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绝句格律
- 格式:docx
- 大小:13.31 KB
- 文档页数:4
散曲词牌格律大全
散曲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种曲调形式,而词牌则是散曲中的一种曲调名字,每个词牌都有其独特的格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散曲词牌格律:
《浣溪沙》:格律:七言绝句,每句四平韵。
《水调歌头》:格律:七言绝句,每句三平韵。
《满江红》:格律:七言绝句,每句三仄韵。
《凤求凰》:格律:七言绝句,每句二仄韵。
《长相思》:格律:七言绝句,每句二平韵。
《渔家傲》:格律:七言绝句,每句四仄韵。
《菩萨蛮》:格律:七言绝句,每句一仄韵。
《钗头凤》:格律:五言绝句,每句三平韵。
《醉花阴》:格律:五言绝句,每句二平韵。
《夜行船》:格律:五言绝句,每句一仄韵。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散曲词牌格律,每个词牌都有其独特的韵脚和对仗方式,这些格律的运用给散曲赋予了独特的音乐美感和韵律感。
在演唱或演奏散曲时,词牌格律的正确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五言绝句的格律要求
五言绝句又称为绝句,是诗歌的一种形式,它有以下格律要求:
1. 字数:每一句由五个字组成,共四句。
2. 韵律:五言绝句需要有平仄对立的韵律,即平声和仄声的交替出现。
每句都要求平仄平仄平的顺序。
3. 押韵:五言绝句需要具备押韵的要求。
通常第一、二句押一韵,第三句与第四句押另一韵。
4. 意境:五言绝句追求简练、精炼的表达,每句都要有明确清晰的意境。
总结起来,五言绝句的格律要求为五字一句、四句一首、韵律平仄对立、押韵规律、意境简洁。
这些要求可以帮助诗人写出韵律流畅、含义深远的五言绝句。
书法五言绝句格子通常是指将四句五言绝句书写在固定格式的纸张或扇面上。
以下是五言绝句的格律要求和示例:
1.平起首句不入韵: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例:
春风送暖花,
夏雨洗尘沙。
秋月照江水,
冬雪覆山家。
2.平起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例:
春日暖阳照,
鸟语花香飘。
清风拂面过,
明月入云霄。
3.仄起首句不入韵: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例:
秋风吹落叶,
寒霜染红霞。
夜月照孤影,
清泉流人家。
常用诗词格律大全一、律诗的格律。
1. 五言律诗。
- 基本格式。
- 仄起首句不入韵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赏析:这就像是一套密码规则呢。
你看“仄仄平平仄”这一句,就像先迈左脚(仄声起),而且第一个节奏是先低(仄)后高(平)。
比如说“国破山河在”,“国破”是仄仄,“山河”是平平,“在”是仄。
然后下一句“平平仄仄平”就得跟上,像接话一样,平仄要相对。
就像两个人对话,一个低沉(仄起句),另一个就得轻快(平起对句)。
像“城春草木深”,“城春”平平,“草木”仄仄,“深”平,这样读起来就很有节奏感。
- 平起首句入韵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解析:这个格式和平起首句不入韵式有点区别。
首句入韵的话,第一个字的平仄要求就更严格一点。
比如“平平仄仄平”这一句,如果第一个字用了仄声,就可能犯“孤平”(当然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有救拗的办法,就像给犯了小错的句子打个补丁)。
像“花明绮陌春”这样的句子就符合这个格式,“花明”平平,“绮陌”仄仄,“春”平,读起来朗朗上口,就像在有韵律地跳舞。
2. 七言律诗。
- 基本格式。
- 仄起首句入韵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解析:七言律诗比五言律诗多了两个字,就像给五言律诗穿上了一件华丽的外套。
“仄仄平平仄仄平”起句,就像一个隆重的开场,第一个节奏还是仄起,然后后面的平仄交替就像精心编排的舞步。
比如“世味年来薄似纱”,“世味”仄仄,“年来”平平,“薄似”仄仄,“纱”平。
下一句“平平仄仄仄平平”要和它相对,像“谁令骑马客京华”,这样平仄相对,读起来音韵和谐,有一种回环往复的美感。
- 平起首句不入韵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五言绝句大全_五言绝句古诗_五言绝句格律_古诗大全五言绝句是绝句的一种,就是指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属于近体诗范畴。
有仄起、平起二格。
此体源于汉代乐府小诗,深受六朝民歌影响。
到了唐代与近体律诗如孪生姐妹,并蒂双花,以其崭新的异彩出现在诗坛上。
五言绝句仅二十字,便能展现出一幅幅清新的画图,传达一种种真切的意境。
因小见大,以少总多,在短章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是其最大特色。
五言绝句是绝句的一种,属于近体诗范畴。
绝句,或称截句,断句,短句;或以为“截取律之半”以便入乐传唱,各家解释并不一致。
