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统计学习题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98.50 KB
- 文档页数:82
卫生统计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卫生统计学研究的对象是()A. 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规律B. 疾病的流行规律C. 疾病的防治措施D. 疾病的统计方法答案:B2. 下列哪种分布类型属于偏态分布()A. 正态分布B. 二项分布C. Poisson分布D. 偏态分布答案:D3. 在卫生统计学中,下列哪种指标用于描述数据的离散程度()A. 平均数B. 中位数C. 极差答案:D4. 在卫生统计学中,下列哪种指标用于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A. 相关系数B. 回归系数C. t检验D. χ²检验答案:A5. 下列哪种检验方法用于比较两个样本率的差异()A. t检验B. χ²检验C. F检验D. Z检验答案:B6. 在卫生统计学中,下列哪种检验方法用于比较两个独立样本的均数差异()A. t检验B. χ²检验D. Z检验答案:A7. 在卫生统计学中,下列哪种检验方法用于比较两个相关样本的均数差异()A. t检验B. χ²检验C. F检验D. 配对t检验答案:D8. 下列哪种情况适宜采用秩和检验()A. 数据分布未知B. 数据分布已知C. 数据为正态分布D. 数据为偏态分布答案:A9. 在卫生统计学中,下列哪种检验方法用于分析多因素对结果的影响()A. 单因素方差分析B. 多因素方差分析C. 多元回归分析D. 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答案:C10. 下列哪种情况适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 因变量为连续变量B. 因变量为分类变量C. 自变量为连续变量D. 自变量为分类变量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卫生统计学中的基本任务包括:①数据的收集;②数据的整理;③数据的描述;④______。
答案:数据的分析2. 在卫生统计学中,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指标有: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其中______是唯一一个位置平均数。
答案:中位数3. 在卫生统计学中,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有:极差、方差、标准差,其中______是方差的平方根。
实用卫生统计学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80题,每题1分,共80分)1、用于推断两数值变量间是否存在线性关系的统计方法是A、直线相关B、X2检验C、秩和检验D、直线回归正确答案:A2、132名教师血清胆固醇(mmol/L)值的资料类型属于A、计数资料B、等级资料C、计量资料D、分类资料正确答案:C3、构成比的特点是A、构成比总和必等于100%B、构成比总和必大于100%C、构成比总和不确定D、构成比总和必小于100%正确答案:A4、两个小样本均数,检验的无效假设是A、u1=u2B、u1≠u2C、x1=X2D、x1≠X2正确答案:A5、均数的标准误越大,表示样本的A、可靠程度越大B、抽样误差越大C、可比性越差D、系统误差越大正确答案:B6、推断统计包含的两个内容是A、统计描述和假设检验B、统计图表和假设检验C、统计描述和统计分析D、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正确答案:D7、关于假设检验,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两个小样本均数比较时,要求总体方差齐性B、两个样本均数的比较可作t检验C、多个样本均数的比较可作F检验D、无论样本量大小均可作Z检验正确答案:D8、t检验的结果为A、两样本均数差别有统计学意义B、两样本均数有非常显著的差别C、两样本均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D、两样本均数无显著差别正确答案:A9、直线相关系数假设检验得P>α,可认为A、两变量无曲线关系B、两变量有关C、两变量无关D、两变量无直线关系正确答案:D10、正态分布的两个参数μ与σ,正态曲线愈趋高耸,数据愈集中,则A、σ愈小B、μ愈大C、σ愈大D、μ愈小正确答案:A11、单因素方差分析的三种变异分解正确的是A、SS总-SS组间=SS组内B、SS总+SS组内=SS组间C、SS总=SS组内D、SS组内=SS组间正确答案:A12、参数是指A、样本的总和B、随机变量C、样本的统计指标D、总体指标正确答案:D13、为了解某校锡克试验的阳性率,研究者从全校中抽取学号尾数是3和8的学生。
实用卫生统计学习题与答案一、单选题(共80题,每题1分,共80分)1、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估计医学参考值不必具备A、均数B、标准差C、Z值D、标准误正确答案:D2、对男女两个样本的小学生饮食习惯的不良发生率作假设检验,这种方法属于A、统计推断B、统计描述C、总体研究D、实验设计正确答案:A3、两组均数比较时应具备可比性是描指A、相比较的样本均数必须相等B、相比较的样本必须方差相等C、相比较的样本必须例数相等D、相比较的各组除了处理因素外,其它可能影响结果的非处理因素在各组间尽可能相同或相近正确答案:D4、样本均数的标准误越小说明A、观察个体的变异越小B、观察个体的变异越大C、由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越大D、由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越小正确答案:C5、三个样本率比较的假设检验,自由度是A、1B、无法确定C、2D、3正确答案:C6、对两所学校学生体质检测抽样调查结果(优、良、中、差)进行比较的假设检验,应选择A、F检验B、t检验C、秩和检验D、四格表χ²检验正确答案:C7、抽样误差是A、随机误差B、测量误差C、过失误差D、系统误差正确答案:A8、中位数的优点之一是A、易受极端值的影响B、抽样误差小C、适用于分布类型不明的资料D、标准差小正确答案:C9、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的含义是A、接受H0,不拒绝H1B、接受H0,拒绝H1C、不拒绝H0.接受H1D、拒绝H0,接受H1正确答案:D10、要求样本数据满足来自正态总体、相互独立、总体方差齐性三个条件的统计假设检验方法是A、回归分析B、相关分析C、方差分析D、检验正确答案:C11、描述连续型变量频数分布的统计图是A、直方图B、散点图C、普通线图D、直条图正确答案:A12、在同一总体中抽样,样本例数逐渐增多,则抽样误差A、逐渐加大B、逐渐减小直至为0C、逐渐减小,但不会消失D、不变正确答案:C13、下列不宜首选秩和检验的情况为A、数据的端式两端无确切值B、数据的总体服从偏态分布C、对数据总体分布不作要求D、数据的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正确答案:D14、实验研究的基本原则是A、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B、对照、重复、随机化C、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D、动物实验、临床试验、社区干预试验正确答案:B15、比较甲、乙两所学校学生体育成绩的不同,采用达标与未达标作为评价指标,适宜的检验方法是A、方差分析B、相关分析C、t检验D、X²检验正确答案:D16、其有理论数小于1的两组阳性率进行比较应,选用的检验方法是A、四格表资料X2检验B、配对资料X2检验C、四格表的确切概率法D、行x列表的X2检验正确答案:C17、用标准差表示一组计量资料的离散程度,其数据分布要求是A、正态分布B、偏态分布C、离散型分布D、任意分布正确答案:A18、可用来描述对数正态分布资料集中趋势的指标是A、算数平均数B、几何均数C、中位数D、标准差正确答案:B19、描述呈偏态分布的血铅含铅(μg/100g)集中趋势的指标是A、算术均数B、标准误C、标准差D、中位数正确答案:D20、比较三个地区的剖宫产率,对其检验假设描述正确的是A、H0:三个地区剖宫产率各不相等B、H1:三个地区剖宫产率两两不相等C、H1:三个地区剖宫产率不等或不全相等D、H0:三个地区剖宫产率不全相等正确答案:C21、实验研究与调查研究的主要区别是A、实验研究的对象只是动物,调查研究的对象是人群B、实验研究的样本是随机概率抽样,调查研究的样本只能非概率抽样C、实验研究可以不设对照,调查研究则必须设立对照D、实验研究对研究对象施加干预,调查研究不需要干预正确答案:D22、成组设计四格表检验的自由度为A、1B、2C、3D、4正确答案:A23、描述正态分布离散趋势的指标是A、均数B、四分位数C、标准差D、中位数正确答案:C24、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度大小,宜采用A、方差B、变异系数C、极差D、四分位数间距正确答案:B25、在研究中用仪器测量的数据在一定允许范围内随机波动,其数据误差属于A、系统误差B、随机测量误差C、信息偏倚D、抽样误差正确答案:B26、某方法对同一个样品测定5次的结果不完全一致,这种误差属于A、系统误差B、过失误差C、随机测量误差D、抽样误差正确答案:C27、某校一年级10名女大学生的体重和肺活量数据如下表,该资料宜绘制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体重(kg) 42 42 46 46 50 50 52 5258 58 肺活量(L)2.5 2.2 2.8 2.5 3.1 3.2 3.6 3.5 3.8 3.6A、线图B、散点图C、半对数线图D、直条图正确答案:B28、为了解2001-2015年大学生体检时体重指数的变化趋势,宜绘制A、圆图B、普通线图C、直方图D、散点图正确答案:B29、变异系数的取值范围A、一定等于 1B、一定大于 