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台州历史名人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我家乡的爱国人士台州作文500字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我家乡的爱国人士台州作文500字篇1每个人都有一个心中的爱国人物,我也有一个心中的爱国人物,这个爱国人物就是许多人众所周知的黄继光。
黄继光原来是一个团的通讯员,他们团接到一个任务离他们驻扎地只有十里路的方向有一个日本鬼子的碉堡。
但是这个碉堡事实上是一个鬼子的驻扎地他的防御是古诺金汤,想攻进去比登天还难,特别是这个碉堡的攻击力也是不同凡响的。
碉堡4周的围墙的洞并不是非常的大,但只要在那里架上机枪四周疯狂扫射那只要向前走一步就会被射死,所以他们团长编一个爆破排其中就有黄继光。
在爆破排前进时他用自己的身体给堵住在机枪口上,同时扔出手榴弹把碉堡给炸出一个大窟窿。
最后帮助团获得胜利。
黄继光这种为团队的胜利牺牲自己的精神,值得世人学习。
可以想像当时当时冲向碉堡,身体一步一步走向前最后扑倒在地堡哪是对自身肉体的极大的折磨呀!这种为团队牺牲自己的精神在当年,那个被战火覆盖的时代是十分常见的。
在这个没有战火没有刀与血与枪的和平时代里却非常的少见。
要是当时黄继光会想:“为革命的胜利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个人的牺牲这不算设么只有团队的胜利才能获得真正的胜利。
”所以说我们要学习这一类人物。
这就是我心目中最喜欢的爱国人物——黄继光。
我家乡的爱国人士台州作文500字篇2我家乡的爱国人士台州我的家乡台州,地处浙江省东南部,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在这片沃土上,诞生了不少可歌可泣的爱国人士,他们矢志不渝、不畏艰险,为祖国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其中的两位杰出代表。
第一位,就是著名的"鲁迅先生之师"钱穆先生。
1895年,钱穆先生出生于临海县岘山镇。
少年时期,他就表现出了过人的智力和博学的素养。
钱穆先生不仅是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史学家,更是一位积极投身爱国运动的爱国主义者。
他热心救国事业,呼吁"爱国为先"。
台州府城墙的名人简介台州府城墙是中国浙江省台州市的一处历史古迹,建于明代,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台州府城墙的建设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名人。
以下是其中几位名人的简介。
一、严复严复(1900年-1995年),字汝衡,台州府路仓前堡(今属临海市)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语文学家和教育家。
他是中国现代散文运动的先驱者之一,被誉为“白话文运动的奠基人”。
严复在台州府城墙上留下了他的足迹,在他的努力下,台州方言成为了白话文的基础,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徐迟徐迟(1901年-1941年),字之迟,号南蓉,浙江台州府洪家浜(今台州市)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和诗人。
他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独立思考的精神而闻名,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奇才”。
徐迟曾在台州府城墙上居住和创作,他笔下的台州府城墙成为了他的创作灵感之源。
三、王国维王国维(1877年-1927年),字静安,浙江台州府洪家浜(今台州市)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和哲学家。
他是中国古代文化研究的开创者之一,被誉为“中国最伟大的文化学者”。
王国维曾在台州府城墙上寓居,他的学术研究和思想观点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理解和继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张烈张烈(1904年-1972年),字修善,浙江台州府洪家浜(今台州市)人,是中国现代画坛的杰出代表之一。
他是中国画派创始人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画技而闻名。
张烈曾在台州府城墙上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他的画作以其独特的笔触和精美的画面呈现,为中国绘画艺术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上是几位在台州府城墙上留下足迹的名人简介。