绝句由四句组成,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而六言绝句较为少见。
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叫做五言绝句,简称五言绝句。
从北周诗人庾信的一首题为“绝句”的五言诗来看,五言绝句不是唐代诗人创造的,其文体形式至少是南北朝末期就已形成了。
“客游经岁月,羁旅故情多。
近学衡阳雁,秋分俱渡河。
”这是庾信的《和侃法师三绝》之一。
此诗平仄粘缀,完全符合唐人格律,第二、四句尾是平声韵,第一、三句尾都用仄声字,诗题已称为“绝”。
但在唐以前如此工整的五言绝句并不多,直到了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a/24099htm,五言绝句才被逐步地得以完善和定型,而此前的五言诗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由于受字数的限制,较之其他体制的诗歌,五言绝句在创作时对其语言和表现手法就要求得更加简练、概括,创作难度就更大。
张谦宜对此就以“短而味长,入妙尤难”八字加以概括,因此,五言绝句自然而然的成为盛唐诗歌中最为璀璨的明珠,是唐诗中的精华。
五言绝句古诗大全:《春晓》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
其全文古诗如下: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翻译】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儿啼叫。
想起昨夜里风声紧雨声潇潇,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
《静夜思》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李白。
其全文古诗如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五绝的平仄格律《五绝的平仄格律》五绝是一种中国传统的诗歌形式,又称为五言绝句,每句有五个字,共四句构成一个完整的诗句。
平仄格律是指诗句中的字音平仄要符合一定的规律。
在五绝中,平仄格律的运用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着诗句的韵律美和语言美。
中国古代的文人学士崇尚雅正之美,平仄格律的使用就是其中一部分的体现。
平声和仄声是指汉字的发音方式,平声是指音高平缓的声调,如“平”、“读”;仄声是指音高起伏的声调,如“仄”、“句”。
五绝的平仄格律要求,每句的字音平仄形式必须按照特定的规则来排列搭配。
首先,五绝的平仄格律要求四句诗中每一句都要有平声和仄声的对立使用,这样才能使整体的诗句节奏饱满。
平仄格律的使用要有节制,不能平平仄仄或者仄仄平平,而是需要有一定的平仄平仄的变化,以增加诗句的音律美和韵味。
其次,五绝的平仄格律还要求诗句中的字音平仄呼应,相邻字的平仄声要相同或者相对应。
比如,“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等等。
这样的呼应可以使诗句更加协调,音韵更加和谐,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另外,五绝的平仄格律还要求在每句诗中,字音平仄的排列要合乎规则,不能随意安排。
一般来说,首句一般以平声开头,末句一般以仄声结尾,中间两句要平仄相间。
这样的安排既符合平仄格律的要求,也使诗句更易入口、朗朗上口。
而且,五绝的平仄格律还要求每句诗的字数要相近,不能有太大的差异。
字数相近可以使诗句整体更加统一,平衡感更强。
字数相近也可以使诗句的平仄格律更加明显,让韵律变得更加突出。
最后,五绝的平仄格律要求诗句的平声和仄声要符合律韵的要求。
律韵是古代诗歌中的一种韵律规则,根据音节的长度和押韵的规则来定。
诗句中的平声和仄声要根据律韵的要求来安排,以保持整体的音韵美。
总之,五绝的平仄格律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平仄格律的运用,诗人可以使诗句更加韵律美妙、优美动人。
它是诗歌表达感情和思想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通过学习和欣赏五绝的平仄格律,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诗词的魅力,也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绝句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之分。
详细说来,押韵的要求是指每首绝句的第一、第二和第四句的最后一字,可用同一个韵目的字做韵脚,且必须为平声字,但第一句的最后一字可以用邻韵,也可不压韵。
如用了不同韵目的字做韵脚,即为“出韵”或“落韵”。
七言绝句如果第一句用韵可以增加音乐美,故七言绝句首句用韵教常见,五言绝句首句不用韵者教底盘。
一个韵脚的字不可重复使用。
第三句的最后一字必须为仄声字。
在格律上,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都有固定的格律安排,不管是五言还是七言,都有平起首句入韵式和平起首句不入韵式、仄起首句入韵式和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所谓平起仄起,是指第一句的第二个字是平声字还是仄声字,平声字为平起,仄声字为仄起。
