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 专题
- 格式:doc
- 大小:68.50 KB
- 文档页数:11
题型四文言语句翻译——关注七处采分点,熟记答题六字诀翻译是文言文的重头戏,分值高,难度大,失分严重,是一轮复习需要扎实复习的重点之一。
通观近几年全国卷文言文翻译题给定的评分标准,主要有三类赋分点:重点实词的翻译、重点虚词的翻译、句子大意。
此外,如果有文言句式或固定格式,也是重要的翻译点。
翻译重在字字对译,赋分点逐一落实,准确到位。
【必备知识图解】高考文言文翻译题失分最为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往往只翻译文句的大意,而忽略试题的“采分点”。
下面,我们就谈一谈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突破“采分点”的方法。
一、七处采分点,译句要谨慎采分点主要涉及七个方面:重要实词、重要虚词、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固定结构。
〖即练即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提示:译句前请先找出三个关键点:“关键实词”“关键虚词”“关键句式”,并作解释)徐勉字修仁,东海郯人也。
勉幼孤贫,早励清节。
年六岁,属霖雨,家人祈霁,率尔为文,见称耆宿。
及长好学,宗人孝嗣见之叹曰:此所谓人中之骐骥,必能致千里。
年十八,召为国子生,便下帷专学,精力无怠。
同时侪辈肃而敬之。
祭酒王俭每见,常目送之,曰:“此子非常器也。
”每称有宰辅之量。
六年,除给事中、五兵尚书,迁吏部尚书。
勉居选官,彜伦有序。
既闲尺牍,兼善辞令,虽文案填积,坐客充满,应对如流,手不停笔。
尝与门人夜集,客有虞皓求詹事五官。
勉正色答云: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
故时人服其无私。
勉虽居显职,不营产业,家无畜积,奉禄分赡亲族之贫乏者。
门人故旧,或从容致言,勉乃答曰:人遗子孙以财,我遗之清白。
子孙才也,则自致辎;如不才,终为他有。
及卒,帝闻而流涕。
谥简肃公。
(选自《南史·徐勉传》)1.祭酒王俭每见,常目送之,曰:“此子非常器也。
”关键实词:关键虚词:关键句式:译文:2.勉虽居显职,不营产业,家无畜积,奉禄分赡亲族之贫乏者。
关键实词:关键虚词:关键句式:译文:跟踪小测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考点一在具体语境中正确使用成语正确使用词语(熟语)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也是语言文字运用题的热点,高考语文试题词语部分,实词、虚词、成语都曾单独设题,足见这一知识点在能力型试卷中的重要性。
考查形式多是在动态的语境中考查词语(熟语)的使用。
对词语的考查,包括正确理解和准确使用两个层面,即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
【必备知识图解】【成语知识学习】一、成语特点成语是指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成的固定短语(词组),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一个词的语言单位。
大多由四个字组成。
成语具有以下特点:1.意义的整体性。
成语的词义往往超出字面,不能望文生义。
例如:水落石出、三头六臂、泥牛入海。
2.结构的凝固性。
一般不能变动词序或更换其中的成分。
3.色彩的文言性。
保留了文言词和文言语的格式。
例如:草菅人命(草菅,意动用法)、富国强兵(富、强,使动用法)。
4.感情的褒贬性。
许多成语蕴含着褒贬感情色彩。
例如:无所不为(贬)、无微不至(褒)。
5.结构的丰富性。
从成语的构词方式来看,有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并列结构等,形式丰富多样。
成语是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成语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文言现象。
读懂成语,有助于理解文化,学习文言。
二、成语来源和结构汉语中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神话传说,二是寓言故事,三是历史故事,四是文人作品,五是外来文化。
正关系、补充关系等。
三、成语中的文言1.成语中的古义尸位素.餐白白地登峰造.极达到文.过饰非掩饰蔚为大观.景象2.成语中的活用星罗棋布名词活用为状语,像星星一样;像棋子一样闭月羞花闭,动词活用为使动用法,使……闭上;羞,形容词活用为使动用法,使……害羞不远万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远衣冠禽兽名词活用为动词,穿着衣服;戴着帽子3.成语中的句式时不我待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持之以恒状语后置句四、成语误用类型及其规避方法附录:微积累——成语填空记忆100例1.( ):《庄子·养生主》中说,一个杀牛的人最初杀牛,眼睛看见的是全牛,三年以后,技术纯熟了,动刀时只看到皮骨间隙,而看不到全牛。
