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孤寡老人调查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21.26 KB
- 文档页数:9
孤寡老人的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为了更好的关心和服务孤寡老人,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孤寡老人的基本情况,生活状况以及养老需求,为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制定合理的社会福利政策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通过对以下几个方面的问询,获取信息:1. 基本情况:年龄、性别、婚姻状态等基本资料。
2. 生活状况:居住情况、社交活动等。
3. 健康状况:疾病史及日常保健情况。
4. 经济状况:是否有养老金、社保等等。
5. 养老需求:具体的养老需求和期望。
三、调查结果1. 基本情况本次调查一共采访了100位孤寡老人,其中男性33人,女性67人。
年龄分布在60岁以上,以70岁以上占比最大。
婚姻状态上,未婚和离异达到50%以上。
2. 生活状况在居住情况上,绝大多数孤寡老人选择在居家养老,仅有少数人选择养老院。
对于社交活动,大部分孤寡老人表示生活比较孤独,缺乏与人交往的机会,需要社会和家庭的帮助。
3. 健康状况根据调查结果,有45%的孤寡老人有一定健康问题,主要是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等老年疾病。
但是,只有不到一半人在日常生活中有保健措施。
4. 经济状况在经济状况上,仅仅32%的孤寡老人有养老金,其他人通过农村集资等方式解决养老问题,经济压力较大。
5. 养老需求大部分孤寡老人希望政府和社会能够提供更多养老服务,比如家政服务、医疗服务和照顾服务等。
四、政策建议1. 完善社会福利政策就养老问题而言,要加强社会的养老保障,包括提高养老金标准,推动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和保险金额的提高等。
2. 支持社会力量组织,政府应该通过扶持民间力量,支持社会团体和志愿者组织,发挥他们在照顾孤寡老人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加对老人孤独问题的关注。
3. 做好孤寡老人的关怀工作政府应该加大对孤寡老人的关怀力度,包括开展孤寡老人生活状况摸底和关怀走访,开展孤寡老人关爱活动,建立专项基金等。
社会实践调查抱报告关爱孤寡老人(共8篇)第1篇:关爱孤寡老人社会实践报告关爱孤寡老人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尊老爱幼自古以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加强我们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努力营造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2012年3月20日星期二我们班组织开展了一个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内容是全班组织去敬老院看望并照顾那里的孤寡老人。
在许多人眼里,敬老院是孤寡老人栖息之所,而现在许多子女成群的老人们也主动进去敬老院。
里面有许多老人以前都有值得骄傲和让人敬佩的职业,如:军人、教师、干部等!他们选择敬老院,有的是因为子女工作忙,家里楼层高,没人陪自己聊天而感觉生活寂寞;有的是因为在这里与同龄人朝夕相处,拥有共同的兴趣,相近的人生观念和相似的人生态度,让他们更能感受到夕阳无限好的生活乐趣。
我们在校门口集合,由社会实践委员带队,步行前往天池公园的敬老院。
老人们一看赶来看望他们的学生,立刻关心起来,拉着我的手嘘寒问暖,十分关心我各方面的情况,体现出了老一辈对年轻一代殷切的希望和关怀,还有一些老人们也是高兴的合不拢嘴,与我分享自己当年的“金戈铁马万户候”的战争岁月,还与我聊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老人们都感慨的说,正是国家的各种福利和党的政策才能像今天这样无忧无虑的安享晚年的生活,更多的老人表示同学的到来为他们平淡的生活增添了生机和乐趣。
和老人们聊了一会儿,有位老婆婆提议和我们拉歌,老人们唱一首歌,我们唱一首。
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时间匆匆而过到中午老人们休息的时间了,我们不得不在老人的送别声中列队回学校了!到敬老院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将自己活力释放的同时,我们感到一种充实。
这些活动很好的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在我们镇上也赢得的一致好评。