他们在各自领域的杰出成就和贡献使台州府城墙更加璀璨夺目,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借鉴。
台州府城墙作为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见证了台州的历史变迁,也见证了这些名人的辉煌成就。
让我们一起走进台州府城墙,感受这些名人的智慧与魅力。
台州详细资料大全台州(tāi zhōu),浙江省地级市。
是浙江沿海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现代化港口城市,位于浙江省中部沿海,东濒东海,北靠绍兴市、宁波市,南邻温州市,西与金华市和丽水市毗邻。
台州境辖3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3个县;依山面海,地势由西向东倾斜,西北山脉连绵;夏季受热带海洋气团控制,炎热多雨,为热带气候特征。
冬季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天气温凉,具亚热带气候特征,陆域面积9411平方千米;境内公路交通以沈海高速公路等构成主要公路网。
2017年常住人口611.8万人。
台州是江南“水”乡,水穿城过。
历史上台州“河网密布、港汊交纵”,水乡风韵不亚于苏杭,有“走遍苏杭、不如温黄”之说。
台州素以佛宗道源享誉海内外,是佛教天台宗和道教南宗的发祥地。
天台山以其深邃的文化内涵孕育出了博大精深的“和合文化”。
台州是浙江“七山一水两分田”的缩影,是山、海、水和谐的生态福地。
2015年11月,列为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2016年4月,台州加入中德工业城市联盟,并启动了中德产业合作园项目建设。
2017年11月,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2017年12月,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2017年,台州市实现生产总值4388.22亿元。
2018年12月,被评为2018中国大陆最佳地级城市30强。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台州•外文名称:Taizhou•别名:海州•行政区类别:地级市•所属地区:中国华东•下辖地区:3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3个县•*** 驻地:椒江区白云山南路233号•电话区号:(+86)0576•邮政区码:317000-318000•地理位置:浙江省中部沿海•面积:9411平方公里•人口:611.8万人(2017年常住人口)•方言:吴语—台州片—台州话•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著名景点:天台山、江南长城、长屿硐天、神仙居等•机场:台州路桥机场•火车站:台州站、临海站、三门县站、温岭站•车牌代码:浙J•行政区划代码:331000•地区生产总值:4388.22亿人民币(2017年)•人均生产总值:72175元(2017年)历史沿革,行政区划,地理环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水文,自然资源,水资源,植物资源,矿产资源,人口,政治,现任领导,对外交流,经济,综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社会事业,科学技术,教育资源,文化事业,医疗卫生,体育事业,邮电业,人民生活,社会保障,环境保护,交通运输,数据,公路,港口,民航,铁路,捷运,历史文化,本地方言,节日活动,非遗,特色产品,风景名胜,综述,著名景点,著名人物,城市荣誉,历史沿革先秦地属百越。
陆蠡:一个不容台州人忘却的名字来源:台州晚报作者:陈向阳1942年3月,陆蠡与张宛若女士结婚,三个月后,他英勇就义。
他是散文家翻译家,硬骨铮铮的烈士,牺牲在日本宪兵屠刀下的他是台州式硬气的真正代表,今年是他诞辰100周年——栀子花初开时,我们又一次想起了陆蠡一百年前的五月,当陆蠡出生于天台平桥镇岩头下村时,只有村中的村民知道陆家又添了一丁,这男孩小时候,一直叫做陆考源,陆蠡是他后来自起的笔名,而他的好友都亲昵地叫他阿陆。
一百年之后的今天,在他的家乡,当我们提起陆蠡,也只有为数不多的人,才知道陆蠡曾写过几篇散文。
但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作为散文家,作为翻译家,陆蠡这个名字却叫得十分的响亮,在中国现代的文学史上,陆蠡的散文始终是无法忽略的,文学史也无法绕过陆蠡这个名字。
或许,这就是今天我们重提陆蠡的意义。
——摘自“后司街”网友“闲云散人”的文章“后司街”网友的纪念“陆蠡诞生100周年专题板块成立了!”前几天,一个被置于“后司街”网站头条的帖子迅速在“街民”中流传开来,一下子就成了热帖,引发了台州文化界人士如潮的怀念之情。
