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考点总结共140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14.77 MB
- 文档页数:140
高考语文的知识点总结高中语文课相对于小学初中的语文基本常识来说难度大了很多,要掌握的知识难度也会大很多。
下面就让XX给大家分享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对你有帮助!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1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3.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郑愁予《错误》)4.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5.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6.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朱自清《荷塘月色》)7.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8.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9.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10.今其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1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3.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14.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1. 文言文阅读:高考语文中的文言文阅读主要涉及古代文学作品、历史文献等,考生需要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语法、词汇的理解和应用技巧。
同时,也需要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主题内容。
2.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考试的重点,要求考生阅读并理解现代文学作品、报刊杂志、社会科学类文章等。
考生需要注意文章的主题思想,人物性格塑造,语言表达技巧等方面。
3. 古诗词鉴赏:高考语文中古诗词鉴赏是一个重要的考点,要求考生对古代诗词的背景、作者、意境等有一定的认识,并能从中把握诗词的意象、抒情和表达手法。
4. 作文技巧:作文是高考语文中的必考题目,考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包括选取材料、构思思路、组织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
5. 文学常识:高考语文中还会出现一些关于文学常识的考点,考生需要了解一些文学流派、名著作者、文学理论等相关知识,以便对相关题目有所回答。
6.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等。
考生需要掌握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使用方法。
7. 名著导读:高考语文中会涉及一些经典名著的导读题目,考生需要熟悉一些名著的内容、人物、故事情节等,以便在考试中能够灵活运用。
8. 句子成分分析:考生需要掌握句子成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能够准确地分析句子成分的结构和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
9.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高考语文中常见的题型,要求考生理解并把握所读文章的主旨大意、细节信息及作者观点等。
10. 写作规范:高考语文中对写作的规范要求较高,考生需要注意书写工整、语言准确、逻辑清晰等方面的要求。
11. 典故引用:高考语文中会涉及到一些典故引用的题目,考生需要熟悉一些典故的来源、内容和所蕴含的意义,以便在考试中理解并运用。
12. 语法知识:语法是语文学科的基础,考生需要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如句子的成分、语法关系、动词的时态和语态等。
13. 现代汉语运用:考生需要熟悉一些现代汉语的用法和表达方式,如常用短语、俚语、口语等。
语文高考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一章:古代文学与基础知识古代文学的分类1. 史书:《史记》、《资治通鉴》等2. 诗歌:古体诗、近体诗3. 散文:骈文、辞章、赋、议论文等古代文学的名家及其代表作品1. 诗歌集:杜甫《杜工部集》、李白《李太白集》2. 散文集:韩愈《韩文公集》、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古代文学的特点1. 言志抒怀:表达对社会、政治等问题的思考和感慨2. 崇尚自然:崇尚自然景色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3. 探索人性:探索人的内心世界、欲望和情感第二章:现代文学与作品解读现代文学的典型流派1. 现代派文学:由胡适、鲁迅等人倡导,注重个体意识和自由探索2. 新感性主义:以余秋雨、王小波等人为代表,描写现代人的孤独与迷茫3. 新新派文学:由北岛、海子等人创作,以幻想、超验为特色现代文学作品的主题与风格1. 对现实问题的关注:社会现象、人性、道德等2. 现代意识的显现:个体的内心困境、心理矛盾等3. 多样化的表达方式:散文、诗歌、小说等多种文学形式第三章:修辞与写作技巧修辞手法1. 比喻: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比较,使语言更具生动性和形象感2. 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概念拟化为具有人的特质和行为的形象3. 夸张:对事物进行程度上的过分强调,以夸张形式表达感情或形象写作技巧1. 选择适当的主题:关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具有思想性和触动性2. 合理安排结构:按照开头、主体、结尾的顺序展开论述,保持逻辑清晰3. 注意语言表达:用准确、生动、贴切的词语,增强文章的艺术性和感染力第四章:古代诗词与鉴赏古代诗词的创作背景1. 音乐与舞蹈:古人在歌颂神明和表达情感时使用音乐与舞蹈形式2. 社交场合:以诗词作为交际和社交活动的一种方式古代诗词的写作技巧与艺术特点1. 蕴含哲理:通过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表达对人生、自然、社会的感悟和思考2. 