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地理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21.43 KB
- 文档页数:7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东南亚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东南亚教案(课题)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二节东南亚〔第—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东南亚处东方“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2、两种热带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农作物及分布;〔二〕过程与方法学习搜集资料,依据图和相关资料,分析东南亚在世界交通的地位,初步学习分析某一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及重要性。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东南亚自然环境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和谐开展观。
(教学重点)1、东南亚的“十字路口〞的位置最重要性。
2、两种热带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1、分析东南亚的“十字路口〞的交通位置。
2、东南亚物产与气候的关系。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比拟法等(教学打算)1、东南亚课件。
2、学生查阅东南亚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3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喜欢〕教师播放一段东南亚的旅游影片。
看完后教师提问:谁了解这条旅游路线所到的国家?这几个国家在哪个地区?生答复后,教师板书课题。
我们一起来了解东南亚。
1、学生观看视频。
2、教师引导进入正题。
二、学导达标〔25分钟〕学习任务一:十字路口的位置〔15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学习出示导学提纲,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1、读图7.19东南亚在世界的位置和图7.20,了解东南亚的地形。
〔1〕完成P23活动1。
〔2〕东南亚包含哪几局部?〔3〕分析它的位置是位于哪两洲和哪两洋之间。
〔4〕引入马六甲海峡的位置,完成P23活动2。
1、学生依据教材内容2、自主完成自主学习提纲。
活动一:读图7、19,图7、20和图7、21。
答复以下问题1、东南亚包含哪几局部?〔中南半岛,马来群岛〕2、东南亚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1〕海陆位置:〔亚洲东南部,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
〕〔2〕纬度位置:〔23ºN—10ºS〕〔3〕东南南亚主要包含哪些国家?〔越南,老挝,缅甸是与中国接壤,唯—的内陆国是老挝,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是临海国;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是岛国。
印度尼西亚地理教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印度尼西亚教学目标1、了解印度尼西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主要城市,知道印度尼西亚的人口分布特点;知道印度尼西亚的主要矿产和农产品。
2、培养学生的读图、填图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的能力。
3、使学生树立地理环境整体观,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保护自然环境。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首先提出读图问题:1、印度尼西亚的领土主要分布在哪一纬度带附近?2、印度尼西亚领土的组成特点?3、在国际海洋交通方面,印度尼西亚的地位有什么重要性?通过读图,强调位置、组成的重要性,为学生对下面有关印尼的自然环境、人口分布、物产和经济状况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一部分“热带海洋上的翡翠项链”概述了印度尼西亚的自然环境特征。
这种比喻与它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紧密相关。
印度尼西亚位于东南亚热带海洋中,由13000多个大小岛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
这些岛屿分布在赤道及其两侧,为热带雨林景观。
印尼的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但爪哇岛有由火山喷出物发育而成的肥沃土壤,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人口众多分布不均”部分介绍了印尼的人口状况,这是印尼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印尼人口在世界上仅次于中国、印度和美国,居第四位。
人口分布很不均匀,约有50%以上的人口集中在爪哇岛,1/5在苏门答腊,其他岛屿丛林密布,人口稀少。
全国有100多个民族,几百种语言。
居民大多数信奉伊斯兰教。
华人和华侨多分布在沿海各城市。
“矿产和热带经济作物”介绍了印尼丰富的物产,这对于印度尼西亚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教法建议一、首先围绕着印度尼西亚图回答问题:1、印度尼西亚的领土主要分布在哪一纬度带附近?2、印度尼西亚领土的组成特点?3、在国际海洋交通方面,印度尼西亚的地位有什么重要性?从而,概括印度尼西亚像散布在南太平洋上的一串翡翠项链,明确印尼的自然特征。
然后,提问印度尼西亚的另一重要自然特征,多火山、地震及原因。
印度尼西亚(地理教案)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印度尼西亚教学目标1、了解印度尼西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主要城市,知道印度尼西亚的人口分布特点;知道印度尼西亚的主要矿产和农产品。
2、培养学生的读图、填图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的能力。