1C、可以大于 1,也可以小于 1D、一定小于 1正确答案:C30、对某样品进行测量时,由于操作方法不正确导致的测量数据偏高,这种误差属于A、随机测量误差B、系统误差C、抽样误差D、随机误差正确答案:B31、某地调查 5000 名成年男子的舒张压数据,其中 376 人为高血压病人,此资料属于A、等级资料B、计数资料C、参数资料D、计量资料正确答案:D32、某市1982年抽样测得100名健康成年男子血胆固醇含量,其均数为180mg/dl,标准差为2mg/dl,计算该人群胆固醇95%的参考值范围为A、(176.08,183.92)mg/dlB、(140.80,219.20)mg/dlC、<178.36mg/dlD、(128.40,231.60)mg/dl正确答案:A33、作成组设计的两小样本数值变量的假设检验首先应该考虑A、用t检验B、用u检验C、用秩和检验D、资料是否满足t检验条件正确答案:D34、针对相关系数的统计检验方法,应选用A、t检验B、秩和检验C、F检验D、X²检验正确答案:A35、两变量的相关分析结果为r=0.511,p=0.015,则二者的相关密切程度为A、高度相B、弱相关C、微弱相关D、中度相关正确答案:D36、三个样本率比较的x检验,若P<0.05,则结论是A、总体率之间两两有差别B、各总体率间不同或不全相同C、三个样本率各不相同D、总体率间无差别正确答案:B37、当四格表的周边合计数不变时,如果某个格的实际频数有变化,则其理论频数A、不确定B、增大C、减小D、不变正确答案:D38、50名病人体重测定结果为:小于50kg13人,介于50kg和80kg之间20人,大约70kg17人,此时体重转化为A、定量变量B、等级变量C、连续型变量D、分类变量正确答案:B39、实验研究通常要设立对照组,常用的对照形式是A、随机对照、重复对照、配对对照B、空白对照、实验对照、标准对照C、受试者对照、处理因素对照、混杂因素对照D、自身对照、偶遇对照、随机化对照正确答案:B40、标准误反映的是A、计数资料的相对水平B、计量资料的平均水平C、抽样误差大小D、两变量的相关程度正确答案:C41、描述5岁女童身高(cm)的集中趋势应计算的指标是A、几何均数B、变异系数C、算术均数D、标准差正确答案:C42、标准正态分布是A、μ=0,σ=1的正态分布B、μ=0,σ任意的正态分布C、σ=0,σ=0的正态分布D、μ=1,σ=0的正态分布正确答案:A43、四格表中有理论值小于1时,应选择的统计分析方法是A、确切概率法B、行x列表的X2检验C、秩和检验D、四格表资料的X2检验正确答案:A44、体重X(kg)和肺活量Y(L)的回分析,回归系致b=0.06,P<0.05,结论是A、体重每增加1(kg),肺活量平均增加0.06(L)B、肺活量每增加1(L),体重平均增加0.06(kg)C、体重每增加1(kg),肺活量平均减少0.06(L)D、肺活量每增加1(L),体重平均减少0.06(kg)正确答案:A45、正态分布的位置参数是A、标准差σB、变异系数CVC、均数μD、全距R正确答案:C46、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的关系为A、发展速度=增长速度-1B、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00C、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D、发展速度=发展速度-100正确答案:C47、关于标准误的四种说法,下面不正确的是A、标准误是个体观察值的变异程度B、均数标准误反映了样本均数的离散程度C、率的标准误反映了样本率的离散程度D、标准误反映了抽样误差的大小正确答案:A48、对三个样本率所完成的检验中.当获得P<0.05的检验结果时,其含义为A、三个总体率不同或不全相同B、三个样本率不同或不全相同C、三个样本率各不相同D、三个样本率不全相同正确答案:A49、抽样研究中出现系统误差的可能是A、由于随机测量误差B、实验操作方法不正确C、由于抽样误差D、由于偶然机遇造成正确答案:B50、研究某疗法的排铅效果,以健康人群的正常值为对照。
卫生统计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卫生统计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A. 疾病的预防和治疗B. 疾病的流行规律C. 卫生服务的管理和评价D. 卫生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2. 以下哪个不是卫生统计学中常用的数据类型?A. 计量资料B. 计数资料C. 排名资料D. 等级资料3. 卫生统计学中的描述性统计主要解决什么问题?A. 数据的收集B. 数据的描述C. 数据的推断D. 数据的预测4. 卫生统计学中的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目的是什么?A. 描述数据分布B. 推断总体参数C. 预测未来趋势D. 判断数据的可靠性5. 以下哪个是卫生统计学中常用的分布?A. 正态分布B. 均匀分布C. 泊松分布D. 所有选项都是6. 卫生统计学中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区别是什么?A. 相关分析可以判断因果关系B. 回归分析可以判断因果关系C. 相关分析是描述性分析D. 回归分析是推断性分析7. 卫生统计学中的样本量计算的目的是?A. 减少数据收集的成本B. 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C. 提高数据收集的效率D. 减少数据收集的时间8. 在卫生统计学中,生存分析主要研究的是?A. 生存时间的分布B. 生存时间的预测C. 生存时间的比较D. 所有选项都是9. 卫生统计学中的多变量分析通常用于?A. 单因素分析B. 双因素分析C. 多个因素的分析D. 非线性因素的分析10. 卫生统计学中,哪个指标用于衡量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A. 发病率B. 死亡率C. 患病率D. 流行率答案:1-5 DCBDA 6-10 CDCCA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卫生统计学在公共卫生领域中的应用。
答:卫生统计学在公共卫生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疾病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健康服务的评估、健康政策的制定与评价、健康数据的收集与分析等。
通过统计方法,可以对人群健康状况进行描述和分析,为预防控制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2. 解释什么是标准差,并说明其在卫生统计学中的意义。
卫生统计学习题集第 1题:A1型题(本题1分)若变量X服从N(μ,σ)的正态分布,则X的第95百分位数即为A.μ-1.64σB.μ-1.96σC.μ+σD.μ+1.64σE.μ+1.96σ【正确答案】:D第 2题:A1型题(本题1分)以下关于成组设计两样本的Mann-Whitney?U检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对两组数据混合编秩B.遇到相同值时,取平均秩次C.Mann-Whitney?U检验不需要编秩D.统计量E.大样本时,Mann-Whitney?U检验可用甜检验【正确答案】:C第 3题:A1型题(本题1分)逐步回归分析中,事先确定自变量的纳入水准,然后逐个纳入回归方程的方法为A.向后剔除法B.向前筛选法C.逐步法D."最优"子集选择法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B第 4题:B型题(本题1分)A.Ridit分析或t检验B.χ检验或t检验C.χ检验或u检验D.Ridit分析或秩和检验E.t检验或符号秩和检验测得12名宇航员航行前及返航后24小时的心率(次/分),如分析航行对心率有无影响,可用 【正确答案】:E第 5题:A3型题(本题1分)某医生欲比较单纯西药和中西药联合治疗某病的效果,西药组共治疗18例,有效9例;中西药联合治疗组治疗20例,有效17例,检验两疗法的疗效有无差异。
检验方法可以用A.四格表资料χ检验或u检验B.配对设计的χ检验C.四格表资料的校正公式D.配对χ检验的校正公式E.确切概率法【正确答案】:E第 6题:A1型题(本题1分)对于正态分布资料,可用于估计99%的参考值范围的是A.(μ-σ)~(μ+σ)B.(μ-1.96σ)~(μ+1.96σ)C.(μ-2.580)~(μ+2:58a)D.-∞~(μ+1.96σ)E.0~(μ+1.96σ)【正确答案】:C第 7题:A1型题(本题1分)用最小二乘法确定回归方程的原则是A.各观察点距直线的垂直距离相等B.各观察点距直线的垂直距离平方和最小C.各观察点距直线的纵向距离相等D.各观察点距直线的纵向距离平方和最小E.各观察点距直线的纵向距离和最小【正确答案】:D第 8题:A1型题(本题1分)对统计表和统计图的要求是A.两者标题都在下方B.两者的标题都在上方C.没有限定,可随意设定标题的位置D.统计图的标题在上方,统计表的标题在下方E.统计表的标题在上方,统计图的标题在下方【正确答案】:E第 9题:B型题(本题1分)A.Ridit分析或t检验B.χ检验或t检验C.χ检验或u检验D.Ridit分析或秩和检验E.t检验或符号秩和检验分别用两种药物治疗某病患者,甲药治疗100例,有效70例;乙药治疗90例,有效50例。
卫生统计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下列会计指标中,用于衡量卫生统计数据的是:A. 财务费用B. 医疗机构人均门诊人次C. 营业税金及附加D. 员工薪资支出答案:B2. 卫生统计数据中的自然人口是指:A. 户籍人口B. 城市人口C. 工作人口D. 常住人口答案:D3. 下列哪项工作不属于卫生统计工作?A. 健康档案维护B. 卫生防疫工作C. 医院收入管理D. 卫生经费预算管理答案:C4. 卫生统计数据中的死亡率是指:A. 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人数B. 单位时间内死亡的占比C. 单位面积内死亡的人数D. 单位人口内死亡的占比答案:B5. 卫生统计数据中的住院率是指:A. 单位时间内住院的人数B. 单位时间内住院的占比C. 单位面积内住院的人数D. 单位人口内住院的占比答案:D二、多选题1. 以下哪些情况需要进行卫生统计?A. 医疗机构的收入与支出B. 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C. 患者的年龄与性别分布D. 药品的库存与使用情况答案:A、B、C、D2. 卫生统计常用的图表形式包括:A. 折线图B. 柱状图C. 饼图D. 散点图答案:A、B、C三、判断题1. 卫生统计是指对卫生领域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工作。