一方面培养当代大学生关心他人,敬老爱老的美德,另一方面也是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锻炼自己,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关心他们,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
老人,是需要我们关心的一个弱群体,我们应该不懈努力的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以报答他们曾经为社会做出的贡献!也将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继续更好的传承下来!Xx班xx报告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日第2篇:关爱孤寡老人社会实践调查问卷关爱孤寡老人社会实践调查问卷1.您的性别是()A.男B.女 2.你的年龄()A.15岁以下B.15-30岁C.30-45岁D.45岁以上 3.您所受教育程度()A.小学B.中学C.大学D.研究生 4.您家中是否有老人()A.有B.无C.我就是5.您生活周围的家庭是否有孤寡老人()A.是B.否6.老人是否会被探望()A.经常B.偶尔C.一般不会 7.您是否关注过孤寡老人()A.是B.否8.您是如何看待孤寡老人的()A.应提高社会关注B.构建关爱组织C.无需理会 9.您认为他们最大的难处是什么()A.心灵孤独B.日常生活无人照顾C.经济困难D.安全无保障 10.您认为孤寡老人最需要什么()A.老年朋友B.钱C.家人的关心 11.您认为孤寡老人应如何居住()A.老人院B.和亲戚一起C.独自居住 12.如果有帮助老人的志愿活动,你会()A.参加B.不参加C.看情况 13.你认为孤寡老人增多的原因是什么()A.计划生育政策B.思想观念变化C.外出工作的人员增多 14.你对老人的疾病了解多少()A.完全不了解B.知之甚少C.比较了解D.了解 15.您是否能在紧急情况下对老年人实施救助()A.能B.不能C基本可以 16.您的家人对老人是什么态度()A.热情B.冷淡C敬而远之谢谢配合!第3篇:关爱孤寡老人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4关爱孤寡老人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摘要:当年轻人都涌入城市的同时,家中的老人却“独守空房”,独自承受着无边的孤独和寂寞。
农村空巢⽼⼈调查报告(精选7篇)农村空巢⽼⼈调查报告(精选7篇) 当某⼀情况或事件需要弄明⽩时,务必需要展开调查,最后将结果反映在调查报告中。
调查报告要怎么写才逻辑紧密呢?以下是⼩编为⼤家收集的农村空巢⽼⼈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家能够喜欢。
农村空巢⽼⼈调查报告篇1 为进⼀步了解我街空巢⽼年⼈在⽣活、⼼理、精神及其他⽅⾯的需求,为市委、市政府制定关爱空巢⽼⼈的惠⽼政策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我街在武胜、万年、涂家、⼤董、和平五个社区进⾏了专题调查。
调查对象为年满60周岁及以上并未与⼦⼥(晚辈)同住的⽼年⼈,由社区专职⼲部对⽼年⼈组织⼊户调查。
调查采取问卷⽅式,由调查员按照事先设计的调查问卷,⼊户直接⾯对调查对象进⾏询问,由调查家庭中的空巢⽼⼈当⾯回答有关问题,并认真记录答案,当场回收问卷。
现将我街空巢⽼⼈⽣活状况分析报告如下: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根据调查问卷数据的综合汇总。
这次调查对象总量191个。
汇总结果显⽰如下: 性别分组:男性66⼈,占34.55%,⼥性125⼈,占65.45%。
年龄分组:60~69岁的33⼈占17.28%,70~79岁的91⼈占47.64%,80~89岁的62⼈占32.46%,90岁以上的8⼈占4.19%。
⽂化程度分组:⽂盲39⼈占20.42%,⼩学初中的112⼈占58.64%,⾼中中专22⼈占11.52%,⼤专及以上18⼈占9.42%。
婚姻状况分组:未婚7⼈占3.67%,丧偶的107⼈占56.02%,配偶健在的65⼈占34.03%,离异的8⼈占4.19%,再婚的4⼈占2.09%。
家庭存续时间分组:0—5年的29⼈占15.18%,5—10年的42⼈占21.99%,10—15年29⼈占15.18%,15—20年的32⼈占16.75%,20年以上的59⼈占30.89%。
现有⼦⼥分组:有1个⼦⼥的35⼈占18.33%,有2个⼦⼥的45⼈占23.56%,有3个⼦⼥的55⼈占28.8%,有4个⼦⼥以上的43⼈占22.51%,⽆⼦⼥的14⼈占7.33% ⼆、调查凸显出的主要问题 (⼀)医疗健康⽅⾯ 1、空巢⽼⼈多数具有较⾼的⽣活⾃理能⼒,但⾝体疾病较多。
孤寡老人的调查报告孤寡老人的调查报告5篇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孤寡老人的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孤寡老人的调查报告1调查目的: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以自身的志愿活动服务社会,回报社会。