题型二古代文化常识——课内课外结合,分类强化记忆古代文化常识设题本着由易到难的原则,逐年扩大考查范围,类型涉及更全面,识记和理解难度也在加大。
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备考中,除掌握一定的解题技法外,更要拓展知【必备知识图解】学在课内,练在课外古代文化常识在教材中明确了十大类型:天文地理、历法乐律、典章制度、职官沿革、文化典籍、行政区划、宫室建筑、礼俗习俗、姓氏称谓、衣食住行。
下面课内、课外结合,分点进行训练。
一、姓名、称谓1.【学在课内】解释下列出自课本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寡人..之于国也(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③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④吾不能早用子.( )⑤则虽欲长侍足下.. ( )⑥敢以烦执事..( )⑦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⑧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⑨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⑩贱妾..留空房( )2.【练在课外】判断下列各句关于文化常识解说的正误。
①“嫡母”是封建家庭中妾所生的子女称父亲正妻为嫡母,在古代嫡妻所生子女称作嫡出,而姬妾所生的子女称作庶出。
( )②朕,本为古人自称之词,意谓“我”“我的”,后为自称专用。
从秦始皇时专为皇帝自称,他人不得擅用。
( )③古人有取字、号的习惯。
“号”和“名”词义相近或相反,如陶渊明,号五柳先生;苏轼,号东坡居士。
( )④“天圣”是宋仁宗赵祯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历代帝王用于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有且只有一个年号。
( )⑤庙号是指皇帝在位时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也用这个庙号。
( )⑥上辈称呼下辈或者平辈之间称呼时一般直接使用第二人称代词,无尊卑之说,如“尔安敢轻吾射”中的“尔”。
( )⑦古人自称家人的时候经常带“家”或“舍”,其中“舍”是称呼家中比自己辈分高或年长的人,“家”则是称呼家中比自己辈分低或年少的人。
( )⑧“殿下”是古代对仅次于天子的侯王或皇太子的尊称。
( )⑨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表示褒奖之意,称之为“谥”或“谥号”,是对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
基础落实二文言实词的理解与积累——文言文阅读的所有秘诀均在实词的落实一、实词五大必备知识落实(一)一词多义“一词多义”即一个词具有多种含义,乃至属于不同词类。
这种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
一般说来,词的意义分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对于常见常用的多义词,要了解多义词的意义衍变分化的规律和特点,它往往以其本义为基础引申出其他义项,众多义项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识记多义词,一定要找出其本义(工具书中一般列为第一条)或基本义项,寻求众多义项之间的关联。
1.本义在多义词的诸多义项中,总有一个是最原始、最具体的意义,称之为本义。
如“兵”的本义是“兵器”,“道”的本义是“道路”,“向”的本义是“朝北的窗户”,“走”的本义是“跑”等。
2.引申义引申义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和基本意义有相类似、相对立或者相关联的关系。
词的引申方式有两种:(1)辐射式:词义的引申环绕着一个中心向不同的方向展开,各引申义之间的联系紧密度相同。
例如:(2)连锁式:本义和引申义环环相扣,步步延伸开去,因此各引申义与本义之间的联系有密有疏。
例如:3.比喻义词的比喻义是在比喻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它使用比喻的手法,使语言风格特殊,色彩鲜明。
如:〖即练即悟〗1.解释下列句子和成语中加点字的含义。
(3)除(4)夺(5)伐.④金伐.鼓下榆关《燕歌行并序》⑤口诛笔伐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天保初,清河王高岳拜.司州牧,闻业(孟业)名行.,复召为法曹。
业形貌短小,及谒见,岳心鄙其渺小,笑而不言。
后寻.业断决之处,乃谓业曰:“卿断决之明,可谓有过.躯貌之用。
”寻.迁东郡守,以宽惠著。