3、使学生树立地理环境整体观,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保护自然环境。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首先提出读图问题:1、印度尼西亚的领土主要分布在哪一纬度带附近?2、印度尼西亚领土的组成特点?3、在国际海洋交通方面,印度尼西亚的地位有什么重要性?通过读图,强调位置、组成的重要性,为学生对下面有关印尼的自然环境、人口分布、物产和经济状况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一部分“热带海洋上的翡翠项链”概述了印度尼西亚的自然环境特征。
这种比喻与它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紧密相关。
印度尼西亚位于东南亚热带海洋中,由13000多个大小岛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
这些岛屿分布在赤道及其两侧,为热带雨林景观。
印尼的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但爪哇岛有由火山喷出物发育而成的肥沃土壤,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人口众多分布不均”部分介绍了印尼的人口状况,这是印尼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印尼人口在世界上仅次于中国、印度和美国,居第四位。
人口分布很不均匀,约有50%以上的人口集中在爪哇岛,1/5在苏门答腊,其他岛屿丛林密布,人口稀少。
全国有100多个民族,几百种语言。
居民大多数信奉伊斯兰教。
华人和华侨多分布在沿海各城市。
“矿产和热带经济作物”介绍了印尼丰富的物产,这对于印度尼西亚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教法建议一、首先围绕着印度尼西亚图回答问题:1、印度尼西亚的领土主要分布在哪一纬度带附近?2、印度尼西亚领土的组成特点?3、在国际海洋交通方面,印度尼西亚的地位有什么重要性?从而,概括印度尼西亚像散布在南太平洋上的一串翡翠项链,明确印尼的自然特征。
全面了解东南亚地理的七年级教案文章全面了解东南亚地理的七年级教案东南亚地区位于亚洲东部南面,涵盖了包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在内的11个国家和地区。
在这个广阔的地区内,既有山脉高地,也有平原河口,既有草原森林,也有沙漠盆地,这些地形特征的差异造就了各自的自然条件和资源配置,也决定了各国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方向。
为了让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全面了解和认识东南亚地理及各个国家的经济、文化和政治情况,我编写了以下的七年级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东南亚地理的基本概念和自然特征,包括地势、气候、水域、岛屿等。
2.认识东南亚各国的国土面积、人口、语言、宗教和文化特点。
3.了解东南亚各国的主要经济产业、贸易、旅游、人文景观等。
4.了解东南亚各国与中国的交往历史和现今合作形势。
二、教学内容1.地理体系(1)位置:介绍东南亚地区的位置和边界,了解其与邻国的位置关系和经济文化联系。
(2)地势:介绍东南亚的地形地貌,如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和岛屿,了解其景观特点和区域划分。
(3)气候:介绍东南亚的气候特征,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等,了解其气候情况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4)水域:介绍东南亚的河流、湖泊和海洋,了解其资源和文化特点。
2.国家特点(1)人口:介绍东南亚国家的总人口和人口密度,了解各国的民族组成和语言特点。
(2)文化:介绍东南亚国家的宗教文化和传统习俗,了解东南亚文化的多元性和历史沿革。
(3)经济:介绍东南亚国家的主要经济产业和贸易方向,了解各国的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历程。
(4)旅游:介绍东南亚国家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了解其旅游消费市场和旅游引领经济的作用。
3.中外交往(1)历史:介绍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历史交往和文化交流,了解彼此的友好合作和资产互补的历史基础。
(2)现状:介绍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领域和发展现状,了解双方的合作重点和前景。
4.资源使用(1)资源保护:介绍社会公众和政府机构如何保护东南亚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文遗产,了解保护的意义和方式。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最新教案教案可以恰当地挑选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落后生,使全部学生都得到发展。
感谢您的浏览,以下是作者带来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最新教案内容,期望能帮助到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最新教案1印度第 1 教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势特点;2.明确印度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及其原因;3.知道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知道印度人口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进程与方法目标:1.加强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读图说明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能力;2.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形成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爱好;2.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3.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换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印度的人口问题。
