他将东方艺术与西方艺术结合,他早年的绘画由写实主义转为装饰象征主义,顶峰时期又转为表现主义风格,晚年时他的绘画作品装饰性相对减弱,绘画性增强,表达与现实相结合,使作品具有很强的哲学意味,有对死亡,情欲等的人生问题的剖析。
本文从构图、线条、色彩、意象四个方面论述克里姆特绘画艺术的特点;让我们从而认识到克里姆特在绘画中的创新性和他的独特的价值。
克里姆特的每一幅作品都体现着他对人生的思考,有很强哲学意味在其中。
标签:古斯塔夫·克里姆特;装饰性;象征主义1 引言古斯塔夫·克里姆特是欧洲新艺术运动时期奥地利维也纳分离派的重要人物。
在他一生中绘画风格不断转变,由写实主义到象征主义、最后转为表现主义。
他把艺术和现实生活巧妙的结合在一起,走向对人类情感与生死问题的感悟。
他的绘画更加突出主观感受。
克里姆特作品采用独特的手法和装饰,并且采用了大量,金箔、银箔等贵重金属;东方元素如浮世绘等也运用其中,色彩华丽,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装饰效果,给人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
克里姆特新颖的创作形式在当时内置现在都开创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也间接的让东方与西方的艺术有了交流与融合。
让我们通过对他绘画的研究重新认识他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探索他作品独创的价值。
2 克里姆特的绘画艺术特点2.1 构图——镶嵌式的平面构成克里姆特将学院派中传统的立体造型形式与比较抽象的平面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极具个性化的风格特征。
他以“平涂,简洁而又含蓄的绘画语言,将现实中的各种场景、物体重新组合,置放在一个虚设的空间之中,产生出某种特定的错位感和虚幻感。
由于这种处理使人们更加感受它的内心观念。
克里姆特在绘画中把原来重点刻画的人体放在次要,主要则是背景与衣物,虽然人体采用立体,但是镶嵌式的背景衣物则更加出彩,让本来主要的人物成了起到烘托作用,结果更加巧妙,这种抽象而又简化的做法,形成了克里姆特独特的镶嵌式平面构图。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绘画形式语言研究》篇一一、引言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e Klimt)是维也纳分离派(Vienna Secession)的代表画家,以其独特的绘画风格和复杂的视觉效果而闻名。
他的作品通过抽象的图案、强烈的色彩对比和精细的细节描绘,传达出深刻的艺术情感。
本文旨在探讨克里姆特绘画形式语言的特点,并分析其独特的创作方法。
二、克里姆特绘画的独特风格1. 形式语言的结构克里姆特的绘画风格深受欧洲艺术传统的影响,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复杂的几何形状和抽象的图案。
这些图案常常以曲线和曲线为基础,形成一种独特的装饰性风格。
此外,他的作品还具有强烈的色彩对比和明暗关系,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和立体。
2. 色彩运用克里姆特的色彩运用非常独特,他善于运用鲜艳的色彩和复杂的色彩组合来创造独特的视觉效果。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金色、红色、蓝色等鲜艳的颜色,这些颜色在画面上相互交织、碰撞,形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3. 表现手法克里姆特的表现手法多样化,他常常将具象与抽象相结合,将人物形象与复杂的图案和色彩相结合。
他的作品既具有装饰性,又具有表现力,使得观众在欣赏画作的同时,能够感受到画作所传达的深刻情感。
三、克里姆特绘画的创作方法1. 灵感来源克里姆特的创作灵感主要来自于他所生活的时代、文化和艺术传统。
他善于从东方艺术、自然和人物等不同领域汲取灵感,将这些元素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此外,他还善于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创造独特的艺术形象。
2. 构图与布局克里姆特的构图和布局非常精细,他善于运用几何形状和抽象图案来构建画面的结构。
他通常会将不同的元素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
此外,他还善于运用明暗关系和色彩对比来营造画面的空间感和层次感。
3. 细节描绘与表现力克里姆特的作品中充满了细节描绘和表现力。
他善于运用精细的线条和色彩来描绘人物形象和图案,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和立体。
此外,他还善于运用色彩和光影的变化来传达情感和表达主题。