具体要求如下:(⊙:表示可平可仄;平:表示必须为平声字;仄:表示必须为仄声字)五言绝句的四种格式:只需要记住以下几点即可:1、韵字必须为平声字;2、不管是七言还是五言,记住第一句的双数位置上的字必须平仄相隔,如七言第一句为:仄仄平平仄仄平,则记“仄、平、仄”,单数上的字分别分别与它紧挨着的双数位置上的字平仄相同;3、第二句双数位置上的字与第一句同位置上的字平仄相反,与第三句同位置上的字平仄相同,如第一句是“仄、平、仄”,第二句、第三句则为“平、仄、平”;4、第四句与第一句双数位置上的字平仄相同,与第三句同位置上的字平仄相反;5、第三句最后一个字必须为仄声字。
再简化的说,记住三点:1、韵字必须为平声字,第三句的最后一字必须为仄声字;2、第一句的第2、4、(6)字平仄相隔,第一句与第四句句式格律相同,第二句和第三句与第一句和第四句句式格律相反。
(五言绝句每句只有第2、4字)3、更换第一句的第2、4、(6)字的平仄,即可换得其他句式的格律。
绝句的平仄格律一览表如下:五言绝句的省称。
指五言律绝。
四句二韵或三韵。
平仄韵定格共八式。
(1)首句仄起不入平韵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首句平起不入仄韵式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3)首句仄起入平韵式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4)首句平起入仄韵式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5)首句平起不入平韵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6)首句仄起不入仄韵式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7)首句平起入平韵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8)首句仄起入仄韵式七言绝句的省称。
指七言律绝。
四句二韵或三韵。
平仄韵定格共六式。
(1)首句平起入平韵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首句平起不入平韵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首句仄起入平韵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4)首句仄起不入平韵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5)仄韵平起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6)仄韵仄起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五⾔、七⾔绝句的基本要求!⼀、我们把看到的5字⼀⾏或7字⼀⾏,共计四⾏的旧体诗,都称为“绝句”,其实只有完全符合格律要求的才称得上,⼤多是“古绝”或称“古风”,是沿⽤唐朝以前的写法,没有什么格律限制,⼤多押仄声韵。
如果押平声韵,我们称其为“⼊律古风”我常⽤此体,⾃由得很。
如果你⾮要写⼀⾸完整的绝句,那么我不得不提到格律。
先谈平仄,简单地说,第⼀声和第⼆声是平声,第三声和第四声就算仄声。
具体规则如下:五⾔绝句——第⼀种: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第⼆种: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第三种: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七⾔绝句——第⼀种: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种: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三种: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四种: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但并⾮铁板⼀块,有“⼀、三、五不论,⼆、四、六分明”之说。
其中数字是指每⼀⾏的第⼏个字。
再讲压韵。
压韵是⾮要不可的,在偶句的末字。
如果在⾸⾏的末字就押上,则更佳。
简单地说,凡韵母相同的字都算压韵。
对于是否对仗,绝句⾥没有要求。
⼆、关于五⾔绝句的写法,元朝杨载在《诗法家数》中讲到:“绝句之法要宛曲回环,删芜就简,句绝⽽意不绝。
多以第三句为主,⽽第四句发之。
有实接有虚接,承接之间开与合相关,反与正相依,顺与逆相应,⼀呼⼀吸,宫商合谐。
⼤抵起承⼆句困难,然不过平直叙起为佳,从容承之为是。
⾄如婉转变化,功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转变得好,则第四句如顺流之⾈也。
”所谓五⾔绝句,就是五字四句的短体诗,是近体诗中最简短的⼀种,整⾸诗两联四句,每句五个字;双句必须押韵,⾸句可⼊韵也可不⼊韵;韵脚平仄均可(韵脚就是句末押韵的字)。
精练短⼩是绝句的⼀⼤特点。