2.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
3.印度的食粮问题。
4.印度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形。
教学难点:1.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与成因。
2.工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进程导入新课:1.多媒体课件引入:播放一段印度电影,并提问:该片反应的是哪个国家的生活呢?(印度)今天咱们就学习我们的邻邦——印度。
2.设问方式引入:《西游记》同学们都看过,唐僧要去西天取经,西天指哪里呢?是指古代的天竺,就是现在的印度。
印度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今天咱们也去取一回经。
讲授新课:1.课件展现:图7.34“印度的地势”,明确印度的方位、邻国,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势散布的特点。
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印度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课件展现P34的浏览材料:世界文明古国——印度)。
印度的邻国有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斯里兰卡。
印度尼西亚自然地理2010-01-01 01:15 文章来源:驻印尼使馆经商参处文章类型:原创内容分类:其它【地理位置】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东经94°45′-141°05′,北纬6°08′-南纬11°15′),横跨赤道,南北跨度1888公里,东西跨度5110公里。
陆地边界2774公里,东部伊里安查亚与巴布亚新几内亚(边界长度820公里)、北部加里曼丹与马来西亚的沙捞越、沙巴(边界长度1782公里)接壤,南部西努沙登加拉省与新独立的东帝汶比邻(边界长度172公里),与澳大利亚隔海相望。
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17,508个大小岛屿组成,其中约6,000个有人居住,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之国,素有“赤道翡翠”之美誉。
主要岛屿有爪哇岛、苏门答腊岛、苏拉威西岛、加里曼丹岛(南部)和伊里安岛(西部)。
岛屿之间构成许多海峡和内海,其中巽他海峡、马六甲海峡、龙目海峡等是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通道。
内海主要有爪哇海、苏拉威西海、佛罗勒斯海和班达海等。
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苏门答腊、爪哇、加里曼丹、伊里安岛平原辽阔,多沼泽,其他岛屿仅沿海有狭长的平原。
多火山,且活动频繁。
全国400余座火山分布在除加里曼丹外各岛,其中100座为活火山。
近二十年来先后发生火山爆发近30次。
火山高度超过9,000英尺的将近20座。
位于伊里安查亚省查亚维查亚(JAYAWIJAYA)山脉的查亚峰(PUNCAKJAYA)是印尼最高山峰,海拔高度5030米(15,300英尺),山顶终年白雪覆盖。
1957年12月3日印尼政府宣布其领海宽度为12海里,按群岛原则,各岛屿最外端点的连接直线为基线。
1980年3月21日宣布200海里专属经济区,1983年10月18日颁布的5号法令通过了200海里专属经济区。
其海洋面积为790万平方公里(包括专属经济区),相当于陆地面积的4倍,专属经济区面积为270万平方公里。
地理教案-印度尼西亚地理教案–印度尼西亚目标:了解印度尼西亚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教学目标:1. 知道印度尼西亚位于哪个大洲和地理位置。
2. 了解印度尼西亚的地形特点,包括山脉、火山、河流等。
3. 了解印度尼西亚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
4. 了解印度尼西亚的主要自然资源,包括森林、矿产等。
教学资源:1. 世界地图和印度尼西亚地图。
2. 印度尼西亚地形图。
3. 印度尼西亚气候图。
4. 图片或视频展示印度尼西亚的自然景观。
教学活动:活动一:地理位置1. 展示世界地图,让学生找出印度尼西亚所在的大洲和地理位置。
2. 给学生发放印度尼西亚地图,让他们在地图上标出印度尼西亚的位置。
活动二:地形特点1. 展示印度尼西亚地形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印度尼西亚的地形特点。
2. 介绍印度尼西亚的地形特点,比如大部分是群岛,有许多山脉、火山和河流等。
活动三:气候特点1. 展示印度尼西亚气候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印度尼西亚的气候特点。
2. 介绍印度尼西亚的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3. 解释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比如高温多雨和季风变化。
活动四:自然资源1. 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印度尼西亚的自然景观和自然资源。
2. 介绍印度尼西亚的主要自然资源,包括森林、矿产(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渔业等。
3. 讨论印度尼西亚的自然资源对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总结:1. 回顾印度尼西亚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
2. 强调印度尼西亚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的必要性。
3. 鼓励学生了解和关注印度尼西亚的环境问题,提倡环保行动。
延伸活动:1. 让学生选择一个印度尼西亚的城市或地区,做更详细的研究报告,包括该地区的地理特点、历史背景、文化和经济等方面。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印度尼西亚面临的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初中地理《印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和气候类型。
2. 掌握印度的人口数量和增长特点。
3. 认识印度的宗教、文化和农业发展情况。
教学重点:1. 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2. 印度的人口增长特点。
教学难点:1. 印度的地形特点和气候类型的理解。