克里姆特艺术风格对中国现代画家的影响作者:张莹莹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年第06期(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山东日照 276800)摘要:本文通过对克里姆特的生平简介及艺术风格的分析并结合中国代表画家的作品,可以看出一些现代中国画家的绘画风格受到克里姆特艺术风格的影响,但他们并没有对于这种外来文化全部接受,而是通过将其与中国本土化的艺术格调相融合,使其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在东西方艺术交融的过程中,东方也汲取了西方艺术的精华,克里姆特间接地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克里姆特;东西方;形式;线条;色彩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8-0064-011862年7月,克里姆特出生在维也纳近郊的一个金匠家庭。
他的父亲恩斯特克利姆特(1834 - 1892年)是一个来自农民家庭的雕刻师,当他八岁时从波西米亚搬到维也纳,用家传的金工技艺从事着金银首饰的制造工作。
他的母亲安娜克里姆特(1836 - 1915年)来自维也纳,是个歌手。
他有两个弟弟,也都子承父业,做了雕刻师。
虽然家境并不富裕,但是从小生活在这种工匠之家,耳濡目染,克里姆特也对艺术产生了兴趣,并有着异于常人的绘画天赋。
克里姆特的艺术创作收到过广泛的赞赏,也受到过激烈的抨击。
他部分画作中出现骷髅、人头,或者赤裸的身体等形象,很多人认为他的作品是悲观的、露骨的,低俗的。
这种误解与抨击让他走在孤独的艺术之路上,却也成就了他坚毅、独特艺术个性。
克里姆特在他的创作中摆脱了写实手法的禁锢,诚实的以象征与装饰手法来表达人性,表达着精神的痛苦或欲望的压抑,同时表达着他对生命和死亡的理解。
克里姆特的绘画风格演变过程大致可以概括为三个时期。
早期作品承袭拉斐尔前派、自然主义和印象主义的画风,技法传统,造型严谨,色调暗沉;过渡时期受法国象征主义影响,并将贴金技艺运用到创作中,作品逐渐摒弃传统风格转向象征主义。
从克里姆特的《向日葵》中探析其风景画的精神性表现作者:黄燕玲来源:《美术界》 2016年第9期文/ 黄燕玲【摘要】奥地利维也纳“分离派”居斯塔夫·克里姆特是欧洲新艺术的代表画家,其绘画中充满装饰意味和象征性内涵的形式让他有别于同时期的其他艺术家,对女性题材的偏爱以及悲剧色彩的表达无疑让他成为20 世纪备受关注的艺术家之一。
他那充斥着神秘、迷情、金碧辉煌的人物题材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那夺目的画面题材似乎遮盖住了他风景画的光芒。
如果你驻足于克里姆特的风景画前,其画面传达的精神性也同样让人为之惊叹。
【关键词】克里姆特;向日葵;风景油画;精神性居斯塔夫·克里姆特的风景画不同于人物画,和他的人物画面相比风景画显得更加纯粹。
也许是因为他并不以风景画家自居,才能不受传统的限制而充分表达自己内心对自然的感受。
其中克里姆特1906 年创作的《向日葵》,是他风景画中少有的具有情绪表现的作品,其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也是他风景油画中较少见到的。
通过作品我们可以得出,克里姆特是一位主要画抒情性题材的画家,他对生命与死亡的诠释不仅仅表现在人物画中,在风景画作中也有体现。
一、形式中透露出的视觉信息“生命力”这三个字可以说几乎贯穿于克里姆特的每一幅画作中。
在《向日葵》这幅画中,巨大的葵花拟人般地矗立在画面的正中间,背景郁郁葱葱的植物既突出了向日葵的装饰性又完美地展现出了画面蓬勃的生命力。
从构图的角度分析,我们知道正方形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图形,克里姆特的风景画以正方形居多,在《向日葵》这幅作品中正方形的构图首先定下了稳定的基调,其次克里姆特刻意地将向日葵垂直放在画面的正中间,更有种庄严肃穆之感,最后当我们顺着枝叶向上看去,呈现在眼前的并不是一株生机盎然的向日葵,而是耷拉着的垂头丧气的向日葵,充满绿意与生命的画面与向日葵的形象产生了强烈的对比,这似乎传达了克里姆特的某种感情,这种构图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他的一些人物作品,如《阿马利亚》,画中人物处于画面的中轴线上,这两幅画在形式上几乎一致。
克里姆特绘画特点的描述克里姆特(Gustav Klimt)是一位奥地利画家,被认为是维也纳分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巧而闻名于世。
克里姆特的绘画作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金色斑点和金箔装饰:克里姆特的作品中经常出现金色斑点和金箔装饰,这成为他作品的标志之一。
他运用金色元素来突出画面中的主题和人物,给人一种奢华和神秘的感觉。
金色斑点和金箔装饰的使用也体现了克里姆特对装饰艺术的追求。
2. 女性形象的描绘:克里姆特的作品中经常出现美丽、性感的女性形象。