绝句的格律平仄嘿,朋友!你有没有读过那些短小精悍却韵味无穷的绝句呢?我呀,可算是对绝句的格律平仄着了迷。
这就像探秘一个神秘的宝藏,每发现一点规律,就兴奋得不得了。
绝句,那可是诗歌里的小精灵。
从格律平仄的角度来看,就像是给这个小精灵穿上了一件精致又有规则的衣服。
咱们先来说说五言绝句吧。
五言绝句每句五个字,总共四句。
它的平仄规则就像是一种独特的舞步。
比如说“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这就像是在诗歌的舞台上踏出的步伐,有起有落,有高有低。
我记得我刚开始接触五言绝句的格律平仄的时候,简直是一头雾水。
就像走进了一个迷宫,完全找不到方向。
我去找我的老师,老师就笑着跟我说:“这有啥难的呀,你就把它想象成盖房子,平仄就是那砖头的排列方式。
”我当时就懵了,这怎么还和盖房子扯上关系了呢?老师就耐心地给我解释:“你看啊,仄仄平平仄,就像第一层砖头这样摆,平平仄仄平呢,就是第二层砖头换个摆法,这样房子才能稳稳当当的。
”嘿,你还别说,这么一比喻,我好像有点开窍了。
七言绝句呢,每句七个字,也是四句。
它的格律平仄像是五言绝句的升级版。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就好比五言绝句是个小茅屋,七言绝句就是个大瓦房了。
多了两个字,那韵律和节奏就更丰富了。
我有个朋友,他特别喜欢自己写诗。
有一次他写了一首七言绝句给我看,我一看,平仄完全乱套了。
我就跟他说:“你这诗啊,就像是一个人穿着奇装异服去参加正式的舞会,虽然很有个性,但是不符合规则呀。
”他还不服气呢,说:“写诗不就是表达自己的情感吗?为啥要被这些规则束缚?”我就反驳他:“你看那些大诗人的绝句,哪个不是在格律平仄的框架里写出了千古绝唱?这格律平仄就像是河道,你的情感就是那河水,在河道里流淌才能汇聚成美丽的湖泊。
要是没有河道,河水乱流,那就成了一滩烂泥了。
”绝句的格律平仄还不仅仅是简单的规则。
它就像是音乐里的节拍。
你想想,要是一首曲子没有节拍,那还能听吗?绝句也是一样,平仄的交替就像节拍一样,让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
绝句的格律知识点总结一、字数要求绝句的字数要求比较严格,通常是四句,每句五言。
也就是说,每首绝句共计20个字。
这种字数安排既体现了对语言表达的限制,又有利于表达内容的简练和精练。
在创作绝句的过程中,诗人需要充分利用有限的字数,将主题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也是绝句与其他诗体的主要区别之一,在字数上对诗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句式要求绝句的句式要求通常是按照五言绝句的格式进行创作。
五言绝句要求每句都是五个字,且每句之间的韵律和逻辑关系都要连贯自然。
这种要求对诗人的语言功底和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诗人在有限的字数内运用巧妙的句式和表达方式,从而达到对主题和情感的精准表达。
三、韵律要求绝句的韵律要求比较严格,通常是采用平仄押韵的方式。
平仄是指声调的起伏,押韵是指诗句中的韵母相同。
在绝句的创作过程中,诗人需要遵循平仄的要求,保持诗句的音韵美感。
同时,押韵也是绝句韵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押韵可以增强诗句的韵味,使整首诗更加饱满和生动。
四、格律特点绝句的格律特点主要体现在字数、句式和韵律方面。
绝句是一种短小精悍的诗歌形式,字数、句式和韵律都有严格的要求,使得绝句在表达语言和表达内容上都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绝句的格律特点还包括形式简练、言简意赅等方面,这些特点使得绝句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种独具特色的诗歌形式。
五、绝句格律的意义绝句格律的意义在于规范诗歌的创作和表达。
通过对绝句的格律要求,可以帮助诗人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使得诗歌语言更加准确和优美。
绝句格律的意义还在于传承和发扬中国古代文学的优秀传统,使得绝句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
通过对绝句格律的研究和理解,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一古代诗歌形式,从而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六、绝句的创作技巧在创作绝句时,诗人需要灵活运用字数、句式和韵律等要素,使得诗歌达到最好的效果。
在创作绝句时,诗人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技巧来提高创作水平。
跟我学写格律诗五言律绝的四种格式[★]第一篇:跟我学写格律诗五言律绝的四种格式跟我学写格律诗(5)五言律绝的四种格式跟我学写诗第五章五言律绝的四种格式整理编辑:诗词轩在第三章中,我们分析了五言律绝的句式由来,并经过一定规则得到了四种五言律绝的句式。
分别如下(为了便于区分,标以不同颜色):1.仄起仄收句:仄仄平平仄2.平起仄收句:平平平仄仄3.平起平收句:平平仄仄平4.仄起平收句:仄仄仄平平今天,我们将用这四种句式,按一定规则,排出四种格式。