2. 印度的人口增长原因的分析。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地理》相关章节。
2. 多媒体课件。
3. 印度地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印度的自然风光、民间舞蹈和泰姬陵等图片,引导学生猜测这些图片所反映的国家。
2. 教师简要介绍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指出与中国的可比性,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兴趣。
二、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1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印度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引导学生描述印度的海陆位置、主要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及方位。
2. 引导学生读图,了解印度的地形特点,找出主要的河流、平原、山脉和高原。
3. 教师讲述印度的地形分布,强调印度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面临巨大的人口压力。
三、印度的人口增长特点(1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世界人口数前六位国家,引导学生读出中国和印度的人口数。
2. 教师讲述印度的人口增长原因,如高生育率、低死亡率、医疗条件改善等。
3. 引导学生分析印度的人口增长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四、印度的宗教、文化和农业发展(1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印度的宗教分布图,引导学生了解印度的主要宗教及其对文化的影响。
2. 引导学生分析印度的农业发展情况,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灌溉技术的应用等。
3. 教师讲述印度的饮食文化,引导学生了解印度的特色美食。
五、总结和作业(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人口增长特点和宗教、文化、农业发展情况。
2.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教材和多媒体课件,绘制印度的地形分布图,并简要描述印度的人口增长特点和农业发展情况。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及主要国家。
(2)掌握东南亚的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
(3)了解东南亚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历史文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图片,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2)运用比较法,分析东南亚国家的经济特点。
(3)采用案例分析法,探讨东南亚地区的合作与发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宗教和习俗的观念。
(3)培养学生关注东南亚地区的发展,提高国际视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及主要国家。
(2)东南亚的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
(3)东南亚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历史文化。
2. 教学难点:(1)东南亚国家的经济特点。
(2)东南亚地区的合作与发展。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材、地图、图片、案例资料等。
2.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系统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提问:你们知道东南亚有哪些国家吗?它们的首都分别是哪些?2. 教学内容与活动:(1)介绍东南亚的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
(2)分析东南亚国家的经济特点,如农业、旅游业等。
(3)探讨东南亚地区的合作与发展,如东盟组织的作用和成果。
3. 案例分析:(1)选取典型的东南亚国家,如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分析其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历史文化。
(2)引导学生关注东南亚地区的冲突与问题,如南海争端、恐怖主义等。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东南亚地区的特点和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绘制东南亚地图,标注主要国家和首都。
2. 调查东南亚国家的经济特点,如农业、旅游业等,并进行简要分析。
3. 思考题:如何看待东南亚地区的合作与发展?谈谈你的看法。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包括:1. 学生对东南亚地理位置、范围及主要国家的掌握情况。
八年级地理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人教版1“日出之地”――亚细亚洲(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2 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3 了解亚洲的主要气候类型能力目标1 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2 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2 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亚洲的位置特点;2 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难点:亚洲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征教学过程:导入:在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研究问题。