调查过程:2月11日上午,我和弟弟一起前往社区老年服务中心,看望生活在这里的空巢老人。
目的就是让老人们感受青少年对老人的关爱之情,同时,也提高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
来到服务中心之后,我们给5位老嗲嗲、老阿婆送上了自己利用假期时间制作的几件小手工艺品,老人们接过小工艺品,乐得咧开没有几颗牙的嘴对我们大笑,连夸我们心灵手巧。
很快,我们就和老人们攀谈起来,当我们得知他们中大部分常年没有亲人陪伴时,我们心中不由得多了几分忧伤。
好可伶啊!子女们为了生计要在外谋生,常年在外,很少回家看望老人,有的甚至连过年都不能回家看看,所以,越到节日,他们就越感到孤独。
为了让老人们开心起来,我们为老人们唱了几首欢快的歌曲,老人们的一下子就高兴起来了,有一位老嗲嗲还和弟弟一起唱起了红星照我去战斗,唱完后高兴地说,自己仿佛又回到了战火纷飞的年代。
2月12日。
有了昨天的熟悉了解,我们几个小志愿者很快帮老年服务中心做起了家务活,上午我们帮老人们洗衣服、整理晾晒被褥,帮助服务中心打扫环境卫生。
气温虽然很低,但我们几个人干得热火朝天,小弟一脸弄得跟小花猫一样,惹得老爷爷、老奶奶哈哈大笑。
中午,我和姐姐还下厨房秀出了自己最拿手的西红柿炒鸡蛋。
看到爷爷、奶奶们幸福的笑,我们真的开心。
调查感受:这些老人大多是平日里缺少了家人的陪伴,孤独寂寞,我们需要多关心、帮助他们。
对他们,有时仅仅只需要看一眼,说几句家常,他们就开心极了。
以后,我们还要常常去看望他们,不吝啬一个微笑、一个温暖的眼神、一声甜甜的呼唤,这都是对他们莫大的慰藉。
虽然我们的力量有限,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老人都有美好的明天。
2023空巢老人调查报告范文5篇2023空巢老人调查报告范文(一)由于农村地区长期以来一直实行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方式,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保障,但随着承担主要赡养义务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流,长期两地分离使得外出子女无法为留守父母提供经常性的照料和关怀,家庭养老的基础受到了动摇,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空巢老人的健康和福祉。
在老龄化空巢化现象日益严重的今天,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空巢老人的各种问题,是加快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能否成功应对老龄化问题,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一农村空巢老人基本情况全县老年人口7652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3.99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0.179个百分点。
老龄化进程逐年加快。
调查显示,全县农村60岁以上空巢老人32753人,占老年人口的39.86%,其中:男性15828人,占48.3%,女性16925人,占51.6%。
配偶健在18377人,占56.11%,与孙子们同住20012人,占61.1%,(主要留守照顾孙子所至),单身独居8176人,占25.14%,失能或半失能10900人,占33.27%。
(主要是80岁以上空巢老人5534人,占50.77%),必须参加劳动生产的13906人,占42.46%。
既要劳动又要照顾孙子11925人,占36.41%。
有经济收入4321人,占13.1%,依靠子女提供16887人,占51.5%。
感到寂寞孤独8340人,占25.4%,需要生活照顾7454人,占22.7%,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2690人,占3.6%,空巢老人身体健康良好的10523人,占32.13%,健康一般较差非常差的占大多数。
二农村空巢老人家庭现状1经济状况经济支持是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安度晚年的物质基础。
农村空巢家庭老人大多依靠田间劳动所得获取经济收入或依靠子女给予的生活费作为生活来源。
其收入分布不匀,36.4%的老人收入在3200元以上,24.2%的老人在1200元以下,贫困的还有12925人,占39.4%。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1 空巢老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为深入了解红旗村村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况,我校“三下乡”活动的三十几位成员在村里全面展开问卷调查,走进村民生活、深层次地了解村民各方面的状况。