“后司街”网站是在外地工作的天台人自发组织的一个民间网站,取天台老县城的一条古街为名,以“网聚天台游子,打造天台最具价值的论坛”为目标,创办至今已有三四年了,是在外天台人关心家乡的一扇窗口,也是天台游子们共同的心灵家园。
这个帖子上说,今年是天台籍著名文人陆蠡先生诞生100周年。
在“闲云散人”、“a b”、“寂然”等热心网友的建议和支持下,“后司街”网站特开设陆蠡诞生100周年专题板块,以此来纪念这位上世纪30年代著名的爱国作家,这位被埋没的民族英雄,这位真正体现了“台州式硬气”的烈士。
据发帖者称,“陆蠡诞生100周年专题板块”专门用于收集陆蠡生前的作品、后人对陆蠡的评论文章、陆蠡作品的解读、陆蠡生平的研究、相关的照片和史料以及其他与陆蠡有关的一切东西。
街民“闲云散人”在跟帖中特别指出,这个专题需街民们共同努力。
浙江台州十大名人排行注:本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蔡道基(1935.6.1- )环境毒理学(农药环境毒理学)专家。
浙江省温岭市人。
1957年毕业于南京农学院,现任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陈云敏,土力学与岩土工程专家。
浙江大学教授。
1962年2月生于浙江温岭市,籍贯浙江温岭。
198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土木工程学系,1986年和1989年获该校硕士和博士学位。
金逊同志生平(1918-2001)出生于浙江省黄岩县。
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原中共江苏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务副省长、省政府顾问、省顾问委员会常委金逊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1年12月27日4时37分在南京逝世,享年84岁。
王启东,机械工程学、金属材料学专家。
浙江黄岩人。
1939年考入交通大学机械系,1941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全面爆发,上海形势很紧张,于是王启东随父亲转入西迁至遵义的浙江大学,就读机械工程专业。
194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系取得学士学位,并留校任助教。
叶如棠,男,汉族,1940年3月生,浙江温岭人。
1965年10月参加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5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建筑系建筑学专业,大学学历,高级建筑师。
张建均,1961年5月生,浙江台州市黄岩区人,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无党派,研究生结业,工程师,高级经济师,1979年7月参加工作,在职大专学历,中国公元集团董事长。
陈十一,力学家。
北京大学教授。
1956年10月1日出生于浙江省天台县,籍贯浙江天台。
198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力学系,1984年、1987年分别获北京大学硕士、博士学位。
现任北京大学副校长。
罗晓明男,1960年11月出生,浙江台州人,汉族。
1997年加入九三学社。
现任国正国际教育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九三学社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
彭平安,有机地球化学家。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台州历史典故台州位于浙江省东南部,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
以下是其中几个重要的历史典故:1. 洪武年间的“台州之变”洪武年间,明朝太祖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对官场进行大规模调整,将原任台州知州的方孝孺调任其他地方。
但方孝孺不愿离去,反而联合其他官员进行反抗,他们占领了台州州城,并与朝廷军队发生激烈的战斗。
最终,方孝孺被打败,被处死。
这次事件被称为“台州之变”,成为明朝初期的一大政治事件。
2. 海盗大王郑一峰的传说郑一峰是明朝时期著名的海盗,他曾经攻占了台州并称王称霸两年之久。
传说他的势力范围覆盖了整个东海地区,包括现在的台湾和菲律宾。
他的海盗船队威名远扬,但最终在明朝军队的围剿下覆灭。
至今,郑一峰的传说仍然在台州流传。
3. 古琴大师郑君里的故事郑君里是明清时期著名的古琴演奏家,他来自台州仙居县。
传说他年轻时曾经去青岛奉天寺求学,在那里学到了古琴的精髓。
