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东控制与公司控制杠杆_于培友
- 格式:pdf
- 大小:259.77 KB
- 文档页数:4
股权集中、大股东掏空与管理层自利行为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股权集中、大股东掏空以及管理层自利行为之间的关系。
股权集中是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普遍现象,它对公司决策、业绩和市场表现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大股东掏空则是指大股东通过各种手段侵占公司资源,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
管理层自利行为则指的是管理层在决策过程中,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而忽视公司整体和股东利益的行为。
本文首先将对股权集中、大股东掏空和管理层自利行为进行概念界定和理论阐述,明确各自的内涵、特征和表现形式。
接着,通过文献回顾和案例分析,梳理国内外学者在这些领域的研究成果,总结现有研究的不足和争议点。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讨股权集中、大股东掏空和管理层自利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机制。
具体来说,本文将通过实证分析,检验股权集中度、大股东掏空行为和管理层自利行为对公司业绩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
本文还将探讨如何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抑制大股东掏空和管理层自利行为,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提高公司绩效和市场竞争力。
本文的研究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理论、促进公司健康发展、保护投资者利益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可以为监管部门提供政策建议,为投资者提供投资参考,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
二、文献综述在深入研究股权集中、大股东掏空与管理层自利行为这一课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回顾并理解相关的学术理论与研究成果。
本文的文献综述部分将从三个方面展开:股权集中与大股东行为、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后果、以及管理层自利行为的动因和表现形式。
关于股权集中与大股东行为的研究,多数学者认为股权集中是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一种常见现象。
股权集中可能会带来大股东对公司的控制力增强,从而影响公司的决策与运营。
大股东可能会利用其控制权优势,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损害到其他股东和公司的整体利益。
同时,大股东也可能通过其控制地位,对公司的战略方向、投资决策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股权结构与企业资本结构研究在当今商业环境中,股权结构和企业资本结构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面临的融资方式和股东权益问题愈发复杂,这些都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因此,理解股权结构与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股权结构是企业内部的一种权利分配。
简而言之,股权结构决定了谁拥有企业的控制权和收益权。
股东的类型、数量和其所持股份的比例,都会影响到公司的决策过程。
例如,大股东通常可以通过持有较大比例的股份,对公司的经营方向施加重要影响。
这种影响可以是积极的,带来资源和支持;但也可能是消极的,导致企业决策的短视和自利。
再说说企业的资本结构,这指的是企业在融资时所采用的不同资金来源的组合。
常见的融资方式有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
债务融资包括银行贷款、债券等,通常需要支付利息,风险较高;而股权融资则是通过增发股份来吸引投资者,虽然不需要定期还款,但会稀释现有股东的权益。
资本结构的选择,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风险和收益水平。
接下来,我们看看股权结构与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
首先,股东的权利和责任是相辅相成的。
比如,控股股东往往在资本结构上有更大的话语权,能影响公司的融资决策。
如果一个企业大股东持有较高比例的股份,他们可能更倾向于使用债务融资,因为这可以在不稀释自己股份的情况下获取资金。
这种情况下,大股东的利益与企业发展之间的矛盾可能会加剧。
进一步分析,不同类型的股东对资本结构的选择也存在显著差异。
机构投资者通常更关注财务稳健性,他们可能更倾向于选择保守的资本结构,避免高风险的债务融资。
而创业型企业的创始人,往往希望迅速扩展业务,可能更愿意承担较高的风险,通过债务融资获取更大规模的资金投入。
这种差异,不仅体现了不同股东的投资偏好,也反映了他们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不同预期。
在实际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企业如何通过优化股权结构来改善资本结构。
以某知名科技公司为例,早期它的股东主要是创始团队和少量天使投资人。
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分析目录一、内容概括 (2)二、大股东资金占用的背景 (2)1. 公司治理结构 (3)1.1 股权结构 (4)1.2 董事会与监事会职能 (5)1.3 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 (6)2. 公司经营状况与市场环境 (7)2.1 公司业绩与资金需求 (7)2.2 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竞争状况 (9)2.3 宏观经济政策影响 (10)三、大股东资金占用的现状及问题 (12)1. 资金占用现状 (13)1.1 占用方式 (13)1.2 占用规模与频率 (14)1.3 占用时间长度 (15)2. 资金占用带来的问题 (16)2.1 影响公司正常运营 (17)2.2 损害中小股东利益 (18)2.3 增加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 (19)四、大股东资金占用的成因分析 (20)1. 内部成因 (21)1.1 大股东控制权过强 (22)1.2 公司内部监管机制不足 (23)1.3 激励机制不完善,道德风险存在 (24)2. 外部成因 (25)一、内容概括本文档旨在分析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探讨其背景、原因、影响及解决方案。