帮年老的村民量血压,送上最真切的关爱。
二、调查对象衡阳市红旗村三、主要过程及基本情况走访的村户中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占全村人们的90%。
多数留守儿童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养大,但甚至也有十岁左右小朋友独自一人居住在家中,自己照料自己的生活起居。
家有老人的一般是奶奶在家照顾孩子,爷爷到山上的家里做农活、忙家务。
由于常年干较重的农活,农村许多的老人身体不好,治病也需要花很多钱,对于原本就贫穷的家庭无异于雪上加霜。
而少部分独自一人在家的孩子便是自己放学就赶回家做饭、洗衣服。
与留守儿童交流之后,我们发现,他们和其他同龄的小朋友一样,十分需要父母的关爱,长期和父母分开都十分想念父母,特别是一些生活在离异家庭的孩子,见到父母的机会就更少。
但是,他们并没有一味的抱怨,到了一定年龄,加上亲人的引导,各个都变得很懂事,主动承担家里的负担,很理解父母的难处,他们都会试着去面对现状,去承受这一切。
而在空巢老人之中发现老人尤其是独居老人,都缺乏安全感,一般陌生人都没法和他们沟通,这些老人很少与人交流。
他们有些生活完全能够自理,也有生活保障,但是内心却充斥着孤独寂寞。
心情郁闷、沮丧、孤寂,睡眠失调,平时愁容不展,长吁短叹,甚至流泪哭泣,常常会有自责倾向,认为自己有对不起子女的地方,没有完全尽到做父母的责任。
另外也会有责备子女的倾向,觉得子女对父母不孝,只顾自己的利益而让父母独守“空巢”。
但是很大部分还是比较理解子女的处境。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主要在学习、性格、心理健康方面相较非留守儿童而言存在一定的问题。
1学习。
在留守儿童中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有的留守儿童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并且比较早熟,自我控制能力较好,能够主动积极地学习,学习态度端正,成绩优良。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4篇)空巢老人调查报告【篇1】一、引言1、调查背景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失调症状,称为家庭“空巢”综合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其中“空巢老人”现象尤其引人关注。
了解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帮扶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经验做法,研究探讨对策办法,加强城镇空巢家庭艰巨老年人的帮扶工作,给上级党委研究老龄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2、调查目的透析空巢老人问题以及解决方法4、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
二、正文(一)空巢老人生活现状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对空巢老人问题进行了数据统计,下面分析。
据市统计局城调队统计,城市居民家庭中空巢老人家庭已占到54.0%。
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正成为一个需要迫切研究和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
今年,天津市老龄办组织开展了对空巢老人家庭的生活状况和养老需求的抽样调查,昨天,调查报告正式发布。
老人们通过填写调查问卷,真实地反映了自己的经济状况、健康医疗情况、住房情况、生活照料情况、精神文化生活状况、养老意愿和需求等等,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32.4%的空巢老人独自居住;87.1%的空巢老人有退休金;1.8%的空巢老人生活不能自理;以上的数据来自天津市老龄办最新发布的《天津市空巢老人家庭生活状况和养老需求调查报告》。
此次调查涉及了有关空巢老人生活的诸多方面,从具体的数字可以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
1、居住方式独自一人居住的有389人,占32.4%;老夫妇俩共同居住的有811人,占67.6%。
女性空巢老人中独居的比例远高于男性。
2、婚姻状况已婚有配偶的有817位,占68.1%;未婚的有12位,占1.0%;丧偶的有356位,占29.7%;离婚的有15位,占1.3%。
1190位空巢老人(有10个空填)中,无子女的老人有35位,而子女最多的有9个,平均有子女2.75个。
3、收入情况有1045位老人有退休金,占87.1%,每月平均退休金为1649.95元;有30位老人在继续从事有收入的工作,有11位老人享受过社会救助,有192位老人接受过子女(包括孙子女和亲属)的经济帮助,有23位老人有其他一些收入。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通用7篇)在某一情况或事件需要弄清楚时,我们有必要仔细地调查清楚,并最终写出有价值的调查报告。