排格式前,我们先需要了解一下几条和格式相关的口诀,记住口诀能在日后的阅读写作中带来至关重要的作用。
口诀是“一联之内平仄相对,两联之间平仄相粘”联:绝句共四句,两句为一联。
相对:平仄相反,即平对仄、仄对平。
相粘:平仄相同,即平对平、仄对仄。
下面用一个实例来说明口诀的运用:图例显示:仄声字的‘日’和平声字的‘河’,因为在一联之内,所以平仄相反,称为相对;平声字的‘河’和平声字的‘穷’分属两联且相邻,所以平仄相同,称为相粘;平声字的‘穷’和仄声字的‘上’,因为在一联之内,所以平仄相反,称为相对。
正是这种平仄交错的排列,形成了格律诗的粘对关系。
小贴士:为何相粘相对,我们只看第二字?因为在之前的章节中,我们谈到过句式的拗救,文中说过,一三四位置的平仄因为大小拗的原因,平仄会有所变动,而除韵字外,第二字的平仄是铁定不变的!所以,只看第二字,这样记忆,才不至在读到古人使用拗救句时,以为是出律了。
另外,为了在阅读诗词时,能够快速的分辨出诗句是否相对相粘,建议大家在日常写作排版时,不要将诗句一句一行的排列,如将以上例诗排列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在分辨“一联之内是否平仄相对,两联之间是否平仄相粘”及是否押韵时,是不太好分辨的。
而排列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在分辨时,更让人一目了然。
接下来,开始根据口诀排格式。
我们将使用之前学过的四个句式依次作为第一句,根据口诀排出一个完整的格式:1.仄起仄收句: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这个格式的第一句是‘仄起’。
五言绝句平仄格律韵
五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的范畴,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其雏型是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基本定型,成熟于盛
唐时期。
全篇共八句,每句五个字,有仄起、平起两种基本形式,中间两联须作对仗。
代
表作品有李白的《送友人》、杜甫的《春望》、王维的《山居秋暝》等。
五言绝句的平仄格式和规则有四条:
1.一联之中,平仄相对。
对,就是平对仄,仄对平。
五绝的“对”,只有两种形式,
即为:
(1)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2)差强人意平仄仄仄仄仄差强人意
2.两联之间,上联对句必须与下联出句平仄相粘。
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下联出
句第二字的平仄要同上联对句第二字一致。
“粘”的规则是很严格的。
3.每句的平仄就是相重的,又就是相间的。
相重相间交错采用,形成了近体诗长短滑
行的节奏。
五言每句三个节奏,例如:仄仄/差强人意/仄仄仄/仄平/平
4.五言律绝,四句二韵或三韵。
平仄定格凡四式。
重新认识了五言绝句的平仄规则,有人可以明确提出新问题:凭什么去分平仄两大类呢?因为平声就是没滑行的,而其他三声就是存有滑行的(声母也可能将就是持续上升或
微再降),较短的,这样,它们就构成了两大类型。
如果使这两类声调在律诗中交叠着,
那就能够并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
古人所谓“声调铿锵”,虽然存有许多讲究,
但是平仄拉季夫卡也就是其中一个关键因素。
五绝、五律、六绝、六律、七绝、七律,平仄韵、格律整理,涨知识【五绝】五⾔绝句的省称。
四句⼆韵或三韵。
(⼀)⾸句仄起不⼊平韵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句仄起⼊平韵式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三)⾸句平起不⼊平韵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四)⾸句平起⼊平韵式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五)⾸句平起不⼊仄韵式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韵),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韵)。
(六)⾸句平起⼊仄韵式平平平仄仄(韵),仄仄平平仄(韵),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韵)。
(七)⾸句仄起不⼊仄韵式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韵),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韵)。
(⼋)⾸句仄起⼊仄韵式仄仄平平仄(韵),平平平仄仄(韵),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韵)。
【五律】五⾔律诗的省称。
⼋句四韵或五韵。