答案:正确2. 卫生统计数据的质量对于制定卫生政策和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答案:正确3. 卫生统计数据的报告和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完整。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 请简述卫生统计的意义及作用。
答:卫生统计是对卫生领域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工作,其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卫生统计数据能够客观反映出卫生事业的发展状况,为卫生政策制定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卫生统计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卫生资源的配置情况、人口健康状况、疾病流行趋势等,从而为决策者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
其次,卫生统计数据对于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卫生经费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对卫生统计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各医疗机构的收入和支出情况,从而为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卫生统计数据还可以揭示出药品的库存和使用情况等,为药品采购和管理提供依据。
卫生统计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卫生统计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B. 研究疾病的治疗手段C. 研究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和解释D. 研究疾病的预防措施2. 下列哪项不是卫生统计学中的常用统计指标?A. 均数B. 标准差C. 患病率D. 治愈率3. 抽样调查与普查的主要区别是什么?A. 抽样调查可以减少工作量B. 普查可以得到更准确的结果C. 抽样调查可以减少成本D. 普查可以提供更全面的数据4. 相对数指标通常用来反映什么?A. 总体的总量B. 总体的结构C. 总体的平均水平D. 总体的相对关系5. 以下哪个是描述数据分布集中趋势的指标?A. 方差B. 标准差C. 均数D. 极差6. 卫生统计学中,以下哪个概念与风险评估无关?A. 危险度B. 相对危险度C. 归因危险度D. 治愈率7. 以下哪个是卫生统计学中用于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A. 众数B. 均数C. 方差D. 标准差8. 卫生统计学中,以下哪个指标用于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A. 相关系数B. 回归系数C. 回归方程D. 相关指数9. 以下哪个统计图适合用来展示时间序列数据?A. 条形图B. 散点图C. 折线图D. 饼图10. 卫生统计学中,以下哪个概念用于衡量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的接近程度?A. 标准误差B. 置信区间C. 抽样误差D. 抽样分布答案:1. C2. D3. A4. D5. C6. D7. C8. A9. C 10. A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 简述卫生统计学在公共卫生领域中的应用。
2. 解释什么是标准正态分布,并说明其在卫生统计学中的重要性。
3. 描述卫生统计学中常用的几种数据收集方法。
4. 阐述卫生统计学中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的区别。
三、计算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给出一组数据:23, 25, 27, 29, 31。
计算其均数、标准差和方差。
2. 如果一个研究的样本均数为45,样本标准差为10,样本量为100,求95%置信区间。
卫生统计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卫生统计学的定义是什么?A. 研究人口与卫生的关系B. 收集、整理和分析与卫生有关的数据和信息的科学C. 填写卫生报告的技巧和方法D. 分析和评估卫生政策的效果答案:B2. 卫生统计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A. 收集卫生数据B. 整理卫生数据C. 分析卫生数据D. 以上都是答案:D3. 在卫生统计学中,下列哪项不属于一般健康指标?A. 发病率B. 寿命C. 死亡率D. 科研成果答案:D4. 在卫生统计学中,下列哪项可以用来衡量人群健康状况?A. 平均寿命B. 疾病发生率C. 存活率D. 全部都可以答案:D5. 下列哪个不是访谈法的形式?A. 个别访谈B. 群体访谈C. 网络访谈D. 邮件访谈答案:C二、问答题1. 请简要介绍卫生统计学的研究内容。
卫生统计学是研究与人体健康及卫生相关的数据和信息的科学。
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健康指标的评估和监测,以及卫生政策的制定和效果评估等。
2. 什么是发病率?如何计算?发病率是指在特定时间内,某一特定疾病的新患者数与相应人群总数的比例。
计算方法为:发病率 = 特定疾病的新患者数 / 相应人群总数× 1000‰3. 请简述卫生统计学中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
卫生统计学中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有以下几种:- 问卷调查:通过发放问卷或进行电话访谈的方式收集信息。
- 查体:通过对人体状况进行检查获得相关数据。
- 记录法:对已有的医疗记录或档案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 实验法:通过实验设计和实施来收集相关数据。
4. 请解释以下概念:死亡率、出生率、流行病学三要素。
- 死亡率:在特定时间和特定人群中,死亡人数与总人口数的比例。
常用于衡量人群的健康状况。
- 出生率:在特定时间和特定人群中,出生人数与总人口数的比例。
常用于衡量人口的生育水平。
- 流行病学三要素: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宿主、病原体和环境三个要素。
宿主指的是患病或潜在患病的个体;病原体指的是引起疾病的病原微生物或其他因素;环境指的是宿主和病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卫生统计学试题及答案(附解释)卫生统计学试题及答案(一)1.用某地6~16岁学生近视情况的调查资料制作统计图,以反映患者的年龄分布,可用图形种类为______.A.普通线图B.半对数线图C.直方图D.直条图E.复式直条图【答案】C(6——16岁为连续变量,得到的是连续变量的频数分布)2.为了反映某地区五年期间鼻咽癌死亡病例的年龄分布,可采用______.A.直方图B.普通线图C.半对数线图D.直条图E.复式直条图(一个检测指标,两个分组变量)【答案】E? 3.为了反映某地区2000~1974年男性肺癌年龄别死亡率的变化情况,可采用______.A.直方图B.普通线图(适用于随时间变化的连续性资料,用线段的升降表示某事物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趋势)C.半对数线图(适用于随时间变化的连续性资料,尤其比较数值相差悬殊的多组资料时采用,线段的升降用来表示某事物的发展速度)D.直条图E.复式直条图【答案】E4.调查某疫苗在儿童中接种后的预防效果,在某地全部1000名易感儿童中进行接种,经一定时间后从中随机抽取300名儿童做效果测定,得阳性人数228名。
