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社区工作的理论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482.00 KB
- 文档页数:53
社区工作理论篇社区工作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工作实践,旨在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区的发展和凝聚社区力量。
本文将探讨社区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关键要素。
社区工作的理论基础社区工作的理论基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系统理论:社区被视为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其中包括各种互相依存的部分。
社区工作的目标是通过组织和协调各个系统来实现社区的整体发展。
2. 生态学理论:社区被看作是一个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
社区工作旨在保护和改善社区的环境资源,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3. 资源依存理论:社区工作强调社区内外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通过帮助社区居民提升技能、获取支持和参与社区活动,社区工作可以增强社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社区工作的关键要素社区工作的成功需要以下几个关键要素:1. 社区发展计划:社区工作需要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详细的发展计划。
这个计划需要明确工作目标、策略和时间表,确保社区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2. 社区参与:社区工作需要积极促进社区居民的参与和合作。
通过组织会议、座谈会和志愿者活动等形式,社区工作可以激发居民的参与热情,增强社区凝聚力。
3. 跨学科合作:社区工作需要与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合作,共同解决社区面临的问题。
例如,社会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医疗从业者和政府代表等可以合作开展针对社区居民的综合性服务。
4. 评估和监测:社区工作需要建立有效的评估和监测机制,及时了解社区工作的效果和进展。
通过评估结果,社区工作可以不断改进和调整策略,以实现更好的社区发展效果。
总之,社区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关键要素是实现社区发展和改善社区居民生活的基础。
只有在理论指导和关键要素的支持下,社区工作才能取得可持续且有意义的成果。
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方法社会工作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它旨在通过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运用,解决社会中的问题,促进社会公正与福祉。
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是社会工作实践的重要支撑,下文将从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是指在社会工作实践中所运用到的各种理论,包括人类发展理论、系统理论、社会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等。
这些理论帮助社会工作者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指导他们在实践中制定合理方案和策略。
1. 人类发展理论人类发展理论是社会工作的核心理论之一。
它研究个体在不同阶段的生命周期中所需的心理、生理和社会需求,以及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社会工作者通过了解个体的发展特点和需求来制定针对性的干预计划,帮助个体实现自我发展和成长。
2. 系统理论系统理论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部分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社会工作将社会视为一个系统,通过了解社会各个层面的互动关系和相互影响,以及社会的结构和功能,为社会问题解决提供思路和方法。
3. 社会学理论社会学理论研究社会的结构、组织和功能,揭示社会问题的本质和原因。
社会工作通过运用社会学理论,分析社会问题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为社会工作者的干预提供理论指导。
4. 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研究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规律。
社会工作通过心理学理论了解个体心理状态和需求,采用合适的心理干预方法,帮助个体面对困难和问题,增强自我调适能力。
二、社会工作的实践方法社会工作的实践方法是指在实际工作中,社会工作者所采用的具体技能和方法。
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实践方法:1. 社区调研社区调研是社会工作进行实践前的必要步骤。
社工们通过对社区进行调研,了解社区的特点、问题和资源,为制定干预计划提供基础数据。
2. 个案管理个案管理是社会工作的核心方法之一。
社工与个体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倾听和理解他们的问题和需求。
通过评估、制定干预计划、实施和评估等步骤,帮助个体解决问题,促进个体的发展。
目录第一章社会工作基础知识 (1第二章社区概论 (34第三章社区建设 (47第四章社区居民自治 (80第五章社区组织 (96第六章社区管理与社区服务实务 (114附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141附录二、陕西省城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管理暂行办法 (1431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报名专线:400-6300-999第一章社会工作基础知识第一节公共管理概述公共管理从产生意义上讲是公共组织的一种职能,包括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组织和以公共利益为指向的非政府组织(NGO 为实现公共利益,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一、公共管理的概念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利与公共利益。
二、公共管理的性质和特点1.公共管理承认政府部门治理的正当性。
2.公共管理强调政府对社会治理的主要责任。
3.公共管理强调政府、企业、公民社会的互动以及在处理社会及经济问题中的责任共负。
4.公共管理强调多元价值。
5.公共管理强调政府绩效的重要性。
6.公共管理既重视法律、制度,也关注管理战略、管理方法。
7.公共管理以公共福利和公共利益为目标。
8.公共管理将公共行政视为一种职业,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职业的实践者。
三、公共管理的主体和对象(一公共管理的主体公共管理主体可以分为政府和其他公共管理主体两个部分。
所谓其他公共管理主体,是指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而存在的一些组织,一般可称为非营利组织或者第三部门。
(二公共管理的对象公共管理以社会公共事务作为管理对象。
社会公共事务的具体内容分为公共资源和公共项目、社会问题等。
1.公共资源(1公共设施、产品。
即特定社区所有人都有可能享用和受益的物质性存在,且它们本身必须是劳动产品,如能源、城市道路、路灯、桥梁、交通标志等。
(2公共信息资源。
即一定社区的人们共同拥有和可能享用的各种精神产品,包括文化产品、科技成果、经济信息等。
一、社区的概念社区是一个区域性社会,是一定地域或空间范围内社会生活的共同体。
四大基本构成要素:地域或空间要素;人口要素;共同的心理和文化要素;组织结构要素二、社区的类型与功能类型按照形成方式,可以分为自然社区和法定社区。
按照社区的功能,可以把社区划分为专能社区和综合社区。
社区的功能分析1、生产-分配-消费(社区必须通过生产或购进,为其成员提供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生活必须品和相应的服务,才能维持社区的存续与发展,才能保证社区其他功能的正常发挥;是社区的经济功能,也是社区最基本的功能;担负着这一功能的主体主要是社区内的各个经济组织;这些经济组织在社区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发挥其经济功能,保证了社区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2、服务(社区必须通过基础性保障和福利性照顾,来满足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才能增强社区成员的社区归属感与凝聚力。
是现代社区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
目前我国社区已经普遍建立起来社区服务中心,如卫生保健、职业介绍、图书阅览、家政服务、救助中心等各类服务机构,对社区居民提供家庭、治安、就业、文化等各方面的服务活动。
)3、社会化(人的社会化,表达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也指作为生物体的自然人逐步成为社会人的过程;人的社会化大致可以分为早期社会化和继续社会化两个阶段;社区是现阶段人的社会化最重要的载体和场所。
)4、社会参与(社区是人们认识社会、参与社会生活的第一场所,人们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往往是从社区开始;参与社区的公共事务正是参与全社会公共事务和国家政治生活的前提;社区为人们参与社会事务提供了区域社会的场所和机会;社会参与是改变社区社会控制机构的政策不利和专横影响所不可或缺的;志愿者组织和中介机构在社会参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5、社会控制与稳定(社会控制的目的在于促使人们遵从通行公认的社会规范,维护已有的社会秩序。
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对违法犯罪等反社会行为的控制;广义的社会控制还包括对影响社会秩序的社会矛盾、社会冲突等其他非稳定因素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