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诗词更富有表现力3. 注意音韵和韵律:古代诗词讲究音乐美和节奏感,律诗、绝句等形式的应用第五章:现代散文与鉴赏现代散文的发展与特点1. 追求真实与个性:表达个体的感受、思考和体验,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细节和问题2. 通过细节写现实:描写细腻的情感、生动的场景和独特的思考3. 多样化的写作形式:散文随笔、游记、回忆录等多种文体现代散文的艺术性与鉴赏1. 文字之美:通过语言的运用和形象的表现,使散文融入诗意和音乐美2. 思想之美:体现个体的思考、感悟和独特的见解,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3. 结构之美:合理安排散文的结构,使思路清晰,文笔流畅综上所述,语文高考知识点总结了古代文学与基础知识、现代文学与作品解读、修辞与写作技巧、古代诗词与鉴赏以及现代散文与鉴赏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语文高考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一、古代文学1. 文言文基础知识1.1 词性1.2 基本句式1.3 修辞手法1.4 文言文阅读技巧2. 古代诗歌2.1 五言绝句2.2 七言绝句2.3 音律格律2.4 诗歌鉴赏3. 古代散文3.1 隋唐散文3.2 宋代散文3.3 元明清散文3.4 散文鉴赏4. 小说与戏剧4.1 四大名著4.2 明清小说4.3 传统戏曲4.4 剧目鉴赏二、现代文学1. 白话文基础知识1.1 词性和句法1.2 清新文风与新感觉派1.3 先锋派与后现代派1.4 文学流派与代表作品2. 新时期文学2.1 新时期小说2.2 新时期散文2.3 新诗与新长诗2.4 新时期剧本3. 先锋作家与作品3.1 鲁迅与《狂人日记》3.2 茅盾与《子夜》3.3 丁玲与《叶落风》3.4 钱钟书与《围城》4. 现代戏剧与电影4.1 现代戏剧派别4.2 电影与文学之间的关系4.3 现代电影鉴赏三、修辞与修辞手法1. 名词与动词修辞1.1 比喻1.2 拟人1.3 夸张1.4 比拟2. 形容词与副词修辞2.1 夸张与象征2.2 拟声与拟态2.3 顺畅与凝滞2.4 温柔与尖刻3. 句子修辞3.1 反问与排比3.2 双关与隐喻3.3 倒装与省略3.4 讽刺与幽默四、阅读理解与应用1. 阅读技巧1.1 主旨概括1.2 段落写作意图1.3 推理判断1.4 引用理解2. 文学鉴赏2.1 作品分析与解读2.2 语言风格把握2.3 艺术特点理解2.4 审美价值评析3. 写作与应用能力3.1 文章结构与段落拟定3.2 信息整合与论证3.3 题材选择与文风固定3.4 内容魅力与文采展示五、文言文阅读与分析1. 古代诗词欣赏1.1 选读古体诗1.2 名句背诵与解读1.3 诗歌创作与仿写1.4 诗词意象与音律感悟2. 古文阅读2.1 文言文选读2.2 句式结构解析2.3 古文名篇赏析2.4 古文名句默写3. 古代散文鉴赏3.1 隋唐文选读3.2 汉魏六朝散文3.3 元明清散文作品3.4 散文名篇赏析六、写作规范与技巧1. 写作基础知识1.1 作文思路构建1.2 文体选择与运用1.3 开篇与结尾写作1.4 段落过渡与衔接2. 议论文写作技巧2.1 议题确定与立意2.2 论证方式与方法2.3 举例与引用运用2.4 总结与观点表达3. 说明文写作技巧3.1 定义分类与分析3.2 过程与方法阐述3.3 事物特点与比较3.4 结构合理与语言准确4. 故事与描写写作4.1 细节描写与场景刻画4.2 人物塑造与形象描绘4.3 情节安排与节奏掌控4.4 修辞手法与语言运用总结:以上是语文高考必考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包括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修辞与修辞手法、阅读理解与应用、文言文阅读与分析以及写作规范与技巧等内容。
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1文言加点词释又有三句要领:一看位置,二看词性,三作解释。
如“一邑之医举十人”句,“举”的位置居中为谓语,当解作动词,然后释“举荐推荐”意。
位置最重要,决定一切。
文言句子翻译也有三句要领:一要逐字翻译(除专有人名、地名、官名照抄外),这是区别古今异义十分重要的一点。
现代汉语常常两字一义,如“睡觉”,即睡;而古义则译为“睡醒”,一字一义。
二要做到“省略要补齐”,尤其是主语,或者“之”、“于”类的代词和介词等,以括弧标明,使句意完整通顺。
三要注意“倒装要还原”。
如宾语提前,定语状语后置等,一定要按现代文语序还原倒装。
文言文的主观题较多体现在主旨、方法与人物思想性格的概括方面。
“规则”是:记叙类文体多注意文尾中心句,议论类文体多关注文首中心句。
能用原句;若无,则可退而求其次,找出抽象概括意义的中心关键词也可,然后再自己组句。
其他类型的主观能力题要强调“对号入座”法,将问题放入所对应的语段或句子中去,仔细比较参照,与现代文学习的一些方法相似。
以文言文阅读为例:针对文言文阅读试题多以叙述性文字为主的特点,在进行整体性阅读时,要用心去查找文中的`人和事,尽量把文中下列相关的内容圈点出来:人有几位,如何称谓;主角是谁,与他人关系怎样;事有几件,由几人所干;事件关系,有何意义,大体分分层次。
接着审清题目,带着这些问题再去研读文段,不在无关处纠缠,要在紧要处下功夫。
1、文言实词的理解: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
利用字与字、词与词的结构特点。
采取由彼到此的联想方式,迅速理解词义。
选项中给出的解释,可代入句中,结合上下文,反复印证。
另外要特别注意词的多义、词的活用、词的古今异义、通假、词的偏义等文言现象。
平时我们积累的一些成语中个别语素的解释,有时也能给我们一些启示,也要为我所用。
2、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理解句意为前提,根据词在句中的位置化虚为实,断定词性和用法。
3、“筛选信息”和“把握文意”:这是文言文阅读的最后两道题。
高考语文的知识点归纳总结高考作为一场决定学生未来命运的考试,在中国教育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语文科目作为高考的一项必考科目,其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对于备考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高考语文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和取得优异的成绩。
一、古代文学知识点1. 古代文学史概述古代文学的分期与特点,包括先秦文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代文学等。
2. 诗歌鉴赏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的特点、代表作品及作者,以及对其中意境、修辞手法等的理解和鉴赏。
