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络系统功能测评记录
- 格式:xls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4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准则目录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总则 (2)4.1 测评原则 (2)4.2 测评内容 (2)4.2.1基本内容 (2)4.2.2工作单元 (3)4.2.3测评强度 (4)4.3 结果重用 (4)4.4 使用方法 (4)5 第一级安全控制测评 (5)5.1安全技术测评 (5)5.1.1物理安全 (5)5.1.2网络安全 (7)5.1.3 主机系统安全 (9)5.1.4 应用安全 (11)5.1.5 数据安全 (13)5.2 安全管理测评 (15)5.2.1 安全管理机构 (15)5.2.2 安全管理制度 (17)5.2.3 人员安全管理 (17)5.2.4 系统建设管理 (19)5.2.5 系统运维管理 (23)6 第二级安全控制测评 (27)6.1 安全技术测评 (27)6.1.1 物理安全 (27)6.1.2 网络安全 (33)6.1.3 主机系统安全 (37)6.1.4 应用安全 (42)6.1.5 数据安全 (47)6.2 安全管理测评 (50)6.2.1 安全管理机构 (50)6.2.2 安全管理制度 (52)6.2.3 人员安全管理 (54)6.2.4 系统建设管理 (56)6.2.5 系统运维管理 (61)7 第三级安全控制测评 (69)7.1 安全技术测评 (69)7.1.1 物理安全 (69)7.1.2 网络安全 (76)7.1.3 主机系统安全 (82)7.1.4 应用安全 (90)7.1.5 数据安全 (97)7.2 安全管理测评 (99)7.2.1 安全管理机构 (99)7.2.2 安全管理制度 (104)7.2.3 人员安全管理 (106)7.2.4 系统建设管理 (109)7.2.5 系统运维管理 (115)8 第四级安全控制测评 (126)8.1 安全技术测评 (126)8.1.1 物理安全 (126)8.1.2 网络安全 (134)8.1.3 主机系统安全 (140)8.1.4 应用安全 (149)8.1.5 数据安全 (157)8.2 安全管理测评 (160)8.2.1 安全管理机构 (160)8.2.2 安全管理制度 (164)8.2.3 人员安全管理 (166)8.2.4 系统建设管理 (169)8.2.5 系统运维管理 (176)9 第五级安全控制测评 (188)10 系统整体测评 (188)10.1 安全控制间安全测评 (188)10.2 层面间安全测评 (189)10.3 区域间安全测评 (189)10.4 系统结构安全测评 (190)附录A(资料性附录)测评强度 (191)A.1测评方式的测评强度描述 (191)A.2信息系统测评强度 (191)附录B(资料性附录)关于系统整体测评的进一步说明 (197)B.1区域和层面 (197)B.1.1区域 (197)B.1.2层面 (198)B.2信息系统测评的组成说明 (200)B.3系统整体测评举例说明 (201)B.3.1被测系统和环境概述 (201)B.3.1安全控制间安全测评举例 (202)B.3.2层面间安全测评举例 (202)B.3.3区域间安全测评举例 (203)B.3.4系统结构安全测评举例 (203)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准则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对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状况进行安全测试评估的要求,包括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和第四级信息系统安全控制测评要求和系统整体测评要求。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测评报告模板项目名称:委托单位:测评单位:年月日测评单位名称报告摘要一、测评工作概述概要描述被测信息系统的基本情况(可参考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表),包括但不限于:系统的运营使用单位、投入运行时间、承载的业务情况、系统服务情况以及定级情况。
(见附件: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表)描述等级测评工作的委托单位、测评单位和等级测评工作的开展过程,包括投入测评人员与设备情况、完成的具体工作内容统计(涉及的测评分类与项目数量,检查的网络互联与安全设备、主机、应用系统、管理文档数量,访谈人员次数)。
二、等级测评结果依据第4、5章的结果对等级测评结果进行汇总统计(测评项符合情况及比例、单元测评结果符合情况比例以及整体测评结果);通过对信息系统基本安全保护状态的分析给出等级测评结论(结论为达标、基本达标、不达标)。
三、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据6.3章节的分析结果,列出被测信息系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如,未部署DDos防御措施,易遭受DDos攻击,导致系统无法提供正常服务)。