后来他回到台州,发扬光大了古琴文化。
郑君里对古琴的独特理解和精湛演奏技巧,使其成为了古琴界的一位传奇人物。
今天,他的名字被铭刻在了中国古琴文化的历史里。
作为一家可能要走向上市的公司,云从科技需要满足以下标准:1.符合正规的上市流程:在国内市场,云从科技需要申请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例如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在国际市场,云从科技需要在纳斯达克或纽交所上市。
2.满足财务绩效和发展要求:云从科技需要满足一定的财务绩效和成长性要求,例如年度净利润和市值等。
3.符合监管要求:云从科技需要遵守上市监管要求和相关证券法规,例如每年公布财务报告,以及向投资者披露重大事件等。
4.符合市场需求:云从科技需要适应市场需求,例如在市场上具备差异化和竞争优势,并被投资者看好。
总之,上市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要求企业在多个方面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实力。
方国珍——农民起义军领袖
方国珍介绍
中文名:方国珍
别名:方珍、方谷珍
国籍:元朝→明朝
民族:汉族
出生地:台州黄岩(今浙江黄岩)
方国珍身材高大,面色黝黑,体白如瓠,力赛奔马。
世代以行船海上贩盐为业,兄弟五人,以此为生。
元朝末年,统治者对百姓的压迫和管制十分恶劣。
加上当时灾害多,民不聊生。
陶宗仪辑有浙东民谣曰:“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
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台州也有“洋屿青,出海精”的谣谚,“洋屿”,就是洋屿山;“海精”指方国珍。
元至正八年(1348年),有一个名叫蔡乱头的人,在海上打劫财物,官府派兵追捕他。
方国珍的仇家便告发他通寇,方国珍杀死仇家,与其兄方国璋、其弟方国瑛、方国珉逃亡海上,聚集数千人,抢劫过往船只,阻塞海路。
行省参政朵儿只班率军征讨,兵败,被方国珍所捉。
方国珍迫使其请命于元朝,授他为定海尉,不久起义,进攻温州。
方国珍首义反元,比刘福通、徐寿辉等起义早两三年,比郭子兴(后来朱元璋加入)起义早四年。
东晋·南朝羊固晋成帝咸和间(326—334)任临海太守。
《世说新语·雅量篇》:“过江初拜官,舆饰供馔,羊曼拜丹阳尹,客来早者,并得佳设,日晏渐罄,不复及精,随客早晚,不问贵贱。
羊固拜临海,竞日皆美供,虽晚至,亦获盛馔。
时论以固之丰华,不如曼之真率。
”《台州府志·职官表》(以下简称《府志》),以晋室南渡始于元帝,此作“过江初”云云,遂据而定羊固守临海为晋元帝时(317—323)。
按《晋书·羊曼传》亦述及是事,是知曼之拜丹阳与固之拜临海为同时事,传谓羊曼“代阮孚为丹阳尹”。
而同书《阮籍传》载阮孚拜丹阳尹在“成和初”,则曼拜丹阳尹当在咸和五年(330)前后,羊固拜临海太守亦必在成帝咸和年间(326—334)。
《世说新语》称“过江初”意即东晋初,未必即指元帝时。
阮裕字思旷,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
其任临海太守时间,《府志》称在成帝间(326—342)。
今据《晋书》本传,阮裕于“咸和初除尚书郎,时事故之后,公私弛废,裕遂去职还家,居会稽剡县”。
又云“即家拜临海太守,少时去职。
司空郗鉴请为长史,召征秘书监,皆以疾辞”。
郗鉴于成帝咸和四年(329)三月拜司空(见《晋书·成帝纪》),则裕任临海太守亦必咸和间事,且不得至咸和四年(329)以后。
王述字怀祖,太原晋阳(今山西平晋)人。
少袭父爵,甚有美名,颇为谢安赏识。
《府志》谓其穆帝时任临海太守。
据《晋书》本传载:“述出补临海太守,迁建威将军、会稽内史。
莅政清肃,终日无事。
”又《宋书·符瑞志下》:“晋穆帝永和五年(349)二月癸丑,临海太守蓝田侯述言郡界木连理。
”则王述永和五年(349)在临海太守任上。
郗愔字方回,高平金乡(今山东金乡)人。
《府志》作晋穆帝时任临海太守,无具体时间。
按《晋书》本传云:“……时吴郡守缺,欲以愔为太守。
愔自以资望小,不宜超莅大郡,朝议嘉之,转为临海太守。
会弟昙卒,益无处世意,……。
关于江浙的名人叙述他的故事作文全文共14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关于江浙的名人叙述他的故事作文篇1詹天佑为国不计名与利:近代科学先驱、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面前,满怀爱国热情,受命修建京张铁路。
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张家口之间的山山岭岭,只用了万元、4年时间就修成了外国人计划需资万元、需时7年才能修完的京张铁路。
前来参观的外国专家无不震惊和赞叹。
当时,美国有所大学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并请他参加仪式。