3. 散文鉴赏先秦散文、魏晋南北朝散文、唐宋散文等的特点、代表作品及作者,以及对其中内容、风格等的理解和鉴赏。
4. 文言文阅读对于古代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包括古文的词汇解释、句子结构分析、段落主题等。
二、现代文学知识点1. 现代文学史概述现代文学的发展与特点,包括五四新文化运动、鲁迅文学、现代诗歌等。
2. 散文与小说鉴赏现代散文与小说的代表作品及作者,对作品中人物形象、主题、艺术手法等的理解和鉴赏。
3. 诗歌鉴赏现代诗歌的代表作品及作者,对作品中意象、节奏、抒情表达等的理解和鉴赏。
4. 阅读与鉴赏方法阅读与鉴赏现代文学作品的方法,包括如何理解作品的内涵、把握作品的创作背景等。
三、古代文化知识点1. 古代文化常识古代文化的基本常识,如《庄子》、《论语》中的思想、《左传》中的历史事件等。
2. 儒家思想与文化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如仁、义、礼、智等,以及与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体现和联系。
3. 道家思想与文化道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如无为而治、自然观等,以及与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体现和联系。
四、文学常识和修辞手法1. 文学常识文学常识的基本内容,如修辞手法、文学名著、文学奖项等。
2.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种类和使用方法,如比喻、夸张、拟人等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3. 符号与象征对文学作品中的符号与象征进行解读和理解,如红莲代表爱情、鸟儿代表自由等。
五、阅读与文言文鉴赏技巧1. 快速阅读技巧快速阅读时的方法和技巧,如先浏览整个文章、掌握关键词等。
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完整版: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第一章基础知识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2.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欲扬先抑、托物言志、情景交融、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虚实结合、以小见大、叙议结合、借事喻理、铺陈渲染、动静相衬、用典(化用诗句)、类比、以乐衬哀3.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反复、对比、反语、闯关、引用、互文、对偶4.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5.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6.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7.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神态、外貌、服饰等)8.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9.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由内到外(或由外到内)10.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借物、借事)11.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12.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13.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引资料、列图表14.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15.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16.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17.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方法18.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理论论据19.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20.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21.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正反对照式第二章语境义理解一、指代义联系上下文查找答案代词的指代义首先了解代词的用法,如“这”“这个”“这些”是近指;“那…”“那个…”“那些”是远指;“某”“某类”是不定指等等。
“他”“她”“它”人(物)称代词。
然后,在语境(上文)中,理解寻找。
最后,代入原文,检验合适与否。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高考常见语文知识点总结1、上乘:一般指境界高妙的文学作品、选工精巧的工艺品和传世的美术作品。
2、大亨:指社会上有权势地位的人。
3、斗胆:形容胆量很大。
4、双簧:本是一种曲艺演出形式。
现在,人们常把生活中一方出面,一方在背后操纵的活动叫做演双簧或唱双簧。
5、吃香:原意为凭借职权而享受到的某种好处,现在一般指受人欢迎的意思。
6、舌耕:人们把教书称为“舌耕”。
7、沙龙:原指装点有美术品的屋子,后指一种在欣赏美术品的同时,谈论艺术、玩纸牌和聊天的场合,现在更多的是指这样的集会。
8、抬杠:两人互相狡辩,互相驳斥,南方称作“讲扳理”,北方叫做“抬杠”。
9、说项:表示替别人讲好话,替别人说情。
“说项”也叫“逢人说项”。
10、映雪:表示勤学苦读。
11、点卯:旧时官吏的一种考勤方法,现在常用来指到时上班应付差事。
12、借光:指请求别人给自己方便。
13、捉刀:指请人代笔作文,也可指代人做事。
14、狼烟:原本是古代军队报警时燃放的,后便成了“烽火”的同义语,“敌兵”的代名词。
15、圈阅:“阅毕”文件的'特殊符号。
16、悬壶:比喻行医卖药,后称那些医药名家为“悬壶济世”。
17、黑马:喻指那些潜心努力,不畏强手而一举成名的后起之秀。
18、蓝桥:人们把恋人或夫妻一方失约,而另一方殉情叫做“魂断蓝桥”。
19、碧血:人们常将“碧血”与“丹心”连用,称赞忠臣义士为国殉难,保持高尚的节操。
20、鼻祖:多用来称最早创始人或祖师。
21、囊萤:比喻勤学苦练。
22、捧臭脚:对权贵言过其实的吹捧夸耀,博得一欢。
23、二百五:人们常把那些有些傻气、做事莽撞的人叫做“二百五”。