公安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评估中心四、系统安全建设、整改建议针对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安全建设、整改建议,是对第七章内容的提炼和简要描述。
报告基本信息声明声明是测评单位对于测评报告内容以及用途等有关事项做出的约定性陈述,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本报告中给出的结论仅对目标系统的当时状况有效,当测评工作完成后系统出现任何变更,涉及到的模块(或子系统)都应重新进行测评,本报告不再适用。
本报告中给出的结论不能作为对系统内相关产品的测评结论。
本报告结论的有效性建立在用户提供材料的真实性基础上。
在任何情况下,若需引用本报告中的结果或数据都应保持其本来的意义,不得擅自进行增加、修改、伪造或掩盖事实。
测评单位机构名称年月报告目录1测评项目概述 (1)1.1测评目的 (1)1.2测评依据 (1)1.3测评过程 (1)1.4报告分发范围 (2)2被测系统情况 (3)2.1基本信息 (3)2.2业务应用 (4)2.3网络结构 (4)2.4系统构成 (4)2.4.1业务应用软件 (4)2.4.2关键数据类别 (4)2.4.3主机/存储设备 (5)2.4.4网络互联与安全设备 (5)2.4.5安全相关人员 (5)2.4.6安全管理文档 (6)2.5安全环境 (6)3等级测评范围与方法 (7)3.1测评指标 (7)3.1.1基本指标 (7)3.1.2附加指标 (9)3.2测评对象 (9)3.2.1选择方法 (9)3.2.2选择结果 (9)3.3测评方法 (11)3.3.1现场测评方法 (11)3.3.2风险分析方法 (11)4等级测评内容 (12)4.1物理安全 (12)4.1.1结果记录 (12)4.1.2问题分析 (12)4.1.3单元测评结果 (12)4.2网络安全 (12)4.2.1结果记录 (12)4.2.2问题分析 (14)4.2.3单元测评结果 (14)4.3主机安全 (14)4.3.1结果记录 (14)4.3.2问题分析 (15)4.3.3单元测评结果 (15)4.4应用安全 (15)4.4.1结果记录 (15)4.4.2问题分析 (15)4.4.3单元测评结果 (15)4.5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 (15)4.5.1结果记录 (15)4.5.2问题分析 (15)4.5.3单元测评结果 (15)4.6安全管理制度 (15)4.6.1结果记录 (15)4.6.2问题分析 (16)4.6.3单元测评结果 (16)4.7安全管理机构 (16)4.7.1结果记录 (16)4.7.2问题分析 (16)4.7.3单元测评结果 (16)4.8人员安全管理 (16)4.8.1结果记录 (16)4.8.2问题分析 (16)4.8.3单元测评结果 (16)4.9系统建设管理 (16)4.9.1结果记录 (16)4.9.2问题分析 (17)4.9.3单元测评结果 (17)4.10系统运维管理 (17)4.10.1结果记录 (17)4.10.2问题分析 (17)4.10.3单元测评结果 (17)4.11工具测试 (17)4.11.1结果记录 (17)4.11.2问题分析 (17)5等级测评结果 (17)5.1整体测评 (17)5.1.1安全控制间安全测评 (17)5.1.2层面间安全测评 (18)5.1.3区域间安全测评 (18)5.1.4系统结构安全测评 (18)5.2测评结果 (18)5.3统计图表 (22)6风险分析和评价 (22)6.1安全事件可能性分析 (22)6.2安全事件后果分析 (23)6.3风险分析和评价 (23)7系统安全建设、整改建议 (25)7.1物理安全 (25)7.2网络安全 (25)7.3主机安全 (25)7.4应用安全 (25)7.5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 (25)7.6安全管理制度 (25)7.7安全管理机构 (26)7.8人员安全管理 (26)7.9系统建设管理 (26)7.10系统运维管理 (26)附: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表测评单位名称[2009版] 1测评项目概述1.1测评目的描述信息系统的重要性:通过描述信息系统的基本情况,包括运营使用单位的性质,承载的主要业务和系统服务情况,进一步阐明其在国家安全、经济建设、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程度,受到破坏后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危害程度等。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测评报告模板项目名称:委托单位:测评单位:年月日报告摘要一、测评工作概述概要描述被测信息系统的基本情况(可参考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表),包括但不限于:系统的运营使用单位、投入运行时间、承载的业务情况、系统服务情况以及定级情况。
(见附件: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表)描述等级测评工作的委托单位、测评单位和等级测评工作的开展过程,包括投入测评人员与设备情况、完成的具体工作内容统计(涉及的测评分类与项目数量,检查的网络互联与安全设备、主机、应用系统、管理文档数量,访谈人员次数)。