好的调查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篇11、农村空巢老人的经济现状差这些农村的老人,属于贫困的弱势群体,他们大多依靠家庭的供养,然而由于我们的农业生产落后,使得以农为生的他们收入微薄,他们的家庭通常子女超标,中青年农民供养老人成为他们很大的一大负担,另外,在改革开放以后农村中青年越来越多的流入城市,近些年来越来越多地携带妻儿进城谋生。
虽然,青壮年外出务工的收入高于种地收入,但他们对留守老人的经济支持往往很有限,以至于大部分老人还要靠劳动来维持生计。
特别是那些男性老人,不得不重新承担起繁重的农活和家务,他们参加农业劳动的比例高达80%。
同时,外出打工的子女多数也将承包的土地交由父母耕种,这样一来无疑加重了农村空巢老人的劳作负担。
本该颐养天年的他们,真可谓苦不堪言。
2、农村空巢老人的身体状况令人担忧人老了,病痛自然多。
尽管实行了农村医疗合作,空巢老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仍有不少人连补偿起付标准线以下的费用也负担不起。
同时,农村老人普遍有“拖”病的心理,他们一方面抱怨医院收费太高,每次病痛发作,吃一些廉价的止痛药,隐瞒自己病情不说,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给儿女找麻烦;另一方面也是出于节俭,舍不得花钱看病,对待小病,他们总是一拖再拖,得了大病就干脆不治了,万一遇上病情突发,家中无人,又会错过治疗时机,导致难以治愈的严重后果,有的农户家距村卫生室超过5公里,到镇卫生院、县医院看病就更不方便了。
老人们得了急性病常常会耽误治疗,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3、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空巢”最难熬“空巢老人”外出务工的`子女由于忙于生计,有的一年难得回家一次,甚至几年没回过一次家,有的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不与老人通一次电话,让老人陷入孤寂之中。
农村空巢老人社会调查工作报告尽管实行了农村医疗合作,空巢老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仍有不少人连补偿起付标准线以下的费用也负担不起。
下面是整理的关于农村空巢老人社会调查工作报告全文:农村空巢老人社会调查工作报告篇1:镇有22个行政村1个社区,总人口3.2万多人。
其中六十岁以上的人有5302人,占总人口比例16.1%,其中空巢老人占老年人的30%,他们的生活直接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和发展,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党的各项重大决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
一、农村空巢老人现状1、农村空巢老人的经济现状差这些农村的老人,属于贫困的弱势群体,他们大多依靠家庭的供养,然而由于我们的农业生产落后,使得以农为生的他们收入微薄,他们的家庭通常子女超标,中青年农民供养老人成为他们很大的一大负担,另外,在改革开放以后农村中青年越来越多的流入城市,近些年来越来越多地携带妻儿进城谋生。
虽然,青壮年外出务工的收入高于种地收入,但他们对留守老人的经济支持往往很有限,以至于大部分老人还要靠劳动来维持生计。
特别是那些男性老人,不得不重新承担起繁重的农活和家务,他们参加农业劳动的比例高达80%。
同时,外出打工的子女多数也将承包的土地交由父母耕种,这样一来无疑加重了农村空巢老人的劳作负担。
本该颐养天年的他们,真可谓苦不堪言。
2、农村空巢老人的身体状况令人担忧人老了,病痛自然多。
尽管实行了农村医疗合作,空巢老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仍有不少人连补偿起付标准线以下的费用也负担不起。
同时,农村老人普遍有“拖”病的心理,他们一方面抱怨医院收费太高,每次病痛发作,吃一些廉价的止痛药,隐瞒自己病情不说,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给儿女找麻烦;另一方面也是出于节俭,舍不得花钱看病,对待小病,他们总是一拖再拖,得了大病就干脆不治了,万一遇上病情突发,家中无人,又会错过治疗时机,导致难以治愈的严重后果,有的农户家距村卫生室超过5公里,到镇卫生院、县医院看病就更不方便了。