他通过细腻的线条和柔和的色彩,展现出女性的柔美和神秘感。
他善于捕捉女性的表情和姿态,使得画面中的女性形象充满魅力和吸引力。
3. 符号主义的运用:克里姆特的作品常常使用符号和象征来表达他的主题和情感。
他将一些象征性的图案和符号融入到画面中,给人以深思和联想的空间。
这种符号主义的运用使得他的作品更加富有意味和内涵。
4. 裸体艺术的表现:克里姆特的作品中经常出现裸体艺术的表现。
他将女性的裸体作为艺术的表达方式,展现出对身体的赞美和探索。
他通过精细的细节和柔和的色彩,使得裸体艺术在他的作品中变得美丽而又神秘。
5. 装饰艺术的影响:克里姆特受到装饰艺术的影响,他在作品中经常使用各种装饰元素,如花朵、叶子、图案等。
这些装饰元素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细腻和精致的感觉,也体现了他对艺术的独特追求。
6. 奢华和官能的氛围:克里姆特的作品中常常呈现出一种奢华和官能的氛围。
他运用鲜艳的色彩和丰富的细节,创造出一个充满诱惑和魅力的世界。
这种奢华和官能的氛围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感和吸引力。
总的来说,克里姆特的绘画作品独具特色,他通过金色斑点和金箔装饰、女性形象的描绘、符号主义的运用、裸体艺术的表现、装饰艺术的影响以及奢华和官能的氛围,创造出了独特而又深入人心的艺术作品。
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他对艺术的独特追求,也体现了他对生命、爱情和人性的思考和探索。
克里姆特的艺术风格和技巧对后世的艺术家产生了重要影响,他被视为现代艺术的重要先驱之一。
试论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画面中表现手法的特征和出现原因本文主要介绍艺术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部分绘画作品,并分析其画面中表现手法的特征和成因。
首先,笔者从历史背景、生平经历和创作心理转变这三个方面来解释和分析克里姆特的画面成因。
之后,分析画面的艺术特色,讲述由于生活的变化带来创作心理的转变,导致画面内容的和表现手法的巨大转变,以及这些独具特色的优秀作品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最后总结他的画面中为什么会充满异域特色和平面化的装饰手法,讲述他的作品用绚丽夺目的金色和富有冲击性的色块相碰撞,再加上平面化的表达手法,让他的作品表现出华丽、独特的异域风格,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工艺化的精美。
标签: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画面风格形成原因;平面化的装饰手法在《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这本书中作者提到“艺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的观点。
联系实际,在我们观看一副艺术作品时,看到的不仅仅是画面内容,还有一位艺术家的思想和情感。
一位艺术家在现实生活中的经历往往会成为他创作的灵感来源,艺术家对生活的感悟更是体现在他的作品中。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作品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华丽。
他的画面色彩明亮、装饰性强、构思精巧,其中运用平面化的设计,让画面更具装饰感。
其中金箔的运用,讓画面更加夺目绚丽,让观者为之惊叹。
克里姆特不同时期的作品都有不同的表现手法,所以我希望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探寻他创作心理的变化,这样能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
一、克里姆特作品中特殊材料运用的成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导致克里姆特绘画风格的出现。
第一个是当时的时代背景,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对世界格局产生冲击,使得艺术领域的传统绘画艺术的主导地位产生动摇,出现了一批新兴艺术家,他们的艺术观念与传统“学院派”相对立,而克里姆特便是这些新兴艺术家中的一员,与新艺术思潮的不断接触,让他想寻找一种能与当时时代匹配的绘画艺术表现形式,注重原始与自然的表达。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绘画形式语言研究》篇一一、引言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e Klimt)是奥地利著名的画家和设计师,以其独特的绘画风格和装饰性艺术作品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在形式语言上具有独特的魅力,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元素完美融合,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文旨在研究克里姆特绘画的形式语言,探讨其艺术特色和影响。