二、等级测评结果依据第4、5章的结果对等级测评结果进行汇总统计(测评项符合情况及比例、单元测评结果符合情况比例以及整体测评结果);通过对信息系统基本安全保护状态的分析给出等级测评结论(结论为达标、基本达标、不达标)。
三、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据6.3章节的分析结果,列出被测信息系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如,未部署DDos防御措施,易遭受DDos攻击,导致系统无法提供正常服务)。
四、系统安全建设、整改建议针对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安全建设、整改建议,是对第七章内容的提炼和简要描述。
报告基本信息声明声明是测评单位对于测评报告内容以及用途等有关事项做出的约定性陈述,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本报告中给出的结论仅对目标系统的当时状况有效,当测评工作完成后系统出现任何变更,涉及到的模块(或子系统)都应重新进行测评,本报告不再适用。
本报告中给出的结论不能作为对系统内相关产品的测评结论。
本报告结论的有效性建立在用户提供材料的真实性基础上。
在任何情况下,若需引用本报告中的结果或数据都应保持其本来的意义,不得擅自进行增加、修改、伪造或掩盖事实。
测评单位机构名称年月报告目录1测评项目概述 (1)1.1测评目的 (1)1.2测评依据 (1)1.3测评过程 (1)1.4报告分发范围 (2)2被测系统情况 (3)2.1基本信息 (3)2.2业务应用 (4)2.3网络结构 (4)2.4系统构成 (4)2.4.1业务应用软件 (4)2.4.2关键数据类别 (4)2.4.3主机/存储设备 (5)2.4.4网络互联与安全设备 (5)2.4.5安全相关人员 (5)2.4.6安全管理文档 (6)2.5安全环境 (6)3等级测评范围与方法 (7)3.1测评指标 (7)3.1.1基本指标 (7)3.1.2附加指标 (9)3.2测评对象 (9)3.2.1选择方法 (9)3.2.2选择结果 (9)3.3测评方法 (11)3.3.1现场测评方法 (11)3.3.2风险分析方法 (11)4等级测评内容 (12)4.1物理安全 (12)4.1.1结果记录 (12)4.1.2问题分析 (12)4.1.3单元测评结果 (12)4.2网络安全 (12)4.2.1结果记录 (12)4.2.2问题分析 (14)4.2.3单元测评结果 (14)4.3主机安全 (14)4.3.1结果记录 (14)4.3.2问题分析 (15)4.3.3单元测评结果 (15)4.4应用安全 (15)4.4.1结果记录 (15)4.4.2问题分析 (15)4.4.3单元测评结果 (15)4.5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 (15)4.5.1结果记录 (15)4.5.2问题分析 (15)4.5.3单元测评结果 (15)4.6安全管理制度 (15)4.6.1结果记录 (15)4.6.2问题分析 (16)4.6.3单元测评结果 (16)4.7安全管理机构 (16)4.7.1结果记录 (16)4.7.2问题分析 (16)4.7.3单元测评结果 (16)4.8人员安全管理 (16)4.8.1结果记录 (16)4.8.2问题分析 (16)4.8.3单元测评结果 (16)4.9系统建设管理 (16)4.9.1结果记录 (16)4.9.2问题分析 (17)4.9.3单元测评结果 (17)4.10系统运维管理 (17)4.10.1结果记录 (17)4.10.2问题分析 (17)4.10.3单元测评结果 (17)4.11工具测试 (17)4.11.1结果记录 (17)4.11.2问题分析 (17)5等级测评结果 (17)5.1整体测评 (17)5.1.1安全控制间安全测评 (17)5.1.2层面间安全测评 (18)5.1.3区域间安全测评 (18)5.1.4系统结构安全测评 (18)5.2测评结果 (18)5.3统计图表 (22)6风险分析和评价 (22)6.1安全事件可能性分析 (22)6.2安全事件后果分析 (23)6.3风险分析和评价 (23)7系统安全建设、整改建议 (25)7.1物理安全 (25)7.2网络安全 (25)7.3主机安全 (25)7.4应用安全 (25)7.5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 (25)7.6安全管理制度 (25)7.7安全管理机构 (26)7.8人员安全管理 (26)7.9系统建设管理 (26)7.10系统运维管理 (26)附: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表.1测评项目概述1.1测评目的描述信息系统的重要性:通过描述信息系统的基本情况,包括运营使用单位的性质,承载的主要业务和系统服务情况,进一步阐明其在国家安全、经济建设、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程度,受到破坏后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危害程度等。
名词解释NIDSNIDS是Network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的缩写,即网络入侵检测系统,主要用于检测Hacker或Cracker通过网络进行的入侵行为。