24、八斗才:人们常用“八斗才”或“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来形容富有才学。
25、三不足:人们用它形容反对守旧、勇于革新的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26、耳旁风:又叫耳边风,比喻对事情漠不关心,丝毫不往心里去。
27、闭门羹:泛指拒绝客人进门,回避不见。
也有用来指拜访他人时,主人不在,自喻吃了“闭门羹”的。
高考语文考点归纳总结高考语文作为学生们备战高考最重要且难度较大的一门科目,其中的考点更是非常重要。
熟悉并掌握这些考点,对于高考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高考语文的考点进行归纳总结,旨在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诗歌鉴赏诗歌鉴赏是高考语文中的重要考点,主要包括对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的理解与鉴赏。
在备考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诗歌的体裁和风格:了解古体诗、近体诗、现代诗等不同的体裁和风格,对于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非常重要。
2. 修辞手法的运用:熟悉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有助于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3. 诗歌意境的把握:通过仔细阅读和理解诗歌,抓住其中的意境和主题,分析诗人的感情状态和创作背景。
二、古代文学高考语文中对古代文学的阅读和鉴赏是一个重要考点,主要包括古代文学作品和古代文学名篇的阅读和理解。
备考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了解文学流派和作品风格:熟悉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了解文言小说、唐诗宋词等不同的文学流派和作品风格。
2. 名篇欣赏与理解:重点阅读并理解《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古代名篇,分析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3. 引用和仿写技巧:学会运用古代文学中的经典句子和修辞手法,在作文中进行引用和仿写,提升作文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现代文学现代文学在高考语文中占据一定的比重,主要包括现代散文、小说和戏剧的阅读与鉴赏。
备考时需要关注以下几个要点:1. 分析作家的写作意图: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要素,揭示作家的写作意图和思想内涵。
2. 熟悉现代文学流派和作品风格:了解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掌握现代派、新感觉派、现实主义等不同的文学流派和作品风格。
3. 掌握作品的时代背景: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和时代背景,有助于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情感表达。
四、修辞与表达修辞与表达是高考语文考试中的一大重点,主要包括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以及作文的写作技巧。
备考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修辞手法的辨析:熟悉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能够准确辨析并分析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
语文高考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词语辨析1. 面貌 vs. 容貌面貌指人或事物的外貌、外表;容貌指人的相貌、面貌。
2. 自愧不如 vs. 自卑自愧不如表示自己对别人或事物感到比自己差劲;自卑指个人感到自己的能力、价值等方面不足。
3. 殖民地 vs. 半殖民地殖民地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完全受到其他国家的控制和剥削;半殖民地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受到其他国家的控制和剥削,但仍然保留一定的独立性。
4. 矛盾 vs. 冲突矛盾指矛盾双方相对立、相互对立的关系;冲突指矛盾双方之间发生的激烈对抗或争斗。
5. 牢固 vs. 稳固牢固指固定或建立在坚固的基础上,不容易动摇;稳固指固定或建立在稳定的基础上,不容易倒塌。
二、修辞手法1. 比喻:用某种事物代表另一种事物,增强表达的形象感。
例如:她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
2. 排比:连续使用几个相同结构的词、短语或句子,增强修辞效果。
例如:他勤奋学习,上课专心听讲,做作业认真,成绩优异。
3. 手法反复:在文章中反复使用某个特定的表达手法,突出主题或情感。
例如:在这篇散文中,作者反复使用了对比手法,强调了城市与乡村的差异。
4. 修辞疑问:提出一个问题,不需要答案,用于增强表达的说服力。
例如:难道我们不应该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吗?三、修辞格1. 比拟:用“像”或“如同”等词语将两个不同的事物作比较,以突出共同之处。
例如:他的眼睛像一汪清澈的湖水。
2. 夸张:夸大一个事物的特征或作用,以表达强烈的感情或加强形象的描绘。
例如:那只狼的口吻可以撕碎一切。
3. 反问:提出一个问题,表达一种意群或感情。
例如:难道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公平和正义吗?四、修辞方法1. 并列:在句子中使用并列连词,将同类成分进行并列,以增强表达的力度。
例如:他学习努力,思维敏捷,表达流畅。
2. 对偶:通过将相对的词、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强调两者之间的对比和平衡。
例如:我爱你,你爱我,这样我们就能一起走过每一个春夏秋冬。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01、古之成大事业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苏轼)02、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03、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菜根谭》)04、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清则无徒。