二、克里姆特绘画的形式语言1. 色彩运用克里姆特的绘画作品在色彩运用上独具匠心。
他善于运用鲜艳的色彩,如金色、红色、蓝色等,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同时,他善于运用色彩的对比和调和,使画面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此外,他还将东方元素引入到色彩运用中,如使用象征性的色彩来表达情感和主题。
2. 线条与形状克里姆特的绘画作品中,线条和形状的运用也是其独特的形式语言之一。
他善于运用流畅的线条和几何形状来构建画面,使画面呈现出一种装饰性和抽象性的美感。
同时,他还善于运用粗细、长短、曲直等不同的线条来表现不同的情感和主题。
3. 装饰性元素克里姆特的绘画作品具有强烈的装饰性,他善于运用各种装饰性元素来丰富画面的表现力。
这些装饰性元素包括花卉、动物、人物等图案,以及各种几何形状和抽象符号。
他将这些元素巧妙地融入到画面中,使画面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三、克里姆特绘画的艺术特色与影响1. 艺术特色克里姆特绘画的形式语言具有独特性,他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作品充满了鲜明的个性和深刻的思考,使观众在欣赏画作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他对艺术和人生的独特见解。
2. 影响与传承克里姆特的绘画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艺术风格和形式语言为后来的艺术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同时,他的作品也促进了东西方艺术的交流与融合,使欧洲艺术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
此外,克里姆特的艺术风格还在设计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素材。
150个美术论文选题参考美术论文选题的方向与好坏,会决定课题研究的进度与深度,影响论文的写作效率与质量,就美术专业论文选题而言,可供选择的热门话题有很多,如:电影美术、美术家、绘画创作、绘画作品、艺术创作、美术教育等。
学姐根据这些热门话题,分享了150个“美术论文选题”,以供参考。
美术论文选题一1、解析美术史中“禅画”概念的由来2、探究民国时期美术字的视觉之美3、佛教美术对我的影响4、工业化题材在中西方美术中的体现5、金焕基绘画的韩式情愫对韩国现代美术影响6、基于IPad上的少儿美术APP界面设计研究7、普通高校公共美术鉴赏课程中油画鉴赏教学研究8、传统民间美术在现代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的运用研究9、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述评10、林风眠与徐悲鸿美术教育思想比较研究11、西藏传统绘画形式在当代美术创作中应用与实践12、论表现拿破仑的美术作品的典范意义及其现实影响13、高职特教听障生工艺美术专业课程研究14、论30年代漫画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中的地位与价值15、中职电脑美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现状与对策研究16、湘潭市A少儿美术教育机构的现状调查与案例研究17、民间美术的造型观念对当代中国油画的影响18、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19、“驯鹿文化”下的鄂温克族工艺美术研究20、凤翔民间美术在新时期背景下的发展途径研究21、梅尔尼科夫与中国油画教育及创作22、油画的笔触和肌理研究23、承传东西造境油画2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古典风肖像油画语言研究25、都市语境下的中国当代油画26、比较视域下中国油画审美形态研究27、中国意象风景油画研究28、“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的教学29、油画笔触研究30、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写实油画语言研究31、依附·探索苏联美术对中国油画教育的影响(1949-1976)32、主流文化对20世纪以来中国油画影响研究33、新疆油画研究34、