NIDS的运行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目标主机上运行以监测其本身的通信信息,另一种是在一台单独的机器上运行以监测所有网络设备的通信信息,比如Hub、路由器。
NIDS的功能:网管人员对网络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以便随时发现可能的入侵行为,并进行具体分析,及时、主动地进行干预,从而取得防患于未然的效果。
目前,NIDS产品可分为硬件和软件两种类型。
NIDS的功能测评内容: NIDS提供的功能主要有数据的收集,如数据包嗅探;事件的响应,如利用特征匹配或异常识别技术检测攻击,并产生响应;事件的分析,如协议分析、网络流量分析;事件数据存储,如记录报警信息到数据库。
功能测评主要是对NIDS应提供的功能进行验证。
例如在事件响应测评中,要求NIDS在检测到攻击事件后能及时地根据设置的响应方式作出响应;在攻击事件检测能力测评中,则要求NIDS能够检测到常见攻击,如后门类、FTP类、HTTP类、DNS类、Mail类、ICMP类、Finger类、RPC类和DoS类等;在控制台功能测评中,则要求NIDS控制台提供对网络引擎、用户角色以及数据库的管理功能等。
NIDS的安全性测评内容:安全性测评依据入侵检测保护轮廓对NIDS的安全功能做出测评,主要从安全审计、标识和鉴别、安全管理、TOE安全功能保护以及IDS 部件要求等方面进行测评分析。
功能测评以及安全性测评所采用的测试方法有:功能测评一般采用验证法,即根据产品本身的功能设置和使用说明,通过运用的测试工具来验证NIDS的数据收集、分析、响应和控制台管理等功能是否能够正确实现;安全性测评则是综合运用验证法、分析法来确认NIDS是否满足相关的安全功能要求。
检测NIDS对规避攻击的检测能力:规避就是对攻击行为进行伪装,虽然攻击目标机能够识别这种伪装后的攻击行为,但IDS却不能有效地检测该攻击,从而使攻击者达到攻击的目的。
计算机机房安全等级测评内容计算机机房安全等级测评内容1、物理安全 1.1 结果记录根据该系统物理安全备测评对象的单项测评结果,可以判定得出物理安全层面测评指标的测评结论,具体如下表所示:1.1.1物理安全测评结果汇总和统计表1.1.2根据现场测评记录结果和上表的统计,信息系统在物理安全方面采取的安全保护措施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1、物理访问控制:机房内未部署视频监控系统。
2、防盗窃和防破坏:网络设备、安全设备、通信线缆均没有黏贴相应的且不易除去的标签;机房内未部署防盗报警系统。
3、防火:机房内未部署消防自动报警系统和灭火器。
4、温湿度控制:更换普通空调,采用精密空调,同时部署机房环境监控系统。
1.2 网络安全1.2.1 结果记录根据该系统网络安全备测评对象的单项测评结果,可以判定得出网络安全层面测评指标的测评结论,具体如下表所示:1.2.1.1 网络全局1.2.1.2 汇聚交换机1.2.2 结果汇总网络全局安全测评结果汇总和统计表汇聚交换机安全测评结果汇总和统计表1.2.3 问题分析根据现场测评记录结果和上表的统计,信息系统在网络安全方面采取的安全保护措施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1、结构安全:未按照业务功能以及部门办公划分多个vlan ,需要部署防火墙、WAF防火墙、入侵检测设备和安全审计系统。
2、网络设备防护:汇聚交换机均未限制管理员的登录地址;汇聚交换机现有用户口令由字母组成,不符合复杂度要求,未定期更换;交换机虽开启的日志审计功能,但未对用户的行为进行审计。
日常执行远程管理时,汇集交换机未配置登录失败处理策略,未能有效阻止非法登陆。
1.3 主机安全1.3.1 结果记录根据该系统主机安全测评对象的单项测评结果,可以判定得出主机安全层面测评指标的测评结论,具体如下表所示:1.3.1.1 信息系统服务器( IP:192.168.70.252 )1.3.1.2 数据库服务器( IP:192.168.70.102 )1.3.2 结果汇总信息系统服务器安全测评结果汇总和统计表数据库服务器安全测评结果汇总和统计表1.3.3 问题分析根据现场测评记录结果和上表的统计,信息系统在主机安全方面采取的安全保护措施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如下:1、身份鉴别:未启用密码复杂度检查功能,未启用定期更换密码功能;未启用登录失败处理功能2、安全审计:服务器仅开启了默认的审核策略(用户登录信息),日志信息没有定期保存,易受到未预期的删除、修改或覆盖等。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表单-三级技术类
d) 应检查主要设备是否放置在机房内或其它不易被盗窃和破坏的可控范围
内;检查主要设备或设备的主要部件的固定情况,查看其是否不易被移动
c) 应访谈资产管理员,介质是否进行了分类标识管理,介质是否存放在介象,机房及其环境是否不存在明显的漏水和返潮的威胁;如果出现漏水、
渗透和返潮现象,则查看是否能够及时修复解决;
7.1.1物理安全
潮
护措施;b) 应检查机房设备外壳是否有安全接地;
电磁防护7.1.1.6。
信息系统等保测评定级流程
嘿,朋友!今天咱就来好好唠唠信息系统等保测评定级流程。
你知道吗,这就好比给一个信息系统做一次全面的“体检”!比如说,你的手机,它里面存了那么多重要的东西,像照片啊、聊天记录啊,不就相当于一个小小的信息系统嘛!