若要研究该疫苗在该地儿童中的接种效果,则______.A.该研究的样本是1000名易感儿童B.该研究的样本是228名阳性儿童C.该研究的总体是300名易感儿童D.该研究的总体是1000名易感儿童E.该研究的总体是228名阳性儿童【答案】D5.若要通过样本作统计推断,样本应是__________.A.总体中典型的一部分B.总体中任一部分C.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D.总体中选取的有意义的一部分E.总体中信息明确的一部分【答案】C6.下面关于均数的正确的说法是______.A.当样本含量增大时,均数也增大B.均数总大于中位数C.均数总大于标准差D.均数是所有观察值的平均值E.均数是最大和最小值的平均值【答案】D7.某地易感儿童注射乙肝疫苗后,从中随机抽取100名儿童测量其乙肝表面抗体滴度水平,欲描述其平均水平,宜采用______.A.均数B.几何均数C.中位数D.方差E.四分位数间距【答案】B8.有人根据某种沙门菌食物中毒患者164例的潜伏期资料,用百分位数法求得潜伏期的单侧95%上限为57.8小时,其含义是:______.A.大约有95人的潜伏期小于57.8小时B.大约有5人的潜伏期大于57.8小时C.大约有5人的潜伏期小于57.8小时D.大约有8人的潜伏期大于57.8小时(全体的百分之五,即是约有8人)E.大约有8人的潜伏期小于57.8小时【答案】D9.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A.方差除以其自由度就是均方B.方差分析时要求各样本来自相互独立的正态总体C.方差分析时要求各样本所在总体的方差相等D.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时,组内均方就是误差均方E.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时,F=MS组间/MS组内【答案】A10.两组数据中的每个变量值减去同一常数后,作两个样本均数比较的假设检验______.A.t值不变B.t值变小C.t值变大D.t值变小或变大E.不能判断【答案】A11.甲乙两地某病的死亡率进行标准化计算时,其标准的选择______.A.不能用甲地的数据B.不能用乙地的数据C.不能用甲地和乙地的合并数据D.可用甲地或乙地的数据E.以上都不对【答案】D12.以下属于数值变量的是______.A.性别B.病人白细胞计数C.血型D.疗效E.某病感染人数【答案】B13.以下关于样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A.样本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B.样本来自的总体应该是同质的C.样本中应有足够的个体数D.样本来自的总体中不能有变异存在E.样本含量可以估计【答案】D14.以下属于分类变量的是___________.A.IQ得分B.心率C.住院天数D.性别E.胸围【答案】D15.在抽样研究中,当样本例数逐渐增多时_____.A.标准误逐渐加大B.标准差逐渐加大C.标准差逐渐减小D.标准误逐渐减小E.标准差趋近于0【答案】D16.某医院一年内收治202例腰椎间盘后突病人,其年龄的频数分布如下,为了形象表达该资料,适合选用_____.年龄(岁):10~20~30~40~50~60~人数:6405085 20 1A.线图B.条图C.直方图D.圆图E.散点图【答案】C17.关于构成比,不正确的是_____.A.构成比中某一部分比重的增减相应地会影响其他部分的比重B.构成比说明某现象发生的强度大小(某现象发生的强度大小用“概率”即“率”表示)C.构成比说明某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分布D.若内部构成不同,可对率进行标准化E.构成比之和必为100%【答案】B18.若分析肺活量和体重之间的数量关系,拟用体重值预测肺活量,则采用_____.A.直线相关分析B.秩相关分析C.直线回归分析D.方差分析E.病例对照研究【答案】C19.根据下述资料,样本指标提示_____.甲疗法乙疗法病情病人数治愈数治愈率(%)病人数治愈数治愈率(%)轻型403690 605490重型604270 402870合计1007878 1008282A.乙疗法优于甲疗法B.甲疗法优于乙疗法C.甲疗法与乙疗法疗效相等D.此资料甲、乙疗法不能比较E.以上都不对【答案】C20.若算得F药物=7.604,P<0.01;F区组=1.596,P>0.05.按α=0.05水准,则4种药物的抑瘤效果和5个随机区组的瘤重的推断结论分别为_____.A.药物组间瘤重不同,区组间也不同B.不能认为药物组间瘤重不同,不能认为区组间不同C.药物组间瘤重不同,但不能认为区组间不同D.不能认为药物组间瘤重不同,但区组间不同E.药物差别较大,不能认为区组间不同【答案】C卫生统计学试题及答案(二)1.对两个定量变量同时进行了直线相关和直线回归分析,r有统计学意义(P<0.05),则_____.A.b无统计学意义B.b有高度统计学意义C.b有统计学意义(r有统计学意义,b也有统计学意义)D.不能肯定b有无统计学意义E.a有统计学意义【答案】C2.关于基于秩次的非参数检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A.符号秩和检验中,差值为零不参加编秩B.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方法中的正态近似法为参数检验C.当符合正态假定时,非参数检验犯II类错误的概率较参数检验大D.当样本足够大时,秩和分布近似正态E.秩和检验适用于检验等级资料、可排序资料和分布不明资料的差异【答案】B3.随机事件的概率为______.A.P=1B.P=0C.P=-0.5D.0≤P≤1E.-0.5<P<0.5< P>【答案】D4.两样本均数比较,经t检验得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的结论时,P越小,说明______.A.两样本均数差别越大B.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C.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D.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不同E.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相同【答案】C5.为研究缺氧对正常人心率的影响,有50名志愿者参加试验,分别测得试验前后的心率,应用何种统计检验方法来较好地分析此数据_____.A.配对t检验B.成组t检验C.成组秩和检验D.配对秩和检验E.两组方差齐性检验【答案】A6.作符号秩和检验时,记统计量T为较小的秩和,则正确的是_____.A.T值越大P值越小B.T值越大越有理由拒绝H0C.P值与T值毫无联系D.T值越小P值越小E.以上都不对【答案】D7.方差分析中要求______.A.各个样本均数相等B.各个总体方差相等C.各个总体均数相等D.两样本方差相等E.两个样本来自同一总体【答案】B8.比较非典型肺炎和普通肺炎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水平,若,可作单侧检验。
卫生统计学试题及答案(一)1.用某地6~16岁学生近视情况的调查资料制作统计图,以反映患者的年龄分布,可用图形种类为______.A.普通线图B.半对数线图C.直方图D.直条图E.复式直条图【答案】C(6——16岁为连续变量,得到的是连续变量的频数分布)2.为了反映某地区五年期间鼻咽癌死亡病例的年龄分布,可采用______.A.直方图B.普通线图C.半对数线图D.直条图E.复式直条图(一个检测指标,两个分组变量)【答案】E? 3.为了反映某地区2000~1974年男性肺癌年龄别死亡率的变化情况,可采用______.A.直方图B.普通线图(适用于随时间变化的连续性资料,用线段的升降表示某事物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趋势)C.半对数线图(适用于随时间变化的连续性资料,尤其比较数值相差悬殊的多组资料时采用,线段的升降用来表示某事物的发展速度)D.直条图E.复式直条图【答案】E4.调查某疫苗在儿童中接种后的预防效果,在某地全部1000名易感儿童中进行接种,经一定时间后从中随机抽取300名儿童做效果测定,得阳性人数228名。
若要研究该疫苗在该地儿童中的接种效果,则______.A.该研究的样本是1000名易感儿童B.该研究的样本是228名阳性儿童C.该研究的总体是300名易感儿童D.该研究的总体是1000名易感儿童E.该研究的总体是228名阳性儿童【答案】D5.若要通过样本作统计推断,样本应是__________.A.总体中典型的一部分B.总体中任一部分C.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D.总体中选取的有意义的一部分E.总体中信息明确的一部分【答案】C6.下面关于均数的正确的说法是______.A.当样本含量增大时,均数也增大B.均数总大于中位数C.均数总大于标准差D.均数是所有观察值的平均值E.均数是最大和最小值的平均值【答案】D7.某地易感儿童注射乙肝疫苗后,从中随机抽取100名儿童测量其乙肝表面抗体滴度水平,欲描述其平均水平,宜采用______.A.均数B.几何均数C.中位数D.方差E.四分位数间距【答案】B8.有人根据某种沙门菌食物中毒患者164例的潜伏期资料,用百分位数法求得潜伏期的单侧95%上限为57.8小时,其含义是:______.A.大约有95人的潜伏期小于57.8小时B.大约有5人的潜伏期大于57.8小时C.大约有5人的潜伏期小于57.8小时D.大约有8人的潜伏期大于57.8小时(全体的百分之五,即是约有8人)E.大约有8人的潜伏期小于57.8小时【答案】D9.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A.方差除以其自由度就是均方B.方差分析时要求各样本来自相互独立的正态总体C.方差分析时要求各样本所在总体的方差相等D.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时,组内均方就是误差均方E.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时,F=MS组间/MS组内【答案】A10.两组数据中的每个变量值减去同一常数后,作两个样本均数比较的假设检验______.A.t值不变B.t值变小C.t值变大D.t值变小或变大E.不能判断【答案】A11.甲乙两地某病的死亡率进行标准化计算时,其标准的选择______.A.不能用甲地的数据B.不能用乙地的数据C.不能用甲地和乙地的合并数据D.可用甲地或乙地的数据E.以上都不对【答案】D12.以下属于数值变量的是______.A.性别B.病人白细胞计数C.血型D.疗效E.某病感染人数【答案】B13.以下关于样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A.样本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B.样本来自的总体应该是同质的C.样本中应有足够的个体数D.样本来自的总体中不能有变异存在E.样本含量可以估计【答案】D14.以下属于分类变量的是___________.A.IQ得分B.心率C.住院天数D.性别E.胸围【答案】D15.在抽样研究中,当样本例数逐渐增多时_____.A.标准误逐渐加大B.标准差逐渐加大C.标准差逐渐减小D.标准误逐渐减小E.标准差趋近于0【答案】D16.某医院一年内收治202例腰椎间盘后突病人,其年龄的频数分布如下,为了形象表达该资料,适合选用_____.年龄(岁):10~20~30~40~50~60~人数:6405085 20 1A.线图B.条图C.直方图D.圆图E.散点图【答案】C17.关于构成比,不正确的是_____.A.