这个学期将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通过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师: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
观察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小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纬度位置。
引导:了解一个地区的位置还要了解其海陆位置。
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学生看图回答。
小结: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完成P3活动一 1题(展示“亚洲的范围图”)引导:亚洲和其他大洲之间,有些是以海洋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的地方则是人为划定的洲界线。
如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之间。
提问: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他大洲的界线吗?学生读图讨论回答: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临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洲界;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州隔海相望。
过渡:让学生大致读出亚洲所跨的纬度位置,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人文地理教育教案:印度尼西亚的风情与文化一、教学目标1. 理解印度尼西亚的基本地理环境,了解其自然资源、气候、地形特点等。
2. 掌握印度尼西亚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传统服饰、食品、音乐和艺术等。
3. 建立学生对印度尼西亚文化的兴趣,增强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 能通过交流及表达,向他人介绍印度尼西亚的文化和历史。
二、教学内容1. 印度尼西亚的地理环境2. 印度尼西亚的文化背景3. 印度尼西亚的宗教信仰4. 印度尼西亚的传统服饰5. 印度尼西亚的食品、音乐和艺术等三、教学步骤Step 1:导入(10分钟)引入印度尼西亚文化的话题,可以用一些图片或者音乐作为引入。
引导学生们对印度尼西亚产生初步的了解和兴趣。
Step 2:认识印度尼西亚的地理环境(10分钟)通过介绍印度尼西亚地理位置、边境状态、天然资源、地形和气候等方面,使学生对印度尼西亚形成初步认识。
Step 3:探究印度尼西亚文化背景(20分钟)介绍印度尼西亚的历史、文化传承、宗教信仰等方面,使学生了解印度尼西亚的文化背景,并能感受到印度尼西亚文化的博大精深。
Step 4:印度尼西亚的宗教信仰(20分钟)介绍印度尼西亚的宗教信仰,重点介绍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和印度教等宗教在印度尼西亚的发展历史和影响。
Step 5:探索印度尼西亚的传统服饰(20分钟)介绍印度尼西亚的传统服饰,可以提供一些样本或者图片来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印度尼西亚的传统文化。
Step 6:品尝印度尼西亚的美食(20分钟)通过品尝印度尼西亚的美食,了解印度尼西亚的饮食文化、食材和制作工艺等。
Step 7:欣赏印度尼西亚的音乐和艺术(20分钟)介绍印度尼西亚的音乐和艺术,则重点介绍印度尼西亚的民乐和舞蹈,感受印度尼西亚的艺术氛围。
Step 8:总结(10分钟)通过总结,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印度尼西亚的文化和历史,并积极参与到跨文化交流和合作中来。
四、教学方法1. 问答式教学2. 视觉教学3. 互动教学4. 课堂演示5. 实际操作五、教学资源1. 影片素材2. 图片3. 讲义4. 地理学、文化学等相关书籍5. 美食六、教学方式本课程采用合作学习、角色扮演、讨论研究及展示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得以充分发挥。
印度尼西亚(地理教案)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印度尼西亚教学目标
1、了解印度尼西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主要城市,知道印度尼西亚的人口分布特点;知道印度尼西亚的主要矿产和农产品。
2、培养学生的读图、填图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的能力。
3、使学生树立地理环境整体观,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保护自然环境。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本节首先提出读图问题:
1、印度尼西亚的领土主要分布在哪一纬度带附近?
2、印度尼西亚领土的组成特点?
3、在国际海洋交通方面,印度尼西亚的地位有什么重要性?
通过读图,强调位置、组成的重要性,为学生对下面有关印尼的自然环境、人口分布、物产和经济状
况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一部分“热带海洋上的翡翠项链”概述了印度尼
西亚的自然环境特征。
这种比喻与它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紧密相关。
印度尼西亚位于东南亚热带海洋中,由13000 多个大小岛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
这些岛屿分布在赤道及其两侧,为热带雨林景观。
印尼的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但爪哇岛有由火山喷出物发育而成的肥沃土壤,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人口众多分布不均”部分介绍了印尼的人口状况,这是印尼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印尼人口在世界上仅次于中国、印度和美国,居第四位。
人口分布很不均匀,约有50%以上的人口集中在爪哇岛,1/5在苏门答腊,其他岛屿丛林密布,人口稀少。
全国有100 多个民族,几百种语言。
居民大多数信奉伊斯兰教。
华人和华侨多分布在沿海各城市。
“矿产和热带经济作物”介绍了印尼丰富的物产,这对于印度尼西亚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教法建议
一、首先围绕着印度尼西亚图回答问题:
1、印度尼西亚的领土主要分布在哪一纬度带附近?
2、印度尼西亚领土的组成特点?
3、在国际海洋交通方面,印度尼西亚的地位有什么重要性?