概述了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的现状,包括其普遍性及其对公司运营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分析了问题产生的根源,包括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内部监管机制缺失、大股东权力过大等因素。
详细探讨了资金占用问题的具体表现,如占用方式、影响程度等。
提出了针对此问题的解决策略和建议,包括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内部监管、建立资金占用预警机制等。
通过本文的分析,旨在为相关公司提供借鉴和参考,以推动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大股东资金占用的背景在公司运营过程中,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这种问题的产生,往往与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监管机制的缺失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是导致大股东资金占用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一些公司中,由于股权结构过于集中,导致大股东在公司中具有绝对的控制权。
机构投资者相机抉择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及其公司治理效应目录一、内容概述 (2)二、背景与意义 (2)三、文献综述 (3)四、机构投资者相机抉择分析 (4)4.1 机构投资者的角色与行为特点 (6)4.2 相机抉择策略的应用现状 (8)4.3 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分析 (9)五、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分析 (10)5.1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动机与风险 (12)5.2 股权质押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分析 (13)5.3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机构投资者相机抉择的互动关系 (14)六、公司治理效应研究 (15)6.1 公司治理机制与效果概述 (16)6.2 机构投资者相机抉择对公司治理的具体影响分析 (16)6.3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治理效应的影响分析 (17)七、案例分析 (19)7.1 案例选取与背景介绍 (21)7.2 机构投资者相机抉择在案例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22)7.3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在案例中的影响分析 (23)一、内容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相机抉择行为,以及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治理效应的影响。
在现代企业中,机构投资者的参与对于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机构投资者的相机抉择行为并非总是积极的,其决策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市场环境、公司业绩、信息披露等。
本文将深入分析机构投资者的相机抉择行为及其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公司治理效应的影响。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本文试图揭示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定位,以及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对公司治理的潜在影响。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保护投资者利益,还能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背景与意义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本市场在国家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机构投资者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其投资决策对市场稳定和公司治理具有重要影响。
中国证监会等监管部门不断加强对机构投资者的监管,以提高市场透明度和保护投资者利益。
管理层权力对管理层薪酬的影响作者:于培友牛晓童张美玲来源:《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02期[摘要]管理層权力是解释管理层薪酬的重要理论,有无实际控制人是制约管理层权力的重要因素。
运用PSM方法对比有无实际控制人对管理层薪酬的影响,结果表明,无实际控制人公司的管理层薪酬显著高于有实际控制人公司的管理层薪酬,而且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低、董事长总经理兼任会提高管理层权力,使得管理层薪酬更高。
对无实际控制人公司的研究表明,管理层高薪酬成了代理问题的表现形式而非解决方式,从而验证了管理层权力理论。
在我国股权结构分散的上市公司占比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加强管理层薪酬的治理以缓解代理问题愈发重要。
[关键词]管理层权力;管理层薪酬;无实际控制人[中图分类号]F276. 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21)02-0060-08The influence of management power on management compensation—PSM test based on listed companies without actual controllerYU Pei-you, NIU Xiao-tong, ZHANG Mei-ling(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Qingdao 266061, China)Abstract:Management power is an important theory to explain the compensation of management, and whether there are actual controllers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restrict the power of management. The PSM method is used to compare the influence of the actual