构成比中某一部分比重的增减相应地会影响其他部分的比重B.构成比说明某现象发生的强度大小(某现象发生的强度大小用“概率”即“率”表示)C.构成比说明某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分布D.若内部构成不同,可对率进行标准化E.构成比之和必为100%【答案】B18.若分析肺活量和体重之间的数量关系,拟用体重值预测肺活量,则采用_____.A.直线相关分析B.秩相关分析C.直线回归分析D.方差分析E.病例对照研究【答案】C19.根据下述资料,样本指标提示_____.甲疗法乙疗法病情病人数治愈数治愈率(%)病人数治愈数治愈率(%)轻型403690605490重型604270402870合计10078781008282A.乙疗法优于甲疗法B.甲疗法优于乙疗法C.甲疗法与乙疗法疗效相等D.此资料甲、乙疗法不能比较E.以上都不对【答案】C20.若算得F药物=7.604,P<0.01;F区组=1.596,P>0.05.按α=0.05水准,则4种药物的抑瘤效果和5个随机区组的瘤重的推断结论分别为_____.A.药物组间瘤重不同,区组间也不同B.不能认为药物组间瘤重不同,不能认为区组间不同C.药物组间瘤重不同,但不能认为区组间不同D.不能认为药物组间瘤重不同,但区组间不同E.药物差别较大,不能认为区组间不同【答案】C卫生统计学试题及答案(二)1.对两个定量变量同时进行了直线相关和直线回归分析,r有统计学意义(P<0.05),则_____.A.b无统计学意义B.b有高度统计学意义C.b有统计学意义(r有统计学意义,b也有统计学意义)D.不能肯定b有无统计学意义E.a有统计学意义【答案】C2.关于基于秩次的非参数检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A.符号秩和检验中,差值为零不参加编秩B.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方法中的正态近似法为参数检验C.当符合正态假定时,非参数检验犯II类错误的概率较参数检验大D.当样本足够大时,秩和分布近似正态E.秩和检验适用于检验等级资料、可排序资料和分布不明资料的差异【答案】B3.随机事件的概率为______.A.P=1B.P=0C.P=-0.5D.0≤P≤1E.-0.5<P<0.5< P>【答案】D4.两样本均数比较,经t检验得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的结论时,P越小,说明______.A.两样本均数差别越大B.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C.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D.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不同E.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相同【答案】C5.为研究缺氧对正常人心率的影响,有50名志愿者参加试验,分别测得试验前后的心率,应用何种统计检验方法来较好地分析此数据_____.A.配对t检验B.成组t检验C.成组秩和检验D.配对秩和检验E.两组方差齐性检验【答案】A6.作符号秩和检验时,记统计量T为较小的秩和,则正确的是_____.A.T值越大P值越小B.T值越大越有理由拒绝H0C.P值与T值毫无联系D.T值越小P值越小E.以上都不对【答案】D7.方差分析中要求______.A.各个样本均数相等B.各个总体方差相等C.各个总体均数相等D.两样本方差相等E.两个样本来自同一总体【答案】B8.比较非典型肺炎和普通肺炎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水平,若,可作单侧检验。
统计学习题二、简答1 .简述描述一组资料的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的指标.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是定量资料中总体分布的两个重要指标.〔1〕描述集中趋势的统计指标:平均数〔算术均数、几何均数和中位数〕、百分位数〔是一种位置参数,用于确定医学参考值范围,P50就是中位数〕、众数.算术均数:适用于对称分布资料,特别是正态分布资料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几何均数:对数正态分布资料〔频率图一般呈正偏峰分布〕、等比数列;中位数:适用于各种分布的资料,特别是偏峰分布资料,也可用于分布末端无确定值得资料.〔2〕描述离散趋势的指标:极差、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四分位数间距:适用于各种分布的资料,特别是偏峰分布资料,常把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结合起来描述资料的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 方差和标准差:都适用于对称分布资料,特别对正态分布资料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 常把均数和标准差结合起来描述资料的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变异系数:主要用于量纲不同时,或均数相差较大时变量间变异程度的比拟.2 .举例说明变异系数适用于哪两种形式的资料,作变异程度的比拟度量衡单位不同的多组资料的变异度的比拟. 例如,欲比拟身高和体重何者变异度大,由于度量衡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用标准差来比拟,而应用变异系数比拟.3 .试比拟标准差和标准误的关系与区别.区别:⑴标准差S:①意义:描述个体观察值变异程度的大小.标准差小,均数对一组观察值得代表性好;②应用:与均数结合,用以描述个体观察值的分布范围,常用于医学参考值范围的估计;③与n的关系:n越大,S越趋于稳定;⑵ 标准误①意义:描述样本均数变异程度及抽样误差的大小.标准误小,用样本均数推断总体均数的可靠性大;②应用于均数结合,用以估计总体均数可能出现的范围以及对总体均数作假设检验;③与n的关系:n越大,3越小.联系:①都是描述变异程度的指标;②由S=s/n-1可知,&与S成正比.n一定时,s越大,S<越大.4 .简述应用相对数时的考前须知.应用相对数应该注意:①预防概念混淆,预防以比代率的错误现象;②计算相对数时分母应有足够数量,如果例数较少会使相对数波动较大,应该使用绝对数;③正确的计算频率〔或强度〕指标的合计值.当分组的资料需要合并起来估计频率〔或强度〕时,应将各组频率的分子相加作为合并估计的分子,各组的分母相加作为合并估计的分母;④频率型指标的解释要紧扣总体和属性;⑤相对数间比较要具备可比性:要注意观察对象是否同质、研究方法是否相同、观察时间是否一致、观察对象内部结构是否一致、比照不同时期资料应注意客观条件是否相同;⑥正确进行相对数的统计推断:在随机抽样的情况下,从样本估计值推断总体相对数应该考虑抽样误差,因此要进行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5 .说明率的标准化的根本思想及考前须知.⑴标准化:两个率或多个率之间进行比拟时, 为消除内部构成不同的影响,采用 统一的标准,对两组或多组资料进行校正〔调整〕,计算得到标准化率后再做比 较的方法,称为〜.其目的是统一内部构成,消除混杂因素,是资料具有可比性. ⑵应用标准化法的考前须知:①标准化法的应用范围很广.当某个分类变量在 两组中分布不同时,这两个分类变量就成为两组频率比拟的混杂因素,标准化的目的是消除混杂因素.②标准化后的标准化率,已经不再反映当时当地的实际水平,只表示相互比拟的资料间的相对水平. ③标准化法实质是找一个标准, 使两组得意在一个共同的平台上进行比拟.选择不同的标准,算出的标准 化率 也会不同,比拟的结果也未必相同,因此报告比拟结果时必须说明所选用的标准 和理由.④两样本标准化率是样本值,存在抽样误差.比拟两样本标准化率, 当样本含量较小时,还应作假设检验.6 .简述二项分布、Poisson 分布、正态分布三者的关系.①二项分布与Poisson 分布的关系:当n 很大,发生概率冗〔或1-冗〕很小, 二项分布B 〔n,兀〕近似于Poisson 分布P 〔口冗〕;②二项分布与正态分布的关系:当 n 较大,冗不接近0或1 〔特别是当n 九和n 〔1-九〕均大于5时〕,二项分布B 〔n,冗〕近似于正态分布 N ⑴兀,nt 〔1- 兀〕〕; ④Poisson 分布与正态分布的关系:当 人学20时,Poisson 分布渐进正态分布 N 〔入,入〕.关系:①a + B 不一■定等于1.②在样本容量确定的情况下,a 与B 不能同时增加或减少③统计检验力〔1- B 〕.9、参考值范围与总体均数置信区间的区别 〔1身胃值越憎①宣义:姬大多敢人某项指板的数位箱阐;__②计算:正态分•.'电X ±20 .. v S ;单值I I X - 4工8 〕或1-9. X + 19 £〕植端分布获㈣pjR —J 牵似〔Pi. g1或:-g, p-.M 〕任应用;判断某项指后正常与否二总体均数的置售区间tJ 克义;技一定的罟信度佶计总体功数:i 在/用:2 lift ;正态分布□ L ; 口:娟侧了二士「h S-,鼠伸]I. 产二,g 〕或?,,,一%.5『?:0 己如:双巾X ±Z_ n a _ * 单例〔X ~Z… 0一…।支S•, X + Z n a _ :0 工1 *6'• X口J X正态分布江侑峰分布1 o米勒但n是5大】JKWX ±Z tt1.Si 单恻f5-4〞S-P a 或C-U .1 XU.i J L③应用:估计总体均数所在棺围.10 .医院拟研究某新药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试确定该研究设计中的三要素.实验设计的根本要素:受试对象、处理因素、实验效应;受试对象即为高血压患者,且应分实验组与对照组;处理因素至少应包括旧药治疗、新药治疗,最好设有抚慰剂治疗;实验效应即疗程开始及结束时患者血压变化状况.11 .简述非参数检验的应用条件和优缺点.非参数检验适用于:①有序变量资料;②总体分布类型不明的资料;③分布不对称且无法转化为正态分布资料;④比照组间方差不齐,有无适当变换方法到达方差齐性的资料;⑤一端或两端观察值不确切的资料;⑥等级资料.