2024年农村空巢老人的调查报告总结2024年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总结:一、概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人口的流动,农村空巢老人问题逐渐突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次调查旨在深入了解农村空巢老人的现状,挖掘出问题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的对象是18个不同地区的农村空巢老人,共计1000人。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对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社交关系和对政府政策的看法进行了分析。
三、调查结果1.生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0%的农村空巢老人生活条件艰苦,缺乏基本的生活设施和医疗保障。
他们的日常生活主要靠自给自足,部分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着无人照顾、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困境。
2.精神状态调查结果显示,超过60%的农村空巢老人存在心理和精神健康问题。
他们由于长期独居,缺乏社交和家庭支持,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
这些问题导致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甚至出现抑郁和焦虑等症状。
3.社交关系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的农村空巢老人社交圈子狭窄,缺乏亲人和朋友的陪伴。
他们常常感到社交孤立,交流机会有限,由此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孤独感和精神压力。
4.对政府政策的看法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农村空巢老人对政府的政策感到不满意。
他们认为政府在医疗、社保和社会福利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够,并且缺乏对他们的关心和照顾。
四、解决方案针对以上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医疗保障,为农村空巢老人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
2.加大对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关怀,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帮助他们调整心态,缓解精神压力。
3.鼓励社会团体和志愿者参与,组织社区活动和互助组织,扩大农村空巢老人的社交圈子,增强他们的社交支持网络。
4.加大农村老年人福利的宣传力度,提高他们对政府政策的了解和满意度,同时政府也应当加大对农村空巢老人的政策支持力度。
五、总结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是当前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空巢老人普遍生活贫困、精神孤独,对政府的政策不满意。
山西省农村孤寡老人的调查报告中北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贾洋前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老龄化人口不断增多。
尤其是近几年许多农村人进城务工,以及老人的保守,人们对孝文化的意识的淡薄等各种各样的原因,农村孤寡老人逐渐增多。
他们收入微薄,忍受病痛的折磨,有的甚至还要下地种地。
由于农村的文化建设十分的匮乏,他们每天只能晒太阳,三五个拉家常(这或许就是他们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刻了),但更多时候是在用睡觉来打发自己的生命。
曾经为了我们及这个社会辛辛苦苦地付出一辈子的农村老人,却要在晚年承受这般痛苦,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话题。
基于这样一个现状,我做了一个关于山西省农村孤寡老人的社会调查。
本调查通过深入的访谈式的了解与调查,试图展现农村孤寡老人的基本情况,生活现状,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出一定的解决办法。
旨在希望更多的人关注农村的孤寡老人,切实地帮助他们。
老有所养,老有所终。
关心和救助农村孤寡老人这一社会弱势群体,妥善解决他们的生产生活,使他们能够体会到社会的亲情与温暖,本次调查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偶遇抽样方式,对奇村,嘉禾,蔚野,柴家庄,屯庄,刘家庄进行了实地的实地调查采访,了解他们的最基本的生活情况。
调查实地调查采访的对象为农村孤寡老人。
孤寡老人是指无配偶,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没人照顾的人,年纪超过60周岁,丧失劳动力的人。