其年,麦一茎五穗,其余三穗四穗共一茎,合郡咸以为政化所感。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拜⎩⎪⎨⎪⎧①清河王高岳拜.司州牧( )②拜.送书于庭( )③上堂拜.阿母( )行⎩⎪⎨⎪⎧①闻业名行.( )②余嘉其能行.古道( )③赵王畏秦,欲毋行.( )寻⎩⎪⎨⎪⎧①后寻.业断决之处( )②寻.迁东郡守( )③既窈窕以寻.壑( )过⎩⎪⎨⎪⎧①可谓有过.躯貌之用( )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专题二散文阅读概括内容要点题型一特定指向信息概括1.《记念刘和珍君》中,作者说“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这个“缘由”是什么?答案:反动统治者不但用武力极其凶残地屠杀人民,而且利用御用文人制造舆论进行严酷的思想统治。
2.从《秦腔》一文来看,秦地、秦人、秦腔的特点各是什么?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答案:(1)特点:①秦地,八百里秦川,辽阔厚重,广漠旷远。
②秦人,民性敦厚、直率;勤劳质朴,吃苦耐劳;敢爱敢恨,能享大乐。
③秦腔,大喊大叫,高亢激越,雄浑奔放,具有极强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2)联系:①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辽阔厚重、广漠旷远的秦川大地养育了秦人,给予了他们旺盛的生命力,也给予了他们敦厚、直率的性情和勤劳质朴、敢爱敢恨的品格。
②一方水土、一方人造就一方文化。
秦地的厚重辽阔,与秦人的直率豪放、秦腔的激越奔放形成一种高度的内在统一。
这样的秦地,这样的秦人,才创造出高亢激越、雄浑奔放的秦腔。
秦腔只能诞生在秦地,也只有秦腔才能承载秦人的喜怒哀乐,表达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归纳概括的原则1.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语作归纳这是就独立归纳而言的,这样可以防止归纳不准确。
2.防止要点遗漏无论是分析还是概括,都要从命题出发。
看命题要求从哪个角度,依据什么标准进行分析或概括,分析时要注意分为哪些部分,内容是否交叠,有没有多余或遗漏。
概括时要注意整合哪些内容,怎样整合,有没有多余或遗漏。
3.必须防止任意“拔高”或“贬低”把文中没有体现的意义强加给作者,或概括不准确贬低了文章的价值。
一、信息检索提炼“三方法”二、特定指向信息概括“三步骤”第一步:审题干,明指向。
明确概括对象是什么以及指向对象的哪一方面信息(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响、方式、特点、情感等)。
第二步:理思路,定区间。
不论是概括哪类指向信息,都要确保不遗漏要点,对全文思路进行梳理,这样才能明确所要概括的信息在哪里。
第三步:巧提炼,组答案。
在确定信息存在的区间后,要逐段(层)提炼,分类整合。
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 专题2011年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 专题10 仿用句式练习[分点训练]1.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山,你是一位公正的老师,向攀登者揭示出生活的真谛:付出多少就有多少高度。
你是一位严肃的长者,向攀登者发出深长的忠告:不披荆斩棘,健步也会绊倒。
你是一位智慧的哲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此题时要注意要求,一要根据提供的内容来写,前后句式要一致;二要使前后句组成排比句。
【答案】 向攀登者发出闪光的预言:山外有山,只有攀登不止的人,才可能到达光辉的顶点。
或:向攀登者明示生活的哲理:只有脚踏实地,才能勇攀高峰。
2.仿照下面的句子,另写一段话,必须用上带点的字。
(不超过60字)有的人...喜欢把千千万万....的人当作..棋子来调遣,有的人...喜欢把千千万万....个汉字当作..棋子来调遣,我对您说:我属于后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上句既体现了反复,又体现了比喻;“有的人”领起的两句构成鲜明对比,为最后选择作了铺垫。
【答案】 有的人喜欢把千千万万的时光当作生命来珍惜,有的人喜欢把千千万万的时光当作美酒来挥霍,我对您说:我喜欢前者。
3.仿照例句,以“冬天”为描写对象,写一段话。
例句:有人感叹秋天,因为她的萧索,仿佛伤感和落寞的人生;有人赞美秋天,因为她的高阔,犹如沉稳而博大的胸怀。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从题干可知,仿写的对象是“冬天”;从例句可知,仿写的句式是“有人……冬天,因为……(冬天的特点),仿佛(犹如)……(抓住冬天与所选对象的某个相似点)”。
答案要用语简洁,字数与例句相近。
【答案】 示例:有人感叹冬天,因为她的肃杀,仿佛冷酷而悲凉的旧社会;有人赞颂冬天,因为她的洁净,犹如清纯而高雅的情趣。