优缺点:不以特定的总体分布为前提,也不针对决定总体分布的几个参数做推断, 进行的是分布之间的检验.一般不直接用样本观察值做分析,统计量的计算基于原数据在整个样本中按大小所占位次. 由于丢弃了观察值的具体数据,只保存了大小次序的信息,凡适合参数检验的资料,应首选参数检验.12 .举例简要说明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秩和检验的编秩方法.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秩和检验的编秩方法为将每个区组的数据由小到大分别编秩, 遇相同数据取平均秩次,按处理因素求秩和;T++T=n 〔n+1〕 /2.13 .简述相关分析的步骤.①进行相关分析前,应先绘制散点图.只有散点有线性趋势时,才能进行直线相关分析.②线性相关分析要求两个变量都是随机变量,而且仅适用于二元正态分布资料;③出现离群值慎用相关;④相关关系不一定是因果关系;⑤分层资料盲目合并易出现假象;⑥样本的相关系数接近零并不意味着两变量间一定无相关性, 有可能是非线性的曲线关系.14 .简述回归模型的适用条件.线性回归模型的适用条件:①线性:因变量Y与自变量X称线性关系;②独立:每个个体观察值之间互相独立;③正态性:任意给定X值,对应的随机变量Y都服从正态分布;④等方差性:在一定范围内不同的X值所对应的随机变量Y 的方差相等.简记为LINE.15 .试述直线相关与直线回归的区别与联系.⑴区别:① 单位:相关系数r没有单位,回归系数b有单位;所以,相关系数与单位无关,回归系数与单位有关;②应用目的:说明两变量间的关联性用相关分析, 说明两者依存变化的数量关系那么用回归分析;③对资料的要求不同:线性回归要求应变量Y是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线性相关要求两个变量X和Y为服从双变量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④取值范围:-oo<b<+oo, -1 < r< 1 ;⑤意义:回归系数b表示X每增〔减〕一个单位,Y平均改变b个单位;相关系数r说明具有线性关联的两个变量间关系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⑤计⑵联系:①方向一致:r与b的正负号一致;②假设检验等价:tr=tb ;; ④用回归解释相关决定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回归平方和越接近总平方和,那么r2越接近1,相关性越好.三、分析题〔不需要具体计算,给出大概计算步骤即可〕1 .某研究调查了山区、丘陵、平原和沿海地区居民饮用水中氟含量与氟骨症患病率如下表,试问:1〕饮用水中氟含量与氟骨症患病率有无关系2〕有人说,如相关系数的检验结果为P<0.05,可认为,饮水中氟含量高是导致氟骨症高发的原因之一,对吗氟含量〔mg/l〕0.480.644.001.481.602.863.214.71患病率〔%〕22.3723.31 25.32 22.29 28.59 35.00 46.07 46.081〕通过相关分析确定是否有关系:由于两个变量中患病率不能确定其正态性, 本研究宜采用秩相关分析;首先对资料依次进行编秩,根据公式计算秩相关系数r s,然后进行秩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H0: ps=0相关系数为0, H I: ps为相关系数不为0; a =0.05;通过查表或t检验的方法求得统计量与P值,按检验水准作出统计推断.2 〕 P<0.05只能说明他们有统计学上的关联,不能推断因果关系,同时,这个结果是从局域水平上说明两个指标之间的关系,可能存在生态学谬误.2.某医生欲比拟三种镇咳药的疗效,分析三种镇咳药延迟咳嗽的时间.结果经方差分析得下表.(1)请补充并完成方差分析;(2)解释结果.方差分析步骤:(1)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出三种镇咳药疗效相同(误)H:三种镇咳药疗效不同(误)三种镇咳药延迟咳嗽的时间总体均数相同H:三种镇咳药延迟咳嗽的时间总体均数不全相同民=0.05(2)计算检验统计量根据公式F=MS且间/MS组内,求得F=3.445(3)确定P值,作出推断根据V 1= V组间=2, V 2=v组内=37,查F界值表,可知P< 0.05 ,按a =0.05水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三种镇咳药延迟咳嗽的时间总体均数不全相同.3.测得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病人与健康人的尿中17酮类固醇排出量见下表,比拟两组均数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并解释结果.表X2老年慢支病人与健康人尿中17酮类固醇排出量(mg/24h)病人组2.90 5.41 5.48 4.60 4.03 5.10 5.92 4.97 4.24 4.36 2.72 2.372.09 7.10健康组5.18 8.493.14 6.46 3.726.64 4.01 5.60 4.57 7.71 4.99答:该资料宜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1)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1=^2,即慢性支气管炎病人组与健康人组的尿中17酮类固醇排出量总体均数相同.H: gw仙2,慢性支气管炎病人组与健康人组的尿中17酮类固醇排出量总体均数不同.a =0.05(2)计算检验统计量根据两组资料方差齐性检验确定用t检验或L检验,根据公式求得统计量t (t ')(3)确定P值,作出推断根据V =n1+n2-2,查t界值表,判断P值大小①假设P> 0.05,接受Hb,可认为两组17酮类固醇排出量总体均数无差异②假设P< 0.05,拒绝H0,接受H 认为两组类固醇排出量总体均数有差异.4.在某地卫生效劳调查中随机抽样调查了400户家庭,他们的平均年医疗费用支出是947元,标准差是291元.设家庭医疗费用近似正态分布,请估计这些 家庭的95麻医疗费用支出范围,并估计当地家庭年医疗费用平均支出.答:假设该地平均年医疗费用支出服从t 分布,由于n=400,可认为t 分布近似 服从标准正态分布.1〕这些家庭的95■医疗费用支出范围即根据95%勺标准计算这些家庭年医疗费 用支出的置信区间,根据公式:均数 班准差*Z 0.05/n -1求得95%S 信区间为:947^291*1.96/400 -1得出这些家庭的95■医疗费用支出范围为〔918, 976〕.2〕估计当地家庭年医疗费用平均支出即提供当地家庭大多数家庭年医疗费用支 出,即提供一个参考值范围,根据公式:均数项准差*Z 0.05求得参考值范围为:947磔1*1.96, 〔377-1517〕.5、某牧区观察慢性布鲁氏病患者植物血凝素 〔PHA 〕皮肤试验反响,问活动型与 稳定型布鲁氏病患者PHAffl 性反响率有无差异〔写出详细步骤〕. 11活动型 1 14 15稳定型 3 7 10提示:四格表周边合计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组合确实切概率如下〔1〕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出 冗尸冗2,活动型与稳定型布鲁氏病患者 PHN 日性反响率无差异H:九1手冗2,活动型与稳定型布鲁氏病患者 PH 郊日性反响率有差异a =0.05〔2〕计算检验统计量由于有格子出现1&T&5,因此用确切概率法计算 P 值.⑶确定P 值,作出推断由提示中表〔2〕可知P=0.14>0.05,不拒绝H0,认为活动型与稳定型布鲁氏 病患者PHAffl 性反响率无差异.⑴ 0.0166 ⑵0.14236、观察局部温热治疗移植肿瘤小鼠的疗效,以小鼠的生存天数作为观察指标,结果如下.问: 局部温热治疗对移植肿瘤小鼠的生存天数是否有影响(g=i)(g=2)生存日数秩次生存日数秩次1021231541551661771882092310>90111213(1)对该资料进行编秩,以便进行统计分析(2)两组的理论秩和分别为多少(3)作出统计推断.5 (6分)观察局部温热治疗移植胆寤小鼠的疗效,以小鼠的生存天数作为观察指标,结果如下.问:局部温热治疗对移椎肿相小鼠的生存天数是否有影哨?实粒组但=】)对照组但=2)生存日数秩次生存日薪铁次109.52J1212…*3151*,541515 J5416176P1S719S20一口g232110咖22111L1212.*14(1)对该管料进行编程•葭便逐行统计分折(2)两组的理论铁和分别为多少实验组的理论秩和为115,对照组的理论佚和为138(3)(1)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H0:两组温热治疗时小鼠的生存天数总体分布位置相同;H1:两组温热治疗时小鼠的生存天数总体分布位置不相同;a =0.05 ;(2)计算检验统计量根据公式计算统计量T值(3)确定P值,作出推断通过查T界值表,确定P值① 假设P> 0.05,接受H,可认为两组温热治疗时小鼠的生存天数总体分布位置相同.②假设P<0.05,拒绝H),接受H两组温热治疗时小鼠的生存天数总体分布位置不相同四、论述题1.估计样本例数的意义何在需要确定哪些前提条件答:样本含量估计充分反映了 "重复〞的根本原那么,过小过大都有其弊端.样本含量过小,所得指标不稳定,用以推断总体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差;检验的功效低,应有的差异不能显示出来,难以获得正确的研究结果,结论也缺乏充分的依据.样本含量过大,会增加实际工作的困难,浪费人力、物力和时间.可能引入更多的混杂因素,从而影响数据的质量.实验所需的样本含量取决于4个因素:(1)假设检验的第I类错误的概率a (2) 假设检验的第II类错误的概率 B (3)容许误差6 (4)总体标准差6或总体概率九o单纯的课本内容,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通过补充,到达内容的完善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30道实用卫生统计学选择题及答案解释:一、选择题1. 卫生统计学主要用于()A. 研究社会医学B. 研究基础医学C. 研究预防医学D. 研究临床医学答案:C。