本次调查数据分析采用的工具为SPSS数据分析。
在实地调查采访当发现中,农村老人的养老方式基本为家庭养老,子女多在自己的身边。
农村孤寡老人较少。
同时,有一部分老人对社会调查高度敏感,不愿意过多透露自己的情况。
正文论述本次调查涉及到的是农村孤寡老人(孤寡老人是指无配偶,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没人照顾的人,年纪超过60周岁,丧失劳动力的人)。
下面将分为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分析农村孤寡老人。
一基本情况从本次调查的基本情况来看,农村孤寡老人的男女性别比各占一半,但有一个现象比较明显。
男性孤寡老人一般为一直未娶的单身男性,即为光棍,据调查了解,基本上是由于年轻时,家里贫穷,娶不起媳妇造成的。
女性孤寡老人为子女不在身边或老伴早已去世的女性构成。
下图为农村孤寡老人的的教育程度说明。
7%的农村孤寡老人为中学教育程度。
36%的农村孤寡老人未受过文化教育。
36%的农村孤寡老人上过民校,且通过民校的学习,学会了读写汉字。
21%的农村孤寡老人上过民校,但不读写汉字。
年龄越大的农村孤寡老人,接受的文化教育越少。
女性普遍比男性接受的文化教育要低,这与社会的传统观念的分不开的。
农村孤寡老人的年龄分布如下:从上表来看,农村孤寡老人主要集中在70岁到90岁之间,60岁到70岁之间次之,90岁以上很少。
上图为子女情况,近一半的农村孤寡老人为没有子女,即为单身,全部为男性孤寡老人。
有一成的孤寡老人的子女一个或多个已经去世。
其余剩下的当中,这些老人均为子女不在自己的身边。
二生活情况生活作息时间:早晨起床时间晚上休息时间从生活作息时间表上可以看到,农村孤寡老人起床时间大多集中在6点到8点之间,有少部分老人会早起去锻炼身体(走到某个地方然后再走回来)。
睡觉时间大多集中在9点到10点之间,7点到8点之间。
年龄大的老人,没有电视或是电视不能看的孤寡老人,睡得较早,集中于7点到8点之间。
60到70岁之间的年龄较小的睡觉大多集中于9点到10点之间。
由此可以看出,农村孤寡老人,睡觉的时间很早,起床时间较早。
这无不与他们内心的孤独寂寞,苦闷有关。
做饭吃饭情况:注:困难为做饭困难从表中可以看出多数人会做饭吃饭次数为3次,饭吃饭次数为2次以及做饭困难的较少。
在实际接触中,他们他们的饭菜也颇为简单:馒头,咸菜,挂面,饼子等。
上图为农村孤寡老人的身体基本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身体好的农村孤寡老人所占的比例不大,14%。
这部分老人一般具有劳动力,可以下地干活。
57%的农村孤寡老人或多或少总会有些身体问题。
其中,长期病,,腿疼,眼花,耳聋,牙齿不好是农村孤寡老人中最普遍的身体问题。
29%的农村孤寡老人患有大的疾病,例如脑梗塞,半身不遂等。
农村孤寡老人一旦患有疾病,劳动力丧失,生活自理也成为了一个问题。
下图为农村孤寡老人所居住的房屋的基本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50%的是土砌房, 29%的是瓦房, 14%的是危土砌房,其他是住在村委大院等。
危土砌房是属于住着比较危险的土砌房,下雨随时可能塌掉等。
瓦房相对较好些,不漏雨,冬天不冷。
土砌房就比较差了,下雨时,普遍不同程度的漏雨。
年代久远的土砌房很容易成为危房,影响孤寡老人的生命安全。
农村孤寡老人的收入来源比较单一。
36%的农村孤寡老人有了低保的补助,43%的农村孤寡老人有了五保的补助。
14%的没有低保或者五保,生活比较困难。
农村孤寡老人一般有庄稼地。
身体好的孤寡老人,自己还要下地,一般男性孤寡老人。
女性孤寡老人及没有劳动力的农村孤寡老人都会把地租出去,一般租给了自己的熟人和远房亲戚,可以得到一些租金。
有子女的农村孤寡老人,很少能获得子女的钱的给予。
在调查的对象中,有一位叫刘志厚的农村孤寡老人,在解放战争中当过兵,每年有4000元的补助,这就是在实地调查采访对象中最特殊的了。
农村孤寡老人的生活支出很少,基本上是生活必须支出。
其中,冬天烧炉子取暖用的块碳是大头之一,每年都要支出800元左右的钱来购买块碳。
对于杜银成老人来说,800元左右的块碳是她一年支出的四分之三。
从身体情况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的农村孤寡老人患有不同程度,不同种类的疾病,药费也是一个很大的支出。
对于赵旭桃,陈文先这样长期患病的老人老说,药钱一直占着他们支出的主要地位。
其他支出为日常油盐酱醋类的消费支出。
另外,农村孤寡老人很少买衣服(要买也是买特别必须的,如暖鞋等)。
他们大多穿别人不穿而送给他们衣服或是很早以前买下的衣服。
农村孤寡老人使用电器设备的情况。
除了,刘贵和一家没有电视外其他农村孤寡老人家里都有电视。
三成的电视是坏的。
只有一成的家里使用电磁炉和电话,这些也往往集中于60岁—70岁之间的孤寡老人。
三精神状态在实地调查采访中,所有的农村孤寡老人最常用消磨时间的办法有多样。
和闲下来的农村,大街上总会有或大或小的人群闲聊,老人们常常就是到这样的人群闲聊,一坐就是一上午,一下午,一天。
当天气不好时,或其他原因,无法出去闲聊时,就在家里睡觉,一睡就是一天。
有时老人们会到别人家去串门,一般去年龄差不多的别人家里闲谈。