从而,概括印度尼西亚像散布在南太平洋上的一串翡
翠项链,明确印尼的自然特征。
然后,提问印度尼西亚的另一重要自然特征,多火山、地震及原因。
火山喷出物发育而成的肥沃土壤,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组织学生阅读“人口众多、分布不均”这段课文,了解印度尼西亚的人口分布状况。
三、通过读印度尼西亚的矿产分布图,请学生说出印尼的主要矿产资源,并在图上指出分布。
通过前面对印尼自然环境的分析,让学生自己说出印尼应出产哪些农产品,老师补充。
总结印尼的经济状况:印尼属于发展中国家,过去主要以出口农林、矿产等初级产品为主;近年来石油加工业和制造业有很大的发展。
四、最后让学生在印尼简图上,找出雅加达和万隆,明确这两个城市准确位置。
并介绍这两个城市的基本情况。
本节内容的思路是:位置→自然环境特征→人口分布→物产→经济状况→主要城市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印度尼西亚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及领土的构成
人口众多,分布不均主要的矿产和农产品。
【教学难点】成为热带海洋上的翡翠项链的原因
【教学工具】“印度尼西亚简图”、“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及印度尼西亚的风光图片
【教学过程()】
(导入)大家知道肺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的器官,它源源不断地向身体提供氧气,如果它丧失了作用,人马上就会死亡。
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就是被誉为是世界、特别是南太平洋的一叶“肺”的国家—印度尼西亚
(板书)第四节印度尼西亚热带海
洋上的翡翠项链
(读印尼简图)
1、印度尼西亚的领土主要分布在哪一个纬度带?属于五带中的哪一带?
本区的气候以哪一种为主?植被以什么为主(主要分布在赤道及其两侧。
属于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为主。
热带雨林)
2、印度尼西亚的领土组成有什么特点?在图上找出主要的岛屿?并用红线描出(13000 多个岛屿组成,是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被称为“千岛之国”。
主要有苏门答腊岛、爪哇岛
3、说出印度尼西亚的相对位置?说说在国际海洋交通方面,印度尼西亚的地位有什么作用?(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所以在国际海洋交通方面,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位于东亚和西欧、亚洲与大洋洲的十字路口)
(板书)1、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2、位于东亚和西欧以及亚洲和大洋洲的十字路口
(风光图片)印度尼西亚的热带雨林风光图
(讲述)印度尼西亚位于赤道及其两侧,气候特点是高温多于雨。
各岛树木葱绿,花开四季,各岛相连,使印度尼西亚像散布在南太平洋上的一串翡翠项链。
印度尼西亚迷人的风光,吸引着很多人前往旅游。
(板书)2 多火山、地震
“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
(提问)印度尼西亚位于哪三大板块之间?(太平洋、印度洋和欧亚大陆)
(讲解)由于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
印度尼西
亚全境有400 多座火山,其中有活火山77 座。
火山喷出物发育而成的肥沃土壤,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
条件。
(阅读)组织学生阅读“人类口众多、分布不均” 这段课文,回答
(1)印度尼西亚有人口________
(2)居世界第______ 位
(3)印度尼西亚人口分布,主要集中在_______ ,居民多信仰伊斯兰教
(板书)二、人口众多、分布不均(读图)印度尼西亚的矿产分布图,请学生说出印度尼西亚的主要矿产资源?并在图上指出分布在什么地方?
(总结)印尼的石油、天然气、锡、铝土等矿产资源丰富。
其中石油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东南亚首位。
(板书)三、矿产和植被(提问)受气候影响,印尼的农作物应以什么为主(热带经济作物和水稻)
(总结)印度尼西亚有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那它的经济状况如何呢?
印度尼西亚属于发展中国家,过去主要以出口农林、矿产等初级产品为主;近年来石油加工业和制造
业有很大的发展。
印尼有那几个主要城市?
(板书)主要城市请大家在印尼简图上,找出雅加达和万隆两个城市,明确这两个城市准确位置。
并介绍这两个城市的基本情况。
(雅加达:首都、重要港口、东南亚最大的城市。
万隆:疗养和旅游胜地。
1955 年,亚非会议在此召开。
)(总结)由于印尼的地理位置和组成的特点,使印尼就像热带海洋上的一串翡翠项链,这条“项链”不仅风景迷人,而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
正是因为印尼有广阔的热带森林,所以它被称为世界特别是太平洋的一叶“肺”。
但不幸的是印尼的森林正在以每
天4000—9000 公顷的速度消失。
这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板书设计
印度尼西亚
1、热带上海洋上的翡翠
2、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
3、地理位置重要
人口众多、分布不均
矿产和植被资源分布主要城市
雅加达:首都、东南亚最大城市
万隆:疗养和旅游胜地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