卫生统计学在预防医学中广泛应用,用于描述、分析人群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等。
2. 以下属于计量资料的是()A. 性别B. 职业C. 血压值D. 疗效(治愈、好转、未愈)答案:C。
计量资料是用定量的方法测定观察单位某项指标数值的大小,血压值有具体数值。
3. 小样本的样本量是指()A. n<10B. n<20C. n<30D. n<40答案:C。
小样本一般是指样本量n<30。
4. 描述一组偏态分布资料的变异程度,宜用()A. 全距B. 标准差C. 变异系数D. 四分位数间距答案:D。
四分位数间距可用于描述偏态分布资料的变异程度,不受极端值影响。
5. 均数与标准差的关系是()A. 标准差越大,均数代表性越好B. 标准差越小,均数代表性越差C. 均数越大,标准差越小D. 标准差越小,均数代表性越好答案:D。
标准差越小,说明数据越集中在均数周围,均数的代表性越好。
6. 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度大小宜采用()A. 变异系数B. 方差C. 极差D. 标准差答案:A。
身高和体重单位不同,比较变异度大小宜采用变异系数,它消除了单位的影响。
7. 正态分布曲线下,横轴上从均数到均数+1.96 倍标准差的面积为()A. 45%B. 47.5%C. 95%D. 97.5%答案:B。
正态分布曲线下,横轴上从均数到均数+1.96 倍标准差的面积为47.5%。
8. 抽样误差产生的原因是()A. 观察对象不纯B. 资料不是正态分布C. 个体差异D. 样本含量太少答案:C。
抽样误差是由于个体差异导致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异。
9. 假设检验的目的是()A. 检验参数估计的准确性B. 检验样本统计量是否不同C. 检验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是否不同D. 检验总体参数是否不同答案:D。
医学统计方法选择题一:医学统计方法概述l.统计中所说的总体是指:AA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研究对象的全体B随意想象的研究对象的全体C根据地区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D根据时间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E根据人群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2.概率P=0,则表示BA某事件必然发生B某事件必然不发生C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D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大E以上均不对3.抽签的方法属于 DA分层抽样B系统抽样C整群抽样D单纯随机抽样E二级抽样4.测量身高、体重等指标的原始资料叫:BA计数资料B计量资料C等级资料D分类资料E有序分类资料5.某种新疗法治疗某病患者41人,治疗结果如下:治疗结果治愈显效好转恶化死亡治疗人数8 23 6 3 1该资料的类型是:DA计数资料B计量资料C无序分类资料D有序分类资料E数值变量资料6.样本是总体的CA有价值的部分B有意义的部分C有代表性的部分D任意一部分E典型部分7.将计量资料制作成频数表的过程,属于¬¬统计工作哪个基本步骤:CA统计设计B收集资料C整理资料D分析资料E以上均不对8.统计工作的步骤正确的是 CA收集资料、设计、整理资料、分析资料B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设计、统计推断C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D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核对、分析资料E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进行推断9.良好的实验设计,能减少人力、物力,提高实验效率;还有助于消除或减少:BA抽样误差B系统误差C随机误差D责任事故E以上都不对10.以下何者不是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DA对照的原则B随机原则C重复原则D交叉的原则E以上都不对第八章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11.表示血清学滴度资料平均水平最常计算 BA算术均数B几何均数C中位数D全距E率12.某计量资料的分布性质未明,要计算集中趋势指标,宜选择CA XB GC MD SE CV13.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数后:BA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B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C两者均不变D两者均改变E以上均不对14.某厂发生食物中毒,9名患者潜伏期分别为:16、2、6、3、30、2、lO、2、24+(小时),问该食物中毒的平均潜伏期为多少小时?CA 5B 5.5C 6D lOE 1215.比较12岁男孩和18岁男子身高变异程度大小,宜采用的指标是:DA全距B标准差C方差D变异系数E极差16.下列哪个公式可用于估计医学95%正常值范围 AA X±1.96SB X±1.96SXC μ±1.96SXD μ±t0.05,υSXE X±2.58S 17.标准差越大的意义,下列认识中错误的是BA观察个体之间变异越大B观察个体之间变异越小C样本的抽样误差可能越大D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可能越差E以上均不对18.正态分布是以 EA t值为中心的频数分布B 参数为中心的频数分布C 变量为中心的频数分布D 观察例数为中心的频数分布E均数为中心的频数分布19.确定正常人的某项指标的正常范围时,调查对象是BA从未患过病的人B排除影响研究指标的疾病和因素的人C只患过轻微疾病,但不影响被研究指标的人D排除了患过某病或接触过某因素的人E以上都不是20.均数与标准差之间的关系是EA标准差越大,均数代表性越大B标准差越小,均数代表性越小C均数越大,标准差越小D均数越大,标准差越大E标准差越小,均数代表性越大第九章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推断21.从一个总体中抽取样本,产生抽样误差的原因是AA总体中个体之间存在变异B抽样未遵循随机化原则C被抽取的个体不同质D组成样本的个体较少E分组不合理22.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中,结果为P<0.05,有统计意义。
卫生统计学试题及答案(一)1。
用某地6~16岁学生近视情况的调查资料制作统计图,以反映患者的年龄分布,可用图形种类为______.A.普通线图B.半对数线图C.直方图D。
直条图E。
复式直条图【答案】C(6——16岁为连续变量,得到的是连续变量的频数分布)2.为了反映某地区五年期间鼻咽癌死亡病例的年龄分布,可采用______。
A。
直方图B。
普通线图C。
半对数线图D。
直条图E.复式直条图(一个检测指标,两个分组变量)【答案】E?3。
为了反映某地区2000~1974年男性肺癌年龄别死亡率的变化情况,可采用______.A.直方图B。
普通线图(适用于随时间变化的连续性资料,用线段的升降表示某事物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趋势)C。
半对数线图(适用于随时间变化的连续性资料,尤其比较数值相差悬殊的多组资料时采用,线段的升降用来表示某事物的发展速度)D.直条图E。
复式直条图【答案】E4.调查某疫苗在儿童中接种后的预防效果,在某地全部1000名易感儿童中进行接种,经一定时间后从中随机抽取300名儿童做效果测定,得阳性人数228名。
若要研究该疫苗在该地儿童中的接种效果,则______。
A.该研究的样本是1000名易感儿童B。
该研究的样本是228名阳性儿童C。
该研究的总体是300名易感儿童D。
该研究的总体是1000名易感儿童E.该研究的总体是228名阳性儿童【答案】D5。
若要通过样本作统计推断,样本应是__________.A.总体中典型的一部分B。
总体中任一部分C.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D。
总体中选取的有意义的一部分E.总体中信息明确的一部分【答案】C6.下面关于均数的正确的说法是______。
A.当样本含量增大时,均数也增大B.均数总大于中位数C。
均数总大于标准差D.均数是所有观察值的平均值E。
均数是最大和最小值的平均值【答案】D7.某地易感儿童注射乙肝疫苗后,从中随机抽取100名儿童测量其乙肝表面抗体滴度水平,欲描述其平均水平,宜采用______.A。
习题答案第一章一、是非题1. 家庭中子女数是离散型的定量变量。
答:对。
2. 同质个体之间的变异称为个体变异。
答:对。
3. 学校对某个课程进行1 次考试,可以理解为对学生掌握该课程知识的一次随机抽样。
答:对。
4. 某医生用某个新药治疗了100 名牛皮癣患者,其中55 个人有效,则该药的有效率为55%。
答:错。
只能说该样本有效率为55%或称用此药总体有效率的样本估计值为55%。
5.已知在某个人群中,糖尿病的患病率为8%,则可以认为在该人群中,随机抽一个对象,其患糖尿病的概率为8%。
答:对,人群的患病率称为总体患病率。
在该人群中随机抽取一个对象,每个对象均有相同的机会被抽中,抽到是糖尿病患者的概率为8%。
二、选择题1. 下列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是A 。
A 血压B 职业C 性别D 民族2. 某高校欲了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随机选取了1000 例大学新生调查,这1000 例大学生新生调查问卷是A 。
A 一份随机样本B 研究总体C 目标总体D 个体3. 某研究用X 表示儿童在一年中患感冒的次数,共收集了1000 人,请问:儿童在一年中患感冒次数的资料属于C 。