(⼀)⾸句仄起不⼊平韵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对仗)。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对仗)。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句仄起⼊平韵式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对仗)。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对仗)。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三)⾸句平起不⼊平韵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对仗)。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对仗)。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四)⾸句平起⼊平韵式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对仗)。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对仗)。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五)⾸句平起不⼊仄韵式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韵)(对仗)。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韵)(对仗)。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韵)。
李贺格律诗五⾔绝句⼆⼗六⾸马诗⼆⼗三⾸⼀龙脊贴连钱,银蹄⽩踏烟。
⽆⼈织锦韂,谁为铸⾦鞭。
⼆腊⽉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硬软,先拟蒺藜衔。
三忽忆周天⼦,驱车上⽟⼭。
鸣驺辞凤苑,⾚骥最承恩。
四此马⾮凡马,房星本是精。
向前敲瘦⾻,犹⾃带铜声。
注:“精”字多作“星”字。
五⼤漠沙如雪,燕⼭⽉似钩。
何当⾦络脑,快⾛踏清秋。
六饥卧⾻查⽛,粗⽑刺破花。
鬣焦珠⾊落,发断锯长⿇。
七西母酒将阑,东王饭已⼲。
君王若燕去,谁为曳车辕?⼋⾚兔⽆⼈⽤,当须吕布骑。
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
九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
夜来霜压栈,骏⾻折西风。
⼗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乌江:⼀作江东。
君王:⼀作吾王。
⼗⼀内马赐宫⼈,银鞯刺麒麟。
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
⼗⼆批⽵初攒⽿,桃花未上⾝。
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
⼗三宝玦谁家⼦,长闻侠⾻⾹。
堆⾦买骏⾻,将送楚襄王。
⼗四⾹幞赭罗新,盘龙蹙蹬鳞。
回看南陌上,谁道不逢春?⼗五不从桓公猎,何能伏虎威?⼀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
⼗六唐剑斩隋公,拳⽑属太宗。
莫嫌⾦甲重,且去捉飘风。
⼗七⽩铁锉青⽲,砧间落细莎。
世⼈怜⼩颈,⾦埒畏长⽛。
⼗⼋伯乐向前看,旋⽑在腹间。
只今掊⽩草,何⽇蓦青⼭?⼗九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
空知有善相,不解⾛章台。
⼆⼗重围如燕尾,宝剑似鱼肠。
欲求千⾥脚,先采眼中光。
⼆⼗⼀暂系腾黄马,仙⼈上彩楼。
须鞭⽟勒吏,何事谪⾼州?⼆⼗⼆汉⾎到王家,随鸾撼⽟珂。
少君骑海上,⼈见是青骡。
⼆⼗三武帝爱神仙,烧⾦得紫烟。
厩中皆⾁马,不解上青天。
昌⾕读书⽰巴童⾍响灯光薄,宵寒药⽓浓。
君怜垂翅客,⾟苦尚相从。
巴童答巨⿐宜⼭褐,庞眉⼊苦吟。
⾮君唱乐府,谁识怨秋深?莫种树园中莫种树,种树四时愁。
独睡南床⽉,今秋似去秋。
南床:⼀作南窗。
宜阳诗词学会选评:从⽬前看,李贺格律诗中最着名的是马诗马诗⼆⼗三⾸中的第五⾸:⼤漠沙如雪,燕⼭⽉似钩。
何当⾦络脑,快⾛踏清秋。
但第四⾸也很有名:此马⾮凡马,房星本是精。
如梦令格式格律如梦令是一种古典词牌名,如今多用于古琴曲。
如梦令的格式格律简洁明了,包括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两种形式。
一、七言绝句格律:1.韵脚格律:aabb2.音律格律:平平仄仄仄平仄3.结构格律:四句一首,每句七个字示例一: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示例二: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花径暗香疑是路,落花风雨更伤离。
二、五言绝句格律:1.韵脚格律:aabb2.音律格律:仄平平仄平3.结构格律:四句一首,每句五个字示例一: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示例二: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无论是七言绝句还是五言绝句,如梦令格律都要求每句字数固定,韵律协调。
通过这种格律的运用,诗人可以更好地抒发情感和表达思想。