(韩非子)05、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06、夕云乍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许浑)0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08、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09、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10、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王安石)1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12、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1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14、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15、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高考语文知识点考点1.蓊蓊郁郁:多形容草木蓬勃茂盛的样子。
2.混混沌沌:迷糊不清的样子,模糊一片,不分明。
3.急不暇择:在紧急的情况下来不及选择。
4.二三其德:形容三心二意。
5.载笑载言:边笑边说话。
6.信誓旦旦:信誓:表示诚意的誓言:旦旦:诚恳的样子。
誓言说得真实可信。
7.夙兴夜寐:早起晚睡。
形容勤奋。
8.杨柳依依:古人送行,折柳相赠,表示依依惜别。
比喻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9.九死不悔:纵然死很多回也不后悔。
形容意志坚定,不认经历多少危险,也决不动摇退缩。
10.瞻前顾后:看看前面,又看看后面。
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
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1.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2.中国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3.中医四诊:望闻问切4.戏曲四行当:生旦净丑5.道教四大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四川青城山安徽齐云山6.四大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7.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8.泰山四大奇观:旭日东升晚霞反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9.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黄鹤楼腾王阁太白楼10.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11.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李宝嘉)二年目睹之怪现状(吴研人)老残游记(刘鄂)孽海花(曾朴)12.民间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寻夫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13.古代四美女:西施(沉鱼)王昭君(落雁)貂禅(闭月)杨玉环(羞花)14.古代四美:音乐珍味*言谈//良晨美景赏心乐事15.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曾补之张来16.四史:史记汉书君汉书三国志17.历四大书院:庐山白鹿洞长沙岳麓衡阳石鼓18.商丘应天府19.古代祥瑞四灵:龙凤麒麟龟20.宋中兴四诗人:陆游杨万里范大成尤袤21.科考四级及录取者称谓: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生殿士-进士22.千古*四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23.有很高史学和文学价值的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24.三班父子:班彪班固班昭25.三书指:魏书蜀书吴书后人将其合为一本称三国志。
高考语文各章节知识点总结一、古文阅读1、古文阅读的基本技巧(1)理解古文的结构,掌握古文的语言特点;(2)了解古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3)把握古文的语境与意境,理解古文的内涵与外延。
2、古文阅读的常见题型(1)诗歌鉴赏:主题思想鉴赏、艺术手法鉴赏、诗歌语言鉴赏等;(2)古文阅读:先秦古文、汉魏六朝古文、唐宋词赋古文等;(3)古文填空:选词填空、选句填空、辨析填空等;(4)古文改错:改错句子、篇章、标点等。
3、常见古文阅读题材(1)自然描述:春夏秋冬、山水田园、花鸟鱼虫等;(2)人物描写:历史名人、文学名家、民间英雄等;(3)节气道义:诚信、正直、孝顺、忍耐等;(4)社会风俗:婚嫁娱乐、节庆礼仪、礼法秩序等。
4、古代文学名著(1)《论语》:记录孔子及其门生言行;(2)《庄子》:道家哲学的代表作品;(3)《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4)《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5)《三国演义》: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6)《水浒传》: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7)《西游记》: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二、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1)掌握现代文的语言特点,了解现代文中常用词语的搭配与搭载;(2)学会从篇章结构、语言表达、行文风格等方面对现代文进行分析;(3)理解现代文的时代背景,把握现代文的社会情境;(4)注重细节,捕捉现代文中的细节描写,以提升理解能力。
2、常见现代文阅读题材(1)人生感悟:生活态度、人际关系、家庭情感等;(2)社会现实:社会问题、环境保护、教育发展等;(3)文学创作:现代作家的作品、文学创作语言、文学题材等;(4)科技进步:科学发展、科技创新、文明进步等。