A 连续型资料B 有序分类资料C 不具有分类的离散型资料D 以上均不对4. 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D 。
A 总体中的个体具有同质性B 总体中的个体大同小异C 总体中的个体在同质的基础上有变异D 如果个体间有变异那它们肯定不是来自同一总体5.用某个降糖药物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根据某个大规模随机抽样调查的研究结果得到该药的降糖有效率为85%的结论,请问降糖有效率是指D 。
A 每治疗100 个糖尿病患者,正好有85 个人降糖有效,15 个人降糖无效B 每个接受该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降糖有效的机会为85%C 接受该药物治疗的糖尿病人群中,降糖有效的比例为85%D 根据该研究的入选标准所规定的糖尿病患者人群中,估计该药降糖有效的比例为85%三、简答题1. 某医生收治200 名患者,随机分成2 组,每组100 人。
一组用A 药,另一组用B 药。
经过2 个月的治疗,A 药组治愈了90 人,B 组治愈了85 名患者,请根据现有结果评议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a)A 药组的疗效高于B 药组。
b)A 药的疗效高于B 药。
答:a)正确,因为就两组样本而言,的确A 组疗效高于B 组。
b) 不正确,因为样本的结果存在抽样误差,因此有可能人群的A 药疗效高于B 药,也可能人群的两药的疗效相同甚至人群B 药的疗效高于A 药,2. 某校同一年级的A 班和B 班用同一试卷进行一次数学测验。
经过盲态改卷后,公布成绩:A 班的平均成绩为80 分,B 班的平均成绩为81 分,请评议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a)可以称A 班的这次考试的平均成绩低于B 班,不存在抽样误差。
b)可以称A 班的数学平均水平低于B 班。
答:a) 正确,因为此处将A 班和B 班作为研究总体,故不存在抽样误差。
b)不正确,因为这一次数学平均成绩只是两班数学成绩总体中的两个样本,样本的差异可能仅仅由抽样误差造成。
3. 在某个治疗儿童哮喘的激素喷雾剂新药的临床试验中,研究者收集了300 名哮喘儿童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哮喘缓解期内采用激素喷雾剂,在哮喘发作期内采用激素喷雾剂+扩展气管药;对照组在哮喘缓解期不使用任何药物,在哮喘发作期内采用扩展气管药物。
通过治疗3 个月,以肺功能检查中的第1 秒用力呼吸率(FEV1/FRC1)作为主要有效性评价指标,评价两种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请阐述这个研究中的总体和总体均数是什么?答:试验组的研究总体是接受试验组治疗方案的全体哮喘儿童患者在治疗3 个月时的FEV1/FRC1 值的全体。
对照组的研究总体是接受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全体哮喘儿童患者在治疗3 个月时的FEV1/FRC1 值的全体。
试验组对应的总体均数是接受试验组治疗方案的全体哮喘儿童患者在治疗3 个月时的FEV1/FRC1 的平均值;对照组对应的总体均数是接受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全体哮喘儿童患者在治疗3 个月时的FEV1/FRC1 的平均值。
4. 请简述什么是小概率事件?对于一次随机抽样,能否认为小概率事件是不可能发生的?答:在统计学中,如果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小于或等于0.05,则通常可以认为是一个小概率事件,表示该事件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发生,并且一般可以认为小概率事件在一次随机抽样中不会发生,这就是小概率事件原理。
小概率事件原理是统计学检验的基础。
5. 变量的类型有哪几种?请举例说明,各有什么特点?答:(1)连续型变量,可以一个区间中任意取值的变量,即在忽略测量精度的情况下,连续型变量在理论上可以取到区间中的任意一个值,并且通常含有测量单位。
观察连续型变量所得到的数据资料称为计量资料(measurement data)。
如例1-1 中的身高变量就是连续型变量,身高资料为计量资料。
.(2)离散型变量,变量的取值范围是有限个值或者为一个数列。
离散型变量的取值情况可以分为具有分类性质的资料和不具有分类性质的资料,表示分类情况的离散型变量亦称分类变量(categorical variable)。
观察分类变量所得到的资料称为分类资料(categorical data)。
分类资料可以分为二分类资料和多分类资料,而多分类资料又分成无序分类资料和有序分类资料,二分类资料如症状指标分为感染或未感染,无序多分类资料(nominal data) 如血型可以分为A、B、AB 和O 型,有序多分类资料(ordinal data) 如病情指标分为无症状、轻度、中度和重度。
第二章一、是非题1.不论数据呈何种分布,都可以用算术均数和中位数表示其平均水平。
答:错。
只有资料满足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时计算算术均数是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的。
2.在一组变量值中少数几个变量值比大多数变量值大几百倍,一般不宜用算术均数表示其平均水平。
答:对,可以采用中位数表示。
3.只要单位相同,用s 和用CV 来表示两组资料的离散程度,结论是完全一样的。
答:错,标准差S 是绝对误差的一种度量,变异系数CV 是相对误差的一种度量,对于两组资料离散程度的比较,即使两组资料的度量单位相同,也完全有可能出现两个指标的结论是不同的。
在实际应用时,选择离散程度的指标时,考虑其结果是否有研究背景意义。
例如:一组资料为成人的身高观察值,另一组资料为2 岁幼儿的身高观察值,虽然可以用标准差S 比较两组的离散程度,也不能认为这是错误的,但根本没有研究背景意义,相反选择变异系数CV 比较两组资料的相对变异程度,这就有一定的研究背景意义。
4.描述200 人血压的分布,应绘制频数图。
答:对。
5. 算术均数与中位数均不容易受极值的影响。
答:错。
算术均数比中位数容易受到极值的影响。
二、选择题1.中位数是表示变量值A 的指标。
A.平均水平B.变化范围C.频数分布D.相互间差别大小2.对于最小组段无确定下限值和(或)最大组段无确定上限值的频数分布表资料,宜用下列哪些指标进行统计描述? C ____A 中位数,极差B 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C 中位数,四分位数范围D 中位数,标准差3.描述年龄(分8 组)与疗效(有效率)的关系,应绘制A 。
A.线图B. 圆图C. 直方图D. 百分条图4、为了描述资料分布概况,绘制直方图时,直方图的纵轴可以为D 。
A 频数B 频率C 频率密度(频率/组距)D 都可以三、简答与分析题1.100 名健康成年女子血清总蛋白含量(g/L)如表2-14,试描述之。
表2-12 100 名成年健康女子血清总蛋白含量(g/L)73.5 74.3 78.8 78.0 70.4 80.5 84.3 68.8 69.7 71.272.0 79.5 75.6 78.8 72.0 72.0 72.7 75.0 74.3 71.268.0 75.0 75.0 74.3 75.8 65.0 67.3 78.8 71.2 69.773.5 73.5 75.8 64.3 75.8 80.3 81.6 72.0 74.3 73.568.0 75.8 72.0 76.5 70.4 71.2 67.3 68.8 75.0 70.474.3 70.4 79.5 74.3 76.5 77.6 81.2 76.5 72.0 75.072.7 73.5 76.5 74.7 65.0 76.5 69.7 73.5 75.4 72.772.7 67.2 73.5 70.4 77.2 68.8 74.3 72.7 67.3 67.374.3 75.8 79.5 72.7 73.5 73.5 72.0 75.0 81.6 74.370.4 73.5 73.5 76.5 72.7 77.2 80.5 70.4 75.0 76.5答:制作频数表如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段频数百分比累积频数累积百分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4~ 3 3.00 3 3.0066~ 5 5.00 8 8.0068~ 8 8.00 16 16.0070~ 11 11.00 27 27.0072~ 25 25.00 52 52.0074~ 24 24.00 76 76.0076~ 10 10.00 86 86.0078~ 7 7.00 93 93.0080~ 6 6.00 99 99.0084~ 1 1.00 100 100.00变量例数均数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中位数25 百分位数75 百分位数x 100 73.7 3.925 64.3 84.3 73.5 71.2 75.82.某医师测得300 名正常人尿汞值(ng/L)如表2-15,试描述资料。
表2-13 300 名正常人尿汞值(ng/L)尿汞例数累计例数累计百分数(%)0~ 49 49 16.34~ 27 76 25.38~ 58 134 44.712~ 50 184 61.316~ 45 229 76.320~ 22 251 83.724~ 16 267 89.028~ 10 277 92.332~ 7 284 94.736~ 5 289 96.340~ 5 294 98.044~ 0 294 98.048~ 3 297 99.052~ 0 297 99.056~ 2 299 99.760~ 1 300 100.0合计300 ——答:根据资料给出统计描述的指标如下:例数均数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16 15.053 49.014 2 623.对于同一的非负样本资料,其算数均数一定大于等于几何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