可是,詹天佑正担负着另一条铁路的设计任务,因而毅然谢绝了邀请。
他这种为国家不为个人功名的精神,赢得了国内外的称赞。
关于江浙的名人叙述他的故事作文篇2江浙省可是一个名人辈出的地方,有好多英雄啊!今天我就给你们介绍几位江浙省的名人,他们的故事简直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首先说说宋代的文天祥。
他可是江浙省的一位大英雄啊!当时元朝很残忍,压迫百姓。
可是文天祥却不怕,他带领军队与元军抗争,最后被俘。
可是他宁死不屈,死前还写下了“饮水思源,不负父母,报国家须在躬身”的名言!太了不起了!接着说说明朝的徐霞客。
他可是一名探险家,探险的时候可是历尽千辛万苦啊!他穿越大漠,跋山涉水,记录下许多珍贵的地理信息。
现在我们还可以通过他的书籍了解到那个时代的情况呢!再来说说清朝的张謇。
他可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他提倡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主张改革教育制度,为国家的现代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曾经有人说他是“近代中国反对封建主义最伟大的斗士”呢!这些江浙名人的故事简直让人感动,他们居然有如此伟大的贡献!让我们向他们学习,努力奋斗,为我们的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成为真正的英雄!关于江浙的名人叙述他的故事作文篇3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小时候是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中,除了其他原因外,不懂就问的学习习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有一次,他和几个小朋友挖到了一个屎克螂的窝,里面有很多圆圆的粪球。
”椒江区”有哪些历史名人或英雄人物?一、陈宪章,字六阶,号石舫,是椒江人氏,曾任江苏巡抚。
他在政治上以清廉著称,为官期间秉持公正无私的原则,深受百姓的欢迎和尊敬。
他还致力于教育事业,积极倡导新式教育,并为椒江地区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俞宪章,字子章,号长贞,出生于椒江区。
他是近代著名的爱国将领和政治家,是辛亥革命的先驱者之一。
俞宪章参与了许多反清起义和革命行动,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事业付出了巨大努力。
他坚定的爱国情怀和不屈不挠的斗志,使他成为了当时中国革命的表率。
三、叶楚伧,字左堂,出生在椒江区草港镇。
他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被誉为“诗仙”。
他的作品充满了豪放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语言华丽而有力。
他的文学造诣和艺术才华,使他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星。
四、冯煦,字问斋,是清朝末年的状元和进士,出生于椒江区。
他在考取状元后,被任命为国子监儒生,后被提拔为翰林院庶吉士。
他才华横溢,文笔流畅,被誉为才子佳人之中的佼佼者。
他的作品在当时文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被誉为一代文豪。
五、赵景深,字元章,号光淵,是椒江出身的著名地理学家和教育家。
他在地理学领域取得了许多创新突破,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
他的著作《地球述略》是当时地理学界的重要参考书,对后来地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赵景深还致力于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椒江的人才培养和教育改革做出了杰出贡献。
以上就是椒江区的几位著名的历史名人和英雄人物。
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为椒江区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不懈努力。
椒江区之所以能够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离不开这些杰出人物的奉献和努力。
我们应该以他们为榜样,弘扬他们的精神,为椒江区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诗咏宋代台州十大儒▲徐中行(图片来自网络)咏徐中行天理人心归道统,一壶水与五车书。
昭昭朱子题茔额,杳杳东瓯谒二徐。
避荐徙家行若鹤,谈经委羽意敦如。