从审美角度看油画材质表现之韵35、当代中国油画艺术“卡通化”表现形式的探析36、论中国当代风景油画创作的表现意识37、当代中国女性油画家作品个性情感的解读38、中国油画对中国画元素借鉴的演变39、写实油画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分析40、论中国写实油画的表现性41、陈抱一绘画与美术教育研究42、文革前多元、开放式的美术个案探索43、“苏州美术画赛会”的源流44、试析陈师曾的美术教育思想45、中国传统美术元素在克里姆特绘画中的表现46、关中民间工艺美术文化生态研究47、临夏民间工艺美术现状与保护研究48、浅析美术学科内跨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49、抗战宣传画对民间美术的借鉴50、佛山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运用研究51、中国传统绘画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现实意义52、民间美术对水墨人物画的影响53、中国传统美术元素在儿童绘本中的艺术性和作用探究54、昆仑堂藏《十六罗汉》八条屏的断代与美术史价值研究55、新中国美术中的农民形象研究56、剪纸艺术在美术教育领域的传承57、中国民间美术在现代商业插图中的应用研究58、试论传统写实油画方法论对高校美术基础教育的价值59、克里姆特绘画对中国传统美术元素的借鉴60、试论儿童美术的视觉表现特征61、贵州油画的乡土形象研究62、中国当代新现实主义油画创作理念研究63、中国意象油画中的“笔意”表现研究64、闫平意象表现性油画研究65、何多苓女性题材油画创作分析66、摄影技术在当代中国写实油画创作中的运用67、意象油画之于当代审美取向68、当代油画创作思维中的设计意识呈现69、论具象油画中抽象因素的构建70、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对中国油画的影响71、当代中国油画中的人文精神与现实关切72、油画笔触的演变及其审美分析73、中国当代风景油画中的写意性研究74、论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的“写”与“意”75、浅析浪漫主义油画艺术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美术论文选题二76、油画风景的创作思考77、风景油画创作中的取舍78、我的油画风景创作79、当代中国油画表现主义艺术80、试论中国当代油画的写意性81、中国民间美术元素应用于平面设计的研究82、谈涂鸦美术对幼儿创造力潜意识的培养83、敦煌美术遗产与中国油画家的实践84、河北省美术联考色彩教学分析85、浅析蒙古民间美术的艺术特色86、中国民间美术构图观87、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对我国当代装饰艺术的影响88、云南傣族剪纸艺术及其延伸工艺研究89、论徐悲鸿的绘画理念对中国美术教育的影响90、当代美术教育对中国画发展的影响初探91、高师美术学专业平面设计课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纳与利用92、美术大众化视野下的张书旗绘画93、油画创作借鉴民间美术的一点尝试94、湖湘民间美术在现代城市景观中的应用研究95、校外少儿美术教育市场化初探96、图像与文字相结合的美术教学初探97、在杭高校公共美术教育课程问题与对策研究98、滩头木版年画对湖南美术创作的影响99、如何将中国传统美术元素运用在现代游戏美术中100、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写实工作室的教学思考101、论素描在写实油画艺术创作中的作用102、图像处理正在丰富中国当代油画103、西方风景油画与中国传统山水画比较研究104、油画色彩语言研究105、论油画的写意性与写意性油画106、油画中的光影表现研究107、东方语境与中国油画108、中国传统绘画对中国油画的影响109、中国意象油画110、试论吴冠中油画创作中的中西融合艺术探索111、吴冠中油画构图形式规律研究112、现代主义油画语言平面性的研究113、油画创作的地域性特点114、冷军超写实油画研究115、地域性因素与中国油画艺术创作116、试论当代油画色彩的“贫血”现象117、油画语言对我油画创作的重要性118、写实记录时代-中国写实油画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119、浅谈中国乡土风景油画的发展120、吴冠中油画艺术研究与实践120、论中国民间美术造型元素在儿童图画书的应用121、美术对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122、国产游戏美术设计方法研究123、论中职美术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124、基于美术创新教育探索研究125、民国商业美术中的美术字设计探究126、江西美术展览类型分析及其应对方式127、对