作为一种古老的诗歌形式,如梦令格律有着独特的美感。
诗人通过格律的限制,能够调动自己的创作灵感,用简洁的语言展示出丰富的意境,使作品更富有诗意和艺术美感。
无论是传统的七言绝句还是五言绝句,在写作过程中都需要注意字数和韵律的合理运用。
通过恰如其分的选择词语和韵脚,诗人可以让作品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更加突出,给读者带来独特的音感享受。
总之,如梦令格律是一种具有独特美感的古典诗歌形式。
通过掌握格律的要点和规则,诗人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展现出丰富的意境,将情感与艺术完美融合,给读者带来诗意和美感的享受。
无论是七言绝句还是五言绝句,如梦令格律都是诗人们表达自己情感和思想的一种完美方式。
五句谣的格律
古代汉语分平、上、去、入四音,每个音还有阴阳之分,所以有八个调,即: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
写诗的时候,为了朗读时的韵律美,需要音调搭配,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平仄搭配。
仄,意思就是不平,平音以外的三个音都叫做仄。
拿字数最少的五句谣来说说格律。
诗的首句的第二字为起,首句第五字为收,按第二字是平是仄和第五字是平是仄,可以把五言绝句的格律分为四种格式。
一:仄起仄收:这一种情况的格律可以概括为:
X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X平平仄仄,X仄仄平平。
(X表示平仄均可)
例如: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二:仄起平收:这一种情况的格律可以概括为:
X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X平平仄仄,X仄仄平平。
例如:
哥舒翰
西鄙人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三:平起仄收:这一种情况的格律可以概括为:X平平仄仄,X仄仄平平。
X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例如:
听筝
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四:平起平收:这种情况很罕见,格律公式为:平平仄仄平,X仄仄平平。
X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例如:
闺人赠远
王涯
花明绮陌春,柳拂御沟新。
为报辽阳客,流光不待人。
五言绝句格律
五言绝句也称五绝,有四种常见格式。
1、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如:
(例)(标准格式)
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仄仄平平仄
黄河入海流平平仄仄平
欲穷千里目平平平仄仄
更上一层楼仄仄仄平平
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
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
“晚”字属仄声,末字“适”也是仄声,是为“仄起仄收”。
二、四句押韵。
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2、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如:
(例)(标准格式)
塞下曲(卢纶)
林暗草惊风仄仄仄平平
将军夜引弓平平仄仄平
平明寻白羽平平平仄仄
没在石棱中仄仄仄平平
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
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
“暗”字属仄声,末字“风”是平声,是为“仄起平收”。
一、二、四句押韵。
3、平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如:
(例)(标准格式)
夜宿山寺(李白)
危楼高百尺平平平仄仄
手可摘星辰仄仄仄平平
不感高声语仄仄平平仄
恐惊天上人平平仄仄平
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
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
“楼”字属平声,末字“尺”是仄声,是为“仄起仄收”。
二、四句押韵。
4、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如:
(例)(标准格式)
听鼓(李商隐)
城头叠骨声平平仄仄平
城下暮江清仄仄仄平平
欲问渔阳掺仄仄平平仄
时无祢正平平平仄仄平
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
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
“头”字属平声,末字“声”也是平声,是为“平起平收”。
一、二、四句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