controller on management compens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nagement compensation of companies without actual controllers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mpanies with actual controllers,moreover, the low shareholding ratio of the largest shareholder and the concurrent role of chairman and general manager will enhance the power of the management and make the remuneration of the management higher. Research on companies without actual controllers shows that high executive compensation is a manifestation of agency problem rather than a solution, thus verifying the theory of management power. In the context of the increasing proportion of listed companies with a decentralized shareholding structure in China, it i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o strengthen the governance of management compensation to alleviate agency problems.Key words:management authority; management compensation; companies without actual controller一、引言管理层薪酬激励理论主要有最优契约理论和管理层权力理论。
大股东与高管合谋下掏空方式分析与预防对策研究“大股东与高管合谋下掏空”是指公司的大股东与高管利用其对公司的控制权和影响力,通过各种手段将公司的财产和利益转移至个人或特定群体的行为。
这种行为通常会对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严重影响公司的稳定运营和股东的利益。
大股东与高管合谋下掏空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提高薪酬和奖金:大股东和高管通过操纵公司的财务数据,提高自己的薪酬和奖金,并将大量公司的利润分红给自己,导致公司资金的严重流失。
2. 资产转移: 大股东和高管将公司的资产转移到其他公司或个人名下,从而剥离公司的资产,使公司面临财务困境甚至破产。
3. 高价债务融资:大股东和高管以公司的名义通过高价债务融资等形式获取巨额贷款,并将贷款用于个人或其他企业的经营,导致公司背负巨额债务无法偿还。
4. 虚增公司财务数据:大股东和高管虚增公司的财务数据,使公司看起来盈利丰厚,从而提高公司的市值和股价,然后利用高股价出售自己手中的股票,获取巨额利润。
1. 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应该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确保各个股东的权益得到平等保护,大股东和高管的权力受到制约。
应该建立独立的董事会和监事会,加强对大股东和高管的监督和约束。
2. 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公司应该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公司的财务数据真实可信。
应该建立严格的审计机制,定期对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3. 加强信息披露和透明度:公司应该加强对外信息披露,及时向投资者和股东公布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增强公司的透明度。
应该建立与股东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渠道,及时回应投资者的关注和质疑。
4. 加强法律和监管的约束:政府应该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加强对大股东和高管的约束。
应该完善法律法规,严惩大股东和高管合谋下掏空的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大股东与高管合谋下掏空是对公司和股东利益的巨大伤害。
为了预防这种行为的发生,公司和政府应该共同努力,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内部控制和信息披露,同时加强法律和监管的约束,确保公司和股东的利益得到有效保护。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效率关系在当今的经济环境中,上市公司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形式,其股权结构与经营效率之间的关系备受关注。
股权结构不仅影响着公司的治理机制,还对经营决策、资源配置以及最终的经营效率产生深远的影响。
股权结构主要包括股权集中度和股权性质两个方面。
股权集中度指的是大股东所持股份占公司总股份的比例,可分为高度集中、相对集中和分散三种类型。
股权性质则涉及国有股、法人股和社会公众股等不同类型的股权。
当股权高度集中时,大股东往往对公司拥有较强的控制权和决策权。
一方面,这可能有助于减少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提高决策效率,使公司能够迅速应对市场变化,抓住发展机遇。
例如,在一些重大投资决策上,大股东能够凭借其丰富的经验和资源,迅速做出判断并推动实施。
另一方面,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也可能带来一些问题。
大股东可能会为了自身利益而损害中小股东的权益,比如通过关联交易转移公司资产、操纵利润等。
此外,由于决策权力过度集中,可能导致决策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忽视了其他股东的意见和建议。
相对集中的股权结构则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大股东和中小股东的利益。
多个大股东之间相互制衡,能够减少单一股东的独断行为,同时也能促使各方在决策过程中充分考虑不同的观点和利益诉求。
这种结构有助于提高公司治理的有效性,推动公司更加稳健地发展。
股权分散的情况下,单个股东对公司的控制能力较弱,公司的决策权更多地掌握在管理层手中。
这可能会导致管理层追求自身利益而忽视股东利益的情况发生,产生代理问题。
然而,分散的股权结构也有其优点。
众多小股东的存在可以促使公司更加注重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公正性,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从股权性质来看,国有股在上市公司中占有一定比例。
国有企业通常在资源获取、政策支持等方面具有优势,但可能在经营机制的灵活性和市场反应速度上相对较弱。