吉林省高师院校美术研究生培养现状的思考128、中外高等美术教育绘画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129、中国民间美术色彩对现代设计流行色的启示130、中国农村美术教育发展之路131、美术作品中的符号化形式语言探析132、艺术张力在美术中的形式表达133、美术理论在艺术类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性价值研究134、民间美术活态教学传承方式研究136、抗战时期中苏两国之间的美术交流历史研究137、林风眠美术教育思想创新性研究138、中国民间美术色彩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140、高师美术教育师生关系的构建研究141、民国时期美术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142、楚美术造型方法在动画形象设计中的研究143、论中国民间美术色彩对现当代油画的影响144、关于写意油画的意象研究145、中国当代风景油画中的写意性图式研究146、中国写意性风景油画的历史寻踪与现状思考147、艺术品特征、艺术家因素与拍卖行对油画拍卖价格影响研究148、论中国风景油画创作中的地域性特征149、论材料与油画语言的关系150、中国当代油画创作中的少数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元素探究。
艺术与人文浅谈克里姆特作品的艺术特征张文菊山西运城学院山西运城【摘要】二十世纪初的文化与艺术在当今社会再一次成为各界评论的焦点古斯塔夫??克里姆特正是这一时期的著名艺术家他在绘画语言上的创新为现代艺术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本文通过克里姆特作品的绘画表现语言揭示出其三个主要的艺术特征以金色作为画面的基调、以象征性图案作为画面的表现语言、具有东方艺术元素的画面语言。
对其艺术特征的研究为我们今后绘画创作的形式与内容都有很大的启发性。
【关键词】全色图案东方情鲒象征性古斯塔夫??克里姆特是二十世纪初新艺术运动的主要画家之一也是维也纳分离派的创导者。
他的作品跨越了传统与现代、绘画与装饰问的界限他在油画颜料中渗入金色与银色、将画面构成图案化并把日本艺术和中国民『日艺术中的元素引入他的绘画作品中创造出融东方艺术元素于欧洲传统绘画的艺术风格。
本文就克里姆特画面语言的表现形式分析其三个主要的艺术特征。
一、以金色作为画面的基调金色与太阳、人间有关代表能量与美同时有着堕落、凋零的象征意义。
在二世纪的最初十年克里姆特就开始在画面上大量使用金、银箔做装饰物在为卡斯巴德剧院和布达佩斯剧院的装饰卜以及—年间为维也纳伯格剧院装饰的两个楼梯厅顶棚都运用了大量的金色。
于是金色逐渐成为其绘画作品的基调。
从早期的作品《音乐》年到年创作的《达娜厄》这期间几乎所有的作品中都有金色。
大面积的金色体现出克里姆特把现代意识融入传统题材中的独特手法。
年创作的史称“奥地利的蒙娜丽莎”《阿黛尔??布洛赫一鲍尔》整个画面以金黄色为基调散发出富丽堂皇的盛大气势。
端庄优雅的女主人身着金色盛装被包围在金色般的世界里金色的大面积运用增强了人物内心的焦躁与不安定。
这样的视觉效果使人不得不为克里姆特的色彩技艺所惊叹充分显示出其艺术天份和创作激情此画不愧为当今克里姆特售价最高的作品。
色彩中金色本身具有极醒目的作用和炫辉感。
它具有一个奇妙的特性就是在各种颜色配置不协调的情况使用了金色就会使它们立刻和谐起来并产生光明、华丽、辉煌的视觉效果。
什么叫国画的气口?【谢邀】什么叫国画的气口?【艺术系女生】为你原创回答。
气口:呼吸的窗口,透气,不闷不沉,气有吞吐,开合,这样画才可以呼吸,才会有生命一般的鲜活起来,这就是“气口”的魅力,这也就是“气运生动”。
中国画,有很大的学问,很多人会问,博大精深的国画丹青到底是属于几度空间的视觉传达?是二度?三度?一般人都会这么回答,其实仔细想来,国画不止有三度空间的情感传达,更有四度空间的“时间线轴”来贯穿全局。
中国画不止是平面泼墨,空白处藏有天地自然,这一点在长卷作品或者是古代壁画遗存中体现的更为突出,从美学艺术角度来说“留白”是以“空白”为载体来烘托浓重的传统艺术。
从应用角度上来说,留白又是一种情感的流露,国画中的留白通常体现在流水云彩风的绘画技法中,留白在构图上也起到重要的角色。
巧妙的留白可以使减少画面压抑感,都说国画艺术大师就是“留白”的大师,方寸之地尽显天地之宽。
更好的诠释了“此处无物胜有物”这一绘画语言艺术。
“留白”已经成为绘画界的“中国特色”。
“留白”以无相表达意像,好的国画作品的留白会传达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好艺术感受,从美学上来讲,留白既以绘画灵魂的的分量存在着,如庄子所云:“朴素而能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周易里也有说道:一阴一阳之谓道,知其白,方能守其黑。
今人用心在有笔墨处,古人用心在无笔墨处,尚能在笔墨不到之处,去感受古人之心,蔗几拟几仪神明,说的就是这种“计白当黑”的美学。