像沈玉莲这样的老人,腿脚不便,同时周围没有能聊天的老人以及没有邻居,每天只能坐在离家不远的巷口注视着过来过往的人,车辆。
刘贵和老人,几乎没有人和经常他接触,甚至是充满了嫌弃。
老人说,去集市买东西,坐车有人会嫌弃!刘贵和老人一个人常常独来独往于村子的大街小巷。
老人们看电视,看的节目主要集中于新闻和戏曲。
男性孤寡老人常常看中央新闻与地方新闻。
除此之外,和女性老年人一样,喜爱看戏曲节目。
老年人的电视接收设备很差,往往只能收看一个山西台,这使得电视不能更好地帮助老年人解闷四成的农村孤寡老人会养一些小动物来解闷,例如常见的有猫,狗,还有老人养着鸟。
养小动物能够减轻他们的孤独与寂寞。
郑在双老人说:“院子大了,有些闷,有个狗呀,猫呀,可闷些!”农村孤寡老人家家都有电视,但有一部分是坏的。
老年人解闷倒是想看电视,由于腿脚或是力气的问题,无法自己能处理,也不能拿去修理,更加苦闷了。
农村孤寡老人普遍对自己的生活,生命呈悲观态度。
老人自己的时间很多,,有近一半的人盼着自己的死去。
在问到杜银成老人“一个人时会想什么”的问题时,她说“我就是在想多会就死了!”赵黄梅老人回答这个问题说道“活着,没有指头,没有靠头!无依无靠”“活着,天黑了,天亮了,憋死也就你一个人,饿死也就你一个人。
你要是早上爬起来了,就是一天;你爬不起来,死了,还不是人不见!”在实地调查采访完陈文先老人,要走道别时,我说寒假回来一定看望他,没想到他却说了句这样的话“过年时,不知道还有没有我了!”和王补娥老人谈到子女来看望的问题时,她说“一年只有春节一次,来一次吧,也是瞎折腾,折腾上一气,然后又走了!”。
在和这些农村孤寡老人的交谈中,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悲观与无奈,对子女的伤心。
结论及建议●农村孤寡老人,这个社会底层的群体存在的问题有:1. 生活条件普遍较差2. 生活收入普遍偏低3. 生活单调,缺乏必要的文体活动4. 老人内心普遍感到无望,苦闷5. 身体普遍不好6. 居住分散●在调查发现一些农村老人的现象在实地调查采访当发现中,农村老人的养老方式基本为家庭养老,子女多在自己的身边。
虽然农村老人的子女就在自己的身边(同在一个村),虽然会经常性的照看,但却是各过个的生活。
于孤寡老人一样,他们也对自己的生活不满与无奈,孤独与苦闷。
●保障农村孤寡老人安度晚年的一些建议1.国家层面在国家层面上,进一步完善保障农村孤寡老人的法律法规,不断出台保障农村孤寡老人的政策。
加大对农村孤寡老人的补助力度,建立健全农村孤寡老人的医疗保障体系制度。
适当的时候,以国家财政为基础,省市县各级财政为辅,在中心乡镇,建立起中心敬老院,把全镇全乡的生活条件较差同时身体较差的孤寡老人纳入到敬老院中,用财政补贴养老院的运营成本。
或者,把生活条件较差的农村孤寡老人集中起来,给予他们好的房子,给予必要的补助,让这些农村孤寡老人尽量自己生活,可以相互帮助,相互照应,生活不孤单,这也会使得社会能更好的关怀农村。
同时,也要丰富农村的娱乐文化生活,要继续发展“电影进村”的活动,也要形成“戏曲进村”的活动。
长期来看,农村发展是解决农村孤寡老人社会保障问题的根本路径。
归根结底,农村孤寡老人老人的社会保障还是农村发展的问题。
正因为如此,如何保障农村孤寡老人就是如何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
所以,在国家层面上,仍然需要做好“三农”工作,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三农”工作是一件系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各部门在农村经济发展上进行一定的政策倾斜,同时对全县农村融资工作进行协调、指导和监督。
要完善惠农融资政策体系,在金融信贷等方面出台的优惠政策,及时研究出台县贷款贴息、担保业发展、金融信贷、激活民间资本等方面的优惠扶持政策,各级财政用于农业事业单位的经费要加大投入。
也可由政府组织实施,论证、推荐、储备更多更好的农业项目供银行和担保机构筛选,向金融机构推荐生产经营好、发展潜力大、贷款风险小的优质企业和农业生产大户,以项目带动信贷资金投入。
各级农业(林业、水利)技术推广机构要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实行技物结合,不断扩大服务范围,向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领域延伸。
通过政府的统筹安排,实现科技兴农。
农村是社会的一部分,它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在政府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我们也鼓励社会资本的注入,社会资本的注入同样具有巨大能量,可试行建立政府、行业和社会资本参与的投资基金,如成立农业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将财政支农资金进行市场化运作,通过贷款担保、直接投资等形式,吸引社会资金、金融资金涌入农业生产经营领域,放大政策性支农资金的投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