法人股的持有者往往具有较强的行业背景和专业知识,能够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持。
社会公众股的参与则增加了公司的融资渠道,提高了公司的市场知名度和流动性。
股权结构与企业资本结构的研究分析与应用一、引言在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股权结构和资本结构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股权结构决定了公司的所有权分配,而资本结构则关系到企业的融资方式和财务健康。
二者相互作用,深刻影响着企业的成长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这两个结构的关系,以及它们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力求提供一种清晰、全面的分析。
1.1 股权结构的定义与分类首先,我们得了解什么是股权结构。
简单来说,股权结构就是指企业股东所持有股份的分布情况。
不同的股东可能有不同的股份比例,这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决策权、利润分配和控制权。
通常可以将股权结构分为集中型和分散型。
集中型股权结构,顾名思义,就是少数股东拥有绝大部分股份。
这种结构的优点在于决策效率高,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容易造成管理层的决策失误,甚至可能导致利益输送。
而分散型股权结构则是由许多小股东组成,股份分散。
这种结构有助于监督管理层,减少滥用权力的风险。
但缺点是,决策过程往往较为缓慢,容易出现利益博弈,影响企业的发展速度。
1.2 资本结构的基本概念接下来,我们来聊聊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融资的方式和比例,通常分为自有资本和债务资本。
自有资本包括股东投资和留存收益,而债务资本则是企业通过借贷获得的资金。
资本结构的选择至关重要。
自有资本的比例越高,企业的财务风险就越低;反之,债务比例高则意味着更大的财务杠杆。
合理的资本结构能够优化企业的资金使用,提高投资回报率。
二、股权结构与资本结构的相互关系2.1 股权结构影响资本结构股权结构直接影响资本结构的选择。
集中型股权结构下,企业往往倾向于使用更多的债务融资。
这是因为大股东通常希望通过负债扩大企业规模,从而实现更高的回报。
而在分散型股权结构下,企业可能更加保守,选择较少的负债融资,以避免高风险带来的财务压力。
2.2 资本结构反作用于股权结构另一方面,资本结构的变化也会反过来影响股权结构。
如果企业采取了高杠杆融资,可能会导致财务风险上升,影响股东的信心。
“掏空”与所有权安排——来自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的经验证据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备受关注,引发了公众的广泛讨论。
究其原因,除了经济利益驱动外,大股东所占有的控制权和所有权安排也是资金占用行为的重要原因。
本文将通过对一些典型案例的分析,探讨“掏空”行为与所有权安排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展望未来的改革方向。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掏空”行为指的是大股东将上市公司的资金用于个人或他企业的非法或不当目的,从而导致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一种行为。
而所有权安排则涉及上市公司权力结构的分配方式。
以往,一些大股东通过持有股份的方式,控制上市公司的决策权和分配权,这使得他们能够将上市公司的资源用于个人或他企业的利益,从而实现资金占用的目的。
对于“掏空”行为与所有权安排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现实案例的观察可以发现,真正能够实施掏空行为的大股东往往具备绝对控制权,这是由于他们拥有上市公司的多数股份,并能决定董事会的选举和薪酬安排等事项。
所有权安排的缺失或不当安排进一步加剧了掏空行为的发生。
大股东通过控制董事会以及分配高额报酬等方式,使得董事会成为了他们服务的工具,难以制约其掏空行为。
因此,掏空行为与所有权安排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然而,我们也不能简单地将所有责任都归咎于大股东。
实际上,一些上市公司自身的治理机制不完善也是掏空行为发生的诱因。
董事会的履职问题、内部控制不严格以及审计监督环节不到位等,都给了大股东可乘之机。
因此,要解决掏空问题,除了改善所有权安排,改革上市公司治理也是必不可少的。
针对上述问题,未来的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完善上市公司的所有权安排。
应在法律层面对大股东的权力进行限制,不让其完全占据董事会等决策机构的控制权。
此外,加强股东之间的监督与制约,构建一个有效的权力平衡机制。
传统的一股一表决权制度可以进一步完善,以减少大股东的随意操作空间。
其次,加强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
董事会要发挥更大的作用,确保其独立性和专业素质。
超额分红与大股东掏空行为研究目录一、内容综述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2. 研究目的与问题提出 (4)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4)4. 论文结构安排 (6)二、文献综述 (6)1. 超额分红的概念界定 (8)2. 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定义与度量 (8)3. 超额分红与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关系研究 (9)4. 文献评述与总结 (10)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2)1. 超额分红的动因分析 (13)2. 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形成机理 (14)3. 超额分红与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关系假设 (16)四、研究设计 (17)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18)2. 变量定义与测量方法 (19)3. 实证模型构建 (20)五、实证分析 (22)1. 描述性统计分析 (23)2. 相关性分析 (24)3. 回归结果分析 (25)4. 研究结果讨论 (26)六、进一步研究 (27)1. 政策建议 (29)2.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30)七、结论 (31)1. 研究结论总结 (31)2. 研究贡献与意义阐述 (32)3. 对后续研究的启示 (33)一、内容综述在现代企业制度中,超额分红与大股东掏空行为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超额分红是指公司实际分红金额超过其按照资本结构应分得的金额,这一现象往往被视为大股东利用公司资源进行利益输送的一种手段。