3、现代文学名著(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联文学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长篇小说;(2)《活着》:余华的代表作品,描述了中国民间故事;(3)《平凡的世界》:路遥的代表作品,描写了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生活场景;(4)《倾城之恋》:张爱玲的代表作品,展现了上世纪民国时期的生活风貌;(5)《追风筝的人》:卡勒德·胡赛尼的代表作品,讲述了阿富汗的故事;(6)《白鹿原》:陈忠实的代表作品,描绘了中国农村的历史变迁。
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总结写作手法26个知识点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二十四、其他:(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它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优秀7篇)文言句式(一)省略句1、(烛之武)许之(主语)2、(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主语)3、(晋惠公)许君焦、瑕(主语)4、夜缒(烛之武)而出(宾语)5、敢以(之)烦执事(宾语)6、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介词)(二)倒装句1、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介宾短语后置或状语后置)2、且贰于楚也(于楚从属──同上)3、佚之狐言于郑伯(于郑伯言──同上)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同上)5、何厌之有(有何厌──宾语前置)(三)判断句1、邻之厚,君之薄也。
(也表判断)2、以乱易整,不武。
(否定判断句)(四)固定句1、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何必…)2、夫晋,何厌之有?(…。
怎么…。
)文言虚词1、之(1)助词,的。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2)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鹏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3)代词,它。
而莫之夭阏者(4)代词,他。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指宋荣子)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指彭祖)(5)代词,这些。
之二虫又何知(6)动词,到,往。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2、而(1)连词,表修饰。
怒而飞/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决起而飞(2)连词,表转折。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3)连词,表并列。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4)连词,表承接。
而控于地而已矣3、则(1)连词,就。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2)连词,或者。
时则不至(3)连词,那么。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4、然(1)奚以知其然也(代词,这样)(2)虽然,犹有未树也(代词,这样)(3)未数数然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5、以(1)介词,把。
以五百岁为春(2)介词,用。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3)介词,凭。
奚以知其然也6、且(1)连词,而且。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2)副词,还。
彼且恶乎待哉(3)副词,将要。
且适南冥也7、于(1)介词,对于。
彼其于世/彼其于世(2)介词,在。
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完整版)高考语文必背学问点归纳成语积累:1、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
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
2、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3、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拓山林。
形容创作的艰苦。
4、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
比方无济于事。
5、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简朴。
6、不孚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
7、不为已甚:指对别人的责怪或惩罚适可而止。
8、不落窠臼:比方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9、不容置喙:不容别人插嘴。
10、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比方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11、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之意。
12、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留意。
13、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行磨灭的言论。
14、蚕食鲸吞: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
15、分庭抗礼:现在用来比方平起平坐,相互对立。
16、狗尾续貂:比方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17、管窥蠡测:比方对事物的观看和了解很狭隘、很片面。
18、沆瀣一气:比方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19、怙恶不悛:坚持作恶,不愿悔改。
20、讳莫如深:隐瞒的再没有比它更深的了。
21、济济一堂:形容许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22、集腋成裘:积少可以成多。
23、间不容发:距离极近,中间不能放一根头发,比方情势危险到了极点。