青山隐隐云深处,或是当年白屋居。
徐中行(-1123),字德臣,临海杜岐人,世居下白岩,后迁黄岩。
求学时司马光赞其“神气清和,可与进道”。
曾从学于刘彝(北宋著名水利专家、学者,幼从胡瑗学)、属安定(即胡瑗,系“宋初三先生”之一,著名的理学先驱、思想家和教育家,因其世居陕西路安定堡,世称“安定先生”)门下弟子。
以施教弘学为业,屡拒荐举。
其与罗适(号赤城,台州宁海人,北宋治平二年进士)亦友亦师,元祐间(1086-1093)罗任两浙提刑时曾奏疏荐其替职,但中行力辞。
崇宁中(约1104),权臣蔡京等窃国时朝廷纳士,台州知府李谔亦曾登门礼请,其终不就聘,后为避荐而幅巾藜杖徙居黄岩委羽山。
其研学不倦、品行高尚,《宋史·徐中行传》称其“熟读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乃归葺小室,竟日危坐,所造诣人莫测也。
父死,跣足庐墓,躬耕养母。
推其余力,葬内外亲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丧。
晚年教授学者,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不失其性,不越其序而后已”。
育材甚众,北宋礼部侍郎陈公辅等均系其弟子。
生前与其交好、被谪台州的陈瑾,以其兼具“孝、悌、睦、姻、任、恤、忠、和”八种品行,因在其逝后尊称为“八行先生”。
中行育庭槐、兰、筠三子皆有义风,其与庭筠誉称“二徐先生”,后父子合葬。
据《宋史》载:“淳熙间,常平使者朱熹行部,拜墓下,题诗有‘道学传千古,东瓯说二徐’之句,且大书以表之,曰“有宋高士二徐先生之墓。
”(朱《谒二徐先生墓》诗云:“道学传千古,东瓯说二徐。
门清一壶水,家富五车书。
但喜青毡在,何愁白屋居。
我来君已逝,挥泪表丘墟。
”)南宋末,朝廷谥其号“真定”。
清代黄岩大儒王子庄在《台学统》中称:“言台学者,必首二徐,七百年来无异议矣。
”▲徐庭筠(图片来自网络)咏徐庭筠君家咏竹见遐襟,大雅诗名颂到今。
【台州日报】方国珍:家在万重云外台州历史上,为盗的不少,影响最大的是方国珍。
大部分为盗者不得善终,方国珍却是一个例外。
当时台州政府首脑泰不华反而死于方之手。
“台州绿壳”是海盗的代名词,一般认为,这个名词的发明人是方国珍:方的船队在海上抢劫时,船壳都涂成绿色。
方国珍(1319-1374)是台州黄岩人(现属路桥人),人高面黑,身体洁白,力气可追逐奔马。
他家里世代以海上贩盐为业。
元代至正八年(1348),有个叫蔡乱头的人在海上抢劫,官府出兵缉捕。
方国珍的冤家诬告方家通匪,方国珍怒杀怨家,即与其兄国璋、弟国瑛、国珉逃入海中,啸聚数千亡命之徒,正式成为海盗:抢劫运输船,阻断了海运。
官府派出江浙行省参政朵儿只班去剿匪,反而为方国珍所俘。
方国珍胁迫他向朝廷报告,招安方国珍等人,授予方国珍定海尉之职。
不久,方国珍又叛乱,抢劫温州。
元政府任命孛罗帖木儿为江浙行省左丞,派他率兵剿匪,又兵败被俘。
朝廷只好派出左司农达识帖睦迩到台州招安方国珍。
不久,北方的汝州、颍州发生叛乱,朝廷准备调方国珍的水军北上长江口布防,方国珍疑心是朝廷的借刀杀人之计,又重新举起叛乱的大旗。
方诱杀了泰不华,率众逃入海中。
同时,他派人到首都,贿赂当权者,又被招安,授予徽州路治中之职。
国珍嫌官太小,不愿意。
于是攻陷了台州城,并到苏州焚劫了太仓等地。
官府无法对付他,只好授予海道漕运万户之职。
方国珍总算接受,停止了抢劫。
不久,又升为江浙行省参政,受命率兵攻打张士诚。
张士诚在江苏昆山一带防御。
方国珍七战七捷,终于迫使张士诚投降元政府,这才罢兵。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
各地抗元起义层出不穷,朝廷疲于奔命。
在各地官军兵匪的相互绞杀中,朱元璋的势力逐渐强大。
烽火遍地,朝廷根本无力一一扑灭,能够招安的尽量招安。
方国珍就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步扩大势力范围,统治区有庆元(今宁波)、台州、温州等地,手握重兵。
他的势力越强,越不会听命于朝廷。
朝廷为此伤透脑筋。
为了剿灭方国珍势力,刚开始的时候,朝廷曾经开出了几十张空白的任命书和赏金支票,招募沿海地区的勇士去剿匪。
史济锡在台州的报道
史济锡是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在台州进行了多次考察和研究,对台州的历史文化有着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他曾经在多个场合和媒体上对台州的历史进行报道和解读,深受当地人士的赞赏和尊重。
在史济锡的报道中,他对台州的历史文化做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他指出,台州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城市,有着丰富的历史遗产和文化资源。