而大股东掏空行为,则是指大股东通过各种手段占用公司资金,损害公司及其他股东利益的行为。
也有研究认为,超额分红与大股东掏空行为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这些研究指出,公司的分红政策取决于多种因素,如公司的盈利能力、成长性、融资需求等。
只有在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监管不严格的情况下,大股东才有可能利用超额分红来进行掏空行为。
要准确评估超额分红与大股东掏空行为之间的关系,需要深入分析公司的治理结构、监管环境等因素。
现有研究对于超额分红与大股东掏空行为之间的关系尚未形成一致的结论。
作者: 于培友[1];贾晓悦[1]
作者机构: [1]青岛科技大学,山东青岛261000
出版物刊名: 商业会计
页码: 59-61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7期
主题词: 小米公司;双重股权结构;融资;上市
摘要:当今社会是互联网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
随着科技公司的发展壮大,股权融资与保持企业家控制权之间出现了矛盾,平衡二者关系对于科技公司来说至关重要。
文章通过描述小米公司在不同阶段的融资情况,发现小米公司在股权融资的过程中面临着创始人及团队控制权被稀释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小米公司选择采用双重股权结构赴港上市,上市前后小米公司股权以及控制权的变化反映了采用双重股权结构上市对公司发展战略的影响以及对创始人及团队控制权的保护。
董事会存在最优规模吗?——基于大股东资金占用的证据杜兴强;张颖【期刊名称】《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22(46)2【摘要】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制度安排。
从董事会规模这一董事会重要特征入手,以2003—2020年沪深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董事会规模特征对大股东资金占用的影响,检验在抑制第二类代理成本问题上是否存在最优董事会规模。
结果表明,董事会规模与大股东资金占用呈U形关系,说明董事会规模影响了董事会的监督职能,从而对大股东资金占用产生了复杂和不对称的影响。
当董事会规模小于9人,董事会规模与大股东资金占用负相关;当董事会规模大于9人,则与大股东资金占用正相关。
故基于抑制大股东资金占用的视角,董事会最优规模为9人。
此外,在市场化发达地区,董事会规模与大股东资金占用呈U形关系,董事会发挥了治理职能;而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无法观察到董事会规模与大股东资金占用的相关关系,说明在外部机制不健全地区,董事会的有效性受到限制,董事会规模无法对大股东资金占用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总页数】12页(P87-98)【关键词】董事会规模;公司治理;大股东资金占用;俱乐部理论;代理成本【作者】杜兴强;张颖【作者单位】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72.3【相关文献】1.董事会特征对大股东资金占用影响的实证研究2.董事会特征对大股东资金占用的影响研究3.大股东会侵犯管理层利益吗?——来自资金占用与管理层人员变更的经验证据4.董事会特征对大股东资金占用影响的实证研究5.大股东非执行董事与董事会治理效率——基于国有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资本增值之道
陈生
【期刊名称】《股市动态分析》
【年(卷),期】2004(0)28
【摘要】与上期提到的科华生物董事长、总经理们,以1000万元的现金资本,控制了应“归全体职工所有的资产”3000多万元,并使其持股比例由应有的各3.95%提升到各12%相比。
【总页数】2页(P40-41)
【关键词】评估增值;资本增值;招股书;注册资本;房屋建筑物;企业积累;资本公积;增值率;净资产收益率;机器设备评估
【作者】陈生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2.5
【相关文献】
1.对江苏盐业激活固化资本加速资本流动促进资本增值的探讨 [J], 袁庆昆
2.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对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重要意义--基于国有资本预算“新政”路径探析 [J], 张楚晨;冯燕茹;曲喆;李尧森
3.关于《企业公司制改建有关国有资本管理与财务处理的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关于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出口货物不再实行增值税税收专用缴
款书管理的通知 [J],
4.马克思的资本增值理论与国有资产的可持续增值 [J], 陆秀红
5.是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还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J], 杨海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
杨海波
【期刊名称】《中国外资》
【年(卷),期】2010(000)012
【摘要】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股权结构扭曲一直被认为是导致我国上
市公司治理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结构之间存在紧密联系,股权结构通过影响公司内外治理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公司治理的有效性。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存在国有股“一股独大”、股权高度集中、未流通股比重过高等突出问题,导致公司治理实践中出现“内部人控制”严重、大股东掠夺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等一系列问题产生。
【总页数】2页(P54-55)
【作者】杨海波
【作者单位】大庆钻探工程公司钻井五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9.246
【相关文献】
1.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 [J], 纪显举
2.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结构影响的分析 [J], 章曦
3.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结构和行为的影响 [J], 张银杰
4.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分析 [J], 阳建梅
5.浅谈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影响 [J], 钟明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