看似古人随意泼墨的洒脱,笔锋饱满的背后,由有很少哲学内涵的支撑,不懂这些又如何来感受国画。
所以学习作画者需要提高,欣赏者也需要艺术内涵来读懂传统艺术。
【欢迎关注,感谢留言】你好,亲,很开心回答你的问题国画的气口,我个人拙见,就是说的是绘画中的气眼什么是绘画中的“气眼”?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下图绘画作品大卫布朗的绘画作品《教堂》画面运用了繁简对比的艺术效果教堂结构,用繁琐线描表现,而其间教堂顶部的空白,是于繁密处留的空白气眼画家黄宾虹作画,也非常注重于繁密处留气眼气眼是非常重要的大师黄宾虹的画,他留的一些气眼,留的一些白,给画面喘息的空间黄宾虹的画里的气眼,透着活气,有呼吸。
81
的气氛;《艾米莉》的竖长构图有利于对服装设计师艾米莉富有特色的漂亮礼服和模特般修长的身材进行自由的表现;《水蛇》的长条形构图则使人物造型更显修长,画面气氛愈显神秘等等。
剪影式的人物侧面像是克里姆特喜欢表现的人物形象之一,单纯到近乎二维的平面通过反复多变的装饰性图案作补充,从而丰富了画面的装饰效果。
大部分肖像画人物被刻意拉长,形体团块明显。
克里姆特的很多作品都是以长方形构图的,这种垂直拉长的构图形式在西方是很陌生的,让我们想起了中国的卷轴画。
这足以表明克里姆特是吸收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长方形构图形式。
在作品《艾米丽・弗罗格》中,克里姆特尽量消减画面中的三维空间,不仅用近乎平面的方式去表达身体的结构变化,而且用各种丰富多样的装饰性图案将自然主义的面部处理和抽象的几何形体有机地组织起来,完整地存在于同一画面之内。
如果仔细观察,克里姆特的很多作品中都有像中国画印章一样的签名,它们也如中国画中印章一样,为了均衡构图,揣摩推敲选定在作品中的某个角落。
如作品《艾米莉》右下方的两个方形签名,一深一浅,上下排列。
正因为这两块印章样的图案,才能让画面重心稳定,并且增添异国情趣。
作品《玛格丽特》左下角橘红色的方形,不管是出于何种目的:装饰或者个人喜爱,都是对于中国传统艺术的大胆吸收,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克里姆特绘画中的中国艺术元素
文/任莹 王静
奥地利画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绘画作品中吸取了多种中国绘画元素,如中国卷轴画构图形式,中国印章、中国民间木版彩印,甚至把中国龙、关公图像引入到他的绘画作品中。
这些吸收和借鉴,
使他的作品独具一格。
奥地利画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绘画主要经历三个时期,分别是早期古典主义风格时期、中期金色风格时期和晚期中国艺术元素时期。
在此主要阐述克里姆特绘画中的中国元素。
一、画面结构特点
克里姆特的绘画为三度空间的人物形象与二度空间的背景的结合,同时,也是西方写实性的人物形象同中国平面装饰的背景的结合。
在结合中画家对立体化造型的人物作了平面化的调整,使其在平面上的两种基本造型方法在这里相遇并且和谐相处着,中西方绘画形式在这里也都相互补充地结合起来。
他将中国的装饰性绘画运用到自己的主体的背景和气氛下,他充满感情地研究中国传统艺术,从人的形象处理、线条表现到图案纹样的表现完全是中国式的,而且发挥油画笔法的性能,他成功地创造了独特的“克里姆特装饰风”。
克里姆特的作品边框以长条形和方形居多,不同的构图形式适用于不同的画面气氛需求。
而中国式的卷轴画,也是为了营造意境和空间的特有的构图形式。
克里姆特吸收中国传统艺术的构图形式,并且灵活地运用于自己的画面之中。
如《金鱼》,长长的竖条形构图加强了水底神秘
克里姆特 《艾米莉》
绘画美学
82
二、画面形象来源
克里姆特对东方艺术,尤其是中国的民间木版彩印年画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
他搜集了许多中国民间年画,反复研究和揣摹。
冯骥才曾在《保卫克里姆特最后的画室》一文中提到,他的书房里就挂着中国木板水印的“门神”画。
从照片上发现书柜里陈放着许多中国工艺品:有牙雕小品、石雕印章、清代五彩瓷人,还有一尊民间木雕张仙爷,明显是晋中的出品。
书柜也是仿照中国式的,是画家特意请人专门设计的,这都说明画家对中国文化的痴迷。
更重要的是迎面墙上挂着的画中间是一幅中堂画,竟是中国的民间手绘年画《关公像》,还有一幅同样大小的《天官赐福》的照片。
他晚期的一些人物画的背景中,有不少形象都是直接从中国民间艺术中借鉴而来的。
其中包括中国独有的龙的形象,还有舞动瓜锤的武士,有执刀的将军,也有穿红戴绿的平民女子和坐在亭中的贵族;有华丽高贵的凤凰,白鹤,还有清逸脱俗的荷花和富贵的牡丹。
然而克里姆特作品中的中国艺术形象没有必然的联系或者暗示的意义,他和谐地运用来装饰
画面,使作品产生一种神秘感。
早在1897年,克里姆特为《悲剧的寓言》所作的黑白画就大胆地借鉴了中国龙的形象,并且以白描手法绘制完成。
将中国龙的形象直接用于表现悲剧女神画面中,作品难免有些肃杀和恐惧之感。
在作品《伊丽莎白・巴科霍芬-依希特》中,分布在画面上方两侧,也出现了众多中国古代人物形象。
有持灯女子,骑马将军和各类武士模样的人物。