首先呢,得确定这个信息系统的级别。
哎呀,这可不能随便定的呀,就像你不能随便说自己是个超级英雄一样!得根据它的重要性、涉及的信息类型等等好多因素来综合判断呢。
要是定低了,那可就不安全啦;定高了呢,又会浪费好多资源。
然后呀,就是进行各种测评啦!这就像是医生给病人做各种检查一样。
要看看它有没有漏洞,有没有安全隐患。
比如,有没有容易被黑客攻击的地方呀。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一旦出问题,那可就麻烦大啦!
接着呢,根据测评的结果来给它一个最终的评级。
这就像给学生打分一样,优秀、良好、及格啥的。
要是得了个差,那可得赶紧想办法改进喽!
再之后,就是根据评级采取相应的措施啦。
该加强防护的加强防护,该升级系统的升级系统。
这可不能马虎,不然之前的努力不就白费啦!
你说这信息系统等保测评定级流程重要不重要?那肯定超级重要啊!它可是保护我们信息安全的关键一步呢!就像给我们的宝贝加上一把牢固的锁,让坏人没法轻易得逞!咱可得重视起来,别不当回事儿!这样我们才能放心地使用各种信息系统,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呀!所以说,信息系统等保测评定级流程绝对是必不可少的,你觉得呢?。
等保三级测评内容1. 背景介绍等保三级测评是指对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进行全面评估,以确定其安全性和合规性水平。
等保三级测评是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19)》中规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提高我国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
2. 测评要求等保三级测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2.1 安全管理制度首先,对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评估。
这包括组织机构设置、责任分工、安全策略、安全目标和指标、风险管理、应急响应等方面。
测评人员需要审查相关文档和记录,了解组织对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和实施情况。
2.2 资产管理其次,对信息系统资产进行管理评估。
这包括对硬件设备、软件程序、数据资源等进行清查和分类,并建立相应的资产清单和登记台账。
同时,还需要对资产进行风险评估和分类处理,确保关键资产得到有效保护。
2.3 访问控制访问控制是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环节,需要对其进行全面评估。
这包括对用户身份鉴别、权限管理、会话管理、密码策略等方面进行审查和测试。
测评人员可以通过模拟攻击、渗透测试等方式,评估系统对非法访问和恶意攻击的防护能力。
2.4 加密技术加密技术是保护信息系统数据安全的重要手段,需要对其进行评估。
这包括对加密算法的使用情况、密钥管理机制、加密算法强度等方面进行审查和测试。
测评人员还需评估系统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加密保护措施,以及对敏感数据的加密存储和传输。
2.5 安全运维安全运维是信息系统持续稳定运行的关键环节,需要对其进行评估。
这包括对安全策略和规范的执行情况、漏洞管理和修复情况、事件响应和处置能力等方面进行审查和测试。
测评人员还需评估系统日志管理、备份恢复机制等运维措施是否合规有效。
2.6 网络安全防护网络安全防护是保护信息系统免受网络攻击的关键措施,需要对其进行评估。
这包括对网络设备和配置的审查、入侵检测和防御能力的评估、安全设备的运行状态监控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