从古代的楚汉之争到近现代的抗日战争,台州都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迹和文物,这些都是台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对历史文化的介绍,史济锡还深入了解了台州当地的社会生活和民俗文化。
他对台州的传统节日、手工艺、民间故事等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和拍摄,呈现出了一个真实且生动的台州。
他认为,保存和传承台州的民俗文化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可以增强当地人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也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探访。
总之,史济锡在台州的报道深入了解了台州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丰富的台州。
他的报道不仅让我们更加了解和认识了台州,也为台州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 1 -。
【台州人文】从历史人物看临海人文之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地域文化都有其显著特点,临海地理环境也有独特之处,这里乡风,取王士性称为“山谷之民”与“海滨之民”之中和;既有山的固执坚守,又有海的包容开阔。
临海古城更是烙下很深的临海文化痕迹:灵江不十分汹涌,但源远流长;巾山不算险峻,但群塔蕴藏佛、道胜场;江南长城怀抱这里的悠久传统;东湖的开凿是顺应时变,务实自强的象征。
而一个地方的文化浓重以后,势必产生出这一文化的代表人物,探索临海传统的文化精神,最有说服力的是以这些人物身上体现出的人文之魂举证。
临海地方文化的代表人物身上,突出体现出以下几种优秀品行:一洁身自守,淡泊名利。
宋时,临海有一位鹿何先生,在金部郎任上,因为释灵澈的一句话:“人人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
有所触动,便辞官回家乡了。
皇上(孝宗)赐书,称为“见一先生”;历代文人嘴上谈高卧云中的多,真不在乎功名的少,而如见一先生这样弃禄位如敝屣的则少而又少。
临海先贤在洁身自守,淡泊名利方面是心口如一的。
类似的人物还不少,项士元作《巾子山志》述及人物,多为一时名士,其中,元末的林茂濬,平生雅爱呤诗,在巾山构筑一室,每日静坐其中,修身养性,晚年研究《易经》,强调心一、物一、道一,自呼“三一子”。
曾对朋友说:一心修为,可以神游物外,俗世中人,所取过多,而将最高境界舍弃了,可惜呀。
林茂濬的清名传到集贤院,知道他不愿出山做官,就送他“巾山处士”这样一个雅号。
朱元璋打进台州,他投水自尽,终年63岁。
同代还有一位“独冷先生”在巾山上结庐,据项士元先生说名叫张天秩,取杜诗:“广文先生官独冷”之句,号其斋为“独冷斋”,刘基作《独冷先生传》略述他的情况,说他朝饮坠露,暮食落英,于世无所营,不求闻达,曾坐于桐荫之下作歌:“众皆喧,我独静;众皆热,我独冷。
朝作暮息兮我日独永。
”二忠贞不渝,勇于任事。
临海历史上颇有一些可以称“国士”的人物,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砥柱中流。
我的家乡——台州——历史名人
细胞学家朱洗
我的家乡在浙江省台州市。
自古台州人才辈出,台州文化和台州精神孕育了一大批名垂青史的英雄豪杰、名家硕儒,正史中立传的人物就有99人。
自唐至清有文武状元各3人,文进士974人,是中进士较多的地区之一。
还有台州籍两院院士21人。
1、文化名人。
有佛教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天台宗五世祖章安大师,道教南宗始祖张伯端,“诗书画三绝”、开台州教化之先河的郑虔,“初唐四杰”之一、做过临海县丞的骆宾王,隐逸诗人寒山子,唐代著名诗人项斯,著名“活佛”道济(济公),宋代有儒学大家朱熹,著名理学家徐中行、徐庭筠,著名文学家、为《资治通鉴》作注的胡三省,江湖派诗人戴复古;元代有著名书画家柯九思,元末明初有著述169卷入《四库全书》的文史学家陶宗仪,明代有儒学大师、“台州式硬气”的代表人物方孝孺,史学家、茶陵派代表诗人谢铎,独树一帜的人文地理学家王士性;清代有著名“博学鸿词”齐召南等。
2、政治军事名人。
有南宋名相谢深甫、杜范,太皇太后谢道清,与文天祥一起聚兵勤王的南宋名臣杜浒,元末著名农民起义领袖方国珍,抗倭名将戚继光,清台州知府、著名爱国将领刘璈,抗日将领、被誉为中国“空军之父”的周至柔,抗日将领、为国捐躯的陈安宝,中共早期女英烈郭凤韶,无产阶级革命家王观澜,军事家张崇文,外交家章文晋等。
3、科教名人。
有我国近代植物生理学创始人和奠基人、著名科学家罗宗洛,我国近代生物学的倡导人、举世公认的“冯氏效应”开创者冯德培,独创“没有外祖父的蝌蚪”学说者、著名生物学家朱洗,无线电电子学与空间系统专家、“两弹一星”元勋陈芳允,开创“断手再植”的奠基人、著名医学家陈中伟,著名经济学家周宪文,教育家林迪生等。
以为我本人是学生物技术的,所以在这里我想介绍一下我国的著名细胞学家朱洗。
