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配合物反应动力学
- 格式:ppt
- 大小:533.01 KB
- 文档页数:38
化学第三章高三知识点高三学习是学生人生中最为关键的一年,化学作为高中学习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在高三阶段也有着更深入的学习内容和知识点。
本文将为您介绍化学第三章的高三知识点,帮助您更好地备考。
一、化学反应动力学1. 反应速率与浓度关系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浓度对反应速率有着重要影响。
通常来说,物质的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2. 反应速率与温度关系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快,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大约增加2倍。
3. 反应速率与催化剂催化剂能够提高反应速率,而不被反应消耗。
催化剂通过降低反应活化能来促进反应进行。
二、化学平衡和化学平衡常数1. 化学平衡的条件达到化学平衡的条件包括:封闭系统、反应物浓度不变、无净反应进行。
2. 化学平衡位置的影响因素影响化学平衡位置的因素有温度、压力和浓度。
增大温度可以使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增大压力可以使平衡向物质分子较少的一方移动,增大浓度可以使平衡向浓度较小的一方移动。
3. 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平衡常数表示在一定温度下,反应物浓度的稳定比例。
平衡常数Kc定义为反应物浓度的乘积除以产物浓度的乘积。
三、酸碱中和反应1. 酸碱的定义根据布朗酸碱理论,酸是能够接受电子对的化学物质,碱是能够提供电子对的化学物质。
2.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通常以H+离子作为酸的特征。
3. pH值和pOH值pH值表示物质溶液的酸碱性,数值范围从0到14,中性物质的pH值为7。
pOH值则表示物质溶液的碱性。
四、电化学基础1. 电化学反应电化学反应分为两种类型,即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发生电子转移的反应。
2. 电解和电解质电解是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施加电流使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3. 电池和电解池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包括原电池和可充电电池。
电解池则是通过电解实现化学反应的装置。
五、配位化合物1. 配位数和配位键配位数指中心离子周围配位体的个数,配位键是指配位体与中心离子之间的配位键。
第七章配合物反应动力学研究范围:取代、氧化还原、异构化、加成与消除、配体上进行的反应本章只讲述:取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节:取代反应动力学定义:配离子中一个配体被另一个自由配体取代的反应。
例:L5M-X+Y L5M-Y+X一、取代的反应机理1、离解机理(SN1机理)慢a.L5M-X = L5M+Y(配位数下降6 5)b.L5M+Y=L5M-Y速率方程:d[L5M-Y]/dt = k[L5M-X]速率与Y的浓度无关,是对[L5M-X]的一级反应。
2、缔合机理(SN2机理)慢a、L5M-X+Y = L5MXY(配位数升高6 7)b、L5MXY = L5M-Y + X反应速率:d[L5M-Y]/dt = k[L5M-X][Y]动力学上属于二级反应。
* SN1和SN2是两种极限情況,大多数反应都是按照这两种极限情况的中间机理进行的。
二、活性与惰性配合物及理论解释1、活性与惰性配合物1)定义:配体可被快速取代的配合物,称为活性配合物;配体取代缓慢的配合物,称为惰性配合物划分标准:配合物与反应试剂(浓度均为0.1M)在25℃时反应,t1/2>1min,称为惰性配合物;t1/2<1min,称为活性配合物。
2)与热力学稳定常数的关系活性与惰性是动力学上的概念,不可与稳定性混为一谈。
惰性配合物也可能是热力学不稳定的配合物。
过渡态Ea反应物H产物反应坐标如:[Co(NH3)6]3+,在室温的酸性水溶液中为一惰性配合物,H2O取代NH3需几周时间,但[Co(NH3)6]3+ +6H3O+=[Co(H2O)6]3++6NH4+反应平衡常数K=1025, 极不稳定。
而活性配合物也可能是热力学极其稳定的,例:[Ni(CN)4]2- + CN-* = [Ni(CN)3(CN)*]2- + CN-反应速度极快。
但:[Ni(CN)4]2- + 6H2O = [Ni(H2O)6]2+ + 4CN-反应平衡常数K=10-22 ,极其稳定。