24、见微知著:见到微小的迹象,就能察知进展的趋势。
25、江河日下:比方状况一每天坏下去。
26、胶柱鼓瑟:比方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27、开门揖盗:比方引进坏人,自招祸害。
28、梁上君子:代称窃贼。
29、屡试不爽:屡次试验没有差错。
30、鳞次栉比:形容屋舍或船只等排列的很密,很整齐。
文学常识:《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
并非一人所作,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的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
由于文化素养较高,又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汲取了汉乐府的养分,所以不但擅长运用比兴,而且制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高考卷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高考语文考试是每年高中生都必须面对的重要考试之一。
在语文考试中,考生需要掌握各种语文知识点,包括文学常识、古代文化、修辞手法、阅读理解等等。
本文将对高考卷语文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文学常识文学常识是高考语文考试中的重要一环,包括文学常识的基本概念、常见的文学作品及其作者、作品的主题和风格等。
考生需要对各个时期的文学作品有一定的了解,并能正确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的内涵。
二、古代文化古代文化也是高考语文考试中需要关注的一个方面。
考生需要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内容,包括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古代文化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等。
同时,还需要对古代文化与当代社会的联系做出分析。
三、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在语文考试中是经常涉及的内容之一。
考生需要熟悉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和用法,并能在阅读和作文中正确运用。
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设问等,考生需要能够准确辨认和理解修辞手法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
四、阅读理解阅读理解在高考语文考试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考生需要能够迅速准确地理解和分析各种文学、科普、新闻、社科等类别的阅读材料,正确回答与材料相关的问题。
同时,也需要培养自己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效率和正确理解的能力。
五、写作技巧写作是语文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考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在写作时,不能简单地堆砌各种修辞手法,还需要注重文采和逻辑性,能够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同时,也要注意文章结构的合理性和语言的精准性。
六、片段阅读片段阅读是高考语文卷中的一个考点。
考生需要根据给定的文章片段,推测文章的结构、主旨和脉络,并能够根据所给的问题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解答。
这需要考生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和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有的信息进行合理的推断。
综上所述,高考语文考试中的各个知识点都需要考生进行系统学习和复习。
只有在对各个知识点有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在考试中更好地应对各种题型。
语文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精选语文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词多义“之”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以”“而”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焉”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其”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语文高考知识点梳理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蔀(bù)屋:指穷苦人家昏暗的房屋,这里指贫民。
2、栉:木梳。
3、角:较量,竞比。
4、瓦釜:用黏土烧制的锅,这里比喻粗俗的歌声。
5、竹肉:这里指箫管与歌喉。
6、皂隶:衙门中的差役。
7、识(zhì):记着。
二、通假字1、倾城盍户(通"合",全)2、不知尚识余言否耶?(通"志",记着)三、一词多义1、以:①独以近城故(因为)②竞以新艳相角(用)2、去:①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动词,距离)②他日去官(动词,离开)3、之:①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助词,凑音节,无实义)②远而望之(代词,代这种情形)③乌纱之横(助词,的)四、词类活用1、妆、服:莫不靓妆丽服(名作动,戴着……妆饰,穿着……衣服)2、栉:栉比如鳞(名作状,像梳齿一样)3、丘:檀板丘积(名作状,像山丘一样)4、云:樽罍云泻(名作状,像云一样)5、状:无得而状(名作动,形容,描述)6、下:壮士听而下泪矣(名作动,流下)7、觞:最可觞(shāng)客(名作动,劝人饮酒)8、吏:吏吴两载(名作动,作官)五、句式1、置酒(于)交衢间(省略句)2、已而明月浮(于)空(省略句)3、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介词结构后置)4、有不听曲(于)此石上者(省略句,介词结构后置)5、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主谓倒装)六、难句翻译1、衣冠士女,下迨(dài)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