朱洗——中国细胞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00年10月14日生于浙江临海,1962年7月24日卒于上海。
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5年考入法国蒙彼利埃大学生物系学习,1931年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
历任广州中山大学、北平中法大学教授,台湾大学动物系主任,北平研究院动物研究所和上海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室主任、副所长、所长等职。
对两栖类、鱼类、家蚕等动物卵子成熟、受精、人工单性生殖和异种杂交的细胞学,两栖类人工排出卵的成熟、受精和单性生殖等做了长期、深入的研究,发现卵子成熟程度与胚胎的正常发育有密切关系;还发现输卵管产生的胶膜对受精有重要作用。
他创立了蟾蜍卵巢离体排卵的方法,为探讨卵子成熟、受精和发育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1961年首次使人工单性生殖产生的雌蟾蜍与雄蟾蜍交配,繁殖出后代,证明了单性生殖的高等动物仍保有传种接代的能力。
在家蚕的混精杂交研究中,他发现了不同品种的逾数精子能影响子代的遗传性;他参与解决蓖麻蚕的引种、驯化、越冬品种培育和推广等问题,并获1956年中国科学院科学奖金三等奖。
还应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成功地解决了鲢、鳙等池养家鱼的人工催产和鱼卵孵化等问题,促进了中国淡水养殖业的发展。
发表科普读物19种。
著有《生物的进化》等。
当然这些都是网上可以查到的。
有些关于他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及譬如说,他曾经留法五年才得以上学。
中国实验生物学的开拓者朱洗(1900—1962),出身贫寒,1920年的时候他还叫朱玉文。
这年他到了巴黎想留学,但没有足够的钱了,就没有学上,只好和其他穷学生在华侨协社等着工作的降临。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朱玉文的钱越来越少了,有一天,他对朋友
说:“我身上既不藏玉,又无分文,真是一贫如洗的人了。
你们今后不要再叫我玉文了,就叫我朱洗吧。
”
过了几天,不想坐以待毙的朱洗去了一家翻砂厂。
每天一大早,朱洗就到厂里,推车、挑土……一直干到深夜。
后来在华法教育会的帮助下,朱洗和几个同学去了另一个城市,在一家钢铁厂当车工学徒。
学徒工工资相当低,一个月工资就够吃饭。
学费咋办?他们就把饭钱省下来。
每个星期天,朱洗和同学就到森林里采集野蘑菇吃。
后来的大生物学家当时还不知道有的野蘑菇是有毒的。
结果在一个星期天,他的两个同学吃蘑菇中毒,死了。
幸存者朱洗回到巴黎去雪铁龙汽车厂当了车工。
收入稍高,但朱洗为了攒钱上大学,吃饭就吃个黑面包。
白天上班甭管多累,晚上都要自学法语,钻研感兴趣的生物学和进化论,一学就是半夜。
吃得不好,干活特累,成天熬夜,又是20多岁,朱洗终于扛不住了,有一天一头栽倒在风光旖旎的塞纳河边。
法国警察把他带到警察局询问折腾了一宿。
第二天在华法教育会的担保下,朱洗才被释放。
就这样,朱洗在穷苦中度过了整整5年的打工生涯才攒够学费,考入蒙贝利埃大学,学生物。
苦尽甘来的朱洗这回得到了命运的青睐,他的老师是著名生物学家巴德荣。
经历坎坷的朱洗遇到这么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玩命学,每天做实验做到半夜。
巴德荣没见过这么玩命的学生,决定把看家本领都传授给朱洗。
但一个学期过后,拜巴黎高消费水平所赐,朱洗又没钱了。
一天夜深人静时,教室里只剩下勤奋工作的师徒。
朱洗手捧自己画的蛙卵切片图,递到老师面前,说了声再见。
巴德荣得知原因后,决定聘请朱洗在实验室当助手,开工资。
这样朱洗得以继续学业。
1931年,朱洗获得法国国家博士学位。
第二年,返回故土,报效祖国。
浙江省临海市琳山农校位于白水洋,是由我国著名的教育家、生物学家朱洗创办的,现成为临海市中小学生生产实践基地。
在临海,朱洗的名字是与琳山农校联系在一起的。
在上初二之时,我所就读的中学曾安排我们去那里实践学习过。
那时,我们每天跟着农校里的老师学习各种农业方面的知识,并立即将其付诸于行动。
我们一起除过草、摘过标本、编过草鞋纸花、还磨过豆浆,捣过稻谷并且我们在第二天的早上就喝上了自磨的豆浆。
在参观朱洗故居的时候,那破旧的木屐和帽子给了我非常深刻的印象。
朱洗遗物陈列室的时候,那双但那时,我并不知道朱洗是谁,所以也就没有特别关注。
如今要写家乡的名人了,而我又是学生物方面的,所以很自然的就想到他了。
但是我对他的了解也不是很多,因此只能简单的介绍一下。
如果下次还有机会,我会为大家详细地介绍一下戚继光。
一为本人也比较崇拜他,二则我们那儿还有许多关于他的雕像博物馆之类的,所以可以方便做到图文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