而在伊丽莎白・巴科霍芬-依希特的下方两侧用分割开的各种图案,绘制了两条呈三角形装饰的龙的形象。
从《弗雷德里克・玛丽娅・比尔》这幅作品背景的右上方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克里姆特直接借鉴了关羽的形象。
他身穿战袍,骑着战马,威风凛凛地手握一把大刀。
画面背景中出现有人物、战旗、战马、中国古代兵器。
画面中女子衣着华丽,图案各异,色彩炫目,整个衣纹装饰流动的感觉和主人的默然表情形成鲜明对比。
同时克里姆特进一步成功地化解了主人公略显迟钝的平静,画面背景的打斗场面增添了视觉感受的丰富性,画面的扁平和空间
上的缩短使得那些背景中的刀刃、长矛正要穿透这位神情淡漠的女子。
这些中国传统人物以“动”的形式铺遍于整幅背景,与前面人物的“静”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在作品《女朋友》中,明确地出现了中国凤凰的造型。
克里姆特对凤冠、凤坠和翅膀的造型直接借鉴于中国凤凰形象,并且表现得惟妙惟肖。
除此之外在左上方还出现了一束牡丹,在右下角还出现了白鹤的造型。
这些足以说明克里姆特对中国传统形象的喜爱和直接借鉴。
1917年至1918年克里姆特的作品《持扇女子》同样反映出了克里姆特对中国艺术的强烈热爱。
画面背景中出现了凤凰和荷花形象。
整幅画面情意浓浓,加上具有中国元素的背景,使人着迷不已。
克里姆特对中国形象的借鉴主要集中在他晚期的一些作品中。
这时期克里姆特可以自由创作,较少受到约束。
他将一些感兴趣的元素拿来为已所用,使画面传达出一种独特的情调,表现出了他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强烈热爱。
三、画面色彩变化
克里姆特主要在后期的绘画中明显表
克里姆特 《弗雷德里克・玛丽娅・比尔》
克里姆特 《伊丽莎白・巴科霍芬-依希特》绘画美学
83
现出对中国民间色彩的借鉴。
另外,克里姆特善于运用大面积的纯色色块填充造型和局部画面,这种大胆和高超的用色技艺使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视觉冲击效果。
中国民间美术的色彩观念在遵照历史、传统观念的前提下,用色又讲究视觉意象,重视色彩的视觉心理效果。
中国民间艺术丰富多彩,风筝、泥玩、刺绣、年画、壁画等都表现出中国本土的色彩观念。
以年画为例,多以红、绿、黄、紫为主色调,多采用补色对比,主要用色有大红、粉红、绿、草绿、黄、金黄、紫、黑灰等。
中国绘画色彩采用对比色的表现方法,同时又注意协调,色彩华丽、夺目、艳而不俗。
克里姆特绘画中所用的色彩和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用色相似,这些色彩是一种主观化表现的色彩,而非客观描述的色彩。
克里姆特后期改变了中期作品追求色彩和谐所导致的画面柔和、缺乏力度的特点,运用色彩的对比关系、互补关系和纯化的色彩作画,一方面使画面产生了色彩明
亮、丰富的感觉,另一方面,增强了画面
的视觉张力。
后期作品尽管没有中期的画幅大,数量多,但从对绘画语言的运用上来看,比中期要成熟了许多。
尽管克里姆特中期绘画声誉最高,但后期绘画中,克利姆特将油画造型、中国山水画的笔墨意韵与中国民间美术的色彩进行完美的结合,是对绘画新方向的有益探索。
他这种将中国艺术元素融于西方传统绘画的实践和探索,对欧洲现代绘画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欧戈娜肖像》中克里姆特用黄、紫色和红绿色的强烈对比关系作画,造成色彩华丽的感觉。
在作品《女朋友》中克里姆特大胆地运用了大红大绿的色彩对比,使画面情意浓浓且明快夺目。
在《处女》、《婴儿》两幅画中克里姆特团块式构图,紫色与黄色恰到好处的运用,都增加了画面内涵。
在作品《朱克肯蒂》中,克里姆特运用红、绿互补色作画,使画面色彩鲜艳、饱满。
四、画面个性线条
克里姆特的绘画更是将线条的艺术形式、独特的魅力和艺术美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克里姆特对线条的运用始于1897年。
如在《悲剧的寓言》素描稿中,他的作品有了显著的变化,画面不仅已经采用了平面化的方式,同时也吸收了中国白描中的用线。
画中阴险的悲剧女神黑尔波墨,一身黑色的衣裙衬托出白色阴森而且严肃的面庞,各类首饰以金色装饰,显得尖锐和挑眼。
中心画面塑造主要人物,人物周围饰以流水型线描图案装饰,两侧和上方绘有另外两位女神以及中国龙的线描造型。
画面上方两侧绘有树叶形象,叠加排列,以线描形式表现出来。
从图案内容和线描手法来看,显然是吸收了中国白描的创作手法。
克里姆特画面中平面的形式、富于秩序感的曲线、装饰感的图案都显示了克里姆特对中国艺术的借鉴。
克里姆特没有抄袭旧的艺术思想,而是创造一种新艺术手法。
以独特的表现形式,把中国艺术元素融入自己的作品中,以全新的面貌准确表达了精神与肉体的矛盾与痛苦,
特别是中国艺术元素对其的影响。
编辑:郑钢岭
作者简介:任莹,陕西省三原县高渠中学教师王静,陕西省三原县高渠中学教师
克里姆特 《珍娜・希达帝肖像》
克里姆特 《女朋友》绘画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