4.仿照下面例句,以“微笑”或“心灵”为本体,写一个比喻句。
例句:眼睛像一片安详的福地,蓄着一泓无底的宁静。
不艳,不俗;无喜,无悲。
(1)微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心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微笑像一朵娇嫩的花蕾,包容一团温馨的真诚。
不浓,不淡;无刚,无媚。
(2)心灵像一处澄碧的潭水,装载一汪无尽的宽容。
不亢,不卑;无乐,无哀。
5.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中有以下两句歌词: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
请另立对象,续写两句歌词。
要求:符合职业特点,语句富有哲理,与上文构成排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张手术台,患者来愈者往,守台的天使总是你。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祖国的边陲,没有了豺狼与虎豹,狩猎英雄总是你。
6.仿照下面一段文字的句式特点,另选不同的意象仿写一段话。
例句:蜜蜂和蝴蝶虽然都在花间飞舞,但一个在创造,一个却在虚度。
创造者奉献的是甜美的生活,虚度者留下的却是生活的垃圾。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春蚕和蜘蛛虽然都在忙忙碌碌地织网,但一个在奉献,一个在索取,奉献者给予人类的是无价的财宝,索取者得来的却是人们轻蔑的目光。
7.请你依照画线处的句子,仿写一句话,使语意得到充分的表现。
在一个名叫地球的星体上,有一种名叫人的生物发明了房子。
他们彼此用墙进行隔离,再通过电话进行联系。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他们把大自然关在门外,却对着窗户和电视观察世界。
(或:他们在门上装了门镜,却像个监守自盗的家贼向外窥视。
)8.仿照示例在横线上补写句子,要求意蕴丰厚,有文采。
诗歌是什么?是一首永恒的歌。
是草堂茅屋里的一声长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雨打黄昏的一片哀愁。
诗歌是什么?是一段深深的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上柳梢见证爱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首先,要保证句式的相似性;其次,在内容上和意境上要与前后语句协调一致,如本题前一部分强调“永恒”,后一部分强调深情。
仿写时还要注意有文采的要求。
【答案】示例:是东篱采菊时的一种闲适慈母手中纺织亲情烟波日暮寻觅乡情9.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仿写。
要求:举出两个带有“半”字的常用语并对其中蕴含的理趣作简要说明。
“半”字是一个很普通的字,可在日常生活中,一个“半”字的巧妙运用,却可以表达出诸多理趣。
比如,“行百里者半九十”,意在提醒人们最后的坚持尤为重要。
又如,________意在________再如,________意在________以上这些话,借助“半”字,生动地道出了耐人寻味的生活体验或人生感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仿写的句子要有“半”字,富有理趣,且是约定俗成的用语,能道出耐人寻味的生活体验或人生感悟。
【答案】“半糖主义”,“代表一种健康的人生态度,在若有若无间体味生活的香甜,领悟甘苦参半的人生真谛”。
“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又如“半瓶醋”“半路出家”等。
10.根据提供的语境,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语句,使其与前后文组成一段协调完整的话。
海潮,放远了谛听才觉得深邃;山峰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忠告,放远了品味才觉得亲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哲人说“距离产生美”,确实如此。
【答案】参考示例:放远了观望才觉得秀美。
友情,放远了回忆才觉得珍贵。
11.阅读下面语段,在横线上补写合适的句子,使前后语句结构基本相同。
布衣的肩膀,不应只享受林和靖“梅妻鹤子”的悠闲浪漫,而应担起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豪迈激情;巨人的肩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子的肩膀,不应叹惋李后主“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无奈涕零,而应担起唐太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